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ERE ELEMENTS #hkaff19【7/10】原住民+选举+家庭,基本预定最佳影片了吧。必须夸群像戏做得很不错,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形象都很突出、立体,各有特色,尽管故事讲得有些散乱,但至少将乡长选举与种族、家庭紧密地串连了起来。此外,个人很喜欢导演的某些伏笔与设计,比如阿公一开始爬上屋顶帮忙修建“传统屋”,而“传统屋”最后倒塌的位置正是阿公修建的位置,除了可以理解为导演在映后谈所说的“阿公的愤怒”之外,也可以看作是阿公那一代的传统的消亡。而频繁出现的杀猪场景,以诺从旁观者逐渐变成操刀者,却是一种传承。有消亡,有传承,才最现实,虽然导演在映后谈没有回答那个关于基督教元素的问题,但我想这便是答案吧,当然了,也必须承认目前影片所呈现的内容来看,宗教有关的内容目的性确实不太明确。
泰雅族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通过地方政治选举和讲英语的女婿表现出来。好像第一次在台湾电影里看到下雪,想到“玉山白雪飘零”的歌词,台湾也是会下雪的,只不过那属于高山上的原住民。
2.5 我明白這個片子是整整齊齊工工整整沒有少胳膊少腿 但也不至於這麼多提名吧 今年華語片差成這樣嗎
英文片名“GAGA”,泰雅語的“規範”,才點出了電影的主題,家庭的規範、選舉的規範、語言的規範,試圖打破卻終究難以打破,真摯又淳樸的情感,還是將家人們串聯在一起。完成度相當高,劇本尤其精彩,故事集中在哈勇一家人身上,訴說的其實都是對泰雅族、對原住民、對那一片土地的愛戀,家庭中的幾條矛盾線都寫得非常生動,幾場聚會將爆發、轉折、和解點撥得行雲流水,收放得宜,尤其是烤火房的一場戲拍得舉重若輕,而那一場雪則簡直是電影之神的眷顧。《賽德克·巴萊》後最好的原住民電影,至少是近五年最好的華語家庭片,甚至陳潔瑤好多場群戲的處理都讓我想起了楊德昌,誇張一點,可以稱其為原住民版《一一》。
@PREMIERE ELEMENTS #hkaff19【7/10】原住民+选举+家庭,基本预定最佳影片了吧。必须夸群像戏做得很不错,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形象都很突出、立体,各有特色,尽管故事讲得有些散乱,但至少将乡长选举与种族、家庭紧密地串连了起来。此外,个人很喜欢导演的某些伏笔与设计,比如阿公一开始爬上屋顶帮忙修建“传统屋”,而“传统屋”最后倒塌的位置正是阿公修建的位置,除了可以理解为导演在映后谈所说的“阿公的愤怒”之外,也可以看作是阿公那一代的传统的消亡。而频繁出现的杀猪场景,以诺从旁观者逐渐变成操刀者,却是一种传承。有消亡,有传承,才最现实,虽然导演在映后谈没有回答那个关于基督教元素的问题,但我想这便是答案吧,当然了,也必须承认目前影片所呈现的内容来看,宗教有关的内容目的性确实不太明确。
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下,传统是不是真的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呢?但社会议题下,仍然只是家庭与生活。不过对于我而言,这只是一个了解泰雅民俗的窗口。
传统与现代的纠缠与间隙从语言上就彰显出来了:熟悉日语和泰雅语的祖辈、精通泰雅语闽南语和普通话的父辈,以及掌握了英语的子辈;同时在电影最后,当宗教、历史与地域的文化节日相互碰撞,彼时发酵于原住民社群的多元意义得以展露更宏大的面貌。但是导演却并不旨在于此,更多的目光被「保守」地放置在了本土上,当无法被理解的杀猪典仪借由一个突然的闯入者之眼得到注释之后,选举与家庭的同一性被重新强调,横亘在乡村上空的先祖之魂也在不知觉间介入到一种现代性的想象中,与《核磁共振》互为参照。
或許更加理解台灣對原住民的關注,對於我們而言是政治,對於他們卻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1.…這是我們泰雅的“gaga”(規範)… 2.看到有網友聯想到楊德昌導演的《一一》,而我則是張作驥導演的《當愛來的時候》;3.片中的殺豬場面讓我想到我們家鄉閩南村莊八年一次的做佛頭習俗,記得2015年幾乎是一家一戶殺一頭豬獻祭,不過這些年因為鐵觀音茶價格銷量下降,蠻多原本製茶農民紛紛去外地謀生,2023年殺豬獻祭的數量明顯減少(出現幾個家庭合獻一頭豬等情況);……
风土人情,真挚实感。
人生何处不是落起落落。7
非常不错的台湾原住民片,带入特有的风土人情,土地被占,阿公离世,筹钱竞选,怀孕添丁,票数风波,剧本还是挺强的。整体上观感还是不错的。
剧作节奏有问题,非职业演员的演技也让人时常尬住……拍的很无趣……导演的原住民“情怀”并不能掩盖片子本身讲故事的水准……
family power十足的片子,早知道是一场悲剧,但还是会在温情脉脉中流泪。口簧琴终究会失声,传统房也会在丢失传统的过程中倒塌,面对汹涌向前的时代,拿什么挽留我们的文化,家庭呢。/不过是现代文明面前一只待宰的猪罢了
台湾电影在讲人文传统这一块儿是真的有一套。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台湾电影真的很喜欢丧葬仪式这一部分,然后每次搞得我都很感同身受,很难过。会想起当年去花莲的时候在路上看到的竞选广告,看完电影会觉得这样的竞选制度简直是灾难般癫狂。这样子的文化与传承,都不知道有没有意义,但是他们一家的确是很团结啦。
泰雅族过的新年是秋天小米收成后,平地人是农历新年,基督教是圣诞节,日本人是一月一号,这几种文化在这里并存。幸好还有以诺这种年轻人热衷于继承传统,会吹口簧琴,还留着阿公的杀猪刀。片尾感谢祖灵赐予的一场雪。“祖灵”,一种血脉传承的力量。(小薰都到了演妈妈的年纪了。时间飞逝。)
看了片和映後覺得我和導演就是極與極:導演相信神明,相信宗族,相信故鄉,相信家人,總之一個「GAGA」傳統構成的人,而我沒信神明沒信宗教,沒有宗族意識,更不信血濃於水,是以來現代規則來規訓自身和觀望社會。選戰被她視為外界對泰雅族大家庭的威脅,如果是這樣我只能祝願她信封的天神能保佑她免受人性惡劣的傷害。以諾這個角色是繼承了泰雅的精神和文化,最喜歡是阿莉騎車帶以諾和Andy那場戲。導演厲害的是除了薰全員初次演戲,靠口頭講戲就可以這麼自然。薰這個媳婦大概是當年村花現在村婦,孩子都那麼大了我好難接受。
7
中国台湾地域风情画,将那里的乡村市井和少数民族特色呈现给观众看。观感较为平淡,无论是因选举而起的主线,再到女儿怀孕、不会说中文的准女婿登门、以及家庭冲突等,意在表达世俗对传统的冲击,以及原住居民对新事物欲拒还迎的态势,最终伴随着少不了传统仪式,一切照旧。
比较平庸的作品,比起其他电影主要在题材上占有优势,台湾原住民算是很多人的知识盲点,至于选举问题,其中呈现的东西不论在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存在这种现象,亲切的一面,或许只剩下阿莉的婚姻以及孩子,这种文化冲突,更易引起共鸣。
台湾的朋友曾经和我说过,台湾的一切都与选举有关。她是宜兰的,还和我讲了宜兰的选举有多好笑。原住民也有选举,但关于选举的体现比原住民要多,情感方面非常平淡,比较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