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过两个版本,这个bbc的版本看过好多遍,一直印象里以为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原来浑淆了。
记忆里是苔丝穿白裙子田野里跳舞的美,场景人物美的无法言说,自然是故事情节也非常的真实有张力,喜欢这个最初是美丽的名字,后期是被场景人物吸引,现在觉得剧情更是百转曲折耐人寻味的。
苔丝的父母家庭很是个悲剧,无知的父母幼稚的妹妹,贫穷是一种罪恶,滋生出各种邪恶的念头,不劳而获的想法也许是导致贫穷的最终根源。
拿女儿的姿色换金钱套近乎的想法看来在贫困家庭不算少见,这导致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
苔丝虽然生在农家却是个傲娇的女孩子,这也是她不愿意象公子哥低头逢迎的原因,男主是神父的儿子,确是个好的善良的男人,他爱苔丝,却跟她无缘,首次见面却错过,这一错就是一辈子,哎人生就是这样错过。。
走过路过就要错过。
这也是一种美,完美虽然好却不会让人新生惋惜,所以遗憾有时候也特别美!
我觉得这个名著美却不算矫情,恰到好处,既不会庸俗又不至于做作,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握,一不小心就会过犹不及,就像画画一样。
即使看了多遍还是想再看的片子才是真的好片子!
真是没办法不爱上BBC,似乎没有一部他们出品的迷你剧会让我讨厌,苔丝,又让我感动了一把,很大一把,每次看剧情简介老是觉得不怎么样,可一看完立刻觉得难以割舍,不刻碟誓不罢休。
BBC选演员真的很到位,每一个都那么有个性,《魔鬼的妓女》美的脱俗又危险,《简爱》相貌平平却让人过目难忘,《fanny hall》充满诱惑却又不失调皮,《fingersmith》内敛而深沉,更不用说我们家darcy和Elizabeth,以及一系列jane austen 作品的改编剧。
这些作品构建了我的幻想王国。
苔丝是我世界里黑暗角落的一颗钻石,多数时候我出于逃避心理不愿触及悲伤的角落,但是一不小心投过去的一点光亮就会反射出极大的光芒,让我笼罩其中,冷冷的光,耀眼却不温暖。
苔丝的美是质朴的,纯真的,她没有贵族自视甚高的派头,优雅慵懒的气质,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袭纯白的长裙和长到腰际的卷发,独立、倔强而美丽。
不过一开篇的背景音乐已经让人沉浸在悲伤的氛围里,即便在苔丝初次遇到安吉尔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压抑。
没看过原著,所以开始我多希望那个所谓的表兄真的能够和她在一起,改掉顽劣的个性,结果可怜的苔丝却遭遇了如此的不幸。
在奶牛场的生活恐怕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时刻,记得苔丝叫安吉尔起床的那一幕,我又看到了最初的苔丝,没有负担、无忧无虑的她。
现在想到安吉尔抱着她趟过积水时的耳语,我都为之一颤,热泪盈眶。
后半部分更加压抑,苔丝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家,看到她用泥土和指甲划伤自己面颊的时候,我和她一样绝望了,所以我又天真得希望那个貌似浪子回头,对苔丝又如此痴迷的男人能给她幸福,结果他不过是个趁火打劫之徒,在她无路可走的时候卑鄙地用物质换走了她的灵魂,以德伯夫人身份出现的苔丝不过是个美艳的躯壳,而恢复自由身的她又如清水芙蓉般纯洁。
在哭了两小时之久后,我还是避免不了如此悲惨的结局,让人心痛的结局。
关于“亚雷爱不爱苔丝”这一问题,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亚雷对苔丝是有爱的,但这只是肉欲的爱,不是纯洁高尚的爱情。
这一点可以在亚雷当牧师之后,又一次见到苔丝时体现出来。
亚雷再次见到苔丝时,说出了轻浮的话“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美”。
他对苔丝的感情,充斥着欲望,有的一直都是肉体的占有欲。
尽管在凌辱了苔丝之后,他当了牧师,想借此来缓解心中的罪恶。
但当他又一次见到苔丝时,他立刻原形毕露,露出了邪恶、下流的本来面目。
他步步紧逼,所提出的结婚,不过是一个为了把苔丝绑在身边供自己玩弄的把戏,他要的不是苔丝的心,而是肉体。
若是真爱,从一开始就会求婚,而不是凌辱。
他还嘲弄苔丝:“我以前是你的主人,以后也会是你的主人”。
由此可见不是真爱了。
迷途羔羊——亚雷 张爱玲说:最可厌的人,如果你细加研究,结果总发现他不过是个可怜人。
苔丝刚去亚雷家工作时亚雷问苔丝他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他不了解他母亲,估计从小关系就不好。
根据罗曼·波兰斯基1979年的电影推测,亚雷母亲估计年轻时痛失所爱,那可能是个会吹口哨负责照看鸡禽的年轻小伙儿。
英国文学的古堡里似乎永远住着一个阴森的缺爱女人,譬如《简爱》阁楼上罗彻斯特先生发了疯的原配夫人。
再想想那些哥特式小说中幽灵的老房子,那些爱恨凶杀情仇还真是可怕。
所以亚雷从小就是一个极度缺爱的人,这直接导致他人性发展的不完全。
母亲死后,亚雷一度迷茫,甚至想变卖家产去传教。
他仍是一个有感情,对人生有思考的人。
只是资产阶级纨绔子弟的劣根性由来已久,难以根除。
且他立场及不坚定,苔丝的再次出现立马把他的所谓信仰打回原形,他是一个被欲望控制的人。
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奥涅金,甚至川端康成笔下被虚无主义充斥的岛村等人,他们都是没有自由的,因为他们意志中毫无理应被自我掌控的理性可言。
亚雷的欲望让他不断消灭苔丝独立存在的自由,他通过无限制掌控,拥有苔丝而满足自我需求。
他对苔丝没有基本的女性尊重,也根本谈不上爱的平等。
但有意思的是在BBC出产的《德伯家的苔丝》里,有一个场景反复出现。
亚雷骑着高大的白马无数次接近苔丝。
想想看,一颗被欲望充斥的感性,炽热的灵魂,在高大的白马上驰骋而来,又绝尘而去。
他历经苔丝的纯真,贫穷,懵懂,悲伤和深深的厌恶,他那么趾高气扬,却又那么真实可感。
总之,这是一个对苔丝影响深刻的男人。
自我纯真坚守——苔丝 我有时在想关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多大程度上出自男性眼光。
苔丝的纯洁美在亚雷和安琪儿心中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我以为最难能可贵的在于苔丝自己认为自己是无罪的,她虽弱势,却有一种自我纯真灵魂的笃定和坚守。
在新婚之夜丈夫知道自己“不堪”往事后要愤然离开时,苔丝哭诉,追问,她如此坦荡,她那么愿意相信这个天使一样的人儿不会计较自己的过往。
这种勇气太重要了,这比安娜卡列宁娜实在高出一个精神境界。
安娜在彻底沦为沃伦斯基情妇后,她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有罪且不被接纳,自我精神逐渐瓦解,那么最终的毁灭也就不远了。
然而我又觉得苔丝的这种强烈反抗意识几乎没有现实依据。
那样的社会大环境,她的出身几乎让她没有反抗的余地。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苔丝最后手刃亚雷。
她是安琪儿的妻子,她和安琪儿完全可以一起理性化解这种局面。
这时剧情发展到最大的高潮,亚雷,这个造成她悲惨命运的人生污点,安琪儿的回归又让她意识到亚雷对她造成的无法弥补的第二次伤害,她愤怒绝望到了顶点,她孤注一掷,在命运施加给她最后一根稻草后,她彻底爆发了。
苔丝是一个那么个性强烈和自尊的人,她绝对接受不了安琪儿父母的一丁点儿施舍。
这种性格的两面性直接造成了她孩子的早夭。
想来为孩子的成长健康着想,亚雷有权知道孩子的存在并履行其为父的义务。
然而这种权利和义务皆被苔丝剥夺,她对这个孩子的感情也可谓爱恨交织,难以言表。
单纯抽象的天使人性——安琪儿 安琪儿和苔丝的相遇似乎有着某种必然性。
安琪儿有着苔丝对知识,天使人性,美好生活憧憬的全部寄托。
他是一个有着不同山水的阳光理想青年。
他如此尊重她,倾听她的心声,对她以礼相待,抱其她三个女工过水坑也只是为了最后能抱她。
然而安琪儿的性格是存在争议的,他心中纯洁的苔丝形象是他理想的幻想。
一旦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他便愤怒,失望,心伤,逃避。
他的天使人性太过单纯且抽象,不能给苔丝带来可供解救的实际人生。
在他弃苔丝独往巴西后,他理想化的职业憧憬在一场黄热病中成为泡影。
他也没有考虑到苔丝作为弃妇有可能遭受的种种危机。
安琪儿是整个虚伪资产阶级大环境下一个特立独行的灵魂,但他对现世人生的诸多估计和考虑都欠妥帖。
冲破阶级和世俗藩篱的爱恋远比他想象中艰难,对此他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但倘若苔丝遇到的不是安琪儿,而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不是黑暗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乡村,是“文明”的现代社会,那么苔丝是可被接受的吗,这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
其实这种假设很消极,或多或少都是对男性的道德绑架和责难。
那么何不积极一点,追本溯源解决实质问题呢?
首先苔丝父母并没有对苔丝进行基本性教育,也没有在她受到伤害后好好保护她,一个懵懂花季少女就这么被无情践踏。
再者是强暴者亚雷,他理所当然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
然而这些关乎社会方方面面的法律,伦理,道德,在那样一个没有人权的社会都是无法保障的,所以归根结底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其实我理想的结局是安琪儿经历过这一切后,坚定不移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变革中去。
只有思想家和革命斗士才能发掘出社会前进的道路,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然而托马斯哈代不这么想,他的悲剧观和宿命论也不允许他这么写。
所有人都在教女孩子要矜持,要保守,要得体...却从来没有人告诉男孩子,要怎么做。
苔丝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本来美好的生活,却被亚雷的私欲毁掉了一生。
如果说亚雷对苔丝是身体上的摧残,那么克莱就是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
所有人都在乎女人的纯洁,为什么没人告诉男人也要守住纯洁。
就像有人说的,不是因为男人嫖妓女人就该偷汉,也不是说因为姥爷有姨太太,太太便该有姨老爷。
而是因为男人嫖妓和女人偷汉犯的是同样的罪恶。
贞操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人对人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而是双方面的事,女人尊重男人,男人就该对女子有同样的态度。
如果做不到这样,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刚刚听到Angel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几乎笑了出来。
一个男人,叫天使——柔软正义纯洁善良,一切美好的化身。
太过象征,太过直白,从一个名字就已经能看出他是如何将苔丝拯救于水火之中,又如何驾着七彩祥云来对她许下一生的誓言。
他果真就这样出现了。
他在草地上和苔丝跳舞,在河边抱女工过河,他在树林间弹奏乐曲,同苔长谈。
他是个善解人意的绅士,亲近农民的贵族子弟,为工人分忧的实习农场主。
这些属于天使的美好他都有。
然后他又显而易见地和苔丝相爱了。
他爱她深邃的双眸,不羁的嘴唇,不仅限于此的,他还爱她的智慧的,诗意的,幽远的灵魂。
他是那么的爱她,他可以不顾及他们的身份而向苔丝求婚,他也可以拒绝家里为他选择的优雅的女教师,而向他贵族的父母宣布他要和一个低微的挤奶工——一个没受过任何教育的小贩家的女儿结婚。
然而这终究不是一个给做着公主梦的女孩子看的爱情故事。
天使,除去善良平等这些表面的美好以外,终究还是上帝的使徒。
He is angel,the angel of the lord .当他得知苔丝并不纯洁,曾被人奸污并有过孩子之后,他的爱就什么都不是了。
与苔丝期待的,他承诺的既往不咎长相厮守不同的是,他抛弃了苔丝,就在他们的新婚之夜。
“我爱的不是你,我爱的那个人,只是像你。
”苔丝向他提出离婚,在和她心爱的男人结婚的第二天,他拒绝了,可理由是法律不会允许,而不是他爱他。
尽管苔丝百般阻拦,可他还是坚持着和她分开了,连一个告别的吻都不愿意给。
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只是苔丝不纯洁。
在这时候,那从前的种种问题才忽然间全部暴露。
他的父母说不会介意他的妻子的出身,但她一定要纯真,她一定要虔诚,他一定要是她的初恋。
他说他不会在意她的过往,但那是因为他对她一无所知。
他的确如天使一般美好,但同样的,他也如天使一般虔诚。
他可以不在意她的阶级,但他的信仰绝对不会允许他娶一个被玷污过的女子为妻。
所以此刻,即使他还是爱着她,但这份爱所谓的高于一切,也只是高于了他原本就不在意的身份地位,而和他的信仰相比,它一文不值。
他终是走了,带着他对那个幻想的苔丝的爱和告诉家人的他们很相爱的谎言。
而苔丝,则被一个人丢在了凄冷的农场里,做着永远没有尽头的工作。
当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身患黄热病多时,也许是上帝的惩罚磨灭了他的信仰,也许是苔丝信中的诀别使他重拾对她的爱。
这次他不再犹豫,而是快马加鞭地去找回了苔丝。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
”我仍记得苔丝的眼神,惊喜,向往,然后是无尽的绝望与痛苦。
可她最终杀死了囚禁她肉体与灵活的阿力克,在站台上追回了她的天使。
她比他勇敢得多,坚决得多。
她可以为了和他在一起而杀人,但他曾连忍受她的不纯洁都做不到。
好在他如今原谅了苔丝,跨越了信仰选择和她厮守。
不过这时候才下定的决心又有什么用呢,不过只是让绞刑架上的苔丝无端地多了一滴眼泪罢了。
我觉得虽然阿历克有错,但是悲剧主要的造成,还是苔丝。
她不但影响了她及她的家人,还影响了安吉及家人,甚至那三个女孩。
首先,被那个后,要么就杀了阿历克当然提前受刑,但起码不会给别人带来悲剧,要么就求他和自己结婚,挽救自己及家人的名誉,要么就想办法让孩子流产当这件事没发生过,远离家乡去工作。
第二,婚前向安吉表白扯那一大堆的没用半天都说不出口,我虽然同为女性理解你因为爱一个人不忍说出来不忍分开,但是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你要让别人有选择的余地,让他有自己选择后的人生。
你简单一句,你曾生过小孩就吐出的一句话,就会让安吉了解事实,这样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安吉开头不接受,但是经过一两年他接受了苔丝,二是安吉最终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分开。
这样,为大家都好。
第三,安吉离开了,你因为家庭的贫困及种种原因,又要选择依靠别人,那你为什么不去寻求安吉父母的帮助呢,你那么渴求幸福就每每要亲手悔掉幸福,非得又和阿历克一起,这就是你的精神吗?
不得不说,发生这么多事,基本上大部分都是苔丝造成的,这是我最不喜欢的英剧女主角,有时不是为了看画面唯美和BBC优质剧,我简直不想看这部剧。
父亲在得知自己可能是没落贵族之后时,一家人决定去攀亲戚,母亲不愿去,我以为是出于羞耻心,看到后面才知道是将纯洁的未成年女儿献祭,无知的少女悲剧的一生就此展开。
Tess遇到Angel后,阶层不同的两人结合时竟没受到来自外界的阻碍,这一设定同《魂断蓝桥》一致,却促成了悲剧结局。
Alex再度找上Tess时,他竟提出结婚,一开始我不明白他这样的”体面人”怎么会仍旧未婚,过去这么多年还缠上了Tess,也许是他风流的名声使得没有一位淑女愿意嫁给他,Tess的美丽在那个年代是原罪。
Tess的悲剧结局是时代背景注定的,也有她自身的原因,她在新婚之夜主动向Angel坦白,软弱的Angel无法接受,思想受时代的局限性,无法面对Tess,但抛弃妻子一走了之彻底摧毁了Tess,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和Angel结婚的Tess比以前更辛苦了,父亲重病时离开农场,一分钱都没拿到,她仍然选择回到那个酗酒,将她送到地狱的父亲身边。
Angel始终未给Tess写信,Tess还不如一开始就嫁给Alex,伪君子再怎么样都让她活着,当Angel终于回来,一切都晚了,他自己在巴西也饱受热病之苦,海上的奔波加重了他的病情,似将死之人,当初的离开仿佛是个笑话,将两个人都折磨得不成样子。
在中国,这种穷姑娘与富家小子结婚的爱情故事简直就是做梦,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婢女都是做小妾的命,甚至被人逼死,书生倒是爱写穷小子与富家女的故事,妄想着迎娶大家闺秀,走上人生巅峰。
从第一集开始 就是满满的哀怨 就像故事发生的季节一样 阴暗寒冷 为什么要这样对一个孩子 该怪谁 怪这个禁欲的社会 怪家里穷 怪纨绔子弟 怪你们的七嘴八舌 怪你的爱人不够坚定 你说你错了 你想回来弥补一切 可是有的事情能弥补的了吗 为什么不在当时就珍惜呢 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个坚强有自制力的姑娘遭受这一切 对比完Emma 我更觉得男性作家要表达的更多 Jane Austen 圈子太小 他们只围着男人转 就想找一个如意郎君陪自己度过余生 而Thomas Hardy 却是在那种大环境下 由小及大 让人深思 一集一集看得我特别揪心 我就想老天爷啊 你就不能对这么个好姑娘好点 苦难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我想死也许是 Tess 最好的结局吧 终于解脱了 Angel 天使 也是那群姑娘的希望 我们都爱他 可是angel爱tess 是爱让tess在经历这一切之后才能顽强的活下来 而现在 如果遇到Alec那样的人 有几个人是会拒绝的 我们怎么变成这样了 我们心中的准绳在哪
bbc的古装剧我都挺喜欢的。
这剧是真心虐人啊,有点狗血。
造成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1Alex诱奸她的时候,她没有反抗,而是顺从。
2孩子出生到病重死去都没有给Alex一封信,对自己和Alex也太狠了。
3和Angel结婚前没有坦白自己的过去,埋下定时炸弹。
4Angel回来后,没有和Angel商量,自己一激动杀了Alex,这太草率了,让Alex相帮都帮不了。
苔丝太一根筋了,杀掉Angel并不是和Alex在一起的出路而是死路。。
毕竟Angel才是苔丝官方的丈夫,Alex并不能占有她。
而Angel也有钱可以还给Alex,让苔丝父母兄弟依然可以安然生活。
不管怎么样,这么大的事,不应该商量一下吗?
害了Alex又害了Angel。
大概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格和长相才会产生戏剧效果吧。
如果每个人都做了最正确的选择,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悲剧呢?
正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是难以预测的动物,才会有那么多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才会出现那么多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
所以说性格是故事的根,是戏剧的源头。
说起深刻的启示,对我而言,大概是Alex的纠结吧,人就是这样,总是要狗血一番才能够原谅别人或者自己,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了纠结上,如果Alex没有这场纠结,他和苔丝的故事就会改写。
果断点,心宽点,抛弃那些世俗眼光,人生就会美好很多。
曾经年少 无能担当 一时逃避 颠离一生
小雀斑演技真牛,符合人物,简直就是从书里面抠出来的一样,没想到这么适合。女主演技不太行,只有一头美丽的秀发。 看了经典版本的苔丝演员蛮符合心目中的形象的,但是剧情太痛苦了我承受不住第二次,停一段时间再看吧。
真揪心。尼玛ANGLE个死男人
很烦原著,连带着电视剧也不爱。
一个纯洁的女人,她是农民的女儿,却受过教育,她清新脱俗,年芳十七。被富二代看上并引诱强奸,最终生下几个月后便夭折的儿子。她因此丑闻而远走,去另一个农场挤牛奶,遇见了出身良好,在这里考察技术的安吉拉。二人相爱,苔丝迟迟不肯答应求婚,应着自己已不是处女之身和羞辱的过往。直到婚后,她得知安吉拉也曾有过恋爱而终于敢吐露,却遭到严厉斥责。安吉拉十分懊悔,但又碍于社会面子而不敢离婚。苔丝希望一死来保全安吉拉的名声,但安吉拉也怕流言。最后安吉拉远走巴西,抛弃了苔丝,但又不离婚。苔丝又继续去各地干农活,却始终不敢去城市争取机会,即使她教育良好。最终在贫困交加时,遇到了此前强奸自己的富二代,被猛烈追求甚至求婚,最终苔丝屈服,因安吉拉并不回信,亦未离婚,她只得做了富二代的情人。而此时安吉拉回心转意希望再来找苔丝
性启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让带着雀斑的如花女人从一个衰逼手里倒到一个带着雀斑的小伙手里,这是一种罪孽。突然发现《苔丝》和《神雕侠侣》的些许相似之处,美丽的苏格兰(是苏格兰吧)真是让人向往!
挺还原原著的。
苔丝的悲剧不仅仅是女人的悲剧,也是出身的悲剧。低微的出身、被迫承担家庭收入来源的长女的责任、多次在关键时刻将自己推入深渊的家人,以及空有美貌却缺少保护自己的力量,哪怕再自重、再能吃苦,都抵不过命运纠缠啊。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以爱之名行恶之事,仗着身份的差别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爱,我呸!你的爱是爱,苔丝的爱就是草吗?!而且若不是苔丝屡屡拒绝,你能对她这么上心!一次打击就旧态复萌,还敢说真的蒙主感召弃恶从善?
不如98版,女主太丑。
情感原本就没有什么对等,能不能走到最后时机也很重要
Tess的名字是“执着”,Angel的名字是“怯懦”,Alec的名字是“贪婪”,总之都是“愚”。但对每个人又都讨厌不起来,Tess善良,Angel和Alec的所谓爱里都有真心,即便是那么卑劣的农场主最后也对Angel说“如果我是你,一定快马加鞭”,身上还有果敢的闪光点。好难好惨。对信仰和人心的细节处理好评,Angel接受不了Tess过往后回家、遇到青梅竹马抱着圣经上教堂,耳语道“我告诉你上帝不存在”,吓得大家小姐掉了书并怒斥混蛋,比爱情桥段更有味道。
泪
为了学习如何改编小说而来
?这个故事看的我只想把所有男角色杀了,告辞,再对costume抱怨一句:看来05傲慢与偏见给村村设定的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影视改编的服化道,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女主之“刘海棕色卷从不扎头发monochrome裙子cottagecore” archetype。。。
yuck
无聊
被这版苔丝、亚雷、克莱尔真正丑到了~~
Tess也太惨了
一句话概括:惨女人苔丝的短暂一生
女性永远不要低估男性(即使是爱你的男人)对你过去要求的苛刻程度,因为是悲剧所以更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