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加沙地带
Trennung,被遗忘在加萨走廊的少女(台),撤离安全区,流离家族,התנתקות,Disimpegno,Disengagement
导演:阿莫斯·吉泰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让娜·莫罗,李伦·勒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意大利,以色列,法国语言:希伯来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年份:2007
简介:以色列裔法国女子安娜(Juliette Binoche 茱丽叶•比诺什 饰),自幼随父亲从法国回到以色列定居。父亲为了不忘记曾在法国土地上打拼的祖先,特别禁止安娜学习希伯来语。青春孟浪的安娜与以色列男子情愫暗生,并产下一女。然战争导致离乱,安娜无奈之下只得将女儿留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隔离区,从此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详细 >
重看。开篇世界主义的理想因现实干扰而更加浪漫。之后法国和以色列两段并置,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被深深地影响和塑造。片中的几场拥抱戏非常有力,而环绕在拥抱周边的是死亡、分离、疏离、拆散、流离和分崩离析。长镜头延长了角色和观者的感受与情绪,加剧了富丽的荒凉与喧嚣的撕裂。朱丽叶·比诺什的表演当然一贯地出色而醒目。
好奇异
2008/04/04 @ 文化中心大劇院
20080404 1515@cc
不太了解战事和民族宗教,没看出啥感觉来
剧情布局60 全靠主演撑着
比诺什 镜头
有点想当然,不是简单的前后情绪对比就能突出残酷
以色列。。。一个多么后现代的民族。
无止境的长镜头让人有点观赏疲劳,结尾的戛然而止倒让我一惊。看之前最好先了解下05年以军撤离加沙的史实。
。。。文艺片
20年没见真的会喜极而泣地拥抱吗
「寻找」/「重聚」vs.「撤离」/「离别」,大部分时间下只是个人的选择与悲欢离合,而背景中军队的如临大敌和民众在宗教的名义下抗议,都将「耶路撒冷」无比概念化(对于巴勒斯坦)依旧如此,而在西方电影的叙事下,安娜大部分时间中只是服从自己的情绪与生活惯性,因此最后突如其来又戛然而止的爆发恐怕才是真正的普通人的情感,一如真实生活中那些「岁月静好」党。
向左走,向右走。
分离 创佳CJ简9
10
处处点到分离这一主题。
长镜头,运镜,以色列导演
41分时毫无征兆的哭了。流泪时眼睛很疼
为啥电影手册给那么高的评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