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很久,没有抢到北京首映礼的票,看的8月10日早上第一场。
喜欢。
非常喜欢。
叙事风格、情节、人物塑造、视听都在我的点上。
这是一部很CITY的爱情片,同时也是一部很传统的成长片。
不仅适合情侣看,单身友好,女性友好,i人友好。
社畜黄振开,在日复一日的打工生涯中,生活只有上班、回家睡觉,人疲惫、麻木;在合租时,遇到了不断变换工作和身份的李小乐。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在细细碎碎的生活瞬间,在外星人的粉红泡泡下,按剧本相爱了做爱了,逐渐袒露日常细节、身体、往事、脆弱……两人“那个”了,这段关系却没有清晰的定义,不是单纯的室友,也不是情侣,只是两个需要爱,相互靠近的人。
两人一起在城市玩耍,真开心呀。
关上灯,去到任何地方,包括彼此的童年,因为靠近和袒露,而产生的共情、陪伴、爱意,真美好呀。
两个人都是自由的,可是有人感情深一点,有人感情浅一点,有人想更靠近,有人又逃离。
于是离别。
自由、爱和爱人,让人快乐,让人感觉到温暖和陪伴。
而一旦尝过这种甜美,一旦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就会用所有的努力去找回。
恭喜黑发的黄振开,从麻木中逐渐复活,找回了感觉,找到了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自由而幸福。
恭喜蓝发的黄振开,不想要BE的剧本,那就掀桌子,大打出手,打翻操纵剧本的“外星人”,做自己人生的设定者。
恭喜龙哥,在这个世界,拍一些不那么安全的电影,分享他的思考和表演。
永远可以相信龙哥,跟着他的冒险,很棒!
演员都好美呀。
大大方方地谈爱,谈性,是真正成年人的爱情片。
观影过程很轻松享受。
有笑有触动有泪,看到结局,心里钝钝暖暖。
负负得正我最喜欢的一张海报。
掀桌子,大打出手。
题外话:是龙哥粉丝,预售买了5张票,自己和好朋友看。
近期会去二刷。
看完下午觉得很开心,有点上头,又请了7张票。
2024年,走进电影院看的影片:《年会不能停》《热辣滚烫》 《沙丘2》《朝云暮雨》《泳者之心》《坂本龙一:杰作》《走走停停》《头脑特攻队2》《抓娃娃》《解密》。
为想要的世界做出努力,是很开心的事情。
电影、文化消费都很有必要,人需要精神生活。
希望中国电影百花齐放,有更多的好电影给大家看。
半夜在自己关灯的房间,拢在被子里单纯yy……都感觉到像在全球直播个人AV……完全理解电影里外星人无时无刻凝视拍摄你这个情节的恐怖,但作为旁观者又会觉得诙谐,死道友不死贫道。
(被无形凝视的不安全感让我习惯隐匿、伪装,包括互联网上的痕迹,过了两天这篇评论我都想删改掉,换成he叙述,但是……算了)瘦削的人、蓝色的头发、心悸的铃声、耳鸣、突发的胃病、交错的时空、凝视拍摄的外星人……从头到尾的个人独白,完全就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人感受和治疗过程的自述。
蓝色头发时期大概是病情严重的阶段,而非真实的蓝发。
掀翻外星人是治疗的突破。
那些最搞怪的、最疯癫的、最跳脱的、看上去很神经质的部分,那些才是最健康的时候,像是死灰复燃,麻木的灵魂又有了感知激烈情绪的能力,重拾浪漫想象的能力,恢复了活力、动力、精神气,脱离了旧忆混沌的泥沼。
就算是回光返照,我也想有。
(打字到这儿我已经变得非常难受,呼吸不畅,抑郁、胃痛、体重锐减、跳脱不出来的痛苦回忆……太折磨人)外星人让黄振开跪下,如果他不顺从剧本就找个替身顶替他。
如果是现在的我:好吧,跪死在这里、跟活着、跟死在别的地方没有区别。
所以对黄振开的反抗和活力,我嫉妒恨。
最后黑发部分,回归正常生活的部分,与过去释然、跟原生家庭和渣爹释然的部分……就是嫉妒恨。
连带着,从前那个跳脱、锐利、骄傲的自己,也讨厌起来。
抗拒,不信任的源头是我做不到,还恶意地希望所有人都做不到。
哪怕让我做个黑豆那样的“疯子傻瓜”也好呢,然而那个境界我也没有。
黄振开说李小乐跟黑豆很像,我完全理解他所说的像指什么。
我曾有一个与李小乐这个人物十二分相似的同学、室友、朋友,对她爱护、厌烦,同情、畏惧,亲近、疏远,复杂的情绪在那段时间完全不觉得矛盾,快乐也是真实存在过的,结尾是不再相见的两个人。
我做不了她的医生了,也找不到自己的良药。
黄振开敢于践行的事情我全都做不了。
她们擅长或假装擅长的事情我也不行。
我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模仿,在他人眼中可能是更严重的病情。
悲剧源于自身,或许他人眼中,负负得正非常可乐,刚看完的那个傍晚,前四五个小时,我也一直回味在笑。
结果一犯毛病,想拉着他们都跟我一起间歇性去…s…(暴食半箱橙子,空间里全是沁人的橙香味,胃可能不舒服,但是精神上又有了安宁和愉悦)
没有什么比和死党一起看负负得正更幸福的过七夕方式了。
[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死党:很好,很符合大湾区女青年精神世界的电影,但是这个片子根本不是拍给情侣看的吧???
(前面就有提前退场的情侣)我:就是说!
定位大错误!
[笑cry][笑cry][笑cry] 这个片子从叙事到内核一看就难有高票房,得有八成传统男性观众和传统情侣看完感觉被冒犯叭,建议都市女性自己独立或与同性亲友前往观看!
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部分(也许会补充更新)以下涉及严重剧透,介意慎看:————————————————————————1.个人理解外星人只是开开幻想的具象化,包括一开始的暧昧气泡是男女主各自内心躁动的外化。
男主对抗外星人的每一场戏都是对现实世界桎梏的反抗,从麻木适应到牢骚挣扎到抗议反叛逐渐升级。
2.看似松散的剪辑,其实环环相接。
两人户外的玩闹合唱只是铺垫,夜晚关上灯之后,在包容一切的黑暗里,精神上去往海边漫步袒露内心世界,又去到各自童年抚慰对方的陈年创伤,才是感情升华到需急转直下的关键转折(但还是很遗憾,为什么要剪掉汪汪汪和女主偷笑的镜头啦)。
3.整部片子非常的女性主义。
不论是女主18岁生日,以一种自己做主的方式选择了某个人一起纪念成年 并收到来自女性长辈旅馆老板的温暖祝福,还是在和女性友人当街揍完性骚扰人的醉汉进了局子,双双与隔壁反抗家暴给了老公一刀的主妇握手,都让人会心一乐(父权卫道者们看这两趴大概要如坐针毡叭)。
4.女主对开开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好奇拿杯听海,从找开瓶器到见瓶盖就咬,从戒烟、不喝早酒到最后烟酒都来,到离开不喜欢的工作。
开开在寻找李小乐的过程中逐渐挖掘出女孩最真实的一面,在那个和她斜坡上共踢易拉罐的想象中和女孩达到真正精神的同频,在确定“爱”的同时哭泣“爱”的离去,最终在告别麻木后有勇气直面自己。
5.黑豆。
是开开第一次形容对女主人格的欣赏与羡慕引出的人物:“你很像我一个朋友。
” 对开开来说,他们都代表了某种不在乎世俗眼光的强执行力与自由。
6.讲“爱”和“性”,讲男主对“爱”的迷茫和对“性”的羞耻,回溯到童年时代讲大人之间的四角关系带给幼小男孩心灵的冲击。
喜欢即便在这典型的四角关系里,作为被害者的男孩在对“爱”的恐惧中,看向第三者地位女性的视角仍有着共情和悲悯。
7.两个典型的不靠谱的父亲角色。
果然不靠谱的父亲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悲剧的源头,直到最后丧失行动力的轮椅老头还在咒骂儿子废物(太典),而治愈了自己的男主已经能用从女主那里学来的方法,轻松消解丫仍在持续不断的恶意输出。
8.海边黄昏暖光下,和女主一起走向亮着布宜诺斯艾利斯灯牌的餐馆,是整部片子最温柔的部分,就像漂泊的旅人终于找到回家的路,安稳的归属感让人眼眶湿润。
(当然那个用尽全力的拥抱也超喜欢!
)9.银河电影制片厂:玩得开心,看得欢乐,卓别林趴死党再三确认:这是他演的吗?
一代宗师趴死党直接喊出“周星星!
”就是外星人们的肌肉充气感实在太强了,还有那个肥皂特效,是有多缺钱啊剧组!
(顺便前面那个肥皂广告,拍成那样真的有市场吗!
)10.一个外地人的疑问:开开潮汕话说得标准吗?
最后:看的过程中就预感这部片子非常的非大众向,注定难走票房大卖路线,甚至都完全放弃推荐给身边确信难以共鸣的人,但不妨碍ta成为我目前最喜欢的一部。
感谢监制并主演这部片子的朱一龙,让我通过种种细节再度确认到你善良、平等和美丽的灵魂(同理wsp你也是个可爱的家伙)。
希望你继续并永远自由,不断创作出符合你审美、寄托你思考的作品,我将永远期待着与你每一部新作品的相遇。
爱情是我非常讨厌的母题,我喜欢爱喜欢自我却没那么喜欢爱情。
也许是因为很多作品里把爱情烘托的太过神圣又太过迷人,和我真实体验的感受的爱情并不完全符合。
然后我看到了《负负得正》,吸引我走进电影院的是温仕培的美学,抓住我的是明显带有点孔大山风格的飘忽和脑洞,感染我的是富有张力的朱一龙和邱天。
这是我想象中的爱情,飘忽,不确定,自由,自我探索。
我想每个人都是普通的精神病,对生活带有绝望却有希望的生活。
看似是矛盾的,实则是存在的。
我们常常一边麻木于当下一丝不变的生活,却期待着有什么事或者什么人可以改变当下的节奏,然后你会遇到一个很精彩的人,ta自由散漫,于是你开始好奇,所以ta为什么是ta,ta靠什么生活,那么自由那么多变的人生也会有平凡人的忧愁和苦痛吗?
凭什么ta可以那么散漫而我却要被困在这一亩三分地里。
然后,吸引,爱产生了。
也许不一定是爱情,也许也可能是女孩之间的友情,可能是性可能是暧昧,都有可能,因为我们总会被那个打破规则的可爱吸引,ta真诚,充满未知和想象,无论如何都是吸引人的,你看见ta的每时每刻都跟喝醉了差不多,那就是爱情,是我想象中,也是我认可的,爱情。
我太喜欢温仕培的审美了,好多人说像王家卫,那不是好事吗?
人人都看王家卫人人称赞他的美,却再也没人能真的像他或者也那么美。
像他这不是夸奖吗?
至少是美的不是吗。
对于我这种尤其喜欢视觉系电影的人来说,画面节奏人物,让你感叹美还不够吗?
我很喜欢整个的视觉风格,不管是那些摇晃的镜头还是光影,又或者是脑洞。
我喜欢那些跳跃的不正常,我也喜欢偶尔深沉的诗和论点,那是真实存在在我脑子里的一切,很开心,我们在这一刻共脑了,所以我兴奋,我高呼,我喜欢这部电影。
我想我是普通的,却在某个时刻我认可我自己是特别的。
所以我在男女主陪伴彼此小时候的那一刻泪目,也在两个女孩子说再见的时刻有感触。
我需要一个人也幼稚的帮我打败曾经困住我的笼子,我也享受每一次的相遇和离散。
我看上去那么普通,但每当有一个熟悉我的人说出“你好酷”的那一刻,我觉得我能撬起整个宇宙。
而我的酷,在我普通的外表下,在我心里,在我每一个怪想法和每一次的微笑里。
生活往往是现实主义的图穷匕见,可又有谁能完全拒绝浪漫呢?
布宜诺斯艾利斯反复出现,这是在致敬王家卫《春光乍泄》了,不能说模仿,因为这里的致敬都是非常明显的,后面的卓别林和李小龙都是这样。
导演没有隐藏自己在致敬,当然同时也是在学习王家卫这一点,或者说学习的不只是王家卫,应该可以追溯到法国的新浪潮,我一直很吃这一套,淡淡的镜头,淡淡的语言淡淡的情节淡淡的人物,还有淡淡的感情。
可当一切都是淡淡的时候,也正说明自我作为中心这一点是厚重浓烈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负负得正吧。
布宜诺斯艾利斯也许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表达——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而重新来过本身又可以意味着“改变自己”“接纳自己”“不期而遇”还有“重逢”。
在成长过程当中,难免会有对自己不满甚至讨厌的时候,但这也正是人会去改变自己,接纳自己的一种原动力。
我不太在意里面的爱情线,我更关注人物的个人成长。
女主说,当人们彼此了解后,就会讨厌对方。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人和人在刚刚认识并相处的时候,应该是他们相处过程当中伪装成分最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人会去判断对方的喜好,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语言进行考量。
可是,随着相处时间的加深,情感也会加深,关于相处边界感这件事的警惕度也会降低,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做出一些让对方惊觉“原来他是这样的啊”的事情,没关系,也许并不会随之结束感情,也不会随之消失,但是讨厌这个情绪可能就会随之而生。
这种情况基本上是难以避免的。
女配在里面也说到了一个问题,人要如何孤独,但不孤单的活着,我的理解就是当今社会,大家自然还是需要朋友,但是也非常需要自我的空间边界感和屏蔽墙是必须的。
整个电影就是在很简单地跟我讲一个故事,通过两个对自己都不太满意并且在外人看来也不尽如人意的人物来引出了城市里很多不起眼的人的故事,没有说教,没有训导,这点真的太重要了,我特别讨厌电影里面有意无意的跟我讲大道理,高高在上的告诉我,这是我为你看透的世界和人生,能够认识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然后去讲故事,就已经可以得到我的及格分了。
最后在七夕这天,看他对我来说是很应景的。
七夕本为女儿故,不必絮絮论姻缘。
所以我觉得七夕的本意就是希望自己会更好,而我在黄振开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一半是cosplay王家卫,一半是city love的神金梦呓。
喜欢情绪影像的会为之着迷,不喜欢的则无聊到抓狂。
光影高于故事,矫情大于灵气,是我的真实感受。
很难定义的电影风格。
宁浩让温导任性着来,有一种让年轻人玩电影玩砸了我兜着的疯狂实验感。
广告片,抽象动画,黑白默片,8mm胶片,4:3,漫画,梦境,现实,科幻,爱情,功夫,神采与怪诞与神金,不循章法的拼接在一起。
你说他强作者风格吧,其实也就还好。
王家卫风格里的人物,台词,情绪与声画是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
温导只学到了皮毛,柔光,滤镜,抽帧,定帧,霓虹灯,哪一个都没玩出极致。
还不及《热带往事》黏糊糊湿漉漉的欲望那么记忆深刻。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突兀的外星人。
个人理解是代表宿命安排的上帝视角。
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拿到的人生剧本。
于是外星人制造时机,打灯光,放气泡,营造暧昧环境,解构庸俗爱情,旨在繁衍后代。
它的爱情是生凑出来的不是水到渠成的。
爱,变成了公式化,工具化。
而机械化的爱,难以引发共鸣。
导演相信负负得正的爱情能量。
隐藏起来了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的悲宿命,硬生生把be改成了he。
喜欢一场灵气十足的戏。
两个萌生好感的人,冲破时空遇见各自的童年。
用成人的方式抚慰儿时的伤痕。
产生了玄妙的梦幻般的爱的治愈力。
邱天,太松弛了。
欲望的躯壳,自由的灵魂。
从小见证家庭婚变,在父亲谎言下长大。
所以一直没有安全感一直变换身份一直在漂泊。
不让别人真正了解走近她是不想再次受骗,像一只无根飞行的孤独的鸟。
若即若离,捉摸不定,生出了“消失的她”的另外一种味道。
朱一龙,学梁朝伟来着(侧颜也像)。
不过他的状态是在被束缚着的,被压着的。
这种收敛迷惘的被动表演,情绪上没有更深层的展示。
模棱两可的台词从他嘴里说出来,干巴巴的,没有文艺的味道。
虽然我觉得这电影无聊得很 但我不会用烂这个笼统的概念去定义一部电影相比平淡到看完像没看的电影 我宁愿看烂片 获得吐槽的快感 烂片也总是有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平庸的电影会让观众产生 就这 自己也能当导演的念头只是一部平庸之作 但不烂 我只是觉得这个导演的上限就是这样了 看得出导演是王家卫的影迷 多处致敬了春光乍泄重庆森林 还有一些片段让我幻视别的电影 但就是很平淡 平淡到不如在家吹空调看王家卫 我想获得的满足感只会更多如果是拍成短片也许会不错 外星人的设定有点没必要 虽然现在科幻概念很火 但有点硬融 班底是很好的 女主邱天我很喜欢 和配角的戏我觉得更有意思如果深挖一下 可能也不错 朱珠和蒋奇明都很有张力 而男女主之间我没有感受到他们有爱情 和演员无关 剧本就到这了我甚至觉得我就是那个外星人 见证着他们被预设好的爱情故事看过热带往事 觉得差一点意思 但很有风格 本以为这次导演会给个惊喜 结果是又一次失望的观影体验
裸体一旦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
道德一旦沦丧,便是最下流的。
我知道有时候你在撒谎,也知道假的有时候比真的更真。
在迷幻的画风和破碎的镜头中感受真实世界的不真实,有一种陷入梦境的迷离感和虚无状态。
在外星人的注视下生活,个体的孤独从来都是赤裸裸的。
合上相逢的剧本,便患上一种叫爱的精神疾病。
一切都是错觉吗?
在了解你的路上,我承认开始讨厌你了。
可想一起过夏天的心多么坚决,让这天立秋都迟来。
看完这片,甚至会想认识一个人。
ta只出现一段时间,有过一刻共振,唯一秒心动,然后突然消失,留我一人在现实独自感受世界的虚无。
但是请要让我知道你在这个世界上是活着的……所以请以后许愿第一个愿望永远是“好好活着”。
如果人生是剧本,我只想反复打开与你相遇的那页。
我想睁眼闭眼都看到的人,想白天黑夜都可触得的人,想去任何地方都一起的人,想365天重复对她说早安晚安的人,想了解不了解都会选择去爱的人……这个七夕午夜出逃呗!
认可爱和害怕是一样的情绪感知,接受一段关系中被[悠闲],接受撒谎,接受表演……接受以前从未接受,爱至此已成艺术。
看完负负得正之后我的第一感受是:惊喜!
好有意思的一部电影啊!
好新鲜的一部电影!!
我愿称之为电子科幻冒险爱情喜剧电影!
像一颗颗新鲜的橙子炸开在我的脑中,气味是芬芳诱人的,口味是清甜多汁的,回味是甘甜悠长的。
无疑这是一部与众不同、不落俗套的爱情片,电影直接直白的把爱、性、脆弱、失去、拥有关于成年人的爱情展示在观众眼前,不拉扯不矫情,不沉重不故弄玄虚,不讲道理只讲故事,我看到了一个纯爱战士黄振开!!!
画面色彩非常丰富,各种新颖的拍摄镜头,不是专业的不知道怎么形容但非常有新鲜感!
梦幻浪漫,鲜艳充沛,好喜欢电影的镜头!
好喜欢!
可以打100分!
又不单单是爱情片,黄振开打破剧本——这里的剧本不是一种意象,而是实际存在的以外星人视角操纵的人生剧本——打破人生剧本,走出麻木,反抗被操纵的命运,寻找自己重新感受生活,感受爱的勇敢狠狠共情。
我最喜欢的剧情是致敬经典的部分,从致敬卓别林开始,真的超级惊喜!
冒险打怪超燃!
可以看到以往没有见过的演员朱一龙的许多面!
我只能说朱一龙没有上限,太可爱了这个演员!
推荐!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觉得今年暑期档最好看的,居然是《负负得正》……这片子打着爱情片的幌子,其实更多是在以私人化的影像,去讲都市人际关系。
尺度上拿捏得很好,非常有灵气,一点也不矫情。
我很喜欢他用“银河制片厂”的创意,既解释了“镜头”的来源,又打破次元壁,巧妙又自然。
毕竟都是坏猴子出品的,估计这片子应该从与b站联合拍摄的短片集《大世界扭蛋机》中,收获了不少灵感启发,尤其是影像方面。
而说到影像,不得不提另外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片子《爱情神话》。
两个片子有一个共性:对人物、方言与空间的关系的理解到位。
这个小镇青年成为无趣牛马遇见爱情并反思按部就班人生的故事,放在广东乡镇与深圳,非常成立。
另外又要提到温仕培的上一部作品《热带往事》,少有的真正在用视听语言拍片子,而不是纯文本的故事会。
尽管我个人很喜欢,不过市场反馈并不是很讨喜……而这种不讨喜,也延续到《负负得正》。
对于那些张口闭口就说缝合拼接王家卫侯孝贤的这类评价,我只能说一句暴论:你们这些人的审美基本没有进步空间了,好东西摆在你眼前,可惜你不识货啊。
对了,最后提嘴朱一龙:从《河边的错误》的警察,到《负负得正》的牛马打工人,朱一龙所选的角色,更多是承担起串讲的任务,本身不需要什么演技,他杵在那里就已经完成任务。
不得不说,他真的好会选片……
朱一龙在《河边的错误》《负负得正》里的表演be like:
龙帝有自己的区雪儿,明年去报名金曲奖最佳mv奖吧~
对王家卫/梁朝伟/王菲的拙劣模仿秀。。。非常难看。
邱天=章子怡的脸+杜鹃的身材+年轻周迅的爱情灵,but演技还是太稚嫩,入不了戏。倒是朱珠出来短短几分钟,美到失语,那段独白更是让我想哭。导演镜头晃到不行,摄影师过分手抖得治
票房扑街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为是造作的爱情片,谁想到是我喜欢的癫片
电影里还埋了很多经典电影的彩蛋,电影爱好者狂喜,看的我简直目不暇接,非常推荐。
大烂片,朱一龙演的好烂,这一头蓝发配上一张满脸褶子的老脸真的丑死了
究极缝合怪的感觉,许多场景台词似曾相识,仿佛阿黛尔在11区+法兰西+湾湾追逐劳拉的故事。架空感十足。时不时灌一口王家卫。女主外形+演技好评。朱一龙不是不好,微表情过于单一,喜怒哀乐只看得出深情,对手戏弱一节。但中国能拍这种爱情文艺片还是少见,希望未来有更多尝试
审美蛮好,邱天太美太上镜了。国内银幕上少见的比较有时代感的爱情戏,自由的女性形象。
出乎意料的好看,完全不矫情,常常在升格里讲很快节奏的事,很妙。画面又飞又好看,一直有旁白在,就很像为旁白拍了一个当代MV,或者说是把读一篇当代散文时的脑内成像拍了出来。在不开灯的房间里那片广角海滩上互相回到彼此童年那段看得我又哭又笑,哭是感动,笑也是。结局男女主的重逢虽然动人,但比起女主和黑豆的相遇却逊色了许多。邱天和朱珠那段太爱了,太爱了。哎唯一可惜就是仍然没能摆脱直男视角下对女性的“荡妇”耻辱yy,甚至糟糕的原生家庭我都觉得还OK。如果小姐、陪酒、脱衣舞这些伪装他人的角色换成更有意思的职业就完美了。男性对女性职业的想象匮乏,也许也是一种浮世真相。
银河电影制片厂
5.8 没打过工的人拍的一部悬浮到底异性恋原生家庭创伤+时空管理局+瞬息全宇宙混合版的tinder宣传片 我是真的不会再被国产爱情片欺骗了
我怎么觉得这片儿才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那挂的,在后者已经俨然成为某类电影的宣传标尺的今天……3.5星,前提是女主必须只是复活在漫画宇宙里而已。
能看出想表达什么 但是又很腻 老是感觉很腻 看的不舒服
毫无逻辑的剧情、毫无品味的审美、莫名其妙的节奏剪辑、朱一龙灾难的形象、以及邱天所谓的高级脸(抱歉get不到)配上呆滞的演技……差得前无来者,差得人心烦躁……
爱情它来得总是莫名其妙,黄振开与李小乐两个孤独的心灵碰撞在一起,互相慰藉,抱团取暖,似乎是美好的爱情。但他们的人生却截然相反,一个一成不变,一个变化多端。温仕培用最接近生活的场景来展现这种极端的个性对比,在视听方面,构建出了一个多面的城市空间,光影掠过,一切皆为虚,一切皆为实。虚实之间,两个不完美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怎么办说呢,就是把张嘉佳的故事拍的很王家卫。
意识流爱情片,低配版王家卫,结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部分色调都在致敬《春光乍泄》,比较出彩的是便利店将奇明,虽然戏份不多,以及和朱珠的化学反应,反而出租屋两人的戏份不够心动,不过摄影很好。但全片这种柔光高饱和滤镜多了也审美疲劳。整部片子唯一的缺点是没有一首突出的配乐,如果有《重庆森林》那种经典的配乐,这片可以打五星。机器人的设定比较失败,其实像王家卫那种喃喃自语的内心独白也挺好的。【China South Cinema/1 attendance/¥39.9/0813】
暖暖內含光+her+重庆森林,国内很多电影都太一板一眼了,反倒是希望这种古灵精怪的电影可以多出一些。导演还是有点想法的,可惜的是后面半小时有些跨了。
有《重庆森林》的感觉,爱情不好表达,这个时代好看的文艺爱情片更是少,大部分人都会觉得磨磨唧唧无病呻吟。可能生活节奏太快,人类已经越来越没有浪漫的基因,也不舍得浪费时间。但是我还是会幻想,我担有一天可以拍这样的片子!
属于成年人的爱情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