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很容易被人与remember me来相比吧。
但是我觉得其实也差不多,毕竟remember me 没有让我很惊艳!
生命之书虽然没有让人泪点的地方,但是其实它的剧情比较轻松而让人欢乐,色彩非常美好,一个个小惊喜也很让人开心!
我倒是很愿意截图的!
鬼精的人物设定很可爱啊!
不要错过,确实是一部欢乐而搞笑的动画片呀!
真的会很爱墨西哥的死亡文化。
小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至亲的死亡,是姥姥。
姥姥喜丧,很多人来了又走,灵堂上的人们好像都是灰色,只有烧纸的火焰,一直在跃动,烤干的眼泪在脸上结成一道道盐晶。
热闹又悲伤。
当时姥姥躺在那里,在她的骨灰盒回来前,我一直以为她会醒来,然后大家说原来是场误会。
可是没有。
以后的日子,妈妈会半夜哭着醒来,抱着我说妈妈没有妈妈了。
然后就是沉默,沉默,坟前的沉默,谈及的沉默,感情的沉默。
沉默中带着隐秘的刺痛。
高中的时候,第二次接触至亲的死亡,是妈妈。
死亡的过程是缓慢沉痛偷偷的,瞒着会被影响到的人,比如我。
直到无力回天,无法再瞒下去的病情还在被遮遮掩掩。
我自己决定坚决地暂停学业,但是却没有勇气面对慢慢消失的生命。
逃避还有沉默,恐惧还有痛苦。
生命就这样消逝,抓不住,停不下。
混乱简单的葬礼,面对复杂仪式混沌的我和姐姐。
眼泪是可以流尽的,哭真的很伤身体。
然后,很多年很多年我陷入很深的抑郁中,不去想,想不通。
一个很早之前就开始畅享的未来是有妈妈的,没有妈妈的未来那是没有设想过的东西。
所以墨西哥人的死亡精神太棒了。
每年都有一天,死去的人会回来团聚,鲜妍的花瓣指引回家的路。
每年都有亡人的陪伴未亡人的邀请。
活着的人在好好生活中期盼着和亡人的重逢。
人们还是会悲伤,但是在烛火摇曳,花瓣飘摇,家人围坐,和或坏或好的的回忆中度过有亡人陪伴的夜晚。
这样我们不用再压抑,死亡带给我们的也不止是痛苦,回忆一个人的时候,还能坦然地回忆快乐的时光。
不知道万寿菊在中国地府有没有用啊?
今年去看妈妈的时候我会放一朵在坟前,一片花瓣在口袋。
还有还有,要有我最喜欢的香薰蜡烛,蜡烛多燃一会儿,我也想多说说话。
「As long as we remember them, they are with us. The moment we forget them, they are truly gone.」「Putting her duty before her heart. Life can be really tough for the living.」「Santa Chiwawa!」「To be a true hero, you have to be selfless.」「The world keeps spinning. And the tales keep turning. And 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They are never forgotten. And the one truth we know, it held true one more time. That love, true love. The really really good kind of love. Never dies.」「Anyone can die. These kids, They will have the courage to live.」
今天和家人一起看了《寻梦环游记》,很自然的想起这部高中时已看过几遍的同是充满墨西哥元素的电影,便又找了出来,一向不愿意重复观赏同一部作品的我竟然几乎又看了一遍,私以为这部电影除画面建模丝毫不逊色《寻梦》。
这部电影中的配乐可以用惊艳来形容,那是用生命来歌唱,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些撼人魂魄的歌声直教人惊叹“I can't help falling love with it”,而音乐也正是墨西哥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一言不合就开唱,寻梦中亦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两部电影中都展现了墨西哥文化中家族的重要性,影片中铭记之地宛如天堂,不光是因为它的色彩斑斓、绮丽缤纷,更是因为逝去的亲人团聚在一起,那是真正的团圆,这样的画面温馨而美满,而后也有斗牛士一家齐登场的震撼与感动,两部影片中正是逝去的亲人们的帮助,主角才收获了圆满,这些展现了墨西哥的家庭理念。
还有便是墨西哥文化对生死态度的坦然,他们相信亡灵世界的存在,有直面死亡的勇气与乐观,在动画的设定中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正如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死生亦大矣,我们的先祖亦有深刻的认识,亦有鼓盆而歌的坦然,但不得不承认,“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我们相较于墨西哥文化,对死亡多了一份沉重与哀痛,少了一分乐观与释然,这正是令人动容的地方。
感情线上,追随弹幕的思路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打开方式😂,年少时赠送礼物、在斗牛时花式示爱、用音乐打动女孩的撩妹能手的胜利似乎是必然的,一直被岳父大人青睐、有勋章庇护成为无敌的存在、是整个小镇地位无可撼动的英雄却因为那份伪自信导致傲慢、虚荣、不再尊重他人的直男癌而注定失败,但我想真正让马诺洛取得玛利亚芳心的是他不愿杀牛的温柔善良、是愿意执着于梦想与爱情的毅力,是体谅女孩的那颗懂得爱的心啊。
这部影片的人物塑造也是堪称一绝,女孩才貌双全、细节刻画上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气质,最关键的是她独立的精神与无畏的勇气,鼓舞大家一同抗争时的高光时刻直让人想起那幅《自由引导人民》,这是个拥有令人窒息的魅力的完美形象。
马诺洛的执着梦想、温暖纯良、一往情深,华金的不屈勇敢却因所谓勋章迷失于傲慢与愚昧中,撒切斯家族中的家人个个皆有血有肉,这些众生群像无一不是生动传神,令人叹服。
而我认为影片传达出的最重要的是对勇气与梦想的诠释,马诺洛为了心爱的姑娘舍生忘死的闯关、最后愿以己身拯救大家的勇气,马诺洛父亲单刀匹马的勇气,玛利亚誓死抗争的勇气,还有那贯穿影片的那句“No retreat no surrender”(绝不退缩,绝不投降),而那无畏与勇气不才是战胜强敌的真正的决胜法宝吗?
勋章让华金成为无敌的设定,但这虚假的自信让他变的傲慢虚荣,这不是勇气,而是有恃无恐,号称带来勇气的勋章却吸噬着他的勇气,让他活在阴影当中,在婚礼中不顾一切逃走拿回勋章的他的那份惶恐,暴露了他过分依赖勋章而致使了自己的怯懦,而在最后他选择了走出阴影,做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勇气,实现了成长。
勇气是自己修得的,而世间的东西不正是只有靠自己取得了,方才真正属于自己吗?
当成就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蹚过来的,靠自己的双手争取过来的时候,就会拥有独特得底气与自信,知道自己并不靠所谓的运气便可以对命运叫板。
而在梦想方面,马诺洛自始至终坚定自己的音乐梦与善良,而华金过分依赖勋章却不靠自己的勇气与力量去抗争实是是对梦想的背叛。
全篇洋溢着快溢出来的乐观精神是真正令人为之神往的东西。
影片最终,铭记之神对我们说出了“人终有一死,但这些孩子会有勇气活的精彩”,而我们的回应应是那句“嘿,该书写自己的故事了”!
愿你我皆能活的精彩、尽兴!
这是这学期继续开“影像中的生死学”的课程素材之一。
从讲故事的角度讲,《生命之书》的确俗套——哈哈,开学师生一起票选出本学期的课程素材,要有接受不喜欢的心理。
不过,故事背后的确有非常多的信息可以挖掘,也有不少探讨角度,所以将今天的课堂主题定为“和解与成长:历史、自我与他人”。
这个故事蕴含了玛雅、阿兹特克历史与传说,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西班牙与墨西哥相纠缠的那段历史,西班牙斗牛争议,人的自我成长等等。
是以,今天的分组按探讨议题的自主选择自然生成。
学生们分别探讨了“从天而降的泼天富贵是好的吗?
”、“被记住重要吗?
”、“历史可以和解吗?
”三个话题。
看上去最吸引人的是“泼天富贵”,话题甚至被学生们拓展到了活着的意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于是,在今天的推荐阅读资料中又增加了余华的《活着》,保罗·多兰的《设计幸福》。
有学生说,话题好复杂啊。
我笑道:是啊,这个课堂的话题都不是有确定答案的。
或者是悖论,或者就是复杂话题,没有正确答案,要的就是在不同观点中去思考和探讨。
也可以理解为思想实验。
是的,谈生死是为了更好的生。
但“生”本身就有无数种形态,每一个人的生都由其生活空间中的无数因素构成,有些我们无法主导,有些可以掌握。
正如人类学著作《桑切斯家的孩子們》书评说:關於「一個人如何能使自己成為自己」的議題,永遠和階級、文化、傳統及性別議題糾纏不休。
因而,活出自我、尽可能无憾这一生,对每一个人都是终身功课,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探索。
这是一部传统的西方卡通片,很老套的人物的人物设置。
三个小伙伴,两个男孩爱上了同一个女孩。
一个男孩热血直接,一个男孩文艺细心。
这样的故事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悬念。
全世界的观众都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更不用说有两位形象反差那么大的两位神的赌局作为辅助。
但是怎么说呢,卡通片一直都是一种我们不会太在意故事上的悬念的片种。
如果按照一般的套路这也只是一部标准的西方动画。
但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还是相比起来有其亮点的。
在我的理解中,这部片子与其是在讲述一个二男夺一女的故事,不如说是在讲述一个人在不断的争斗中战胜自己的故事。
这才是整部电影贯穿始终的故事,而且两位主角都同样的面对这样的困境。
都有一个显赫的家族,有一个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他们必须去干的事情。
在这里,我十分喜欢这部电影对男二的处理。
这部片子里并没有把他处理成一个为了得到心上人而不择手段的人。
甚至在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去世时,一切都近在眼前的时候表现出了极高的道德品质。
他和我们的男主都只是在众人的期待眼光下不知所措的人。
庆幸的是他们最后都选择了自己一开始就选择的路,去书写自己的故事。
虽然说在一个成年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梦幻而又不现实,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把这称为幼稚的想法。
但有时候我想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勇气,那种不顾一切向自己心中所想而去的勇气。
很多人把这称之为堕落,但其实也是一种无奈。
人总需要渐渐长达,你需要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考量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活的那么自由自在。
不过这也就是这些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他们总是能不断的提醒我们,我们其实一直都知道那条路是正确的或者说自己想要的。
我们缺乏的只是作出选择的勇气。
the book of life的整张专辑都下着一直放着听,真的非常好听,而且很多都是吉他曲目,练了以后唱给自己的爱人实在是太赞。
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传统三角恋英雄故事,但通过加入神灵,加入歌曲加入灵界几个要素大大扩充了故事。
不得不提一下那种墨西哥的生死观很有意思,认为祖辈死后不会离去,会分处地下的两个世界,被后辈记住的待一块,不被记住的就慢慢枯朽,所以人们才有去扫墓的必要,因为这样才能让那些逝去的祖先们也过得快乐,这种生死观很有意思。
而幸存者之界那段很漂亮很漂亮。
真的是一个可以放松一些,带着小孩一起去看的电影。
纯粹被名字吸引,看过简介说是墨西哥亡灵节题材的始祖。
海报也很是精美。
开头结尾的几分钟值得看,算是小惊喜,影片本书过于俗套。
(可能剧透)青梅竹马,2男1女式三人组,必定有个备胎。
家族期待,为国(镇)牺牲,最后真情勇敢感动天地巴拉巴拉,无聊到做背景音看在正能量和三观上一颗星,画面色彩1颗星(真的美)非常非常不推荐
the book of life刚刚看完,翻开豆瓣,满屏都是关于勇气,善良,坚强的解读,很多不明缘由的轻蔑都隐藏其下,甚至有人将它解读成book of love, 对满屏秀恩爱表达不满,如果前者的无意识中还有的点点正面可以被接受,后者满满的不以为是感完全是在误导大家(当然如果仅仅是戏谑单身狗那就另当别论)。
生命在于原谅,生命在于独立,如果稍有一些沉重感和严肃感,我愿意这样理解生命之书里面的章节,而不仅仅是看到秀恩爱。
电影开头,manolo和华金为了获得maria的芳心,展开了一场争夺。
电影的第一个小高潮出现在land of the forgotten 的主人xibalba和land of the rememberred 的主人Lamu...(名字太长,简称Lamu)向manolo和华金索要面包的对比之下。
Lamu装扮成乞丐向manolo索要面包,manolo直接的给与了,他没有得到Lamu实质的回馈,而是得到了great blessing of pure。
华金没有给予xibalba任何东西,直到xibalba答应回馈他一枚勋章为止。
manolo看似没有得到,华金看似得到了,可是,这样的场合是否似曾相识。
我们回到俗套的生活中,每当我们给的时候,我们都在要求回报,这并不代表我们是恶的或者自私的,这仅仅是无意识的小我害怕失去而已,就像华金一样,只有在等价交换或者是杠杠效益的作用下实现最大利益时,我们才做出物物交易,货币交易,甚至感情交易,但是,这种交易是短暂而不稳定的,这也注定了之后华金无法依靠那枚勋章赢得爱情,更确切的是赢得生命。
其实电影一开头就表明了这部电影是book of life而不死book of love,当故事讲到两个神仙打赌之后画面回到了博物馆,小孩子们问给他们讲故事的女士:So the ancient gods pick the three children to represent for the whole world? 女士的回答很清楚: yes, it sounds crazy. 这本生命之书代表的不单单是爱情,它代表的是世界,人生。
关于华金这个人物,出于动画片的面向,导游有意将他向恶的方向轻轻的推去,这仅仅是为了符合小孩子的观影感受,因为在没有善恶的电影中,孩子们是找不到自我感的,这也是我认为当代动画片的弊端之一,他让孩子们本来贴近本我的情况下依靠善和恶的分辨中越来越走向小我与桎梏当中。
作为成人来看,则应该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影,要不然只会像小孩子一样限于局限。
华金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角色,他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活在整个小镇的依赖上,所有人的安全感依靠在他肩上,而他的安全感依靠在另外一个外部事物上,the medal of everlasting, 不死勋章,同时他对maria的爱慕更多的是出于占有,当maria问他你爱我只是想让我在屋子里给你做饭吗是,华金给出的是肯定的回答。
他并不是出于爱而追求maria,他把maria当做一个物体,他要的是占有,而他追求的资本就是不死勋章带来的不死之身。
因为拥有勋章打败chankal而骄傲,因为换衣服时忘带了勋章而惊慌。
华金的生命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靠外物来获得满足感和自我感的,这其中,maria只是获得占有欲的方式之一。
唯一让我不解的是电影中chankal的设定,也许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只是让小孩子明白什么是恶而已吧。
电影的真正的闪光点是manolo这个人物和他手中的那把吉他。
我尤其喜欢Manolo用吉他弹得那几首歌,太好听了,太动情了。
Manolo身上有太多妥协的影子,为了家族斗牛士的荣誉而无法坦荡的最求自己对音乐的爱好,为了父亲类似情感绑架的殷殷目光,不得不向斗牛举起屠刀。
而整部电影最大的高潮不是在最后打败了chankal,而是在land of forgortten ,manolo面对这无数牛的尸骨组成的大boss时,轻轻弹起的那首,the apology song. “Toro, I am humbled for tonight I understand, your royal blood was never meant to decorate the land”大boss在manolo面前慢慢的自我毁灭,就像无数的欲望,斗争,血腥,荣誉,在本我的forgiveness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这才是生命的真谛,生命在于原谅。
把电影阐述的稍显沉重,不过,成人看动画片,带有一定的沉重感也许是必要的。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七月半的中元节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节日。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说这一天鬼门大开,所有的鬼魂都被放出来了,小孩子不能出门,小心被孤魂野鬼附身,或者被厉鬼抓走。
男主三人组的成长都是建立在见证了死亡之后的,马诺洛,母亲的死亡以及爱人和自己的死亡。
华金,从小就是在活在死亡的阴影中。
玛利亚,马诺洛的死亡。
生命见证了死亡,死亡鼓舞了生命
算是寻梦环游记前传吧,输在剧情太plain
画风好奇特好美,墨西哥风情很赞,记忆之地和忘却之地、生命之城和死亡之城的创意太棒!只是故事简单俗套了,适合孩子看的动画。Radiohead 的 Creep 真是大大的惊喜~ @2015.3.7 Train Agra to Amritsar [36]
虽然比寻梦早 但是画风不喜欢 剧情也无感嗯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啊擦…飞机上看都浪费我时间…屎一样的故事简直…看见还不少人赞美画风不错…我不恭维您您的画风真是太不一样了
coco是站在这本电影的肩膀上拍出来的吧,但是这部一般
大概预期太高了。另一种方式讲述死亡,另一个维度谈真爱,没有真正的恶,一切都热烈似火如歌,一如墨西哥这个地方
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又一部超级低龄片
很拙劣的故事情节很刻板的人物塑造白人玩政治正确玩到动画片上了,我也是无语完全是道德绑架,连人物设计也救不了
色彩艳丽,设定还是一如既往的真善美。还是很有爱。
迪士尼的coco真的没抄?
挺温馨的,画风一般吧,形式内核很有意思。动画片字幕差不多都认识呢。
这是画的还是手工制作的?蛮可爱~歌很好听zoe的声音沙哑的好性感~
剧情太古典了。。。女主那张脸总让我想到EvaGrenn。。。
分。前半段有惊喜,这种充满了木偶质感的作品不太见到,而绚丽的色彩也很能打动人。但可惜后半段情节有些太老套了,看到男主死了女主活力就全猜到了。这年头,就算动画片也该玩点新花样啊,这么老套的情节只能骗骗孩子啊。PS:就没人觉得男二很可怜么?这分明就是文艺男屌丝的YY片嘛~~
Creep出现时好跳戏,喜欢怀念者之地和遗忘者之地,也喜欢“拉卡特娜”,对男女主以及最后回归的爱爱爱主题表示无感。
故事写得实在太弱了,完全就是照着好莱坞的流水线模式写的,完整但不甚高明。还好导演知道怎么扬长避短,一力的突出墨西哥风俗人情的魅力,使得这老套的剧情都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
特别狗血但特别欢乐 异域风情十足到再也不畏惧死亡
三星半,哈哈哈那首creepy真心笑哭,星星都要给这片的画风和构图,瑰丽诡谲却不艳俗,墨西哥style的大陀螺风格,故事非常非常俗气低龄却很温暖,钱老板专门负责救命哈哈哈,迪亚戈负责唱歌,但这结局真的不是机油救英雄,钱老板和墨西哥梁朝伟HE(喂)
久而久之,最原始的才是最美好是。
绮丽的墨西哥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