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是为了支持杨祐宁,看了这一季的花儿与少年很喜欢他。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无聊,主要是因为闽南语太多了,内地人听不懂,但看到后面还是莫名其妙的流泪了,真的是莫名其妙,催泪很劣质,但还是被打动,但看完整部电影以后还是有种淡淡的感动,可以细细品味。
这部电影打5分可能我夸张了,但我确实想打这个分数,因为有我喜欢的演员,并且整部电影的定位也没有那么意味深远,惹人发笑,使人感动,令人回味就够了。
打四星,看完挺满意的~可能是缘于在福建工作生活过,又和台湾人打过交道,所以对闽南语相对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吧~本人也没看过什么第一部,对里面的各种荤段子和KTV梗没有任何成见。
好多梗都很爆笑啊。
并没有群众描述的那样无趣。
曾志伟出场来了个梗。
“狗腿肠 热鸡鸡”那个也是当时就笑出声了~(但是现场的观众第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啊)各种90年代ktv金曲的bgm,几乎笑到泪崩(想到王尼玛里面的暴走广告有类似笑点)。
所以对我个人来说,是觉得挺好玩的,不是那种挠痒痒硬逗你的类型。
个人经历原因,就觉得闽南语本身也很好玩,听来有趣。
几个姐妹花爆粗口,英语国语闽南语夹杂在一起乒乒乓乓,虽然听的半懂,但是也很搞笑。
有许多打低分的观众嘛,大概每个人评判角度不一吧。
没有在闽南呆过的大概不习惯?
谁知道。
里面的荤段子尺度都ok,没有到恶俗的地步。
比如摸胸那段镜头就明显删减过,显然考虑内地观众适应度。
至少比台湾综艺的尺度都把握好一些。
所以,所谓的文化差异,只是个标签而已,其实还是看你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部轻喜剧。
大蒜得就面食啃着吃,咖啡则是啜饮细品。
吃法不一,各有滋味。
文/温翔台式家庭喜剧片《大尾鲈鳗》想必很多影迷都熟悉吧,这部电影拍摄2013年,由郭采洁、杨佑宁和猪亮哥等主演,台湾资深经纪人兼导演和制片人邱黎宽执导,8000万台币的制作成本,最后取得4.3亿台币的票房,已经是五倍多收入。
而这部续作《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依然是原班人马主演,不过变化的是大陆走红的郭采洁和前男友杨佑宁再度携手,还是演情侣,毫无违和感。
该片属于典型的台湾本土电影,配音主要是中文和闽南语,而且展现的很多风土人情,都有着台湾很显著的标签。
尽管如此该片还是有很多看点。
不走煽情催泪套路,而是荤素搭配,有些桥段污得很可爱尺度不小。
该片有着很强烈的自黑和治愈系特色,猪亮哥带病出演,敬业精神也是很值得点赞。
他完全就是影片的搞笑担当,猪亮哥的喜剧特色应该主要还是荤段子加持鬼马的搞怪特色,在影片中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癌症疾病缠身的人,敬业卖力的搞笑,看不出任何的尴尬。
郭采洁和杨佑宁在影片中依然负责颜值担当,二人尽管已经不是情侣,但他们合作默契,对手戏也很赞。
看得出来他们都是比较专业的演员,不会因为有过一段恋情而分手便成仇人。
影片糅合很多流行元素,有爱情、亲情和友情,还有喜剧以及动作戏码,是一部很接地气的喜剧爱情片。
郭采洁和杨佑宁、猪亮哥和林美秀、曾志伟和苗可丽三对恋人的情感变化,是影片主要要表达的东东,当然他们之间情感发生的变化,很好的植入到剧情中,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很自然的随着剧情而展现。
他们有误解,亦有争吵,更有不少秀恩爱撒狗粮的细节,最终依然是大团圆,甜到齁。
亲情的表现当然主要集中在郭采洁和猪亮哥扮演的父女以及林美秀和苗可丽扮演的姐妹身上,一家人不可以说对不起,父女相依为命令人唏嘘不已;姐妹有过误会,当二人再度重逢更是冰释前嫌,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关于友情就更是多了去,猪亮哥和台湾本地资深艺人陈博正扮演角色的兄弟情深更是充满滑稽搞笑的噱头,猪亮哥和俗艳三姐妹等的风流韵事更是成为搞笑大梗,他们那些年睡过的男男女女都似乎亮了相,算是前任大集合,也是忆苦思甜,对于郭采洁和杨佑宁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情人做不成都变成了友人。
影片植入第50届台湾电影节金马奖颁奖晚会,而且还黑了把本片监制朱延平导演年年都参加没获奖的梗,宽姐也在影片中精彩亮相,估计其邀请猪亮哥来做主演,目的就是想要“睡他”吧?
影片的喜剧特色主要还是在荤段子上大做文章,当然不是很恶俗的那种,而是通过剪辑发挥观众的想象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放个屁震出避孕套的梗,虽然不雅但却令人浮想联翩。
总之这片可观点很多,是个了解台湾本土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台式喜剧风格的展现,影片有不少我们不是很熟悉的台湾资深艺人参演,这也足以看得出来导演宽姐在台湾娱乐圈人脉资源真的很牛掰。
影片核心还是表现亲情、爱情和友情为主,夸张搞笑只是外衣,集合这么多艺人参演,看得出来宽姐这蛋糕做得很大。
应该有很多观众和笔者一样,并也不明白猪哥亮演的角色为什么叫“大尾鲈鳗”, David Loman(大卫 流氓)是可以了解的,说的是一个有点洋名字的本地流氓,大尾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一条凶猛的鱼,这样的解释或许对,或许不对,就像我们看这样一部台湾一样,很多谐音梗和社会梗都只是一知半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一路狂笑,把整个影厅变成欢乐无度的喜剧现场,终场时再想想已经离去的猪哥亮,又忍住掉下两颗眼泪。
猪哥亮是台湾喜剧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流行喜剧秀的年代,有南猪北张的说法,南猪就是猪哥亮,北张就是张菲,另外加上邢峰,高凌风,倪敏然,成就了当时台湾的喜剧盛世,而在这几位高手之中,猪哥亮是艺术生命最长,在电影圈成就最高的一位,由此可见,他的喜剧更有宽容性,适合不同的舞台,特别是这几年,《大喜临门》《鸡排英雄》《大尾鲈鳗》《大稻埕》,好戏一部接着一部,其中《大喜临门》《鸡排英雄》也有被内地引进,票房不高,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台湾风格的喜剧。
前尘旧事,不再多说,就前眼这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延续猪哥亮一向的“大”字头,故事承接《大尾鲈鳗》,大尾鲈鳗朱大德退隐江湖之后回到乡下开了间民宿,带着“小芹”郭采洁,“小贺”杨祐宁,还有老伴儿和外孙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忘不了江湖,江湖也忘不了他,随着小奇大出狱,性感且神秘的小姨子找上门来,朱大德一家又一次被迫穿起了战衣,为了亲人,再一次踏入江湖。
故事并不复杂,还是各种江湖恩怨,乌龙误会,奇葩怪胎,男女笑料,以猪哥亮的功力,做到每秒钟都有笑点也不是难事,而康康、林美秀、素珠、汤尼陈众多喜剧咖都火力全开,七荤八素的搞起来,像摸胸猜年纪,小奇大抓奸成艳遇,求绝学却被精神病整蛊学了吊铁铊,此类既爆笑又诱惑的段子在片中层出不穷,几次让观众笑得顺不过气。
加上郭采洁、杨祐宁两大偶像的一条小清新浪漫线,影片的娱乐功能堪称是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娱乐,《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还留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喜剧必须立足本土,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即便有了新玩意儿,也要把老的喜剧形式传递下去,因为这些喜剧里面有太多营养,只要善于挖掘和改编,就可以像猪哥亮一样重回巅峰。
台湾电影近些年如此低迷,但是通过对本土特色的坚持,不断的挖掘和发挥,推出了一系列非常精品的喜剧,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份耀眼的成绩,而内地拥有如此深厚的喜剧文化,却渐渐失去了活力,若是想拍出好的电影,像《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样把老一辈喜剧高手的搞笑功力发挥到极致,或许是一条出路。
猪哥亮十几岁加入新剧团,钻研多年,70年代在高雄一夜成名,也曾陷入赌的泥沼,也曾有不如意的家庭生活,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拍出了一系列经得起时光考验的电影,为台湾的喜剧文化写下珍贵的一页, 留下一笔丰富的遗产。
身为一个喜剧人,能做到如此,真的可以用夫复何求来形容了。
最后,祝猪哥走好。
曾经“好赌及色”的猪哥亮,猛然间换发演艺事业第二春,上台鞠躬,可惜夕阳红的时间太短,竟然在2017年5月因为癌症去世。
而猪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则是一部自况电影,充满着喜剧趣味的台湾电影,即使帅哥美女杨祐宁郭采洁也不能抢走他的风采。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之后成了艺术家,猪哥亮则在破产后重出江湖,毅然决然选择在大银幕上做自己,并不会刻意逃避当年的歌厅秀、综艺咖的世俗。
做不做大哥其实无所谓,活到老还能放飞自我才是“真”汉子、“真”流氓。
所谓大尾鲈鳗,就是关汉卿笔下活生生的当代铜豌豆啊。
邱瓈宽导演、朱延平监制、猪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不止是猪哥亮的人生反射,还有朱延平和邱瓈宽,三位都在二三十年前便是横跨港台地区的著名艺人、导演和推手。
台湾电影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台湾电影新浪潮及新新浪潮的作者电影,杨德昌故去、李安远走好莱坞、侯孝贤和蔡明亮等人依然在坚持,在国际上获奖、知识分子喜欢或热评,然而本地观众寥寥无几;第二类便是小清新、小确幸为主的电影,也是文艺青年们最为熟悉的格调,在海峡两岸三地有相当票房和口碑;第三类便是植根于台湾乡土的喜剧电影,屎尿屁、黄色暴力都是应有之义,在本地票房极高,在特定人群中口碑也不错,但是在知识分子群体遭到强烈的抨击。
猪哥亮没有身段,从头到尾都可以匍匐在地上,贴着台湾地区乡土文化的地气,欲望是迸发的,生活是任意的,搞笑是发自本性的,语言都来自于大众平常生活中的口语,完全不是知识分子范儿,杨祐宁和郭采洁也是纯粹的江湖儿女趣味,更不用说那些大叔大婶们绝对放得开,生冷不忌生活就是那么放肆,从来不会出现“以文害意”的表达,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入戏,可以说别具风情,也做到了一刀未剪引进,当然必须提醒的是未成年人还是不适宜观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黑帮大佬”隐藏的背后,最终他们都回到家庭,卸下过去的“身份”,重新面对的是各种鸡毛蒜皮,满世界转悠的晃晃荡荡的老年人生,能够做一颗铜豌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大约也就猪哥亮这种演员与角色合一的综艺大咖才能做到。
“综艺天王”猪哥亮是扛大旗的选手,成为贺岁帝和破亿票房天王,从2011年起,六部贺岁片全都是票房冠军,这个记录不知道谁人来破?
在这几年,周星驰、成龙和内地电影,都不是猪哥亮的对手。
因此朱延平评价为“台湾国宝,一生传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其实一个大哥的回归,没有一个大哥不坎坷,没有一个大哥不寂寞。
曾志伟跨海来助阵,朱延平自嘲不获奖,邱瓈宽再作冯妇,可以说是港台电影人的小小的牺牲和献身。
“乖乖隆地咚”是浙江江苏一带的江淮方言,而浙江与台湾的关系,隔海相望,情缘流长。
这一句方言里带着满满的土味,也带着满满的沧桑。
浙江人和台湾人的特殊渊源,从未断过,也永断不了。
台湾风味喜剧《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当中,主角们频繁使用台湾方言进行对话,一句“乖乖隆地咚”道出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故事讲述猪哥亮归隐乡下经营民宿,一心想要退出江湖,过休闲的生活。
江湖上没有他的踪迹却有他的传说,黑道兄弟如影随形、纠缠不清……随着剧情的发展,被侵门踏户的猪哥亮终于似大尾鲈鳗一般甩尾,决定重出江湖!
大尾鲈鳗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印度太平洋热带地区特有的一种野生鱼,曾作保育类鱼种。
而在台湾用语中特指“大流氓”。
电影《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定档时间也颇有新意,定到《变形金刚5》同日上映,台式风味喜剧誓要与美式爆米花视效大片一怼到底。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也是6月23日当天上映的九部新片中卡司阵容最为强大的国产片:郭采洁、杨祐宁、曾志伟、猪哥亮、苗可丽、连静雯……清一色的台湾本土演员,不难看出该片属于一部原味台湾喜剧片。
曾志伟虽生于香港,但却是地道的台湾女婿,曾宝仪的母亲是生于台湾的江苏淮安人氏。
在台湾本土,《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部台式喜剧片获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是继《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之后,又一部台湾票房冠军电影。
无论是演员还是电影台词、笑点,无处不显露出台湾的重口清新风格,为更贴近还原生活,影片在剧情台词上丝毫无忌搞笑的黄段子,使猪哥亮的搞笑风格得以在影片中延续,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台湾著名主持人猪哥亮最后一部电影作品,曾在台湾南部荤素不忌、各种搞笑,猪哥亮以主持人的身份在南部打下一片江山,坐拥南猪的名号,影片中其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这部略有些黄暴的电影能在大陆上映。
虽与《变形金刚5》、《雄狮》等大片同日上映,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显然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好莱坞爆米花之外,台式的重口味小清新给了观众另外一种选择。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闪回了部分《大尾鲈鳗》中的经典镜头,前作四年前上映其间在台湾也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猪哥亮的综艺天王绝非浪得虚名。
除了原班人马的回归,《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影片中里台湾怀旧金曲的点播也是一大亮点,曾红遍两案三地的《海波浪》、《家后》、《爱情的骗子我问你》、《无言的结局》、《相思爬上心底》、《得意的笑》……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都将一一重现。
这些金曲虽不可避免的暴露年纪,但对台湾人情味的感受力,可能这个年纪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感触。
台湾民众恬淡闲适、轻松有趣的生活态度,从歌词中得以体现:“那千金虽好,快乐难找,我潇洒走过条条大道,求得一生乐逍遥。
”
这部电影能在内地公映个人是比较吃惊的,恐怕还在于郭采洁与杨祐宁两位内地知名度非常高的演员,让本片有了内地公映的机会。
但平心而论,片中的荤段子和屎尿还是吓了一跳,简单而言,尺度很大。
但作为一部台湾本土喜剧,本片在受众方面与内地观众其实是没有任何差异化,非常典型的成人喜剧,所获得的共鸣依旧是亲情。
本片是《大尾鲈鳗》的续集,后者是台湾非常著名的电影,2013年的台湾票房总冠军,而《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又是2016年的票房冠军,可见该片的在当地的号召力。
话又说回来,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没有看过第一集有没有影响呢?
从个人的角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也没有看过第一集,但欣赏本片无压力。
首先《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描述朱大德从江湖隐退之后的生活,从江湖中人与世俗情感的角度,过度到“做回普通人”之后的情感纠葛。
其次,就是本片在部分事件上对第一集的主要情节的回溯,能够让观众get到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从观赏度的角度,这部爆笑喜剧所呈现的笑料,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一样受用。
浓浓的台湾本土风情,闽南话和国语的混搭,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看惯了内地国产喜剧,对于这样的差异化风格体验还是非常新鲜的。
大量插科打诨的笑料,如龟仙人一般的老不正经朱大德,江湖气浓厚的一家人,各有特色。
朱大德昔日大哥的老顽童+妻管严形象深入人心,郭采洁与杨祐宁这未婚生子的这一对,也是一副“天是王大,老子是王二”的拽样子。
还有他们的胖小子,几乎是小一号的朱大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庭,又来了一位充满诱惑力的小姨子,用北条司的漫画名称形容这就是“非常家庭”。
容纳于其中的笑料,兼顾家庭琐事和角色个性,从开场调节黑社会争斗到家庭教师访问,再到小姨子到来和两位越狱的前黑帮老大找上门,简单几笔,利用极具戏剧冲突的情节和桥段,勾勒出几位角色的特点,同时换来大量的笑料。
尽管电影的内容有些“超现实”,各种荤段子也是让本片看上去有些浮夸,但是将电影与观众建立起共鸣的,就是情感。
朱大德对家人们的亲情,郭采洁与杨祐宁之间的婚姻之痛,妻子与小姨子之间的姐妹情,全部汇聚在故事之中。
影片从头至尾没有生硬的说教,更没有多余的赘述,非常自然。
个人感觉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用这个流畅且简单的故事,也通过主演们大胆浮夸的笑点和贴近现实的故事情节,这样极具差异化的表现,将情感元素融入其中,最大程度地治愈观众的爱情观、人生观。
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让大家继续相信情感,充满欢笑也很催泪。
本片的男主角猪哥亮,本名谢新达,是台湾著名搞笑主持人,节目包括《猪哥亮歌厅秀》《猪哥会社》,前不久刚刚过世。
由于不是台湾综艺的固定观众,对他的印象,最早还是在《新少林五组》中那位蜡人张,以及2010年的《鸡排英雄》。
其实个人比较喜欢他的表演风格,他擅长调侃,捉弄,风格夸张但不令人生厌。
就像他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朱大德,一副龟仙人的色眯眯造型,而且金句不断,主要的情节推动点就是在他身上。
如今斯人已逝,缅怀这位欢乐的老人。
PS,电影中处处可见很有地域风格的笑料和桥段,比如郭采洁唱MV那段,明显就是模仿当年台湾风情MV,郭采洁感觉第一次演这类“浮夸”的角色,简直笑掉大牙太欢乐了。
文/黄鑫亮假如你不知道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但当你驻足于影院的海报之前看见这样的片名,你的嘴边肯定会哼起柯受良的那首歌,尽管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把这句家喻户晓的金曲歌词作为片名恰如其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另一个名字是《大尾鲈鳗2》,第一部曾是2013年台湾最卖座的电影,不过为了让你没看电影之前能有更多畅想,《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既有怀旧的情怀,又有沉浸入生活细节里的品味,更有退隐江湖发生的那些满满笑点。
六七月是被好莱坞大片霸占的档期,有这么一部台式喜剧电影弥足珍贵,这既是吃过油腻之后换一个口味,也是把你从那些超时空里吸回来,现实有无奈有委屈,但主要看你审视的角度,若是你有《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这些人物们的达观,笑一笑别人,再被人家笑一笑,把姿态摆低点,想要开心让别人笑笑又何妨,这是这部类型片传达出来的朴实无华却又闪闪发光的论调。
台式喜剧扎根于闽南文化,《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即是台式喜剧幽默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幽默就像闽南语音调那样,软糯可口,娇嗲宜人,闽南话会把一句话的最后一个音拖长,电影里的桥段和梗就隔几分钟会出现一次,有的能够言传,有的只可意会,哪怕有的你根本没听懂,但看着演员的表情仍然会发自内心笑,更多的则是包含了人生体悟,就像小芹和小贺的那些琐事,这些鸡毛蒜皮不会让人无聊,浓缩了无数人生活里的经历,当然也有人生大起大落的大尾,从退隐江湖回到乡下经营民宿,再到忍无可忍重出江湖,也有情种天天哥的滑稽和阴险,这样完全不同的品性放到他身上丝毫不违和,充分表现了人都是有两面,但是这部电影不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让你先笑,笑完之后全懂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导演尤其值得一提,邱黎宽,大名鼎鼎的宽姐,林志玲也说宽姐是她的恩人,只不过以往宽姐更多是以经纪人和电影制片的身份活跃于娱乐行业,她监制过郭富城的《父子》和周渝民的《新天生一对》,很少有人知道早年宽姐就是跟着朱延平拍电影,从场记剧务做起底层爬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有好多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熟稔闽南文化的宽姐又在电影里穿插了好多闽南经典歌曲,情景相得益彰,让观众看得毫不费力。
台式喜剧最杰出的特点就是融笑点于风土人情,而不是处心积虑设置一个包袱,也可以这么说,小人物内心里的包袱够多了,随便抛出一个都是电影里好笑的包袱,既把心里的负担卸下,又能逗别人笑,这就是电影的互动性。
年轻人日益向大城市聚集,如何让他们改变认知,乡镇或是小城市生活也有它们的乐趣,电影能起到表率作用,不仅是靠风景,靠空气,也要靠人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
当你只会礼节性笑,逐渐忘了孩提时代的笑,看一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会唤醒你沉睡已久的笑肌,笑过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变多少。
曾志伟和猪葛亮,这两位香港和台湾影视界的“大哥”,为电影增加了大伽的票房号召力,却毁了自己的段数。
都曾经有拿得出手的重量级作品,人到晚年,竟然也要接这样的戏来糊口。
其实不能都怪罪到演员头上,从电影里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哥们演技之实力还是宝刀未老,只是在香港、台湾电影无力回天的末班车上,一把年纪还要如此奋力的卖艺,看了让人着实是心酸。
影片讲述隐退江湖的大哥开民宿,遭遇各路“道上”兄弟纠缠,牵扯了女儿、女婿,最后合家欢的故事。
全剧充斥着吃脚趾、戳菊花、女人内裤、性感小姨子之类的低俗情节,喜剧部分也是“尬笑”,以扮丑、出糗为主的廉价手法,再加上家庭温情呼唤爱的桥段,就是一出满是三俗段子的闹剧。
郭采洁和杨佑宁颜值还是在线,但夹在一大群“牛鬼蛇神” 的面孔里,再加上笑不出来硬咯吱你的剧情,也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观影体验。
台语语言特色所形成的地域幽默,对大陆观众来说,也存在一些隔膜,本就不多的喜剧效果还要折损。
冲着演员名单想去看的观众可以拔草了,真心爱过《无间道》的观众,若见曾经风头无两的“琛哥”——曾志伟,现如刚入行小弟般扮丑卖艺,会心碎的。
曾经的黑道大哥曾志伟——《无间道》
现如今和小弟们跳骑马舞的曾志伟——《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她她电影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轻喜剧包装下的台帮江湖文\张建雄说起黑帮一事,从上世纪来讲,港帮和台帮都是在亚洲地区极其出名的势力,而大陆人对于这两大黑帮的了解,大多还是通过影视剧所熟知。
目前,关于反映早年香港黑帮江湖的影视作品有很多,但是反映台帮江湖的作品并不多见,如果影迷们早年有看过电影《大尾鲈鳗》,或多或少会对台帮江湖有些了解,然而这部作品在元素的运用上极其大胆,具有很强的喜剧色彩,能令观众有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过程,也为传统黑帮题材增添了新的可看性。
相较前些年《大尾鲈鳗》的大获成功,4.5亿新台币的票房总收入,可谓刷新了台湾影史的多项纪录,其通过喜剧形式包装黑帮题材的接地气表达,前所未有,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在多年后再看,还会觉得它是部很好的作品,毕竟这部作品摒弃了传统黑帮题材的暴力元素,改换之喜剧的形式来表达整个故事,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力,尤其在近几年喜剧题材极其吃香的时代,《大尾鲈鳗2》又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随着6月23日的公映,想必又会在行业内外掀起一轮不小的波澜,至少在我看过之后,这部电影在喜剧元素的表达上是值得肯定的。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作为《大尾鲈鳗》续集之作,依旧由原班人马倾力打造,邱瓈宽执导,郭采洁、杨祐宁、猪哥亮领衔主演,曾志伟特别出演,相较上部而言,续集内容喜剧元素爆满全场,故事设定依旧延续了上集思路,讲述了黑社会大哥大尾挽回了父女间的感情之后,退隐江湖到乡下经营民宿,不料江湖却没有离开他,天天哥为了寻找真爱找上门来,发生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
如果有观众看过上集,再去看下集,不难发现故事有回归原始的趣味,猪哥亮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摄影师到黑社会大哥,退出江湖回归普通之后,江湖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并没有因为退隐江湖影响力消失,而亲情、友情、爱情的精彩篇章,在喜剧性的表达中,即感动又充满着人生的无限乐趣,让人回味久久。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四年磨一剑的好作品,也是猪哥亮的生前遗作,虽然大哥没能等到作品上映甚是惋惜,但他对整个作品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从第一部分饰两角,不管是大尾还是老贺,其对身份的转换和角色的把控,都刻画得十足到位,有关江湖恩怨、男女情感关系,即使到了第二部,一切都还是围绕着他来展开,也因为他而结束,之于上下两部的贡献,猪哥亮都奉献出了有生之年最好的演技,为博得大家一笑,可以说拼尽全力,每每看到他卖力的表演都会被深深吸引,意犹未尽。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除了用闽南语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文化外,还穿插了多首老歌,进一步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和喜剧魅力,故事看似是一部黑帮江湖事儿,其实通过喜剧形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一点,更多的是关于小城、家人、亲情,回归田园生活的合家欢,以郭采洁和杨祐宁为首的年轻一辈,在猪哥亮为首的几位老演员的帮衬下,完全不同的两代人,将这部充满台湾江湖气又不乏回归淳朴生活的喜剧片,演绎出了一番全新景象,有助于观众通过作品进一步了解宝岛——台湾。
如果你还想对台湾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一定是不容错过的好作品,相比《那些年》、《少女时代》这类小清新题材,这部作品更注重人文情怀的传达,以及台湾文化深层次的书写,具有很强的可看性,值得推荐。
十一在家看
台湾电视综艺史的最后挽歌
大哥是这个样子的???看到怀疑人生。无法适应的节奏。
对于这样的电影,有那么一两个能让你笑的片段就够了
虽然网评都说很烂,但是影院里还是笑声频频,除了台湾演员太丑!其他都挺好!颜值扣一星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老歌MV
台味。
大量网络笑话凑了一段,不过小胖子还是很萌很萌的
算是对猪哥亮的怀念吧~
黄暴
也许我的笑点出问题了。
还是有笑点的,不算太差。
台式搞笑片,没啥剧情,就很欢乐,尽管还是感觉有些土,郭采洁的声音听起来就是很平的那种,连静雯居然在国内不火真是不可思议
不知道评分为什么这么低,我倒是觉得第二部比第一部更有意思多了。6.5分还是值得上的。
呵呵一句
很好笑的啊,为什么评分那么低?
恶评如潮,我感觉还不错.很欢乐.今天的天气好吧,azure.
段子不少,第一次看郭采洁小女人样
迷妹们等了好久 第二部终于来袭 虽然还是无节操的段子 但猪哥亮的发型及独一无二的老式台语逗笑 依然非常不错 总之还是猪哥和老友们的情怀吧 杨祐宁依然稳健帅气 郭采洁比第一部瘦了好多 三俗段子周末看一下还是很轻松的 最终还是大团圆的结局 台湾文艺片还是适合这种搞笑类型的 和铁狮玉玲珑不相上下
段子有点老 但还蛮湾湾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