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后,忍不住想要写的…头绪不很清楚,我只是想写电影的最后,c女在海和室友一起吃着迟来的草莓松饼,两个人脸上有幸福的笑容。
在那个时刻,两个女孩心里隔阂终被打破,能相互依靠、理解…那块松饼或许是代表幸福吧。
可是在生活里,我们都被什么迷上眼睛。
幸福还是会来,只是迟一些。
“在你心里神是什么?
”美子问。
这是电影中的台词,无关宗教,信仰。
我想只是指生活中能救赎你的那个人,而在那人面前才是你最真的自我,他令你悲伤,也使你幸福。
电影里的美子,那个叫K的男人是她的神吧…K对美子的感情,像是种心理的需要,能跟她分享全部的心事,却不是爱情。
美子是美丽却又令人心碎,我总回想她抽着烟说‘我要买一栋公寓比五十层还高,那样我就不用死。
可若到哪天,我的身体不再迷人了,我会去自杀。
’她吃力的活在别人和自己的欲望里,快被湮没。
她是一直深爱K的,是执念亦或是迷恋,是那样干净的感情。
美子知道她不可能和K在一起,过去,现在,也不会在未来。
她还是会像热恋中的女人一样找各种理由去见自己的爱人。
她会撒谎说家里人看望她带来水果,要分给他…一个躺在棺材里睡觉的女人,一直坚持活着的力气,就是这默默的爱吧。
借机于时间,地点,气氛,醉酒她还是奋不顾身的去得到了她想要的爱情,即使是心里的一厢情愿。
‘K君,我其实喜欢你很久了…’得到救赎,因为曾经拥有。
在你心里什么是神?
现在,或许我们都有答案…
值得一看的电影。
淡淡的感觉,平静的叙述。
不是大喜大悲,或悬念迭起,或莫名无厘它是一部看很多遍都没有关系的片子。
因为有些片子的内容太过悲伤或太过幼稚的话,一般都不会有勇气或兴趣再看第二遍,可是《草莓松饼》不一样,初看片名,可能会认为是言情或励志之类,而后影片开始才发现与预感相差千里,这时大概有许多人都会放弃继续看下去。
然而真正懂得女孩子心里那些复杂而微妙滋味的人,看着看着便喜欢上了虽然里头不时出现怪异的场景,可大概是因为出现在日本电影里的缘故,在棺材中入睡,下班回家经过坟地,把捡来的石头当作神……这些都丝毫不让人觉得别扭,相反,非常的真实……一直偏好这种将几个人的心理、命运同时交织着演给你看的感觉。
幸福很远,在遥远的遥远。
从无知到成熟,从迷茫到释然,我们总是在经历一次次真相背后的痛苦后才认识到一块草莓松饼的美好。
两年前,Satoko遭遇一次失恋。
痛不欲生只是瞬间,之后生活照旧。
好好地活着。
想要恋爱。
她的愿望。
Akiyo出场诡异。
她的床是一具棺材,住处凌乱,与一条孔雀鱼相伴。
第一眼的Chihiro像清新微风,是公司无关紧要的小职员。
Toko是画家,为出版社画封面。
和Chihiro是室友。
和她们一起的宠物是一只白色仓鼠。
Heavens Gate是一个应召女郎中心。
Satoko是这里的接线生。
Akiyo是应召女郎。
却是鹤立鸡群。
被妒嫉被排斥,只有Satoko是她的朋友。
上班的时候,她以OL的穿着。
去见喜欢的男孩子,她一贯T恤及牛仔裤。
她想买一幢比50层更高的公寓。
有梦想却也心灰意冷地活着,想在变老之前用自杀结束生命。
你相信有神吗?
她问Satoko。
Toko在画想象中的神时也问Chihiro:你相信神吗?
Chihiro答:对我来说,也许我的男朋友就是我的神,那个帮我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的人,不论我想做什么,他都会同意……这个卑劣女子,假如有神,她已亵渎神明了。
结果她遇人不淑,身心都献上却遭抛弃。
神是我们内心的纯洁。
夜,Akiyo忍受着男人的蹂躏。
天亮时穿过墓地回到住处。
洗了澡,喂鱼,打电话约Kikuchi。
她单恋着这个男人。
她的同学。
没有优秀之处,但她喜欢,找了借口约他出来,找了借口跟他回家。
因为喜欢。
在有月相图的月历上,把“Kikuchi”写在约会的日子里。
做这些的时候,她甜蜜地笑着,如同一个小女孩。
一天晚上Satoko捡到一颗石头,她猜想是陨石。
摆在寝室里,点上蜡烛,如神供奉。
祈求杀了摸她屁股的店长。
还有,要恋爱。
可爱如她,摆一杯清水在一只会摆动的玩具鹤前面,对它说:喝光它。
寂寞如她,每天晚上下班之后一个人坐在阳台喝啤酒,面容忧伤。
晚安也只能对着铁塔说。
每一天就像昨天一样,但仍旧是美丽的一天。
重复的祈祷。
要一个能和她一起谈论即便是“快看蓝天”或是“这些星星真漂亮”之类的愚蠢的问题的人。
每个人孤立无爱如同夜里没有灯火的东京铁塔。
Toko作画时不分日夜。
处于一种病态。
吃下许多东西,然后催吐。
情人离开之后自弃。
爱惜画作,却不爱惜自己。
Chihiro买来有她画封面的书。
说她厉害。
她的回答:厉害的是作者,我只是画画罢了。
这没什么。
Satoko在小餐馆吃面,主动帮忙接了一个电话。
性格使然。
店主Lee是一个奇怪的人,总在客人没吃完的时候收掉盘子。
埋一个伏笔。
Satoko的下一份工便是在这里了。
Satoko带Akiyo去看她妈妈,50岁才怀上她的妈妈。
年迈的妈妈有男朋友,她却没有。
她妈妈的理论:Satoko没她漂亮。
Akiyo带着Satoko妈妈种的番茄,去见Kikuchi,却看到窗口探出他和另一女人的头来。
悲愤让她丢下番茄,回头就走。
番茄烂了一地。
一个完好的被Toko捡去。
她从这颗被遗弃的番茄得到灵感。
用一夜时间完成一幅画。
结果,画被遗失,得不到真心的道歉。
甚至被批评:自以为了不起。
她又再一次催吐。
我的画就是我的全部,我如此地努力去画,就是为了人们能重视它,要是你哭着向我道歉的话,那就够了,那我画几百张都无所谓!
Akiyo在Kikuchi的楼下受伤之后上班如同行尸走肉,Satoko关怀地给她水和烟灰缸,搭讪式地说:你真的准备买一栋公寓吗?
Satoko有温暖的面容,每一天都在渴望被爱,同样以温热的心待人。
店长请Satoko吃晚饭,在看得见东京塔的餐厅。
Satoko回家后,对着石头双手合十,说:我收回要杀死店长的请求,但是……我说想要一个男朋友,但并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我想要一个因为某种奇迹而让我认识的,拜托了。
这孩子,没有在长期的渴望里迷失。
她依然有自己的原则。
Chihiro有Chihiro的柔韧,听到同事的嘲讽,愣了一下,随即又展开笑容。
她在感情世界又极其迟钝,后知后觉。
男友的冷淡表现已很明显。
她视而不见。
那个说她是很好的结婚对象的家伙跟她说分手的时候,她轻轻点了一下头,微微一笑。
内心空虚时,要让胃充实。
独自吃了一碗面。
在Lee的店里。
Lee的一句:你妈妈还好吗?
她愣了一下。
Toko收到前男友结婚的消息。
哈哈大笑。
长笑当哭。
事过境迁只是伪装。
她在画上写着:就算人们老死了,那也无所谓,那就去死吧,Aida,你永远不会得到幸福的……一片情伤覆盖着她的心,6个月过去,仍旧阴暗。
过一段时间,Aida寄来信,借名还钱,告知婚讯。
Toko的男友爱上自己的朋友?
并且要结婚,并且不知愧疚,并且无视Toko的感受。
行径卑劣。
Toko烧掉画,画笔,墙上所有的画都以白纸代替,又催吐。
她要清空一切。
某些时刻,人急需遗忘。
神啊,还是请杀了他吧。
被店长非礼之后,Satoko又对着石头这样祈祷。
Akiyo去医院做检查,看见吃奶的婴儿,温柔地笑。
温柔地疼痛。
每个女人都会想要一个孩子。
也许只是一瞬间。
也许只是心被触动。
Chihiro生日,给自己买了鞋子。
男友躲着她。
于是,她约了另一个男人。
之后,再约Toko,在天台,跟她讲男友讲工作。
交谈之后,才彼此明了彼此不相知。
不欢而散。
普遍的人都只看他人的所得,而不知其所痛。
Heavens Gate的店长去世。
Satoko去参加丧礼之前在家难过了一阵。
为着自己以前对石头的祈祷。
Chihiro终于看到Toko在催吐,她终于相信Toko所说的痛苦,上前抱住她。
前嫌尽释。
友情需要双方在天秤的同一高度?
仓鼠死了。
孔雀鱼也死了。
Akiyo向Kikuchi表白。
他点点头,无语。
她说:谢谢你。
结果明摆着。
她感谢他没有讲出来。
再无言语。
勇气输给感情。
于是她离开。
Toko给Chihiro送行。
彼此拉着手说着:我真的很恨你。
依依不舍地道别。
车门关上。
两人同行。
Satoko探望Akiyo,带着充当神的石头和Toko遗失的画。
画被Lee拾得。
阴差阳错。
两人约在游乐场。
在摩天轮前见面。
此时,Chihiro在不远处的海岸,也在望着这个摩天轮。
Toko买来草莓蛋糕和Chihiro一起吃。
Chihiro拿出一个瓶子,装着从来到东京以后流的眼泪的瓶子,把眼泪洒进大海。
大海是地球的一滴泪。
她对Toko说:也让你的眼泪流走吧。
Toko用力地点了点头。
过去的伤,也许此刻她才放下。
就在这个海边。
Satoko看着AkiyoB超的胎儿图片,把Toko的画送给她,拿出石头,跟她说:对我来说,这就是神。
另一边,Chihiro坐在石头上看天。
Toko在海滩上画画。
一个转身,她发现了自己丢失的画,失神向画走去。
Akiyo把石头扔向大海,说我不需要神。
Satoko依旧说那句话:我只想要恋爱……
忘记是在哪里看到了《草莓松饼》这部电影名字,可就是执拗地认为它一定很好看,于是在某个清晨花了两个小时独享它。
是我喜欢的都市女性类型。
但和《欲望都市》和《好想好想谈恋爱》很不一样,因为《草莓松饼》中是两个女孩与两个女人。
她们没有过了三十岁,她们也没有很高的收入,她们也不会聚在一起像讨论某一件商品一样的讨论某个男人。
也许是日本人的清淡口味吧,整部电影都是淡淡的,没有起伏的高潮,只是平稳地叙述着。
就如同秋代每一天阅读圣经后拉起棺材的盖子进入黑暗睡眠,然后再于清晨醒来。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地流淌出来。
草莓松饼。
而松饼在日语里,就是蛋糕的意思。
看到结尾四个人在海边偶遇时,我脑海里突然徘徊起一句话:草莓不是唯一。
始终认为,草莓是女孩子的专利,如同粉红色一样。
我想,电影里的最符合草莓特性的人一定是里子。
会抱着男友的腿恳求,做着接线员的工作,对应召女郎充满同情,在拉面馆帮忙,上司死后因为自己之前的诅咒而遗憾……里子也许很傻,但她很可爱。
她也许活得不是很开心,但她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绝望的,最大的愿望也不过就是谈恋爱。
而公司小职员千裕应该是典型的日本女孩吧?
相貌身材都不算差,为人也算勤奋认真,但没有好的学历和家世,于是希望找到一个既爱自己又有些身份的男人结婚。
也许这样的女人是很适合结婚,但这样的女人也最容易让男人厌倦。
当看到她打电话给男友时,其实那种行为与片头的里子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我想,千裕应该是一颗开始腐坏的草莓,不够新鲜。
而秋代与塔子,她们应该是摔烂的西红柿。
秋代在菊池家楼下摔烂的柿子,也是给了塔子灵感的柿子。
秋代与塔子的生活,都是不被人理解的。
塔子每天窝在家里,插着簪子跪在地板上摆弄颜料,会因为画不出自己觉得完美的画而烦躁抑郁。
她没有朋友,并不是她不想有,而是人们眼中的她总是很孤傲,即使是千裕,也是这样想她。
她不是不想靠近别人,她也会偷看千裕的日记,只是千裕追求的与她是不同的。
所以她寂寞,她没有男友没有很多的钱没有懂她的朋友,她只有那只松鼠,却也死掉了。
对于塔子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就是作画了吧?
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无比艰辛,腰酸背痛,睡眠不足,但那至少是一件她所热爱的事情,她可以将所有的想象和情绪融入在里面,她是在用颜料勾勒着自己的灵魂。
所以当她知道自己的画被人丢掉时,那种伤心绝望和愤恨是难以形容的。
所以塔子选择用刺激自己呕吐的方式来自虐,发泄心中的愤懑不满。
至于每天睡在棺材里的秋代,应该是比塔子更绝望的。
她一无所有,没有像样的家,没有床,没有亲人,没有爱人,没有体面的职业。
她只有一辆自行车,一口棺材,一条金鱼,和一个被她暗恋着的大学同学。
于是,她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为此,她摘下眼镜散下头发妩媚性感地去做应召女郎,忍受着各式各样怪异的客人。
如果她的生活中还有一丝希望的话,那应该就是每次她打电话约了秋池之后,去超市 挑选新鲜水果,骑着自行车去看他,与他聊天……直到有一晚,她看到他有了女友,偎依在阳台上说笑。
那一刻起,她似乎什么都不再拥有。
于是她只能决绝地去了结自己的情感,她让自己以纯洁的身份与秋池度过了一晚。
天亮时,秋池说抱歉。
其实那个男人有什么好呢……他和她是大学毕业之后唯一没有找到工作的,他每一次都是毫不惭愧地接受她的水果,每一次都是秋代送他回家,即使占了便宜之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如何推卸责任……只能说,是秋代太寂寞了吧,她是她身边唯一的男人,她只能将他当作希望去抓住。
看完这部电影很久之后,都还是会想起秋代清晨将棺材打开从里面爬出来的镜头。
似乎迷恋上了这样一个角色,一个双面的女人,生活在墓地旁一口棺材里的女人,每天在绝望的生活中读着圣经安慰自己。
之所以叫做草莓松饼,大概是因为导演想告诉人们生活中总是有一些意外的美好吧?
比如千裕生日那天收到的塔子送的那块草莓蛋糕。
不管是草莓还是西红柿,在面对生活中一切不如意的时候,都有权利对自己好一些,送自己一块草莓蛋糕,也许下一刻,生活就会给你新的启示和转机……
七是蹲在椅子上看完《草莓松饼》的。
我则是蜷缩在床上直到剧终。
这样扭曲的姿势让我的呼吸局促起来,但是我不想让它有任何改观而顺其自然。
我在豆瓣上搜索着人们关于它的评价,多半都是给予这四个女子的悲悯,让我觉得她们反而可怜起来。
男人不爱女人,女人不爱自己,所以女人到最后都是一个人。
塔子是其中我最钟爱的人物,尽管病态依旧独立的存在,虽然她画的神像我实在没搞明白,仍然抱着尊重的心态观望这样桀骜不逊的女子,宛如照镜子般看到明晃晃的自己的影子。
周围的人都在恋爱,所以空虚的人特别悲哀,年轻是女子身上擦拭不去的伤痕,待到老陈得看破红成大概又是另一种无可救药。
拍摄的手法和《20 30 40》很像,镜头无非周旋于世间百态的男人和女人之间,将或相关或无关的故事串联起来,最后安排所有的主人公在海边来一次灵魂的感召,没有跌宕起伏,没有起承转合,就那么戛然而止的谢幕,让我仓促得来不及回过神来。
结束了,那些盛放着颓败了,又消逝了的最好的时光。
然后启程,背身过去谁是谁的天涯。
一个大城市,四个年轻女人,不同的人生轨迹,一样的寂寞空虚。
看着这部电影向我们娓娓道来现代人在大城市里的孤单无助和在这种 压抑氛围下的寻找自我的路径就不会觉得这只是一部电影。
或许它就是我们的人生写照。
不用追求什么起承转合,不用讲究什么高潮迭起,只需要随着四个女主角的所见所闻体会他们的心情。
于这种孤单成鲜明对比的是她们对真爱的执著和追求。
她们需要的是遇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在冷漠的城市相互取暖。
但是她们却总是在不对的时间遇到不对的人。
我爱的人不爱我,我爱的人已经有爱人。
总是迟一步或早一步。
虽然电影的最后没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我想最后四个女人在海边的相遇或许说明人生不是总那么烂,有一个朋友的支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天会是你盼望的那个样子。
去年看的片子。
記得裏麵的那幅畫。
滿地的西紅柿。
她說。
我的畫就是我的全部。
她靈感的來源甚是獨特。
她肩膀上的紋身很好看。
依稀記得是魚。
它一直留在小電里總也捨不得刪。
四個女子。
各有各的堅持。
愛情。
是主體。
有些淩亂。
畫麵確是幹凈。
偏好這類的電影。
好像它只屬于我。
放不下的自戀情結。
呵呵。
觉得自己和它很有缘分。
它的截切完结时间就是我生日那天。
《草莓松饼》与传统日本女性电影区别不大──女人们艰难地活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中。
导演矢崎仁司找来四个女主角,接她们去窥探社会的四个不同角落。
年龄最小的里子虽然在应召女郎店当接线员,但她的苦恼只是无法恋爱,即使向捡回来的石头反复祈祷也无法开始恋爱;做皮肉生意的秋代平时谁在一具棺材里,她存了一大笔钱,装了处女膜后去送给自己喜欢的男人;上班族千协只是办公室的茶水小妹,她只能找到愿意跟她上床,却会在完事后把她和她买来的蔬菜一起赶出家们 “爱人”;画油画的自由职业者塔子每天对着马桶扣喉咙,看着前男友寄来的结婚通知假装麻木,然后对着小说自慰…… 你当然可以就此分析是越深入社会的人受的苦越大,但前提是痛苦可以量化。
电影开始不久,塔子就问她的室友千协,为什么所有的神都是男性的模样?
片中出现的男人没有一个好的(那个不太会说日语的中国人戏份不多可以除外),不是慌话连篇就是干脆连谎话都懒得说,他们不爱这些女人,这似乎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常态。
电影中解决的问题是女人为什么不爱她们自己。
在温暖的片尾,四个女人聚在了海边,虽然不代表她们将走向“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但至少,她们看上去已经不那么痛苦了。
与《花样奇缘》里被人同情之余还附带“太过蠢笨”的评价的松子相比,这四个女人终于可以让观众出一口气。
这是一部细碎的电影,但看下来不会太闷。
不算少的激情戏不算唯美,但看得人心隐隐作痛。
中文名字我喜欢,是叫《草莓松饼》,却像是翻错了,应该叫《草莓蛋糕》。
这一点都不重要,是松饼还是蛋糕,因为,草莓才是重点。
不过,其实草莓也不是重点。
因为这个片子呀,才不像名字表现出来的那样甜美呢。
它一直都在刺痛我我不是一个人看这部电影影片开始,千裕被男友抛弃,她问我,她怎么穿着睡衣就出门了呀?
她又问我,她在地上拖着走呀?
她第三次正要开口问我的时候,我说"嘘,都是夸张的"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电影里千裕说,现在,我还好好活着。
我就以为,这是一部"女人丢掉男人,重新获的新生,努力继续生活"的励志片看到后面,才发现,完全不是。
我无数次胸口隐隐作痛在看到Satoko对着一颗石头膜拜许愿时在看到Akiyo养的那条黑色热带鱼时在看到Toko暴食又催吐时在看到千裕收集的眼泪瓶时是因为日本女人们总是艰难地活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吗?
她们的梦想她们期望的爱情个人有个人的烦恼Satoko只想要谈一场恋爱Akiyo有个莫名其妙的目标Toko病态的画画千裕爱上一个贱男有时候姐妹淘聊天,每个人都没有在认真听别人讲什么,每个人都在抓住机会讲自己,每个人都说自己的烦恼是冠军,每个人都羡慕他人的生活。
直到后来,直到后来真切的了解别人的处境就像千裕看到Toko呕吐的时候,才真正了解我总是在劝说别人,指导别人的方向,却忘记自己只是个旁观者。
像ly,有些感情,她放弃得起,没有值得遗憾的地方像ss,有些人,她始终放不下,自己也一点不想放下像ah,关于事业,她从来都不觉得重要像我自己,总是那么傻,分不清楚谁是好人,分不清楚真假,分不清楚红色和绿色我们都在压抑的社会中生存,没有绝对的纯白,只是,你快乐了,你就胜利了。
想了想,我不过是个披着Chihiro外表的塔子。
但是,秋代与里子的某些特质也在自己身上。
都说创作人物者总爱把复杂的人性分隔开来灌注在不同的艺术人物身上,果然是如此。
周一到周五我是OL的Chihiro,周末白天我成了插画家塔子,夜里我是成日幻想的里子,然后偶尔迷醉时成了酒店小姐秋代。
与其如其他评论喋喋不休着女权主义在男权社会压迫下的问题,我倒觉得这部作品其实是在探讨都市女子在文明化下的生存状态与自救问题。
人类在进入了文明社会取得物质上的富足与经济上的腾飞,却不可避免要付出失去精神快乐的代价。
所谓文明化的过程,也是“文明病”不断深化的讽刺。
日本社会现今已过了那个拼搏奋进的战后岁月,到了后现代文明化社会,只剩下一众消费男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痛苦着不明所以的痛苦,就连个看得见的敌人也找不到,但却还是那种四面楚歌的悲凉。
上海才刚跨入文明社会没有几年(严格的说还不算是),服务行业还没有完善到那个地步,因而对制度的仇视与积怨还没有那么深。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拼了命的加班后觉得人生空虚,不知道在为了什么努力的。
我曾经那样,但习惯了之后,就有了一种自我嘲讽的无奈。
女人的另一半,从来都不是男人。
那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标准答案符合每一个人——消费。
现在来说说电影。
不管观众反应如何,这绝对不是一部讨巧的商业电影。
导演与摄影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与匠心独运足以让这部淡雅的影片跻身艺术片的行列。
乍看平实的剧情,似乎都是在描绘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强就强在其后劲十足,回味无穷,正如日本茶那淡而余韵深厚的天然意境。
乍看未经雕琢,实则苦心经营,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直以来最讨厌主流日剧的基调,过度感性,情爱泛滥,说教味浓厚,看得人有时候会起鸡皮疙瘩。
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观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一部内敛的影片。
如今的电影除了打出“暴力”“性”“三角关系”“同性恋”等牌子,似乎再没有其他的方式去吸引看客了。
不过可以理解,生活已经够平淡了,干吗还要去看别人的平淡呢?
不过就有我这样无聊的人,清晨5点起床抱着个枕头在客厅里看闷片。
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绝对是一部处处潜藏着惊喜的好片,也许是移情入景吧,感觉看得见自己生活的影子,于是体会较他人不同。
四个性格各异的女人,在都市里过着平淡的悲哀生活,反抗没有任何用处,只有回到本心自救。
渺小的人,女人,男人,都斗不过那个既定的制度与人心的自缢,如果真要对人生追根究底,你看到的不是失望,而是绝望,终极的绝望。
我们都在走向一条通向死亡的路,没有一个人有机会回头。
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爱情也许是一剂镇痛剂或镇静剂,但绝对不是意义。
秋代在海边把里子送给她的神石扔进了大海,她不再相信神的存在。
对人生最深刻的体悟,不是肤浅地抛出一堆概念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是回归生活的点点滴滴,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
中国人寻求的是死后看破红尘的超脱,日本人则寻求在享受生命本身中超脱精神的快乐。
这也是他们什么都敢于尝试的根源。
但,人类某些大方向上是共通的。
我们的悲哀与痛苦,很多时候都是大同小异。
最后,女人之间那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淡淡友情,叫人动容。
淡到极致,便是绝美。
大隐隐于世,我想,我还是应当继续做那个披着Chihiro外表的塔子。
不错的电影~~~~很久以前看的,就记得两段故事。一女画家裸着作画
这电影我竟然看过(很早以前,几年前),还记得中越典子和加濑亮的床戏233333……
我咋就没看出什么女性主义出来
キリコ的声线好迷人:)
慢节奏的都市女生故事..鱼喃キリコ敢露 不过明显没发育嘛..- -
像《东京变奏曲》的姊妹篇,但是多了故事性。有些地方尺度挺大。【ARiN/6.1GB】
属于十年前那个时代的矫情?空捞捞不代表就能有美感了
矫情,演员敬业
難しいけど、明日もすばらしい一日だ。
很喜欢的一部片子!!
又一部3.5分的电影
一部女性向电影,居然这么多场床戏
我说:我这片儿看了有5遍我也不知道为了神马
08.07.11
我去,我好喜欢这个电影,浅浅淡淡之味,接线员女孩也太可爱了,建筑师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卖身女,睡在棺材里真的是太酷,谈恋爱但是每次都被抛弃的女文员还有厌食症的插画师,这才是东京女子图鉴吧,可以可以!
3.5
都很美……
太似生活,看完后觉得寂寞。
卧槽,连颜射都拍,小日本真BT
越致郁越治愈。秋代不管爱还是痛都有种诗意的形式美,像她的鱼缸和棺材床;反过来塔子的形象就非常真实了——像她赤裸的身体。两者的对应十分有趣。千寻的一些细节如追着让人分手和冲掉过去的眼泪,都把傻女孩形象从那种浪漫上洗掉了。里子对天说的话则让她显得特别符号性。大海总是女孩子们的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