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在我看来就是一人一叩,电影中人与人之间频繁磕头行礼,你一头来,我一头,可是当对方切腹临死时,却要强求对方。
试问“一命”之终结意义何在?
千千岩的意义仅仅是三两银子,津云有津云的说法,家老齐藤也自有他的解释——“武士的脸面”。
家老齐藤一瘸一拐想必是战伤所致,当年跟随主公井伊直政也是九死一生。
影片后半段丰臣福岛一代代表津云与德川井伊一代代表齐藤的一问一答道出影片的主旨。
让我们看到众人的一人一叩与津云的一人一叩之不同,众人是对“杀人礼法”的一人一叩首,津云是对“人生命运”的一人一叩问。
里面竟然出现了清代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日本也玩穿帮什么的阿。。
其实故事不复杂,倒叙的手法也稀松平常。
镜头整体偏灰暗,看的有些压抑,符合日本很多电影的风格(和日本的娱乐节日风格相去甚远)。
很佩服求女,大概美穗也无太多遗憾,只是求女这名字怪怪的,难道他父亲当初希望生个女儿?
一直觉得,日本的武士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历史怪胎的存在,过于强调一些如忠诚之类的东西,对人性有偏颇的强调和压抑。
但强硬的武士精神流畅在日本人的血液中,却也成就了日本的成就。
最后,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配角变得跟杂兵一样弱我忍了(神道无念一流哪里去了?
那场经典的决斗那里去了?
),主角没气场我忍了,家老变成心慈手软的偶基桑我忍了,中间一大堆垃圾剧情我也忍了,可是最后你死得也太尼玛难看了吧?
不仅连一条人命都没有带走,而且都不是自己切腹死的,而是被人砍死的!!!
连着刷了老版和新版,比较了下,新版色调好,中间的感情戏很细腻,求女说明了要钱来由也确实合乎情理一些,但是和老版还是没办法比,尤其是三武士比武那是经典中的经典,去掉经典加长感情戏简直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还有一点,老版是倒叙的手法,有岳父的旁白,新版去掉了,把大反派也略微洗白,其实,现实越惨反派越坏对观者更有触动吧,虽然很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仲代达的演技真的是没办法超越的,换一个就会变味!
我可能是先刷的旧版,先入为主,但是不得不感叹,1962年拍的电影,不论是取景剧情深度,还是构图,都远远超乎了现在的大部分电影,专门百度了一下,这个桥本忍是黑泽明的御用编剧,怪不得这么牛逼,而且旧版的光也用的很好,求女死后送回家,光影缩到了最小,就像是家里所有的希望都被熄灭一样,旧版里岳父最后是切腹的,这才是经典之笔,让周围所谓冠冕堂皇的武士见识下真正的武士道精神,不是架之高阁的一具空壳,也不是为了苟且偷生所谓的谎言,是内心的一种想死而生的精神,这个切腹才是真正意义的切腹,和主题相映成趣,尤其还是在一群伪武士,一具假的傀儡躯壳面前才更有了讽刺意义!
新版把这段去掉简直是一个大的bug,竟然改成了他杀,好吧,如果觉得是我先入为主,大家可以反着看,先看新版再看老版,你就知道,经典为啥无可超越了!
温总理曾经说过,人应当有尊严的活着而实际情况却经常是,要么你有了尊严,要么是为了活着而放弃了尊严在中国的传统哲学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然而士大夫们虽然不是贪生怕死,却又难不为五斗米折腰仕途的飞黄腾达,通常也意味着,与势利小人为伍,与熏心的铜臭沾边这时的尊严通常被小心翼翼的摆着一边在日本武士时代,死是一种荣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生苦短如梦,忘生而求死,是武士的常态而当战争结束,武士们放下刀,拿起了算盘生活重新回到了柴米油盐,如何活下去,其实比怎么去死更加难以抉择为了荣誉而死,或是为了所爱的人,哪怕是放弃尊严的活下来,哪一个更伟大?
瑛太前十分钟的出场,是一个很好的伏笔,观众原以为这是一个假命切腹的喔龊小人直到变成尸体被抬回家时那个藏在怀中的日式和果子,我们才恍然大悟误会了瑛太瑛太大概一辈子大概都没机会吃那么精美的小点心吧,才会想到包裹起来带给妻子美穗最底层的小人物,却有着最能打动人心灵的一面而美穗呢,在生命绝望的最后,丈夫白白牺牲的生命,那3两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那个浸湿着丈夫血迹的最后的礼物,那是一直以来与丈夫不言的约定这是人性里最闪光的东西金钱,在某些时候超脱出世俗的定义,哪怕是身上只剩一片面包都会和所爱的人分享而没有了这种人性最基本的精神,哪怕是万金加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两只白猫,伊井老爷家的猫锦衣足食躺着,瑛太的白猫临死了回到了家里?
钱这个东西,永远站在我们向往的,有尊严的活着的对立面,也许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故事本身确实是非常悲伤,熟悉历史或者对身边人的生活有所体悟的话,这是一个到处都在发生,人人都可以产生切肤之感的故事。
另一个让人悲伤的原因是,这些都发生在老实 、本分、善良的好人身上,他们无力还手。
这就让悲伤上多添了一层悲凉。
在这悲凉之中,还有勇气和尊严闪烁着光芒。
求女假言切腹为救儿子,最后被逼只能残酷的用竹刀切腹。
津云假言切腹,只为控诉求女的悲剧,揭露井伊所谓的武士精神的空洞和脆弱,知其不可为,亦用竹刀来复仇,大战井伊家武士,那段武戏设计的略微粗糙,它承担的精神力量应成为剧情推到的高潮,而最后津云切腹应为最后的高潮,却被几个武士乱刀所杀。
最后三个受辱的武士的切腹,应为耻辱切腹,在求女和津云的切腹光芒下显得暗淡无光。
叫《一命》明显是为了避讳切腹语义上的残酷感,通片都在说这是切腹,让一命的改动显得非常多余。
后来注意到这是翻拍自小林正树1964年的《切腹》。
我知道老片肯定整体呈现的更加完美,但实在没有心力再看一遍了。
泷口康彦的原作在1958年发布,跟我猜想的时间差不多。
其实问题不是这部片子导演如何如何,关键的点在原作如何看待武士道。
1958年的泷口先生怀着他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偏见批判武士道“面子”的伪善。
可问题是,这个故事当中,吃人的怪兽到底是不是武士道?
不引述剧情了。
被洗脑后常说“从今天看来”的我们不比剧中不符合历史的武士好一点点。
对现在的我来说,穷困潦倒,生离死别已不能感动我了,不过,宿命,执着,牵绊,对抗,信任以及荒唐的死还是能让我感到震动。
你看看心里挂念着妻儿,但却不得不用竹刀剖腹的求女最后的镜头;再看看失去一切赌上性命的半四郎最后的镜头,这样镜头给人一种拷问,让我们想要问一个为什么。
电影中的年代,是一个身份高于生命的年代。
卑微至贱民,高贵及领主都是一生下来就紧握着身份活下去,失去身份,也就意味着死,就像影片最后自杀的那三个武士一样。
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当然不自由,当然不公平。
但,回过头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多少人感受到了自由?
他们不自由,是因为太强调身份;而我们不自由,是因为找不到身份。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若非要说一个信仰,那就是钱。
为了钱,我们要自由,这个自由其实是欲望搏击俱乐部里,泰勒说出了那句口号,抛开一切,你才能拥有自由。
然后,一群本来迷茫弱小的白领,撕开领带,放纵欲望,变成了野兽,从破坏中获得快乐。
面对这样一群被洗脑的野兽,你能看出什么光明和希望?
于是事情似乎变成了这样,将身份至于生命之上的时代荒谬而悲惨;无法定位自己身份的时代迷茫而悲惨。
那我们会问出路在哪里呢?
真的存在一个时空是充满光明和美好的吗?
我还是想不出答案。
或许,还是去相信叔本华比较好,人生犹如钟摆,摆动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痛苦和无聊永远是人生最主要的成分。
********另外,故事中平静生活的部分是这样的。
千千岩求女和美惠从小青梅竹马,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生活虽然清贫,但有河可以打鱼,山村空气清新,有空地可以玩,有书可以读。
美惠温柔美丽,求女善良体贴,他们互相钦慕,慢慢长大。
然后在最美丽的年纪,结婚,生子。
故事讲到这里,实在太美好了。
如果人生可以经历这样美好的时光,那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我羡慕那样的生活,我喜欢那样宁静简单的生活。
当然,我知道那样的生活也包括了吃不上饭,3两可以逼死一条命等。
但,这些灾难都不能抹去那些美好的时光,简单的幸福过就够了,哪怕饿死病死也了。
和今天的现实相较,你能说谁更好吗?
和你活到今天的人生相比,你能说谁更幸福吗?
所以,尽管故事到后来变得那样悲惨,但我还是认为,够了,已经够了。
既然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分离也是人生常态,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
但人总是贪婪的,一贫如洗时,你希望白手起家,功成名就时,你希望爱情美满,阖家幸福时,你希望身体健康,相拥白头时,你希望永不分离······。
这样的奢求,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仔细一想,世上不存在这种无穷无尽的幸福。
幸福只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刻生命简单的一次闪光。
能懂得珍惜和品味,那就是快乐,想要挽留住那份闪光,就只能眼睁睁看其溜走,然后自怨自艾,闷闷不乐。
拥有过了,要能释然放手。
精彩过,要能欣然落幕。
相逢过,要能坦然告别。
昨天再美丽,也要能踏向明天。
所以,这个家庭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但对我来说,他们是幸福的。
法国当地时间2011年5月18日,日本导演三池崇史的3D新片《一命》亮相戛纳,这不仅戛纳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3D影片,更是国际三大电影节唯一入选主竞赛单元的3D影片,同时,也是日本第一部3D时代剧,可说意义非常。
之前虽有有《加勒比海盗4》在戛纳展映,不过属于非竞赛单元。
影片迥异于导演三池崇史的邪典类影片,用稳重的镜头讲述了一个武士之家的悲剧故事,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对传统的武士道乃至现在仍未魂飞魄散的帝国主义幽灵,奉上一记响亮的耳光。
影片的故事改编自泷口康彦的小说《浪人异闻记》,讲述的是浪人半四郎本有个贫穷但是却美满的家庭。
女儿、女婿千千岩求女和一个刚诞生的外孙。
因为儿子生病,老婆卧床,女婿求女学一般浪人,去大户名门井伊家假求切腹自杀以换三两银子为儿子看病,谁知井伊家为杀鸡儆猴,竟然答应岩女切腹自杀。
早已将自己的大小刀都送去典当卖钱的岩女不得不用竹刀切腹自杀,受尽了侮辱和痛楚。
更惨的是,家里面半四郎亲眼看着自己的外孙病死,女儿也用竹刀自杀。
愤怒之极的半四郎寻到井伊家,以切腹之名大闹名门,砍倒多名武士后,被乱刀斩杀。
影片最大的卖点,3D效果,在导演三池的手中被使用的十分有节制,很好的衬托出影片气氛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影片3D用处最大的并不是四处纷飞的雪花,恰恰是最不容易为人注意的周边景致。
日本人对于庭院的概念看的十分重,所以如果能在电影中将一户人家的庭院的层次表达清楚的话,对于影片思想和内容的表达都将有莫大的帮助。
本片中,大户井伊家玄关,从露天的白石子到第一层木梯、再到第二层木梯上的家老,再到家老背后的族徽,重头戏“切腹”的庭院层次凭借3D效果栩栩如生,凸显出被挟制下半四郎和女婿岩女的孤立无助。
在影片的最后,半四郎临死前推倒的武士先祖的盔甲又被重新立了起来,如一个气数已尽但是仍不愿离去的幽灵,依然看着虚伪的子孙们借己之名行苟且之事,可说将影片的讽刺力度再提升一个级别。
著名日本音乐人坂本龙一也为这部颇具划时代意义的3D影片配乐,在描述半四郎家虽苦但却快乐的时光,大胆的使用吉他伴音;在影片后半程则简单使用大鼓,制造出厄运临门的紧迫感,使画面的生命呼之欲出,却又不过多抢夺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结束,只有稀稀落落的掌声在观众席响起,这部制作精良的反思之作并没有引起太多西方观众的共鸣。
将载于电影网
半夜困得本来想睡了,无意中点了一部日本武士电影看,那知道精彩到爆炸,看看这些剧组对影片的较真态度,在看看这些演员的演技,疲劳一扫而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看。
真的不得不说,人家这才是对待电影的态度,这种演技已经超越出了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喜爱和尊重了。
日本这个国家大和这个民族,不管曾经对中国人造成多大的伤害,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态度确实值得全世界的人致敬,能看到这么经典的电影对一个影迷来说是一生的福气。
切什么腹啊,sb
蒙特利尔新电影节FNC2011最后一片。3D差点毁了本片,不但没有加分,反而是种累赘。第二幕实在有些拖沓,尽管瑛太和满岛的表演还算不赖。本片与十三刺客各自从武士道的两个相反面进行探讨,有点意思。
刚做父亲时间不久,看到此片中段之时实在受不了了~~太悲伤了T-T~~日本武士电影风格独特,总在静谧之中给人深沉的震撼,画面感一级棒~~三池崇史的电影此前仅看过杀手阿一,与此片差异太大~
跟小林正树旧作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记,批判性变成了苦情戏,复仇使者变成了武士思维的捍卫者,表面上砍了赤甲,心里的赤甲倒是穿着挺舒服的
三池崇史已经完蛋了。
文艺小生的剑戟片之旅,浓烈的血腥味儿隔着屏幕大面积冲过来。
20120623 13:30 影城1厅 本届第七部. 三池导演想要尽可能精细地来讲这个简单的武士故事, 但同时极度拖慢了节奏,以至于最后二十分钟紧张精彩的高潮部分都未能补回来. 所有人的演出都成为了海老藏的背景, 气场真是太强大了.所谓武士道的尊严若只是铠甲般的虚壳,又有何继续存在的意义? 开头血腥稍许不适感
我靠,我看哭了好么!第一次看三池崇史的电影啊,简而言之就是全家为了节操而死的故事。。。
三星半。《一命》之于原作《切腹》,正是平成日影与昭和日影风格对照的缩影。《一命》长于日常的细腻刻写,腾出极大的篇幅留给了半四郎一家因贫贱而百事尽哀的惨淡生活,落地的鸡蛋、怀中的菓子,以及美穗为求女拔手上竹刺这些细节,确实深婉动人。功夫花在小而细的地方,却没有了昭和切腹紧凑凌厉的节奏、大处落墨的气度和深入反思武士道的批判精神。这一点着落在主角半四郎的表现上尤为明显,仲代达矢是坚毅的怒目金刚,而海老藏却是幽怨委屈的落魄大叔,境界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两个差评改编点:半四郎不切腹;音乐用坂本龙一。教授哪配得了这种题材。p.s. 倒是通过这个戏,意外发现,光妹还真挺适合当年岩下志麻的戏路的。
照猫画虎,神韵全无。最莫名其妙的是几处改动,御家老改成瘸子有什么意义?半四郎带把竹刀又是为了什么?
看这片不得不和黑白原版作个比较,个人感觉和原版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故事比原版扩大了闪回的浪人一家的故事(这也是老婆喜欢的一点),这里不具体展开,总体感觉这种扩大有些画蛇添足,而且直接导致后面向半四郎三个武士复仇的戏草草了事。
主题思想有问题。对弱者产生怜悯的确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恶人描写的不够恶,削减了控诉旁白对于看过老版的人或许是缺点,但对于我等新观众来说却不是问题,正因为求女一家窘迫到毫无尊严的死去不是因为某个穷凶极恶之人的原因,才会让观众感到制度之恶与武士道的虚伪。
百无一用是书生,死要面子活受罪。没什么黑白是非,众生皆苦,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瑛太演得挺好,整体节奏还是略拖沓。
垃圾,比原版差多了,一点震撼感都没有,就连三崇最拿手的动作戏也远远不如62年的老片子!
#2012上海国际电影节@新天地UME 6/16 堪称个人看过的三池崇史电影中的第一名。
我靠啊某人切腹的样子好痛好痛好痛啊我要哭了晚上会不会做噩梦啊T________T
三池最幸运之处是生在日本。5颗星。
2星最多了 开始还行 后面越来越受不了 装什么高深啊
这片简直太TM致郁了!虽然没有看过62年的原版,但讲真翻拍的画面构图色调配乐演员的演技哪一点差强人意了?真的是不好意思,我没你们懂电影,这片我就打五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