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

Kirschblüten - Hanami,快乐的伤逝(港),当樱花盛开(台),当樱花盛开时,樱花开,Cherry Blossoms

主演:艾尔玛·韦伯,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入月彩,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纳嘉·乌尔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日语年份:2008

《樱花盛开》剧照

樱花盛开 剧照 NO.1樱花盛开 剧照 NO.2樱花盛开 剧照 NO.3樱花盛开 剧照 NO.4樱花盛开 剧照 NO.5樱花盛开 剧照 NO.6樱花盛开 剧照 NO.13樱花盛开 剧照 NO.14樱花盛开 剧照 NO.15樱花盛开 剧照 NO.16樱花盛开 剧照 NO.17樱花盛开 剧照 NO.18樱花盛开 剧照 NO.19樱花盛开 剧照 NO.20

《樱花盛开》剧情介绍

樱花盛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因为不是真正的伙伴而被逐出勇者队伍,流落到边境展开慢活人生男才女貌2裁缝师之家第一季名酿家族奶爸的修炼手册解除跆拳道的诅咒虫师续章荆棘之路警视厅搜查一课长魔鬼:杀手档案隐侠之关阳镇圈套2010新作特别篇2老枪芝加哥警署第十一季贞淑的推销在他的一生中妇女参政论者毒怨魅影虫奉行OVA开心的八月海风吹过零丁洋先生,你哪位旧单车狼血少年第二季野王三街剧场蝶影惊魂淘金俏冤家驱魔天师石头剪刀布历史的总和

《樱花盛开》长篇影评

 1 ) 晚开的樱花

《樱花盛开》看到一小半的时候就直觉是个女导演拍的,事后爬上网一搜,果然。

判断依据一是每隔一段平凡生活场景就会突然闪入几帧极美的风景,男导演一般不玩这种唯美;二就是这位丈夫的悔过太到位了、太感人了,生活里我们常见不解风情的刻板男人,但不常见善于悔过的,这位老头儿不但努力补了过而且还学会了理解风情和梦想,这也很像是女性导演的美好设想。

这么说有点冷。

要是我不相信存在着这种男人,这个电影对我基本上就不成立了。

可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如你所知,我经常被“美”折服。

当然,也因为电影的许多部分又相当真实,整个是一个奇妙的现实和梦幻的结合体,拿中国电影比,像是杨德昌和王家卫被织到了一起——杜丽和鲁迪老两口数十年如一日的寻常生活、三个子女那种并不虚假但很稀薄的孝心、现代东京喧嚣冷漠的都市面貌,这些部分充盈着真实的细节,像台湾文艺片一样细致耐烦,有一种沉甸朴实的力量,压得住整部片子的阵脚,使得另外那部分美丽的情节(鲁迪在妻子死去后终于知道她为家人牺牲了自己一生的东方舞蹈梦,幡然悔悟,代她远赴日本学习舞蹈、观赏富士山,顺便还和一位东京小孤女结下忘年交……)也显得不那么轻幻了。

沉重和轻灵、实在和幻想被串编到一块儿,就像拿家织棉布和绣花绸缎拼缀成了一件华服,还让人觉得很自然、很美。

虽然是迟到的救赎,但老男人鲁迪在赎罪历程中笨拙地学会了欣赏美、领略玄奥的日本文化、关爱陌生人。

晚是晚了些,比终生不知道好,朝闻夕死,可矣。

 2 ) 一日见苍穹,一夜是天堂

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是影片一开始妻子的旁白。

因着对丈夫深沉的爱,她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陪着丈夫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漫长的岁月让他们习惯了彼此的呼吸与平和的节奏。

日子过得规律地没有一丝波澜。

直到有一天,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罹患绝症,且不久于人世。

她缄默不语,没有告诉子女,没有告诉他,只是默默地承受下这个残酷的事实。

她硬拖着这个一成不变的男人去旅行。

她想为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制造一些难忘的甜美回忆。

他们去柏林看久未谋面的大儿子和小女儿。

另一个儿子在东京,因路途遥远而放弃。

父母的忽然到访,让子女们措手不及。

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好好陪伴父母去游览一下柏林。

孩子们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生活。

也许有一刻的心寒,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不快。

她拉着他去看海,波罗的海蓝得透彻。

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他对她说。

这句话,羡煞旁人,她却瞬即落下泪来。

身边的这个人,不久之后,消逝在人世,决绝的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

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也许一个人也能坚强地活下去,但总会有疲倦的时候。。。

在海边的那一夜,是一个难眠之夜。

她拥着他起舞,含泪的眼里满是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也许是她不愿意面对他离开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现实,而宁可自己先离开。

太阳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梦中,安宁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无征兆。

两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归来。

她的离开,他无法承受,也无法接受。

多重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

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

她的身体究竟去了哪里?

睡觉的时候,他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爱的和服。

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这样,他就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她。

带着对她的思念,他带上所有的积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寻找她的梦想的东京之旅。

你没有机会看到,就由我代替你来看你最喜欢的富士山吧。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四处游走。

以他的方式,带着她来看这个她生前最喜欢的城市。

在樱花树前,他敞开大衣,里面正是她最喜欢穿的衣服,蓝色毛衣,毛尼裙子,他对她轻轻地说:亲爱的,这是献给你的美景。

也正是在这个樱花盛开的公园里,他遇见了一个舞者,跳着她生前最爱跳的舞蹈。

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喜欢,而放弃的她的梦想。

舞踏,是影子的舞蹈。

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在某天的清晨,曙光照亮富士山顶的时候,他穿上她喜爱的那件和服,在脸上草草抹上那煞白的粉,便跌跌憧憧地来到富士山脚下。

他在湖边忘情地跳起舞踏,这一刻,我是你。

手心拂过的风好象就是她柔软的身体,好似又回到了她和他相拥而舞的那个夜晚。

湖光山色旁,他拥着她安眠。

他死了,死在对她的依恋之中。

如那个年轻舞者的形容,她和他,是他做的两个包菜卷,永不分离。

很现实的故事。

很美的爱情。

即使有些人会觉得老人的行为怪异。

但我可以理解。

爱一个人,他就住在你心里,住在你的身体里。

你带着他的灵魂四处奔走,你便是他。

当樱花盛开时,绚烂背后隐匿着瞬间陨落的伤愁。

一日见苍穹,一夜是天堂。

让它生,让它舞,让它纵意徘徊,直到生命尽头。

爱在当下,便是美好。

 3 ) 温情与依傍总能唤醒内心深遂的念想

开篇就不禁让人想起小津的《东京物语》。

海边的那个片断很是深刻,那句“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不禁令我感动落泪。

一个孤独无望的老者寻找着妻子的生前理想。

“我以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道出多少人内心的不够自知。

在影片中,妻子比病重的丈夫先行逝去,初看是突然的,事实上这样的情节发展却又显得那般自然而然。

很多事物的发生,或许在一开始就已注定。

舞蹈的境界是深遂忘我,即便放在这个时代也可归为行为艺术。

最后化着艺妆着女合服的丈夫在清明宁静的富士山下死去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

 4 ) 『生如樱花亦蜉蝣。』

<图片1>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部电影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开场30多分钟已经让我眼眶湿润了,“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杜丽在电影开始就定下了电影要走伤感路线的基调。

【柏林•波罗的海】面对相伴一生却因疾病要分开的爱人,面对家庭情感已然冷漠的子女,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楚,鲁迪在波罗的海边对杜丽说【我们还有彼此,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杜丽没有回应,只是她在努力隐忍克制自己的情绪。

她知道他不能陪伴她多久了,但谁又知结局居然是她先丢下了鲁迪一人。

子女们纷纷抱怨着没时间陪伴老人,看着老人在车站取不到车票而坐在车站的长凳上发呆就觉得特辛酸。

孙女抱怨自己的房间被占用了,给爷爷按摩捶肩居然要收下奶奶的零用钱作为代价。

在柏林的子女相互抱怨老人对东京的小儿子更关心,甚至陪伴杜丽去看舞踏表演的也是女儿的百合女友,亲情的羁绊已经渐渐淡如水了,开篇的桥段已经是向小津的《东京物语》致敬了,感觉西方人对于亲情的羁绊比东方人要冷淡很多,毕竟子女都是成年后就离开家,然后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无暇顾及父母,而在我大天朝,像我这样离开麻麻就饿死的应该也不少吧。

他以为他们还有时间,但她知道,时日无多了,在波罗的海边他们依偎在一起,同穿一件针织衫,她是左胳膊,他是右胳膊,虽然海风很大很冷,但这段真的超暖。

在她走的那天。

他们相拥起舞,要知道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

夜晚,她看到了来自另一个自己的召唤,于是她丢下他去了。

<图片2>【东京•富士山】鲁迪这个中规中矩古板的老人家在收拾杜丽遗物的时候最终决定去东京寻找他的杜丽。

世上一定有另外一个她,过着她想要的生活。

他带上妻子的和服睡衣和衣服,就像她还在身边。

繁华的霓虹国里有很多纸醉金迷。

老人就像是游大观园一样,先是儿子的日常漫画映入眼帘,接着被拉去看了艳舞表演,享受了半次贴身服务的泡泡浴,他穿着妻子的衣服带着她去看樱花,几经无所事事的几天后,他在樱花树下看到了涂着白面的少女拿着电话翩翩起舞。

“舞踏,影子的舞蹈,生人与死人的舞蹈。

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少女如是说,舞踏就像摆弄着生命、巍巍立起的尸体,所以它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拥抱生命拥抱死亡。

女孩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可以通过舞踏传达,她教鲁迪跳舞,送鲁迪到地铁上,一个陌生女孩的关怀和儿子每日公务繁忙不能嘘寒问暖是鲜明对比。

相对于子女,反而是外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更多,不禁令人唏嘘。

<图片3>鲁迪和优相伴去了富士山。

无奈富士山君实在是太害羞,经常掩面示人,终于有一天的凌晨,富士山君露出了真颜。

鲁迪涂了白面,换上妻子的衣服到山下完成妻子的心愿。

鲁迪在富士山下的舞踏就让他真正感知与杜丽手臂交缠共舞的喜悦,如女儿百合恋人说的,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跳舞这段拍的极美,杜丽像是存在在鲁迪的身体内,如果你爱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就会变成TA。

优对小儿子说,你父母现在应该很幸福,因为他们变成了这个(一对相依的卷心菜卷)。

女性导演让电影细节处处打动人,妻子在车上带着墨镜掩饰哽咽的情绪、睡前那一刻的牵手、两人在海边同穿一件针织衫、妻子去世后他在床左边摆了妻子的衣服,自己躺在右边…真正的爱应该就是如此相濡以沫,可以无言,但一个拥抱足以。

樱花最能代表瞬间,它悄无声息的开了,又悄然飘落,时间总喜欢给人恍如隔世的错觉。

时间在流逝,在有生之年,我们珍视的人能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5 ) 蜉蝣

《蜉蝣》:“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悦的一天。

啊,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一对老夫妻,鲁迪和杜丽年复一年生活在一起。

一次体检后,杜丽意外发现丈夫鲁迪身患重病,生命时光所剩无几,强忍悲痛的杜丽决定和鲁迪一起出发四处走走,顺便看看几个儿女。

第一站来到柏林,这个陌生的大城市,然而忙碌的子女,疏离的亲情,非但没让老人们开心起来,反而倍感生命的孤寥。

之后,在杜丽的提议下,两人再次来到波罗的海,一望无际的深蓝色海水让老人觉得至少还能依靠彼此,殊不知,一直隐瞒丈夫病情的杜丽却突然溘然长逝,遭逢沉重打击的鲁迪,不但失去了妻子杜丽,更是失去了今后生活的方向和动力,何去何从,随后,鲁迪决定一人踏上旅途去东京——东京,那个小儿子工作的地方,同样也是妻子生前一直向往的城市。

到了东京之后的鲁迪,一方面要面对失去妻子的孤独无助,一方面要面对小儿子的荒唐自私。

身处异乡,寻着樱花和富士山的影子,鲁迪偶然结识了18岁的少女——优。

优告诉鲁迪,她每天都跳舞,和母亲一起跳舞,母亲去世整一年了,母亲生前爱打电话,如今她就拖着长长的电话线舞蹈,她说这让她觉得每天都和母亲呆在一起,失去妻子的鲁迪瞬间找到了心灵的慰籍,在儿子的冷漠疑惑下,鲁迪悄然约着优一同前往富士山,最后,终于在富士山的山脚下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和妻子一同舞蹈。

影片2008年在德国上映后,曾获当年德国电影劳拉奖银奖,不同于金奖和铜奖的叙述题材,影片淡淡的瞥开了宏大的战争题材以及历史写实,2小时内只描述了一对老夫妻先后去世的家庭故事,节奏缓慢,感情饱满而真实,再加上导演一度曾是小津安二郎的影迷,全片看完总让人联想到小津的另一部影片《东京物语》。

同样是两位倍受冷落的老人,同样是亲情日渐疏离的家庭,同样是一方苦苦守着逝去的另一方,从人物设计,到人物情感,可以说完全模仿了《东京物语》,唯一不同的是《东京物语》的老人在面对老伴去世后只是无奈,只是顺应天命,而这部影片里的鲁迪则踏上了旅程,寻着妻子生前最向往的富士山开启了另一段生命之旅。

‘’既不了知痛苦,亦不懂得爱,那在死中携我们而去的东西,还深深地藏匿。

‘’看完影片后,无意中想到了里尔克的一段诗句。

片中从妻子的离去,再到丈夫的离去,都借助了暗黑舞蹈这一形式。

波罗的海之行,妻子杜丽夜晚梦中对镜独舞,之后阴阳相隔;富士山脚下,丈夫鲁迪身穿妻子的衣服,代替妻子翩翩舞起,之后撒手人寰;东京街头的樱花公园,少女优手持电话旁若无人的舞蹈,一切只为祭奠早已过世的母亲......导演借助暗黑舞蹈静静的叙述死亡,生亦是舞蹈,死亦是。

作为战后在日本悄然兴起的暗黑舞蹈,舞者不仅要夸张的全身涂满白粉,表演时更是要赤身裸体,性别错乱,这种集合了日本传统舞蹈和西方现代舞的形式,需要表演者在舞台上暴烈呐喊,再配合几乎扭曲到变形的肢体语言,借以反映真实生命的死亡和消逝。

此外,影片的叙述角度也非常女性化,非常细致。

例如妻子杜丽的意外离去,这让观众对鲁迪之后生活的走向非常感兴趣,还有片中多次出现鲁迪深夜无法入睡,取出随身携带妻子的衣物,独自轻抚,以及发展到后来鲁迪更是直接穿上了妻子的衣物,间接表现了鲁迪想要延续妻子生命的愿望,等等这些切入内心的细节描叙,更是将整部影片从家庭剧的基调中超脱出来,充分反映出了主角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

 6 ) 樱花就要开了啊

《Kirschblüten - Hanami》中译(《当樱花盛开》、英译《Cherry Blossoms》)Director:Doris DörrieRelease Date:19 February 2009 强烈推荐一个德国片子《Kirschblüten - Hanami》(《当樱花盛开》)。

2008年巴伐利亚电影节金奖,2008年柏林金熊奖提名,2008年釜山国际影展,西雅图国际影展参展片,目前正在韩国上映。

德国小镇。

一对老夫妇。

大儿子,女儿都去柏林工作了,小儿子远在东京工作。

妻子担心丈夫Rudi的晚期癌症,带他去看在柏林孩子孙子,意想不到的是老太太忽然先走了。

此一番生离别,平时无动于衷的丈夫醍醐灌顶,带着妻子遗留的衣衫项链,去妻子一直想去的日本。

身穿着妻子喜爱的睡袍,涂着粉面,在为妻子招魂的舞蹈中,倒在富士山下的湖边。

在这段故事梗概中,你已经看到了《东京物语》的影子吧。

是的,电影中女儿的同性恋女友陪着老夫妇逛柏林,女友到乡下看望寡居的老头,老夫妇在柏林大儿子女儿家的遭遇,两人最后一次看海几场戏,简直是从《东京物语》中剪下来的。

不论是东方西方,长大成人的孩子都显得对父母冷漠残酷,漠不关心,拒绝理解。

小津表现人生的无奈温良含蓄,对死亡以及死亡后的承担也是东方式的隐忍通达(起码在外观上),生活毕竟还是要过下去的。

西方对死亡主题则更晦暗更沉重,无法躲闪。

我喜欢《当樱花盛开时》多于《东京物语》。

倒不在于对死的态度上,而大概是因为我是那种既然爱了就要做的人。

爱要有表达,有沟通,有回应。

心里纵然怀着云垂海立般的深情,不表达就像自己是个空心人一般。

可是,我们人类是那么拙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深深爱了,埋在心里,临了对异国的树洞喊几声。

仿佛只有通过一支歌,一回舞,一封信,一段影像才能连接生死,让爱起死回生。

电影中风姿卓绝的老太太心知老头好,爱护了他一辈子,可老头得等妻子去世后才彻悟,痛得活不下去,痛得和孩子们吃吃饭也要抹眼泪。

而老太太生前呢,看一场戏,老头子宁可在剧场外等,也不愿陪着看。

爱和死。

死后方觉有爱。

《东京物语》里,我们就像看自己胖胖的,慈爱的,记性不好的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之间还爱得死去活来的啊?

是啊,死去活来的,比少年时还深挚,沉甸甸的,扎心扎肺的。

东京。

小儿子真不像话,在写字楼里上班,让老头在对面酒吧等他。

老头子等到天昏地暗,不见人来。

把老太太生前熨烫好的蓝手帕扎在栏杆上做标记,自己去转转。

日本,什么都有的国度。

公园里流浪少女的招魂舞,钢管俱乐部的逼真下体,成人旅馆的泡泡浴,就是没有老太太。

而这是她要来的国度。

老头子原只是个上班下班的普通人,并没什么大的超越平凡的志愿,他现在只是想让她看这一切,想看看她。

可如何跨过生死的门呢,贴着她的脸呢?

幸好,如云的樱花盛开了。

老头子抬头看着樱花。

多么热烈的盛放啊,拼命地绽开,一生一世只这一次。

而这的盛开,真好。

老头老太太表演得实在太好了。

对生,对爱那么自然地留恋,不舍得。

我最喜欢的镜头,波罗的海边,老太太怕老头冷,脱下自己蓝毛衣的右手袖子,套在老头右臂上,两人紧紧靠着,和穿一件毛衣。

老太太当夜在梦中走了。

 7 ) 繁花似锦。簇拥平淡。

失去即是一种获得。

解脱后才能被理解。

生活可以妥协。

但是激情不能忘却。

樱花盛开。

无数个轮回。

但在心中便已足矣。

画面凝噎唯美。

音乐流畅忧伤。

情节催人泪下。

为了寻找逝去的妻子。

老Rudy来到异域他乡。

陪伴妻子拾起了掩埋多年的梦想。

在常人眼里他已失去理智。

但是Rudy与Yu之间那种悲伤的共鸣和光影的瞬间开启了他思念的源泉。

Rudy在富士山前苦心的等待以及专注的舞蹈终于唤回了妻子带他一起踏上了新的旅途。

 8 ) Metall/Plastik/Papier——生活如果也可以分类

我在温暖的背景音乐中码字,同时慢慢留着温暖的泪好象有瞬逝的樱花飞舞在周围,好象有富士山下清新的晨风拂过人生不过是拉长的蜉蝣,却被生活剥夺了飞蛾扑火的勇气人生即便是杂样的片段,却不会是金属/塑料/纸张的叠加年少轻狂,年老蹒跚,回首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即便灯红酒绿,声色犬马,难覆盖伊人一回眸即便世人匆匆,瞬息万变,无你我世界已荒芜--为什么总是无可挽回的伤痛成就了唯美--不要让我们的日子成了金属或者塑料或者纸片因为生活不可以分类括弧:纯属看了类小津法西斯电影Kirschblüten后不能自抑的瞎掰

 9 ) Young man is bitter

谈论到老人的电影,多少都脱不开寂寞孤苦,而后上演一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落泪大戏。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我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日本的风光,且少见欧洲电影人眼中的日本,想透过他们的镜头窥视一番。

就如同去旅游,一定要去名胜,所以要拍电影少不了和服的少女、樱花、歌舞伎町和富士山。

其中将近半个小时是老年版的《迷失东京》,直到老先生在湖边邂逅穿着浴衣跳现代舞的日本小姑娘(这个无家可归者不仅身光颈亮,英语还非常好),才突破沟通的障碍开始释放老年丧偶的苦楚。

我略有不耐烦——无数电影都在讲子女对父母的不珍惜,还不够吗?

在父母和自由之间的选择,选择时的纠结和痛苦有没有人知道呢?

只因为是身在壮年必定是需要负责的一方吗?

始终停留在主流说教的表面上啊。

尽管抱着这样的偏见,我还是落了一次泪,父亲参照亡妻的食谱做了卷心菜卷,儿子放进口中便眼泪决堤——“我想妈妈。

”这不是感人,而是强烈的感同身受,必须有片子开头的呼应——父母去看子女,孩子悄悄议论:“他们怎么突然来了?

住多久?

我哪有时间陪他们。

”父子关系肯定不是本片的主要内容,但其篇幅的巨大让人轻易地忽略了相伴多年的老夫妇之间的迟到的珍惜和理解。

作此注脚,与未来的我对质。

 10 ) 当樱花盛开时,我愿同你一起迎接这瞬息的盛宴

这是一部迟了五年的电影。

五年前在成都的宿舍里,我曾看过影片简介,知道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却始终没有看过它。

辗转若干地方,已是若干年过去,电影里熟悉的柏林,陌生的东京,在这个故事里穿插交织,让人想起过去种种和以后的漫漫长路,戏里戏外,难以分辨。

樱花不论盛放还是凋零,都不留一丝余地。

想来,那该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

日本人很懂得并欣赏这样的决绝。

不管是凋零还是死亡,总有一天会来到我们面前。

无妨,在那一刻到来之前,请让我看一场樱花盛放的景象;请让我在晨曦中,带着铺天盖地的回忆和平静安稳的心,和你共舞一曲。

不知何时会遇到你。

只是,在那之前的旅程我们仍需独行。

不能更早地参与彼此的生命,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樱花盛开》短评

节奏很舒服。有点温情有点压抑。

6分钟前
  • 且 末.
  • 力荐

哭了

10分钟前
  • Polkadot
  • 推荐

節奏不是我喜歡的。

13分钟前
  • L I M O
  • 还行

就是...你知道...艺术片...

18分钟前
  • 宝蓝
  • 还行

割裂的文化撕裂的影像。前半段是家庭伦理片,后半段是魔幻现实追梦片。病夫帮助亡妻圆梦,穿着亡妻的衣物游荡日本,和日本流浪女汉子舞者忘年交情。很小津很禅意,樱花般的绚烂生命,最后一段湖畔共舞是泪点,还好他终于看见了富士山

22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细腻心酸,有时亲人还不如陌生人,当他敞开大衣说杜丽你看,真是直戳心窝啊。。。如那舞伎般委婉哀伤

23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便会变成一个人。另外一个人会深深的刻在你心里。当那个老人跳起舞而他的妻子出现的时候 。感觉仿佛像在他的身体里长出来一般。

24分钟前
  • 力荐

我喜欢后面的日本民谣

25分钟前
  • babydragonzl
  • 还行

看电影时最怕遇到女性导演的小情小调,基本上舞踏一出来就不冷静了,又是推焦、又是起乐、还切脸部特写,反差特别大,摄影机的中立全没了,仿佛角色的死亡都不及舞蹈本身来得重要,活脱脱的广告。

30分钟前
  • Alprazolam
  • 还行

李老师课所看

32分钟前
  • 行走的影碟机
  • 还行

更喜欢后半段,其实如果没有那么生硬的加入小津安二郎的元素进来会是部更好的电影!!!!

33分钟前
  • 高级动物
  • 推荐

爸爸在日本儿子的家里挥舞扫把的时候,可算是小高潮,当爸爸凌晨推开窗户看到fuji桑的时候,又是个高潮,卷心菜卷是爸爸和妈妈两人卷在一起

34分钟前
  • 会用眼
  • 还行

生死之间

38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还行

应该拆分成两部电影,一、怀念小津,二,樱花盛开。。。

42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评三星以下的,去死

43分钟前
  • Edward
  • 力荐

不能说这是很得我心的片子,大概无人可以超越东京物语了。但那“高丽菜卷”还是三次戳中我的萌点。

46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还行

真想不到这竟是一个德国导演所拍的电影。明显看得出导演受小津东京物语影响至深,特别是影片前半部直到老太太突然离世为止根本就是在照抄东京物语,甚至有些台词都一模一样,如果只是这样它就不过一部三流苦情戏而已。幸好后面的东京之旅将影片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以一种东方的视角审视生与死的命题。

49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非常感人。

52分钟前
  • 海心
  • 力荐

层次太低没看懂

53分钟前
  • 奶酪的窝窝头
  • 较差

最后收拾火化遗骨的部分,令人心酸。

5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