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不长,故事也很简单。
Mahin是一位70岁的老人,丈夫去世,女儿在国外,留守老太太优雅浪漫,偶然邂逅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他的绅士气质深深打动了Mahin,孤独三十年的Mahin准备为自己找一个伴侣,一个雨夜她邀请他去她家,她为他穿上漂亮的裙子,为他做最好吃的蛋糕,拿出珍藏许久的葡萄酒,她的热情、真诚还有美丽,让他认为遇见了一生中他最爱的女人。
这部电影没有提及政治题材,是一部纯粹表达老年人独居生活的情感作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上升,近年来表现此类作品的电影多了起来,中国上映的《我爱你》本人觉得比这部电影拍的生动感人,影片探索了孤独老人的爱情生活,告诉人们朴实无华实的爱情藏于生活困顿下的烟土尘埃,藏于日久天长的默默陪伴,暮年之恋往往比年轻人来得直接干脆。
电影亦或是文学都会彰显它的人文关怀,特别是近几年留守或独居老人的精神状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电影里的Mahin和常为戒都是孤独的老者,他们只身一人落寞无助,孤独是他们生活的常态。
Mahin的孤独是浪漫的,哪怕是一个人也要活的精致,遇见中意的他毫不遮拦,大胆追爱,留他过夜,受邀洗澡,一起跳舞,我为你做我最喜欢的蛋糕,可惜你一口也没吃到,影片的高级在与孤独由一个人开始,曲终依然是Mahin孤独的背影,她鼓起三十年勇气奋力摆脱的孤独,最终还是与孤独相伴,不同的是这份孤独里有他的爱。
孤独到底是什么?
千百年来先贤们都在寻找答案:李白认为是“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苏轼认为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唐琬认为是“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
瞒!
瞒!
”。
先哲梭罗认为孤独是以灵魂的形式接近自然,感知世间万物的力量。
尼采认为孤独并不可怕,它是万物的,亦是万物的终结。
马尔克斯认为生命从不曾离开过孤独而单独存在,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之隅。
从先人的诗作或书籍里我们获悉了孤独不是寂寞,孤独并不可怕,它将伴随我们一生,只有高贵的灵魂才有孤独感,孤独教会我们和自己独处,用生命感知大自然所馈赠的一切,孤独让我们学会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去体验生命带给我们的快感,而不仅仅像木偶一般活下去。
人只有学会孤独,和孤独相处,才能成为更好的的自己,才会遇见值得遇见的他。
影片中Mahin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她渴望爱,渴望被关怀,仅仅是短暂的“一夜情”,她也觉得此生值得,最后是她一个人孤独的背影,因为只有孤独是至死不渝的。
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完全突破想象的主角和故事,是世界之中的肤浅偏见。
被冰斧当头痛劈一般感动和震撼,是生而为人的共情懂得。
我们恐惧怎样的生活,与怎样的死亡?
电影之中和之外都给出了答案。
尤其喜欢这个有些奇情但十分合理的结尾:在一个系统与法治腐坏的社会中,自由的人,会以自由的方式,做她想做的事,不计后果。
以下长影评来自卫报影评人 Peter Bradshaw
一个这部既甜蜜又有趣的电影,将为有关专制政权是否是艺术伟大之源的辩论做出贡献。
两位导演Maryam Moghaddam 和 Behtash Sanaeeha的工作室遭到搜查,电脑和硬盘被没收。
幸运的是,制片人在伊朗境外保存了一份拷贝。
本片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而伊朗政府禁止导演们前往德国参加电影首映式——原因是对影片中不戴头巾、饮酒、跳舞以及「道德警察」场景表示不满。
而《我最喜欢的蛋糕》中温柔的人性正是对伊朗当局愚蠢而笨拙的镇压的有力谴责。
《我最喜欢的蛋糕》对爱与失去、孤独与衰老以及女性如何接受丧偶命运之必然的沉思。
女主角马欣(Mahnin)的丈夫在三十多年前意外去世,女儿和孙辈住在国外。
电影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画面展现了马欣的独居生活:她和女儿通过 FaceTime 通话,但总是被琐事打断,从来没能好好聊一聊。
她睡眠不好,不到中午不起床。
她喜欢打理自己的花园,打车去采购生活用品。
马欣每年都会在家里为自己的女朋友们举办一场聚会。
聊天的主题是每个人得的各种病,以及她们或者死了的或者活着的丈夫。
她们的谈话极其直白,充满了幽默。
电影的话题随之转到了她们这个年纪是否还能找到爱情上。
为什么不呢?
马欣虽然没有完全承认,但她对自己原本漫无目的的日常安排做出了一些改变,目的很简单:和男人约会。
马欣出入面包店、公园和高档酒店,最后在一家可以兑换退休人员餐券的餐馆里观察客人,等待时机。
在这里,她注意到了男主角法拉马兹(Esmaeel Mehrabi 饰),一个谦虚低调而具有风度的单身男人。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开了几十年的出租车,曾因在婚礼乐队中演奏乐器而惹恼当局。
马欣邀请法拉马兹在她的公寓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她主动提出要为他烤她最喜欢的蛋糕。
这是一段情感交流的时刻:自从两人各自丧偶以来,他们就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感受都封存了起来——仿佛就是为了几十年之后的此刻,可以将过去的全部内心世界倾诉给对方。
这其中有一种悄无声息的美妙动人。
生活中这样的时刻非常短暂——但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时刻。
这是一部可爱的电影。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人,老了以后会怎样」去年,内地导演韩延的《我爱你!
》给出了一些答案。
(《我爱你!
》截影)病痛的折磨、孤寂的心灵、人生的回望与期盼……甚至是死亡的不断接近。
这些,都是人到暮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残酷,也令人伤感。
不过,影片中关于“爱”的主题,那些相濡以沫的情感,又是如此感人肺腑。
(《我爱你!
》截影)尽管属于翻拍片,但凭借着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和叶童等四位老戏骨的精彩演绎,还是赢得了观众的不吝赞赏,在豆瓣上有超过24万的网友打出了7.9分。
网友坦言:年迈之后的心动,才是爱情最极致的样貌。
同样是去年,来自智利的一部纪录片《永恒的记忆》,又让我们走进了阿尔茨海默病人的世界。
奥古斯托和保利娜的爱情,在年华逝去和疾病袭来的时刻,依然迸发出炽烈的光芒。
被困在时间里的人们,因为爱人的陪伴,让内心的无助与绝望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永恒的记忆》截影)最近,有一部影片空降豆瓣口碑榜第三名,评分7.6分。
IMDb7.5分,MTC媒体综评80分。
讲述的故事,和前面两部很相似。
一位女性老人的美丽邂逅,以及她对爱情的期望与憧憬。
《我最喜欢的蛋糕》My Favourite Cake
《我最喜欢的蛋糕》在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并摘得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最佳影片。
其实从海报上不难猜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但,小派有点不愿用那个词语来概括。
是的,就是“黄昏恋”。
虽然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黄昏”如何绚烂,虽然“黄昏恋”也会伴随着诸多的祝福与希冀,可仍免不了那一丝落寞而寂寥的感觉。
影片中,身处“黄昏”的女主角,她对爱情的渴求还是那样浓烈,她的一见倾心又让人不觉动容。
01孤独为伴玛欣(莉莉·法哈德普尔 饰)是一位70岁的老人。
退休多年,复制粘贴般的生活过了一天又一天。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因为有入睡障碍,她每天天亮才能睡着,中午时才会醒来。
之后,就是吃饭,喝茶,去院子里浇一浇花草树木,去市场买菜。
更长的时间,她都在发呆。
偶尔和老姐妹们聚一聚,话题却总会扯到身体健康上去。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垂垂老矣的身体,让每个人都有了担忧与焦虑。
揉着自己酸疼不已的膝盖,玛欣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
不会用手机APP叫车的她,只能打电话给相熟的司机;以前爱去的咖啡厅现在需要用二维码点餐,喜欢喝的冰咖啡早已下线,她只能叫侍应生端来一杯茶。
她越发觉得,周围的世界变得陌生了起来。
夜晚,能够陪伴玛欣的只有电视节目。
远在国外的女儿是她唯一的牵挂,可视频通话总会被打断。
女儿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需要照料,女儿也很忙。
玛欣想要抓紧最后一点通话的时间,向外孙展示一下自己亲手织给他的毯子。
电话,已经挂断了……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想和老姐妹打电话再聊聊天,打发一下时间,却得知对方被确诊癌症。
人老了,就是这样吗?
孤独、疾病,如影相随。
玛欣的丈夫去世已经30年,女儿离开她生活也已20年了。
这几十年里,她没有再婚,始终一个人生活着。
如今,已经70岁的她还有多少来日呢?
玛欣自己也不清楚。
洗漱的时候,望着镜子,她仿佛已经认不出如此老迈的自己。
玛欣心血来潮地化起了妆,涂起了指甲油。
听着电视播放的爱情剧中那些绵绵的情话,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02意外邂逅玛欣来到一处公园,向人询问这里有没有“老年男人”经常来这里锻炼。
对方回答,早晨才有,并反问她打听这些干什么。
玛欣撒了个谎。
她没有丈夫,“睡到中午才醒”的那个人不就是她自己吗。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事实是:玛欣想恋爱了。
也可以说,她想找个人陪陪自己,她实在太孤单了。
衣柜里的衣服不知道穿给谁看,做了美食也没人可分享。
与爱情绝缘的数十年间,她不曾料到,那些遗憾与不甘会在这个暮色深沉的年纪,骤然而至。
就在可怕的疾病到来之前,就趁着自己还能动弹的时候,就在突发奇想的此刻——玛欣决定再次拥抱爱情。
这算是有意寻觅,还是意外邂逅呢?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出现了。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在餐厅,玛欣遇见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法拉马兹(埃斯梅尔·梅赫拉比 饰)。
看起来和她差不多的年龄,也是独身。
玛欣坐上了他的车,并且很主动地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
简单地交谈,了解过后,玛欣开门见山:你愿意来我家吗?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法拉马兹显然有点懵,但很快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只是,他并不确定,回问:现在吗?
玛欣微蹙的眉头,闪烁的眼眸,一如青春年少的悸动:“你觉得什么时候合适?
”“那就现在。
”法拉马兹肯定地说道。
车外,下雨了。
雨水落在车窗上,似乎有温热的液体噙在眼里,随着眼波流转。
内心里,如同雨中的街道一样,变得潮湿了起来。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临下车的时候,玛欣让法拉马兹把车停远一点,免得被邻居说闲话。
其实她是想趁着这个时间回家整理一下,也捯饬一下自己。
这一番心思,显然没有白用,她得到了法拉马兹的夸赞。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客人的到来,聊天说话的声音,让房间变得格外热闹。
压抑许久的寂寞终于得到了释放,玛欣一边准备着吃食,一边说个没完。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这样的时刻,当然少不了美酒的陪伴。
玛欣拿出私藏,和法拉马兹对酌。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很快,刚认识没多久的两人熟络了起来。
法拉马兹是个退伍士兵,有过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没有孩子。
在和玛欣相处的过程中,他始终表现得有礼有节。
他刚刚就没任由玛欣独自在厨房忙活,现在他得知院子里的灯坏掉了,马上又承担起“男主人”的角色,开始修理。
玛欣则做起了自己最拿手也是最喜欢的蛋糕。
多么像一对老夫老妻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啊。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院子里的灯光渐次亮起,他们坐在桌旁,雨后的微风轻拂。
玛欣讲着自己的糗事,法拉马兹足够幽默,在一旁贡献着情绪价值。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拿起手机,学着年轻人的样子,不太熟练地按动着快门,留下合照。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挑选最爱的歌曲,随着音乐起舞。
尽管扭动的腰肢不再纤细,不太灵活。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夜晚是多么美好啊,不是吗?
两颗对爱渴望已久的心灵,两缕孤独了半世的灵魂。
紧握彼此的双手,岁月的流逝仿佛在今夜停滞。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一曲跳完,气喘吁吁的两人靠坐在沙发上。
“玛欣,你真的要我留下来过夜?
”“你还要问第二遍?
”“我可以去卫生间洗个澡吗?
”“当然。
”“你,要一起吗?
”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03终归现实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我最喜欢的蛋糕》剧组亮相。
两位主演莉莉·法哈德普尔和埃斯梅尔·梅赫拉比手持一张放大的照片。
(《我最喜欢的蛋糕》剧组在柏林电影节)照片里,是本片的导演玛利亚姆·莫哈达和贝塔什·萨奈哈。
导演不能到场的原因——这部影片来自,伊朗。
他们,来自伊朗。
而让人感到有点讶异的就在于此。
影片的前半段是如此的平缓而沉静,就像一部生活纪录片一样,把两位老人的相恋故事展现给观众。
爱情,来得有点猝然,但奔放与炽热倒不难理解。
毕竟,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洗礼之后,两颗孤寂的心灵更容易贴近彼此。
已经古稀之年的他们,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像年轻人一样相知相恋。
影片后段,剧情急转之时。
才让观者明白,原来那些无奈与忧伤,早已是生活的常态。
欢乐与激情,始终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与冷遇。
玛欣和法拉马兹,一起“洗了澡”。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他们坐在喷头下,任水流浇湿衣服和身体。
这或许是未曾有过的体验,玛欣的这一天一夜,经历了太多的所谓“禁忌”。
饮酒,和陌人男人约会,并且要他留下过夜……白天的时候,她还替一个没有严格佩戴头巾的年轻女孩出头,和“道德警cha”公然撕扯了一番。
玛欣对年轻人这样说道:你得为自己出头,你越顺从,他们就会越过分。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出人意料的是,女孩却羡慕起玛欣的“年龄”。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是啊,至少玛欣还经历过“那样”的日子。
就像在出租车上,听司机说着关于“酒店名称的变更”和“堵车”的关系。
玛欣的第一反应竟是——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玛欣的孤独,不只来自年龄的老去和独居的生活,更是来自她有点跟不上的不断变化着的时代,以及某些一成不变的桎梏与挣扎。
又像在跳舞的时候,法拉马兹不无担心地问我们这样会不会被邻居举报?
玛欣干脆地说,那又怎样?
他们会拿我们怎么办?
“他们会强迫我们结婚!
”法拉马兹和玛欣哈哈大笑。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是否,只有活到一把年纪,才会变得通透。
是否,只有老去的人们,才能百无禁忌。
那么,就让这个夜晚继续美好下去吧。
最喜欢的蛋糕做好了,可法拉马兹已经进了卧室。
玛欣喷了香水,准备迎接下一刻的到来。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此时,床上的法拉马兹已经没了声息。
他平时就需要服用药物,今天又大量饮酒。
天亮了,玛欣醒来,她看着法拉马兹的脸庞,再次依偎了过去,尽管他已经冰冷。
昨夜,她就是枕在他的臂弯里睡着了。
小心地擦拭,整理遗容,就像亲人一样。
第一次的亲吻,发生在天人永隔之后……一杯酒,一支舞,一场欢聚……一切都化为了一场梦。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影片所呈现的,有暖心和欢愉,也有无奈与失落。
玛欣的勇敢与热烈,真挚而动人。
短暂的温情与浪漫轻易地消逝了,归于现实孤独的背影。
我最喜欢的蛋糕,它是甜蜜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的,还有苦涩和遗憾环绕着的宿命。
生命和生活,是否就是这样?
拥抱爱情,不应是某个年龄的专属;而对美好的期盼,或许更值得心怀希望之人去珍藏。
(《我最喜欢的蛋糕》截影)
图源于网络/ 图片Bishop / 作者
这部电影简简单单,十分朴素。
故事的起承转合都是缓缓展开,导演将短片就能讲完的内容用电影承载,通过细腻的叙事探讨爱与孤独的主题。
最让人动容的部分藏在男女主寥寥几句对白间,或是缓缓绽开的笑容里。
耐着性子看完后,我看到了最接近爱情本来的模样。
玛欣是中年丧夫的70岁寡妇,丈夫死后她的独生女前往欧洲定居,她就一直独自生活在德黑兰。
直到有一天,她决定打破这一成不变的孤寂生活重新开始恋爱,为此她开始寻觅自己的爱情。
在她展开新的浪漫扉页时,一场意想不到的邂逅迅速带来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在受宗教意识形态支配的伊朗,妇女地位低下。
她们被剥夺了很多身为公民的正常权利,多年来,伊朗妇女一直在与强制头巾、男女平权做斗争。
社会将她们与异性的关系置于显微镜下,当一个女人决定独自生活时,情况就变得更加严峻,一举一动都被人格外关注。
在这样的环境下,玛欣追求爱的勇气才显得愈发可贵。
影片完整展现了玛欣重燃爱火的契机。
在一次餐厅用餐中,她被一位孤独的出租车司机法拉玛兹所吸引,并主动邀请他共度晚餐。
在晚餐中,玛欣像一只雀跃的鸟儿,她换了三套衣服,快乐得好像初坠爱河。
随后自然的愉快交谈和跳舞,使两人之间的情感升温变得非常自然可信。
爱需要表达,两位老人到了这个年岁都懂得如何直抒爱意。
影片没有任何一句台词提及爱和喜欢,一切表达都在言谈举止间。
“恋人一起酿酒,越酿越甜。
”玛欣说这句话的时候就似娇羞的少女。
“生活过得真是没什么期待,每天都是一样的,毫无新奇感。
直到遇见你。
”这样的情话对法拉玛兹来说也不再突兀。
当行动变得迟缓,身体不再鲜活,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认定彼此呢?
我认为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灵魂。
女主初见就对这个孤独的老头动了心,随后的相处中,特别是雨中出租车里的对话让他们相互了解,后面一起共进晚餐,他们发现两人的底色是如此相似,孤独却纯洁。
尽管结局悲伤,最后法拉玛兹被安葬在花园里未尝不是幸运。
他为她在花园里洒下种子,爱情在这里生根发芽。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戛然而止很奇怪,但到了那个年纪,意外和明天从来不知道谁先来临。
Rest in peace, my dear lover.
如果到了70岁,连纽带最紧密的亲情、再到友情也逐渐疏离的时候,我们还能拥有爱情吗?
有一个这样的夜晚。
其实是她谋划了一个白天的努力。
从偶然在餐厅听闻他是单身汉,到向餐厅老板打探他的出租车公司,到询问他的同事他几点返程,一只等到晚上,她终于跳上他的车,用有点天真俏皮的目光羞涩地盯着他,你可以送我回家吗?
她的目的其实是邀请他去家里,浪漫幽会的那种——如果邻居们知道了,可有的舌根子能嚼了。
计划平稳地进行着,当她穿着黄色波点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眼睛都亮了。
他修好了她花园里坏了很久的灯,她暗淡了数十年的夜晚,也亮了。
然后是葡萄酒、蛋糕、音乐、跳舞、聊天,不太熟练地用手机自拍合照,她期间还换了一件更优雅美丽的银色绸缎礼服,俩人喝醉了一起晕晕乎乎地穿着衣服坐在浴室被莲蓬头浇水(因为她说不好意思脱掉外衣让别人看到自己发胖的身材)。
他们一起狂欢,也一起湿漉漉:丈夫离开她30多年,孩子们移居国外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妻子提出离婚那刻他竟然感觉到解脱,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被爱过的感觉。
她的房子很大,装饰很温馨,也很空;他说,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孤独地离去。
那晚,她的房间不再只有一个人,他身边也终于有了陪伴。
他们都拥有过一个“最好的夜晚”了。
“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今晚,去你家最合适的时机是现在。
切好了蛋糕塞进我苦涩的嘴里,修好了路灯照亮你寂寞的庭院。
越是相爱我们越能酿出甘甜的美酒,越是纵舞道德警察越得逼迫我们结婚。
你是织好没人看的毛毯,成熟没人摘的蔬菜。
我害怕的是独自死去,幸好躺在种花有点大的坑里,拍下了那模糊的遗像。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伊朗电影,第一部是《小鞋子》。
故事其实很简单,两名70岁独居老人,白天遇见,夜晚相约,然后死在陈酒、佳肴和互诉衷肠之后。
女主一次次的心肺复苏,在最喜欢的花园下挖坑,用床单捆绑、拖动、掩埋,悄无声息的死亡秘密,仿佛下一秒把你拉入希区柯克的惊悚片里。
电影的结尾,只有女主寂寥的看向花园的背影,风吹过松树,孤独、悲戚、痛苦,脸上的表情都和那个被埋葬的秘密一样不能外扬,无人知晓。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没有那么话痨版的《爱在黎明破晓前》。
然而最打动我的,是那几张失焦的照片,最后连一张清晰的面容也无法留下。
冲着喜剧标签🏷去看的,但剧情和主调和喜剧一点关系也无。
讲的事是两个年迈独居、偶然相遇、一起度过了温馨一夜的老头和老太太的故事。
节奏很慢,但一点不啰嗦。
没有剧情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杂七杂八的人物。
惊讶于自己竟然看完了。
脑袋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是:在国内环境下,无论如何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并非偏见。
试想国内有几个电影或电视剧以老人做主角,给以关注和特写?
即使老人出现在为数不多镜头里,大多也是“关系里拎不清”、家长里短、一地鸡毛的画面。
仿佛人老了,就只剩糊涂,而理性、情感、心理和需求就也完全老去了一样,淡化乃至消失。
谁在乎呢?
没人讲,老人自己也羞于启齿或觉表达出来尴尬矫情;当然也没人听,儿女就算想要孝顺,现实也很难关照到。
(故而可得,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养儿也免不掉孤独,有分享有互动有陪伴才可以,这个伴可以是住在隔壁的老友,也可以是老伴儿,也可能有其他。
但小孩恐怕不太行)回到电影本身,故事背景在伊朗🇮🇷,很意外竟然能讲老太太在公园里对抗警察、维护没带好头巾单独出行的年轻女性;竟然能拍老太太上街找老伴儿、还敢把刚认识的一个老头带回家,一起跳舞一起洗澡。
印象中的🇮🇷,封闭且有很多不可理喻的可怕管束,对女性尤其恐怖,但电影竟然能拍到这个程度,真是惊喜。
影片最后,老头意外去世,温馨的夜晚戛然而止,留给老太太的仿佛是一场梦,两人模糊的合照、模糊的记忆,以及继续漫长的孤独。
相较之下,老头是幸福的,孤苦了一辈子,却在最后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夜,被老太太葬在了他喜欢的花园里。
结尾很艺术。
不过也很难想象,如果不这么结局,又会是怎样?
美好时光,譬如朝露,如梦如幻,得之幸已,不可长久。
PS:记录和化用一句影评,希望像老太太一样,年岁渐长,智慧和勇气日增,畏惧的东西越来越少,不管是道德警察、社会规训、自己内心的束缚,还是其他什么。
FUCK IT? FUCK IT! FUCK IT…同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观众,在其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感受,也许,自己看到的点与别人不一样,但是,fuck it,那又如何…故事中的老太太,单身生活了几十年,她的儿女早已生活在国外,她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在故事前半部分被刻画的分外真实,早晨才能入睡睡到中午,周而复始的照顾自己的院子的植物,去超市购物不会手机软件叫车,在餐馆不会扫码点餐,周围的事物变化很快,随着岁月的前进,人们却不由自主的被慢慢丢在后面…与朋友可以聚会,但是大家的聚会犹如一次又一次的互助会,大家讨论的要么回忆往昔,要么抱怨如今,跳不出逃不开的,都是衰老,不是么…这部分的故事,在最近刚刚过完重阳节,在身边人劝你快点找人结婚生孩子的"威逼利诱"下,在看到养老院多么贵,在看到退休多么迟之后,在看到人们多么喜欢干涉别人的人生之后,真的是分外让人害怕,当然你可以说,老太太没有大的疾病,没有流离失所,她有什么值得苦恼的呢,对啊,人类的悲喜绝大部分时候并不相通,所以啊,遇到一个有思维共鸣的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老太太勇敢的迈出一步的常识,不得不让人慨叹,岁月有的时候让人一无所有,一无所有的时候可以无所畏惧,是啊,道德警察怕什么,多管闲事的邻居算什么,邀请了自己觉得不错的老爷子…故事到这里,两个寂寞孤独很久的心灵,需要彼此慰藉,需要彼此安慰,多么的美好啊,但是,命运如斯造化弄人,最开心的时刻来临之前,意外来到,老太太还是与尸体相拥而眠,却意外的可以入睡,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而最后,长眠花园之中的不是两个人约定一起酿的酒,却是人,但是,fuck it,那又如何…总得来说,故事中关于政治生态的描写,很少很含蓄,甚至会让人很轻易就忘却,更多的是,孤寂的人,孤独的心,一次寻求慰藉的勇敢尝试,两个孤独灵魂的一次邂逅,只不过却成了生命的绝唱,至于其他,老太太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吧,毕竟,无所畏惧的时候,时间分外细致的停驻在我们人生的每个角落,个人评分9.3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前半段温馨甜蜜还有笑点,在你以为老年恋爱要走向童话完美结局的时候,现实的棒子就当头砸来,就像那些你不得不接受的生活。
看完这个电影,你会明白,伊朗的女性可以干翻这个世界!
主创入场的时候,喊到两位导演的名字,掌声久久不断,最后导播的镜头落在两张空空的椅子上(他们俩个都被禁止出国)。
映后,主演举着导演的牌子,上台接受掌声。
这么一部温馨老年爱情犯罪片,伊朗政府到底怕什么呢,我们可能太懂他们怕什么了。
————————以下为剧透——————70岁的老太太mahin,爱美会做饭,但是寡居30年不搞对象,她的闺蜜都着急。
子女不在身边,空有一柜子漂亮衣服穿给谁看呢。
老头乐公园空空如也,Mahin勇敢追爱率先因为早起不能而受挫。
中途穿插干翻道德警察,救了头巾不标准的、着急非法恋爱的小姑娘一名!
退休餐厅里独自用餐的独居退伍大爷唤起了Mahin的雷达,她果断出击。
邀请到家之后,一个美妙的夜晚即将展开。
退伍大爷幽默体贴,帮Mahin修好了院子的灯。
30年的花园都是mahin的心血,树木掩映下他们吃了一个完美的晚餐。
Mahin邀请大爷跳舞,两个70岁人都很可爱。
舞罢的洗澡环节,简直精彩,即避免了互看身体的尴尬,也达到了refresh的目的。
(这里全场爆笑)退伍大爷换装期间,Mahin做了她最爱的蛋糕,这是她期待来访者的期待。
喊几声之后mahin发现退伍大爷没有回应,躺在床上的大爷并不是发出邀请,而是直接杀青!
Mahin悲伤痛苦,不能相信这个事实。
痛哭之后,她让她的一日爱人品尝了她的蛋糕,并且体面的把他留在了花园里。
结尾的处理干净利落,就像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所有伊朗女性,所有的期待和结局,都可以埋葬。
————————我最喜欢的点:画面温馨明亮,台词幽默,不说苦难也不回避伊朗的现实,节奏很好。
最后埋人的时候非常体面!
评分:🌟🌟🌟🌟
70多岁丧夫30年的老太太,独自守护着自己的小花园。
孩子们已经离开了这片土地,而她似乎无路可去也无从选择。
天亮了才有的睡眠,想要做饭却无人分享,深夜给自己画个妆也只能看电视,咖啡馆的二维码不会用,熟悉的冰咖啡也不见了,公园里没有能和自己一起运动的人,年轻人也失去了为自己争取的权利。
她的孤独不只是来自于年龄和独自生活,还来自于处处制肘的社会规则。
意外的,主动的,她要和这位独自吃饭的出租车司机约会。
尴尬的开始聊天,诚挚的邀请,心照不宣却小心翼翼的靠近,分一杯酒,修一盏灯,吃一顿饭,跳一支舞,聊一会儿天,冲一个穿着衣服的澡,最后分一块蛋糕……然而一切就在蛋糕做好的时候戛然而止了。
她哭泣,她拥抱,她极力挽留,却也只能接受,埋葬,重新回到生活原本的孤独。
一切像是大梦一场,唯一留下的只有几张模糊的照片。
于是我感受到了孤单,悲伤,无奈等等复杂的心情。
一个人对于爱的需求和想要完成一次约会竟然如此的困难,而这种困难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只是影响着老人的生活。
如果这样的故事放在西方世界,可能普通的不值一提,讨论的内容也会深化到人的内心如何克服70+这个年纪的自我束缚,但在这个故事里,约会本身的小心翼翼已经足够让这场梦一般的约会看起来美好的过分了。
而结尾的残酷,似乎也是戳破幻想的那根针,一切好像也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
意外发生的时候,女人的哭泣,不断呼唤着男人的名字的模样,也是对自己美好逝去的哭泣,蛋糕刚刚做好,却又一次无人分享。
她冷静的处理了后事,也坚强地想要重新面对院子和生活,但同样遗憾和痛苦并不会离去,只会加倍。
我想这也是导演们想要讲述的更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无奈。
大家在这个越发严格的环境里,拥有的越来越少,失去成为了生活的常态,而女人冷静的面对越发的坚硬似乎也将成为常态。
他们用这样小的故事,影射了真正生活里的限制,失去自由的又岂止是70岁的他们呢?
还有无法参加电影节的他们吧。
烈日灼人
导演太厉害了 一气呵成 行云流水 戛然而止 如鲠在喉
To the best night of my life.
老年人的心动就像猝不及防的致命梗塞,即使躲开嚼闲话的邻居、对抗漠视的社会,仍无法避免身体机能的衰退,杯酒下肚誓要找回当年的雄风,却在急促的呼吸间惊觉被社会遗弃的他们早已半身入土,热血今犹在,青春花已败。
男主角像生活中的梁朝伟
大银幕。最打动我的是那几张失焦的照片,最后连一张清晰的面容也无法留下。2024.9.14号@BFI
伊朗的片子来得很陡很猛,文学性很强,好在先没看剧透。前面以为不过是一个孤苦伊朗老妈妈的日常琐碎而已,中间她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后来又觉得有一段两人室内戏未免太长了,提出就没有什么情节了吗的质疑。可老头在洗手间里面露不适的时候,我已经猜到后面的发展了。结尾的曲子很美,手机没有识别出来。但老头害怕孤独死去没有人发现的担忧已经解决了😢伊朗在倒退很多年后,禁忌的东西也都在这部片子里说出来,打破了。
过于刻意与突然的剧情安排。但很喜欢开头的老年姐妹聚餐,以及这个从腼腆到纵情舞动的美好夜晚。
“怕死吗?-不,但我怕独自死去。“腼腆的出租车司机修好了玛欣院子里的灯,带来了光明。意外死亡后,清洗身体、喂食蛋糕、亲吻额头,对逝者最大的尊重,安葬。然而,整部电影也仅限于此。只是单个个体的展示,没有上升到整个老年群体的高度,社会的高度,人的高度。
聪明过了头的剧本
一部可爱的伊朗电影,可见电影对中老年群体情感需求的关怀,虽有些笨拙稚嫩但也还算动人。孤独寂寞了多年却仅仅点燃了一夜的爱意温暖,明亮的画面在爱意消散过后瞬间化为冰冷,正如那彻底死去的内心,而唯一联结的合照竟是模糊的,这份短暂的爱意未能清晰留存,那一幕瞬间让我的双眼湿润
“今晚我不会开回去了…..””我担心一个人死在家里没人会知道…..””把酒埋在院子里就不会被警察发现…..””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夜晚”
一个如此悲伤的故事。它并不仅仅是关于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同时几乎毫不掩饰地在抒时代之怀——对那一去不复返的穿低胸裙子高跟鞋、在沙滩穿泳衣的自由时光的怀念。过渡一代的老年人还在伴着音乐饮酒热舞,即使是生命中转瞬即逝的最后一次,而年轻的少年们,被笼罩在头巾与罩袍下,失去的正是对另一种可能性的想象能力。不禁想到《使女的故事》中的一段话:“你们是过渡的一代,丽迪亚嬷嬷说。因此最难接受。我们知道你们要付出什么样的牺牲。遭男人辱骂确实不好受。但到你们下一代就容易多了。她们会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职责。她没有说:因为没有记忆,没有任何其他生活方式的记忆。她说的是:因为她们不想要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孤独的人回归自然,充实的人落叶归根。或许这就叫错误示范吧…
【1.8】的确让一个老套故事放在另一方水土里就可以用它的不适应带来的畸变去体现现象,但是斧凿痕迹和煽情想法过重让这种畸变像是外在的染色而非内化。无趣到连90多分钟都觉得长。
5.0。一出虛假簡陋的情境劇,所有的諷刺元素都僅在必要時才草草粘在文本上,而每一處情節和人物行動轉折都滿是導演人工干預的痕跡。沒有任何氛圍營造的電影無法挑動起觀眾絲毫的情緒波瀾,而只剩下對導演每條具體指令的直白轉譯。
不敢想象一个正常现代社会长大的人突然身处极权环境得多绝望,但整体又很可爱,没有过分沉重,还好。
我不希望等我老了以后,有一天一个二十多的小孩儿在我身边冒一句:爷爷,我真羡慕你们,年轻的时候听的是周陶王林,读的是卡纳马博,看的是姜娄张陈,玩儿的是天马行空……你们看过大海,我们只能在VR公园里的小池塘想象……
只能说是讲了很平静的一个故事。。
法欣说恋人之间越相爱,酿酒就越美味醇厚。两人相约一同酿酒,埋在花园里。不过几个小时,老头就撒手人寰,被法欣温柔地葬在花园里。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