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前耻》大概是我看过最真实,最接地气的东北喜剧电影了。
还记得导演于广义分享的创作故事,于导是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学过画画,去过林场,干过油田,直到2004年才入行进行电影作品创作,第一部电影也是取材于林场伐木生活的纪录片《⽊帮》。
而在电影《一雪前耻》里,导演也代入了他丰富的职业经历与生活体验,老大,金雁,一毛一,四梁子,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源自于真实生活。
故事性方面,影片以大哥为弟弟谋求更好的生活为主线,进而牵扯出复仇的故事,看似荒诞的复仇计划,实际上是对东北大地风俗人情的解构诠释。
相信很多人对东北人都有着大大咧咧的刻板印象,然而当面对至亲家人,再豪放坚强的人也会有软肋。
邻里相亲的纠缠关系,人性与法律的复杂纠葛,在无数个飘着雪的东北小镇,静静地发生着。
《一雪前耻》既是亲情的故事,更是十八线小城人们生活的缩影。
电影的结尾也值得品味,一意复仇的大哥并没有开枪了结仇家,一时的冲动回归于理性,而反派的结局,也回应了那句根植人心,最朴实的“恶人自有恶报”。
雪夜过后,小镇的太阳照常升起,善良的兄弟也会迎来幸福的生活。
被豆瓣虚假评论骗了,真的就是一坨狗屎。
敢不敢带票说话??
作为喜剧一个包袱没有。
作为故事情节比中学生写的作文还差劲。
我就问你,良心不痛吗?
我觉得你是来骗我钱的,但我没有证据。
这种电影请被大力批评,整顿国产商业片市场!
买的抖音营销号宣传,评论各种夸,硬夸。
我看到后面复仇阶段直接打车回家了。
怎么做到一个故事都讲不清楚的!??
长兄如父是在传统观念,子承父业也是,话说回来,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女早就平等了,女儿接班也不错,不过老爹如果手艺不好,女儿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
《一雪前耻》是父女档犯罪惊悚喜剧片,标签过多的结果就是混乱,乱到最后的人物结局都交代不清。
整个故事就像东北名菜乱炖,吃起来口感不错,滋味就是咸。
非常喜欢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寒冷的天气养成不同于内地的性格,东北话一说就自带喜感,大雪一下气氛自然肃杀。
乔杉是很好的演员,不仅能演喜剧也能演正剧,《两只老虎》中与葛优对戏不落下风是未来影帝备选之一。
马丽结果很多烂片,难得没演过烂角色,总是很尽力的表演,演技浑然天成属于老天赏饭吃的那种天才演员。
包贝尔再一次出演配角,欺软怕硬的小人物演得很好,演技方面他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导演就不胜任。
东北画家父女联手指导的电影可以当做东北风情画来看,因为工作关系冬天去过东北,零下几十度的小城市有什么生活,人们通过什么来排解精神上的空虚,大概就是喝酒唠嗑,这也就造成了东北喜剧人一茬接一茬的盛况。
影片讲述的故事无关正义,复仇元素也不强,主角也没有光环,就是平铺直叙的讲述小人物憋屈的生活。
哥哥亲眼看到弟弟被车撞伤,追凶十五年未果,父母双亡,家也散了,为了让弟弟成亲,需要一大笔彩礼(城里年轻人看了可能难以理解,实际上在乡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他动了偷油的心思,本以为就这样发展下去。
没想到又插进来发现肇事者,偷油集团找代驾,因为年轻时追查弟弟案件错过青梅竹马的爱人,各种阴差阳错之下真凶被撞死 (镜头一闪而过,有一句台词和文字交代) 。
看本片主要是因为短视频上潘斌龙、乔杉相亲的一段,典型的为了一个片段看了整部电影,结果发现精华就在片段里。
没有感觉到有《冰血暴》那样黑色幽默和犯罪感,有的是东北人特有的得过且过的乐观精神,每个人的境遇都不是特别好,可都努力的活着,看着他们再想想自己,生活很美好,应该坚持下去。
结尾,潘斌龙说要和老伴去海南定居,这大概就是东北普通人对生活最好的期待,希望智力障碍和哑巴组成的夫妻将在黑土地上幸福的生活下去。
PS:第二次相亲,乔杉依旧戴着大金链子充门面,不过老二和哑女是看对眼了。
微信公众号“首席评录官”首发,欢迎关注!
《一雪前耻》,导演: 于广义、于秋石,编剧: 于广义、于秋石,主演: 乔杉、刘奕铁、包贝尔 、赵龙豪,2024年9月15日上映的中秋档犯罪喜剧片。
本片是一部很少见的喜剧混搭犯罪片,导演于广义和于秋石显然深谙东北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将东北的幽默风情、兄弟情义、复仇故事,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情节紧凑而不失荒诞,人物丰富又不失真实,影片“接地气”又带着点“悬浮感”。
剧情并不复杂,十五年前的一场车祸,改变了兄弟俩的命运。
弟弟(刘奕铁 饰)终身残疾,十几年来,脑袋不太灵光,无法正常结婚,甚至生活都要依赖别人照顾。
乔杉饰演的老大因为一时的懦弱,眼睁睁看着肇事车辆逃逸,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悔恨。
十五年后,当他意外发现与肇事事件有关的人居然近在咫尺,一场充满笑料与意外的复仇行动就此展开。
电影在紧张的复仇节奏中,融入了大量的东北式幽默。
老大从一个窝囊的中年男人,逐渐成长为敢于直面过去、勇于放下执念的生活勇者。
让评录官印象深刻的是,当老大终于有机会复仇时,他并没有直接干掉对方,而是选择了报警。
这可不是常见的结局设计,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说到东北风情,这部片子确实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很“接地气”,尤其是马丽饰演的金雁。
作为老大的青梅竹马,不仅是老大复仇路上的关键线索,也给这个复仇故事加入了一丝柔和的力量。
她和老大的关系不仅是感情纠葛,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信任与默契。
她那句“提我,好使!
”堪称整部影片的经典台词。
作为东北大妹子的代表,马丽既有柔情的一面,又有豪爽的性格。
东北女人的那股子坚韧和智慧,在金雁这个角色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影片还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瞬间,特别是包贝尔饰演的“四梁子”承担了搞笑担当,这个满脑子偷油的货车司机,他和赵龙豪饰演的“一毛一”之间的互动,把东北小城镇市井生活的荒诞感演绎得十分生动。
在他偷油、偷驴的过程中,无论是他那副挨毒打的样子,还是他对家人深深的牵挂,都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无奈。
影片把喜剧和犯罪元素糅合得非常自然。
一方面,它通过搞笑的台词和夸张的表演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严肃的复仇主题让人思考生活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特别是那些略带荒诞的情节设计,像是肇事司机撞了头驴,再一不小心撞到老大家的门,这种连环倒霉的状况简直就是东北小人物命运的写照。
导演通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在喜剧背后也反映了社会现象。
比如,油耗子虽然在电影里成了搞笑元素,但它确实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的时代背景下,大家为了生活奔波的情况。
电影还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亲情、友情以及道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细致描绘,使得电影在喜剧之外,有了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如果说到不足,在故事节奏上,前半段铺垫稍显冗长,有些情节的转折显得有些突兀,老大的复仇计划推进仓促。
此外,有些笑点设置显得刻意,有些用力过猛。
《一雪前耻》是一部充满东北风情的复仇喜剧,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不仅让人捧腹大笑,也让人看到生活的无常与不易。
老大选择的结局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而是学会面对过去,放下执念,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更好的未来。
评录官:5分,闲时可看。
影片里一毛一有一句台词,大概的意思是,咱们小老百姓能怎么办呢?
我想,这部电影的核心也就是这样了。
先说整体,不考虑结尾,我能给五星,考虑结尾,四星。
为啥,因为咱们小老百姓能怎么办呢?
最后能没场大场面的追逐戏么?
不能啊,投资人能答应了!?
老大能下手杀人么?
不能啊,文化局批不过去啊!?
黄天盛能不被戏剧化的撞死么?
不能啊,交通肇事逃逸判不了死刑啊!?
就这样,最后还得黑屏字幕交待一下各自的结局。
其实从卡拉是条狗开始,我都默认了。
黑屏字幕不算电影的真结局。
除此之外呢?
真的是一部扎扎实实的好电影,感人,有趣,贴近生活。
见包贝尔的时候他在冬泳,为后面的情节留好铺垫。
老大该怂的时候还是怂,怂了这么多年,也是应该的。
没有百万千万的大钱,都是鸡零狗碎几千块就能让人违法犯罪。
嗨,我身边还真就这样,为啥?
穷啊,一次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了。
难啊,宝贝儿的娃都要改姓了,都穷啊。
东北人的虎虎完了以后的怂,都是那么真实。
真的,没有人想杀人,就是要回自己的钱,真闹出人命来谁不慌啊爱情也真,打打闹闹,互相藏着掖着,但是真到最后了,还是得奉献出来!
前半部分,没有多余的镜头,没有多余的台词,好电影,真的好电影!
至于最后得机械降神嗨,那叫文化需要。
这导演,记住了,下次有片上映,来补您一张票。
咱小老百姓,也只能这样了。
这几年最好看的电影,搞笑,爽,又温情。
是东北喜剧类型上的一种创新,值得走进影院观看。
过节就要看开心的电影!
强烈推荐大家走进影院,笑一下。
马丽太可爱了,东北女人的代表,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
乔杉最帅的一部电影。
包贝尔最搞笑的一部电影,心疼他一分钟!
这部电影在大庆拍摄,很少有电影可以把东北拍的这么好看,东北工业题材中摄影最好的一次!
搞纪录片的就好好搞纪录片好吗 别来搞喜剧了 喜剧全靠台词的东北话和演员撑着 这些都不说了 整个电影的节奏太怪了 人物莫名其妙一惊一乍的 然后又莫名其妙平淡下来 观众根本不能找到笑点 根本没把人物立住 整个影片想走现实题材的喜剧片 结果为了太想把现实题材讲好而忽略了喜剧的元素 而为了喜剧的部分又把现实题材给忽略了 所以整部电影显得不伦不类的 建议导演继续再去拍纪录片 不要再来搞现实题材喜剧电影了 感谢
叙事节奏把控得当:影片在叙事节奏上把握得非常好,既有东北屯里热闹祥和的日常生活场景描绘,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喜剧氛围,如老大与街坊邻居喝酒唠嗑、金雁端出东北特色菜等;又有紧张刺激的复仇情节推进,宁静的雪夜与激烈的复仇行动形成鲜明对比,使影片张弛有度,不会让观众一直处于神经紧绷或过于松弛的状态。
故事深度与复杂性: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仇,还涉及到亲情、友情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主角老大在为弟弟讨回公道的过程中,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成长,从一个曾经懦弱的人逐渐变得勇敢坚定,这种人物性格的转变和成长轨迹使得故事更加丰满,也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的世界里,宏大的叙事和英雄的壮举常常令人心潮澎湃,但有的时候,那些真实接地气的平凡人的故事,或许更能触动人心。
电影《一雪前耻》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平凡人物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银幕世界。
影片聚焦于小人物的命运,将他们的喜怒哀乐、挣扎与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五年前的一场车祸,成为老大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他的一时懦弱让弟弟落下残疾,这份愧疚如影随形。
但当老大发现当年的肇事者线索,即便面对棘手的“油耗子”黑帮团伙,他毅然决定孤身复仇。
但影片没有把故事局限在复仇的叙事里,而是借助复仇的事件展现人性中的善良:老大在即将完成复仇的前一刻停止了翻斗车翻斗的运作并及时报了警;一毛一带着金雁逃了出来却安顿好金雁后返回去救老大;甚至就连傻傻的老二,都一直劝慰大哥安稳过日子。
一方有难,八方添乱,一群小人物在这场笑闹的混战中相互碰撞,最终完成了各自的成长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还行,合家欢类型的电影都可以看,带我妈去看的,我妈能看进去。
马丽东北大姐大的气质太浓郁了很抓眼,一出场就是那个味儿了。
展现了东北的风土人情,镜头拍的也很美有时代感,兄弟情还是很感人的。
就是所有的笑点套路太巧合了,好像舞台剧小品,下饭可以看看。
还有五十万的彩礼,特殊人群的傻子配哑巴,不知道怎么讲,有点唏嘘。
【3】又吵又闹又尬,即使看四十五分钟也依然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点开这片子
乐呵乐呵,厅里小孩挺多,氛围挺好
5喜剧编剧终于抓住了亮点 就是往死里整包贝尔,整活了不好,整死了也不好,最好就是给他整个半死不活要死不死。
挺喜歡喬杉和潘斌龍的 戲裡看見包貝爾被惡搞整慘真是引起極度舒適 班氣都少了不少
你看看这几个演员,包贝尔、乔杉,能出来什么好东西?
看上去应该是在大庆拍的吧
因为曾经的一时懦弱,老大一直背负着对老二的愧疚,不敢想象老大心里该有多么地自责啊
还有点意思吧。
老谋子把科恩兄弟放东北也就是个三枪啊导演 其实底子还行 但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结果啥啥没有
于广义还是那个在吴天明和我们窝在一个房间看他独立纪录片的东北导演,说起他写了一个类型片剧本,转眼他和爱奇艺合作拿下大咖演员拍了部大制作。马丽乔杉演绎,不是想象中的东北小品烂俗幽默,开篇一个长镜头奠定影片黑色基调,两杆大烟枪式双线并行,几个人物的生命线交织。特别喜欢融入的东北台词和幽默梗,以及烟囱的白烟,废弃的油厂这些空镜。孤胆英雄,拍得扎实,如果乔杉这个角色的复仇情绪累积铺垫更多,应该会更好。纪录片转型剧情片长片首作,值得支持期待!
有被老大老二的兄弟情感动到,永远不会怪罪“犯错”老二的老大真的很好很好
远远超出预期的喜剧质量,和可以预见的艰难票房。近十年最像疯狂的石头和盖里奇的电影,有接近他们九成的功力
唉,也就我现在人好,只要不是烂到无敌点,我都能给及格分
弟弟车祸这件事一直都是大哥心里的一根刺,大哥这些年一定一直活在愧疚里吧……
一群还算有些地位的东北大咖演一部莫名其妙的烂片,看出来想搞些高级的,明显非常拙劣,马丽都救不了这片
东北土地上的东北人,难得忍住没拍喜剧,拍了一部较正经的犯罪片。如果氛围不要那么闹腾,再严峻点就好了。
热热闹闹又吵吵闹闹的人多,其实大雪也很透心凉的生活。但不好看又无聊。感觉搞笑犯罪复仇三不沾中表达。
马丽以其幽默感和果敢的性格,为这部电影注入了不少活力。她与乔杉的默契互动,也让这部电影的喜剧效果倍增,强烈推荐!
剧情是一片混乱,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不明朗,看得出来导演很想玩一把东北油田版的黑色幽默,强行加入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但是玩砸了。
看起来像网大没想到居然上过院线,预期放低来看这种乱炖也还可以,包贝尔也算是贡献了一些笑点,可是后面发现这片子居然有四个编剧,两个导演的时候我脑子也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