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人类跑到别的星球,这动画片比《阿凡达》有趣多了。
与其像卡梅隆那么一本正经的重复政治正确,还不如这么恶搞来的畅快。
51号星球上的绿色“那美克星”人,其科技水平相当于50年前的美国,社会结构就更是一模一样。
对很多著名经典片段,科幻电影的戏仿,都挺娴熟的。
不用摆那么高姿态,这个西班牙工作室颇得皮克斯的精髓,卡通做得可爱就行,一点点主流,更多的是颠覆。
最好玩的设定,还是把异形宝宝当成了宠物狗,再次上飞船,去地球吧。
Luc,2010年1月
北大学者孔庆东(简称老孔或者孔老师)是金庸研究者,靠他的大众普及,金学基本成型了。
在老孔的多种著作里不止一次的提到对于金庸创造的这个江湖世界的精神内核,除了侠之大者,我们还能看到乔峰那种在民族种族之间不得不受死的悲惨符号,他代表的思想就是超越种族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那么,如果是超越星球呢?
美国宇航员第一次踏上51号星球的时候(据有关人等考证,51号是美国一个外星研究基地)抱有恐惧心理,而星球的绿色生物们也如此。
片尾揭示了一种概念,大体上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人们恐惧源于未知。
但由于是未知还是不同才引起恐慌,大概也很难分个清楚,人们对不同的东西,总是抱有一种恐惧之心。
比如,你经常走在越秀公园附近的话,会看见一些奇形怪状的残疾人,你不知道他们是生了什么病才变成这样,但你对这种病毒携带者具有极大的恐惧心理,躲得远远的是其一,恐怕回家还要好好消消毒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但如果和你擦肩而过的都是匆匆的正常人,那么你也不会产生什么不愉快的感受或者受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污染的洁癖感。
所以,任何一种文化里,都存在着对另外一种文化的恐惧。
文明的入侵与融合是永恒不变的历史主题。
所以,任何一个星球都是地球,51号就是。
他们也对外星人(地球)抱有极大的恐惧之心。
倘若文明之间得以融会贯通,就像《星球大战》那样各种星球的生物都在一起工作的话,那么也不会再有更大的恐怖了,随之而来的东西,则是每个文化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由此引发出的不确定的欲望。
所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想法,永远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折射。
不同种族,心地可能都是一样善良的。
但由于每个种族里都有一些野心家,发明出这种心理想法的表达方式,目的所指乃是自己心里的欲望所求。
51号星球跟地球一样,大家只是欠缺较为合理的沟通,由于人们对不同文明的恐惧之心,所以去沟通的时候往往带着的是武器而不是橄榄枝(本片中美国人不知道把武器藏在哪里了),所以开始的时候会有很多误会,但怎么消除误会,本片还是较为孩子气了一些。
所以我也感觉这个电影是给孩子看的。
关于电影本身,略带敬意的调侃了很多电影,比如第九区等,比较好玩。
最为叫人舒心的是,整部电影有意无意的表达了对于现有人类文明的讽刺戏谑,这里有混淆是非故弄玄虚的政治骗子,有头没闹暴力成狂的无知军棍,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的无良媒体,浪荡无知只有善意的抗议团体,还有把人脑袋搅成浆糊的党校,如此等等。
首先,我是个很爱写影评的人,看完电影就想写点东西,不管写的怎样,总是一个表达和沟通的过程,带着思考来看电影,电影也会变得无趣,如果看过电影再去回想一下,那收获东西可能更多。
其次,对于电影本身,我想做的评价不多,理由主要是,这是一部动画片,无论如何总要拍的温馨和感人,充斥着友情、爱情和幽默,我并不是讨厌这些元素,而是看得多了也就木有感觉了。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这部电影想表达东西的一点看法:.殖民主义、中国和士大夫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兴起后强大国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渗透,中国的历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输给英国之后,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
一般人包括我,对那次战争的理解都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
而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根据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描述的内容:18世纪末,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远东地区的贸易主要由东印度公司负责,为了开展与中国的贸易交往,英国派马格尔尼觐见乾隆皇帝,但乾隆却把它当作是朝鲜等小国的使节,要求其下跪,马氏拒绝,于是和平谈判到此终止。
19世纪,英国从事鸦片贸易,被林则徐禁烟运动加以打击,并对英国人的战斗力非常蔑视,后,英政府派海陆军队来华作战,而后清政府大败。
这段历史我们都很熟悉,可是对其解释却不相同,蒋先生认为我们的观念趋于保守,武器军队是中古的军队,人民和士大夫阶层是中古的人民。
同时,士大夫阶层有自己的利益,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断送士大夫们的生命线,他们也害怕民间舆论,所以没有人站出来以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来学习和改良,进而,耽误了20年的宝贵发展时间,使中国日更加难以适应世界。
我想蒋先生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意识到文化的巨大阻力,以及以文化为生命的士大夫阶层阻止改革,阻止进步的行为,在当时也是颇为正常的,因为进步和改革是在我们现代人眼中重要的价值,当时的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也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
在电影中,小绿人星球上大家也分为不同的角色,主要的有:主战派:高大的将军,士大夫:矮个子的博士,绿奸:善良的小伙子及其朋友,其他出现的人物值得我们注意: 电视台主持人和歌唱反战歌曲的歌手。
为什么要注意这两个人物呢?
主持人代表着新闻媒体,他们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和声音在民主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反战歌手组合,则代表了民主国家的社会力量,尽管是少数派,但是他们仍旧能组织到一起,发出自己理性的声音。
我想这也是民主国家才有的现象。
设想一下,鸦片战中之前或之后,中国也有自己的媒体来客观报道国内国外的事件,中国国内也有独立于士大夫阶层的民运团体,那么士大夫的利益将受到曝光和限制,政府主战或主和的态度也会受到群众的影响,这就是封建社会与民主社会的不同: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
至于绿奸(绿色小人当中的汉奸),他们虽然受到自己教育的影响,如宇宙范围只有500英里,以及媒体宣传的影响,如电影中播放的暴力外星人,但当他真正遇到外星人时,仍能够根据自己的良知独立的作出正确的判断,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从众最易,自己想问题最困难,而只有独立思考,才能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避免智力上的懒惰,我想,这个小外星人他做到了。
我想到了顾准先生,“知识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顾准后来说过,这一年的生活让他养成‘读史’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好处就是“样样东西都要自己学着去判断”。
而在那个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年代竟能做到如此,也是我们必须尊敬顾先生的原因。
相当具有美国特点的一部电影,先轻松,后来遇到麻烦,每个人突破自己的弱点,最后一切大团圆。
王小波曾经说美国电影像一顿快餐,吃的时候什么样子拉出来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子,就这么扔了太浪费,加点作料又吃下去,再出来,如此反复,等到拉出来像一坨屎的时候觉得不能再用了,就扔了。
话说的有点恶心,但讽刺的很到位,你可以在每部电影里看到另一部电影的痕迹(当然,某些特别伟大的电影除外)。
这也不是说我不喜欢,人人都需要一种轻松的艺术来缓解日常生活的焦虑,这些电影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
轻轻松松的大家一起,有什么不好的呢?
只是说这部电影很美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当然这类电影都是需要一个小小的,稍稍带点哲理的主题的。
我想这部电影中应该都是表示的一种未知的喜悦而不是恐惧。
人人都会有很多未知,小到明天的天气,大到整个人生,或种族的存亡,但并不是因为未知就去逃避,而是怀着一种接受的心情来看待。
从这么一部电影中看到一点点就足够了,毕竟你还轻松了那么就不是吗?
你说人各有所好片子风格你不喜欢给低分我勉强理解,喜好强求不来。
说片子不够内涵的我就纳闷了,欧美的商业动画向来就是这个喜剧调调,结局也向来是大团圆。
商业动画,不是个人动画短片啊同志,后者很少考虑受众喜欢越个性越好,题材范围更广。
你却拿着电影剧本或个人短片的剧本去苛求一部商业片要达到大卖跟内涵两不误……童鞋你编一个出来我看看吧?
很多事嘴巴说说很容易,做起来你才知道多难。
定位没有摆清楚,对片子有着过高或者根本不符的期望,然后花了钱看最后来抱怨片子不符合你的预期,只能说心态先调整下吧。
我个人觉得不错,题材是不新鲜,不过看欧美动画向来就不是以看剧情为主的。
你看没合并前的皮克斯,短片很好吧?
向来是情节跟娱乐两不误,总是有用不完的创意。
一到长篇就总不如短片出彩,120分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要剧情新颖不落俗套,要结局不搞大团圆,你得先问问大众接受不接受,除非不考虑回本了。
喜欢欧美动画的一个大原因就是看表演,他们向来都是表情跟动作还有动画节奏做的很到位,还有那些小打小闹的片段,比起硬去搞什么内涵片,我倒还挺喜欢这种生活化了的外星人。
一下就拉近了距离,而不是那种俗套的外星人大战地球人。
要看所谓的内涵剧本请看电影,请看小说,不要忘记动画根本是娱乐,博人一笑而已,总以所谓内涵为标准看世界的最后很容易忘记什么叫快乐。
记得第一次看到预告片还是在地铁里,这是一部非常轻松的动画片,其中借用了很多经典影片和场景的桥段,虽然没有什么太多营养,但是部休闲放松的好片子。
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件事:1 好比"本地人"与"外地人",“人类" 与"外星人"本身就是相对的。
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2 未知是我们产生恐惧最大的来源,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人生最过于精彩的部分。
3 原来异形和短笛是老乡。
充满童趣的一部电影,虽然是万年不变的外星人主题,甚至有些抄袭ET的部分内容,但是依然很打动人,有趣,天上会下石头雨,说是50年代的地球,又满地都是悬浮汽车,狗狗的尿可以当硫酸,舌头像蜥蜴一样。。。。。。
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
是个好的动画片……下的不是雨,而是石头地球人变成一个外星人可怕的政府喜欢一个人,就说出来吧,大不了失败还是一个很圆满的结局
非常欢乐的动画片,西班牙的水准原来是这样的呵呵当宇航员第一次踏上51星,阿姆斯特朗就被恶搞了当地球人包着毛毯躲进房间,那是E。
T的地球造型当路宝发现石头雨的时候,惊喜地跳起了雨中曲当啊林片头讲解,正好看了有关时间旅行的几个热门问题无数的细节真是太欢乐了,笑抽了我,比如上课演习外星人来了机器狗EVA和蟋蟀,没爱心啊还有第九区,施瓦辛格,Wall-E,牛顿,独立日51区,单车飞过某星球的镜头,……还要再看一遍才能记住字幕组也太大胆了,居然敢翻成 我在dang校呆了四年,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掩嘴偷笑让人感动的是宇航员先自嘲自己只会按按钮和吃压缩食品,(其实正符合我们一般人的猜测),可是后来自驾飞船熟练无比,虽然他也信心不足,还有火中救人一场虽然很老套的英雄主义,但是因为前面的铺垫让人觉得这是真正的伟大的宇航员,不仅仅只是帅气。
看惯了奇形怪状的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片子,难免的,人们也会想像,如果地球人是外星人,去造访其他星球会发生什么,是不是也会向地球人一样的反应,尤其是负面的反应,这个想法,我想就是导演和编剧想在本片虚构出来的情况吧。
可是,实际上,本片除了拿一大堆经典科幻片恶搞和致敬外,本身比较辜负了本片的想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外星人塑造的过于类人化了,这片子,与其说是地球人在外星的遭遇,不如说是一个美国人在欧洲或其他什么地方的遭遇,也许是因为本片是动画片,所以故事和走向,还是儿童片的套路,那就是,除了人以外的生物,其实,也和人一样。
这种外族进入未知领域的故事,类似的片子一大堆,不过,本片拍成了典型的童话合家欢顺便教育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片子,所以无论是故事还是画面都是为了服务15岁以下人群的。
本片在外星球塑造和环境想象方面没什么新意,都是很多电影到处可见的东西,就连那个最可爱的月球车,也直接“拟狗化”,让人想起了小日本做的宠物机器人。
希望将来能出个科幻版《格列弗》出来,呵呵。
不错~真的不错
低幼弱智片。
没有多少爆点...
你们告诉告诉我,蓝精灵有脸比这个片儿分数高吗?5 for抬高分数。
还行,没看预告片儿时感觉的好
动画片拥有无限想象的空间,I like it.
路宝是瓦里的翻版 故事是ET的翻版 整个从头翻到尾 后面升华到对未知的恐惧造成对人类自大的讽刺~~
怪物史瑞克星球是怎么看地球人的。。。。
创意很好,可惜故事没讲好
挺好看
看到Rover的第一感觉是哇,瓦力 1
挺有趣的,动画版阿凡达
发现第六百公尺的勇气
你是谁的某某外星人。。。
有点无聊……
啊,好无聊
很久之前看的,不是很好玩
很搞笑,很讽刺,最后有点小说教
动画 阿凡达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毫无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