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完了,几点感想1.即使是干杀手这一行,也得讲究职业道德,滥杀无辜不是一个杀手该做的事,买一送一就更不必要了2.杀手也是讲感情的。
杀人这件事不止是一盘生意,有时候也是可以建立在感情之上的。
当然了,讲感情,还是要付钱嘀3.事情要善始善终,既然答应了就不要食言4.复仇这件事有时候不但是仇恨,更是责任。
做人不能忘了责任
豆瓣上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并不高,我起初很纳闷。
杜琪峰,黄秋生,任达华,黄日华,林雪,林家栋,张兆辉,叶璇……,这么多人的组合,这部片子怎么也不会太差吧。
结果看完后才发现,这部电影的看点也就只有这些人名了。
里面的每个演员都是全力出演,包括那些只有几个镜头的配角,导演也是依旧的杜琪峰风格,但是故事实在是太差了。
正常影片最多给2.5星3星,多给一星附加星给那些演员。
在我们这个媚俗到骨子里的中国影坛,能够始终“坚持自我”的电影人实属凤毛菱角,姜文是一个,杜琪峰是另一个。
影片主题还是在杜琪峰作品中常见的——将主人公们的生存状态摆放到一个极端状况下,来拷问他们(也是我们观众)的灵魂。
以黄秋生为首的“杀手小集团”在明知自己的老板已经失去记忆(不可能再付给他们酬劳),明知即将以弱敌强,还要信守对这位“失忆老板”的承诺,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所谓“江湖道义”。
(“盗亦有道”,在香港本土电影中从来就是传统主题)。
从各个方面来说(演员表演,影片结构,叙事方式……),除却那个略显仓促的结尾,这几乎就是一部完美到无可指摘的电影。
在此,只想单独谈谈影片主题配乐(罗大佑所作),无限悲凉中透露出难言的落寞与压抑不住的愤怒。
有人说,所谓的灵魂,就是指我们的记忆,因为我们的记忆里住着我们所有的幸福与快乐,住着我们所有的悲伤与仇恨,住着那些我们想记住的和我们想忘记的。
若是有一天,我们忘记了所有过去,我们便一无所有。
他有一个女儿,他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小时候的女儿天真可爱,会骑坐在父亲的脖子上对着相机的镜头甜美的笑。
会牵着父亲的手和父亲散步。
后来,女儿长大了,离开了家。
一个人去了远方。
但她还是想着自己的父亲,她会给父亲写信,给父亲寄来自己的相片。
于是,他看着相片里的女儿嫁人,怀孕,他看到了自己的外国女婿,看到了自己的两个外孙。
透过相片,他看到了女儿的所有幸福,他想把这些装进自己的记忆塞进自己的灵魂之中,但他明白,终有一天,他会忘记一切,因为他的脑里有一颗该死的子弹,会在若干天之后,夺走他的所有过去。
但他想,没关系,若是那一天到来,他也会从相片里看到女儿的快乐,即使连这都忘记了,他也会知道她们一切安好。
于是他一个人守着他的餐馆,做一个厨师。
直到那一天。
他漂洋过海来到了那个遥远的城市,他看到了他视之为生命的女儿躺在病床上,一头金发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医生说,她能活下来,是一个奇迹。
他也从相片理由看到了自己的女婿和外孙,不过那已是三具尸体,鲜血与伤口在黑白色的照片里显得愈加冰冷。
女儿已无法开口说话,只是用颤抖的手指想要告诉他关于仇人的消息。
他把女儿送回家,然后一个人留在远方,在昏暗的屋里对着相片一遍遍写下同一个单词,复仇。
复仇,那已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他只求天主垂怜,在他手刃仇人之后再夺取他的记忆。
快意恩仇,本就是很多人向往的传说,而我们也常常是更爱看些关于复仇的故事。
因为这样的故事里,常常有着一个落寞的主角,他身世凄凉,半生坎坷,所有的生命的意义都只为了夺去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可悲又可怜,而所谓的复仇本身又常常带着浓重的宿命的意味,一个人把一切都交给仇恨,无论结局是否成功,都命中注定般会有一个悲剧的收尾。
就像英雄本色里,高英培得意洋洋的说,谁说好人就一定有好报的?
虽然最后龙四回答了他,谁说坏人就一定有好报的?
但其实这个世界本就是这样,总有些人注定一生欺压着另一些人,弱者们无可奈何时的奋力一搏,有时也不过是把自己从一个深渊拖到了另一个。
在无奈的现实之中,我们常常用并不一定存在的公理与正义来安慰自己,或者我们会寻求着那永远不会到来的帮助,我们在这个满是荆棘的世界里幻想着一片乐土,最后却发现,我们想要的,不过是一部写给成人的童话。
黄秋生几个人并非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和对面的杀手们本就是同一类人,但他们看到了那个一个人固执地在异乡寻找着自己最后的生存意义的男人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然堕入了那名为宿命的迷局之中。
四个男人在前厨师女儿的家里吃着前厨师做的意大利面,然后把盘子掷上半空以前打碎。
在垃圾场四个人一边笑着一边开枪击打着废自行车前进。
终于找到了那几个杀手,前厨师说,兄弟,我餐馆的名字叫做兄弟,它就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现在它是你们的了。
杀手与杀手拔枪相对,子弹纷飞的那一晚,有云有月。
他躺在简陋的手术台上,几个杀手正为他取出体内的子弹,他们说,我们是你的朋友,那个幕后主使是我们的老板,不过,现在你是我们的老板了。
但是终于,在手刃仇人之前,他忘记了一切。
他忘记了仇人是谁,忘记了女儿的样子,甚至,他连复仇这个单词也忘记了。
但终归有人记得的,杀手们把他一个人安置在女人和孩子之间,然后去了报仇。
他们想,若是一个人忘记了一切,那他便不会记得仇恨,若是一个人忘记了仇恨,他就不会再有悲伤。
其实一个人永远不会选择遗忘,因为那就等于抛弃了自己的灵魂,但人终究会遗忘,那时候便是你的灵魂抛弃了你。
他和孩子们在海边玩闹,看起来很快乐。
这或许便是曾经存在于他的想象之中的,失去过去后的生活。
直到那一天,吃饭时,他忽然听到了女人和孩子们的哭声,他抬起头看着新闻里播出的三个死者的照片,他很诧异,这是我认识的人么?
一个小姑娘抽泣着说,他们是你的朋友,是你最好的朋友。
那人跪在那儿,只祈求天主的垂怜。
其实,当主角最后拿起枪奔向他的仇人的时候,复仇这件事本身成功与否,已经全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想看的都已经看到,因为宿命中的英雄已经踏上了自己的路,因为曲声已经响起,大幕正要拉开。
我们自出生那一刻起,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便是我们的灵魂,若有一日连它也将我们抛弃,我们不只不会再有悲伤,我们会一无所有。
当年,一部《枪火》简直引爆了港产动作片的新境界。
小编个人感觉,这简直完全抓住了古龙武侠小说的精髓。
此后,出了《放·逐》。
这样的类型,想要精准把握,绝对考验导演功力。
《复仇》是三部曲里头的最后一部,加入了老外,自然也就加入了一些国际元素。
但其实说起来,故事情节依然不是主要部分。
故事开场,老外的儿子女婿和外孙全死了,只有女儿侥幸逃过一劫。
老外决定报复。
依靠警方?
在港片里头,如果依靠警方,那会相当的没面子的。
老外虽然在澳门两眼一抹黑,但这点“潜规则”还是明白的。
此时,黄秋生领导的团队,正在接任务。
任达华演反派,那完全是游刃有余。
当众调戏自己的马子,你以为任达华是疯了,其实完全不是。
一回头,就告诉黄秋生,自己的马子和自己的头马搞在一起了,做掉。
接到任务的“三叉戟”当然得干活儿。
别说,这马子和头马干事儿还是很小心的,酒店房门是反锁着的。
此时,林胖子给大家展示了一下,酒店的“安保系统”是多么的脆弱,建议经常“开房”的,心里头有点数。
这一幕,被老外看在眼里。
但老外没准备替警方认人。
于是,雇佣关系达成。
“三叉戟”是专业的,拿钱办事儿。
故事不走探案路线。
很快,黄秋生就在老表那里查到了杀手下落。
一帮人准备去香港拿人。
老头也不是盖的,当年也算是“三叉戟”的同行,既然雇主强烈要求参与,“三叉戟”当然不会说什么。
不过,这黄秋生的老表,虽然只是在澳门捡破烂,但其实是个隐形富豪。
能在香港买得起房子,咋就选择在澳门捡破烂呢。
凶手,是以黄日华为代表的“三叉戟”。
黄日华演反派,总是让人感觉还是郭靖郭大侠。
人家也是杀手,很讲职业道德,雇主是谁死活不说。
于是双方开打。
这番枪战下来,谁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当调查陷入死胡同时,送人头的来了。
任达华打电话,说自己的手下出了点事,对方是三个中国人和一个外国人。
黄秋生接到电话时,差点没笑出声来,这不就是我么。
好么,时间地点人物都交代了。
“三叉戟”直接杀到据点。
大侠以为等到了援兵,结果等到了死神。
可是,这算是和昔日的老板彻底掰扯了。
“三叉戟”还没想着怎么和任达华掰扯呢,任达华的团队已经杀到。
三人一路逃命,但即便是逃命,造型还是得保持住的。
黄秋生学成龙跳楼,可惜失败了。
尴尬之余,只能用扶眼镜来遮掩。
要论如何耍帅,墨镜必须是最佳道具,纵观三部曲,谁还没个墨镜呢。
三人杀回澳门。
老外此时已经失去记忆了。
这是故事的终极问题。
但是,此时“三叉戟”已经无暇理会这个问题了,买卖变成了私人恩怨,没有转圜的余地。
垃圾场这场戏,还是蛮有味道的。
不过,有一个细节,黄秋生在老表那儿到处找家伙的时候,现场飘过来的纸屑,看起来都是碎纸机里头出来的干净纸条。
在这个垃圾场,“三叉戟”被任达华的人海战术压垮。
最后复仇的任务,落到了丢失记忆的老外身上,这,个人感觉有点遗憾。
但是,电影是瞄准的海外市场,这样的设定,看起来好像也无可奈何。
故事结局其实不难预料。
三部曲算是港产动作片中的另类,这样的另类,大概量产不来。
只能期待。
⭐ ◀ ▶ ⭐ ⭐ ⭐一個飽經風霜的「獨行殺手」造型的「老家活兒」雇傭來三個「殺手」,誓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為他慘遭殺害的女婿和外孫而復仇;面對一個意義漸漸消隱的「復仇」承諾,面對一個逐步踏入失憶沙海而遺忘復仇初衷的「雇主」,拿錢辦事兒,是「行規」,是「道義」,是身為「殺手」骨子裏置生死於世外的使命和義務;對於「老家夥兒」而言,他則依賴以「照相」、「郵票」和「手槍上的名字」來作為自己日漸遺失記憶的載體,以具象的物件來象征他內心「復仇」意誌的外化延伸;極盡浪漫主義來塑造「兄弟情誼」和其「反英雄」特質,高度風格化的表演和場景調度,大量憂郁的吉他伴奏,「自行車打靶場景」頗有「西部電影」的余韻和荒涼感;「空間運動」是【杜琪峰】電影的一個顯象特征,其不僅體現於精心編排的「鏡頭語言敘事」,也指「角色」效忠關系裏「命運」的跌宕和跳躍,以「巧合」來編織一種強烈的「宿命論」色彩;我喜歡「野林槍火之戰」前雙方因「孩子」而共同默許的對峙;隨著月光的漸隱漸現,尤為風格化和純粹抒情的場面表現賦予其一種超現實的美學意味;「殺手」如同置身於一條無盡的自我犧牲和毀滅的「莫比烏斯環」,沒有孰黑孰白,沒有希望和退路,兩端唯有「死亡」的共同歸宿!
杜琪峰 ★ 男 🔥 54 R 🔴 2009 🔵 中國 X 香港 🟣 2024 ▲ 7月 🟣 ➊ 🟣 24🟣 線上 觀影 🟣 網絡資源下載 🟢 55 inch🟣 Ⅱ ≈ 109分鐘🟣 原聲音軌 ★ 中文字幕 🍁 ★ ★ ★ 6 9 🍁【杜琪峰】槍火 X 三部曲 第3部 作品
开场谈判戏的站位设计堪称杜琪峰暴力美学的浓缩表达:封闭空间内,法国雇主Costello(约翰尼·哈里戴饰)与三兄弟(黄秋生、林家栋、林雪)形成三角对峙,光影切割出几何化的权力场域。
杜氏惯用静态构图制造张力,人物如棋盘上的棋子被宿命之手摆布,餐馆吊扇的阴影在墙面缓慢旋转,暗示时间流逝与命运轮回。
这种仪式感贯穿全片,如废弃工厂决战时四人持枪缓步推进的镜像调度,将暴力升华为一场现代舞剧。
Costello与三兄弟调查女儿遇害现场时,通过交叉剪辑将回忆与现实交织,既推进线索发现,又暗示复仇动机的复杂性。
这种手法在杜琪峰作品中常见,如《PTU》中丢枪与寻枪的平行叙事,强化宿命循环的无力感。
三兄弟与Costello闯入杀手家庭一幕堪称神来之笔:剑拔弩张之际,孩童一声"爸爸"瞬间瓦解暴力预设。
三人在家庭的包围“保护”下,暂时躲过复仇的箭——四人的寻仇,这是杜琪峰对暴力叙事的微妙颠覆。
在此延续《放·逐》中对江湖人家庭羁绊的关注,将冷血杀手还原为世俗父亲。
餐桌上的热汤与墙角的霰弹枪并置,暴力的日常化反衬出江湖人逃离宿命的无力。
这种温情时刻如短暂喘息,却更凸显黑帮片"家庭庇护所"意象的脆弱性——最终杀手全家仍被屠戮,暗示暴力终将吞噬所有避风港。
Costello脑中遗留的子弹导致记忆持续消逝,这一设定直指“记忆与身份”的哲学命题。
记忆的碎片化(女儿被害的闪回与现实的错位剪辑)直指复仇行为的虚无——当仇人面孔在脑海中模糊,复仇是否沦为空洞的姿态?
若仇恨依托记忆存在,失忆是否意味着解脱?
杜琪峰在此颠覆传统复仇片的快意恩仇,让失忆成为对暴力循环的嘲讽。
记忆与身份的解构,让复仇沦为西西弗斯式的徒劳。
影片通过Costello从执着复仇到茫然无措的转变,探讨人性本能与理性选择的矛盾。
这一设计让影片超越传统复仇叙事,升华为对存在意义的拷问。
以身体残缺隐喻精神困境,赋予角色更深的悲剧性。
全片暴力场景呈现强烈的熵增美学:废弃工地决战时飞扬的粉尘、慢镜中飘散的文件,物理空间的崩解对应着人物精神的溃败。
Costello最终在失忆中重复复仇动作,三兄弟以死亡完成对江湖道义的殉葬,所有角色都困在暴力的莫比乌斯环中。
杜琪峰在此撕碎传统黑帮片的浪漫化复仇,暴露出赤裸的虚无——当记忆消散,复仇不过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江湖道义沦为空洞能指。
《复仇》不是杜琪峰最成熟的作品(跨国团队的磨合痕迹可见),但其通过记忆创伤与身份迷失展开的哲学思辨,将香港黑帮片提升至存在主义的高度。
当暴力成为景观,复仇不过是消费主义时代的又一重异化表演。
这种对类型片的自我解构,让《复仇》成为一曲献给黑帮片黄金时代的安魂曲。
http://axinlove.com/2010/01/vengeance/《复仇[Vengeance]》有形式没内容by @xinl.ve 100108要破茧成蝶十分辛苦,杜琪峰和韦家辉要把银河映像的影响力扩大到世界范围,看样子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神探[Mad Detective]》请外籍女编剧帮忙写剧本是一种尝试,异国人士Johnny Hallyday[约翰尼•哈里戴]在《复仇[Vengeance]》担当主角也是一种尝试,不过《复仇》还只是具有华丽丽的电影形式,没有关于选择和人性的太多内容。
杜琪峰、韦家辉的支持者一样还是可以在电影里挖掘很多表象的内容,如在《放·逐[Exile]》里数交战时的枪响一样,去讨论叶璇饰演的女人收养的小孩来源,但是《复仇》还只是一部香港电影,看时很有趣,很快也就忘了,缺少成为一部经典作品的深刻。
数月之前,听说杜琪峰为了北上,准备放弃拍摄有关黑帮题材的电影。
《复仇》肯定不是要北上的作品,真要北上那也只能是下一部。
《复仇》所传递的“主流”的一面,依然是地下世界的道义与行规——受雇于人的杀手需要履约,即使雇主已经记不起约定,即使要自己付出生命为代价。
践行履约,在光明世界是堂堂正正的理所应为,但在杜的黑社会里,黑帮分子也并不排斥此褒义的品德。
而为了保护自己,行动中出现了差错,不伤害小孩和女人的不成文规定也还是可以随机应变。
抽掉杜琪峰创造的黑社会的生存行走法则,电影《复仇》也就只剩下形式了。
三场风格突出的枪战场面,突出了银河映像班底的表演,反而主人公Mr.Costello要干掉任达华的那场就显得暗淡了许多,而且在空间形式上的利用各不相同。
月亮穿行在云层之间,两伙匪帮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中交战,利用的是银幕的左右/横向。
阿鬼等人要从楼房上逃脱的时候,则是银幕的上下/竖向。
最后一场,从视觉感受上而言,是垓下之围,以圆圈的方式表现。
还有比较短促的一场:当Mr.Costello在雨夜和阿鬼几人走散,迷失在一层一层雨伞中。
记忆力不太好,只能大概估计这几个场面都应该曾经见过,《复仇》借金牌配角的华彩演出,非常夺人眼球。
不过,对比场面调度的娴熟和华丽,突显了剧本格局太小,深度不够的缺点。
《复仇》挖掘Mr.Costello的内心还是太少。
曾经是一名杀手,能将情绪和情感深深压抑而又不乏温情,在意平凡生活却不得不要陷入仇杀的困境。
Costello这样的一个人物,他的内心故事完全可以般配本片的形式,但杜琪峰与银河映像只用Costello的间或失忆作为电影叙事的关键。
如此一来,就有点奇技淫巧的味道,卖弄了有关某些奇闻异事的想象——香港商业电影一贯的弊病——不愿也不能够皓首穷经地折腾出一部人生大戏,《复仇》也就流于了形式,成为一部普通银河映像出品。
Vengeance.2009.720p.BluRay.x264-MELiTE
我把它的立意理解为:有些事情,即使你已经忘记,也是要去做的。
这是老派江湖的责任感,法国人没见过,我们却在英雄本色中早已熟悉。
看似遥远的21世纪已经过去了10年,一切都是实际广义至上,道义、责任,放两旁,不见了。
其中的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退出。
但他们都没有,仅仅是因为“很多钱”吗?
我看不是。
他们对于自己的选择,是单纯觉得“这是我选的,所以撞了南墙也不能回头”。
为什么觉得失恋的人可以看看呢?
因为你可以思考下:有些东西,如果忘记了比较快乐,你是不是还一定要强迫自己记住。
我来回忆一下。
觉得这戏有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
1.杀对奸夫淫妇居然需要三个人打配合,也太没实力了吧。。
而且进房间的关键key居然靠和扒服务生的钥匙。。
这也太靠运气了吧,万一没扒到或者被发现呢?
杀服务生?
究竟是杀手还是扒手?
2.为了一间看不见摸不着,产权还不知道怎么过户的巴黎餐厅和一不相识的干瘪外国老头就和澳门地头蛇以前的旧老板对着干,放弃澳门和香港的生存环境,难不成从此洗手不干去法国混了?
这也太轻率了吧。
这是故事的主体结构,这个基本就站不住脚,故事就不成立。
3.知道这法国老头失忆就收手嘛,为了一场没有意义的复仇,干嘛呢?
最后以死相拼更是毫无道理。
生意是生意嘛,没必要搭进自己的性命进去。。
4.法国大爷在影片的结尾这么神勇,单枪匹马把任达华一党搞得鸡飞狗跳,最后结束了达哥性命,一切这么闲庭信步行云流水的。
难不成失忆失成自己这么强实力也不记得了?
还请个P杀手,自己本来就一杀手嘛。
黄秋生党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破口大骂这老头,自己这么牛还要叫他们三人枉死,太不地道!
其实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若非老头失忆不晓得自己的身手,那这戏就没黄秋生仨什么事了。。
其实最后老头的爆发像极了是对黄仨人的嘲讽。。。
本片最搞笑的即是任达华看着那个美人突然挺个大肚站起来的一幕了。
呵呵,我都笑翻了
杀手第一原则,不杀与买卖无关的无辜;杀手第二原则,赡养被杀者的后代;这两个原则,黄秋生都做到了,他是杀手中的典范。杜琪峰电影里的黑帮小团体,越来越像是一份优雅的职业。
给六星对不起良心~~
尼玛,这神马破电影啊喂,忒装神了!!
杜琪峰拍给法国人看的《枪火》,当然水准在枪火之下,几场枪战镜头运用想起《枪火》,故事建制想起《放逐》,那两部戏的五人组最后只剩下黄秋生和林雪,所以悲剧的挂掉了。。算是杜琪峰水准之内中规中矩的一部,唯一吐槽在于蛋疼的国语和最后自首的结局。三星半。
杜琪峰已经进化到不需要情节就可以凑出一部电影的地步了。
澳门这城市本身太冷了,像杜琪峰这种极冷的气质,一定得放在极热的城市,才出得来效果。像垃圾场这种浪漫到死的戏,用一次足矣。倒是杜琪峰这炉火纯青的技术,收一徒弟估计得跟着学三十年才能出师。
没看到老杜的镜头美感和智慧
基本上属于摆酷摆POS的片子。剪成80分钟的长度还差不多。
太差了。。真难想象是09年的片子。。除了一张张熟悉的老脸以外,真是要什么没什么。。。Johnny To《枪火》时的辉煌啊,难道再也回不来了?!。。
7分
什么呀?!?!杜琪峰太让我失望了!
银河印象,你还能整点别的不???
后半部失忆后,观者也跟着失意。法国佬的加入让影片有点不中不外,提不起精神。
叶璇好漂亮,那个老人居然失忆。。。太坑爹了。四个人站在一起好有型
乱七八糟的一片,演员演得都很生硬,逻辑混乱,完全是为了表现枪战场面和耍帅,给的一分是给最后贴贴纸的这个情节的,虽然也很不符合逻辑,但是至少还算有点意思
看杜琪峰的电影,很多时候是看气氛,几个镜头就把气氛烘托出来了,再加上古龙式干净利落的枪战场面,整个节奏非常紧凑,故事情节倒也次要了,一直觉得杜琪峰和徐克是最江湖的两个香港导演,骨子里的侠义。
银河黑帮武侠版
真的很烂
真不知道银河映像怎么想的,整出这么一部洋不洋中不中弱智剧情的玩意儿出来。
看片的整个过程我都很激动...太有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