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剧评的标题实在令我头疼,因为这部片子看完后我就难以理出头绪来,剧情并不复杂但杂线过多,类型也有些不伦不类,至于人物,有喜有厌吧。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卖点其实不是“青春期”,而是“更年期”,这是我看过后最大的认知。
无论家齐父母、飞儿妈还是苗子父母,甚至蒋公子爸、心颖妈,都很有戏,他们也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父母。
家齐爸,强势、固执、自以为是,但其实是外强中干的;家齐妈,护犊子、小心眼,为了儿子什么都做,但其实并不了解儿子。
他们俩都是知识分子,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好面子和传统,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型。
飞儿妈,毫无疑问的小市民形象,尖酸刻薄、贪小便宜、得理不饶人,但却非常爱女儿的,其实看她斗法白晓鸥,还是很过瘾的。
话说这样的妈能养育出飞儿那样的女儿,需要怎样的基因变异啊……苗子父母是很欢乐的一对,一个爱唠叨一个爱馒头,是大女人与小男人的配对,杯具的是小男人还是偷偷反抗了,险些引起一场家庭变故。
蒋公子爸是绝大部分富一代的代表,钱多却不知怎么爱孩子,对孩子的叛逆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给予经济补偿。
心颖妈则是开明母亲的代表,心理年轻,说话逗趣,跟心颖更像朋友关系。
蒋公子的后妈,都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
其实这戏最大的特点就在此,它什么都想糅杂,什么类型的人物和关系都想去代表一下,结果本该完整表现的细腻情感就没有发挥空间了。
人物完全脸谱化对制造戏剧冲突有益,却削弱了故事的内在表现力。
邓家齐、苗知喻、蒋鹏飞,这三个男主角一个赛一个不招人喜欢。
邓家齐懦弱,优柔寡断,需要有人治得住他,这个人应该是白晓鸥吗?
其实不是,应该是贺飞儿。
为什么呢,后面细说。
苗知喻看似最有责任感、最有担当,其实却是最自以为是的一个,不经历磨难,根本不懂什么叫珍惜。
蒋鹏飞就不说了,就是一没长大的死小孩,还是一最不中用的。
虽然结局是好的,让他们在挫折中接受再教育,从此幡然悔悟。
但我还是要说说他们令我看不顺眼的地方。
邓家齐是个窝囊的男人,不懂得沟通不懂得处理问题,情绪化还只会欺负飞儿,毫无责任感,面目可憎。
有时候真想不通贺飞儿和白晓鸥怎么会喜欢他?
而他最终选择飞儿,或许并不是因为他爱上了她,而是他选择了他最适合的生活和最适合的爱情,他迷恋的不一定是这个人,而是这样一种相处方式。
他明白了这就是生活,爱情应该融入生活里,而不应该独立在生活外。
苗知喻抽风后的行为其实更加不可理喻,他跳个桥就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但他心里真正解决了吗?
尤其是在王心颖和牛邵蕊的抉择中,他其实已经精神出轨了吧。
有一场戏对他这个人物的形象毁灭特别严重,就是他受心颖和蒋公子在一起的刺激后,居然想跟小蕊好了算了,他要是真心爱王心颖,指导他自觉避开小蕊的不应该是所谓责任,责任只是最后一道防线。
他对王心颖的感情,一直都是不公平的。
结局他们虽然领了证,但我觉得还是有东西已经不干净了。
蒋公子我就不说了,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傻子,但他之前那副吊儿郎当、烂泥扶不上墙、无知当有趣的死样子,实在让人恶心。
贺飞儿、白晓鸥、王心颖、牛邵蕊我放一起说。
贺飞儿是典型的居家好女人,或许不一定上得厅堂,但绝对值得一娶。
更何况,她还有着自立自强的一面,也有原则,够善良,很美好。
邓家齐只能说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王心颖是事业型的女强人,坚强独立有情趣,大方可爱,这样的女孩怎么会让苗子厌倦呢?
真是白瞎。
白晓鸥和牛邵蕊是我要重点说的,她们究竟算不算是小三?
小三的概念是什么?
我之前一直不太确定,跟很多人一样,尤其不确定白晓鸥算不算,但现在我知道了,她是。
偶然听到蔡康永的一句话,不管有没有先来后到,只要是企图破坏别人稳定情感关系的人就叫小三。
白晓鸥是事业型的女强人,独立自主,美丽大方,高傲如孔雀。
她的最大错误在于她不太会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一意孤行才导致她和家齐分开。
后来她得知自己在家齐心中还是最爱,便又回来臊毛,她说她不是有意的鬼都不信。
而那时家齐和飞儿的感情已经趋于稳定了,看到别人不欢迎她,她还自以为努力就能成功,继续一意孤行。
如果不是因为家齐不坚定和飞儿妈的捣乱,她早就该退场了。
她早该知道,她那高高在上的生活方式和家齐的家庭格格不入,而在不同环境下成长、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即使在一起了,长久之后分歧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位什么都不会做还骄傲任性的大小姐,应该去找个爱她爱到不要父母的阔少爷,才是合适的。
牛邵蕊呢,真不是我想说,是她自己找贱,抢好朋友的男朋友本就无耻,被拒绝很多遍还没完没了就更无耻,不过当然,还是因为她看到了苗知喻的犹豫才敢再进攻。
不过已经无损她的无耻形象了。
她和蒋公子这边到没什么可说的,她也是尽力了,能爱上那样的男人的女人才是奇葩。
不是自以为对方喜欢自己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爱情的世界里也有游戏规则。
总之,这部剧让我看得很不爽,前几集还算轻松,后面越来越头大,支撑我不弃剧的动力就是想看邓家齐是怎样重新与飞儿和好的。
几种家庭,几种爱情,几种人物代表的彻底糅杂,还不混乱也算我谢谢编剧了,白瞎了几个好演员啊。
看这部连续剧是清明节的那三天,闲来无事就翻了下电视剧目录瞧瞧,结果就看到了这部电视剧。
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心里很平静,仿佛在看身边朋友们的婚姻生活。
无可否认,我确实是因为马伊琍才看这部电视剧的,因为此前我并不喜欢马伊琍,不喜欢她演的紫薇,也不喜欢她演的夏琳,但是我比较喜欢她的漂亮。
因为漂亮,我看了这部电视剧。
其实看下来,我觉得整部电视剧都是在诉说着四个字:门当户对。
白晓鸥和邓家齐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所以他们过不到一块儿。
平民家庭出生的贺飞儿懂得生活的艰辛和家庭的温暖,所以更会珍惜邓家的温馨生活。
虽然一见钟情,虽然义无反顾,可细水长流的付出也是会有惊喜的回报的——邓家齐终于爱上了贺飞儿。
在我看来,白晓鸥跟邓家齐根本不适合在一起。
且不说他们的家世和生长背景如何,只就性格而言,他们也处不到一块儿去,即使邓家父母没有反对,即使他们结了婚,即使他们有了一段的共同生活经历,他们依旧会分开,原因很简单:白晓鸥太强势太自私,邓家齐太懦弱太窝囊太没有主见。
在白晓鸥面前,说白了,邓家齐只是个爱情傀儡。
白晓鸥借着爱情的名义掌控着一个男人的命运和生活,这不是爱,是占有。
面对邓家父母的反对,面对邓家齐朋友的职责,白晓鸥没有做任何的忏悔思考,在短暂的上海消失之后又再回来,在邓家齐事业刚有些起色的时候又开始插入一脚,这是什么?
是任性,是自私。
她只是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只是觉得邓家齐对不起她,觉得邓家父母反对他们,却思考不去想想邓家父母为什么不支持她,邓家齐的朋友为什么都反对她,为什么当初跟她认识很久的朋友兼哥们会突然站到贺飞儿——一个刚跟他们认识不久的女人身边,并且不折不扣地想办法撮合她跟邓家齐在一起?
即使邓家父母都错了,难道邓家齐的那些朋友们都错了吗?
为什么大家都说她错的时候她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呢?
为什么她不知道要先搞定一个人,首先要搞定他身边的环境呢?
智商那么高,口才那么好的白晓鸥,在这场爱情战役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孤独的失败者。
我很喜欢贺飞儿,我想我是男人的话我也会喜欢她,愿意跟她在一起生活。
也只有在贺飞儿这里,邓家齐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飞儿会教家齐孝顺父母,跟朋友友好相处,会帮助她在事业上想办法,会不离不弃地陪在她身边,会在有困难的时候第一个为邓家齐和邓家父母考虑……等等等等,贺飞儿实在是一个很贤惠很孝顺的媳妇,这样的媳妇,你是男人你要不要?
邓家齐的朋友里,我比较欣赏的是苗子和王心颖。
作为儿子,苗子很孝顺。
作为朋友,苗子也很仗义。
作为爱人,苗子也很痴情。
作为老公,苗子也很负责任。
唯一不足的是,对待工作,苗子不够尽心。
可是人无完人,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好在最后他也迷途知返了。
他跟王心颖是绝配。
我欣赏王心颖的性格,欣赏她痴情的勇气,坚守的专一,以及知道感情亮起红灯的智慧,给苗子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一个形象很丰满的很可爱的很有魅力的女人。
我很喜欢。
关于牛邵蕊,我个人很鄙视。
因为我觉得她没有礼义廉耻。
可能我这句话说重了,但确实是代表了我内心愤懑的心声。
王心颖一直对她不错,给她房子住,给她介绍工作和人脉,可结果,却是自己养了一条狼狗,有一天这条狼狗变换成人还要抢自己的食物。
比喻可能不恰当,但确实是这个理儿。
太鄙视了,就不多说了。
关于蒋鹏飞,我觉得他还是可以说一下的。
有时候,人的成长是瞬间的事。
在自己的父亲没出事前,他一直是那个只知道向爸爸要钱的纨绔小子弟,而在他父亲出事后,他一下子就长大了,知道自己不能再吊儿郎当下去了,该做些正事了,该有自己的事业了。
所以,我说,人在年幼的时候还是多经历一些困苦比较好。
逆境出人才。
这部电视剧里值得一提是还有陆总,我觉得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真汉子。
容忍苗子的矿工,炒掉苗子还给遣散费,苗子回来后还给机会,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给邓家齐时间,做朋友做老板做到这个份儿上,真是没话说了。
总之,本部电视剧还是蛮好看的。
各位同学可以回家看看。
因为比较喜欢马伊琍的缘故,才看的这部老婆缠裹脚一样的,又愁又长的电视剧的。
它怎么就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哎呀呀这编剧、导演是拍给小朋友看的吗?
邓家齐——整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贺飞儿——整个忍气吞声的小媳妇,白晓鸥——整个有钱有势的大小姐,还有那苗子一家子,苗妈,苗爸,苗子,表演的太过了吧,敢情是演话剧哪唉真是太脸谱化了,一点都不能打动人啊
看到大家都是一边倒的批评之声,我却有不太一样的想法。
不知是因为年纪大了成熟了还是怎样(85后),对这部剧里的每个人物都能理解,不会因剧情而愤怒不已。
虽然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会是怎样,但区别于其他电视剧,中间的过程还是不落俗套的。
情节紧凑,个别地方有点牵强,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
这戏我看得有点晚了,10年的戏,我12年才看,没赶上趟;但感触并不晚。
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多如老邓一样从小会耍两面派,被强权老爸处处压制的倒霉孩子。
他们从小就被告知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必须这样必须那样。
自己的观点总是错的,父母的观点总是对的,一旦有违父母的观点或是在一次辩论中略胜父母,父母就会摆出我是大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姿态,强迫你妥协。
这拨儿孩子也曾换位的思考过,知道父母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同样也奇怪为什么父母不能换位的试着理解他们的想法呢,条条道路通罗马,并不是只有一种途径啊。
于是这批人总是不被理解,总是被压抑。
当有一天他们的气压达到自己都承受不住时,他们爆发了,伤人伤己,像老邓一样,老妈住院老爸撂挑子自己自暴自弃。
大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孩子人前人后两个样,自己辛辛苦苦教育了这么些年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他们自己不能接受,孩子们也大了,有能力反抗了。
于是,火星撞地球,期间,两败俱伤、你死我活的戏码通通演了个遍。
戏中,老邓家最终是圆满了。
可现实中总有不圆满的:有的孩子心里已经产生了与父母的隔阂——决定再也不与父母沟通了,他们爱理解不理解,我自己就这么着了;有的与父母斗败了彻底消沉了,认命了,有点“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意思。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解决呢?
父母总是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试想这样不平等的地位能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吗?
在“我是大人我比你懂”的气焰下,孩子无发表到真实想法,父母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对的,鸿沟就这样一点点产生了。
如果父母可以把自己摆在一个“同龄人”的位置,试图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在意见出现分歧时,是耐心的一点点引导一点点分析,从而得到孩子的认同,这样不是比强势来的更好吗?
再谈谈蒋公子,现实中这批人也不少。
他们整天认为自己没妈疼没爹爱,父母就是用来给钱花的。
多数造成这种情况的是由于这部分人小时候没怎么感受到父母的爱,典型的缺爱型。
非得等到有朝一日大彻大悟了才能感受到所谓的“家味”。
在这儿希望所有当父母的给自个儿的孩子多些关爱,缺爱的小孩很容易没有安全感,尤其在恋爱中,他们会不断试探恋人有没有很爱自己,他们需要更多地爱来证明对方是在乎自己的。
这给孩子造成多大的阴影啊!
苗子是个好兄弟,我想每个人身边总是或多或少有这么几个人像苗子一样的好兄弟好姐妹,甭管多大的事,他们总是不离不弃。
甚至有的时候让你觉得,这辈子结识了他们,就算没白活,值了!!
这部戏还有个不能不说东西——爱情。
先撇开邓家齐在两个女人之间蹦来蹦去犹豫不决这事不说,它很好的说明了什么样的人是娶回家当老婆的。
贺飞儿就是一束普通的茉莉,不起眼却很清新舒服,她有一颗温柔的心会顾家,她是那么那么的平凡;白晓鸥是一束妖艳的玫瑰,光鲜夺目,她的香气让你心跳加快,她的刺给你的刺痛感让你有强烈的刺激感,让你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有存在感。
可是各位哥哥们,生活就是98%的平淡,就算你每天都遇着玫瑰,遇着遇着你也就麻木了,还是只有平淡。
谁说平淡不是一种幸福呢?
平淡它就是一种幸福!!
祝各位大老爷们儿们选对老婆!
青春很短,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总在长大。
男主角在主演走西口的时候,其实我就发现了他戏剧表现力比较贫弱的问题,好多时候都是以人物自身的剧情安排而一带而过。
品心而论本剧,老一代演员的演技和表演内涵我是非常钦佩的,人物表现很到位。
在真实生活中,没有如此家庭或者如此性格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家庭或者主人公的心情的。
本剧演的不是太假了,我应该说是演的太真了,有些部分过于贴近真实情况,以至于排斥掉了其他没有此种经历的人群。
成心而论,若是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固然好看,因为这就如同音乐一样,修饰过的非常悦耳,而还原真实的声音则未必会讨好你的耳朵。
剧情的表现还需要演员的配合,而演员演技的参差不齐所展现出来的问题会被很多人一看既能点出。
最后非要加上80后的标签的话,与其说是描写了80一代,不如说是描写了85前的即将或者已经跨过而立门槛的男人的彷徨,迷茫与无奈。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爱情、亲情、友情,讲述了生活的故事。
这是一部长久以来想看的电视剧,因为喜欢杜淳、马伊琍,因为它是一部家庭剧。
昨天终于看完了它,写下我看到的。
对我触动最深的是苗子的责任感,苗子对于友情的真诚。
这友情,这哥们儿不是说说而已,当蒋公子家庭变故、人颓废的时候,当邓家齐迷失自己、深陷在自己的旋涡中时,他的吼骂让我深觉到他是把朋友真正放在心上的,那是对至亲至爱的鼓励与同感,不是一个局外人的客气与客套。
是的,这样很累,故而颖子说“你一个人的小肩膀能扛多少事儿,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喜欢你,这样你会把自己压垮的”。
也是一种心疼与忠告吧!
而对于我来说,长久以来,很难去切身体会别人的痛苦与难过,说着一些不痛不痒的安慰话,其实这体会有一两人足以,不要求有多少的深交至友。
我看到了自己在友情这门课上还差得很多。
或者,经常我也摆不清自己的位置,什么时候都幻想把自己当作中心当作焦点,别人都得围着我转,这种不正确的心态让我很难去体会别人,去夸赞别人的好。
而贺飞儿这个人物,恰好教会了我做好自己。
老公的聚会不参加,不露风头,为人谦逊、朴实、真诚,对别人的成功不嫉妒而是与已没有利益冲突、纯粹的祝福,生活得知足、快乐、简单。
另外,关于爱情,邓家齐也说:爱情最终是归于平淡的。
是的,生活就是锅碗瓢盆、吵吵闹闹,就是过日子。
想起一句话,勤劳的女人会让男人感动,是有魅力的女人。
家齐不是一个绝情的人。
有时候,他的叛逆就像婚姻来临之前作出的一个简单决定,简单地叫人听起来好不靠谱,却又憨态可掬、忍俊不禁。
后来面对飞儿的种种小体贴小柔情,种种不经意里好自然的流露,好性情的反应,家齐看起来就好象一个典型的有贼心不够贼胆的乖乖仔,。
所以父母还是父母,前女友也还只能是“前”女友,而他,也狠不下心去负她们任何一方。
然而生活还是要面对俗世的亲情,友情,爱情。。。
家齐的烦恼,也是我们的烦恼。
说严重一点,看这剧,简直看得足足可以被生生“榨出皮袍下的‘小’来”。
其实顺比孝更难,因为顺比孝要求的更多,有时需要很强的意念,去承欢去承受,饱含了自省的深意。
爱的牵挂和牵绊,在家齐那里,是心里的柔软,看似窝囊,实则深情。
看《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浑身是缺点、不完美的家齐,纠结儒弱的、有着善意温润气质的家齐让我爱得如痴如醉。
柔软躲闪的同时,他的自我完善的缓慢过程,是温暖而有力的,是自省和坦诚的。
小小的力量,深刻的用心,这就是不断自我完善和成长中的家齐。
而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就像一面镜子,无情地照得见我们自己影子的脆弱;也像一个万花筒,温暖地看得见自己心中的梦想……半年前,一部曾经喜欢的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一直记到了今天:“我们都是被塑造的,被他人,被我们的这个时代……”是的,善意和诚意的顺从,不是低头,需要坦诚,并且努力。
如果我们不被塑造,被更为高瞻远瞩的眼界,被更高屋建瓴的预见,被更为强大执着的督促而塑造,那么也许有天生命传承、繁衍生息的意义会消失在阳光下。
家齐有着自由的向往,同时却也无法和不忍去摆脱爱的伴随。
爱不是天平,它的回报不成比例,也许有不同意见,你可以说爱是束缚太沉重,而我可以说爱是无私付出,它值得、它应得。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想塑造好人和坏人,想反映的是一些冲突和矛盾,还有在理解的壕沟面前,两代人试图融合交流、奋力求同存异的千姿百态。
在这样一部接着地气、不事奢华、深入浅出的电视剧之外,我欣慰地看到拼劲力气、埋头努力的80后90后们的无声呐喊;也感受到为人父母的40后50后60后父辈们诚惶诚恐的学习姿态。
感动人的是亲情的传承,是爱情的虔诚,是友情的坦率……
为了响应晚生晚育,大部分父母都是25岁后才生育的我们。
虽说我们80后中很多人的父母已经进入更年期,但我们早已脱离了青春期,不光是年纪上还是心理上,那就更别说此剧里人物的角色策划上大都是大龄青年。
所以光是片名就是为了赶上一趟80后剧情热,造成冲突感,确实为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
从《奋斗》到《我的青春谁做主》好编剧加上赵宝刚招牌式的对白和表现方式,确实让我们看到一个个丰满的人物以及紧凑的剧情,看到我们这代很多人的性格特点,我们的想法和类似的经历。
但此剧除了蒋公子和牛小蕊还有那么点80后的气息与特点,其他的尽管消减脑门往里钻,却连边都沾不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演技上,老一辈的演员把人物表现得很有特色,特别是苗子妈,飞儿妈和家齐妈,表现出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母亲的特色,很有看头。
虽说是配角但反而撑活了剧情。
可是年轻一辈的演员,从演技上看,家齐的内心戏他只有一个表情————皱眉,飞儿的外表文静柔和但内心有思想有原则被马伊琍演得不伦不类像是间接性抽疯一样,白晓鸥就更别提了,美丽干练果敢的女孩子,只演成一个木头,看不到为爱奋不顾身失去理智的样子,只像是个冷漠的第三者。
但苗子和颖子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生动活泼可说是演技好过剧情。
再简说剧情,家齐和晓鸥轰轰烈烈地爱,在家齐“时而想起,时而遗忘”的背景下淡而无味地提醒着观众,这是冲突主线,加上晓鸥突然回到北京想加深冲突时,剧情角色一句一句重复地问:你到底想干什么的时候,问得观众都快糊涂了,这很难看出来么?!
整个剧情只能说,像一些有小特色的五官,但凑在一起却没有整体感,并不好看。
有闪光的小情节还是可以,只是大线还有待商榷,剧情交代上也有欠清楚。
台词嘛,算不上经典,几乎不值一提。
背景音乐就更没什么好说了。
总的来说就是个标题党,像游乐园的火车,闪呀闪挺好看,坐上去没啥用。
写于2011年1月9日(那些年的渣渣观后感)顾名思义,这是和家庭有关的戏剧。
矛盾的积压和沉淀,导致爆发,并得到解决。
它告诉了更年期的家长们怎样才是和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也告诉了青春期的孩子们,怎样去和父母沟通。
其实里面的三男三女我怎都不觉得是青春期,顶多就是我家阿信说的后青春期,自以为年轻啊。
故事里还展现了新时代一个新的职业,那就是心理医生,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心理咨询和求助是一种有效的药剂,那并不会被嘲笑。
一开始,挺喜欢男主角的,是个编剧,既有个性,又有才华。
16集左右,开始有点看不下去了,一方面来自于剧本本身的反反复复,另一方面来自于男主角那种优柔寡断的性格,对前女友和现老婆的犹豫不决,对这个好对那个也好,对这个感激对那个歉意,幸好遇到的是两个好女人,都因为深深爱他而容忍他。
女主角是因为他的才华和他闪婚的,我想我可以理解这种感觉,因为一个人的才华便觉得他浑身是闪光的金子,不顾一切付出自己,容忍对方,只要看着他好自己就好。
最后我想说,那个happy ending真的让我非常受不了,那么美满有意思吗!!
很小孩的恋爱,却很现实
陪我妈看了很多集。。。其实还算蛮欢乐的,好像我外婆也有在看,但不得不说剧情太假了,我完全不能理解男主角那样的人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还是2个很不错的妹子都喜欢他。。。这种人还是编剧。。。这个必须喷 但几个配角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
至少让我获益匪浅了、、、
一开始还觉得挺搞笑,越看越没劲
两个小时看完 剧里面的人物有让人一一评论的冲动 男一一直把仔裤挽起穿地摊靴 女一差不多从头到尾的短裤 女一老妈聒噪过了头 蒋公子第一次露面让人以为是个马上消失的路人 结果竟然还是有戏份的配角 这人是谁的关系啊 苗子太正狰狞 苗子爸妈出来拖长时间 剧名绝对是骗人的 跟剧情四六不搭
真是傻逼的可以!
还能再拧巴点吗
其实是我无聊
男猪脚真够磨叽的~
演技最好的是演妈妈的那个阿姨
难得在电视里看到部还能看下去的剧,蛮有趣的
瞎了·········一星马伊琍,一星老头老太太们
无聊解闷用品。
看着真闹心啊,讨厌邓家齐这种不果断的个性。
记得高考前在看这个
男主太作了,挺现实的,演技都很棒
生活就是折腾,到头来是你的就是你的
记不得了好不好了,但应该不烂?几年前妈妈边给我刮痧边看的。
也就马伊俐能看一下,其他就是一个乱七八糟!
64.很好看咩 马伊琍在里面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