不得不说,开心麻花不愧是专业“搞笑”出身,在电影笑点的把控上做的非常到位,这一点很多喜剧导演都难以企及。
通常来说,在舞台剧中努力过数年的演员,虽然不一定能够成为表演的教科书式人物,但是演技达到及格线是没什么问题的,展现在电影里就会让我们观众看着舒服、不做作。
喜剧电影中表演夸张卖力一些没什么可诟病的,起码《羞羞的铁拳》中演员们没有让我感觉出戏,单就这一点已经比很多大热电视剧中的演员好了太多。
虽然电影中一些笑点的梗比较老,但是不可否认,《羞羞的铁拳》在笑点安排方面已经碾压了一部分国产喜剧电影。
例如艾伦反串的戏,无论是开始搞笑的穿女性衣服,打拳时小拳拳锤人肩膀,还是最后赛前更衣室激动的吐气,都比较完美的体现了人物鲜活的形象。
这部电影除了给观影的人们带来一阵阵开怀大笑,我想大家都学会了一个高难度的武功招式了吧你过来啊!
你过来啊!
你过来啊!
前阵子看《战狼2》的时候前面广告时段一直在播的就是《羞羞的铁拳》预告片。
当时艾伦、马丽、沈腾三人在预告片里的表现就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短短的几十秒里笑点却密集的可怕。
期待了这么久,今天终于可以在电影院看上一眼。
开心麻花的片子,是在人群中欢乐感能自动发酵的那种。
自己在家躺在沙发上看太寂寞,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在电影院的黑暗里跟整屋子人一起笑才算没白白跑一趟。
看完《羞羞的铁拳》,只想说一句话:果然还是熟悉的开心麻花味。
【荒诞喜剧片+朦胧软科幻,还是熟悉的开心麻花味】开心麻花这些年做电影,从《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以及现在的《羞羞的铁拳》,几乎已经形成了自有的风格,但每一部又在风格内有自己的特色。
《夏洛特烦恼》重返青春,笑中带泪,《驴得水》则讽刺意味浓重,引人思考,而《羞羞的铁拳》,则有一种以暴制暴的反套路,用整部戏来讨论正义与非正义的边界。
做喜剧,开心麻花有着自己的坚持。
《夏洛特烦恼》票房的低开高走就已经看到了他们靠口碑走红的实力,那么高的成绩摆在那里,大家都在观望着,一下子步子迈这么大,看看他们往后还怎么拍?
后来《驴得水》出来,大家惊呼,哎哟,悲剧还能当成喜剧来拍?
开心麻花做到了。
《羞羞的铁拳》一开场密集的笑料蜂拥而上,癫狂夸张但让人心生喜欢,就知道跟上老司机的车一准没有错。
没有必要担心话剧改成电影是不是没看点,有激情,有热血,有落水还有男女换身,这部电影的门票买的可以说是很值了,就是吃爆米花的时候小心点,没准笑过头手抖撒到前排去。
【铁拳们最后都砸在了什么地方】虽然说男女换身是个老梗,但是厉害的人就是能把老梗玩出新花样。
之前看《你的名字》,新海诚就让男女换身多了点青春年少的活力与一点无法触摸的感情,充满细腻的悲情气息。
《羞羞的铁拳》则根据两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来塑造主线矛盾,在戏剧冲突下又增添密集的笑点与新鲜的包袱。
在表现了正义的同时又带给观众十足的笑果。
男女换身,这个设定本身够荒诞,也让观众有了足够的幻想空间。
《夏洛特烦恼》里的大春和马冬梅,终于在这一部电影里又续上了姻缘。
(被男主帅到圈粉)只是这样的设定如何表达,从国内电影来说,对于演员的演技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这个难关,艾伦和马丽可以说是给了个标准答案。
小眼神、紧张的姿态,甚至是手在腰上摆放的位置日常生活的习惯,艾伦的娘气和马丽的汉子感,一出场就让人高兴的想要拍手。
夸张的程度刚好,舞台艺术放在电影里,也不觉得太跳。
拳击现在算是个当下流行的运动,有几个比赛的场景,演员们打的确实是蛮专业的。
剧情中一直在用打假拳一事来往后推动,反派虽然有些过于脸谱化,但在本身有些童话般的情境里面,这样纯粹的黑暗角色做调味刚刚好。
值得一说的是,艾伦的“女性派”打法看上去无招胜有招,可以说是拳王们的噩梦了。
总的来说,《羞羞的铁拳》就是典型的“开心麻花式”喜剧,笑点密集且足够好笑、演员表现真实而收放自如,这与开心麻花再将作品搬上荧幕之前几百几千场话剧的排练与表演是分不开的。
至于故事剧情,看似荒诞但恰恰反映着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这也是开心麻花做喜剧一直以来的坚持。
故事的最后,爱迪生逆袭成功,走上人生巅峰。
观众们也笑够离场,压力一扫而空,实在不失为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因为排行榜很高所以去看,看了却很失望。
恶搞低俗,故意制造情节的意外,所谓的笑点只有贱但没有意外,很容易就能意料。
内容肤浅,情节粗糙,不知道网上高评分哪里来的。
总之看后很失望,没有内涵的喜剧就是傻乎乎的喜剧。
对比周星驰的喜剧,同样是无厘头,可人家周星驰的喜剧那是经典,那是回味,那是有血有肉,那是有思想,那是小人物的自嘲......总之羞羞的铁拳,失望到不得不评论,我是第一次注册豆瓣。
就是要把看到的说出来。
《羞羞的铁拳》太好看了,从头笑到尾!
身体互换这个主意在影史上也许并不新鲜,但是开心麻花团队就是能用精湛的演技,巧妙的创意,让这种老梗变得超级好笑!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故事的推进,笑点的设计或者是演员的表演,开心麻花在作品中的表现真的越来越成熟了。
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再到《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在喜剧这个领域,从未让人失望过。
作为主角的艾伦和马丽,是真的厉害。
我想他们这次身体互换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们能够体会那种互换身体的真实感觉,打心眼里就当这事儿真发生了,假如换做其他演员可能就很难演出那种真实感来。
反正,你看了他们荧幕上的表现就会感觉,如果这事真的发生了,那就应该是这样的,可见俩人的演技是非常走心的。
我举一个例子,差不多电影演了半小时了,性别梗都快用完了,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艾伦以马丽的灵魂上台打拳的那个瞬间,艾伦脱衣服的刹那,他的表情与动作都瞬间变得娇羞了起来,你在观影的时候,会强烈地感受到艾伦真的像是一个女孩子。
其次,《羞羞的铁拳》节奏感超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对男女主角性格的锚定非常直接,开头男女主角各有一段剧情,艾伦打假拳,重要的场合忘记时间,以及面对记者诘问时与对手出现时的不同表现,这些细节完成了男主的人物画像。
马丽当记者的表现与她拒绝上司求爱的画面,则完成了女主的人物画像。
这些是整部戏笑点的基础,这样有差异的性格要确定下来才能在置换后有辨识度。
②笑料密集,转场自然。
性别玩笑的梗前二十分钟非常密集,二十几分钟以后,基本都是搞笑的剧情设置。
中间两人互相讨厌的桥段真是超级好笑!
然后随着剧情的推进,你要差不多腻了的时候,出现了沈腾。
可能很多人看到过宣传片里那个镜头吧,非常搞笑!
但最牛逼的其实是练武之后的事情,更多的不剧透了。
总之,这些转折最神奇的是,前后你会觉得非常合理,就是从主角逻辑上真的是没毛病!
这里面插入的黑市拳的暗线也很自然。
③情感的递进合情合理。
无论是马丽与父亲的关系交代,还是马丽和艾伦的感情递进,以及马丽与前男友的关系变化,都有因有果。
真的你越琢磨,就越觉得,这片子是经过频繁设计的。
这可能得益于做话剧的经验。
因为对观众情绪的反应可以说摸得很熟。
总之,就是你看了会感觉笑料真是层出不穷啊,有点腻的时候,就突然抛出来一个包袱,不疾不徐地把故事讲得完完整整又十分好玩。
然后就是,铺垫和悬念设计也很自然。
悬念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你明知道最后他肯定会赢,但是在中间选择输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还是会琢磨他会如何选择。
然后他们性别如何转换回来,这也一直很吊人胃口。
在剧情的铺垫方面,一看就很有匠心。
其中有几个无厘头的情节在中间的时候,感觉肯定是个包袱,一定会利用上的,果然在最后合适的时间,都利用上了,会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觉。
这也是体现出一种剧情上的设计感来。
总之,这电影会给你那种很成熟的搞笑产品线上的标准产品的感觉。
这非常不容易。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同样的笑话听第二遍就不好笑了, 那为什么在提到他后会次次心痛。
”在我看来,悲伤的参照物很多,因为我们生活中不缺乏这种东西,容易产生共情,但是喜剧难就难在观众是进化的,以前别人讲过,你再讲就很不好笑了。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观众有新鲜感。
所以,开心麻花能做到这么密集的笑点,电影内在逻辑还这么顺畅,那只能证明一件事,这个团队太牛逼了,太熟悉观众的想法了。
不太了解话剧是怎么不断修正的,但是我想象话剧的排演过程一定对他们修剪片子有很大的帮助,不能引人发笑的估计很快就被删了,而且这个行为在话剧界估计会很频繁,所以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可能是话剧团队改编电影天然存在的一种优势。
艺术作品不仅需要天才,灵感和不可名状的东西,也更需要技术,方法和直接有用的拼装技巧。
总之,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到这部《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每一部作品都有亮点,都能让人在爆笑之余想到点什么,我觉得喜剧能做到这样,真得很了不起!
神说光来了,人间就亮了一个致力揭露拳击界假打丑闻的女记者,偏偏要嫁给利用她的影响力的假打头子。
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神说我给你心,你自己来体悟。
于是女记者跟人换了身体,彻底的看清了那个男人的真面目。
神说我给你心,你自己来渡劫。
女记者上山学了一身本领,来真真正正的打败他的未婚夫。
我最喜欢的那句:这日子没法过了。
结果男主去了女生洗浴场。
哈哈哈哈哈哈哈
新海诚在年初的时候,用一记《你的名字》又敲开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扉。
希望和异性灵魂穿越,感受一下别样器官的欲望又开始在祖国大地各处埋下火种。
但动画空间毕竟虚幻,因此《羞羞的铁拳》算是乘风而来,终于烧起了这把“变性”的大火。
从国庆节假期的票房战绩来看,《羞羞的铁拳》无疑是成功了。
但今天不说“开心麻花”厂牌、不说话剧改编、不说沈腾,就说说男女灵魂互换,艾伦和马丽真的做好了吗?
谁都幻想过第二天起床,自己能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精致身体。
女孩子想要八块腹肌,男孩子也想体验一下波涛汹涌的为难。
但是归根结底,男女灵魂互换还是归结到性喜剧上了。
变成了女人的艾迪生,第一件事就是进女澡堂。
但是,广大女性都明白,在公共澡堂沐浴,满地的体垢,大部分发黑发胖的躯体并不会让人多么愉快。
变成了男人的马小,第一件事也是洗澡。
她是如何做的呢?
用夹子夹起陌生的下体,用刷子清洗。
但是,好吧,我写不出什么但是。
但是,就是怪怪的。
马小的状似痛苦和爱迪生的如鱼得水,从一定角度看来又变成了女性躯体的劣势不平等感。
即所谓的占便宜和被占便宜,地位高下立断。
前段时间有一句蛮流行的话:空有一身撩妹的本领,无奈我自己就是个妹。
其实这句话才是男女灵魂穿越的精髓所在,即如何用自己的精神来控制异性的躯体。
穿越之后,马丽演出了女汉子的本色,艾伦展示的还是自己娘炮的那一面。
从笑果和喜剧上来讲,这毫无问题。
性别反差本来就是最容易成功的喜剧素材。
但受到上司性骚扰以及未婚夫出轨的男版马小,日后真的不会因为性别优势而去危害四方姑娘吗?
内心渴望被认同、愿意使用手段(打假拳)来获得生活保障、虽然有节操但还是可能随时会碎的女版艾迪生,日后真的不会沦为坐在宝马车上哭的绿茶婊吗?
影片和戏剧的体量有限,只要让大家笑一笑,这完全OK。
但是,亲爱的男孩女孩们,我们梦寐以求的变性啊,也许一点都不fine哦!
说起刚刚过去的“史上最强”国庆档,《羞羞的铁拳》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
截至10月20日,《羞》的票房已经逼近20亿了,一跃成为内地总票房排行榜第六位,国产片中仅次于《战狼2》《美人鱼》和《捉妖记》。
而在各种网络评分中,《羞》的口碑一样爆棚,猫眼观众评分9.1分,即便是豆瓣这样的文青聚集地,也有60%的观众给出4星和5星的好评。
继《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之后,开心麻花又一次续写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神话。
必须承认的是,单从满足观众发笑的层面来看,《羞羞的铁拳》是及格的。
它就是简简单单地用各种梗,撩拨观众的笑神经。
在这一方面,它确实成功了。
但似乎也仅此而已。
抛开各种梗,这样的剧情实在是简单甚至套路。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主要的故事冲突和几乎所有的喜剧桥段,都过度依赖于“性别互换”这个并不怎么高明的“前设”。
而除了强行输入的背景设定,演员的表演方式也还是强烈的舞台感多过于真实的生活感,一个用力man,一个用力娘。
而这些开心麻花的一贯套路,已有《夏洛特烦恼》珠玉在前,《铁拳》看到的,只有乏力。
但这些都还不是《羞羞的铁拳》最大的问题,本片最大的问题,与开心麻花的前两部电影一样,在于“电影感”的匮乏。
电影感是什么?
电影感是电影综合的技术艺术效果叠加的氛围,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其中包括视听语言、光影呈现、美术设计,以及场面调度等等。
电影感是观众看电影时不可替代的主观感受,这也是电影有别于电视剧、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点。
其实,从网络小说或者话剧等所谓的“IP”改编过来的电影,一直都有着欠缺电影感的问题。
这里面开心麻花制作的电影一直是重灾区,他们的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也是在电影感上饱受批评,其中以影评人焦雄屏的文章最为恳切和精准,直击到了问题本质。
焦雄屏认为《夏洛特烦恼》“在美学品位上没有要求,完全不尊重电影艺术” ,“《夏洛特烦恼》就是一部杂乱的综艺短剧”。
这部《羞羞的铁拳》被一些影迷称为“开心麻花最有电影感”的一部影片,这句话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这是一句极具营销误导性的废话。
因为开心麻花电影的电影感几乎是零起点,这就相当于说《小时代4》是小时代系列最好看的电影,毫无意义。
话剧改编电影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有,其中有无电影感就是重要的分水岭。
举些成功的例子,比如电影《假如我是真的》,根据沙叶新话剧剧本改编的,由王童导演,谭咏麟主演并凭此拿下那一年的金马影帝。
比如经典电影《南海十三郎》,改编自香港同名话剧,高志森执导,两个版本同样优秀,电影拿下那一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剪辑奖,以及谢君豪的最佳男主角奖。
再比如陈国富的代表作《征婚启事》,小说改编成话剧,话剧改编成电影,刘若英奉献了影后级的表演,电影十分优秀。
而那些失败的例子,尤以近几年内地大银幕为甚。
缺乏电影感并不是单单《羞羞的铁拳》这一部片的问题。
这些年来,小品化、话剧化、综艺化的电影越来越多。
《煎饼侠》《夏洛特烦恼》《万万没想到》,俞白眉邓超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等等,这些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在电影感上却奇差无比(当然单从笑果这一点来说,把《夏洛》和其余的放在一起有些不公平,毕竟要高出一个档次)。
因为不是用摄影机拍出来的,都能叫电影。
我们进入电影院,是为了看一部电影,而不是一个小品、一部话剧,或一个综艺节目。
而如果深究开心麻花系列没有电影感的根本原因,除却幕后制作团队的专业能力外,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导演。
以开心麻花电影为例,已经登上大银幕的三部作品的导演有六位,没有一个能让人记住的,能让你记住的只有开心麻花团队以及演员。
当然我们不否认他们当中有些人讲故事能力很强,但,还没有驾驭电影的能力。
这不是导演中心制,而是工业作坊似的电影生产方式,宣传的噱头就是开心麻花,演员。
此种模式和好莱坞似的制片人中心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开心麻花甚至可以说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并没有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导演的“缺席”,基本可算作电影感的“缺席”了。
的确,开心麻花的喜剧横向比较是优越的,搞笑是成功的。
但电影感的缺失,却是致命的,是不应被票房佳绩掩盖的,是需要被正视的。
一味地用搞笑吸引票房,忽略电影语言的重要性,那么未来甚至连《夏洛》都可能会越来越少,层出不穷的反而会是《恶棍天使》《大闹天竺》这些影片。
说了这么多,我们评价一个话剧改编的电影“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电影美学电影感。
但是以这个标准来看,近几年改编失败的例子,却都取得了票房的成功,《夏洛特烦恼》14.4亿,《恶跟天使》6.4亿,《分手大师》6.6亿,《驴得水》1.7亿,如今的开心麻花第三部电影《羞羞的铁拳》过了20亿大关,票房挺近中国票房榜前五。
他们能取得票房上的成功和他们懂得年轻一代的品位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和市场没有代沟。
他们没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面临和年轻观众之间代沟的困境,第五代虽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可他们基本在电影技法和电影美学上没有问题,不见得他们就不能再出好作品了。
但是以开心麻花为代表的这些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电影美学素养,他们永远也拍不出好的电影作品。
如果这些毫无电影美学,毫无电影感的作品总是能取得优异的票房,那么一定会“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市场充斥着这类作品,中国电影的美学品位会直线下降。
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年轻一代的创作者与市场更接近,他们没有第五代导演面临的与年轻观众之间的代沟困境。
真诚希望他们能拨开票房的迷雾,提高电影美学素养,结合自己的优势,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影创作者。
剧情流畅,笑点自然,表演毫不夸张做作,自成一派,笑中带泪,这是近十年来最好看的喜剧了!
电影院笑声不断,20亿票房都能证明!
国产电影的里程碑!
超越一众跳梁小丑,比周星驰的搞笑套路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就剧情而言,我觉得比《让子弹飞》更胜一筹,《让子弹飞》时刻烧脑,完全让人猜不到剧情走向,最可恶的是各种隐含情节,各种隐喻,欺负我们读书少,智商低!
《羞羞》就不一样了,看了开头十分钟你就能准确把控剧情走向,你猜得到的它全都有,你猜不到的惊喜它也有,像是熬鹰锻炼铁一般的意志,高速公路发传单锻炼反应速度等等。
有人要说高速公路发传单可能酿成车祸,这里我就一个耳刮子甩过去,你没看大师兄都被撞死了,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在高速公路乱来啊!
而且会有哪个脑残真跑去高速公路发传单啊,如果有那撞死活该,电影一点错都没!
上山学艺三个月,击败各路高手,这是在致敬《食神》啊!
阅片无数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开心麻花这回走心了,老铁。
而且身体互换梗虽然很多人用,但放在开心麻花这里就用出了新意!
用男人婆演女主,本色出演!
让你看不出来身体互换了,高明,真是高明!
就剧情而言,《羞羞》完胜《让子弹飞》!
就笑点而言,我觉得比《唐伯虎点秋香》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看《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觉得笑点很尴尬,像什么对对联对出血,踩死多年挚友小强,敲击椅子说唱,哎呦简直没眼看了!
都什么跟什么啊,搞得很有创意似的,以前电影都没出现过,好烂俗啊!
《羞羞》就不一样了,笑点多自然多好笑,比如小毛蛋,哪里都小!
而且你看周星星的电影都想不到用身体互换这样的梗,周星星真的江郎才尽了!
就内涵而言,我觉得完胜《肖申克的救赎》。
很多人说看《肖申克》感动满满,智慧、友情、梦想、坚持更种励志的内核悉数体现!
我觉得真是恶心人,就一部越狱片、基佬片都能被你们吹得这么清新脱俗!
《羞羞》就不一样了,打假拳是为了什么?
生活。
全片都是围绕生活、社会、梦想、友情、亲情、爱情来阐述的。
编剧真的太用心了,一部电影包含这么多元素你们还要黑它,你们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反正我觉得这是国产喜剧的巅峰了,近十年,不,二十年的喜剧片都被它爆成渣!
有人竟然说它和《分手大师》《煎饼侠》差不多?
我真是寒心,它们连给《羞羞》提鞋都不配!
有人说《羞羞》像是段子的堆砌,七拼八凑,我去,你行你去内涵段子或者快手凑一个电影来啊!
什么?
你真的能凑出来?
那。。。
我编不下去了。。。
麻花团队出品的《夏洛特烦恼》,《驴得水》,再到今天的《羞羞的铁拳》。
现在很多报道都说,麻花团队出品必属精品。
避重就轻了哦。
诚然,麻花团队制作的电影,故事内容先经历了舞台的研磨,然后再打造成电影剧本。
这么做一来可以先从舞台戏剧上得到经验,二来收集了观众的情绪数据,这样打磨出来的电影剧本,更接地气,故事也更顺畅。
不过,严谨来说,麻花团队第三部电影,相较于之前的作品,只算是成品,精品有些过誉了。
《羞羞》不好不差,麻花团队第三。
不吹不黑,当初《夏洛特烦恼》一出来,油亮亮的一匹黑马,奔驰在整个电影圈,一时间感觉那段时间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而当一部电影成为现象级,就会有更多角度的声音发出,比如《夏洛特烦恼》有诋毁女性之嫌,屌丝心态当道等等。
虽然影片到后阶段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但这是一部热门现象级电影所要承担的必然,有褒奖,必然泛起质疑的涟漪。
就像《战狼2》。
到了第二部《驴得水》,影片带着反讽的隐喻,又一次跑在很多类型喜剧片的前头,成为了一种新颖的讽刺喜剧。
大聪也认为,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驴得水》不光是开心麻花团队,甚至在整个国产电影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它锋芒总有一天会必露,影片还能再有更多的回馈和反思。
再来到今天的《羞羞的铁拳》,或许片如其名,影片过于羞涩,不想再有多大的野心。
野心不大到什么程度?
影片把沈腾这样麻花喜剧一哥,放在了一个配角的位置,没弄明白这么做的原因,是要扶持团队内的兄弟,还是沈腾价位太高。
不夸张的说,笑的最欢的,正是有沈腾的戏份。
其余的,都感觉只是在挠痒痒,可以笑,但不露齿。
把沈腾放在配角位置,实在可惜。
整个影片的节奏,仿佛感觉到麻花团队匆匆忙忙制作出来的电影,没来得及用匠心精神打磨。
影片中很多逻辑点没有严谨的考究,造成了故事线中途断点很多次。
情节转折直白粗暴,一幕承接到下一幕毫无逻辑可言。
另外尹正那一对夫妻的出现,虽然很多网友解读是回敬《夏洛特烦恼》,但从故事本身角度来说,其实是很没意义的。
为了出场而出场,为了播放一剪梅而播放。
或许吧,靠着无厘头的喜剧特点,确实可以这么简单粗暴,毕竟开心麻花这一次的野心和初衷已经表明不大,要的只求观众一笑,如果能笑到怀孕,那就最好。
那我们就来聊聊影片的笑点。
可以说,影片笑点十分密集,每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笑点蹦出。
但喜剧电影难就难在,要进入电影设定的情境,甚至,要自主进入导演包装好的喜剧风格中去。
在《羞羞》中,虽然影片在极力逗笑,但并不是每个笑点大聪都能开怀大笑。
这么评价,是不是对《羞羞》有点不公平,毕竟每个人的笑点程度都不一样,而且每部喜剧片,不可能每个笑点一定能让人发笑。
没错,这也正是大聪要解释的地方。
每部经典的喜剧片,不可能每个笑点都能让人发笑,甚至,有些人看喜剧片从来不笑。
但是,这并不影响那部喜剧片成为好看的,经典的电影。
大聪不会说《羞羞的铁拳》因为大部分时间没能让我笑,这部影片就不好看,这是非常个人感受点评方式。
往往电影评论和个人感受点评的区别,就在于此。
电影评论要更严肃,更真实,尽量抛开个人感受,获取更多经验感受。
前面我们提到,即使一些人看一部喜剧片笑不出声,但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这说明喜剧内核的重要性。
喜剧的内核是什么,是悲剧。
喜剧和悲剧,一直都像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有着相同来源的精子,却又有本质不同的母亲。
不说远的,就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的内核都充满了一颗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
让人怜悯,让人同情,让人感动。
要说远的也有,卓别林,没有人会怀疑他喜剧大师的地位吧,他的默片电影,让人发笑的同时,也能让人潸然泪下。
或许《羞羞的铁拳》没办法突破这个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就在这里,影片的笑点虽然新鲜搞笑,但笑过之后看男女主角的悲,却没什么感触。
影片过于强化喜剧的效果,而忽视或摒弃喜剧的内核悲剧,这不光是《羞羞的铁拳》的问题,而是近些年来国产喜剧片的通病。
或许有人又说,我就是去电影院卖笑的,我就是进电影院图个痛快的。
何必这么较真。
当然可以这么理解,大聪举双手双脚赞成,但大聪更希望看到的是,笑过以后,这部电影还能在电影历史中,在类型片中有一席之地,不光靠着笑声,最好还能有沉默思考的声音,甚至有泪光闪现的时刻。
更多热门影评,请跳转时空门:《缝纫机乐队》《追龙》《英伦对决》《猩球崛起3》的一生《小丑回魂》《安娜贝尔2:诞生》《黑暗塔》《敦刻尔克》褒贬在哪里为什么这部是史上最棒的《蜘蛛侠》电影?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极盗车神》《海边的曼彻斯特》《银魂》真人版关注《大聪看电影》公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互换身体的梗蛮老的 不过蛮搞笑的 笑点很密集 马丽挺man的 性感又爷们 男主女性化演的挺不错的 不尴尬厉害了全程搞笑无厘头不间断 中间掺杂着感情 亲情 感动 从开始的尴尬 互怼到最后的一起战斗 最后那段男主真的挺帅的了 非常燃 热血沸腾遗憾的是男主没有腹肌 反派腹肌帅炸了
大失所望,连这种身份互置喜剧的平均水准都达不到,所谓演过好几百场、千锤百炼的笑点全都是廉价无聊老掉牙的性笑话和周星驰。亏得马丽和艾伦老师的演技撑场啊,否则就是一星的货。对了,再重申一遍,驴得水不是开心麻花的作品。
回国按就近场次先补了《羞羞的铁拳》,和那一场的身边观众基本同步着,除了沈腾出现的段落外,全程其余部分都没笑。沈腾段落其实基本算是在故事之外跳跃出来的一个好看小品吧,而整个故事很多时间我甚至觉得尴尬。
一部典型的搞笑电影,和朋友一起去看,全程笑点不断,BGM也恰到好处,被好运来这首歌的定义,全完带偏了
笑场次数太多了,大家很欢乐
红鲤鱼绿鲤鱼与驴!
😂挺搞笑的,当时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旁边一位大叔笑得手上的爆米花全撒在他自己身上了,记忆犹新啊哈哈哈
剧情弱气了一些,不过还是有点不错的笑料,还算比夏洛特烦恼强吧
作为一部喜剧来说,它是成功的,坐在影院里,观众的笑声也一直没断过。而越是进行到后半段,越是在笑中掺杂了点悲的感觉,那种为了理想和气节,即时被现实打的鼻青脸肿也要坚持下去的悲壮,让人在笑过后总感觉有点透不过气,好在结尾给观众了一个好结局。总体不错,尽管某些地方略有低俗。
抱着打三颗星的预期看的,没想到这电影给了我五颗星的惊喜。真的好看,把反转运用到极致,笑点密集,差点笑断气。好电影能说服你吃下一切剧情,性转CP我吃下了,两个中年大老爷卖腐我吃下了,连杀马特耍帅我也吃下了……马丽太帅了,沈腾帅不过三秒,全片都很酷,燃得我都想去打拳了。
艾伦太让人出戏了,演拳击手好歹去练一下啊,一坐下就能看到三层游泳圈。。。
对男主的初认识还是在夏洛特的烦恼中的那个傻大个。男女灵魂对换,确实挺稀奇。小什么蛋的那段差点笑惨了。沈腾还是沈腾,确实厉害
从一开始就困扰我的问题,拳王的臀竟然一点都不翘!不应该!太不应该!前半段笑点更加集中,虽然俗套的交换身体,但还是挺好的,哈哈哈哈哈哈
能理解卖点在哪,但……(其实写过一个跟这个故事差不多的剧本,笑点的打磨确实比不上人家)
还挺好看的。
夏洛虽披着扭曲的价值观强行“感动”令人尴尬,索性还有不同凡响的笑料,这次抛弃情怀直接裸奔,预告片将全片笑点一网打尽。娘娘腔梗是主线,人物精分随手就来,变身后缺乏性格转变的挖掘,女主“被利用”这个很关键的节点竟然毫无说明糊弄过去了,情节像其中毫无眼泪的干嚎哭戏一般虚假、无趣、粗糙。 @2017-09-30 19:11:45
故事挺一般的,但票房很高,可能现在观众就是喜欢轻松一点的吧,沈腾马丽能起到很多宣传作用,他会成为下一个票房号召力吗?
刚开始很期待,微博各种宣传,除了马丽醒来那会换身有点搞笑,其他的剧情一般般吧,还是喜欢马丽的超幸福鞋垫,呵呵
只有段子的部分可笑,其余的老梗都是尴尬。
演拳击手的男演员 能不能提前个一年半载的练练真正的胸腹肌肉 满屏大白肉看着尴尬死~
中国做喜剧的只有两类人,“开心麻花”和“其他人”。作为麻花的第二部银幕作品,《羞羞》在剧作上不及《夏洛》,但在与观众对话的精准性、搞笑专业性、剧情流畅性、故事完成度上,它依然证明了麻花是中国喜剧界“舍我其谁”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