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
متر 200,200 Meters,瞒天过界(台)
导演:安敏·纳耶费
主演:阿里·苏莱曼,安娜·乌特伯格,莫塔兹·马希斯,Lana Zreik,Gassan Abbas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土耳其,瑞典,约旦语言: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和他的妻子儿女住在隔离墙的两边,距离只有短短的二百米。迟迟拿不到工作许可的穆斯塔法只能等待亲人定期来访而无法履行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一天当听说儿子出了意外,穆斯塔法决定以走私的方式铤而走险;然而与一位喜欢拍纪录片的德国女孩等人的相遇却在悄然改变着穆斯塔法的内心。详细 >
一声叹息
故事不复杂,这类片子的价值在于呈现某种程度的真实已经足够有力,不过感觉这道墙的表现力度不是很足够
2020年威尼斯日获奖;200米的距离能分开家庭,能划分资源,能相隔生死
2020金鸡#9 大早上看的有点小困,剧本调度演员没毛病
2021siff,有纪录片那味儿但情节可看性强,镜头很克制干净,配乐好评。
#2020金鸡 矛盾冲突x3 人物设定很巧妙 喜欢降调钢琴来作配乐 很适合整部影片基调 (是处女作也太厉害了8 btw感觉既然是影展 影院能不能引导提示观众亮灯了再离场啊....
SIFF2021第13场
短短200米 一堵高墙 就是两国之隔 更是两种文化和信仰的冲突 巴以太难和平 一家人都不能团圆何况这样的两个国家。
艰难的200米
#5th阿拉伯影评人奖# 2020威尼斯日第九部-巴勒斯坦申奥片。7分,观感不错,然而多这半星还是给不出手。找的这个咫尺天涯的切入点挺好的,不过剧作过分借重巧合了……真正比较触动人的是天没亮就得排队过关谋生活的那群人,而不是这个要拼命说服自己才能吃下的故事(虽说编剧技术真的不错)。
今年在金鸡影展看的第一个片子,完成度非常高的一部处女作,以亲情为切入点讲述巴以冲突下普通人的困境,时不时出现冷幽默冲淡背景的沉重,就是get不到拍纪录片的那一对,最后的冲突也过于刻意毫无必要
难得看部正常片子,手松给高点
蛮有意思的,通过电影更感情理解了巴以冲突现状。200米,一个家,两个国。
Westbank为这个故事搭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为巴以冲突,因为这种模糊地区所蕴含的地下的可操作性,才能让这种一家相隔200米,相见却费尽千辛万苦的故事使人信服。导演很朴实地把故事讲好了,有鲜活的人物群像和完整的叙事逻辑,有高潮起伏,有意想不到,也有淡然回味。如果镜头语言再丰富一些,我想我会有更丰满的感受。#Thessaloniki ·2020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境,拒绝申请以色列身份的爸爸每天隔着200米的围墙向另一边的母子互道晚安。向往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但因为宗教信仰像他这样固执的巴勒斯坦人不是少数,而当亲情在那端呼唤,他还是毅然放下了成见,顺利完成了这“短短”一天的旅途。在SIFF其他影片的衬托下的确质量还可以,但电影节过去后观看,影片还是比较普通的。
民族主义该死,大国沙文主义该死。
导演在叙事上非常成熟,能把一场偷渡讲得扣人心弦却又不掉落抓马俗套其实挺难的。用家庭的羁绊做线索,与现实中的巴以冲突做对照,仅仅两百米却一墙之隔遥遥相望,每晚天台的约定灯光充满了浓浓的父爱。最后一幕布满彩灯的天台更是给这个故事添加了一抹珍贵的温暖,爱与和平是永恒的主题。
仅仅看了简洁去看的电影,看完发现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历事关系真的是一点也不知道,但看完了片子多少有点了解。以这种小家庭体现政治局面的片,早年间还看过一个印度法国合拍的电影 叫,流浪的迪潘
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的妻兒都生活在以色列境內,一堵鋼筋水泥高牆將他與家人分隔兩地;雖近在咫尺,卻如遠在天邊。他本人並無強烈的政治傾向,而與他同行偷渡前往以色列的一對男女則是巴以衝突的種族信念者,一明一暗,一路的緊張因此展開。本片讓我多少看到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生活實況,沒有想像中的槍林彈雨,畢竟人民為了溫飽還是得謀生。其實,巴以原來都是古代的閃族人,卻因宗教信仰而分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21siff第十一部:成熟且流畅的叙事,配乐与一些类似留白的画面相得益彰;一群人在路上的偶然相聚,个体、整体的冲突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