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前世是蝉,所以总被猫追。
”尝试记录看过的电影了,从《租赁猫》开始。
虽然很多人吐槽说剧情一般,可我还是好喜欢这种治愈系啊。
市川实日子从《西瓜》里就是治愈的风格。
有时候觉得画面穿越回三茶,很静谧。
(看着实日子拉着一车猫咪在街上大喇叭喊“租猫吗”,总想到家里面街上老头儿卖豆腐,莫名喜感啊哈哈哈哈。
)老奶奶挑选猫,从一车猫里面选出一只十四岁的老猫,因为“都是老婆婆,应该能相处的很好吧。
”实日子梦见去租猫公司的时候,前台小姐给她介绍ABC三种等级的猫,A等级名品猫吧啦吧啦吧啦吧啦,B等级训练猫吧啦吧啦,C等级……前台小姐停顿了一下,语气一变说,是杂种猫。
知道是个梦之前,还是蛮有意思的。
如果一定要给每一种东西分出等级的话,我应该是哪一等级呢。
为什么要分这种等级呢。
如果伦敦甜品店的甜甜圈是A级的话,奶奶炸的甜甜圈应该是C等级吧。
可是对一个人重要的话,无论是怎么样的都是最好的,谁在乎等级呢。
还有一点很感动,租猫的时候要通过审查,租猫人会确认自己如果出了意外猫咪会有人接走照料。
商量价钱的时候,租猫人都会担心养猫人收钱这么少会不会生活困难。
看上去都是寂寞的独居,但是又很有人情味。
怎么才能活得这么大格局呢?
好咯。
说完了,下一部要看的电影是《一代宗师》。
这个炎热夏天,是属于寂寞空缺的人的。
女主角很寂寞,从少没有朋友,只有相依为命的奶奶,最后去世后只能与猫猫们为伴,想结婚但认识不到任何对象。
老奶奶很寂寞,老伴和养的猫猫相继去世,儿子不孝顺,孤独一人在家。
中年上班族很寂寞,被家人嫌弃一人居住。
出租车前台女很寂寞,一个人看守寥寥无人的店十余载。
中学同学很寂寞,同样没有朋友被人嫌弃。
甚至那个偶尔出现的讨厌阿婆,闲着蛋疼来调戏人家姑娘,也是寂寞得很吧。
总之,电影的每个人都是孤独寂寞的,他们心灵都有空洞。
而填补空洞的,是这些可爱的肉球。
猫猫让人心境平静,这大概是真的吧,虽然也不一定像电影描述的那样美好。
但电影传达出的,描绘出的,那种美好宁静的生活,不失为我们在现实束缚下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憧憬肯追求,毕竟如果连理想也失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太悲惨了。
电影的故事还是延续了导演清淡平叙的风格,但有点过于简单重复,应该介于《海鸥食堂》和《母亲河》之间吧,没有前者故事的有趣,但也比后者完全无味要好。
画面还是很美,小细节很丰富,整个发生在炎热的夏天,风铃,扇子,啤酒等等还是那样的消暑,加上可爱的肉球,让人无法不爱
这是一部“奇幻”片,虽然我也很喜欢猫,但年龄告诉我,猫与小孩一样,都是只能远观而不能过于亲近的。
试想想在家中养那么多猫,那气味简直会令人作呕的,而如同片中那样放养,则身上到处都是虱子,还让不让人活了。
显然我认为此片有些隐士的感觉,但这种隐士又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
其实想想很奇妙,日本受到中国这么多影响,可是道教却不知名,我感觉日本根本没有什么“大隐隐于朝”的例子。
隐于市和隐于野的倒是较多,也许这就是日本的岛国思维,如同老子的“圣人以万物为刍狗”根本无法出现。
或者说日本思想中根本不可能出现。
而本片则应该属于隐于野的范畴。
小夜子算起来可以算是隐士了,她用猫来隐喻着人生,并且通过出租猫来安慰治疗着世人。
至于受众有没有与片中人的相同的境遇,能否感受到治愈,就看自己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每天都处在忙碌之中,今天这件事赶不及了,明天那件事到deadline了,就这样日日处在繁琐的忙碌之中。
电影总在告诉我们一些不一样人的生活,教会我们换一种眼光,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在忙碌,但区别在于,有的人沉浸与忙碌,在间歇中享受平淡;而有的人疲惫于忙碌,在平淡时却又百无聊赖。
电影中时常出现重复的镜头,那些在平常都是十分无聊又寂寞的。
不像我们的生活,没有网络、不刷豆瓣、不逛微博,生活几乎没了外界的影响,而电影中却以一种平静安逸的姿态去享受这一切。
相比之下反观自己,我们有了如此丰富的生活有能怎样,自己不懂得感受幸福,就算拥有全世界还是会很寂寞。
看电影的同时也带给了自己享受平静的心情,让自己感受到宁静的力量。
夏日里的闷热、蝉鸣、独自一人摆着扇子、或是在湖边吹着热风,那些都是十分惬意的时光!
有意思的是那些当时无比寂寞的时光,在现在看来却是十分的有趣。
本人也是爱猫之人,对于猫的喜爱无以言表,一直觉得猫身上有种特殊的气魄,养猫也不止是能陪伴自己,驱走寂寞,很多时候甚至是一种崇敬,对于猫的气魄的崇敬。
也许吧,猫的身上总透出看透世事的淡然。
就这样吧,很喜欢这部电影,淡淡的生活里带着淡淡的寂寞
是有多久没有安安静静的坐在电脑前码字了,就像是有多久没有平心静气地一口气看完一部电影中间不会时时按暂停去喝水刷微博上豆瓣一样。
作为猫奴爱上每一部和猫相关的电影着实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就像会不自觉地为每一只偶遇的流浪猫驻足一样,但这却是第一次有那么多蓦地涌上心头的温暖感,敦促着我一点一点地记录下来,为这部电影。
是啊,是部程式化的电影吧。
情节模式的设置啊,镜头语言啊,叙事手段啊,均不稀奇吧,要是抱着猎奇或者看大片的心态,恐怕百分之百要失望了。
“什么啊,这些情节不用开始叙事,我就知道结尾了。
”“无非就是孤独的都市人寻找慰藉,以肤浅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拍拍手,我表示赞同,可导演和编剧的初衷亦不是深层地表达多么严肃的问题吧。
平铺直述地叙事,简洁明了的画面,市川实日子的素颜,以及时时入画的猫咪们,打动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些不期而至的小细节。
猫咪啊,外婆啊,这些不都是催人泪下的死穴么。
可日本的小清新电影,总是很会拿捏分寸。
多一分让人觉得做作煽情,少一分又觉得刻板生硬。
倚靠着冰箱吃着甜品的儿子,灰色袜子上缝补的红色线条,和煦午后的一根冰棍,一口咬定自己前世是蚂蚱的隔壁大妈?
大叔?
,又或是那个怎么看都奇怪的摆放在祭坛前的凤梨,顺着流水缓缓而下白嫩嫩的凉面,甚至是略微诡异的“rent a cat”的口号和原来真是小偷啊的初中同学,一切一切的小细节,就算现在想起来,仍然让我忍俊不禁。
就是这样点到为止了吧。
就连最后的最后那个真要扑上去在小夜子胸口哭个痛快的青春期少年,电影在此结尾简直妙绝。
对外婆的思念日积月累而缓缓形成的洞穴,就像那些小小的猫冢一样,是淡淡的克制的忧伤,却又充满着积极的正面的能量。
“好想要结婚”的念头也可以明目张胆的张贴在墙上。
生活本来就是这般细水长流波澜不惊,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却又处处充斥着色彩斑斓的小细节,不知为何,看完此片又有了更加安心的执念。
作为独自一人奋斗在帝都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借由此片怀念离去四年有余的外婆,在青岛骄横顽劣的老猫蔻大姐,感谢踩着我肚皮陪我看完这部电影的臭猫大黄,以及为自己的生活与理想再狠狠地打一次气!
旧宅杂院,花草丛生,养成群猫咪。
木质地板,铺许多蒲团,风铃轻晃,老式电风扇摇动,院里支起小竹竿,就清凉的水吃素面。
女主手推六只猫,沿着夏日河道,拿着小喇叭喊寂寞的话,就租一只猫吧。
《租赁猫》里呈现的片段,是一位边缘人的废柴生活。
背景音是此起彼伏的蝉声,长期出镜的是懒洋洋少女和成群的猫咪,看剧照会回想少时的暑假。
盛夏午后,家家户户紧闭着门,万籁静寂只听见蝉声,地板凉席上午睡,黑猫蜷在脚边,尾巴轻轻敲脚踝,井水冰西瓜,茶几上半杯冰镇汽水…许多有关少时的生活场景,就像琥珀里的蝉一样,被冻结在回忆深处,明明发生过,却不可能触碰实质,原来逝去的时间和空间,是如此诡异的东西。
看《母亲河》写过一段话:或许和少年时成长背景有关,对旧宅和杂草丛生的院子有亲切感。
关于童年,现在回想难免有美化的成分,或者说记忆本身就具篡改性。
因不可抗拒的破坏,我对全然失去的事物,隐约寄托某种奇特的情怀。
我明白,那种生活也透着另一种萧条、无趣和无望,只是费力离开时,又无故怀念,非常矛盾,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比他乡还陌生的故地,也不知道持有怎样的情感,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庆幸离开,但又不决绝,只是随大流抛弃了一种生活方式。
故地在长达十多年的改造和建设中,没有什么在时间里保存下来,完全丧失了往日的模样。
我和过往旧城之间的连接,被冠以经济发展之名,缓缓切断了来路,这种无从描述的割裂感,就如《租赁猫》中的台词“心上有了空缺”。
整部电影呈现出的极简风格直接令人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常态,段落式的小故事令整部电影小巧精炼了,或许导演也是考虑观众在缓慢节奏下耐心,这样的设置本身就很贴心。
尽管在导演的镜头中猫似乎没有刻意的成为主角,也没有费尽心机的摆弄可爱的小萌物,但正是这种最原始的记录令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效果,猫咪在画面中的不被限制的随意进出成了影片的一个特点,导演似乎用这种还原式的方式最大程度的表达了对喵星人的热爱,静态的镜头仿佛是在纪录着生活的细节,无需过度的修饰。
其实这部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整部电影的四个故事还是以人为核心的角色,而猫咪在其中扮演的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无论是爱猫的老奶奶通过猫来怀念亲人,还是碌碌无为的中年男女,电影似乎是拍给寂寞的人,告诉他们治愈寂寞最大的良药就是通过可爱的小猫,的确死寂的生活中若能有这样的一只可爱的萌物能令生活重燃生机,电影多次重复了一句话“填上心中的洞”,现在社会的人心中总有着许多难以愈合的伤口,都在拼命的弥补却越努力越徒劳,从猫身上人或许能找回失去的爱,以此来填补自己心中的洞。
很喜欢这样安静的电影,尤其是镜头、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感觉,从一部电影中得到的一个小时的满足可以支撑平时生活的繁杂,或许就像影片讲述的那样,人们似乎的确需要点儿什么才能得到一份片刻的宁静,尽管电影中给出的答案是猫,但影迷的答案却是电影。
市川实日子是个看起来就很夏天的姑娘,而租赁猫的故事就发生在夏天。
生活,如果不牵扯一些孤单进来,就会少了一些惊喜。
在习惯了独居的岁月后,一只猫也会像人一样唤起你心中的爱。
我到现在也无法很好描述自己究竟是孤独还是充实,每天被各种事情包裹着,但大多数日子除了和家人相处以外都是面对着自己。
尤其到了夜晚,觉得自己心里住了另外一个人,耳边总有些声音不停地和自己对着话,快乐的,或者忧伤的。
朋友喜欢说我想太多,我不这么觉得,可能我把平时该说的话都变成了脑电波,在寂静的夜晚一触而发。
只是最终,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这不过是寂寞。
八月中,立秋已过,夏日的暑气依然萦绕。
对着一听可乐,抱着半只西瓜,还有播了一半的日本电影,我在黄昏的天空下打着哈气,又是一天的尾声,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好像一切都在改变,就像这节气,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去。
一直非常喜欢这种小清新的电影。
记得第一次看这类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怦然心动》,一整部电影没有所谓的高潮,没有所谓的紧张的剧情,就像是日常生活一样,平静而温馨。
或许是一直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因猫而看了这部电影。
会炒股,会占卜,会写歌,小夜子照顾着这些猫,这些猫也照顾着小夜子,相互陪伴中,才有了“租借猫”这样诡异的叫喊声,和小夜子无忧无虑的生活。
给我印象最深的算是背靠冰箱坐在地上默默吃布丁的儿子,刚开始看到满冰箱布丁的时候一脸嫌弃的表情,在傍晚时分却理解了一个个布丁的“分量”。
整个电影充斥着这种关乎爱,关乎内心,关乎感情的小剧情,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夏天果然还是要喝啤酒啊!
本来以为自己会受不了看这种寡淡没剧情讲情怀的日本清新治愈电影,因为看小森林时的浮躁和不耐烦让我彻底对这类影片失去坚持看完的信心,没想到这一部效果还不错,给五星感觉没那么好,但片末讲到奶奶的去世却给我带来很大的共鸣:有很多非常寂寞的人,有很多无法拯救的悲伤,慢慢填补上心中洞穴的,是猫。
相同情节和对话的设计不会让人觉得生硬别扭,和寂寞的老奶奶,臭臭的大叔,日本租赁车小姐姐的对话日常感十足。
尽管市川有着接近170的身高但在这部里真的是可爱可爱可爱。
几处包袱能让人自然而然的笑出来。
最后遇见小偷男同学那段也不错,隔着屏幕恋爱的酸臭味都快溢出来,可是一起说着“果然说到夏天还是啤酒啊🍺”的点到为止更为恰当,看着女主一人在庭院里玩起溜溜球竟觉得这画面好温暖。
甘愿做个铲屎官,有猫的日子真好啊。
Ps.以下是个人觉得值得记录的点1.租猫的人似乎都姓吉?
所以片名也叫《吉猫出租》吗?
2.贴在墙上的心愿3.给奶奶供了一颗菠萝和卷心菜www4.女生营销技能点满了吧,推销套路计划通啊5.邻居的“老婆婆”太牙尖了哈6.叫卖声和手机铃声一样233 略洗脑7.插蚊香片的那个小猪好可爱啊,好想要7.全片最喜欢的一段:奶奶死后,心中有了洞。
奶奶死了,每天让人生气般的刺眼的早晨的到来,像傻瓜一样一天肚子饿三次,像是缠人的,天黑时月亮升起,像是让人呕吐的春天结束,疯狂的夏天过去,充满悲伤,无法填补的心中的寂寞的洞穴,逐渐填补的是猫。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洞 實在是非常巧妙又用心地比喻 慵懶人群的電影節奏真是適合喝著茶穿著睡衣吹著冷氣
烂
小细节温暖到不行。
小院子真不错~
较平淡,情节也在不同重复。但胜在画面清新干净舒服,而且题材是我比较喜欢的。也是荻上直子一贯的作风,安静治愈,梦幻又有一点矫情。猫们很萌很乖,第一段故事里的老太太真心好看。适合夏天看,以及喜欢喵的人看。
静静的片~耐心的看~弥补心缺~
把猫租给寂寞的人,治愈心里的那个“洞”。荻上直子永远是我的菜,实日子也好喜欢,猫猫都好可爱!
虽然我是荻上直子的脑残粉,但这部电影真的很一般,问题出在哪儿?有可能是猫的问题。
Rent.A.Cat.2012.1080p.BluRay.x264-WiKi
第一只猫的老奶奶好漂亮,发型很有创意啊
好萌好暖
画面好看,剧情较弱。主演演技过于平淡,配角演技又过于浮夸,没太大感觉。
像是从一种模型里压出来的日本治愈片类型,我会打分很低,但还是会看
虽然很治愈,但是真的有点不知所云…… 给寂寞空洞的人,租赁猫,让陪伴一点点填补心灵的空虚?都怪我不是一个爱猫人士,才无法感受到导演的意图。小夜子的本职工作到底是什么呀?好想知道哦。
生肉快速过着看的,纯粹是为了咪子,话说咪子真心乖啊,好萌~
故事散乱,猫咪可爱
用单元剧的形式简直太适合猫的主题了。每一个故事的情感调动都恰到好处,尽在不言中的部分都由猫来补齐了。
在飞机上,看了所有的电影,最后不得不看它,看一半我果断晕过去了。太滥了。
“也有猫的温柔都无法填满的空洞。” 里面的猫都好乖啊。
当小夜子偶遇中学同学泽茂,两人坐在长久空荡的猫屋里喝着冰啤酒叙旧,小夜子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才是热天的味道,才是贴近人群的味道啊!从廉价的冰棒到爽口的啤酒,虽然她始终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却从未悲伤过,相反地,她以租赁猫的方式慰藉了数个寂寞的灵魂。她是无心坚强和善良的猫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