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青春,清新,奋斗的青春校园偶像剧,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张灏(2PMNichkhun饰)、罗曼(徐璐饰)、李修齐(蒋劲夫饰)、舒晴(于文文饰)、马俊才(魏大勋饰)、文婷婷(高珑珂饰)张灏是美籍华侨国际学院大三学生,开朗、调皮、独立、执着、适应能力强罗曼是哲学系大三学生,性格乐观、开朗、上进、大大咧咧李修齐是法学系大三学生,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做事循规蹈矩,有很强的原则性,与任何人相处都很和睦舒晴是艺术大学大提琴专业的大三学生,性格冷艳、孤傲、沉默寡言俊才是经济管理系大三学生,极端的不靠谱,话唠,大嘴巴,是个北京万事通,同时有关北京的各种传闻、消息都是从马俊才开始,也会从他结束。
文婷婷哲学专业大三,乐团主唱,外表性感漂亮,实际却简单纯真。
这几个人的相遇就如同发生化学反应,在中国厦门美丽的蓝天和大海为背景,演员们跳跃着,充满了明亮轻快的气氛,俊男美女与时尚美景交相辉映,以美丽的校园为背景的青春浪漫故事正在饶有兴趣地展开难得一部如此青春又养眼的电视剧期待每一位主演的表现哟,让我们一起期待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相约在六月的东方卫视!
这个六月,让我们等待夏天,等待绽放!
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看完了,起初一直在想标题的意思,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理解——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我觉得“夏天”就是青春的象征,它虽没有“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也没有“秋天”硕果累累的收获;更没有“冬天”银装素裹的壮观,可她有她独特的活力,一种热情似火的冲劲,一种努力踏实的干劲,一种拼搏向上的闯劲,这就是《夏天》所呈现的给我们的价值观念。
这部青春剧包含了友情和爱情,两个宿舍,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
女生宿舍——霸气外漏的女汉纸罗曼;天天嚷嚷减肥的冰冰;奋战读书的学霸宋青;爱美自恋的婷婷。
男生宿舍——成熟稳重的知心哥;嬉闹笑玩的张灏;不爱洗澡的汪民强;寂寞空虚的俊才。
我想,这样的组合,在现实生活的大学校园里并不罕见,甚至每一个宿舍的成员都有这些人的影子,他们是真实的组合。
这部剧很真实,很贴近大学生活,在图书馆打工、组建乐队、去乡村支教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出现过的事情。
对于罗曼。
想说的有很多,她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不爱打扮喜欢用吼的方式来交谈,对面包情有独钟的女汉纸。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她一个人当两个人用,除了图书馆的工作还去酒吧打工,在这方面,罗曼是挺值得我们学习的,放下面子,踏实工作。
其实,罗曼是幸福的,尽管她有那么多的小缺点:爱吼人、爱无理取闹,但她周围还是有守护在她身边的知心哥,她也是最纯洁善良的一个,每次对张油条吼完,都会发现自己错了,马上就去道歉。
这部剧确实是初恋的味道,罗曼最初喜欢上张灏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女生的真实体现,不经意的望着他发呆、脑海里会止不住对他的想念、会在意他所提出来的一切事情、会主动关心有关他的一切情况、当他与别人约会时心理会止不住的难受、遇见他时会心跳加速、跟他在一起会紧张到说不出话来、表面上装作不在乎,背后却偷偷为他做很多傻事等等,这一系列的表现,都是,我们最初喜欢一个人的模样,这是属于青春恋爱时期的专属模样,很真实。
记得罗曼听到张灏要走的消息,躲在床上哭的时候,我也哭了,因为我想到我自己的故事,那年高一,和喜欢的人以后都不在一个班了,那晚的最后一个晚自习,我哭了,他不知道。
从罗曼身上,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的青春里有罗曼的影子,大概,每个人都有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罗曼表白的那一幕,堪称经典,确实属于女汉纸特有的表白方式,她硬撑着讲一句“我喜欢你”扩展成“没错,我承认我是喜欢你......”到后来,罗曼为了不让彼此尴尬,说了一句:“认真你就输了。
”这又是多少人,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说着这样口是心非的玩笑。
对于李修齐。
学生会主席,成熟稳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感情中一,这些是他的标签,他是个完美的理想情人,学习好,长得帅,打球还不赖,可从学生会主席修齐身上我看不到一点“新”的东西,他默默的走着前人的老路,认为那就是远方,太墨守成规,不敢于挑战和冒险,这是青春里的另一典型人物。
然而,修齐学长的三句话确实很有力量——1、趁着青春去勇敢拼搏;2、趁着着青春去吃苦;3、趁着青春去创造。
对于知心哥这一身份,罗曼的幸运,又是多少女生羡慕不来的。
包里永远会有罗曼爱吃的面包;罗曼生气知心哥永远是第一个追出来的;罗曼犯错,知心哥总是帮忙善后;罗曼脚扭,买药关心她;罗曼生气带她去吃好吃的;因为罗曼的一个微笑,感觉拥有了全世界;因为罗曼的一个悲伤的表情而感到难过。
这样的知心哥,是多少女生梦寐以求的对象。
由于对罗曼的喜欢,对张灏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变得狭隘和自私,说话冷淡,这的确不能怪修齐,这是我们人最自然的真性情,从修齐身上,我似乎也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然而,罗曼和修齐,最后却未能走在一起。
还是应了那句话:爱情里没有先来后到,也不一定因为谁对谁好,谁就一定会爱上谁。
对于张灏。
里面萌神张灏,是一个搞怪、乐天派、愈合能力强、冲动、为爱不顾一切的邻家大男孩的形象,他虽没有知心哥的贴心,但对朋友的义气,他是完全的具有。
由于对舒晴的一见钟情,不远万里从美国跑到中国,到处打探舒晴的消息,虽然开始始终没有结果,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
直到他见到了舒晴,他说了一句:“我很想你。
”这句话承载了太多太多,他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语言不通,习惯不符,但他为了她,却坚持了下来,这句话含有的意义太丰富。
张灏和舒晴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不会在一起,那次,马俊才将他们倆的合照放在书本里,皱了之后,照片中间,有了一道裂纹,从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他对朋友是真的好,虽然顽皮一些,罗曼要去还吉他,他主动帮他把风;修齐对他说,他喜欢罗曼,他说,会全力支持他们在一起。
到后来,张灏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罗曼,但由于自己对修齐的承诺,一直逃避对罗曼的感情,在罗曼面前,一直表现出是朋友的关心,直到后来,勇于向修齐坦白,打算鼓起勇气向罗曼告白。
张灏是个行动派,做事不会想得很久远,是活在当下,而修齐,永远把事情考虑的很周全以后,分析好利弊,才展开行动,虽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有时候会输给行动派,比如:爱情。
故事最后的结尾,我猜到对了一半,虽然张灏没有直接和罗曼在一起,但从罗曼穿的那条张灏送的白裙子,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青春里,不就是要又遗憾才能称之为青春吗?正因为有遗憾才发酵,因错过了才美好。
这不正是,我们所有人的青春所呈现的状态吗?
这部剧,我看到了他们的爱情、也看到了他们的友情,还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为了不让主任解散乐队,他们努力想办法,努力排练,以至最后,获得了成功。
这一路,有喜有悲,他们努力的模样,是我们应该效仿的,遇到困难,更要迎难而上,不是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吗?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这个夏天,有罗曼、张灏、修齐、俊才、婷婷、冰冰、宋青、民强、舒晴、汤柏文、丁玲、罗海滨,有你们真好,从6月23日陪伴我到7月2日,我相信,你们的故事还会陪伴我,甚至更多人度过更多的夏天,然而,它不是一个,而是二分之三。
青春里,有泪,有笑,有成长,我们痛并快乐着。
期待《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第二部,我们不见不散。
写于2014年7月4日 凌晨
在现今的内地电视圈里,恶俗的偶像剧、言情剧和天雷滚滚的于妈剧占据着大半的江山,让我们的口味一直是重到不行。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对他真的没什么兴趣,可是刚刚看过一集你就想把它全部看完。
这里面包含着亲情、爱情、友情。
有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欢乐、忧愁、纠结与困苦。
修齐用尽全部的力气去关心着罗曼,他以为只要他的心一直不变,他们就会相守在一起。
但是,青春是用来遇见的。
就像张灏遇到了属于圣托里尼的舒晴,却不知道自己晚了汤伯文一步。
就像罗曼遇见了她的张油条,她不知道他们究竟能否在一起,但她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内心。
就像马俊才遇到了文婷婷,这样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两个人却爱的比蜜都甜。
就像海滨遇到了丁玲,生活上的差异却没能隔开两个人的心。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有谁闯进你的世界里,但你可以确定,你的人生还会再住进某个人。
那个单纯的李修齐,他以为只要给罗曼足够的关爱,只要日子一直这样下去,他们在一起就是命中注定。
那个迟钝的张灏,因为圣托里尼的相遇义无返顾的追到了中国,以为自己永远都不会忘掉那个所谓的“罗曼”,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早就成为了属于真正的罗曼的张油条。
那个大条的罗曼,她怀着对修齐的歉疚不可抑制的爱着张灏。
他不想让爱自己的人难过,也不想让自己爱的人为难,但其实,她明白,感激永远都不会变成爱。
逗逼的俊才,冒牌感情专家的婷婷,邋遢的民强,永远都在减肥的冰冰,刻苦到矫情的宋青,这些青春里留给我们各种回忆的小伙伴,曾经是我们生活的中心。
其实,足够爱一个人,不懈的努力后,也许真的能将她感动。
就像舒晴感谢汤伯文一直以来的坚持和隐忍。
海滨为了生计拼尽自己的全力,他是幸运的,有一个无条件支持自己的独立的女儿,有一个不会嫌弃自己甘愿为了自己放下身段的丁玲。
青春里,我们不断地遇见又错过,不断地坚守又改变。
但青春,从来都不会为了谁而停留,因为,青春是用来遇见的。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匆忙结束,如同青春飞逝一般。
镜头最后是罗曼一身白裙长发对着曾经爱她的人和她所爱的人淡然微笑。
单纯从剧情上来讲,我喜欢这样的结局,青春就该是这样,不求曾经拥有,不求在一起,只求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你。
虽然编剧大叔自始至终都在秉持着虐张灏这个主线,但是不管是张灏,还是khunnie,他身上的温暖和感动却从不会少。
无论是舒晴的冷漠,还是罗曼的逃避,都打不败美国友人身上的热情,这份无所畏惧的勇敢,也是我们和小khun 都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夏天这部剧看的有些不够单纯,每一幕都能想着他拍了多少遍,当时是怎样的场景,为剧中的张灏感叹的同时也在为khun心疼着,脑子里都是他戏里戏外的一颦一笑,27集的电视剧够看好久,也就是这个原因。
这部剧不仅仅是他在中国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也是我们和他关于2013和2014两个夏天里最炙热的回忆。
他三个多月加班加点的含税,我们期待了一年,播了十天,时间,你走的太匆忙。
一开始只是讨厌罗曼的大大咧咧,戳朋友痛处这样的事情真的不能忍,后来鄙视舒晴的冷漠,自己的世界假装的太完美,让那些因你而产生的意外无处安放,想不通婷婷和俊才的多管闲事,看不透李修齐的善妒和小心眼,甚至在最初的时候觉得小灏灏真的是张油条,卖萌可耻,哼←_←但是今天下午看完最后一集,都释然了。
自己哭的最厉害的是俊才和张灏在机场告别的那段“在美国友人,你的心太狠了,去了就别回来,我是双鱼座,敏感的很。
”我们都是旁观者,故事里我们总是偏心的,却不知道故事其实是他们的,一二一是这样,下午班,也一样。
个人觉得罗曼和张灏是最搭配的,俗话说的好,欢喜冤家,两人在一起,总比性格木木的李修齐要幸福开心得多了,而且两人都深爱着对方,这点就难能可贵了。
结局也很好,虽然没有明显表达出来,但导演来了一个隐喻,不知道各位观众有没注意到,罗曼最终是穿着张灏送的裙子出现了!感想:很纯洁的青春爱情故事,人物有描述的很好,没有所谓的勾心斗角,炫福,开房等情况出现。
不得不拍手点赞,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我自认为是最纯洁又精彩的校园青春爱情故事。
电视剧仿佛想用一个夏天的故事,让我们喜欢上吃面包,让我们理解敏感的双鱼座。。。
也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归真,让我们朝气蓬勃。
张灏的融入,仿佛一粒石子投入到了水面,在周围人的生活中溅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
不大,虽会在这个节点上产生偏差,可我们每个人依然会按照生活的大方向继续渐行渐远。
不小,也许这一点点轨迹的改变,将对一生都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一个有交集的人,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辐射。
我们的圈子是有限的,电话簿里那么多人,真正关系好的,也许就那几个。
朋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这样一个各方面差距都非常大的人。
他那种灿烂的外国式微笑真的很有感染力,足够秒杀身边情窦初开的妹纸。
他的圣托里尼,他的生活方式,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思吧。
连知心哥这种三官正的人,也不知不觉中有被他改变。
修齐,则是好好学生的榜样。
大人们期望所有迈入大学生活的孩纸们都可以像知心哥一样。
无所不能,解决问题,作为榜样的知心哥,面对生活,却无法像面对高数题一样游刃有余。
超市做推销时的尴尬,暗恋遇瓶颈时的无措。。
生活并不像学习考试那么单一,它是多元的,是寻求综合更优解的。
还好知心哥的设定并不像普通学霸那么闷,他会去思考改进,不然肿麽和美国友人帅小伙拼。
那一小木箱的收藏品,可真是感动我。
深情的男生总会赢得女生的赞美,可这么久却都不表白,如果不是你告白罗曼,我都会以为你是否不敢。
如果不是张灏的介入,你会不会就这么自然而然一直到老。
罗曼,女主为了这个角色真是抛弃了形象。
演出来的效果还不错,但咋咋呼呼和虚张声势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觉得女主真心有点混淆。
每次一遇到事情都要虚张声势的怒吼,已让我烦了很多次。
在年轻时喜欢一个优秀的男生,因为这种纯粹的喜欢去努力、去改变,因为这件事情的影响,心情像是天气一样说变就变,会做出很多冲动却又怀念的事情,看起来真的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舒晴,完美演绎女神形象,就是这么的随性和自我。
能碰上汤柏文酱紫的男生,真心是天公作美,不然这又要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了。
虽然是配乐,不过女神拿着吉他摇晃的感觉要多有魅力就多有魅力。
马俊才,敏感的双鱼座,搞笑的双鱼座。
包括看到他的杯子和存钱罐都是那么欢乐的存在。
汪民强。。。
这么黑我大计算机的IT男,是有多大仇。
修齐说,“我假定了一百种结局,而现实,往往是那一百零一种”。
对于这第一百零一种美的文艺,假的彻底的结局,我只能说,编剧泥垢了。
生活在继续,生活在改变。
我们都曾在那个炎热的夏天被矛盾淡淡环绕,我们也都曾在那个年轻的夏天被友谊暖暖包围。
看这部剧,我想起了很多关于夏天的故事,它们像是昨夜的雨滴,下过了就杳无音讯,唯有被滋润的人怀念。
片子确实对得起清甜二字,演员们都很青春靓丽,其实本剧真的没犯中国偶像剧普遍的毛病,既不脑残又接地气,只是感觉过于小清新了,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所以受众群比较有限,其实,如果本片能够站在张灏的角度来拍,就会更好的串联,剧情也会好看许多。
首先,张灏是引出这个故事的关键人物,是因为他与舒晴在圣托里尼的邂逅以及相恋才有了追到厦门后面的故事,如果我们画一个人物关系图,张灏,罗曼,李修齐,舒晴,汤伯文,丁玲,罗曼爸爸(不好意思忘记剧中名字)马俊才,文婷婷,以及汪民强宋青等等。。。
有没有发现,无论在学校,pub这两个戏中重要场景,还是这些个主要次要人物中,只有张灏才是全部有交集,且有机会与其们产生剧情的,而本剧开始时恐怕导演也是这么设计的,但慢慢的就偏离了主线,开始用更重的篇幅刻画罗曼的暗恋,修齐的暗恋,以及灏,曼,修齐之间的三角恋,完全忽略张灏舒晴汤伯文这条可看性更强的线,以及张灏作为一个外国人初到中国产生的各种稀奇古怪有意思的有机会让剧情更加丰满的点也没有涉猎。
张灏角色开发的不充分,有时更像是用来串场的,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最后几集张灏的戏份明显一多,戏剧冲突有了,剧情也迎来了高潮。。。
当然,也许导演是考虑到校园剧的背景不适合也不应该过于跌宕起伏,那么如果本剧真的有续集,剧里的人物们应该已经步入了社会,也许在故事创作上会有更大空间吧。
希望会有续集。
以前看青春偶像剧的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随着情节的推移总惯性的将男女猪脚们配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完美的归宿。
导演们也总是在迎合我这样牵强的心理,比如在《浪漫满屋》中,民赫是很讨厌惠媛的,但是出于这样配对的心理,他们两人最后居然有了走在一起的可能。
对罗曼而言,这是一个选择题,关于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的选择题。
在她那样一个阶段,大概总是感性大于理性吧。
自始至终,没心没肺的罗曼爱过两个人,一个是他爸,还有个是张油条。
在修齐打给罗曼说张灏就离开的时候,罗曼赌气的不去,为什么不是他自己告诉我他的离开。
等到再回头赶到的时候,却再赶不上那可能是最后一面的道别。
生活大概总是不经意的和你开一些黑色幽默,有的时候为了一些不必要或者说自以为很重要的坚持和任性,而错过了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世界并不总是自己想的那样,没有人会明白你每时每刻的小心思,更多的时候需要你去承担。
刚强的修齐,无奈的修齐。
我原本以为你一直暗中收藏罗曼丢舍东西的那个百宝箱,会成为攻陷女神心墙的最后一计重力炮弹,却无奈天平上的砝码还不够,或许永远都不会够的。
你为什么不在张灏来之前早一些明白自己的心思,或者说坦然自己的心意,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那样一个难受、尴尬煎熬的境地中。
暗恋会慢慢杀死一个人的。
修齐究竟为罗曼做了多少事情呢?
各种功课补习,乐队的组建,打工去买电瓶,还有想办法缝补张灏送给罗曼的喜洋洋,力所能及,事无巨细。
可是你为什么就不敢在某一天某一情景中让罗曼砰然心动,那只需要一个瞬间罢了。
你不会对罗曼说不,永远在她面前都是正义温柔的大哥哥形象,那么那么你所有的付出,对一个人的好,都会被那个人看成是一种习惯吧。
你情况危急的时候,她可能会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她的心思却不在你身上了。
你痛苦,你难受,你愤懑,你守候已久,你心中万回千转,她知道,她都明白,可她也无可奈何。
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她不喜欢你。
仅此而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底是你最终爱的已不再是那个穿着白色长裙轻快飞舞的女孩,而只是不舍你的付出罢了,暗恋大都走向这样一个灰飞烟灭的结果。
大致情深不寿,大致人生无可奈何,大致放手才好过。
张灏和罗曼实在是很搭。
张灏其实很委屈,一个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去寻找自己在德国小岛上邂逅的女孩子,发现那个女孩成为了别人的未婚妻,然后莫名其妙被当做兄弟看待的罗曼表白,遭到修齐的敌视,在等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喜欢上罗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才把她推向了别人的怀抱。
我以为他没有勇敢的向罗曼告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要回美国这样一件事情,回美国只是因为他已经没有在这里待下去的理由了。
真正的理由,是因为他不想看到他的好兄弟伤心吧,或者说,给他自己多点时间,给罗曼多点时间,让自己想的更明白。
对不起,我知道这是逃避,但我无能为力。
大多数人的感情大概类似于马俊才和文婷婷。
被心中的女神男神们打击的体无完肤的时候,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不是那么完美的人,却发现这才是自己的真爱。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我的美好祷告中,谁都不会黯然离去,谁都会与自己的归宿相拥而眠。
自从14年以来每年必刷2回以上,有时候最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个,而是它有一些地方碰巧触及到了你心里,那么它就是特别的。
影视剧中的角色往往千人见千面。
我要聊的第一个角色就是我念念不忘的舒晴。
作为本剧中唯一一个仿佛开了金手指的女性角色,编剧对她的偏爱可见一斑。
而她的争议也是最大的,“没表情、死鱼脸、见她就快进”是出现最多的弹幕。
我一直认为青春剧只要选对了演员就算成功一半,这部剧做到了,在舒晴身上体现地尤为明显(私心认为),于文文成功展现了这个角色的矛盾与魅力,这得益于她伯克利电吉他专业的背景和本人的外形气质,而这一点贯穿全剧始终。
对我来说,她的魅力散发始于圣托里尼小酒馆里弹唱的那首《I'll always be the same for you》,这首改编自经典老歌的舒缓情歌无比安宁,舒晴骨子里的浪漫自由随着旋律流淌出来,流进了有同样气质的灵魂,张灏的一见钟情显得那样顺理成章,他本就是因为父母的爱情才来到这里。
所以他最终打破了舒晴心里的薄冰,两人相识。
氛围很好
这是他妈妈生前最爱的歌很巧的是舒晴的两段感情都始于一见钟情,是的,两个男生都因为音乐对她一见倾心。
汤柏文虽然是家里安排的未婚夫,但是认识她却更早,医院的爱心演奏会上多看的那一眼,就对她念念不忘,得知她是联姻对象更是暗自窃喜。
真·天鹅
爸你干嘛,人家不想相亲啦
真香!
(所以说金手指,本穷人实在离富人的生活太远了,无法想象)这两次初见的音乐设计我理解为是安排的伏笔,张灏被弹吉他的舒晴吸引,汤柏文第一眼见到的是正在演奏大提琴的那个宛如白天鹅的女孩。
舒晴按照父母的意思学习大提琴,其实心中更青睐演奏吉他,常常偷跑出去和朋友一起练习,这也暗示了舒晴最终的选择是靠近家庭的。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引发青春回想 徐璐“组团”忽悠蒋劲夫青春是一场狂欢,青春是最美好的纪念,电视剧《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的主演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青春不要留白。
徐璐饰演的女汉子罗曼,为了保住父亲在学校里的工作,执着建立起了一支校园乐队,但组团的过程却是相当曲折。
从无人问津到好哥们的鼎力相助,从一人独挑大梁到乐队初具规模,从水平参差不齐到众人齐心协力。
虽然罗曼使用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才成功忽悠蒋劲夫饰演的学生会主席李修齐加入乐队,但其中的坚持与努力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关于学生时代的青春回想。
有网友表示“《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让我想到了曾经的社团活动、那些在食堂打饭的场景以及在学校图书馆占座的囧事,有一种往事历历在目的感觉。
”
风景漂亮,人物漂亮画面漂亮。对白不弱智,情节不胡扯,像冰淇淋一样很清新、很甜美的电视剧。就是女主叽叽喳喳很烦人,两位男主明显更般配。
我当时觉得挺好看的……
夫仔
曾经看完还想着一起去圣托里尼哈哈
关于青春的故事,喜欢蒋劲夫,徐璐在里面的角色也很好青春往往有很多遗憾 有时间或大了结婚了还要来刷刷这剧
看了开头 不好看
校园的友谊、爱情、亲情,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
于文文abc電吉他solo真心不錯 尼坤首部大陸校園偶像劇算是毀了 圣托好美=3= 全程男123換著穿那幾件thom browne襯衫 服裝組窮就不要裝土豪好麼= =劇情就是10年前的老套校園劇 认识女主徐璐小肉脸的首部剧mark
看预告有狗血三角恋,女主是个疯子……评价没有零星,一星起价,一星给我熟悉的厦门——中山路,咖啡厅,集美大学,嘉庚建筑,以及预告中的环岛路和厦大芙蓉湖全景。
我觉得几位演员的颜值高,特别是男演员,而且剧中的景色是挺美的!
无语😶
一集看了下颜(瞎眼)。
结尾太草率了吧
几个主演我都喜欢,虽然是小鲜肉但是演技都不错,剧情也挺好看。
太清新了 男男女女的小鲜肉们 看着比一脸褶子还演偶像剧的大叔大妈们舒心多了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感觉不是很好看
真实再现你在大学里经历过的各种逗比事件,没上过大学的可以看看大学里屌丝学长们的震撼面貌,90后的青春原来就是这么逗比,在萌男女汉子学霸等各式骚年中找到自己的终极定位吧
哎 女主的脸也有点大呀 已经看不下去了而且演技不自然 几个人不知道是配音还是啥的讲话的调调怪怪了
我确定我看过哈哈
夏天,少男少女,脱力系的情节,可以说是近几年之内看过的校园片中的佼佼者了,集数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