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飞机上看完一个电影《祝你幸福》,平平无奇的名字,没有提前看剧情,于是被意外的打动。
故事讲的是肖央饰演的律师和宋佳饰演的医生,在离婚冷静期卷入一场官司,官司的缘由是一对年轻夫妻突遭意外,丈夫逝世妻子植物人,留下哀伤的老人开始争夺小两口受精卵胚胎的所有权与处置权。
故事展开后一点点揭露了律师和医生痛失幼女的创伤。
简单说,这是一场大型别离,如何接受生命最爱的离开。
胚胎处置只是一个载体,男方父母争夺的是儿子留在这世上的一点基因,即便只是成为骨血的可能性。
女方母亲坚守的是对女儿的保护,谁也别想拿走任何。
这种互相攻击是“没有生活”,只有日子的绝望,就算学习手握气球🎈放飞遗憾也没法告别眼前儿子出现的幻象。
他们三个都是“不愿意离开,走不出来”的父母。
大多数这样的家庭往往会破裂,植物人女儿的爸爸选择离开,承担不起女儿卧床不起的现实,选择自己的人生。
而走不开的老两口就要浸在悲伤中,日日煎熬。
面对悲痛,电影两次点题问出了那句话“我要怎么走出悲伤的漩涡”。
医生和律师幼女的意外溺水借鉴了社会新闻,没人会再关注他们的家庭是维系了还是破裂了,有的会再生一个,有的则是有感情但面对你就等于面对悲伤的回忆,不如两相别离,重启人生。
孩子叫小螺丝,是说对于大部分家庭,螺丝就是连接几代人的连结,小螺丝没了那一个完整的物品就只能作为零件存在。
身为家庭永远都是残缺,但若离开,身为个体也许还能寻求完整的可能。
故事的结尾,胚胎处置权双方共有,医院不会丢弃或销毁。
年轻夫妇也离成了,对婚姻放手是原谅自己的开始,是走出漩涡的各自努力,也坦然就算知道会离婚也不会后悔结婚。
男孩父母重新开了饭馆,说明他们也选择了主动继续生活。
植物人女孩妈妈手术成功,从上厕所冲血的细节看大概率是宫颈癌或内膜癌,切除后生存率很乐观。
躺在女儿病床边,中间站着的是整场战役缺席的老公,让人唏嘘。
《莫怕莫怕》歌声一出来,我猝不及防,眼眶瞬间湿润,伴随机舱下降广播,我要回到烟火人间。
这是将自己一段完整时间交给一个悲伤故事的好处,它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120分的满意存在与死亡,本来就是生命的一体两面。
我们接受四季变迁,却总恐惧于生命的进程,也无法接受进程的中止。
放手是接纳了事物曾经存在的状态,而不再要求状态永续。
这永远是人类需要面对最残忍的课题,那什么是答案,是落叶说秋天真好看,是蝴蝶明年不回来,才为不回来飞啊。
《祝你幸福!
》看完了。
很『悲壯』的就。
平日里所有溫和表象下的脆弱和無力在看到這部電影之後被瞬間釋放。
雖然未曾體驗主角的個中處境。
卻仿若身臨其境人生在遭遇意外後的不易和蹉跎。
電影中的三對夫妻。
不同處境境遇。
相同的是都遭遇過生活的打擊和意外。
痛苦像潮汐席捲而來。
溫吞表面下映射出中式家庭背後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
肖央在影片中飾演的羅宇雖然表面看著很平靜。
但卻總能從他的各種動作和表情細節中看到他的隱忍和痛苦。
一面要維持生活的正常運轉。
一面要承受女兒遭遇意外導致的家庭變故。
他依然能跟身邊的人開玩笑、依然能厚臉皮地要工作。
但他內心早就支離破碎。
這個角色讓我又一次看到了肖央的進步。
把這樣的一個家庭人物真的飾演得很好。
所有的情緒轉換恰到好處的自然流露。
讓人忍不住為影片中的凋零淚目。
三位女性角色在影片中同樣很出彩。
雖未遭遇同樣境遇。
但我也無數次忍不住共情。
白慧肚子上刨腹產的疤痕。
夏美雲在法庭上講述丈夫熬不住變故而選擇離婚進而從困境中逃離出去。
她說『我不怪他——我甚至羨慕他』。
閆麗因為兒子的離去變得偏執和瘋魔。
每一個。
我總能從她們每一個人身上看到媽媽的影子。
因為是媽媽。
所以天然的與孩子有了更多的羈絆。
因為是媽媽。
所以更難從漩渦中平靜的走出。
因為是媽媽。
所以放棄不了任何孩子好轉的希望。
因為——是媽媽。
但我喜歡電影的結局。
即便破碎了。
每個人也都有重新開始的可能。
人生不會封死每一條路。
只要往前走。
時間總能撫平傷口。
即便傷口一直都在。
然。
往前看。
總還有獲得幸福的可能。。
我是因为六层楼的安利去看的这个电影,他可能更多是从一个妇科医生的角度,而我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
我经常被女朋友骂,说我太自私,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我一直不太明白,我自己觉得也没有,事实证明我是当局者迷。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电影的时候,感受到的更明显一些。
第一幕是男主为了打赢官司,在法庭上利用他和白慧孩子的死来击溃白慧的情绪防线。
事后,他找到白慧,告诉她,他并不想伤害她,只是他想赢这场官司。
第二幕是男主自己崩溃,跑去海边回到白慧家里后,向白慧倾诉自己的委屈,告诉白慧自己一直没走出来,希望白慧可以安慰他。
而白慧呢,孩子去世快两年了,他们是夫妻俩,罗宇一直不知道白慧在那之后会耳鸣。
生育损伤能搬上大荧幕就是进步,可是还是太少了太少了。
每一对夫妻都应该充分了解生育会给女性带来哪些问题和风险,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再决定是否要去备孕,而不是只是单纯欺瞒。
冉冉妈妈的血奶、白慧的堵奶、不被正确认知的“伤心乳头综合征”,这些都只是会面临的一小部分问题。
诚然会有运气好的人一切都顺顺利利,但大部分人是普通人,运气不好不差,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存在。
最后他们离婚了,be比he要好,罗宇太自私了。
1:演员们演的都挺好,可能这场电影就是为了这些演员精湛的演技包的一顿饺子。
2.首先我全程追过无锡胚胎继承案的报道,这个案件是全国首例胚胎继承案,当年很轰动,和电影里案件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我对导演的处理很失望,但我想如果真的按照原型脉络来拍,电影承受的攻击和舆论会更大,但导演把电影重点叙事放在律师和医生这对意外丧女的夫妻身上,有点太刻意了,太想讨巧了。
这条线给人太不真实了,太刻意为之了。
3:电影里塞了太多当下“流行话题”:失独、离婚冷静期、胚胎代孕、生育伤害、反婚反育……,可惜电影不能像老家酒席头道菜——大杂烩,那么好吃(写着写着馋了),导演可能自己也知道电影毛病了,所以电影名叫祝你幸福,可惜看完后,我更觉得电影名字无语,而且还选择在中秋这个团圆佳节上映。
4.宋佳肖央这条线真的太假了,唯一真实的只有他们最后离婚了,现实中这种年轻夫妻子女意外丧生的,只有两种结局:1.立马再生一个 2.一拍两散,各自欢喜。
导演选择了第二种,还蛮讨巧的,年轻观众更能接受点。
5.不讲更难听的了,毕竟两张票我只花了5.8。
是出生几个月或者才几岁的孩子牙牙学语都还不会却失足溺死了更令人心痛,还是好不容易培养成人长成一个大小伙子娶妻生子却突遭意外离世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撕心裂肺呢失子之痛,可能是一生无法痊愈的伤痕,心裂了,有风声,海浪声,呼呼地从裂缝中穿过,回响在耳畔,无法安睡🛏️宋佳那一段独白真的很令人心碎💔,“你希望我安慰你吗?
不好意思,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那明明是从我身上掉下的肉,我怀胎十月身上带着分娩的刀疤,我给了她那么多美好的希冀与期许,我怎么可能夜夜安睡甚至还有空来安慰你受伤的心灵,我也伤了,伤痕累累,没有一丝一毫的力气来抚平你心里的褶皱,因为我比你更甚😭“我们这一代人,工作结婚,生活都是为了孩子,现在孩子没了,要找寻一点生活下去的动力吧”爱之深,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希望越大,越希望其成才,安全快乐健健康康长大,三代同堂多么快乐,主心骨一旦抽离,魂就少一半了谁对谁错了呢,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罢了,体谅父母爱子之心拳拳而已
海报上五颜六色的气球看起来温馨又轻松,昭示着这部电影希望表达出的色彩。
对于严肃议题的举重若轻,也许也彰显了主创对于电影本身的态度。
影片围绕着一对即将离婚,处于冷静期的夫妻展开。
男主罗宇(肖央饰)是一名律师,女主白慧(宋佳饰)则是一位生育科的医生。
但二人为什么离婚在前半段一直是个谜团,电影并没有急着告诉我们。
罗宇为了生计,接下了一桩难打的官司:一对年轻夫妻遭遇车祸,男的丧生,女的植物人躺在医院里。
而男方的父母开始争夺这对年轻夫妻曾经留下的冷冻胚胎的处置权和管理权,与女方的母亲开启了一场无限纠葛的诉讼。
而电影真正探讨的议题也慢慢展现在观众面前。
失独家庭 男方的父亲秦志远(倪大红饰)强硬且粗暴地主张自己应该拿回冷冻在医院的胚胎,因为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妻子闫丽(吴玉芳饰)也在这次打击之下变得精神失常、疯癫。
他认为这是儿子留在世上的唯一“东西”,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而女方的母亲夏美云(吴越饰)则是一边要照顾躺在病床上靠仪器维持生命的女儿,一边还在面对着自己刚刚确认的癌症(生殖系统相关)。
夏美云虽然没有直接的失去女儿,可是也在另一种意义上失去了她。
两个家庭都是失独家庭,他们失去了辛苦养育长大的子女,失去了生命中的一大支撑。
片中秦志远带着罗宇去参加的一个“丧子老人“群体的聚会,每一个老人都在表达着生活的空虚,情感上的失落与悲痛。
而到中后段影片才告诉我们,其实罗宇与白慧也失去了他们的女儿,而这,也是二人离婚的原因。
其实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想到《海边的曼彻斯特》。
因为自己的一个细小的行为导致了孩子丧生,没有人可以从那种悲痛与自责中走出来。
相比之下,秦志远这样因为意外事故失去了亲人的人,反而是一种幸运,因为你仍然可以归咎于命运的不公。
可是罗宇和白慧,永远没有办法释怀。
胚胎与生育 秦志远拼尽全力争取冷冻胚胎的目的,必然是想让这个胚胎发展成为新的生命,那是他儿子与儿媳基因的延续,也是他的希望的延续。
而夏美云非常抗拒这一点,因为在她看来,女儿现在变成植物人完全是因为迫于生育的压力,才要去医院做人工授精,才发生了车祸。
这份延续香火的执念给女儿女婿招来了无妄之灾,她不想让女儿留下的冷冻胚胎被人支配,她想把那份希望留给女儿,因为女儿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还会苏醒,继续自己的人生,到时候她还可以有选择。
这里涉及到了一些很难界定的事情。
首先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才有了冷冻胚胎,而一个胚胎是有可能发展成为一条生命,一个人。
秦志远认为这是属于他儿子的“东西“,夏美云也强调不会让人抢走她女儿的”东西“,这就很有意思了。
胚胎算是人吗?
人可以是属于谁的”东西“吗?
再引申一步:那么子女是父母的财产吗?
影片没有去讨论这一问题,但却让观影的我一直在思考,关于人类繁衍与代际之间的关系。
为人父母,将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世上,这需要承担多少责任,背负多少风险,也许很少有人是有明确的概念的。
身边有些人,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娃。
他们要么是来自衣食无忧物质丰富的家庭,要么是根本不会去思辨这其中细节的人。
可就算是认真想过生娃育娃这件事,以及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与难题,也没有办法规避生育对于母亲身体的伤害。
影片中白慧哭着展示自己剖腹产留下的刀口伤疤以及永远无法恢复的妊娠纹,那都是女性在面对生育这件事时,必须要承受的痛苦与风险。
而白慧承受了这一切,却没想到还要面对更沉重的打击——失去女儿。
秦志远面对着罗宇说,我们这一代人,什么都是为了孩子。
看到这里我是充满疑问的。
难道真的有那么一代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我不能理解这种心态,同时也不是很信服。
他们人生的一切,就完全没有把希望放在过自己身上吗?
如果是真的,那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将自己对生活的不甘与不满,全部揉成养育之恩塞给了孩子,并且希望他们能活得幸福、得意、充满快乐?
这可能吗?
苦痛 夏美云说,正月初七,女娲造人的日子,那是我女儿的生日。
如果女娲创造了人,她可以算是全人类的母亲吗?
这位母亲是否知道她创造了人,却任由种种苦痛折磨着人呢?
人生注定充满着别离,无论是有预期的还是突然降临的,每一次的告别都是切割掉你生命的一部分。
那些共同的记忆,生命中闪耀着的光点,随着某个人的离去而再也不会出现。
人在面对这些悲痛之后如何才能自持自洽的生活下去呢?
影片里没有给我们答案,无论是秦志远去参加失独老人的聚会活动,还是白慧与罗宇坚持离婚,这些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减轻那种痛苦,也许人没有什么办法走出苦痛,而是要背负着这些继续活下去。
一如片尾曲任素汐唱的那样:什么是答案?
是落叶说,秋天真好看。
被河流哭着打湿了衣衫,它依然漂走。
影片中的几位主演联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大戏,这里我想特别说几句宋佳。
自从出道以来,宋佳塑造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哪一个,都有着她独特的魅力。
而在本片中,宋佳饰演白慧的时候,那些细小的表情与动作,让人对白慧充满怜爱与同情,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一个专业的医生,一个无法面对丈夫的妻子,每一面都展示得恰到好处。
特别是监近结尾那一场夜会罗宇的戏,她把情绪的发泄与被伤痛侵袭的崩溃融合为一体,你很轻易就会被她带走。
肖央正从转型正剧之后,一直被人戏谑是“窝囊废“型专业演员。
在本片中,他仍然有着窝囊的一面,却也不乏亮眼的演出。
只是有一场海边呼啸的戏,我想说以后导演们能不能别这么拍了。
演员演得吃力,却是费力不讨好。
真的有人会在难过的时候去对着大海呼喊吗?
也太日式中二了。
而倪大红和吴越,他们所饰演的两方家长,在各自艰难的处境下,都不只是片面的角色。
能在不多的戏份中把那些复杂与真实一一呈现,绝非容易做到的事,他们做到了。
总之在中秋档的影院里,能够见到这样一部电影,是一种惊喜。
它犀利地切中了某些极少被人触及的话题,真实的表达了女性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它让人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结婚,我们为什么生育。
虽然每一个问题都不是看电影就能解决的,但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身而为人要去好好学习的课题。
就像片子的英文名: Enjoy Yourself. 既然活着,那就多关注一下自己吧,不要被这样那样的关系困住,不要被曾经的过往困住,不要被对未来虚幻的期待困住。
也许这才是面对苦痛唯一的办法。
中秋最佳,几乎没有之一,感觉比《出走的决心》要更好一点。
同样是展露女性主义生存困境, 《出走的决心》里李红是成功出走了,导致故事最后几乎变成了李红在外面穿着红衣的风景片,同时后面也加入了苏敏阿姨真实的再外面旅游的画面。
直到这里,电影才打出字幕“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不是在电影最开始就有。
虽然确实让人非常向往,但难免会感觉到画风的分离。
《祝你幸福!
》就不同了,全片以一种非常压抑、暴躁和伤痛无出口的情感基调缠绕。
在电影最后的最后,终于出现了呼应标题的话“祝你们幸福”,却是在罗宇与白慧真正离婚的时候,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二人说出来的话。
是的,还好他们是离婚了。
我不是不喜欢“大家一起包饺子”的团圆画面,而是这个电影的最后走向不应该是所有人依然还是困在原地没有任何改变的模样,回避根本性的情感创伤。
在很久以前电影大约30秒的贴片广告,就有罗宇(肖央)跟着秦志远(倪大红)和一群有情感创伤的人围在一棵大树旁,手里握着一个气球,接受一种类似正念的心理调解方式:“呼出一口浊气”,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放入气球,然后大喊一声“啊”,再放飞这个气球。
电影片名的标点符号也形成了一个象征——“!
”——电影海报里,这个惊叹号被置换一个气球,一个即将上升却依然握在“幸”手里的气球,气球与感叹号的符号相似性,将处于困境中的两组家庭交错起来。
罗宇/白慧这组关系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他们夫妻到底因为什么原因要离婚,尤其是还加上了离婚冷静期这个强制设定。
我们能看到的,是夫妻二人已经变成非常暴躁的配偶,虽然罗宇似乎还想要维持这段婚姻的形式,但白慧已经无法自持。
随着剧情推进,作为一年没有案源的罗宇接到了要人工胚胎归属权的老两口的案子,秦志远/闫丽(吴玉芳)需要他们儿子的胚胎,其实就是想要找代孕延续儿子的基因。
但作为另一家人的夏美云(吴越)死活不给,理由是她女儿王冉(周依然)虽然是植物人,却又醒过来的可能,一定要给女儿一个念想。
好巧不巧,主治医生就是这个白慧。
慢慢的,我们知道了,白慧和罗宇的夫妻关系以前还是非常温馨的,正是因为女儿小螺丝无意中溺海而亡,才导致两人深陷剧烈的丧子之痛中。
白慧一直不愿意与罗宇维持夫妻关系,最根本的原因在后面才解释出来,因为她一看到罗宇,就会想起失去生命的孩子小螺丝,情绪就会陷入强烈崩溃之中,虽然可以靠理性维持外表。
电影里,最让我感触的,是倪大红和宋佳在面对丧子之痛时给出的两种不同场景,一个是几乎无声的,另一个则是满屏幕强烈的耳鸣。
秦志远不断假装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于是用一个电脑和一个手机进行对话。
镜头一开始是对准电脑里的微信对话框,观众会以为这是一段少年夫妻还在时的回忆画面,毕竟上一个场景是王冉和秦科文的日常。
但随着镜头慢慢拉远,我们才知道这是秦志文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让他不愿承认儿子已经去世的事实。
白慧在罗宇最后一次来酒店找她时,将一直以来施加于她身上的情感创伤说了出来。
她在小螺丝去世之后,就一直在耳鸣,她不知道是什么声音,所以总是在寻找这个声音。
直到上一刻,听罗宇说“去了海边”才明白,这就是海浪的声音,是女儿去世前最后的声音。
她歇斯底里(这个词原本也是用来形容女性的),她情绪崩溃,这些都是站在男性视角里无法看到的幽微之处。
是的,《出走的决心》是女性成功脱离了家庭之后的独立少数,而很多失独家庭所面对的现实是失语的。
在《出走的决心》里对男性的塑造显得有些“刻板印象化”,而在《祝你幸福!
》中,这些男性变得更加普遍和日常,没有家暴,没有经济问题,与妻子相处一直充满温情。
在失去孩子这件事上,男性受到的情感折磨也不比女性少,无论是罗宇还是秦志远,都一直深陷巨大的伤痛之中。
但不同性别所体现出来的处理方式依然有非常明显的差别:罗宇、秦志远都是带有向外的情绪宣泄破坏行为,不管是突然砸东西还是碰瓷(还好没有家暴);而白慧、闫丽、夏美云、王冉则是向内的情绪自我折磨,仿佛这个孩子还在身边,但它已经成为一个永远无法再归来的战损“卑贱物”(克里斯蒂娃)状态。
这是很多现实家庭的状态和出路,它一点都不“中秋团圆”,非常不适合在这个节日上映,但实在是真实得鲜血淋漓。
电影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由于爸爸和奶奶监护失职导致小螺丝溺死,小螺丝爸爸一年没有工作,妈妈常年耳鸣,奶奶脑梗瘫痪。
第二条故事线是新婚夫妇意外一个丧生一个植物人,双方父母为了冷冻胚胎对簿法庭。
整个电影就巧合太多,怎么就刚好男方律师和女方证人是夫妻,怎么就失独原告遇上失独律师,怎么就接私活的保姆殴打老人就刚好被摄像头拍到,怎么就离个婚两次错过预约时间,怎么就所有女的都有病男的都升智……小螺丝故事线交代的不清不楚,事件中最大的责任人奶奶,篇幅少的甚至没有传递出自责,总是隔三差五一个婴幼儿产品特写是怕观众猜不出来小螺丝年纪小吗?
爸爸表达悲伤就是喝酒和求安慰?
冉冉这个线没啥说的了,白瞎了几位演员的演技。
这电影的观众画像是啥?
心有悲痛的家庭?
还是抗拒结婚的年轻人?
电影想传达的价值观是啥?
女性生育不易?
男性的不负责任?
天天高喊不要歌颂苦难,这还有个把世间最痛集合在一起的,还敢起名字叫祝你幸福?
学不会曼切斯特,可以参考一下地久天长啊,丧子之痛永远不可能走出来,没必要劝这个劝那个的。
本片主要讲述了三对家庭的故事,其中秦志远跟闫丽夫妇,和夏美云夫妻俩两对还正好是亲家,他们分别经历了老年丧子失孤之痛,以及爱女瘫痪在床之痛,原本是一家人为了孙辈的胚胎而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一直到了去法院起诉的地步。
一对亲家人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互不退让,让观众们深感家庭关系的极其不和睦。
这一点也给身为律师的罗宇倍感艰辛和困难,此外他还正在和妻子白慧闹离婚,两人也是以为丧子而闹得不欢而散。
本片重点关注父母在丧失孩子之后的心境与生活,那是何等地煎熬与痛苦。
同时还诠释了一个家庭之间各成员们该如何更加和谐地相处。
结局还是相当完美的。
本片的另一大看点就是老戏骨们的演技了,无论是倪大红、吴越老师,还是肖央和宋佳,演技都时刻表现得非常精湛,表演极其富有张力。
睡不着,想说说昨天和朋友去看的电影《祝你幸福》。
有剧透。
我感受到影片最直观的语言是:不同的人如何面对失去孩子的伤痛。
影片里有三个孩子,一个变成了植物人,两个死了。
身为女性,身为生育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固执的坚定的共情白慧。
宋佳演得极好,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蕴含着我能感受的痛苦。
因为丈夫和婆婆照顾不周导致幼小的女儿在海边溺水,她得了严重的耳鸣,总是听到大海尖利的咆哮。
丈夫希望她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她坚持离婚。
很多人可能觉得白慧离婚了,她终于走出来了,可以重新开始了。
我觉得,她是用离婚、用碎掉这个让女儿无辜丧命的家,来完成了对自己、对丈夫乃至对婆婆的惩罚。
如果孩子还在,这个家很大可能不会散。
即便丈夫不能共鸣她生育的痛苦,即使这个婚姻并不像当初结婚时憧憬的那样幸福美满,但,一个可爱的凝聚着母亲所有心血和精力的孩子,可以弥补生活给她带来的诸多苦难。
为了孩子,她有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
付出的越多的人,越爱。
爸爸不是不爱孩子,但是如果非要把父爱和母爱放在天平的两端,孰重孰轻,相信一目两然。
因为,即便孩子生下来后双方尽到了同等的抚育责任,妈妈肚子上的妊娠纹,松弛的皮肤,剖腹产的伤疤,侧切的会阴伤口,下垂的乳房,漏尿的膀胱,痛苦的哺乳过程,大把的脱发,这些生理上的伤痛会告诉她,为这个孩子她付出了什么,而对这些痛苦,少有丈夫能感同身受。
所以,失去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她永远走不出来,她不仅痛,她还会悔,她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要去做spa,为什么不亲自照顾孩子,导致孩子发生意外。
她还能为孩子做什么呢?
只有离婚,只有破坏掉这个婚姻,她才会觉得对孩子和自己有了一点交待。
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伤痕累累,自顾不暇。
可是日子还得往下过。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祝你幸福。
电影院的肖央最近有点忙啊。刚扫黑除恶完,转行做了律师,帮人打官司的过程中意外杀了人,在被处决的最后24小时里,遭遇地震救了不少人,重获新生后孩子又意外丢了,最后和赵丽颖一起营救各自的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比《涉海》的亲子关系更深入,加上没写明的那条线(吴越帮植物人女儿代孕)估计会更好。比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男性作为第一主角加大了观众的移情难度,另一个则是台词太书面不够生活。
宋佳演得很好,故事与人设都很崩盘。
最近看过最好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真现实主义题材。宣发严重失误,好好拍的片子这么抗打的卡司你就挣6000万啊?首先看海报我以为是个我爱你宠爱之流的假现实真温情的拼盘圈钱电影,其次片方一直在拿离婚冷静期做物料。就好好对着海边的曼彻斯特地久天长宣发它不香吗?老老实实说探讨中国人生育观念、失独家庭、母性悲哀不好吗?宋佳崩溃那段哭成狗,真的好演员。宣判结局有点鸡肋,两家共同决定,即胚胎管理处职权不再属于医院,那么一开始定的被告、主创刻意渲染的两家冲突就显得十分可笑,不如还是告医院,但医院坚持等植物人醒来,这才激化了两家矛盾。最终失独家庭还是离婚了,很庆幸没有走向圣母的格局。剧情冲突都在也不出戏或走神,导演要说不足也是有的,节奏有点电视剧。
拍得挺诚恳,但没太多惊喜,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出发点是有追求的。电影首先有点闷(我并不认为现实主义就会闷),闷的原因不在于节奏,而在于信息的传递,作为外部来说,基本上没什么悬念和信息量,夫妻俩之间的东西也老早就猜出来了,至于内部,人物并没有什么关系的递进和内部值得咀嚼的东西渗透出来,我本质上觉得就是信息量太低,无论是外部信息,还是心灵上的信息。
萬幸,並不是以復婚為結尾,然而也掩蓋不了電影的用力過猛。一群充滿執念的人,試圖走出子女不幸的痛苦,只是游曉穎作為編劇在堆砌痛苦,甚至販賣痛苦,同時也是議題雜亂,保姆虐待老人、惡意網絡謠言等事件都沒有了後文,再加上康博作為導演並沒能抹平故事的歇斯底里,反而更添抓馬,於是過猶不及。不能說各位演員演得不好,肖央、宋佳、倪大紅都交出了自身優秀線以上的表演,只是都是順邏輯演的,痛苦是顯性,唯有吳越和吳玉芳加入了一些反邏輯,猶抱琵琶半遮面,才更入骨入髓。
在当下这个环境中这部电影充满了恶意,它把生活中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痛苦全部一个接一个抛出来,过于密集。把躁郁、压抑和痛苦像生气的孩子在丢坚硬的玩具一样向观众砸来,像耳鸣、像烟瘴、像海潮一样弥漫袭来,膨胀、填满空间、让人窒息。糟糕的台词,糟糕的叙事,糟糕的表现手法,这部电影在愤怒地制造对立,呈现焦虑。他说,他们这一代人就是在为孩子活,其实这一代人也一样,可现在的年轻人不想看到长远,因为长远是疲惫的开端,他们看得通透了,他们不想生育也是在为了未出世的孩子,如果我们不够积极和强大的话,痛苦只会一代代传递下去。倪大红陷在自己表演茧房里抖动的样子真的挺影响观感的,发现肖央和宋佳还很有夫妻相啊,片尾曲还以为是宋佳唱的呢。
人啊人
罗宇这个角色好典型的微笑抑郁代表,看似微笑实则病发。肖央演得不是具体的一个角色,而是当代人共同面临的处境,不得不说肖央演技还是太全面了。
为什么要把人写成神经病?不仅有真神经病(失智母亲)还有假神经病(不讲理父亲),隔壁《逆行人生》都已经不这么处理母亲角色了。失独组织的戏、婚礼的戏、两男人饭桌互诉衷肠的戏都拍得挺差,肖央也演得好差。全片表演最好的是吴越,宋佳那场描述幻听演得很好,但这个病症使用得太差,前两次出现耳鸣时拍得人物突然犯精神病的猎奇,为了服务剧情不是服务于人,对比《出走的决心》也是女性遇到压力时的耳鸣,同样的音效,它就是一部自爱的电影。是的,这不电影最令我不喜欢的是,不自爱,植物人女儿比方几方吵架那场戏,吴越放狠话说要陪女儿去死,这边失智的母亲以自杀对峙,这种三女性自戕的剧情堪称核爆级的侮辱。全片这些议题,好好讨论了吗,只是妈妈自爱想拔管子老天惩罚得了病?是“赢”了前妻后双手插兜与她对话?这可能是新的一种剥削电影。
有点前后割裂,不仅仅是观感方面,还在于表达方式,前半段非常好,几乎是中国版的《一次别离》《海边的曼彻斯特》,但后半段给你玩抒情了,就差“为你写诗”了。本来这种现实题材,需要非常大的剧情冲突,但该片的冲突感营造到最高点之后,就给你滑过去了。前半段全角色的极端情绪堆砌,后半段突然就好像集体遁入空门一样。可以理解,国情需要,所以这部讲述离婚、丧子、家庭矛盾的电影,才取了一个名字叫《祝你幸福!》
任素汐演唱的片尾曲画了个圆满的句号。放手真的很难,但真放下了,才能有正真的幸福。
生活留下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对人的伤害,痛苦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都是对生命不可逆的创伤!
游晓颖真是一个能敏锐把捕捉社会议题的编剧啊
不成为怨偶,不是敌人,祝你幸福!
特别惊喜,看完才发现主配角和幕后班底都是全豪华配置,强大的演员阵容贡献了全员演技大赏,演员掏心掏肺的表演扑面带来的情感冲击,甚至更甚于故事情节带来的共情,想把明年的影后提前颁给宋佳。老年失独、胚胎争夺、离婚冷静……与时俱进的剧本里藏着的内核是如何与失去和解,并不复杂的故事被巧妙的角色关系将人物情感拉扯到极致。遗憾的漩涡里挤满了自救的身影,生孩子是执念,活在过去是执念,在千疮百孔的婚姻关系里缝缝补补也是执念,放下执念,放过彼此,就还有被幸福眷顾的可能。
游晓颖剧本真的太需要一个强导演去把控,不然总是差口气。肖央什么时候拿影帝?
男性角色的痛苦是具象化的,是秦科文父亲要争回胚胎的执念,是王冉父亲的想逃离,是罗宇的逃避和拒绝离婚以及渴求安慰。但女性的痛苦是沉重而难以言说只能自己内化,是深陷的泥沼,是永远难以逃离的漩涡。是秦科文母亲的世人眼中的疯癫与自残,是王冉母亲的渺茫希望,是白慧永远逃不掉的海浪耳呜,和身体上永远抹不掉的烙痕。
选什么都好,只要所选皆所愿,不负自己就行。祝你幸福,祝所有人都幸福!
宋佳的表演还是精准得如此迷人,尤其是掀开衣服露出伤疤那段,脚下是直漫金山般的流水,耳边是淹没一切似的浪声,而眼前却是无从指望的丈夫,是婚姻变更的彼此关系与寄望,那一刻多少泣不成声、艰于呼吸的悲恸会默默覆盖观者的眼耳口鼻。痛失孩子的故事多如牛毛,但婚姻冷静期、胚胎归属等等话题尖锐的穿插,透得出一种新鲜的胆量,这确实是大于预期的所在。我们需要更多与时俱进的婚恋、生子内容,去推演婚姻、亲子、姻亲等等寻常人际关系之于个体的深刻改变,去表现约束迭代之于整体的绵远影响,而更重要的则是,去支撑背负着生育疼痛与风险,也背负着更多所谓期许的女性,在这些属性带来的更多艰难中扛下去,走出来。240909,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