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儿
딸에 대하여,Concerning My Daughter,关于我的女儿
导演:李美朗
主演:吴敏爱,林世美,河允庆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简介:本片改编自金惠珍的同名畅销书籍。聚焦女性性少数群体和孤寡老人等社会边缘群体,讲述一位酷儿与母亲达到“最佳理解”的过程,独立的女儿因经济问题搬来与母亲同住,她将同性伴侣也带回了家。母亲很困惑。与此同时,身为护工的母亲尽最大努力照顾着年老体弱、没有家人的老人。 “偏见与同情心在一位50多岁的女性身上发生了碰撞,她在养..详细 >
东亚母亲她们的想法真是如出一辙,剧里妈妈说“我好像让她学的太多了”我妈也曾过相似的话。欣慰的是妈妈最终接受了女儿的女朋友,结尾还能一眼识姬了!
淡淡的叙事,却内含一丝坚韧,母亲和女儿其实做的事其实是殊途同归的…不管前路如何总是要心怀善念不留遗憾才好
前面看得不太满意 跟书上的感觉还是有差 但看完后那种淡淡的死感…… 好吧就是这个感觉
4/5,母亲和女儿其实是同一类人,面对不公都是敢于抗争的~~~
三部曲: 关于女儿,从今以后,琼瑶
原著和电影都很好,银幕内外的母女都在相互理解的路上抵达,女性在男性制造的废墟上重建家园。
3.5只能,电影的节奏太差了,完全聚焦于母亲。原著小说本身最厉害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独白以及对白,虽不能要求电影去到内面,但是外在的呈现却相当不聪明,好几处强度最高的点(女儿的伴侣揭晓性别、说出那如雷贯耳的三个字、我怕我女儿到老还要的台词)都被平淡带过,只是用比较神经质的方式去呈现了一个疲惫无力的母亲。女儿及其伴侣的选角是不是太年轻了,这么年轻居然当讲师了,好羡慕(不是)。原著中的女儿似乎更沉稳一些这里多少有点轻飘飘。
四个不同年龄的女性“一家人”在温暖的午后在家一起吃饭 是我今年看到最美好的画面之一
看过书,电影也还不错。喜欢Rain,性向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品性。很喜欢以女性视角为主的电影
对比原作中母亲饱含情绪的心理文字刻画,影片还是过于平淡了,所有压抑的心结像未说出口的话,终究还是不了了之。还原了部分矛盾事件,但母亲的思考过程似乎被省略了,态度转变与“理解”仓皇画上等号,余留下太多问题,也掀不起什么触动波澜。
妈妈一开始对于女儿的同性关系非常保守反对,但却因自己作为养老院护工与养老院黑暗面对峙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自己和女儿争取的权益其实是一体的,这一点非常的动人
电影语言比较保守,虽说是完整呈现了小说的情节,但是完全没有呈现小说里以母亲视角来展开心理叙述的那种颠簸激荡。母亲和女儿以及女儿的女朋友的戏很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保守的原因?不能点破窗户纸的疏离感,带着不被主流社会承认的预判而采取摆烂式文艺片拍法(我的猜测而已)。声音设计有一点意思,不过也仅仅是一点,并不特别地贴合片子的气质。观众明显能感觉到母亲演员的演技,所以只能是导演的问题。
算是三代韩国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可以算是东亚的一部分缩影。从一些碎片中看出老人家活得潇洒有魄力有意义,无儿无女晚年要靠社工照顾,在社工妈妈眼里老人家太可怜了,她好怕自己和女儿老了也孤独终老,因为一个没了老公,一个不要男人。可是老人家也没告诉她自己到底什么心情不是~~~说到老了到底会不会孤独,完全释然也未必是真或者就是某人还十二分年轻,但这跟前期有没有“人员预备”没有必然关系,世事难料嘛,孤独不在人在心,经济实力为傍,囤积能量为上,以后的世界还真揣测不了。
妈妈担心女儿老了以后自己一个人咋办,其实不用担心的,起码不用伺候🐷一辈子
看起来有点沉闷,但影片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孤寡老人的临终关怀,性少数群体没有后代的养老和临终问题,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去理解接纳自己同性恋的子女问题。影片的叙述性有点薄弱,观感一般。
BIFF CGV city3 看完以后会长久沉默的
好喜欢
她们好疲惫,疲惫于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工作,她们依然顽强地坚持抗争,明明知道以微薄之力,撼动不了这对自己生存充满恶意的世界,她们仍在行动,用温柔的理解包容再次接纳所爱的人们。爱会战胜一切的
如果我们不反抗,未来被压迫的就是我们
没有小孩的我以后会老无所依么?真实的题材真的很能共鸣,现代韩国的女人挺有想法的。其实如果重来一次,我也会选择不要小孩子,因为我觉得教育好一个小孩,是特别不容易的事。小说我也买了,还没来得及翻开,就先看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