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沟通似乎方便了,却通常无话可说,或者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只好闭嘴。
电视剧戛然而止。
语言也随即到达尽头。
一开始闹哄哄,最后是寂寥。
又一个春节,窗外焰火繁华。
费墨无话,写下一条短信:想念守一。
沈雪放弃了严守一,嫁给了一位手语老师。
因为他们可以“用心交流”——这是对语言的讽刺。
老太太死了,最后留下一些话,谈论的是黄豆分配的问题。
老太太的死是结束一切的推手。
繁华过后,归于平静。
真正出走的,也只有严守一自己。
他去了爱沙尼亚。
为了这个奇特的名字,为了去看一看那里的夜幕如何来临。
再见了,语言。
这部电视剧,两条线,北京和严家庄,还是在强调乡土以及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脐带连接着。
但问题是,现在他们断掉了。
无论矿灯还是奶奶。
最终的情节点扣住了严守一的童年阴影。
小时候,白石头——严守一偷瓜,出卖了朋友张小柱,他心里留下疙瘩。
他是不是要道出真相呢?
真相到底对谁重要呢?
严守一一体两面:严守一是正面,白石头是反面,这也正好构成了一个人。
最后他要选择是不是要继续下去。
换句话说:严守一如何处置白石头与严守一之间的身份关系。
白石头与严守一,是城乡纠葛,也是心灵纠葛。
严守一从农村出来,练就了一套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本事。
节目名字叫做有一说一,却根本无法实现。
他最后的决定,并不是为了揭示真相,也不是为了伍月,而更有可能出于自私的动机,为了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他说:当了主持人之后只会主持节目,而不会主持自己。
必须承认,这是个坦诚的发现。
但媒体呢?
他们盯着的事情是,监控录像拍摄到了:严守一进入过一个人的房间。
媒体不不愿意相信什么都没发生。
剧情里,对探讨了一些问题,都体现在“有一说一”的选题上。
比如:人能不能撒谎;比如:朋友啊,朋友。
都是有趣的选题。
刘震云在电视剧里有一段出场,直抒胸臆阐述了一下“朋友”。
他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初听起来这是非常高兴的意思,再一想,这其实并不是一句高兴的话,证明这个人的身边没有朋友嘛!
朋友要面临四个变量:你变了,我变了,钱,遭遇困难。
这个表述,结合刘震云等人的生活,值得回味。
关于朋友的话题,精彩的是费墨和严守一的关系。
严守一说费墨几乎是自己唯一的朋友,除此之外就是童年的张小柱。
但是费墨怎么想呢?
一个知识分子,还是看他不起。
这其中的,都是欲说还休。
两个人坐在池塘边,都不知道如何交代。
但这是很真实的人与人状态,算难得了。
李燕这个角色非常庸俗,也反衬了费墨的生存状态。
她最关心的是伴侣的性能力,赚钱能力。
一开始要巴结严守一,费墨出名了,她又要嫌弃严守一。
严守一换媳妇,她调整策略,立刻结成同盟,至于对方是谁,并无所谓。
伍月在电视剧里更独立要强,随时都很理性克制。
跟骨子里的穷人思维斗争,最后却也只能一走了之。
关于手机呢?
手机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现象。
“一机在手,在劫难逃”,当然,精彩不止于此。
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揭示了人,也塑造了人。
它让人欢欣愉悦,也制造了危机。
手机让语言在空中飘荡,人心同样如此。
这个时代,沟通似乎更方便了,却通常无话可说,或者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只好闭嘴。
注:翻出来的旧笔记,几年前写的。
严守一的成功并没有像剧中的人那样让人羡慕。
反而他的成功我更觉悟得是在衬托其它人的幸福。
费墨虽和李燕天天吵吵闹闹,偶尔还会被李燕挠伤。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吵闹才能使他们的婚姻继续经营下去。
至少像他所说,他对李燕没撒过谎,就算撒谎也会被李样逼的实话实说,有一说一。
费墨说知音难觅,知已难寻,而李燕只是他的伴儿。
这人啊,没知音没知已都能活,但没了伴儿,这可不好活。
所以,吵吧闹吧,都没关系,至少这样还能沟通,至少这样才能知道彼此的感受,至少这样才能过的下去。
于文娟贤惠,孝顺,善良,识大体,事儿少且懂事。
也正是她的这种心知肚明而不说才使得严守一谎言越说越习惯,越说越爱说,越说越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导致严守一不再是她以前认识的严守一,导致婚姻破裂。
不管怎么说,严守一虽做事圆滑,但为人较为低调,对谁都是一副谦虚的模样。
关爱自己的家人,虽对妻子撒谎但也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妻子还是很疼爱的。
只是沟通出现了偏差,从一开始的一点点到越偏越远。
黑砖头的戏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让我们笑语连连。
他的风头完全盖住了主角。
我都跟着学会了河南话,纯朴的农民形象,高端的娱乐精神,让我们爱上老路他们这一伙人。
牛三斤和吕桂花,其实开始挺幸福的。
如果牛三斤不是因为下岗,吕桂花不是因为心气那么高,那么也能现世安稳的过活。
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她打电话问问你,最近你还回来么。。。
那时多纯啊。
我相信他们没离婚的原因不是因为牛三斤中风而可怜他,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爱。
于文海和牛彩云活在自己充景的生活下,虽有些不着调,但他们的这种不着调至少让自己生活的快乐。
我是羡慕她们这种快乐的。
特别是牛彩云,活成她那样挺好的。
像于文海说的那样,跟你在一起不累。
能让人和你在一起不累真的挺不容易的。
奶奶是严守一的精神支柱。
奶奶的戏份不多,话不多,可她的一句话顶一万句,每一句都是在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她一辈子活的不容易,带大两个孙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爱他们,她想他们,想着他们好,想着他们的事业,家人,想着不让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而到临终前还想着不能给他们添麻烦,没能见到自己的孙子最后一眼。
奶奶最后临终的话,每一个字都朴实的暖人心。
让人泪流不止。
严守一喜欢回忆,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回忆严家庄。
虽然那时候的生活苦,可他觉得那是他最幸福的生活。
没有表里不一,有一说一。
纯净的天空,纯净的大山,纯净的人们。
让人活的不累,活的轻松。
在北京虽有事业,有大房子,有车子,有地位,可是他发现那不是自己。
他不停的在回忆,回忆自己第一次打电话,回忆第一封信,回忆那时的吕桂花,那是他心中第一次喜欢姑娘的标准。
当伍月去找吕桂花拿钥匙时,吕桂花看到伍月时有一种恍惚的表情,文海解释了她的这种恍惚,对彩云说,你没发现你妈和她有点像么。
那时突然明白严守一对伍月那心存的一点爱意也只不过是因为他想极了过去。
把伍月当成过去的吕桂花。
如今的这个社会让我们都有点找不到自己。
多多少少大家都会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与当年的纯真。
当我们做着不是我们想象的自己,当我们发现曾经的伙伴也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当我们知道无法改变而不得不向生活妥协时,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是严守一。
手机。
这个伟大的通讯进步,必须这么理解:手机方便了中年男人寻花问柳的速度,也加速了奸情曝光的速度。
共产党人打碎资产阶级家庭概念的构想,由技术进步获得解决。
电影《手机》,严守一大受现代科技惊吓,一蹶不振。
手机的全球定位功能与葛优的恐惧一样,无远弗届。
手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技术的载体,反客为主,成了作为统治者的技术,一个个人隐私无处藏身的密探,费墨教授说,“手机,手雷啊”。
刘震云的赋予《手机》的,是对于技术统治的反思:现代文明无处不在的严密,击破了所有私密空间。
电影开场“牛三斤”一曲,已经明确告诉了观众,私人生活的空间—距离—私密性,依然全部不复存在,甚至连女人对于男人的呼唤,都成了听众共享的话题。
技术统治,这多少看起来是对于文明的一种抗议,但背后的逻辑则未必吻合。
技术本身就是共享的载体,技术为恶背后,必定是人性制度性控制。
这是电视剧的命题,——资本与媒体控制。
资本与作为资本附件的媒体在中国运行的三十年,其控制力依然跨越了农村与城市、边缘与中心。
河南省严家村的村民们,通过媒体获得了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以及对于城市的重新认识。
在这里,作为改革之前政治枢纽的城市已经转换,北京的意义,是发展与门路,是广阔的空间,而农村则成了现代文明的避难之所。
农业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又一次被连接在了一起,这一次,是共谋性的。
农村,成了文明的母体,而资本控制的文明,却无法为都市人提供避难之所。
媒体所宣传的正义一再被嘲讽,其背后不过是简单的资本逻辑。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谁来拯救?
于是,“奶奶”这样一个核心人物出现了。
像一切民粹叙事一样,核心的智者,必定是来自底层民间的长者,长寿、勤勉、少言寡语却富于人生与社会的大智慧。
这条铁律,在俄国民粹派小说家的叙事中,从未有更改。
一块民粹的菜花地,就把所有的资本力量击碎。
《手机》这部电视剧,在“奶奶去世”这样一个宏大而伤感的地方结束,最后一代传统 “智者”入土为安。
严守一丧失了他精神上与身体上的故乡,逃亡爱沙尼亚这样一个虚无的国度。
北京的夜幕,从天而落,资本与媒体的统治,依旧。
资本之下的现代文明,犹如铁幕,笼罩四野。
尽管只在民粹情结上对现代展开批判,但其对资本的批判与对大众媒体的嘲讽,足令当下愚蠢的电视剧文化生产汗颜。
1.我爱奶奶,特别爱。
哭地稀里哗啦。
这里边,活的最明白的就是奶奶。
2.同盟什么的,最可怕了。
不要让两个女人凑到一块,无论是你的前妻,还是你的妻子,还是你的情人。
3.两个男人,摒除事业工作那些污浊的东西,会有双肩扛下来的友情。
4.假想敌有可能成为儿媳妇儿,什么都靠不住。
费正这样的儿子不错的,刘丹这样的儿媳妇灰常好。
5.初恋什么的,根本不是爱情。
6.童年的创伤或是不幸,是一生的阴影。
或是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7.一碗面条,吃了一生。
8.女人漂亮,不是祸水,就是水货。
9.吵架归吵架,日子还得照样过。
10.如果嫁给婚过男子,他前妻最好永久消失,并且没孩子。
11.要做幽默风趣,有责任感,懂朋友,能扛事儿的教授。
12.男孩子再混球,遇到事儿了,会长成男人的。
13.结婚是俩人的事儿,那是p,最好别找个结婚牵着一大家的。
14.潜规则,这不废话么。
15.戏骨就是戏骨,不需要废话。
16.女人更年期,世界都是假想敌。
17.网络时代,别说人了,饺子都能火。
那就做水饺,别做煎饺。
18.我讨厌开放式结局。
一手机在将来会不会演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到了人和机械可以作为一个生命的不同组成部分而共存的那天,人是否就会因此而获得长久的安全感和摆脱孤独,到那时冷冰冰的机器骨架会被无限缩小,会被妙到毫巅地置于和嵌入到温软的肌肤下,而是否因此,由于世界的无限联通,信息的高度对等,人与人之间的谎言会变得无法存活,而我们会看到更加真实的世界。
科技果真可以帮助人们祛除这些与生俱来的恐惧,孤独和讨厌被欺骗,且还能获得真实吗?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人通过手机这种工具,或多或少获得了安全感,或多或少摆脱了寂寞,或多或少知晓了实况,或多或少地感到没被这个时代遗弃。
就像现实中的我们一样。
手机和网络让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了一种血肉相连的错觉,只要在线我们便接上了这道血管,成为联通中的一员,八面来风尽在掌中。
所以离不开手机或者网络,很大程度上缘于害怕被遗弃。
被时代遗弃,被资讯遗弃,被城市遗弃,被周边的人遗弃,其中任何的一种遗弃都足以让现代人郁郁寡欢不得安宁,还有交杂于其中的失控感。
所以才会有打电话,第一封信这些选题的热闹,所以才有“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
吕桂花让问一问,最近你还回家吗?
”的风靡。
这就像那句“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被时代和信息裹挟的时候,在我们还尚无法完全克服地理的距离的时候,在打电话和写信还充满着仪式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科技的摇篮时代怀揣着人类一些简单原始的感情,而不用担心被遗弃。
通讯工具给人带来影分身的同时,也让一群人变成了她的裙底之臣。
你流着鼻血盯着手机屏幕这条底裤,时代这女人便操纵了你。
这很可怕,但已然发生。
二其实严守一即使在有一说一也无法有一说一,他显然成为了一个说谎惯犯。
讨论人是否可以不说谎基本没有意义,直到科技再昌明人性也不会一根筋的去伪求真。
从最开始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到后来被反复用滥的“这世上到处都是障眼法,你看到的可能都不是真的”,最后我们升华到沟通从心开始。
结局设置的那位手语老公大概此意。
但纵使如此,也可以料想换个美剧编剧照旧可以编出一季手语欺诈来。
谎言只是众多作假的一种,甚至也是说话之道的一种。
而又如何判定一句谎话呢,因其与事实不符?
那么艺术化的夸张和浪漫主义怎么办,那么“鹰在太空翱翔”这句话就应归入谎话一类。
严守一为何会从不爱说话到谎话连篇,剧中重复了几次的小时候偷瓜告密事件,多少对他有影响。
严守一是这么一种重典型,想讨好所有人想什么都周全,圆滑世故,人际玲珑,没有野心不做出格的事,害怕伤害别人,最后身边几乎没有朋友。
表面风光底下跟他一起太累。
善良,然而辛苦。
但连韦小宝最后都两头不讨好,只能爆出一句老子不干了。
严守一的失意也很正常。
刘震云的意思是,最后必然是命不给你周全命不讨好你。
说起来还是要扯到当年实话实说,小崔走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感到没有跟观众说实话而愈加抵触。
是说真话不容易,还是谎言真的是生活的润滑剂?
我们都太清楚真实的并不是美好的,它有时就是布满粗糙沙砾的马勒戈壁。
严守一每一个系列的谎,第一个都是出于怕误会,然后是习惯性的继续圆谎。
lie to me里面Lightman因为对谎言的不可忍受而婚姻失败。
他最后所说的:Truth or happiness, never both。
所以对于文娟既无法得到幸福又无法得到真相,那何必继续睡在他身旁。
所以是否说,假如能够幸福或快乐,那么谎话就是被允许的?
想到胡舒立说的公共关系是社会的润滑剂。
学了PR这么久,看了太多的反面案例,危机之后的封锁,缄口,迟钝,不说真话。
以及正面案例中的夸大,美化,调动欲望。
教科书我记得的不多,但Ivy Lee作为公关之父那句“说真话”倒挺牢。
只是在我们这片土地,这片三十六计深入人心的土地,真诚真的不容易。
至于谎言,人们习惯在最后归结到信任上来。
信任有很多种,有一些大概属于“您心里面就不能阳光一点”,有一些则是“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三其实话痨了这么多,手机谎言都不是这部片的主题,手机只是串起所有骨骼的重要关节。
从一本刘氏小说到冯氏电影,再到现在的沈严式家庭情感剧,刘震云自己都说电视剧更能表现他的意思。
自从清宫剧失势,整个大陆电视基本就是军旅谍战片和家庭情感剧的分庭抗礼,他们早已自成体系,中年危机这个话题也就是大陆编剧现在最玩得转的话题了。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明争暗斗大吵小吵,这两年开始不断安插热门话题。
你瞧这部片塞了多少东西,主借着一个访谈电视节目通通抖了出来。
汇成了一个很好的传播技术和电视策略的话题匣子,一个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差异的话题匣子,一个各种当下热门的话题匣子。
而结构上北京和严家庄双线走得挺好的,36集下来处理得拖沓冗余的地方不多,不过植入的广告倒够多的,镜头如果能够把花在UKING商标上的心思花到场景上那该多好,到29集才出现了第一次的前后焦切换。
我看大陆剧不多,但对镜头处理的随意,从如何切入淡出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导演们都可以向柳云龙和钮承泽学习一下如何自恋,如何调度出“我其实一直的梦想真的是想当电影导演”和“至少也不能输给学生DV啊”的镜头来的。
不能因为说写实,就灰头土脸的,那多囤啊多喂猪娘们啊。
至于这蛮不讲理的卡司,效果出来以后感觉就像先选完角再写的剧本。
这一方面自是感觉都在本色演出,梅婷是打算一直这么苦情下去的了,陈道明一脸中年方鸿渐,刘蓓抛出那浓得有点腻的耍泼京腔,柯蓝依旧甜美。
尽管范明摆着是老高和邢捕头合体,但比范伟那可是强了100倍。
而王志文呢,继续他那凝望之后浮起的真诚得有点假的笑容。
另一方面,也即是说这帮主力阵容几乎没有突破。
但这群老戏骨拿捏起这种家庭情感剧哪个不是行家,你也不能要求王道组合化身风声里面那个王处长和大爷里面的阎锦文,那就俨然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了。
反是于文海和牛彩云这对活宝,二得出彩,二得闪亮。
跟奶奶这一宝压阵,相得益彰。
奶奶是全剧的眼,是他们这群人的原点,正是奶奶,让他们可以修炼到千帆过尽的模式,让他们兜完一圈,还能够走回一起。
我想起我的婆婆,在老家守着大屋,也看看电视,尽管有时很传统,但口中不忘念叨的,都是最质朴的为人心安之道。
各地方台这回用手机去挑新三国,基本是司马昭虐刘禅,新三国再继续看下去只能让人感叹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看完手机的隔天,隔壁室友在看三国,惊呼这人怎么这么熟。
我们一看,这不段大可吗。
只见他发髻高耸扎上胡须,一脸忧国忧民。
可那一瞬间,我们总觉得下一秒荀彧就会翘起两个兰花指。
另提。
24集这里搞了个国足的叫雷东雷,还外号叫风之子,编剧估计是个阿根廷黑。
看手机(王志文版)的开头在笑,中间在沉默,最后一集奶去世的时候居然眼眶湿润。
小时候觉得友情最宝贵,三五成群,谈天说地;后来对爱情充满幻想,总想着如花美眷,白头偕老;再后来开始怀疑一切,只有生自己养自己的亲人才能看透自己。
时间就在这三者的变换中悄然逝去。
现代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生活开始日益空洞化和空虚化,我们制造了手机和电脑,却反过来被它们控制,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被人找到,离开手机和电脑人又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我们创造了节日,节日又好像成了一个负担,转发短信打电话到手发酸还是得继续,特别担心有遗漏;严守一和费墨说过一句话,“严家庄的夜幕是从地上升起来的,而北京的夜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乡村里头,日子过得很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自从有了城市,我们已经看不到远方的地平线,留给我们的是头顶上那小小的一片天空,而且黑白颠倒,生活往往从晚上开始。
有同学在那说,城市,让生活更没好。
几米说,迷宫般的城市,让人习惯看相同的景物, 走相同的路线,到同样的目的地; 习惯让人的生活不再变。
习惯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却又有种莫名的寂寞。
而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习惯会让你错过什么。
朋友啊朋友,编剧刘震云说朋友是相互的,具有方向性,你觉得他是朋友,但是他不觉得你是朋友,这算不来朋友,还有你变、我变、你变我不变、我变你不变等四个变量,外加两条标准,一是借钱,二是在你晚上一两点睡不着的时候是否能骚扰。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友情不再停留在一起玩泥巴的阶段,也得面对很多世俗化的考验,而借钱就是现今这个物质时代最世俗的事情。
当想借钱的时候,每个人心底按照亲疏远近有个名单,这个名单肯定不会很长,从情感的角度讲,排在前头的肯定是看得越重的朋友。
而当朋友开口借钱自己却囊中羞涩的时候,那种状态异常尴尬。
一个发小说打算开家宾馆,但缺点钱在到处凑,问我有没有,我说没有,回答的很干脆很自然,没有解释也不需要解释,另一个朋友让我借5千给他,我也说没有,我只能借几百,他回答,“那当我没说”,弄的我很恼火。
我的原则是,借钱的前提是互相体谅,一般人也不会开口,所以朋友开口了,能挪挪凑凑的话千万别敷衍。
而凌晨骚扰则是属于交心,想找人说说话,能被吵醒还能安心听对方说说无聊废话的人肯定不会很多。
手机里头的爱情,从大学教授到电视台主持人到种地的农民,无一例外的都遭遇了危机,不是外遇,不是厌倦,共同点竟然都是无话可说。
身边的朋友在感叹,已经找不到谈恋爱的感觉了。
刚开始热恋的时候,两个人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一天见不到都会心慌,当热情渐渐褪去,生活也开始归于平静,在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后,就开始遭遇所谓的七年之痒,就是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
一起慢慢变老,多简单的一句话,所需要付出的,却不知是怎样巨大的努力。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血缘这天然的社会信任纽带渐渐不再开始占主要地位,开始让位给地缘业缘趣缘等,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冷漠,更多的不信任,特别是渐渐开始深入社会,家就像一个精神寄托一样,人累了倦了就会想想或者回去呆一段时间,严守一遭遇危机的时候,总想着回严家庄,回到奶身边,在那里他将抛下所有的名头,只有一个小名,叫白石头。
友情可以绝交,爱情可以分手,但是血溶于水的亲情,怎么都割舍不了。
抛开道德层面的东西不讲,在看到很多人自己亲人死活都不顾,却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测他是否有其他的目的,因为我很难理解,一个人自己亲人都不爱,如何去爱他人。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相信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有美好的友情爱情亲情值得我们去追求,只有相信,才有可能。
之前朋友问我最近在看什么电视剧,我回她《手机》。
想了想又说,这是一部讲中年危机的电视剧。
看前几集时,被电话诈骗啊、黑砖头的喂猪娘们啊逗得直乐。
特开心,夸奖这是一部有趣的电视剧。
而白石头在妻子面前的满口谎言,似乎暴露了男人共同的秘密。
本剧的忠实拥趸(一男生),得知我看了,强烈表示这剧不该给妹子看的啊。
心虚,我懂的。
男女差异造就了两性隔阂,同时也促成安全界限。
大家能够相安无事和平共处长久爱恋,少不了我们没有共享全部的经历和想法这一明智举措啊。
当然,白石头的婚姻失败,和他始终贯彻这种想法关系太大了。
说到底,他彻底失去了于文娟的信赖(出轨是另一个事实性的问题)。
严守一过分拉大了夫妻间的边界线,妻子知情权越少,参与对方生活的程度就越低。
一切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终严守一和于文娟,彻底无事了。
从严守一离婚开始,《手机》后半段急转直下,剧情压抑得不行。
对于当下娱乐环境、中年事业危机、金钱与良知的冲突等等思考接踵而至,镜头总是给王志文那张写满岁月的脸一个大特写。
我看着王志文下垂的眼皮,把一双眸子的神采都遮没了,郁郁不作声地一个人坐在小河边,我心里也沉重地说不出话来,想要评说也总是话说了一半改做叹气声。
真是婚姻、事业、人际全方位的中年危机,看得人心惊胆颤。
这是一个内心藏了无数事的严守一,一个进退两难迷茫无措的男人。
而严守一的眼睛,令我想起了许多我熟悉不过的眼睛。
那扛着生活重担走过,即使奔忙即使迷惘即使多少次怒喝社会不公领导压榨然而转身就是有我就没问题啊。
那时我不懂得他的举重若轻,现在想来,这个社会处处都有太多值得悲悯的人和事。
严守一习惯性地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对外是职场中的曲意逢迎,拍得一流的马屁,而这条件反射式的撒谎面对于文娟,其实是对婚姻的厌倦和逃避之后找一个欺瞒的说辞,以求维护他与于文娟的表面平和。
其实,这就是严守一的处事态度,他始终都不正面迎击来临的一切问题,他的宗旨是你好我也好打哈哈式的圆场,现实中的反应则是他不断说谎,结果就是问题拖过一阵算一阵。
他的唯一一次正面迎击,就是结尾的不再沉默,然而这却让严守一彻底丢了工作,形单影只前往海外。
想想真是一个太无奈的逻辑,严守一的诚实,竟然必须挑战社会的默认规则,从而不容于社会。
唯一能让他混得如鱼得水的,只有过去满嘴跑火车、对社会对所有人妥协的态度。
我想电视剧若说讲的是中年危机,还得加上一条,对处世规则反思后的危机。
严守一始终是个好人,虽然他不过是个普通男人。
有慷慨,有狡诈,不懂如何挽救女人心。
圆滑太久,坦诚就成了稀有资产。
面对自己的良心不断彷徨。
可是到最后,我多么希望他就随波逐流了吧。
这就是电视剧版的长处。
我知对错,然而我眼中所见的,只是那个无奈的生活。
电视剧比小说编得强太多,不知道刘震云看剧本的时候会不会这么想。
我很想写一篇长一点的感言,但是必须认认真真的,所以,我要好好想想组织一下,最有内容的电视剧啊,不是靠猎奇吸引人看,不是有血有肉有一点高雅品质的人,是不能耐下性子来看这么一部,什么激情镜头都没有的电视剧,甚至他们中婚外情,都没有肉体的成分,是精神上的依托,我觉得守一应该有两个女人,于文娟和伍月于文娟,不管现实中存在与否,这种爱是一个男人多么的九生有幸啊,不管她是否能理解守一,她深沉的爱是无法令人忘怀的 “我跟你结婚是因为爱你,我跟你离婚也是因为爱你,把你还给你自己,还给你自由,也把我还给我自己”但是都看得出来,她仅仅把守一暂时解放了伍月,一个能与守一在精神上能有交流,相通的一个女人,你说费墨就没遇到一个呢,呵呵,其实燕儿也不错了,把费墨世俗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费墨也很俗啊,他也想要名要利,但是自己拧巴,必须要有人请才行,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有一点骨气寒气才气的文人气质才有的怪脾气,有些事你知道自己想做要去做,只是需要一些外力的作用顺水推舟,就好比,我想去一个人家里做客,我不能直接有一说一就说,今晚我去你那看看哈,憋屈一点的就算了别去了,再好点的,不断的提醒对方,让对方热情邀请,那费墨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个从费墨去讲大家讲给大家听,成名人后先说不签名,后面又给别人签名等等好多细节都看得出来所以其实费墨骂燕儿的同时就是在骂自己,很多时候都是,骂燕儿膨胀啊,世俗啊,都是他自己也那样的时候,因为燕儿一直都那么世俗从最后,我顿悟,守一骨子里在关键时刻有一说一,质朴,真诚,那是真凡人也是真英雄,而费墨平时说实话,因为他意识到不说实话的最终结果,而关键时候,想最后,他只会不当懦夫,只是也不会当一个英雄,所以其实费墨向往的最终境界不是爱沙尼亚,其实就是像守一一样,在世俗中混迹多年,仍能有一说一,所以实际上是费墨离不开守一,费墨不主持有一说一也是知道自己确实做不到有一说一,而守一最后的平凡壮举也讲费墨从世俗中拉回来不过话说回来,追求真诚与信任,那是不愁吃不愁穿,物质不缺乏的大家之所想,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宁,你让张小柱去不入世俗的安宁一下,能战胜恶魔的人必曾为恶魔,能战胜世俗的人也必曾世俗啊,如释迦摩尼 好作品啊
1、吕桂花牛三斤从河南坐火车来北京来总是从北京站出来,北京站有到河南的火车吗?
明明是北京西站啊,我很伤心啊(砖头哥语气)。
2、李燕儿在家和网友聊天,用的明明是飞信,后来对刘丹说:我QQ好友里怎么有你。
飞信是可以看见手机号码的,还不知道是刘丹吗?
3、于文娟、于文海、于妈口音一点都不常州。
(可以原谅)4、严守一不像电影里的葛优,回河南就说河南话,这点不太严谨。
河南人回家一般都说家乡话,我了解的。
整体很不错,很多细节都很耐人寻味,电视剧里的严守一比电影里面那个滑头实诚多了,整场下来和伍月都没上床。
比较落伍,现在才断断续续看完了电视剧版的《手机》,无所谓王道组合演得怎样了,这个剧情让我堵得慌,特别是看完后,一度感觉自己比严守一还迷茫,全然没有电影版的冷幽默味道,我体味到的更多是无奈和酸楚。
之前黑砖头的插科打诨和牛彩云的耍宝似乎都只是一种调剂而已,再怎么调剂本片的主色调也是灰色的,我更愿意把这部剧看作是一悲剧。
看完后不舒服,但不是说拍得不如电影版,而是各有各的味道,要说娱乐精神的话冯小刚的那部是当仁不让了,而这部电视剧篇幅大,似乎想传递更多更深刻的东西,也许也更接近刘震云原作的精神。
严守一是一个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他也不是一坏人,可是他仿佛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幸福所在,最后他不知去哪里了,或许是去爱沙尼亚找寻他那片心灵的净土了,越看到后面越觉得他这人活得拧巴,纠结,累啊。
表面上严守一圆滑世故,左右逢源,不得罪任何人,想让周围的人都满意,结果最后完全迷失自我了,有鸡飞蛋打的感觉,虽然结尾他说了大实话,但仿佛也是有点身不由己,只为救赎自己的灵魂。
从头到尾他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那个纠结的拧巴劲看得我心里头都揪成麻花了。
他比那个费墨还恼火,那个人顶多是在知识分子的清高和人世间的名利中挣扎一下,而严守一却要在所有自己编织的谎言中挣扎,而且越陷越深,欲罢不能。
他习惯说谎,但撒谎和圆谎的本事太弱智,那个伍月一喊他他就出去,那女人既不是他的红颜知己更不是情人,最后看完感觉严守一也像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
不晓得咋回事,看到这个角色心里就堵得慌,或许是这人切中了我们的心里深藏的一个死穴,我们何尝不是在自己编织的无间地狱中挣扎,我们不是名人,内心与表象的反差没那么大。
但是那种纠结的感觉却是太普遍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是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但是又跳不出那种怪圈。
我知道我看完后为什么心里那么堵得慌不写点东西过不得了,我在咒骂严守一的时候其实是在咒骂心里的那个严守一,我在替他遗憾惋惜的时候其实是在为我内心逝去的激情和洒脱而惋惜,就像剧中伍月的前老公的观点,人很多时候就是一电脑程序,我们自以为活得精彩,结果就是按照上帝安排好的程序在运行,如果原始程序都是错误的,那我们就是越挣扎越悲剧。
我就是这样一个悲观的人。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断背山,我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严守一。
活得累,活得拧巴,很多时候我只能自己骂自己——活该。
不想谈论这部剧拍得好不好,但单就严守一这个角色来说,我觉得是深入人心的,这种不痛不痒的结局看似是个败笔,但仿佛是把另一种悲剧演绎到了极致,这世上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陶渊明了……
受教了....人生不能走错路啊 一群影帝的表演
砖头哥亮了!!!下载的1080i
“王道”组合的确很王道!不过,第7集,费老在给手机消毒时显示日期是2008/7/31。可是,第9集,费老家对话那场戏,费老儿子费正属狗,南大心理学四年级,刘丹大费正一岁,属鸡,是费老的研究生。这俩娃智商该是个什么情况?如果是我看错,换做2000/7/31,那又是啥情况?
后面剧情太拖沓了,主角是拿来膜拜的,配角还不错
中老年生活乐淘淘
磚頭哥,你再使一計來~
黑砖头和兰花指
讨厌京式幽默
老戏骨,真感情,梅婷很美,伍月很气质
真的挺好的
王志文X陈道明
我怎么就看不下去
什么垃圾。
总觉得伍月不够劲儿。梅婷真是苦情脸啊!天生的。太适合这个角色。文海竟然真看上了牛彩云我雷的不行。至于那些影射。现在不仅是娱乐圈电视圈。中国这个圈儿都有这样那样的黑幕。哎。有白就会有黑的。有了黑白。中间就一定会有灰色地带的。我们只能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这个人。等我们都进职场了也许会改观
冲刘震云编剧多给一颗星吧 放在小说里不觉得夸张 在电视剧里觉得有点扯
靠婉儿撑成四星
一星给黑转头 一星给老太太 一星给编剧 其他无望~
非男权至上的直男癌患者拍不出此片
严守一说:自从我当了主持人以后我发现我能主持节目却主持不了人,特别是我自己
老戏骨们演这么烂的剧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