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剧对我而言就像一架时光机,让我随时穿越回童年,带着先知的眼光再重温一次梦核黄昏下的九十至零零年代。
01年出品的《空镜子》多年后打开,雾蒙蒙的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的北京,漫长的冬季,白塔下的钟声,残旧红墙旁的小四合院,绿竹环抱,大红色的木窗棂飘出一对姐妹花清脆的笑声,她们风华正茂对人生有着无限的期望。
现在太多的影视剧追求剧情的设计,为了跌宕起伏而故意制造跌宕起伏然后强行得到圆满结局。
在我看来,影视作品最可贵的是描述命运的流动,尤其是现实题材家庭剧,是每个角色即使每一步都小心翼翼都无法轻易得到所谓的圆满,在这种无奈的自嘲中接受现有的一切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这正是普通人的生活。
《空镜子》无疑出色完成了流水但不枯燥的叙事手法。
两姐妹差不多十年间的人生际遇,事业爱情婚姻变化起伏,出场人物简单,故事布局干净,她们或许曾经看起来高不可攀或平庸至极,可最后都得到该有的教训和幸福时刻。
姐姐孙丽和她的几个男人就像在这个社会大型狼人杀里醒的早的猎人,他们拥有姣好的外貌,勃勃的野心和聪明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将任何情感工具化,我爱你是真情更是交换,缠绕在胸口的温存落在颊边的吻转眼就以同样的方式变成另一个人魂牵梦萦的证据。
孙丽就这样辗转于不同的人,攻城略地。
曾经的她的确非常幸运,有一个有学识有能力的丈夫尊重她帮助她让她实现出国的梦想,还有一个英俊潇洒痴痴等她的青梅竹马,女人两手提线想要坐拥齐人之福,也曾挥刀斩断三人间的羁绊向更远处走去,最后两个男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背刺了孙丽一刀。
恣意人生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我相信孙丽不会后悔自己做的任何事情。
如果说姐姐是海面上雪白奔腾的海浪,妹妹孙燕就是沙滩上贝壳里藏匿的小珍珠,温和光润但鲜为人知。
燕儿善良乐观,没有姐姐一眼记住的容貌,清脆的笑声也在不经意间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燕儿的一切是平凡的,钝钝的,对于未来她没有太多五彩斑斓的想象,她被时间推着走被际遇拽着跑,渴望用真心换来平淡幸福的生活。
可她是孙丽的妹妹,也暗自渴望姐姐的妍丽与能力,来去自如浪漫勾人的爱情生活。
燕儿深知自己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孙丽,可也在婚姻失败姐姐远走后不可避免的与姐姐的男人们有了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燕儿在坚持自我的道路上失败了一次,于是她转向埋藏了多年的期待,经过内心挣扎,终于她还是想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与方向,不必羡慕不必自怨自艾,重新出发的燕儿最后等来了真正属于她的幸福。
孙丽是别人口中的厉害角色,孙燕是芸芸众生里最常见的善良庸碌的普通人,会摇摆会迷茫,一路上磕磕碰碰但总会摸清人生的航道。
关于本剧视听部分,看似朴实但并不简单。
真实的四合院场地拍摄外加生活化布景已经很难见到了。
寂寥的纯音乐搭配冬日的北京和大量人物单个的远景镜头,再配上偏黄的怀旧的色调,氛围感烘托刚刚好,让你想起冬天就想起这部剧,想起这部剧就想起已经远去的九十至零零年代。
最近几天翻出童年时期的电视剧来看,也就小学五六年级的样子,那时候看的懵懵懂懂,只记得马黎明太帅了,童年男神,牛莉好美啊!
时间过得真快,二十年过去了,再重温已经看懂了剧情,明白了其中的人生道理。
这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极品,散文、纪录片电影式的文艺范儿电视剧,隐而不发,耐人寻味。
这组演员戏骨级别,人物性格丰满生动自然。
这部剧放如今再看也能让我不放过每个瞬间,一集接一集的吸引我,没有冗长乏味单调和夸张。
编剧万方也是非常理性残酷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家,当然电视剧是以温情委婉结尾了。
好久没写影评了,多年没看到好的令我想写影评的剧,这个剧值得。
接下来打算继续重温童年经典国产剧,比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金粉世家》《别了温哥华》等等,都是小时候看的懵懵懂懂,现在打算正视的剧😂
电视剧《空镜子》里,空镜子是隐喻。
首先,人与人之间互为镜子,照见彼此。
一上来,就听到妹妹孙燕讲,姐姐孙丽多么漂亮、优秀、聪明能干,说到自己则是各种不足,能有姐姐的一半就知足了。
孙燕从姐姐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无是处,孙丽从妹妹这面镜子里看到了无所不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往上看她们的妈妈姜玉华,她一直活在另一个女人的阴影里。
在她的想象中,老公并不爱自己,而是爱另一个西藏的女人,和那个女人比,她觉得自己是输家,一无是处。
所以,她和女儿们的关系里,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自己,会战胜所有女人的形象,投射给了孙丽,借助对女儿的理想化,她也感觉自己很好;而那个一无是处、输家的自己,则投射给了孙燕,总是贬低孙燕,排斥她不认可的自己,借此保持自己的完美。
两姐妹的关系,正好是姜玉华内心冲突的两面,她们从妈妈这面镜子里,看到不同的自己。
孙燕觉得,只有成为孙丽那样,才能被父母-尤其是母亲-认可,姐姐就是人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凡事都要听孙丽的,甚至男友潘树林,因为姐姐的贬低,她选择了放弃。
因此,她总是很随和,招人喜欢。
也因此,她缺乏活力,没有主见,犹豫不决。
有一天,从小学同学翟志刚的镜子里,她看到了完美的自己,就嫁给了他。
他居然记得自己的生日!
连她自己和家人都忘记了,没人记得她,只有翟志刚!
她因此而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她的镜子里,翟志刚也因此完美。
婚后走进现实,才发现不是这样。
后来,姐妹俩半夜打架,父母门口看见。
伴随这个部分的,是姜玉华内心的冲突,她也在面对,自己真的是输家吗?
也许他是爱自己的?
呈现在两个女儿身上,就是打架,也是整合,从不同的镜子里,看到多样的自己。
其次,人与欲望互为镜子。
从这个角度看,姐妹两个都活在妈妈的欲望里,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
在别人看来,孙丽聪明能干有魄力,因为她要替父母争面子;而孙燕身上,别人也会看到很多优点,特别是传统的可爱、善良、谦虚、贤妻良母,她会努力表现出这些样子。
而妈妈姜玉华,则活在老公的欲望里。
她一辈子都希望被他认可,委曲求全,她的价值也随着老公的变化而起伏。
当她的欲望松动了,对女儿的欲望,也会因此而变化。
然后,是人与文化互为镜子。
两姐妹,分别呈现了妈妈与文化的矛盾。
孙丽是反传统的,背叛的,而孙燕是保守的,忠诚的。
或许因此,人们虽然欣赏孙丽,但更亲近孙燕。
马奶奶喜欢红楼梦,这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象征。
而马黎明父母的缺席,隐喻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在最后一场听书,戏台上在讲红楼梦,马奶奶在听,马黎明在睡,他对传统文化一点兴趣都没有。
马奶奶从红楼梦里看见自己,也看见世界,而传统文化也因为马奶奶而存在、传承。
当马奶奶死了,没有人看戏了,镜头转到戏台上,说书的人也没了。
这里或许在说,鲜活的文化是靠人传承的,而不是书本和抽象的道理。
同时,也在担心文化的断裂,比如孙丽出国,张波要把儿子放进幼儿园全托,全然不顾一个孩子对依恋的心理需要。
后来又把儿子带出国,离开熟悉的文化,这对孩子来说,又是一次创伤经历。
这就像现在城市化带来的留守儿童现象,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疏离。
当文化断裂或缺失,人就会迷茫,看不见自己。
最后,来到一个“空”,从一个哲学的镜子看人。
正是人类历史的文化和欲望,照见了人的样子,当欲望和文化消散,镜子里并没有一个人的影子。
这时候,人会去拼命抓住什么呢?
还是待在那个空里?
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没有一个人的影子了,我们要去抓住另一个欲望,来照见自己,还是让生命的一些东西,开始浮现出来,叫做初心?
早前儿的电视都能深刻反映社会状态。
马黎明从游手好闲到坐牢,出狱后从出租车司机再到大老板,他英俊风流人见人爱,他希望被爱,也得到了很多的爱,却因此变得惧怕婚姻。
翟志刚有学问就自命清高,看谁都想数落几句,生理缺陷让他变得自卑,小气,婆婆妈妈,看不上孙燕离婚后却找了个母老虎,孙燕没有为他生下孩子,和后妻的孩子患先天性哮喘,真是有苦说不出。
孙丽利己主义,爱着玩世不恭的马黎明,嫁给了才学兼备的张波,赶上了留学潮赴美后被资本主义利欲熏心,和张波离婚嫁给了老外得到绿卡,被第一个老外抛弃找了第二个老外,再被抛弃再找第三个、第四个...。
孙燕善良朴实心气儿高,这个丑小鸭也希望像白天鹅姐姐一样能找到像姐夫张波那样完美的男人,相亲对象潘树林的直性子暴脾气让她反感,此时重遇了以前的同学翟志刚,为了结婚而结婚她嫁给了翟志刚,夫妻生活不和谐产生各种矛盾,离婚后又兜兜转转的和以前特看不上的潘树林重逢,得到了简单的幸福。
大龄男女问题由来已久,以前,像孙燕一样,从未想过要靠相亲去结婚,要好的对象也会因为对方的某些小缺点将人拒之千里,也曾遇到过张波介绍给孙燕的那个洁癖同学一样的诡异娘炮。
人没有十全十美,剧中所有的人都在失去后回头再看才感受到被伤害的事物往往那么美好珍贵。
没看过原作小说,听说结局还是很凄凉的,但是剧终的改编仍是希望生活的一切都能有新的指望。
孙家爸爸在西藏的旧情人病逝了,爸爸后半辈子在心里还是惦记着她,最后也算是和他理想中的那份美好在另一个世界重逢了。
孙家妈妈深知爸爸有别的牵挂,爸爸去世了是不是也算了却了她的心结?
现在有了嘟嘟,有了潘乐,含饴弄孙也能充实愉快。
孙丽又要回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孙燕和潘树林学会了互补有了新的婚姻也得到了潘乐的认可,张波和学识思想登对的新妻子有了孩子获得了真正的幸福,翟志刚有了自己的孩子为孩子而努力着,马黎明的事业会越来越壮大挣更多的钱享受他想要的荣华富贵。。
这个结局挺好,都是好的期许,都是新的希望。
时隔多年,又看了一遍。
可能是我看过气质最特别的国产家庭剧。
克制、冷静,甚至是刻意弱化冲突,用大量的淡入淡出效果把这两姐妹十几年的生活融成一杯白开水。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应该是留白,不把话说尽、不把事情做绝。
本剧画面的调度恰如其分,总是隔着一条马路拍起长镜头,人物的面孔随着车流闪烁刷刷变换着形状,那种对峙中逐渐升腾的焦躁、暧昧、落寞不言自明。
有时又用大量的特写,直把人逼进情绪最幽微的角落。
比如孙燕向张波表白未果一场,不停地正反打,一边是张波一无所知的热心的询问,一边是孙燕闪躲的眼神和涨红的脸颊,这场难堪的暗恋最终这么在对话中落下帷幕。
《好人好梦》曾经是一首相当流行的歌。
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温暖的、好人有好报的故事。
多年后再重看,感觉它充满了唯心主义的悲哀。
剧情进入后半段,孙燕多次发出对生活的诘问:爱情是什么?
善良有用吗?
为什么善良的我,却始终得不到幸福?
这部剧很神奇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惊人地入戏,尤其孙燕,就像纵身跳进时间的长河,你亲眼看见随着故事里的时间线推进,她是如何变得湿淋淋,圆钝而笨重。
那逐渐温柔的神情,更像是被命运捉弄后的一种妥协。
她努力过,迎合过,抗争过,折腾过,甚至差点违背原则过,最终发现自己不是没想过损人利己,只是,确实不能,就像面前设了一条天生的红线。
于是,唯有认命,善良地活着。
不去想那远在天边的珍宝,随手可得的不都成了自己的幸福了吗?
人生的道理就这么简单。
nothing in the mirror。
即使望穿秋水,假若不愿揭开生活的本质,看到的也都是虚幻。
只是,除非历尽千帆、折腾得半点力气都没了,不然谁不愿意给自己留点念想呢?
PS:陶虹在采访里说,这是她的一部“实验”作品,因为她想尝试探索一个接受过系统表演训练且经验丰富的演员如何回到最原初的素人状态。
自然,她成功了,这部剧的大多数演员也都成功了。
很难想象未来还有哪些人愿意一边尝试在生活剧里插入风格化的配乐和镜头,一边让表演最大化地返璞归真。
哎!
我以前一直思考一问题,你说为什么孙燕没跟马黎明上床呢。
评论里说,因为孙燕只跟喜欢的人上床。
可孙燕也喜欢马黎明啊马黎明奶奶走的那天,马黎明使出了浑身解数,后来孙燕也跟她姐姐坦诚了很久,描述了那天的场景,他说马黎明说了很多甜言蜜语,在她身边反复恳求。
剧里马黎明更是使出了聪明又爱骗人的男孩子的必杀技,马黎明说,燕,你能闭上眼睛么,我觉得你闭上眼睛特好看,我求求你闭上眼睛好么。
燕闭上了眼睛,马黎明在她脸颊轻轻亲昵。
确实只差一点,最关键的是燕善良,马黎明奶奶走了他有多伤心,燕知道,脆弱也特别打动人但燕还是走了马黎明诱惑又深情的说,燕,你就不想么,你真的不想么当然想了,说不定燕每晚睡前的脑洞小剧场想的都是马黎明呢可是有些人,像燕这种人,他们对关系有明确的定义,她们只会跟恋人或者配偶这种明确被定义过关系的人上床,而不是喜欢谁就跟谁上床燕从小和马黎明一起长大,拿落魄的马黎明打趣,被长得好看的马黎明诱惑,又反反复复的去找他没别的,燕就是喜欢马黎明,燕这种女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喜欢一个完美的人,更好的人,所以说她说自己喜欢张波,也去跟张波表白但不是,真不是,燕喜欢的是马黎明,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张波,而最合得来的是树林那马黎明也不缺女孩子啊,为什么百般诱惑孙燕呢因为马黎明也喜欢孙燕啊,孙燕跟他一起经历了很多,像朋友,像兄妹。
茫茫人海,要骗他利用他的人太多了,而孙燕不会,就这份不会就值得10分怜爱了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的恋爱和婚姻。
这故事换做韩剧讲,那必定是漂亮坏姐姐抢了妹妹的青梅竹马,平凡善良的妹妹因祸得福遇上了高富帅,高富帅对妹妹一片痴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故事换做日剧讲,应该是漂亮姐姐看似放荡不羁,却被一个更放荡的男人欺骗,一蹶不振;平凡妹妹在历经几个男人后幡然醒悟,自己搞事业搞的红红火火,还帮助姐姐站起来,两姐妹相帮互助闯天涯。
到了国产剧这里,善良的平凡妹妹兜兜转转嫁给了当初的那个老实人,自私的漂亮姐姐也感受到了善良人的可贵之处,一家人其乐融融。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剧情。
但我非常喜欢陶虹的演绎,把妹妹那种卑微的恋爱观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相貌平平,渴望恋爱、婚姻,希望有一个忠诚老实的男人可以依靠,对待生活乐观豁达,对待别人赤忱亲切,可看似优秀的男人永远看不上这样的女人,一个一个只是把她当作所谓的好朋友知心人,这就是现实,可以说,发生在很多这样的女人身边。
姐姐呢,自持貌美,虽然自私自利,但男人永远对她念念不忘,虽然编剧硬是把她写抛弃了,但现实中,这样的女人总会有新的男人爱上她,会过得非常好。
我希望电视剧能在妹妹拒绝离异的潘树林、姐姐远赴美国那里就结束,任何女人的一生都不应该被绑定在男人身上、家庭身上,她们活着的意义也不是找对象、找依靠,人生苦短,半边天的人生也要照样精彩。
兼评空镜子有的时候我们总是苦闷生活枯燥无聊,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打发;亦有时候我们感慨曾经简单快乐的自己,纯真年代就这样一去不复返,甚至以为永不会忘的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在岁月的打磨下,也日渐模糊,似乎有的时候用尽全力去回忆,才能想到原来我也是瓜蛋一个。
然后用更多的时间来叹息,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我再也不是曾经的我了。
还不怎么懂得离别时的我听过席慕容一句话,永远不要说再见,因为再见时我已不是当年的我。
每个人都怕离别,却不得不离别。
空镜子有被人称之为国内最好的电视剧之名。
只是看过的人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
我是否可以将这理解为瑰宝总是蒙着厚厚的灰尘,很难被人们发现。
第一次看空镜子的时候,我还有着挥霍不完的精力,只是那时候看的不怎么懂,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陶虹那傻不溜秋的笑声,听了之后人的心情似乎格外受用。
那时候我似乎能明白要讲的是关于追求,爱的故事。
此去经年,我一直记得那时候我挺喜欢看的,再翻出来看的时候,居然还是那么不能自已。
一起长大的 姐妹俩,似乎姐姐什么都比妹妹好,学习,长相,身材,人缘,妹妹似乎都处于下风,甚至妈妈也经常说妹妹将来的生活肯定没法跟姐姐比。
与她们一起长大的马黎明一直跟姐姐互生情愫,只是这个女人太过优秀,所以想要的就太多,他永远满足不了。
一直怕牛莉饰演的姐姐,这种女人在我眼里就是那种猛于虎的。
似乎牛莉的那个长相给人的感觉就是男人永远也掌控不了她。
我一直对饰演马黎明的许亚军颇有喜爱,从曼谷雨季起就一直觉得他不是那种特帅却巨有男人味,做人做事干脆利落。
只是看到最后他对孙丽的爱渐渐扭曲,跟钱沾上了边的时候,我徒有感叹,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其实我不喜欢孙丽这种太过强势的女人,可我不得不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她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比活的不清不楚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人活的轻松,我总觉得人要是没了方向真的会特别觉得活着没意思。
她与马黎明在一起有说不完的柔情蜜意,只是他却给不了她依靠,在他锒铛入狱的时候嫁给他人。
我想如果剧中的张波不是有个研究生的虚名和好的工作,他是怎么也不会跟这种人在一起的,最后孙丽为了自己的美国梦又与张波离婚。
似乎这个人她身边的人都只不过是她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罢了。
而相反妹妹孙燕,简单善良,长相一般,身边的男人也是别人推给她的,她也渴望爱情,一直羡慕姐姐,可是她却一直秉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婚姻的失败,心里的好男人,却不爱她,看的不免让人心疼,觉得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她第一段婚姻的男主角,小肚鸡肠,阴柔,还有性功能障碍,这就比较逗乐啦。
我觉得编剧们通病就是爱拿男人这码事开涮,这似乎也是在提醒每一位男同志当心你自己的中年危机。
有点远了,何冰饰演的这个男人确实是男人中的极品,总觉得孙燕嫌弃他,总不相信孙燕,直到最后娶了一个给他生了儿子却母夜叉的女人后,才明白了孙燕这种善良宽容的女人是有多么好啊。
我想何冰饰演的男人似乎代表了我们大多数男同胞,什么都是别人的好,非得吃亏了才明白曾经的那个是有多么好啊。
看到最后何冰被那个媳妇折腾的我看自杀心都有的时候,我无限同情他。
其实扯远一点这似乎就是我们所有人,无论男女,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其实那只是因为我们被太多虚无的追求所蒙蔽却忽略了身边甚至太多人不曾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类本来就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其实这是我们人类的通病,也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
对于我这种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人来说,似乎身边的人大多无非两种人,一种就是看着别人生活,另一种就是生活给别人看,鲜有人能够真正活得从容,活得自我。
岁月自有其不动声色的力量,生活最终会教会我们什么才是幸福。
最终孙燕被潘乐叫妈之后,久久不能自已,她的那份幸福是姐姐永远也不会有的。
其实有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什么才是他妈的爱情,我有时候直面自己的内心,也曾彷徨曾经的我懂得什么是爱吗?
我一直都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也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贪婪自私的人。
有人说在爱情里,为爱而爱是神,被爱而爱是人。
回首过去,似乎我遇见的女孩都能称的上是神吧,我只不过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罢了。
总是对方无论我怎样伤害还固执的为我付出,不需任何理由的为我做了好多好多,而我甚至连偶尔的关心都不曾给对方。
我可以自嘲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你如果不能接受我最丑陋的一面,你又怎值得我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露给你。
曾经有深爱我的女孩对我说,希望只不过是失望的前奏!
是啊,在爱情里我们本应该不报希望,本着一颗绝望的心似乎可以让人伤害的少一点。
如同太多的人固执的坚持不爱,是否这也就意味着不爱,就是不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
太多的人说,我们爱上一个人就是给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机会。
只是殊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心死,然后重新活过。
回忆太多,想起往事我觉得真的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可我们都还没表白。
那时的我,可以在对方伤心委屈的时候听他倾诉;那时候的我可以默默犹如溪水的关爱他,在寒风交加的晚上,只为见他一面给他戴上手套,然后转身离开;那时的他乐于陪伴我度过脆弱的每一刻;只是人生总没有如果,敢于相爱就要敢于承受失去一切。
爱一个人其实就是两步,先失去自己,然后失去爱情。
其实这些都失去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快乐的时光,还会在寂静无人的时候浮现,让人痛苦不堪。
什么样的人才算的上最爱你的人,我想应该是当这个人明白爱情其实太多的是份责任之后,最爱你的人就非他莫属了。
其实我从心底是对现在大部分的男欢女爱抱着逗乐的态度,这个年代本就是那种上床这么纯洁的事儿别用爱情给玷污了的人充斥着。
其实我内心最深处最渴望的是文革时期的那些称之为爱情的人儿。
在那个扭曲动荡的年代,留给了人们无尽的灾难、沉重,却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幸福。
我在湖北百无聊赖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看凤凰大视野,里面讲述了太多文革时期的情情爱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本就相爱的人,因为一方成分有问题,被打倒之后,另一方就转身离开的,这种事情霸王别姬里面讲过,甚至邓小平也经历过,文革时期自己的妻子要离婚,他毅然签字,我想这份感情,是否就是所谓的放爱一条生路。
可是我也为那些被发配边疆农场改造,两人几年都杳无音讯,却一直坚信彼此都还在等着对方,最后圆梦的时候。
我承认我被震撼了,我大白天的看电视居然眼泪汪汪。
我为那个通讯落后的时代和人民所感动,更为这个交通信息无限发达的时代下冷漠的人们而羞耻。
我想没有人吧,至少我认识的人应该都做不到这些吧。
其实我想那个在新疆改造的被打倒的男人,能够苦苦支撑应该也就是叫做爱情的那种信念吧。
真的有梦的人都是那么可怕,总是会做出这种鬼神都会哭泣的事情。
或许太多的人认为他们不现实,他们这就是纯粹扯淡。
我要说的是你可以不屑,可以鄙视,但你却无可挑剔的必须接受。
本没有什么现实不现实之说,只是因为价值观不同罢了,爱情第一,其他第二的人说的就是他们,只是你们不是。
其实爱情真正开始的时候,本就是两个人有共同的追求和彼此互相认可的价值观,自然两个人终于走散,也是因为彼此再也不是一路人,两人的价值观不一样罢了。
文革毁了太多人的十年,应该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
其实那个时代爱情本就是被压抑被禁止的,陈清扬不就认为自己爱上王二是罪过吗。
王小波写下著名的革命时期的爱情,我想他是深深恨也爱着文革那个时期给他留下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所以如今,我总认为我们这代人不配被称之为爱情,或许就是所说的人间爱情天堂取吧,尘世你是追寻不到的。
其实爱一个人远比被一个人爱幸福,只是贪婪的人都只会索求被爱,很少去真心的爱。
随着成长逐渐理解为什么太多长辈看不惯现在这些我们所谓的年轻人的种种。
其实爱一个人不仅仅是付出,宽容,责任,理解等等,还有索取,我们向自己的爱的人索取,其实不就是告诉对方我好需要你。
希望每一个人都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坚持下去,毕竟能感动我们的近乎绝迹,试着让自己被自己内心深处感动,或许你会突然领悟原来我是这么幸福。
还记得万方说得一句话:有时候生活在我们不经意间就这样过去了。
(大概意思是这样吧,原话记不清了……)空镜子就是这样在我不经意之间,流过我的心头,淡淡的却让人难以忘怀。
其实真正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就是这样淡淡的,平淡的甚至没有滋味,但是没有人能够忘记自己的人生。
空镜子对于我更有一番不同的意义,妹妹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这不同在哪里。
妹妹和我性格迥异,甚至没有共同喜好,可是空镜子却是我们共同喜欢的一部电视剧。
妹妹说:“这电视剧简直就是咱们两个的写照。
”另外电视剧里的演员各个都很棒。
牛莉和陶虹就不用说了。
演他们妈妈的彭玉,真的把一个关心女儿、挂念女儿的老人刻画的太生动了。
我觉得那简直就是我的妈妈。
还有张波的扮演者刘冠军,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希望这样的经典越来越多
老北京四合院发生的故事,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北京。
以至于长大后对白塔寺的情怀也是这部电视剧。
这是一部没有狗血剧情,没有矫揉造作和资本运作的佳作。
全员演技在线,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真实,仿佛就是身边的你我他。
每年冬天都会重温,孙燕的笑容在寒冷的冬天里多了一丝丝温暖,也是最喜欢的京味儿电视剧,没有之一。
我老觉得何冰和我家楼下那爷爷长的巨像!
陪老妈看的~ 姐妹的不同选择与不同人生~
当年的评价很高的,看起来有点文艺电影的调调,美丽聪明的姐姐,善良平凡的妹妹,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男人,不同的性格,一方不珍惜的正是另一方羡慕不来的。
你这一生,最想要的是什么
小陶红的京片儿满赞
小陶虹和姜武是绝配!
原著的结尾更残酷更现实,那个娘娘腔就是王千源啊,哈哈
因为许亚军想再看一遍了。。。
剧本写的好好。陶虹仿佛能把石头融化掉的笑容洋溢在瑟秋的情调里,伴着引人无限嗟叹的音乐,我陪她哭,陪她笑,陪她爱着,陪她活着。。。看到讨厌的姐姐,我想到,就是死,也要死在故土!这世界就是这样,男人明知道这女人如何不堪但也爱她,明明觉得那女人有多好,但也只看着。
01年的孙燕已经成了异类?何况20年后的现在
这个片子当年也算家喻户晓了吧。老妈至今看到许亚军还在夸他当年如何如何之帅···
难得有这样一部让我再看也不觉得无聊的电视剧 小陶虹的演技很好 应该说这部剧里面都是演戏好手 再加上一个好故事 无敌了
因为这部戏 喜欢上陶红
家庭伦理
我妈贼爱看。。。。。。。。。。。。
这姐妹俩没觉得在外貌上差多少啊
陪奶奶看的
当时小,心思都放在看神神怪怪的剧上,对它不感兴趣;现在三十岁了,才主动翻出来看。看的版本将20集(每集45分钟)剪成了30集(每集30分钟),所以也就听了30遍片尾曲《好人好梦》。小时候可会唱这歌了。现在懂了,好人只配有好梦,却大多不会有好的人生。
当时觉得姐姐比妹妹漂亮好多啊
回家的诱惑?开头演职员的英文翻译错误让人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