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一开始上来磨磨唧唧,小情侣别别扭扭,挺劝退的,要不是早听闻其大名,怎么就给劝退了。
🤣第二部好刺激,第一部是鬼朋友给自己报仇雪恨,第二部这个真的怎么说,朋友们太倒霉了,就这样成为了恶魔游戏的NPC。
男主虽说是被钓鱼执法,但是呢,如果没有贪念,不去拿这个电脑,那啥事儿没有。
咱就说,一个玩暗网变态交易的人,怎么可能对自己的设备这么不上心能让它丢了,丢了居然还不去找;登陆密码设计那么简单,文件隐藏了居然不设置打开密码;居然还自曝露脸和男主对线……怎么可能……按套路,看见行凶者面容的都死了,所以当他露脸的时候,男主就已经是个死人了。
唉,这美式居合一言不合就突突突,嫌疑人二话不说直接击毙,消除安全隐患了……咱就是说,阿美丽卡这个犯罪率和人口就是这么控制的嘛……看到最后,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开头结尾完美闭合,好故事👌
顺手牵羊占便宜,占完便宜在朋友面前吹牛逼,遇事只会大喊大叫,毫无行动能力,这样一个猥琐又无能的人,是怎么找到那么漂亮的女朋友的?
顺手牵羊就是典型自私自利的表现,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在自己和朋友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去在意别人的生死?
哪来的正义感?
有这觉悟你顺手牵羊?
还TM那么执着,不死到最后一个人不罢休?
导演你是瞧不起现代女性,还是拿观众当傻子?
白皮猪当婊子又立牌坊的恶质暴露无疑;男主头一次看到视频以后就应该向朋友们发出警告了,还扯谎说什么做游戏,直到第一个朋友出事才敢承认,尼玛这行动能力,这智商,这行事逻辑,我只想说他死的真不冤;还有那几个朋友,除了第一个和男主女朋友死的比较冤枉,后面几个虽然无辜,但是真是让人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危险迫在眼前了,不赶紧想办法寻求援助,居然听从男主这个智障的话乖乖坐在那等死,明明是他惹的事,还敢听他的建议,这种友情也真是感天动地到让人呕吐;从头到尾也没说清黑客为什么要把电脑留在餐厅那么久不拿,好似让大家以为这个世界不只一个冠希哥那样大条的人,就连黑客这种应该视电脑如生命的人都敢这么玩,我就想说万一捡到的人也是个黑客呢?
不怕被反黑?
万一是个手脚不干净的警察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什么的?
再说了这个年代哪个餐厅没有监控,你有那功夫设局去威胁他,一个一个杀人,直接黑进监控找到男主上门杀人取货不就完事了?
有拿关系自己身价性命的东西当做游戏筹码?
什么人敢这么托大?
一晚上相近的地方莫名死掉五个人,还都是相互熟悉的人?
更别说在大街上开车撞人,推人撞火车,剪辑个视频录音栽赃嫁祸,如果最后被打死那哥们身上找不到枪呢?
真以为戴个兜帽就找不着你?
还是讽刺民主国的警察都是废物?
说白了,这个电影就是蠢货编剧编写的一个蠢货惹上不该惹的人然后把另外几个蠢朋友一块坑死了的蠢故事,除了眼镜男被吊在门上慢慢被勒死之外那段意外,其他毫无惊悚和刺激眼球的地方,没智商,没逻辑,没亮点,这种垃圾片子居然能抬到7.9分,还有人在这捧臭脚,大添特添, 果然TM美国的粑粑在某些人眼里都是香的。
关于暗网和影片本身,让我恐惧的不是黑客和监控,而是最后有近三万暗网用户参与游戏并投票决定Matis被杀死。
他们轻易掷金一百万美元购买女孩子被活体开颅的视频。
这三万人在哪里?
在现实世界里处在什么社会地位?
他们有怎样的能量。
跟他们比起来,Jeffrey Epstein 简直就是天使。
普通生活层面是这些女孩被虐杀。
让我不禁胆寒的是各大城市天桥,地铁和街边的那些惨不忍睹的残疾乞丐和影片中那些女孩被虐杀的方法高度相似。
扩大到阴谋论,美国总统选举,枪杀黑人,各种枪击案,各种势力的恐怖袭击, 全球移情等等一切造成伤亡的冲突都有可能是他们找的乐子。
脸书直播清真寺屠杀穆斯林的Brenton Tarran这两天就在宣判,他购买枪支和海外旅行的资金来源以及他的各种联络人至今没有一个清楚的说法。
这部电影是朋友推荐给我的,悬疑惊悚题材一直是我的最爱,所以也没太看简介,电影刚开始确实有的地方有点迷糊,毕竟是英文字幕,然后名字啥的有时候可能反应不过来,然而后半部分简直高潮迭起,我光眼睛和嘴巴就捂了好几次!
电影是好电影,可以是说高于很多恐怖惊悚片的水准,不过电影有两个方面确实引起我强烈不适!
第一个方面就是这部电影的结局设定。
其实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万能钥匙,两部结局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主人公心存良知,想要拯救别人,最后却发现一切不过是一场诱你入局的圈套,而带你走下深渊的竟然是你的良知。
应该说就是这个结局设定,引起我强烈不适。
电影的开头是男主偷拿了别人的电脑,是一部被放在失物招领很久没人取的电脑(当然后来我们知道这不过是个圈套),确实男主并不是个圣人,但是自作自受远远够不上,不过是一个年轻的还不够成熟的大男孩,喜欢自己的聋哑女朋友,费劲心思做软件,却不够有心去学习手语。
其实是挺生活化的一个人物,有偷懒的一面也有努力的一面。
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普罗大众中的一员。
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发现了笔记本的秘密,发现了一群丧心病狂的人,发现了一个可能要被执行环锯术的可怜女孩,在被用女朋友威胁时,他并不只是想保全自己,而且真的试图想救自己的女朋友和这个女孩。
电影里男主并非任人宰割,他以为转走那些人的钱可以用来做筹码,来交换女友和那个被抓走女孩的性命,然而就是这个可以说机智的选择让男主真正陷入圈套。
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最可怕的莫过于越有良知死的越快,不只是说的男主,包括男主的那些朋友,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为什么他们那么多事,为什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少想一些,为什么就不能自欺欺人认同男主的借口,为什么还要去搜那个可怜的女孩,可能正是他们的良知不允许吧,不允许看着那些丧心病狂的人逍遥法外,不允许看着一个可怜的女孩遭受不应承受的莫大折磨。
尤其电影里男主最后死的那位在伦敦的朋友,在最后男主其他朋友都已经被杀害,那个人反而一直在保存证据,他没有想置身事外谋求最后的生机,也许他天真,甚至也许他最后向那些人宣战傻的可怜,但是那一腔孤勇和热血仍然让人敬佩,尤其在现在这个很多人都习惯事不关己的社会,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社会。
然而等待这个人的竟然是莫须有的罪名和一纸认罪书,杀人不过头点地,死了都还要背负不明之冤又是何等的悲哀。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令人看完感觉不适,正是因为如此。
整部电影里男主的贪心是一个引子,然而真正让男主和朋友陷入圈套,被设计,被杀害,甚至被诬陷的却是他们可贵的良知与善良!
他们可以选择置身事外,甚至男主的朋友也可以选择不管男主的女朋友,但是并没有,也许正是他们对那些暗网势力的强烈反抗才是暗网那些人所谓的游戏之夜最想看到的吧,那些无力的挣扎,无谓的正义和善良,他们不屑,嘲弄,甚至以之取乐,你永远不知道人性究竟有多恶。
而另一个引起我强烈不适的方面就是层出不穷的计算机技术了,代入感太强,最可怕的是电影中那些操作并不是空谈,自己仿佛也生活在一个可以被操控死亡和无所隐藏信息的时代,细思恐极,我想我应该会把我电脑的摄像头挡住吧,确实很多技术是双刃剑,造福人类也带来不可避免的隐患。
这部电影其实归根结底会这么震撼和刺激,除了电影中神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应该就是那个也许我们都听过,但是从没进去过的暗网了,关于暗网的影视作品也一直都有,这个题材因为一直非常具有神秘色彩和黑暗色彩而备受恐怖惊悚片青睐。
就算我是个美剧犯罪心理的忠实粉丝,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黑暗仍然在观影中令我窒息。
而更可怕的是,电影中的事情也许在现实中也存在,甚至我们所能看到的黑暗,也不过只是冰山一角……也许这就是我深夜看完这部电影,一直难以入睡的原因吧。
有些时候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有些时候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所以……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吧!!!
Ps:这部电影拍摄角度很特别,全程电脑屏幕,极具有代入感。
很有创意的设定。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某天你在街上捡到一个Macbook,拿回家后胡乱试密码竟然猜对了,随后进入桌面,有一定电脑知识的你知道这是MAC2018的全新款,但是在把玩的过程中却发现电脑非常卡顿,随后你视频远程请教懂电脑的朋友朋友,朋友告诉你之所以卡顿可能是因为内存不足,你打开电脑详情看了看,发现1TB容量的电脑还剩余14MB可用,但是在桌面和硬盘中又看不到占用内存的东西。
这件事激发了朋友和你的好奇心,在朋友的帮助下,通过一些软件和终端,你们找到了被隐藏的文件夹。
这个文件夹中,有一个叫“The River”的程序,和一个装满了视频的叫“奉献”的子文件夹。
朋友这时已经和你通上视频,并获得你桌面的图像,商量之下,你们决定先打开River,打开后发现进入一个古老的聊天室,有一个叫卡戎1的人给你发来私信,问上一次的奉献怎么样了。
这句话让你们想起了那个叫奉献的文件夹,赶忙回去打开。
这些竟然是绑架、虐待、非法入侵的犯罪实录......
每一个视频都有一个人名,镜头或监视器或第一人称,影像内容极其冷漠、纪实、反人类,几乎每一个完全超越了普通人能够接受的黑暗极限。
害怕、瑟瑟发抖两个词语根本不足以形容你万分之一的恐惧,那是一种像把一坨千年冰块放进水里放任它溶化的透心凉感。
这时朋友声音发颤的告诉你,你好像捡到了不得了的东西,这个River就是传说中的暗网,里面的人全是反人类又精通黑客技术的暴徒。
这时,你朋友那边的视频画面突然变得模糊嘈杂。
而你这边的灯突然全部黑掉。
卧室只剩下你捡到的那台散发诡异白光的电脑。
还没等你反应过来。
电脑突然开始播放你在网上的全部信息,你的照片,你的生日,你的住址,你所在乎的所有人,你父母家里电脑手机的摄像头被打开,你女朋友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摄像头被打开,你能清楚的听到他们在说话。
他们的所有信息也一瞬间被展示在你面前。
随后,画面全部消失。
灯被打开。
你朋友的视频画面中,只剩下一个空椅子。
从你自己的视频画面中,你看到了。
你的卧室门正在被,缓缓打开……
现在我们回到这部电影。
这部《解除好友2:暗网》有多么令人不舒服呢——大概就是把我上面说的场景,细节丰富十倍、剧情丰富十倍、真实度丰富十倍后这样。
电影延续了第一部的伪纪录片“电脑桌面电影”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猎奇且真实的新类型,而在这种新类型明明可以做得粗糙一点魔幻一点靠概念取胜的情况下,导演仿佛是铁了心要好好吓一吓观众,竟然把细节和剧情做得极其细腻。
有多细腻?
大家都知道,恐怖电影的一个通病就是被害人主角们往往都有一些智商问题,会做一些普通人根本不会去做的事,而在这部电影里的所有被害人主角,除了男主有些冒进的“勇气”之外,其余的都是妥妥智商正常、做事清晰、甚至可能比现实中大部分人处理危机情况都要优秀的绝对正常人。
举个代表性的例子:他们在发现暗网视频文件夹并逐个审核视频的时候,并没有像一些靠假血博眼球的恐怖片那样,将那些“奉献”的血腥视频逐个看完,而是基本就看了一个开头,便像每一个无法承受阴暗的普通人一样不敢继续看下去,而随后便有人开始录音收集证据,有人开始准备报警——这些非常写实的剧情以及角色们的做出的正常反应、真实处理方式都算了,让这部电影升华的最关键还是演员的形象和表演都处于水平线以上。
这所有的加成令这部电影从一开头就将你牢牢拉进剧情,跟随人物的心绪一起起伏。
而在剧情方面,无论是故事推进的节奏、反转、逻辑,还是恰到好处的音效,真实还原的IOS系统界面,都是令人非常惊喜的高质量,在外网评分这么低可能大部分原因是这电影真的让处于那种网络环境的外国人们害怕了吧。
因此,我希望恐怖惊悚悬疑片爱好者们,千万别错过了这部电影,这是这几年小成本电影中不可不看的佳作。
而普通电影爱好者们,我劝你们善良别淌这摊浑水——老实说,如果你没有经常看这类电影,突然看一部这样的,带给你的,可能会是一场基于现实,比神神怪怪更令你后怕无穷的恐怖梦魇……
-完-PS:如果你真的要看劝你千万别像我这样选择深夜十二点半去看……吓得我只有靠写这篇文章写到太阳出来才敢睡觉……不过这片子并不是宣传暴力的R级片,重点还是在于惊悚的剧情,非常硬核!
首发于暴走看啥片儿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作者:胡岚仙人
桌面电影《解除好友:暗网》在国内获得了异常好的口碑。
电影里的最大的设定就是一个被黑客绑架的女孩,要遭受“颅骨环切术”的折磨。
这个“颅骨环切术”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实一点也不恐怖。
在20世纪(你没看错,这不是什么中世纪的黑暗手段,是20世纪!
),有一段时间里,还成为了医生救治病人的常规手段(所谓常规,就是不管什么病,最后的手段都是给你脑袋上开个洞)。
美国被刺杀的那个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罗斯玛丽·肯尼迪,就做过颅骨环切术。
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葡萄牙人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就是靠给人脑袋上钻洞而荣获该奖的。
罗斯玛丽她姐(左),她妈(中)和她,图片来自网络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一点也不血腥的医学史,请准备好纸和盆。
颅骨环切术的英文叫法有两个,穿孔Trepanning和环钻Trephining,都来自于希腊语钻孔、打眼的意思。
详细过程是这样子的:“把头盖骨掀开,在中心位置切割出一个方形开口,沿着边缘钻一圈小洞,就像邮票边缘的洞一样,或是钻成一个圆形。
使用的工具可能是由燧石、黑曜石、金属或贝壳制成的。
”——摘录《荒诞医学史》用一张不太恐怖的图片来显示治疗过程是这样子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图片来自维基百科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小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环钻书指示图,来自《荒诞医学史》早年,就是可以上溯到新时期时代,到了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中国时期,实施这种手术主要都是为了去除颅骨受伤之后,掉进脑袋中的骨头渣。
后来头痛、癫痫、抑郁等精神疾病也用钻洞来进行治疗,因为人们相信,给脑袋上钻个洞,可以释放颅内的压力,就像高压锅一样要释放气压,不然里面的脑袋就会像高压锅里的土豆和牛肉一样,碎成渣。
钻孔教学图,来自《荒诞医学史》而且,那时候的医生们也相信,人得了精神疾病,是因为被魔鬼附了身,也可以通过这个洞把魔鬼放出去,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呢,一切还算正常,只是更进一步发展,觉得智商不足、痴呆或者疯狂是因为脑袋里有个“疯狂的石头”在作怪,钻开脑袋,用勺子挖出来“前脑叶白质”,智商就上线了。
当然,也可以用打蛋器、冰锥之类的搅拌一下脑浆。
16世纪初年的钻孔图示,来自维基百科不用说,这种手术的死亡率很高,几乎一半人都死了。
剩下的一半,癫痫或是抑郁可能治好了,智商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罗斯玛丽·肯尼迪从原来只是智商不足,最后就变成了这样,不能站立、不能说话,享受终身被人伺候的待遇。
到了20世纪,你别以为医学有了更进一步发展,发展的结果是,被钻洞的病人越来越多。
当时一位葡萄牙医生,就是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那个人,莫尼斯就复活古代的钻孔术,开始给人钻洞,把脑袋里的白色东西(白质)切除,还灌入高浓度的乙醇。
这个理念被一个叫做沃尔特·弗里曼的美国人看到了,简直是商机无限啊!
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精神病人越来越多,大概是经济萧条的缘故吧。
精神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就达到了40多万。
“好多的头骨要钻洞啊”,当时的弗里曼应该会这么想,加上自己的改良(发明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这个术语)和优秀的商业头脑,弗里曼大量给人钻洞,然后挖脑浆。
肯尼迪的妹妹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其智商只有4岁孩子一般,成为家族耻辱,所以找到了弗里曼给实施手术。
据说,一个4岁的孩子被继母嫌弃,虽然医生都说不是孩子有病而是这个继母有病,最终这个孩子还是被实施了钻洞,或者说是“前脑叶白质切除”。
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手术才逐渐衰败,被更为安全的药品所代替。
弗里曼在用冰锥切除白质,来自《荒诞医学史》知道了这个钻孔的历史之后,再回头看看《暗网》,发现也没啥恐怖了。
有钱人雇人实施这个手术,往脑袋里灌东西,脑袋又没有感受器官,好像也折磨不了人。
或许这个有钱人是肯尼迪家族,弗里曼的追随者,一个“好心”的医生?
参考文献:《荒诞医学史》维基百科Trepanning相关词条维基百科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António Egas Moniz介绍
与今年另一部大热的桌面电影《网络谜踪》不同,暗网利用屏幕叙事的形式展现的是一场包裹在悬疑惊悚类型片外壳下的观看游戏。
这种观看有两层含义,它既是文本内部围观这场杀人游戏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观看主角命运进程的电影观众。
如果不看结尾的话,这部电影貌似就是一部低成本的悬疑片,在探讨互联网隐私,暗网问题上也不算多有深度。
大量的惊叫,哭泣的特写镜头在视觉上也只像一部制作粗浅的恐怖片。
不过,有趣的是,影片结尾的镜头向观众揭示了所有这些对主角的谋杀,操控也都是一场游戏,本质上这就是一场大型的网络直播,而这种直播发生的条件就是屏幕上不断留言的观看者们,换言之,如果没有观众这种直播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影片的内涵也许不是单纯的网络安全问题,而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观看”问题。
也许有人会觉得电影里观看杀人游戏的观众是不可理喻且荒谬的,但其实这离真实的生活并不远。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趋势那就是个人正在逐渐成为被展示的对象,从社交动态的文字,到图片,再到短视频都在不断展示更多。
而这种展示一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展示的,而是为了观看者。
而随着内容不断涌现,观看者对于被展示的内容会形成脱敏反应,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够产生与观看先前的内容后同等的快感。
另外,当个人的主体消失成为被观看的对象后,人也异化成了一种景像甚至是奇观,个人生活的隐私和私密性消失。
而人们对于他人生活的介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介入是无同理心的介入,是一种审视和偷窥,观看者无形中认为自己获得了某种窥探他人生活的优越和上帝视角。
正如影片结尾那样,从人们的评论可以看出他们享受那场操纵别人的游戏。
在这层意义上,电影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偷窥他人的这种欲望究竟是人性本身还是被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放大?
本片的第一层观看即文本内观众对这场谋杀的观看,但是我认为还有第二层观看即文本外观看电影的观众对整个过程的观看。
其实电影观众所看到的与片中直播观看者所看到的内容如出一辙。
电影观众对于片中内容的反应恰好是对于自己的讽刺。
也就是说,其实当我们在观看主角所遭遇的困境时,我们也进入了这场直播当中,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这是电影,这并不是真实的网络直播。
可实际上影片中的直播和现实中的直播本质上都是一种奇观和对他人的窥探,因此观众也进入了这场直播之中,而观众越是享受这个观看过程就越说明,我们其实也享受介入和窥探他人的生活。
所以,这就是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它就像现代互联网社会的一面照妖镜,观众在介入角色的命运的同时也介入了对个人生活的观看。
尽管影片在视听上略显粗糙,但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具有反思精神的作品。
今年对于恐怖片爱好者来讲,绝对是激动人心的一年。
前有口碑甚佳、但未上映的《中邪》。
后有韩国《昆池岩》,吓人到肝颤。
国内还引进了《寂静之地》《忌日快乐》,票房同样不俗。
更别说大大小小国外已上映和即将上映的恐怖电影了。
今天,御姐再推四部新的恐怖片,一次性过把瘾。
解除好友2:暗网豆瓣评分 7.9对于恐怖片来讲,这个分数真得可以拿来炫耀了。
比起第一部冤鬼利用高科技手段夺魂索命的别扭设定。
这一部剧情取材都市传说意味甚浓的“暗网”。
一个年轻人捡到了一台笔记本,里面存有世界各地的“绑架”“谋杀”视频,呼唤好友观看时,却发现这不是摆拍的视频,而是真正的杀人!
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演员表演非常真实,那种绝望的情绪让观众很有代入感。
“暗网”的设定,成为观影后回味无穷的关键点。
没什么比人性的黑暗面更可怕的事情了!
寄宿学校豆瓣评分 7.4校园暴力,家庭重组,神经质母亲,反复出现在梦中逝去的外婆。
这一切让瘦弱男孩雅各布并不好过。
因为一次偷穿外婆服装被继父发现,而被送到寄宿学校。
诡异的是,这个所谓的寄宿学校只有校长和校长夫人,以及奇怪的几个学生。
这看起来是个学校专制与反专制的故事。
但更深层次的隐喻是关于战争和弱势群体。
很Cool,很Cult,是这部电影得高分的原因。
遗传厄运豆瓣评分 7.2安妮和丈夫史蒂文带着大儿子皮特生活,他们的小女儿查理则交由安妮的母亲艾伦抚养 。
实际上,安妮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十分疏远,艾伦去世后,查理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自从查理回家之后,家里便开始接二连三发生诡异的事件。
神秘的图腾,陌生的姓名以及神出鬼没的不速之客让这个家庭被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之中。
由于皮特的疏忽,一场车祸夺走了查理的性命。
查理的死加快了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分裂。
在安妮最绝望的日子里,一个名叫乔安的女人出现在了她的身边,她声称自己拥有能够召唤灵魂的特异功能。
噩梦娃娃屋豆瓣评分 6.9贝斯和维拉是个性大相径庭的两姐妹。
两人跟随母亲前往亲戚家留下的别墅居住,谁知道一家人被两个变态盯上了。
在母亲的奋勇抗争下,贝斯和维拉逃过一劫。
长大后,贝斯将自己的这一段经历写成了一本小说,并因此一炮而红,成为了畅销作家榜上的常客。
与此同时,这段恐怖的回忆带给维拉的却是毁灭性的打击,她整日将自己锁在房间里,被恐惧包围与折磨。
得知姐姐的境况十分糟糕,贝斯决定返回故乡,殊不知,从她打开记忆尘封大门的那一刻起,她将再度陷入噩梦之中。
重要的事情看这里!
关注下方二维码,后台回复电影名字,上述资源你都能获得!
“这部电影最恐怖的桥段就是这些人到了2018年还在用skype。
”-YouTube下某人评论豆瓣评分7.9,各个电影公众号纷纷推荐,我不敢妄议本片,以下给还没看的人一些信息,仅供参考:1.本片在诸多外国网站(IMDB,Metascore,rottentomatoes)评分都在60%以下,youtube up主chris stuckmann给了 C。
2.本片对知道黑客黑不进断网或断电的电脑的人很不友好。
3.本片对知道photoshop蒙皮不能直接用在影像上的人很不友好。
4.本片对正在开发app同时也懂杀毒、格式化的人很不友好。
5.本片对喜欢向聋哑朋友发信息而不是语音的人很不友好。
6.本片对会用ps放大镜的刑事鉴定人员十分不友好。
7.本片对了解摄像头不可能实况对移动物体加马赛克的人十分不友好。
8.本片对了解多层加密网络网速、延迟、丢包的人十分不友好。
9.本片对买票进电影院的人十分不友好。
本片唯一亮点就是最后卡车撞人的一幕,终于让这个世界少了一个智障,整部电影都是为了把对这个智障的怒气推到最高而设的。
据说电影院版有3个结局,根据你所进的影院不同而不同。
据看过的人说,另个结局其实和这个结局差不多。
所以…… 笔者是文科生,不会写APP。
但笔者也知道MAC OS病毒不能感染windows;内存关机之后就不能存文档;Facebook的messenger外部链接不是说点就能点开的。
写APP不需要很好的配置,谷歌就有在线测试服务,包括iOS平台;互联网最大的难题不是无法追查,而是难以忘记,诸位还记得自己的QQ空间和MSN吗?
美国正在追求立法让互联网允许“忘记”。
比起暗网这种臆测出来的恐惧,反倒是一群人出于共同的或不同的目的,在一段时间内把一部烂片吹成神片,并集体对反对者人身攻击,把某个账号吹成意见领袖,为营销号做准备。
“有一群人专门绑架、折磨、杀人取乐,他们把我的女友和我的朋友都杀害了并栽赃给我。
而我最恐惧的是,他们竟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
”
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选择了一个有卖点的主题,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
就电影自身来说,我实在喜欢不起来,大概是因为期望值太高。
之前看第一部,就觉得全程盯着桌面操作很容易分心,好在有个网络暴力的主题能支撑我看下去。
然而第二部虽然用了一个非常诡秘的主题,可实际拍摄出来效果并没那么好。
之前看了不少宣传,海报做的不错,可是和剧情毫无关联,预告中出现的那些恐怖片段,在电影里呈现的也很碎片化,所以在观看时无感..哎有人会吐槽,本来就很碎片的画面,怎么连接在一起?
那我想说,这几个画面就是很生硬,我不接受,气氛并不到位,网上流传的几分钟灵异小视频的恐怖感都比它强。
评论里给高分的各位,都给在了暗网这个主题上,然而就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这些套路,以及所谓的结局反转自圆其说在同类型片里并无特别之处。
那么作为一部惊悚片,恐惧感只能源于观众的想象?
这算成功?
如果导演目的是向我们揭露暗网的可怕,那我并不买单,我觉得前几年网上流传的那篇关于暗网的文章,读起来要更令人毛骨悚然。
我的不喜欢,只源于它和我期待的有所不同。
以及这一部的几个角色,我觉得塑造的都不成功。
苹果公司过来看看,1T闪存的MacBook Pro 到底什么人才买得起!
看完之后,马上删除,并清空回收站。要不电脑里放这么个东西,有点不舒服。
比解除好友1那个玄幻剧本强了很多。就电脑全屏看,看到一半好几次想点叉关掉某个小屏幕窗口,然后发现不是并不是自己的屏幕窗口……
从第一部的鬼片变成了犯罪片,一个无所不能的黑客群,想杀几个蠢蛋玩玩。精心策划,还能顺便给观众们科普。这是暗网?这是天庭。互联网发明以来,黑客成了真神!!!我想,剧情不能推敲的电影,不值7.9吧
电脑屏幕即影片内容,画面抽去一切能被作为审美对象的东西,化作纯实用性的电脑操作过程,故事就算仍然包含深具戏剧性的惊变,但还是看到了“网络现实主义”的诞生。屏幕里的真实是被人为操作出的拟真,影片用虚构幻觉批判现实幻觉,并映射电影的本质。既枯燥又刺激,能融入这么多元素,也属于天才之作了。★★★☆
两星半。不及前作,用情节硬设置的方法最后搭建起来整个故事,多少会有一丝出戏。它没有前作心理战那么情感因素浓重,恐怖血腥程度也没有下足料,只是揭开了暗网那边的世界,满足了部分好奇心而已。
打高分的是智障么
屌! 高出<昆池巖>幾棟樓
5.8分被脑残吹到了7.9,呵呵
几个人的演技太差了,尤其男主丑到我了,咋咋呼呼的,剪辑也很乱,悬疑刺激跟挠痒痒似的。
剧本比第一部好很多了,事件安排的密集层层剥开,能感到编导特别怕冷场,毕竟这种电脑屏幕直接搬过来的形式,太易看腻。参与聊天的几个无聊朋友多少有些想反制暗网的办法,结果全员失败毫无出路一黑到底,这种处理和《午夜凶铃》的绝望一脉相承,个人也支持这种思路。剧情一点点的揭开网络直播的真相在技巧上也堪借鉴,但是也有问题:那些所谓的虐杀小视频和直播并没有什么尺度,毫无爽快感;暗网人员出场还自带模糊效果什么的,这跟第一部是一个毛病,科技不是玄学,软件上的花哨效果太出戏
还是那句话:互联网改变世界,同样也改变了电影,不仅是传播方式,也包括拍摄方式。如果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就去世的人,也就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人,能够看到这种电影的话,他会有怎样的感受。我想很多东西对他来说应该是无法理解的。这是基于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全新表达方式,得到的自然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难以置信我居然看着这几个人玩了一个小时的电脑 这应该是互联网时代版本的后窗+无人生还了
内容太过真实。容易引起不适
这种烂片都能7.9分???🙄
老实说 我只是想拿个徽章
1、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足以让影像依存的载体形式;2、真实存在的暗网有着真实存在的恐怖,真实存在的恐怖嫁接到了电影世界的恐怖;3、每一种形态的世界,都存在日光照耀不到的暗黑处,网络空间的地下世界,是依赖网络生存的我们所避之不及的一隅暗黑处。
看着看着我就默默把iPad和手机的摄像头都蒙上了……
没有一台Mac,看这个都无法沉浸式体验。倒是找回了恐怖片的初心:为了恐怖而恐怖。网络语境下的新电影拍摄/观影模式比较有意思,但剧情未能突破次元壁,仍然透着死宅异想天开的浓浓过家家质感,稍作推敲就会崩,暂停视频在线P图那里差点笑出声。
本质上还是熟悉的美国青年作死秀,结局出来想起了13骇人游戏啥的。信息量大到不容许走神,节奏又快又稳地走得很舒服,但是男主看着太讨厌了一直嚷嚷着“阿妈鸭”烦死了减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