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Stuart: A Life Backwards,倒带人生:一段迷乱、疯狂的游荡岁月,斯图尔特:逆行人生,斯图尔特:倒退人生

主演:汤姆·哈迪,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George Anton,Dominic Kemp,尼古拉·达菲特,Claire-Louise Cordwell,艾德娜·多雷,Candis Nergaard,Joanna Maude,Trevor Sellers,Barbara Barnes,Hugh Arm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剧照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2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3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4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5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6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3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4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5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6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7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8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19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剧照 NO.20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剧情介绍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 以扣人心弦的笔法诉说身兼小偷、人质狭持者、精神病与游民等多重身份的男子史都华一生的故事。除了描绘他前科累累、放荡不羈的鲜活人生,也藉此带出了英国下层社会有关暴力、毒品、监狱与犯罪等令人震撼的面貌,以极度真实而又几近残酷的写实手法,刻画出史都华失败潦倒的一生。但令人惊喜的是,作者与史都华都未以悲伤或自怜的口气来诉说哀伤的生命片段,反而能以充满趣味的口吻娓娓道来,使得整本书在浓鬱的哀愁中,却洋溢著活泼生动的韵律,是这部作品最奇特、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获奖:2008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最佳男演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新方世玉之决战危城叛逆女流危情实录杨五郎血战青盐镇流言蜚语单身日记:好孕来袭七小罗汉那年来了鬼子兵人狼大战旱地忽律朱贵第34条法则神不要投骰子天真无邪的乐园最后一吻艾米·舒默:紧急联系人撕裂记忆体飞驰人生热爱篇拣选第四季我心蔚蓝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北灵少年志之大主宰致命钥匙第三季去地狱的派对巴士吸血鬼家族少年包青天非常公民地雷区地球上只有我们两人夜郎侠之一路危途危机的X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长篇影评

 1 ) 暴力是一种惯性

Alexander问Stuart倒数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得从人生中选一件事,你想要改变什么?

肌肉萎缩症?

各种成瘾?

还是你哥哥Gavvy?

Stuart回答:我发现暴力的那一天。

那一天,年少Stuart被歧视他的俩孩子追赶回到家里,他的继父非但没有帮他赶走他们反而恐吓他自己去解决。

后来,胆怯的Stuart凭借自己的力量赶走那两个坏孩子。

那一刻,他发现自己不再弱小,他说:“我发现暴力那天,感觉自己强壮了不止50倍。

在你总是被欺负,被叫做废物,被欺凌了这么久之后你会发现,暴力这东西以及对暴力的恐惧,还有疯狂,足够唬住别人的。

我过去常常让自己处于一种狂怒的状态,这样六个月过去后,我发现我无法停止,之后那疯狂就再也不是我能掌控的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这样的一种感受,你认为自己很弱小,无法面对面前的困厄,但是却没有任何空间让你逃避,所以你只能选择反戈一击,最后发现原来敌人并不是那么强大,自己不是那么弱不禁风。

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这种感受不是任何没经历过的人能够说明的。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马加爵,这样一个受到众多欺负最后选择用暴力反击的悲剧人物,我相信他在行暴的过程中是矛盾的,必定挣扎的,但是他无他法,不受牵制就得先发制人。

只不过在第一次下手之后他就无法最制止自己了。

人类往往是想弹弓,受到的压力越大,反弹的力度越大。

而暴力就是一种惯性,让你持续着这样的习惯,欲罢不能,因为你一旦低头,只会遭到更重的欺压。

片中Tom Hardy饰演的Stuart似乎就是一个上帝的弃儿,从一出生就厄运不断:肌肉萎缩症,在学校遭到同龄人的排斥和欺凌,年少失去父亲,遭到亲生哥哥的侵犯,后来学会了运用暴力,开始干出各种犯罪,甚至杀了自己的哥哥,就算在狱中,他也依然遭到不公平的暴力对待。

这样的命运无论是谁都难以接受,但是Stuart并没有选择将一切归咎去其他人,他甚至说很多人的童年和他一样,但是他们适应了这一切,然后过上了正常得体而且有意义的生活。

他只是怨恨自己学会了暴力这一技能,但是弱小的他却无法将其丢弃。

“我也不了解我自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恶魔之子,我让他住进心底就再也无法摆脱他了,我试过将他烧出来或是割下来,但是他只是笑着说‘不不,我不走!

’为什么他要走的呢?

他也不想无家可归。

”他无奈地说道。

可惜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悲剧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Stuart用暴力对抗世界,以减免受伤的疼痛,却发现自己心灵更加伤痕累累,痛得更重。

他的精神已经在压迫之中变形,失去原来的形状,更悲伤的是仿佛有另一个他看着疯狂的自己,却无能为力一样,所以只能总是无缘无故抓狂,歇斯底里却又无比的憎恨自己,希望消灭躯体里的自己。

还好他也是幸运的,他还有对他不离不弃的母亲和妹妹,外公外婆,还有在生命终结之前认识了Alexander这样一个能够同情理解赏识帮助他的挚友。

电影Stuart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让我心酸和心痛,最后的录音传来了这么一段话:“我所期望的不过就是躺下来死掉,我觉得自己如此污秽又他妈的可怕,我仇恨攻击每一个靠近我的人。

我只是希望,哪怕一次也好,能够逃离这种疯狂。

”想起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奄奄一息,有气无力,精神错乱,可怜的Stuart ,我差点就要哭了。

不得不说,电影中Tom Hardy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他将Stuart的病态的神情行动话语表现无懈可击,让人不得不对其产生一丝怜悯之心。

 2 ) 从bc那嫩嫩的小脸变成汤老师给我的心酸。

你从来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你的人生会被毁成什么样子。

原本是冲着Benedict嫩嫩的小脸蛋去的,可是却被震撼到大半夜不写完这一篇影评就睡不着的地步。

从一开始BC那微微红的眼眶听着汤老师嘶哑声音我就开始有点疑惑,这部剧走的不应该是轻松路线吗?

然后故事从头开始说起。

汤老师扮演的Stuart是个集吸烟、酗酒、有各种瘾、街暴、进过35次监狱的患有肌肉萎缩的男人。

Stuart走路僵硬像个怪兽,可以说所有人都讨厌这样子的人,可是他给我的感觉反而是很简单的,因为他很好看透。

汤老师在倒带人生里的演技频频爆发,他出场就一直用很奇怪的方式走路为了衬托出Stuart的肌肉萎缩的症状,跌跌撞撞像个刚学习走路的孩子,而Benedict把闲得无聊的中产阶级Alexander想去研究底层人的感觉演的淋漓尽致,表情带点兴味而又不难看出的轻蔑,让我看得十分过瘾。

他们第一次的对手戏是在Cambridge的会议室,Stuart浑身透露着“我刚刚喝醉”的信息向坐在台上的提议者提出质疑的时候,真的让我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我一直以为这部轻松路线的剧讲的只是一个游民的一生,而Stuart提出的质疑正戳中要害,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好到爆。

而Alexander则像剧情发展的一样,对这个“游民”产生了兴趣。

随后我跟着Alexander看到了Stuart的整个人生。

Stuart聪明的不像个该自暴自弃的人,他会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拐弯抹角的发出倡议,然后在外面抗议过夜的时候,对的巡警大呼小叫。

他会跟Alexander说写书可以采用回溯倒叙的方法,却又天真地慢悠悠的用自己发音奇怪的英语说着听不懂的英语。

他脑子里总是有一些他觉得可能会很赚钱的商业办法,可是苦于大家都不愿意帮助他。

他会耐心地做一锅咖喱,并且用萌萌的语气发表他对这些口味并不适合的意见。

他根本就不是个他自己形容的“crazy”。

然后,我见识到他爆发。

当Stuart浑身是血坐在政府分配给他的房子尖叫挣扎的时候,我被吓到了,他的声音尖利的不像平时,他砸坏一切的家具,疯狂的拿刀戳自己,我很难想象他对待的是自己的身体。

就好像,就好像他恶心这躯体一样。

Stuart称这样的自己为午夜迷雾(Midnight Mist),这是一种他也无法控制和预知的状况。

而Alexander慢慢发掘了这里面一切存在的真相。

他悲惨的童年,被亲哥哥和哥哥同学性虐待,好不容易可以去儿童之家躲避,可没想到落入的却是另一个虎口,伪君子神父。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对于他的一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到这之前我更加确定我的观点。

可是,Stuart却在颤颤巍巍打着领带的时候不经意间告诉我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因为他童年。

他为自己妹妹的婚礼细心的打扮自己,然后告诉Alexander,每个人总不能把自己的堕落都推到一件事情上。

他仅仅是无法接受自己已经死去的事实。

在哥哥对他进行性侵犯的时候 只有九岁的他就对自己再也无法喜欢了起来。

但是Alexander的出现,无疑了照亮他黑暗人生。

Alexander虽然最初接近他的目的不纯,而且也只是抱着旁观角度而已。

大概Alexander 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慢慢被Stuart所吸引。

在Stuart被法庭宣判自由的那一天,他们在大街上开香槟庆祝,蹦蹦跳跳和每个人拥抱;在Stuart心脏被成功安装上起搏器的时候,他接到电话后 露出的一脸安心的微笑。

我发现我就是知道Alexander很开心很欣慰 。

在我很开心Stuart和Alexander会一直友谊下去,这部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剧情片在Alexander有些得意自己帮助了一个现在可以称的上朋友的人从黑暗中脱离的时候Stuart 死了。

据说他出了交通事故,不小心撞上了11点15从剑桥开出的火车。

我倒宁愿他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憎恨太深无法解脱而选择卧轨自杀,而不是所谓“交通事故”或者是“无法接受温暖”什么破烂理由,如果他恨 这么说他起码还没有对他的生活看的太过透彻可是他不恨他的所处的社会,他清清楚楚看到了自己慢慢变化的路线。

所以他选择在体会过清醒之后和九岁的Stuart一起离开。

影片的最后是Alexander听着Stuart给他录的磁带 接着序幕的 闭幕。

斯图尔特:倒转人生。

-好久以前写的现在打算po上来。

 3 ) 嗯,如果我的水平还能支撑我写一篇影评

首先很想说,《倒带人生》真的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没有英文字幕更别提中文字幕的电影了……在网上真没找到翻译过来的种子,就只好下了一个原版。

希望,嗯,好吧,希望以我学到高二为止差不多十年的英文功力,可以不出差错地理解那么百分之五十?

四十?

至少三十的内容==本来很好奇我到底能不能坚持看完,哈哈,结果是可以的,这或许是因为BC实在太太太勾人了一刻都不停我只好一刻都不放松==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赞Tom Hardy说他演得好把他们都演哭了,于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催催我的泪,但结果证实我的英文大概是在不怎么样连蒙带猜,好吧好吧好吧我得承认别人正被戳中泪点的时候我正在很努力地让我的中文翻译思维赶紧跟上大段大段的对白,所以,嗯,你懂的,当我看到结局字幕打出的那一刻,脑中闪过了无数多个“啊就这样完了不懂啊”之类的哀嚎……我真的很想知道,我所理解的剧情其实是不是另外一个故事……这部电影是不是在说,BC演的作家(还是漫画家?

我一直在纠结这个因为他又会写又会画而且影片还是不时穿插几段漫画神马的以致于我一直在猜测这其实是不是一部喜剧……)帮Stuart写了一本传记?

(好吧大概不是这样的……)Stuart自杀前,他回顾了自己从前的人生历程(我一直觉得他姐姐很漂亮),但我没有弄明白campaign在影片中指的是什么运动(那个示威抗议吗?

是为了什么抗议的?

),还有Stuart是怎样加入到这个campaign的还有他和BC是怎么认识的之类之类……嗯,总之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反复地听到“suicide”这个词,当Stuart很艰难地穿上黑色西装(他穿西装很帅)边打领带边说,最想回到the day when I discovering violence然后镜头闪回到他小时候的画面(是不是我太喜欢BBC所以我才会觉得Stuart小时候那个男孩跟BBC第二季第二集开头被猎犬追逐的男孩是同一个人……好吧不重要),我看到那个镜头突然预感到快要结束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穿着很正式的西装而且西装是黑色的。

Stuart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试图用我的理解定义他,神经质,暴力,口齿不清(对我的理解简直就是一个噩梦,我几乎没有完整地听懂过他说的话)行动迟缓,满口“fucking fuck”,但看上去又特别脆弱特别需要关注,这是一种边缘人吗,抑或是所谓的危险分子?

他和BC相处得似乎很好,影片结尾BC开车的时候拿出Stuart录的录音磁带听,听着听着就哭了,唉,好难过。

影片为什么要叫作《倒带人生》呢,这算不算是对Stuart在自杀前追忆的一个机会,假如人生真的能倒带重来的话,你还愿意这样活吗。

这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吧。

 4 ) 不要轻易鸡血,不要轻易狗血【不想剧透的影评不是好士兵】

冲着BC去看《倒带人生》却被TH震撼到这些天,我经常自问一个问题,也许在外人看来很BT:如果总是温良恭俭让总是贤良淑德总是自助助人总是鸡血盎然积极向上,那心里的阴暗面怎么办?

想要由着性子不管不顾想不说话就不说话不用照顾别人的想法不取悦逢迎任何人尽情刻薄尽情bitch尽情浪费生命听了不愉快的话立刻反击还有心底的黑洞等等,怎么照顾它们?

看《斯图尔特:倒带人生》,主人公Stuart遇到相反的问题:如果集街头游民、小偷、抢劫犯、酒鬼、瘾君子、肌无力患者、躁狂型人格、反社会分子等于一身,偏偏内心善良纯真想把身体里的恶魔赶出来用尽各种办法包括火烧刀割却都无力改变也不怪罪别人只是无法接受自己,该怎么办?

他选择了在讲完自己的故事后,躺下死掉。

《倒带人生》我连看两遍,第一遍是为了BC,第二遍是为了Stuart, Tom Hardy 将他演绎得如此真实饱满鲜活,永远发不清的口音,走路像个冻僵的企鹅,提不到腰际的裤子,用心做三明治咖喱“犯”的劲头,对自己不幸经历的清晰认知以及无力改变的绝望的清醒。

很高兴看到这部剧集里,BC演的Alexander美艳大方却自然平实,张力全部由TH的Stuart贡献。

是什么杀死了那个纯真的孩子?

普通人惯常希望出人头地,人中龙凤,而Stu却想成为普通人而不能,他的左手刺着“HATE”,右手刺着“LOVE”,胳膊上有个“FUCK”,脑子里有那么多敌人在,像“黑夜迷雾”,不知道哪一刻会出来,伤害到别人。

而他“只是希望,哪怕一次也好,能够逃离那种疯狂”。

在黑夜迷雾没有发作的时候,走近了看,他是个有趣的人,有着很强的感知能力,高兴的时候唱“ Because you’re gorgeous”,会品茶,认识果树,脑子里有很多“赚钱的主意”,写整理笔记还用不同颜色标记,说话有时迷迷糊糊,有时直指人心,有个用自杀把戏弄来的公寓,灶具脏兮兮,但是做三明治的劲头十足认真,当然,在看到他从裆里拿出手来去弄鸡肉,使出吃奶的劲头把三明治压实了,配上那销魂的手指印,咱们这些普通人大概都会像Alex,不忍卒吃。

他有个14岁的儿子,听到儿子语音信箱里全是FUCKING,他很发愁,说总是希望儿子能去读个商业院或经济,现在这样怎么能行?

得要教导他恰当的礼仪有多重要。

后来语音信箱换成了正常的话,他喜上眉梢。

Alex和他一起笑。

BC的片子,对我来说超有代入感,也许是因为我看到的每一部他都恰如其分,有时耍酷,有时卖萌,有时平实,像在这部戏里,他是片极好的绿叶,我们看到的Stu,都是通过Alex的眼睛。

Alex是个中产阶级,因为兼职的流浪汉收容所的负责人Ruth和John被抓判刑,组织抗议活动而认识了Stu—这个被收容的一员,看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世界。

一段时间后,他想为Stu写本书。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成为朋友。

他们彼此发现了,对方都是普通人,另外一个阶层的人,不都是怪物。

初次到Stu家,Alex把鸡肉三明治小心翼翼扔到家具底下,后来他和Stu一起吃模样诡异的鸡块,用面包蘸酱汁,再后来,Stu喝过的啤酒,他拿过来一口喝掉。

Alex是个很好的朋友,除了他在朋友家的乡间小屋里,追问Stu说第一次入狱的经历,让我很不忍不爽外,其他的时候,他都很关心,也能充分接受Stu,接受他原本的样子,陪他逛街、上庭,去医院看望,在Stu彻底自由后用香槟喷他一身。

Alex的友情,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尽一把火柴燃起的火光,给Stu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温暖,却照不出他走出无涯的黑暗。

是什么扼杀了那个纯真的孩子?

九岁开始被哥哥和朋友性虐待三年,逃离后又在儿童之家被虐待,被迫做一般人无法想象到十一岁的孩子做的事情。

但Stu不埋怨别人,他说,很多人童年经历和他一样,但他们接受并适应了这些,过上了得体、正常、很有意义的生活,这点上他想得开。

他不愿选择一个人或事,轻松地把一切都怪罪到上面。

只恨自己发现了暴力,他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恶魔之子,我让他住进心底,就再也无法摆脱他了,我试过那么多方式,想把他烧出来或割下来,但他只是笑着说‘不不,我不走’,为什么要走呢,他也不想无家可归。

”正因为他足够聪明,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怪罪,他的绝望才那么深邃。

他想拥抱这个世界,却又无能无力。

不要轻易鸡血,不要轻易狗血我常鸡血盎然或者狗血淋漓,好处是容易被激励,一本书或者一个电影都可能让我多挺几天,不好之处是容易流于表面,对人对事缺少深刻的认知,对别人的苦难少有真正的同理之心。

前些天,南京女孩走饭因抑郁症自杀,看她的微博,极有才情的女生,也非常机智幽默,为什么还是会选择自杀?

我以为自己在高中时候,或者2010年前四年间的状态,还有在05年毕业写论文的几个月里,可能有轻度的抑郁症,心底有时竟略为得意自己算是走出来了。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聊天,说起第一份工作高层斗争带来巨大的压力,让她那段时间大概得了抑郁症,有时走在街上,往立交桥下看,会觉得“自杀是件不错的事儿”。

我很震惊,她是个积极乐观上进的女生,漂亮,有感情很好的老公,会有这样的念头。

这让我有些理解了,抑郁症的确是生理症状,而不仅是心理症状,我以前想得太简单了。

《桃姐》里有台词说,我们经历的苦难,是为了更好地安慰别人。

但在我这儿,把自己经历的困难放大,对他人的痛苦不加理解,反而会想为什么TA挺不过去呀?

曾经的挫折成了傲慢的资本,这真是顶糟糕的事儿。

How can you judge someone without walking in their shoes?

不要评论别人,因为我们没有穿上他们的鞋子走路。

《倒带人生》里的Stu,说起自己的苦难,就像说“今天中午吃个宫保鸡丁”一样自然。

在医院里,说肌肉萎缩这件事儿他一直搞不清,但想到老二上也都是肌肉,多杯具呀。

医生要给他装心脏起搏器,但是针到胸口,血管一碰就碎了,因为打了太多柠檬酸和海洛因,“挺可笑的,哈?

”为了争取Ruth和John的自由,Stu陪着Alex巡回演讲,为了救人,他一次次剖开自己的灵魂,他说,“自杀倾向在我们中间是常有的事,感受那些难以承受的愤恨,以及自觉对生命的浪费”,“我是你们用来恐吓孩子的恶魔和梦魇,那些社工人员努力尝试着要从街上带走的那类人”,“我们不该把Ruth和John关进监牢,应该发奖章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才对”,说完,掌声响起,他从椅子上取走之前粘在上面的嚼过的口香糖,放进嘴里,走下台去。

他要去参加妹妹的婚礼,打好领带,穿好西装,摆出一个挺帅的POSE,说“把我一枪轰到墙上,如何?

那感觉应该会挺爽”。

终于有人认真听他说那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话,讲完了故事,他向前迈出一步,走到11点15分从剑桥开往金斯林的火车前。

尘归于尘,土归于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传者Stuart Shorter,作者Alexander Masters。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

宗萨仁波切开示《普贤上师言教》,讲到慈悲心时候,说起一个故事。

从前,在西藏,有个学生去拜见一位噶当派大师仲顿巴格西,仲顿巴格西就问这个学生说:“博朵瓦最近在做什么?

”博朵瓦是另一位噶当派大师。

这个学生回答说:“博朵瓦现在正在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顿巴格西就说:“很好,很好,真让人随喜呀!

”然后问另一位噶当派大师:“普穹瓦现在干什么?

”学生说:“他现在正为印经、建造佛塔、建造寺庙忙着。

”仲顿巴就说:“真好,真好,太让人随喜了!

”然后又问起一个大师:“滚巴瓦他现在做什么?

”学生就说:“滚巴瓦什么事情都不做,老是坐在那里禅定。

”格西仲顿巴听了就说:“这个太好了,就是应该要这样子。

”最后问:“卡隆巴呢,他在做什么?

”这个学生就说:“老天才晓得他在干什么,他现在整天披着披风,把头包起来在那里失声痛哭。

”格西仲顿巴听了这个后,立刻脱帽,合掌当胸,流着眼泪说:“他才是在做真正唯一应该做的事情”。

就像Alex家族有写作的遗传病一样,Stu的家族(大概是他父亲家族)可能是有疯狂的遗传基因。

念及至此,就想到了那位整天把头包起来失声痛苦的卡隆巴大师。

蘑菇招谁惹谁了?

但这不是一部哭哭啼啼的电影,反而充满了活泼的气息。

Stu在讲自己经历的时候没有煽情,从不戏剧化,也不自怜自怨自艾,平静得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也仿佛从来没有被人伤害过一般。

就像影片介绍中所说:整个作品在浓郁的哀愁中,却洋溢着活泼生动的韵律,是它最奇特、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说两个让我倍觉喜感的片段。

1. 盒子,盒子,盒子Alex得知Ruth和John被捕后,召集抗议活动,商量怎么组织抗争把他们弄出来。

有人提议寄书,有入过号子的作者写的,有写监狱里同性恋的,Stu的声音传来“这不会有用的”,旁观的我心想奔着把人弄出来的目标,寄书真TMD不靠谱当然不会有用了。

Stu后面的话就雷声滚滚了:寄书?

盒子装不下的。

监狱里的置物盒,每个犯人都有一个。

我先前的地方可以有个地毯呢,但盒子装不下,还可以带只百吉鸟,或金丝雀,但无论哪种,鸟笼子都放不进盒子里,Ruth和John将因此被嘲笑。

如果你们组织抗争运动,至少要先对盒子有点了解。

我擦,这是哪跟哪啊?

但是,就和Alex一样,我们哭笑不得,却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

2. 蘑菇招谁惹谁了?

Stu缓缓地开着小破车,载着Alex。

路上Alex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电锯雕刻蘑菇”,他念出声来,Stu回了一句“我擦那啥货啊”,Alex叹了口气“蘑菇做了啥要这样遭虐”,然后两人买了个雕刻蘑菇放在了车里,接着开往乡村休假,一路风景很美。

2012-3-25http://user.qzone.qq.com/44773093/infocenter#!app=2&pos=1332773913

 5 ) 改变发现暴力的那一天

“我最想改变的是我发现暴力的那一天”很诡异的说法但是很恰当,我想起了自己在高中时代被诬蔑过的一段日子,那感觉非常不好受但我没有试图伤害任何一个人,是“完美受害者”。

但我的班主任并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父母也只是教育我要和同学搞好关系,所以我非常痛苦,患上了肠胃炎还有失眠。

那段日子在我心里就像蒙了灰的水晶球,我始终看得到里面发生的一切,但灰蒙蒙的一片让我想逃离。

某一天,我情绪失控地在网上对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大肆辱骂,那一刻我心里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畅快,因为我的愤怒,对话框另一边的人也被吓到了,终于把视线聚焦到了这件事到底让我有多难过。

因为我的愤怒和失控,人们开始聚焦我的情绪,我从来没觉得事情有这么容易过。

没有任何一个心理学理论,或者任何一条法律支持人们自行用愤怒的情绪或暴力的行为解决问题。

但事实就是,当我开始愤怒才有人注意事情的严重性;当我在办公室粗鲁地指责我的班主任,他才肯更多的关注我;当我吃了安眠药在班里一睡就是四节课,所有人对我都宽容起来了。

斯图尔特自残、放火、自杀、试图杀人之后,政府给了他房子,帮他装了5000英镑的节律器,还判他无罪。

他为整个社会增添了负担,但明明事情的一开始只需要有一个人倾听他的声音,为他伸张正义,这一切就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我最想改变的,是我发现暴力的那一天。

 6 ) 如果错的是自己

1.“是这个制度的错。

”Stuart在影片中无数次叨念着。

他对着问晚安的警官竖起中指,在刚被免费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后,就想努力尝试斥责制度的“不公”。

这让Alexander很不解:如果没有这个社会体系,Stuart很可能已经因为肌肉萎缩症死去了。

他实际上享受着整个社会带来的好处,可为什么他对这个体系还有愤怒?

这愤怒强烈得让他唾沫横飞,但又模糊得缺少任何具体的支撑。

但后来Alexander明白了,Stuart从没有真心责怪过这个“体制”。

Alexander问他,如果可以改变生命中的一件事,他愿意选择哪件。

Stuart却回答说:有太多可以让我轻易责怪的对象了,不是吗?

但我最想改变的,是我第一次开始使用暴力的那一天。

他一直知道错的是谁。

2.Stuart思考过,有很多很多人在童年都遭受了痛苦的经历。

如果向全世界征集童年遭受的非人待遇,在卷帙浩繁的控诉中,他也会变得平凡。

但作为千千万万“平凡”悲惨之人的一员,却只有他最后落得如此境地,躲不开“黑雾”对自己内心的侵蚀。

为什么其他人最后都振作起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努力生活,却只有自己不可以?

他一定对自己非常绝望,绝望得疯狂地用头撞击家里墙壁。

Alexander一度以为,Stuart对自己的经历已经“看开”了。

所以才会在许多朋友面前,强迫Stuart叙说自己成年后的第一次犯罪经历。

他没想到Stuart是如此抗拒回忆这件事——笨拙荒诞的滑稽感转瞬间无影无踪,只剩下一个坐立难安的,被自责榨干的,枯萎的人。

Stuart明白,在对妻儿的暴力中,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借口。

而他从未对自己如此羞愧,从未如此害怕回忆起那天可怕的经历。

但也正是因为经历的不可挽回,他从此再也回不到正常生活了,这让他走上了永无止境的犯罪道路。

内疚和自责让他崩溃疯狂,崩溃疯狂让他自暴自弃,自暴自弃让他更加内疚,再也没有一个阀门可以阻止他滑向深渊的螺旋。

3.但为什么,明知道是自己的错,却要说“这个制度的邪恶”?

如同叫喊着“错的是这个世界!

”的中二青年。

明明伤害他的,是自己的哥哥,以及少年学校的老师。

他却不愿意不能大张旗鼓地恨他们,而宁愿把愤恨发泄到社会体系上。

我想,那是因为只有模糊而庞大的社会,才能支撑起他的愤恨。

他无法尽全力恨自己的亲人,所以只能拿着刀逼迫他们让他自己离开,而不是揭发哥哥的罪行。

在成长后,他也没有让伤害自己的人付出“代价”,他更擅长的是折磨自己而非他人,哪怕把自己割的鲜血淋淋,也没有从回忆中获取到一丁点他找到哥哥复仇的片段。

也许他害怕自己对具体个人的愤怒,愤怒会导致他做出更无法挽回的事情。

他怕他会杀了其他人。

可Stuart也不敢承认错的是他自己。

因为倘若错的不是其他人任何人。

那他所有的折磨、悲惨的境遇都只能责怪于自己。

而如果他无法改变这样的自己——狂热的、无能的、愚蠢的、痛苦的自己,那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走向生命的终结。

为了活下去,他一定要找到一个东西去责怪。

所以他只能责怪一些他无法去伤害的人和概念,诸如无聊的中产阶级,卑鄙的社会制度。

他可以对其声嘶力竭地怒吼,然后蜷缩着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当一切都无法再忍受了,他就割上自己两刀,或者进行一次愚蠢的偷窃,当头脑冷静后再重新开始。

所以最后Stuart应当是自杀的,因为他最终接受了“错的并非这个世界”的想法。

他终于能够平静地接受自己的一生,明白中产阶级也不是那么愚蠢,这个社会制度还有温情的一面。

但也正是这些温暖,以及Alexander的爱,让他为自己浇筑的最后防线彻底垮塌。

并不是接受到了温暖的人就会变得温暖,他知道自己还会发疯,可能让好友失望,可能让自己厌恶。

如果一切都无法挽回,那么为什么不在最快乐,最平静的时刻,让一切成为永恒呢?

4.看到电影之后,我闭着眼睛回想。

除了Stuart神经质般的语调和佝偻的脊椎,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哪怕是他,也曾有愿意与之共处一室的妻儿,有一同出生入死的抢劫犯好友,更别说人生最后遇上的Alexander。

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他终究曾被人爱过,被人相信过。

当站在铁轨上,他会回忆起第一次与妻子做爱,第一次胖哥们身边等待抢劫号令的发动,第一次在书房里Alexander那些时刻吗?

他是否会觉得,那些记忆让自己觉得安全。

但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好的记忆终究没法让他从铁轨上离开。

因为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救的能量,那所有从别人身上获取帮助的结果都会变成灾难。

没有人是另一个人的永动机,所以妻子会出走,朋友会消失,收留他的夫妇会进到监狱。

Stuart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他的错。

然后再度回到麻木不仁又歇斯底里的生活里。

我也想起另一部类似的传记性电影《昨天》,讲述中国演员贾宏声抑郁症后的生活。

贾宏声没有Stuart那样的悲惨经历,他的愤怒和痛苦更多是凭空而生的,没有来由的。

观众更容易体会到他父母而非他自己的痛苦。

如果说《倒带人生》给我们留下的切面是一个“值得”痛苦的悲惨人生,那《昨天》则呈现了彻底混乱而不知所措的另一面。

可是这两面都足够真实。

谁又能说Stuart所有的痛苦都有一个逻辑上的原因呢?

人的一生往往由无数的理由构成。

我们不但用理由说服别人,也说服自己。

“因为这样对,所以我才应该这么做。

”哪怕是很多杀人犯,也有一整套的理由让他能直面审判。

可我们大部分人都未曾经历Stuart的内心。

他最后放弃了理由,放弃了为自己辩驳。

如果错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再也无法挽回。

他最后选择了终止暴躁,好好地休息一下。

 7 ) 斯图尔特是坏人吗?

连斯图尔特自己也想问:“什么扼杀了那个曾经乖巧的小男孩。

上一次进监狱的原因是和兄弟抢劫了便利店,不是这个,要早得多……起初是在青少年犯罪临时拘留所,成年后第一次进监狱了,他对自己的妻子又打又骂,放火烧自己……不对,他的妹妹说,斯图尔特的悲剧是从12岁就开始了,他拿着刀尖叫着要去儿童之家,谁知道那里的院长会猥亵儿童……不,还要更早,他喝醉后录进磁带里的话,9岁的时候,3年的虐待,亲哥哥,后来又加上他的朋友……不,这谁说得清呢?

假如能改变你人生中的一件事,你会选什么?

肌肉萎缩症?

各种成瘾?

哥哥?

或者倒不如直接改变自己?

选一件事,就好像把所有的错都怪在这一件事上一样。

如果只选一件事,他选发现暴力的那一天。

一个孩子被霸凌后找家长求助,得到的结果却是不自己解决问题就会被继父用皮带抽,当他必须得自己面对这个操蛋的人生,他领悟了“暴力”,太他妈神奇了,不再是弱小的那一方。

他让自己保持在愤怒里,愤怒可以击退任何想欺负他的人,可后来他就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也许谋杀他的是所有人,所有人从来不听他说什么,就断定他是疯子。

他们看见他蹒跚的步子,看见他提不上去、露出半截内裤的裤子,看见他破了大洞的外套,看见他说话有气无力,看见他永远皱着的眉头,看见他入狱三十几次,看见他黑色迷雾爆发......却没有人愿意看看他的心,他的灵魂。

斯图尔特和哥哥的合影当亚历山大听完他的经历下定论说所以是哥哥扼杀了纯真的他,斯图尔特却说:“有许多人都有和我类似的童年经历,他们慢慢学会接受这一切,并且过着正常而有意义的生活。

这点我很看得开。

”他并不把一切归咎于他人或社会,而是觉得一切的起源是暴力。

他在怪自己。

他说想把身体里的恶魔赶出去,他对自己比任何人都要狠。

可是这副躯体啊,连他自己也控制不好。

他会给朋友做美食,他会为了不弄脏朋友家的地板把烟灰抹在自己裤子上,他会把自己仅有的钱借出去,他会主动揽下开车的活,他会为满嘴脏话的儿子担心为他的前程忧虑,他愿意分享自己的人生...可惜在他人生的前32年,都没有人愿意听。

所以他让自己喝到茫然,然后疯言疯语,大谈自毁和自杀,顺便拖着那些该负责的人下地狱,他仇恨、攻击每一个人。

他只希望,哪怕一次也好,能够逃离这种疯狂。

 8 ) 嗯

**以下有对剧情的描述*****另外其实我不知道自己都写了点什么***这几天,在我做着什么没做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飘上一张脸,一个身影,那个人迈着奇怪的步子拖拉着脚,笨拙地摆着手,边走边发出嗯,啊之类意义不明的声音。

他皱着有点脏脏的眉头,肩膀耸着感觉总是弓着背,眼神缓慢,看着什么地方或者根本没有看着什么。

嗯,那是斯图尔特,我认得他的脸。

看完片子好几天了,我会这样突然想起什么人的脸,简直超出自己的想象。

好吧,看这片子的动机并不是很纯,当时刚看完Mad Max,被TH迷到不行,毕竟这是第一个让我感到性感的男人,再加上这片子里还有个我喜欢的马脸BC,自然是会排进我的想看的电影list的。

找了好几个站都只有个460m的版本可以下,虽然在意分辨率但无奈只好拖下来,同时还拖了TH与Pine演的喜剧动作片特工争风以及讲拳击的勇士。

下好之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捧着个便当认真想了想,挑了斯图尔特来看。

然后那个下午,我一直处于一种无以名状的状态之中。

对电影,我总是找不到准确的点去描述它,我觉得它不好,也许可以找到很多点,但相反地,如果我觉得它好,却很难用语言说出来。

斯图尔特对我来说也是这样,我明白记得电影的一些细节,但那些就是让我觉得它好的地方吗?

那些由场景,人物,对话,背景音乐组成的几秒钟或几分钟?

我只好先来说说斯图尔特这个人,他是一个流浪汉(但他有自己的一间带厨房的小公寓),他干过违法的事情(比如与好兄弟泡泡糖王一起笨拙地打劫小店什么的),他吸毒(选择周四给亚历山大讲不太愿意讲的过去是因为周三有救济金领所以如果周四压力太大还有钱买毒品),他有个儿子(偷偷打电话去听儿子录的请留言吧啦吧啦并且很担心儿子会变坏),他平时看起来无害但有时会自残并且做出另正常人觉得恐怖的事情(拿刀扎自己,放火什么的),他童年时期被性侵性虐(被亲哥哥以及其同伴,救济院的人),被同学欺负(因为他的肌肉萎缩)。

当一个孩子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人们还能指望他们怎么办呢?

因为肌肉萎缩而被同学嘲笑、欺凌,回到家有亲哥哥安慰自己,但后来却发展为被亲哥哥性侵,并且长达3年,然后终于爆发,自己迎来恶魔住进心里击退那些欺负自己的人,再然后,也许意识到自己的不正常,主动要求住进儿童救济院,去了那里,继续被那里的人性虐。

长大成人之后也努力过上正常的生活吧,因为他选择结婚生子,结果,妻子有外遇,斯图尔特心里的魔鬼再一次爆发出来,他冲着赶来的警察嚷嚷,抱着儿子哄着他,可是他手里拿着刀。

警察冲进来之后他是不是想死?

因为他在房子里放了火,可惜他没死掉,他被关了起来,过起了被其他狱友们毒打的日子。

出狱之后他过起了流浪汉的日子,之后他在流浪汉之家遇到了亚历山大。

之后他们一起为了流浪汉之家的责任人夫妇无辜入狱抗议,去各地做演讲,而斯图尔特与亚历山大,一起在车里唱歌,斯图尔特在小公寓的厨房里做黑暗料理给亚历山大吃,他们一起挤在小床上边吃边看电视,亚历山大带斯图尔特去自己的朋友家做客,途中吐槽了电锯蘑菇但最后买了个装在车里,斯图尔特在花园里慢慢开着做农活的小车玩时亚历山大推着推车整理着院子里的落叶,斯图尔特给大家做了一顿监狱咖喱得到一致好评,边吃边被逼着说出了导致他入狱的第一件案子,装了个免费的心脏起搏器,打电话给亚历山大,后者带着烈酒去看望他。

然后斯图尔特要亚历山大陪他去试妹妹结婚时要穿的西服,亚历山大依然在为自己写的传记向斯图尔特提问。

我在上面啰啰嗦嗦写的那么多事情,那些不好的事情,是它们改变了斯图尔特的人生,但它们是原因,无法背向它们而过上其他生活的原因是斯图尔特自己本身。

他这样告诉他,他用含含混混听不太清楚的口音与拖沓的发音,清清楚楚的表示,明明有许多人也遇到许多不好的事情,但他们还是过上了正常简单的生活,但自己却是这样。

他看上去混混沌沌,却是个异常清醒的人,他明白自己的状态,他只是无力去改变,他有钥匙与地图,但他没有脚,他迈不出那些步子。

被问及那些黑暗的领域,斯图尔特也会颤栗,会害怕,会难过,会不愿提及,而不是像一些流氓混混那样炫耀自己做过的恶事,他告诉亚历山大,你是个好人,他有开心的日子,与亚历山大在一起经历的一些事,他一定感受到过快乐。

这是个很复杂很复杂的人,就像我们一样,没有人的心思会简单到可以随随便便就被分析清楚,而他的经历,让这样的分析更加地不可能实现。

但斯图尔特成人之后的愤怒,很多都是朝着自己的,他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把恶魔赶出去,他后悔为什么当时接纳了恶魔,但是他同时也觉得,恶魔也不想无处可去。

他懂得分辨果树,他喝的出正山小种,他演讲前把口香糖粘在椅子上等说完再扣下来继续嚼,他做出那些外表有点脱离常识味道却很好的食物,就像他自己,看上去古怪让人不敢轻易接近,本质却干净清晰有智慧。

这几天,在我做着什么没做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飘上一张脸,一个身影,那个人迈着奇怪的步子拖拉着脚,笨拙地摆着手,边走边发出嗯,啊之类意义不明的声音。

他皱着有点脏脏的眉头,肩膀耸着感觉总是弓着背,眼神缓慢,看着什么地方或者根本没有看着什么。

嗯,那是斯图尔特,我认得他的脸。

嗯,那是我喜欢的斯图尔特。

 9 ) What murdered the little boy I was?

说来非常惭愧,虽然还在萌BBC福尔摩斯的阶段,我就下到了这部“Stuart:A life backwards”,但是苦于Tom Hardy老师参杂着各种奇怪杂音的,实在难以分辨的英语,我一直心生畏惧,所以直到今天,铮姑娘给我传了中文字幕,我才把这电影完整地看了一遍。

Tom Hardy,这个与某作家同名的人,我从前只叫他E老师,因为我只看过他的Inception。

诺兰的电影,从来不是靠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见长,所以E老师终归只是个工作靠谱的角色,一个歪歪斜斜,坐没坐相,却靠很烂的穿衣品味和痞子式坏笑打中我一颗不靠谱大龄女青年玻璃心的萌物。

对于E老师,我的爱80%都是恶趣味,我只想每天弄死他一遍,然后脑补他醒来时各种不堪回首的表情,简直比脑补“马勒戈壁上欢乐地奔跑着一群长着二笨脸的草泥马”还要治愈。

我在网上地毯式排查Inception同人文,发现里面的老师不是情圣就是技术流,有时死得很欢乐,有时死得很悲情,时而被虐时而自虐,但是从来不纠结,一直很happy。

就是这个E老师,只不过年轻三岁,体重轻了大概也就一百来斤,可是在看过他的Stuart之后,有几秒钟的时间,我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内心波涛汹涌,表情像这部电影最后一幕的二笨一般纠结。

我有很多话不吐不快,可是手真的放在键盘上,却又不知道具体要说些什么。

我只有在看过好电影的时候才会这样,所以,Stuart是部好电影,Tom Hardy老师是个好演员。

Stuart的生活,与大多数人截然不同。

他是个无业游民,虽然有自己的公寓,却情愿亲近大自然,用大把时间在街头游荡,住在纸板上,睡在公园里;他吸毒,酗酒,盗窃,自残,多次被扔进监狱;他时而暴躁,时而抑郁,有肌肉萎缩症,像钟楼怪人一样佝偻着背蹒跚而行;他打老婆,冲警察骂街,对任何事情伸出中指,伤害每一个试图亲近他的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一团糟。

在他的一生中,似乎从未有一件好事发生。

他是良好市民的噩梦,是拥有正常人生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那种人。

对于像Alexander那样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他们是“一群人”,而不是与他们一样拥有独特人生轨迹的个体。

就像Alexander一开始说的那样,“They all look the same to me"。

可是Alexander却不自禁地被Stuart吸引,他们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他们是倾诉者与倾听者,同时也相互喜爱,相互依赖,无限接近“朋友”的含义。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去厌恶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当我们陪着Alexander一道走进Stuart的内心世界——他很好懂,因为他从不避讳任何事,甚至内心最阴暗的角落,他也愿意坦然地将它们暴露在阳光下。

他允许我们和Alexander一起,慢慢地倒放自己的人生,直至他人生最初始的那个转捩点。

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现在的Stuart,是个什么样的人?

诚然,他愤怒,痛苦,反体制,可是只消与他呆上一会儿,就会发现他也是个非常聪明和有趣的人,他会开车,会做饭,他看汤姆·克兰西的间谍小说。

他记得自己每一次入狱的经历,也会为了自己儿子的粗鲁而苦恼。

他会分辨茶的种类,苹果树和梨树,当他以30码的速度开着车,唱着“Because you're gorgeous”的时候,就在那一刻,他甚至是开心的。

对于人生,他有一种很清醒的智慧。

他在这部电影里面的每个想法,每句话,有些像在熠熠闪光,有些却像是当头一棒。

对于那些在浑浑噩噩中生活的人,Stuart简直可以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在他面前,80%的所谓中产都可以躲去角落里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他曾经是个无忧无虑,那么体贴的小男孩,如果他的人生风平浪静,或许他也会变成一个聪慧的,无忧无虑的,体贴的大人。

可是这个小男孩被杀死了。

Stuart清醒得可怕,他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杀死了那个男孩。

但是他只给Alexander提出了一个预设答案的设问句,让他在回溯人生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答案。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苦难,很多悲剧。

但是Stuart打动我的原因却非常简单:他不快乐,但他从未将自己的不快乐怪罪到这个世界身上,或许正是这份清醒让他更加痛苦。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苦难,都有失败,都有悲剧,大多数人都会为这些负面经历找个借口,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童年阴影,家庭不幸,朋友不靠谱,甚至命不好……“他人”是我们的避风港和泄洪闸。

但是Stuart不同,他并不恨这个世界,尽管周围的一切带给他的只有不幸,但他心底仍然想去拥抱这个世界,之所以他无能为力,只因为他无法爱他自己。

他认为自己真正的悲剧始于暴力,但他甚至不恨暴力,他平静地说:“暴力也不想无家可归”,他恨的,只是那个发现暴力的自己。

我曾经很信奉弗洛依德的学说,坚信童年经历是一个人最终变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源。

但是这几年,我却越来越怀疑这种说法。

现在的我,更倾向于认为,我们成为什么人,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走不出阴影,是因为阴影自出生起,就在我们心里扎了根,发了芽。

事实上,什么样的经历都有可能成为阴影,它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

对有些人来说,阴影就像阑尾,或者智齿,它是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没有用,但是却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造反,彻底打乱他们的生活。

Stuart早就清楚这一点,因为他见到很多人,童年经历与他一样,但是却接受了、抛下了、然后继续向前走,最终成为了一个有些愤怒,有些彷徨的正常人,比如他的妹妹。

可是他却做不到,因此他将愤怒指向了自己的内心,在不堪重负之下,他选择了暴力,可是暴力之后他却又感到愧疚和污秽。

这样的恶性循环终于让他精神崩溃,最终他只希望躺下来死掉好逃离这种疯狂,但是又找不到这样做的理由。

直到Alexander的出现。

我始终相信Stuart是自杀的,他一生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不知黑暗的边缘究竟在何处,也不知道应该在何时停下来。

可是Alexander出现了,将他的人生剥开来在阳光下曝晒,然后在遥不可及的光明中对着他笑,照亮了他黑暗的边缘。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生活了。

他曾经是个无忧无虑的,体贴的小男孩,但是那个男孩已经死了,于是他终于决定去陪那个男孩。

他和Alexander相处的日子,就像一支一直慢慢燃烧的蜡烛,突然迸出了火花,然后瞬间熄灭。

Alexander确实给他带来了快乐,但是却也让他格外的痛苦,因为他知道,没有人能够将他拯救出这团悲惨的人生,Alexander不行,他自己也不行。

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也许走不出阴影的人,是因为内心还不够强大。

但是“不够强大”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人本来就是不同的,纯爷们有之,小清新也有之,有些人全家流着“写书”的血,就有些人全家流着“疯子”的血。

Stuart不是疯子,他只是个因为看到自己逐渐变化的轨迹而无法接受,所以想要躺下来死掉的9岁小男孩,他最终实现了愿望,或许也算死得其所吧。

--我是小清新的分隔线--这片子成功戳到了铮姑娘的泪点。

我骨骼清奇,泪点奇高,看完只觉得胸口憋着一口恶气,不出来睡不着觉。

但这片子确实有一个情节戳中了我的泪点,就是以下这段:Stuart:(看着Alexander的书架)所有的书,你都读过了?

Alexander:没有。

Stuart:一半呢?

Alexander:也没有吧。

看吧,这段哪是戳我的泪点啊,这段简直是戳我的肺管子。

老师您太犀利了,在那一刻,我和Alexander一起无地自容。

 10 ) 非常非常好的剧作!

这是个剧本的电影。

先是非常感人的故事,然后用最朴实的手法讲出来。

中间的很多段落看起来就像是纪录片,很多看起来像是访问的片段。

说是“倒带人生”其实记录的是BC从认识斯图尔特开始。

有兴趣到了解,到深入内心……剧作中唯一埋伏的花招是一直隐藏着斯图尔特的童年遭遇。

在很早的那盘磁带上,斯图尔特已经讲了他的童年。

这个故事忽略了时间概念。

只知道他们相识到慈善机构负责人出狱是7个月,那时候斯图尔特住院。

那之后一直到死、再到新书出版的时间不详。

我想视听中借用了纪录片里还原事件真相的一点手法,加入了母亲、妹妹、外祖父母的谈话片段。

不过这些运用很克制,尽量不把片子过重的形式化。

目的还是为讲故事。

两个演员的表演很出彩。

最后的一段对话很有感觉。

BC问斯图尔特如果可以,最想改变什么?

斯图尔特回答:你没办法这么做,你不能把所有推到一件事情上,把所有的问题都怪罪他……大概是这个意思。

这本身已经是很精彩的回答了。

我们太喜欢为现在找到最初的“点”,似乎具象了就可以解决问题。

可也许正是我们本身造成了我们的现在,不是一个点而是我们不停的做出我们的选择,如果没有那个点,也许我们还是会变成现在这样。

这是对现在的不满吗?

后面BC一定要求斯图尔特找到一件事,于是斯图尔特回答:他发现暴力的那一刻。

这一句升华了他的人物升华了电影的主题。

这邪恶的不仅仅是生活在他的体内,而且生活在每一个人身上。

非常非常好的剧作!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短评

居然在戏里吃东西了- -

4分钟前
  • 力荐

为什么我看阿福拍的这个片子也充满腐味儿~~

7分钟前
  • Charles
  • 还行

1.汤老湿的表现实在让我大跌眼镜地不忍直视,曾经看过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清一色的硬汉”,没想到他还演技爆表地出演过这样一部电影中这样一个邋遢、疯癫的角色,怒赞;2.马福的风头虽然有些被抢了,但那时的青涩文青模样,还是有些眼前一亮的;3.少听闻的不寻常人生,非凡存在的真挚友情,不错的电影!

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本片过于哀伤,心脏不好的同学最好不要看~

14分钟前
  • 尔黑我!
  • 还行

剧情还好、但喜欢卷福

1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里面那个叙述者竟然是Atonement里的巧克力大王,看到他就想笑

18分钟前
  • 杜祺晏
  • 还行

倒带人生,故事讲了一个暴力狂躁嗜酒嗜烟嗜毒的问题男人的一生,最后逐渐的讲出造成他这么多问题的原因,肌肉萎缩症,儿时性虐待,让人唏嘘.故事本身是个悲哀残酷痛苦的,但是没有自怨自艾呻吟,而是通过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叙述,多了一份感动.Stuart能在最后遇到Alexander这个可以倾听和交流的人也是一种慰藉

22分钟前
  • Fan
  • 力荐

真的很无聊。

25分钟前
  • 星有幸无
  • 很差

好无聊的,没看完

27分钟前
  • 李艾ga
  • 较差

基情

31分钟前
  • 修改时间
  • 还行

引人入睡,在整部影片基调烘托之下哪怕汤老师发飙那几段都显的毫无张力。

35分钟前
  • 史凯利杰
  • 还行

无聊

39分钟前
  • McQueen
  • 较差

大年夜终于看完了,stuart最后的告白字字凿入我心,泪流不止,这是一个真正存在过的人,人生中只有一个人在最后倾听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话。。。汤老湿太棒了!

42分钟前
  • 不勤劳的小院长
  • 力荐

一般,卷福是个神奇的演员,竟然演过霍金,竟然演过神经质作家。。汤姆演的不错,加分

43分钟前
  • sunshine night
  • 还行

两位男主演得很好,还有动画部分挺有意思。整体挺无聊的…差点差评。

4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人性好故事 遗憾的是路西姐无人性

49分钟前
  • Kangaroo
  • 还行

歇洛克。。。你怎么在这里。。。

53分钟前
  • jakartax
  • 还行

用小清新的手法去拍一段复杂迷乱,悲惨癫狂的人生。音乐和摄影都很动人,两位男主角的表演也到位。最后BC流着眼泪强忍悲伤的样子让人心疼。

58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推荐

看不了嘚吧嘚的电影

1小时前
  • 困的不行
  • 较差

大不列颠活的这般落魄的人都能混个一室一厅。汤老湿的根儿es muy pequeño 原声赞。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