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塔传奇
Die Stille nach dem Schuß,打开心门向蓝天,The Legends of Rita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主演:Bibiana Beglau,Richard Kropf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法语,英语年份:2000
简介:Die BRD in den 70er Jahren. Über die heitere Anarchie kommt Rita Vogt zum Terrorismus, verführt durch ihren Gerechtigkeitssinn und durch die Liebe zu Andi. A..详细 >
上周五下了班去德国歌德学院看完的,影片没有打码,当时看的时候没看懂,原因是对东西德合并以前的这段历史很少了解,看了影评后了解了一些。西德赤色分子被斯塔西保护但又不完全保护的写照,拉拉那段还可以,第一次在大荧幕看。更加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
只为看一眼第72'的Theresia Wider。
有点懵
本科时就听戴爷提过,遍寻不着。前几天下到了,却是德文字幕。最后拐弯抹角从一个拉拉网站下了中文字幕版。真喜欢这个片名,打开心门向蓝天。可惜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不论向东还是向西。
“影片最成功而迷人的地方是,尽管作者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但他丝毫不回避冷战历史自身的酷烈斑驳。他所拒绝的不仅是胜利者的逻辑,而且是冷战思维自身的非此即彼、非敌即我的二项式。将目光、乃至同情投向失败者,并不意味着无保留地认同他们的意识形态逻辑。”
3.5
讲述了1970年代美苏冷战背景下烧杀抢掠杀富济贫的西德红军旅青年革命暴动故事,然而当西德的理想青年遭遇东德的现实环境,当自由的个人主义碰上平等的集体主义,当万恶的资本主义面对恐怖的极权主义,枪响后的沉默,革命之路究竟又该向左还是向右呢?
巨大的反讽。投奔理想却被叛变的理想射杀。正如这冷峻的政治电影是les字幕组翻译的。
政治的牺牲品,丽塔传奇的短暂一生也是可怜的一生。les线也格外心碎...
施隆多夫的《末路狂花》 一个不愿向权力妥协的独立女性如何在东西德的夹缝间生存 知识分子早在一次次人类荒谬的选边站中明白左与右都不是真正的选择 那么在这样的无奈与历史背景下 末路就是理想主义者唯一的结局 看了施隆多夫几部电影后就能发觉《铁皮鼓》绝对是他的一次有意识的发力 本片回归到了德国的现实主义影片风格 粗粝 自然光 反戏剧 捕捉人物的精神轨迹而非好莱坞式的人物弧光 日耳曼东北欧女性的美自带一种劳动者的气质 加上风雪连天的寒冷 太适合辩证地表现无产阶级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在巴黎丽塔仅仅因为一次骑摩托不戴头盔就枪杀了警察 左翼分子的失当与惊弓之鸟式的心理描摹很成功 但德国这一系电影更遵循形散神不散的形式法 故事上的浅尝辄止与人物留白自成一派 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电影真正想表达的还是东西德割裂带给一代人的身份失据
一个人必须憎恨世界的残酷,才能欣赏它的美好。丽塔对西边没有那么重的恨,对东边也没有那么的欣赏。何去何从之间,墙倒、心塌。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这种片简直是。。。。
一眼就看出丽塔的演员是个直女,然后就…
这电影,好在哪?
Deutschland...高中历史都教了什么 fuck off...I know nothing about the world. Too bad!!!Need to learn by myself now! Ostalgie!!!
“你想什么时候过生日?”“夏天暖和的时候”
太干脆利落了,一句废话不多说,手持精准之极,情感上也是雁过无痕,没有任何廉价的情绪泛滥。一群最极端的革命斗士用最暴力的手段来实现构建新世界的梦想,期间的困顿与颓唐,印证了他们方法的错误,更表露出其背后支持者与这场"革命"的未果。影片站在后冷战时代来表现冷战,却没有站在胜利者的立场,虽然目光放在左派身上,但没有为它唱晚歌,而是冷静并略含惋惜地陈述既定事实:我努力了,但……坐落到身处东方阵营的每个人,斗士、官员,乃至下定决心的普通人,付出越多,失望就越多,革命欠他们太多。
114th 不太懂这部电影想干嘛,不过有妲己霸看加一星
打开心门向蓝天,真喜欢这个译名。可惜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
戴锦华《返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