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 终于看完了此片 电影最初的场面埋下了伏笔 但随着影片的发展 不难看出谁是凶手 他们如此爱自己的孩子 我想换做谁 大多数人都会跟他做一样的选择
黑色面包是我看的阿古斯丁·比利亚尤加的第三部片,关于他“狠”的这个印象越来越明确。
前两部分别是《月孩》、《海》。
《月孩》里,少年逃离极权统治,在原始文明中降临为月亮之子,但逃离与前往圣地的路是少年周边无数人的死亡所铺陈,导演狠就狠在让这些死亡在少年心中不起任何波澜,似乎,一切都是合理的,充满了宗教献祭的意味。
之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恐怖分子的孩子》, 片中的父亲是努斯拉阵线(恐怖组织)的狙击手&扫雷专家阿布, 他所有孩子的名字都与恐怖主义有关 他一边教孩子们念《古兰经》,一边让尚处于童年的孩子目睹杀人的过程。
小孩从小就用残杀动物来模仿和训练杀人,就算杀人,用阿布的话说,这也是安拉的旨意。
如果真主让他献祭自己的儿子,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同意。
《海》更是一部赤裸裸血祭的片子。
收容感染肺结核男孩的教会医院是西班牙集权社会的象征,这些感染肺结核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男孩竟全部都是青春年华之际的男性,他们干净、阳光、帅气,这些阳光让他们看起来拥有无限生的希望,导演也狠,让风华正茂的青年们有些挣扎死在因肺结核咳嗽吐出的血泊中,有些死在自相残杀的血泊中。
观影的影友有说让人想到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当时的时代就是吃人血馒头的时代,导演就赤裸裸的将那个时代呈现给你,见血,要人命。
再来就是《黑色面包》了,相比较前两部片故事更完整,绿色接近于黑色的色调充斥全片,片中导演的狠劲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开篇的结构同《海》相同是两次死亡,第一次凶手在马车旁边用石头砸开了死者脑袋,第二次是将死者尸体与死者儿子连同马一起推下了悬崖。
再说到安德鲁,发现了凶杀案的尸体,自己一直敬仰的父亲却是嫌疑人,安德鲁生活在大人们的谎言中,慈父教导安德鲁不要放弃希望、梦想,而暗地里自己却接受富婆的指示不止一次杀人。
这极大的讽刺了西班牙内战各党派之争,尤其是共和党,看似光明磊落,树立了正义的形象,实则为了自己党派的利益做了太多违背人性的事。
当真相逐渐揭开,安德鲁父亲被枪决,父亲利用不揭发富婆为安德鲁争取了更好活着的机会,被富婆收养进入教会学校上学。
即使在安德鲁选择之前,母亲就强调过富婆是的角色以及富婆是指使安德鲁父亲杀人的主使者,安德鲁依然接受收养并进入教会学校上学。
在母亲到教会学校看他时,他却对同学说只是来为他送东西的村妇。
安德鲁抛弃了亲人、父母,抛弃了心中坚持的自由、梦想,为了活着。
因为,他此刻只相信,历史是胜利者的,失败者连注脚都不会有。
再说到《黑色面包》这个名字,于加泰罗尼亚少年安德鲁来说,黑面包既是战后的主食,也象征着黑色的环境,安德鲁看似摆脱了黑色面包,但也有可能白面包的世界也是一个深渊。
有人说: 小男孩的 面包由黑变白,心由白变黑。
在我看来, 父亲用死换来自己孩子富足的生活,当小男孩知道真相后,我相信他是埋怨父亲欺骗自己,更是无法接受这份沉重的父爱,真的太沉了。
而不是恨透父亲,看明白大人世界的黑暗,所以失去人性。
而是真正的重视了人该有的人性。
可以见到他到新学校听老师讲到人性时,眼神的变化。
当他看表姐邪恶的表现时,说了一声:你疯了,就跑远了,迷惘时找到天使病人谈心,当他和天使病人相拥时,我觉这是人性最美的时候,最坦诚的时候,也是本片亮点所在。
天使病人告诉他,他不该低飞,用心思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自由飞翔。
于是他选择了一条可以拥有自由的途径,他要改变将被别人控制一生的命运。
还记得他父亲在一次次受威迫时,说的自由吗,理想吗?
父亲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孩子的自由,这个自由是翱翔啊!
这小男孩的家境,即使在怎么努力,在那个时代,都是飞不起来的,父亲的内心是崇尚自由的,也许这是父亲唯一可以给儿子自由理想的机会。
也许有人说生命都没了,家都破碎了,自由理想还有什么重要,这就理想和自由的力量呀。
小男孩到了富裕的环境,更广阔的天地,得到更好教育,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的机会。
父亲的选择,是不是有益的意义,我没那份阅历和推测力,但是我相信小男孩是在积蓄力量可以还击黑暗,同时也在走向光明.....而那份心变得更红了..
一部简单的因敲诈引起的雇凶杀人案竟然被拍成两个多小时。
演员演的还不错,尤其小演员们。
但故事情节真的很悲催。
每一个演员都让我惊艳,而最让我惊艳的不是裸奔的男神“天使”,也不是演绎的极度传神的小主角父母,而是演那个说话疯疯癫癫做事酷了吧唧的表妹的演员。
此段被朋友圈很多人称赞拿图
当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也确实是为了你好干伤天害理的事情,还冠冕堂皇告诉你人可以活的苟且但理想不灭,你会原谅他们吗?
尖锐的阶级矛盾,难以跨越的社会分化,穷人们啃着黑色面包念着理想和信念,而童稚的孩童发现父母口中所谓的理想信念全是谎言,从此性情大变走上小野心家的道路,我简直看到了指头叔的胚芽,孩子对母亲背影窗口呼气实在是神来之笔,回到教室继续学习认自己的杀父仇人地主富婆当妈,而我一开始以为他会一包老鼠药把地主一家弄团灭的。
而最细思恐极的是,回头想想,工作的匮乏和资产阶级的压榨,父亲替地主杀人似乎是孩子能够实现阶级跨越的唯一途径。
令整个电影丰满起来的是故事的许多辅线的设置,不管是死去父亲被炸了一只手还和自己老师有一腿的小表妹,还是拒绝富豪求婚坚持自己独立实际上却和警卫有一腿的姑姑,甚至是学校里满嘴诅咒恶语和流言闲话的龅牙小姑娘,讲课时总是强调胜利至上和穷人低级卑劣经常从抽屉里偷喝一口酒的醉鬼老师……无一不是鲜明丰满不带一丝脸谱化。
镜头表现和气氛、情绪营造都很克制,真实感十足,道具和环境更不用说,一股子上世纪的感觉。
主题也极为复杂,基本上不同的观者能从里面看出许多不同的意思,如果仅仅只是对阶级、对战争或者人性,都不足以让这部电影有这样的光辉,但可能正是因为探讨的过多才让一些观者摸不着头脑,导致了七点多的低分吧。
不管怎么说,我心中的封神作又多了一部。
这电影实在是太糟心了。
通过一系列的层层推进,讲了一个到底怎么才能活的更好的故事。
小男孩安德鲁的爸爸在西班牙内战前是开肉铺的,当时应该是佛朗哥和共和派在政治上闹的不可开交。
作为老百姓的爸爸在邻居迪奥尼斯的蛊惑下也选了边,押宝共和派能上台,结果共和派失败,爸爸的肉铺也开不下去,只好跟着迪奥尼斯回老家替最保守的本地地主做坏事。
具体的坏事就是,无论是佛朗哥还是共和派还是天主教,一致痛恨同性恋,他们阉割并赶走了地主马努本斯哥哥的同性恋人皮托尔里瓦。
然后第二阶段的坏事,是迪奥尼斯再次作案偷地主哥哥的结婚证,偷完以后要挟地主,地主雇了爸爸杀掉迪奥尼斯父子,也许正如影评所说,自始至终爸爸没有发现车厢里的孩子,因此算是误杀小孩吧。
案情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什么佛朗哥,什么共和派,什么自由民主,都是底层人民为了活命进行的投机。
爸爸法里奥自始至终就是个投机份子,葬礼没法进行的时候,妈妈跑去找警察局长发火,说这是政治迫害,因为他是共和派。
警察局长说,他要是共和派就好了,现在没有共和派了。
那意思就是,如果现在国内还有共和派保守派在斗,那法里奥反而不会像一只野狗一样连祈祷都得不到。
爸爸法里奥临刑之前的那句实话简直感人肺腑,战争最可怕的不是让人流离失所没饭吃,是让人失去了理想。
地层人民本就一无所有, 其实连理想都没有,但是争端中的势力为了得到支持,不给人民面包,却给了理想,然后强迫大家选边。
结果,失败的不仅连面包都没有,痛失理想后简直如比以前一无所有更可怕,会为了生活干出比以前更下贱的事情。
人格还会分裂,一边替阴谋家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一边还要养鸟给下一代灌输理想。
没有理想的奶奶一家倒是一直很自洽,仇人要收养安德鲁,那就收养呗,毫无挣扎。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其实影片里面法官和警察代表的官僚体系倒是一直挺中立的,警察队长的演员就是潘神迷宫里面的那个硬汉继父,他其实没干什么坏事。
办公室的性贿赂,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开始妈妈想性贿赂队长放了丈夫,但是队长应该支持的是秉公办事。
地主马努本斯收买的应该是那帮店主做证人什么的。
队长开出的条件是,法里奥死定了,你不如改嫁给我。
妈妈没同意,就怒气冲冲的走了。
也许到了最终寡妇宝莱塔到安德鲁家说明一切的时候,妈妈才最终知道了整个真相,但是她也只能理解丈夫了。
小男孩的命运如何抉择,确实是个难题。
即便爸妈健在,他的未来要么进工厂,要么务农。
根本没有长大了去法国那个选项,断手小表妹说的再没那么明白了,凡是大人说去法国的都死了,死前都很悲惨,心灰意冷,奶奶的大儿子方索革命失败,炸掉了桥,自杀。
小男孩的爸爸共和派失败,出卖了灵魂,然后又被残酷抛弃。
他爸爸的死亡事件,其实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突发事件,大到可以成为安德鲁命运赌桌上的大筹码。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基督教所谓的自由选择真的是个非常残酷的事情。
西班牙内战,大批男人死去,村庄里留下的典型代表就是法里奥一家孤儿寡妇,断手小表妹为了报答老师的安慰然委身于他,这算哪门子自由选择。
她不委身于老师,奶奶把她养大了,还不是随便找个人换一笔嫁妆?
老姑娘姨妈,正是困在一个没得选的地方,无法抉择自己的人生。
跟胖鳏夫,恶心。
跟小警察,没前途,难道做一辈子裁缝?
选和小表妹一样彻底黑化?
黑化的人生根本没有他们俩想的那么简单,埋下理想,就能当彻底的坏人?
彻底的坏人前车之鉴啊,迪里奥斯。
电影里每一帧都不是浪费的,他爸爸法里奥对他说,理想就像野鸟不会驯服,要养在麦秆编制的笼子里,既要关住它,也要防止它自己撞坏自己。
阳光男孩说,你现在痛苦是因为飞的不够高。
怎么办?
老生常谈,利用机会,在旧势力中汲取营养,自投罗网,住进麦秆编制的笼子,等待羽翼丰满的那一刻,再展翅翱翔。
送食物的段落很妙,阳光男孩代表了理想,旧势力惧怕他们,杀是杀不完的,还会传染,只能圈禁起来,又不给足够的食物,还要干很重的活儿。
安德鲁的表哥说,那帮人有什么用?
没见过他们扛一袋土豆的,安德鲁说:干重活又不给足够的吃的,怎么可能有力气?
他一开始送的是自己家的黑面包,后来地主送的巧克力也给了阳光男孩?
阳光男孩还不是一样吃?
甚至这是更好的食物,只要能滋养理想的都尽可以拿来用。
所以,男孩最终说,同意被收养,但这不是父亲的意愿,是他自己的意愿。
我不同意黑化的未来,我同意的是男孩想通了,不管从笼子外面递食物的是哪只手,哪怕是魔鬼的手,在我羽翼未丰之前,我都是接受的,不管那只手出于何种意愿来投喂我。
这不表示,我会因为吃了善良人的食物就选择成为软弱善良的人,也不表示,我吃了魔鬼的食物就选择成为魔鬼。
我就是我,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飞的更高,飞的更好。
关于理想的陨落实在是太糟心了,没有任何保护的理想,简直是任何人都可以践踏,断手小表妹都可以随时点着小鸟,看它们火球一样飞上天,又烧成灰;还可以随意的扭断脖子,埋进地里献祭。
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取乐。
被引诱的理想,那就是法里奥的毁灭。
安德鲁的妈妈真的是很爱很爱那个男人,吵架又主动和好的片段真的是整个电影最甜蜜又最温馨的地方了,连安德鲁都在暗处偷偷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当男女相爱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喜乐安康。
电影很值得回味,感谢我们当初有了一个伟大的意志坚定的领袖,缔造了这么一个安全的地方。
如果总是一派和一派你来我往的斗来斗去,那周围的人该承受多少次深重的苦难啊。
本片由三个人物串联而成,马尔斯本夫人——法里奥——法里奥的儿子安德鲁。
影片最大的恶人是马尔斯本夫人,她雇佣安德鲁的父亲法里奥杀死了勒索自己的迪奥尼斯,不料被法里奥的儿子安德鲁撞见了。
法里奥是一个经常咒骂教士的人,在西方文化里,他看似正义,也时常要求自己做一个正义的男人,但他却并没有跟随上帝,所以,他会随众做恶,最终影响到自己最爱的儿子。
马尔斯本夫人的哥哥是一名同性恋,为了家族的名誉,马尔斯本家族强迫他娶了一个女人,之后前往法国生活,而哥哥的恋人彼多利瓦被以安德鲁的父亲和好友迪奥尼斯为首的一群村民给阉割了。
之后,马尔斯本夫人的哥哥去世,为继承家族财产,马尔斯本夫人让迪奥尼斯偷走了哥哥的结婚证书,以否认哥哥这段婚姻的存在。
而迪奥尼斯以此勒索马尔斯本太太,最终被马尔斯本太太雇佣安德鲁的父亲法里奥杀人灭口了。
好一部《黑色面包》!
孩子眼中触目惊心的西班牙战后浇漓世道,出色的小演员,让我想起两年前的《白丝带》,不知是不是其续集。
细致的背景铺垫及多线条结构处理,没有了《白》的晦涩压抑。
真相大白前,对每个观影者都是一次价值思考,真相大白后,一轮新的道德拷问开始。
结尾对白足够坚强!
但仅仅是成年人眼中的理所应当的坚强,政治、生活、理想都只是阴谋和迫害,对于孩子而言,即使坚强,也是畸形的,而这些所谓的“价值”“品质”,无疑都只是对父辈的复制。
这应该就是西方社会教育的弊端。
在中国恰恰是隐藏事实,等到明白真相都是暧昧不清时,各种事实已让你措手不及。
于是就像木心说的,眼看着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
黑色面包不可怕,从黑色面包到白色面包的路途最是危险。
理想不可怕,别人为你铺垫强加的理想才可怕, 尤其是血路铺出来的那种。
回眸比利亚龙加的电影,就能发现他是一位从抽象入手回归现实的导演,残酷的画面中透着的是冷峻的理性。
因此,《黑色面包》拥有现实丰富的内容是一种三维的还原,越去品味它的构造越能发现它的复杂与精巧。
自由鸟的象征能够品出月孩奔向非洲的乌托邦预言;表姐自我燃烧的咒语能够品出精神母亲的烂漫流火;重复出现的凶杀现场能够品出个体自我绝望的深渊与救赎。
在逍遥的精神气质中,《黑色面包》这样信息密度的作品很难轻易地打动观众,因为它并不符合认知的一般顺序。
因此,在电影的时代背景上,虽然笼统而言可以说是西班牙内战,但是如果不能精确地品味出是西班牙内战的相持阶段,故事发生在当时合法政府人民阵线内部,与其说控诉佛朗哥独裁,不如说追问的是左翼联合政府为什么失败的根源。
因此时代,故事免不了内斗与背叛。
奥威尔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为《黑色面包》铺就了正义的两层结构。
在第一层,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我的回答是:“反抗法西斯主义”。
第二层,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而战,我的回答是:“为了人类共同的尊严”。
安德鲁的父亲与他的朋友迪奥尼斯曾经是反同性恋的战友,而在反法西斯的战壕里当时人们咒骂法西斯就是同性恋。
此时的父亲就像育鸟人,安德鲁对此产生了第一层的幻想,追求自由向往和平。
但是正是安德鲁目睹了战友同志之间暗杀后惨状的现场,他才生出了反乌托邦空想的思想觉悟。
美好的理念竟然换来残酷的现实,与道貌岸然相比显然真实更加重要,但是真实从来都是某种眼界的真实。
安德鲁的母亲心中有三个男人。
一个是收藏相片的领主马努斯本夫人的弟弟,一身传统宗教服饰,与大多数人对同性恋的印象不同,母亲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他更像是佛朗哥政权的代表。
一个是早年同父亲竞争的情敌,如今是政府市长,他显然是西班牙共产党的代表,但是他执行的却是反革命的团结乡绅的政策。
而对于安德鲁来说,父亲被人利用参与谋杀不可理解,父亲自我牺牲成就安德鲁未来又何尝能够简单的理解,父亲是马统工党即西班牙托派的代表。
作为工人阶级,母亲身心游走他们三人其间,选择在明暗中充满张力,作为新一代的安德鲁又将何去何从?
醉酒的老师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因此首要是不择手段获取胜利。
养母马努斯本夫人说,要有良好的教育和丰裕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才是一个体面人,因此应该苟且偷生爬向高的阶层。
表姐说,这里的一切都应该毁灭我们远走他乡重新开始,因此应该反叛或者逃离。
裸跑的肺结核病人帅哥说,我们不能一走了之,重要的是强壮自己的翅膀打开自己的眼界要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如果按李敖的说法,第一层正义是求诸宪法追求的是政治斗争,第二层正义是反求诸己追求的是思想解放。
安德鲁父母的愿望就是希望安德鲁以后能当一名医生。
这极易让人想到周树人求医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影片中安德鲁最后回到课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对生活的玻璃哈了一口气,他是否会在父母之医人与自悟之医己之间对黑色面包产生新的领悟呢?
如果您追问我,我的回答是: 不知道。
第一眼看到这个身上长有翅膀的男孩子的时候, 我就觉得,真的好帅气,真的好像一个天使一样,然后好感爆棚。
觉得这整部电视剧里面,其实就是人性的险恶,你觉得别人险恶的同时,其实自己也是很险恶的,大家彼此彼此,到底不知道谁的能耐更高几何?
想起电影刚刚开局的部分,男主的爸爸让男主的妈妈离开,但是男主的妈妈不愿意走,因为他爱男主,因为爱,所以可以卑微,可以卑躬屈膝。
当时我觉得很羡慕他们这样的爱情,除了这个男主不是我的菜以外,就觉得如果有这样一个男人陪着我,就算他不爱我,但是我爱他就足够了。
是的,我就是这样破釜沉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
奶奶说的有一句话真是贯穿全剧,奶奶说:“虽然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也活的好好的。
”
然后联想到现在: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是被biao哥哄骗的日子也还是很开心的,希望biao哥天天骗我,骗我一辈子。
男主的父亲也有一句话是很经典的,当男孩子发现自己的父亲时,父亲说:“这只鸟,他们是鸟类里面最活跃的,总是想着逃跑,我把它关在笼子里面,在这铁笼子里面它伤了自己的嘴巴还有翅膀,跟我一样。
鸟类生来就是为了自由跟飞翔,像天使,他们想飞哪里就飞哪里,我们可以关住他们,但是无法改变它们的本质。
人类的理想,热爱的事情,想要到达的地方,为了理想人类可以变成恶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为理想而战。
” 一语成谶,儿子也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自己的家庭。
如果他现在年幼的时候就可以放弃这些,不认这些贫穷的亲人,那我真的难以想象,等到男孩老去的时候,他也是如此吗?
忘记自己的家人,忘记那些曾经经历过的贫苦的生活,要知道“人穷志不短”,不好意思,我也没有资格批判你们,因为我也是一个人穷志短的人。
然后儿子成为了别人的儿子,走向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
细节好评:儿子到房东家喝热巧克力的时候,手指甲盖上面藏得黑黑的脏东西,真的很好很好地证明了男孩子的本质是一个穷苦的小孩子,和上流社会优雅地人物不一样。
天使和男孩说:“因为总有一天我会展开双翅,羽翼丰满。
” 整部剧看的人都很压抑,但是男孩的模样好像带给了我一点点的阳光。
大人的世界并不全都是好的事情,这些全部都是等待我成为一个大人以后才最终明白的,男孩子提前认识了这一切,然后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但是我不是,我是长大了才逐渐一点一点明白这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包括一切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也有一点点的难过,难过我明白的太晚,但是又有一点点的庆幸,庆幸我毕竟这么晚才明白。
整部电影就是非常现实的人生写照,我们的父母也会有我们不知道的一面,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阴暗面,不为人知,但是我并不觉得应该因为男孩子的选择而责怪他,也并不觉得要因为男孩子父母的选择而责怪他的父母,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自己的不得已,自己的为难,体谅别人的为难,才是我们每个人伟大的地方。
一个孩子应该承受多少呢 我觉得我看懂情节了 又好像没看懂到处都是性 贫穷 和仇恨
特殊的故事,不特殊的西班牙式白描手法,横扫九项戈雅大奖的2011戈雅最佳影片。成分很多:时不时穿插的隐性政治因素,对同性恋的残忍施暴、反儿童文学的善恶对比,战争内乱的后遗症、悬疑下的谎言等等,却让人抓不住重点。唯有片头的坠马和中间的山洞阉割戏份抢眼。PS 风格有点小哥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西班牙语发音的关系,西班牙电影的节奏总是控制得非常好,每每看完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本片对人性的剖解可谓完美!
得,又被评分给忽悠了,一部十足晦涩文青电影。
怎么会7分以上?
黑,真黑
孩子也是受害者,这都是谁造成的
拿下戈雅奖九项大奖的本片似乎因为期待值放的太高,而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让人觉得值得称赞,算是难以消化的震撼吧!
以爱之名的成人世界充斥着谎言 丑陋 虚伪 卑微 电影中间又夹杂了反同的情节 孩子眼中的世界虚假黑暗 即使最后由黑变白
3.5
裸體美男 FAPFAPFAP
或者是期待太高,远没有想象的震撼
涉及的元素真的很强大,人性的丑恶,许多很抽象的隐喻。很另类。很诡异。很晦涩。很压抑。不过在好的片子,闷的想让人死是很痛苦的
儿童视角的影片,摄影美!小盆友们的演技都非常棒!不过还是看歪了><!私以为主角小男孩最终的心理形成多少和半裸美少年对他说的话有相当关系吧,另外基情戏分量不够。。。。小失望
结尾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故事莫名其妙
有鸟的电影都没什么好结局
+
大失所望,三星半。
居然看完了 我操 的确是剧情片 看的毫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