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马进其实最后死了,这有道理,因为他跳下了山崖,最后沉入了海底,而结尾只是他美好的想象....好像也有道理?
但我之前的推理就出现了漏洞。
对于电影中多次出现(我印象中好像三四次吧)的蜥蜴,离开时我听见前面有个女生在说蜥蜴是食腐动物。
说实话,我还是没明白。
最后,黄渤导演的处女作在我这是及格了
1、绿蜥蜴的问题黄渤在网上谈到了绿蜥蜴的暗喻,它指代观众或上帝视角。
我们知道冷血动物是在文学层面上是没有【感情】的主体,所以电影中的蜥蜴作为一个旁观者,指代观众也好,指代上帝也好,他并没有真正同情他眼中的世界,也无法对人类产生类似感情的同理心,他以一种不信任的视角对待人类世界。
延生到影像之外,部分观众也以【理智主义】对待电影中的逻辑关系,对主角马进【黄渤】的认知和他所生存的客观空间持怀疑论——譬方说这样一种质疑——马进是疯子,所有人都是他的幻象。
德勒兹说:【困在别人的梦中,你就完了】如今马进不就困在我们的梦中吗,他欲望着我们的欲望,接受我们着对于世界的荒谬和漠然,我们期待着他的生活是【一出好戏】—— 帷幕落下后,他该醒了——穷人是没有好运的。
从这样的指代上来说,一部分观众的确是蜥蜴,的确是冷血动物。
2、水陆两栖车电影里的水陆两栖车看上去就像是宫崎骏动画里走出来的产物,但在现实里,在青岛,这样的【交通工具】的确存在。
日本为了让在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能吸引全世界更多的游客,2017年,日本富士急集团也在东京台场运行水陆两用巴士【东京的河马】【TOKYO NO KABA】但这样的两栖车并不具备长途跋涉的渡海能力,只能做短时的怀绕航行,终点即是起点,也就意味着没有【目的地】的概念。
也契合了电影中的群体,既没有统一性,也没有目的性——因为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重返大陆的目标。
角马进也在此期间,徘徊在【留下当王】和【离开做狗】的两栖状态下。
3、暖饮马进私恋美女姗姗【舒淇】,在给所有人买的冷水里,唯独给姗姗留了一瓶暖饮。
但老板张总【于和伟】看到马进手中的暖饮就毫无犹豫得夺取,全然没有想到,姗姗可能正在经历例假而只能喝暖饮。
当然我不能说资本家张总是在剥削员工,毕竟他也因为公司上市而为员工涨薪,但也没有他说得那样——我和员工相亲相爱。
毕竟从马进的经济状况来看,公司的福利并没有为员工带来生活上多大的改善,对于弱女子姗姗,张总也没有多少绅士上的礼让。
4、小王司机虽然王宝强的角色小王司机在这部戏的戏路并没有多大的突破,但总算不再是《泰囧》和《唐人街探案》里那样的【圣愚】形象。
尽管马进对小王司机的评价是脑子不够好使,但细细想想小王其实是聪明的,只是不够聪明而已。
比方说在遇难的第一天,他就神隐私自探了探荒岛的地貌,或许第一天的时候,小王就已经计划自己成王的预谋了。
他的野外生存技能和超出常人的身手体力,加上荒岛封闭的地缘性,这一切都是他成为【独裁者】的基础。
当然他绝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他并没有在他的建制下获得大量的私有资源。
在张总瓜分掉他大半势力的时候,他的身边依然不缺群众。
在没有马进的挑拨之前,也没有擅自动用暴力去对抗张总,在被诬陷为疯子之后,也没有抵抗诽谤,而是默默接受自己的角色。
小王有小王的智慧,但他的智慧有限,就是过于安于现状,安于封闭的建制。
不过在这岛上,谁不是安于封闭的现状呢?
真正意义上,谁又比小王智慧呢?
5、颠倒的世界在张总找到那艘颠倒的废船时,影像为我们展示了颠倒的空间——这似乎契合了电影中马进阶级的逆转。
但事实上,阶级并没有逆转,管理者在电影中依旧是管理者,资本家依旧是资本家。
他们仍然视【劳动】和【劳动者】的行为和形象为卑贱,就像古希腊的城邦,尽管拟建了民主制,但却视【劳动】为耻。
颠倒的世界不过是便于宰制阶级更方便得踩在【天花板】上而已,张总的资本建制的第一桶金不是横来的废船——而是是殖民意识——颠倒原有的意识生态——这是资本主义者天生的拿手好戏,而看似公平的资本建制不过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变奏。
6、扑克牌电影中张总的扑克牌制度就相当于是货币的发行,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章中谈到的——金钱只是一个偶然物,它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反映商品价值的中介,被偶然挑选之物。
所以电影的人很自然就接受了金钱的诞生。
但接受金钱是为了生存吗?
我不能全然说是,小王的建制虽然封闭原始,但从没有偏离过生存的底线。
而是金钱的诞生,创造了【贫穷】的概念。
对于向自然求生的人来说,只有生存的概念,而没有贫穷的概念。
但张总的扑克牌制度,却完美演绎了【商品拜物教】的逻辑生成,催生了【贫富】的意识形态。
7、马进的路线马进依靠革命起义统一张总和小王的势力后,扑克牌制度【资本主义】并没有被废除,尤其这还是在【人人有鱼吃】的环境下。
其实无论是张总的扑克牌制度还是小王的丛林制度,其根本都无法摆脱地缘性的封闭,归根结底都是封闭的制度。
他放弃了建制上绝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他只保留了政治路线和目标——人人有鱼吃固然很重要,但人不能只吃鱼,离开荒岛更为重要。
虽然他对扑克牌制度嗤之以鼻,他仍保留这样的表象形式,而故意忽略其中的制化因素,因为这样的形式可以确保他在离开荒岛前,人们维持着一种看似文明的民主秩序,而被忽略的建制则可以隐藏掉不必要的阶级斗争。
马进所在意的不是意识形态的分化和普世价值,而是方针和目标。
所以即使在旁人看起来,他所统一的群体看上去就像是穿着病号服的精神病,即使自己曾经也在两栖的意识形态中迷茫过,怀疑过,激进过,甚至伤害过。
但他自己心里最终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自己的目标和终点是什么?
——没有什么比离开荒岛和重返大陆更为重要。
张艺兴说:“这个世界,你不弄死他,他就会弄死你”,性格转变的时候太突然了,有一个瞬间觉得人间不值得。
黄渤引用奥里森马登书中的话,“机遇就像是小偷,如果你没抓住它,你将失去更多的东西。
”“不断学习”成为一个群体的leader,必须知道下面人的要求,满足他们的需求之后,他们自然顺从你,唯你马首是瞻了。
作为乌合之众,真的可悲。
《一出好戏》是黄渤导演的处女作,收获13.54亿票房,成为暑期档尾声的最后赢家,非但票房好,口碑也不错,虽然是导演处女作,但这部电影暴露了黄渤的巨大野心。
荒岛求生,从动物到上帝,他简直拍出了一部微型的人类简史。
黄渤,并没有选自己最为擅长的喜剧,而是选择了一个类似于寓言故事的题材,这部电影让所有看过的人会陷入思考与反省。
还记得,在《一出好戏》首映时黄渤说,“我会给观众一个惊喜”,当然也记得导演管虎所说的“四个小时的完整版”,如今,好戏揭秘,作为影剧联动的产品,网剧《好戏一出》在网络上播出,六集剧总时长刚好是电影的两倍。
我们看过太多把剧改成电影的案例,《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后的棒棒》等,但把电影改成网络剧的还真是独一份。
从电影《一出好戏》到剧版《好戏一出》,从电影到网剧,这种影剧联动的新颖形式实在是不多见。
既然看完电影还没过瘾,就用网剧的形式将这个故事延续下去!
相信所有的人在观影之后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一些疑问,无论是剧情的衔接,还是人物性格的转变,亦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电影来说,毕竟有时长的局限,不可能完整的一一呈现,但《好戏一出》就填补了电影观众的这段空白,让他们通过六集剧集而把之前在电影中留下的疑问一一找到答案。
原班人马、不变的人物设定,所以让你从第一集开始看也丝毫不会感到陌生,这才是真正的《一出好戏》。
在原有的主线剧情之外,《好戏一出》还延伸出了不少电影中未曾出现的关键情节与精彩镜头,填补了原电影中许多没来得及填的空白,还记得导演说把高利贷老板孙红雷的电影戏份全部剪掉的梗么?
这一次,孙红雷完整出现,还有宁浩、徐峥的精彩亮相,让观众大饱眼福。
《一出好戏》被分为六集播出:《结束与开始》、《训猴的人》、《熟悉的味道》、《灯光与他的影子》、《旧故事新故事》和《融化的冰淇淋》。
相较于电影,它大胆地从“陨石事件”新闻播报直接切入黄渤一行人被困荒岛,再倒叙回事发之前事件。
整个剧情的话,感觉是简单版的《迷失LOST》,笔者很喜欢马进这个角色,他一直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曾为了彩票而疯狂,为了失去好不容易建立的一切而崩溃,但他欺骗不了自己,因为这虚幻的美好而痛苦。
他似乎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缩影,而我们也希望像他一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基本底线,即使深处绝境也不能放弃自我。
而小兴似乎就是一个反例,小兴从最初别无他求的朴质的少年,在一次次的利益与地位的冲突及改变下,变成如此只为自己考虑的人,完全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之中,最后小兴的黑化让他成为观众的警戒不要陷入不自知的疯狂。
《好戏一出》是对《一出好戏》的内容扩充,并非重新创造,一方面丰富了影版的故事情节,让角色逻辑更有条理、配角更有层次、支线则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多出的大量细节,是对原本故事的主题进行了补充,并没有更改原本所要表达的主题,反而更加鲜明,且原本相对较弱的部分,也得以强化。
影剧联动是未来影视剧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是大潮流,电影调动剧集的关注度与热度,剧反哺电影的流量,以《好戏一出》为例,整个十一期间它就将《一出好戏》的微指数拉动到100w+,这总以说明问题。
黄渤,不但将电影导演处女作的成绩拉到13亿级的高度,还让“影剧联动”这一概念从理论走进的现实。
黄渤,你真行!
刷完了六集《好戏一出》之后只想深深感叹一句:对不起,是我误解了黄渤。
这是黄渤第一次当导演,对于他的处女作,我本是持观望态度的,毕竟扑街的导演处女作不在少数。
看到电影的预告片很多人都预定《一出好戏》会是18年年度烂片,没想到低开高走,后期发力,成了今年几部票房爆款之一,不少人都“真香”了一把。
这一次,大家提及黄渤不再仅仅是演员,导演黄渤这个title,确实不服不行。
而《一出好戏》在收割票房之外,还在爱奇艺播出了剧版《好戏一出》。
数据显示在十一期间电影的指数热度创阶段新高,这其间剧版自然功不可没。
剧版在三源里菜市场设置了好戏鱼摊,还在十一假期后发放开工彩票红包。
彩票这个梗让观众纷纷评论“中了就给小兴买私人飞机”,互动挺别致的,一看就用过心思。
剧版《好戏一出》豆瓣评分7.5,这个分数比影版还要高,但其实就这个题材而言,我就不自觉的想往8分以上打。
剧版《好戏一出》比电影来说更细腻,叙事结构会更好,细节更完整。
《好戏一出》的剧本意外的扎实。
看到开头马进在中了六千万彩票后被浪打到了一个孤岛上之后,我就给剧本定了风格——大概是个综艺风的大网剧,没想到黄渤憋了个大招。
虽然黄渤平时看着对谁都笑嘻嘻的,对电影的态度却是苛刻严谨的。
剧本研磨八年,没有磨去耐性,倒是磨出了手艺人的那种细致感,也磨出了深度。
从剧情来说,故事的涉猎范围广,切口很大,可以解读的角度很多,但黄渤把控的游刃有余。
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人类文明演变的进程慢慢彰显了出来。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积累,又从资本积累到信仰的乌托邦,情节设定极具戏剧张力。
《好戏一出》的人设得夸一夸,每一个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
群像戏优秀,黄渤饰演的马进又在其中穿针引线勾连起整个事件,当文明不复存在,人性再无粉饰。
用武力统治的小王也有低头的时候,呆蠢忠诚的小兴也有趋利避害的时候。
在剧里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性化特质,没有绝对的坏,也不存在绝对的好,因为人心瞬息万变。
几个主角对应着马进的多处内心侧面,舒淇饰演的姗姗是马进心头的朱砂痣,于和伟饰演的张总代表的是马进对权势的向往,而张艺兴饰演的弟弟则是马进内心的阴暗面。
如果说寓意是一部剧的脊梁骨,那么《好戏一出》的脊梁骨挺得很直。
剧里反复出现的蜥蜴、北极熊、鱼、鲸都各有所指,正像黄渤说:“蜥蜴就是观众的卧底,潜伏到观众里。
他就是一个旁观者,跟在影厅里的观众是一样,或者说他就是一个上帝视角,在旁边冷静的看着一出出好戏上演。
”又像那艘翻掉的大船,代表着一个颠倒的新世界。
《好戏一出》是有大格局的野心之作,可能很多人的人生都只能像马进那样做一个配角,但马进不也获得了幸福吗?
所以如果你没有看剧版《好戏一出》,有什么资格说读懂了黄渤?
电影《一出好戏》,无疑是今年暑期档最值得一看的作品。
黄渤虽是初执导筒,但整部影片的完成度相当高。
早在《一出好戏》上映之前,管虎在采访时就透露过,《一出好戏》最早有4小时的版本,他觉得这么长,就没抱太大希望,不过看完之后被惊着了。
而这个弥足珍贵的4小时版本,当下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就是正在爱奇艺上线热播,由原班人马打造的网剧《好戏一出》。
足足的六集剧情,240分钟的时长,不光主线人物更加丰富,配角也是相当出彩,足以满足不同观众们的诉求。
说起来,从现代社会的团建到孤岛上的团队荒野求生,从打破身份只为活着到重拾自我回归社会,《好戏一出》的内核与《生存家族》有些类似。
同是讲述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从身体到心灵发生的巨大转变。
而《好戏一出》明显要深刻的多,故事时而魔幻、时而隐晦,夹杂着各种隐喻,既有唯美主义的爱情,又有唯物主义的残酷斗争,表面上看似荒诞不羁,但内在却是一本启迪人性的教科书。
早在电影上映之前,会剪出不同的版本,比如:初剪版、精剪版、上映版、导演剪辑版、加长版等,取舍有所不同、时长自然也是不尽相同,而观众看到的只是上映的版本,更多的版本其实是无缘相见的。
而《好戏一出》整部剧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构架和内核,介于天生的时长优势,从情节到故事、从人物到反转,对观众的触动,要元比电影深刻的多得多。
相较于电影《一出好戏》,网剧《好戏一出》从剧情上更加丰富,除了主线故事更完整外,增加了许多旁支末梢的细节;人物的刻画也更传神和完备,除了黄渤、王宝强、于和伟等人的戏份增加外,舒淇、张艺兴等配角的戏份也多了不少,特别是注重对人物内心的转变;电影中很多一闪而过的情节或是一些初看起来不太连贯的表述,在网剧中都有据可查。
可以说,无论是否看过《一出好戏》,精心打造的《好戏一出》都是你的菜。
看过《一出好戏》的朋友都知道,导演黄渤为了影片的时长煞费苦心,不得已删掉了很多情节和演员的戏份,特别是孙红雷、徐峥等人的戏被完全删除。
而在网剧 《好戏一出》里,久违的孙红雷联手徐峥出现了。
孙红雷饰演大老板,依旧是装乖耍酷,戴着墨镜的“孙漂亮”;而徐峥则是地铁里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电话男”,甚至宁浩、管虎也小露了一小脸,几个人的亮相也为整部剧增色不少。
接棒电影《一出好戏》的网剧《好戏一出》,豆瓣评分在7.5分,不光超过了电影版的分数,也从侧面证明了观众的喜爱程度。
从电影的巨大成功到网剧的上线热播,表面上是电影带动了网剧的热度,而实际上则在网剧的推动下,电影的热度有被重新带动起来。
十一期间电影《一出好戏》的微指数超过100万,达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这种影剧联动的全新组合,也将成为未来电影和网剧的发展方向。
一脑袋雾水,搜索了好久终于弄明白了,一出好戏就是好戏一出的电影版,就是原电视剧瞎几把剪成了电影,这个算不算是调戏观众啊???
之前电影版出也没报道电视剧版本,应该是变换了一下捞钱手法!
对黄渤粉转路人。
剧版《好戏一出》剪辑进绝大部分电影版没有的剧情,镜头间衔接更加流畅,剧情几乎每个细节都有顾及并展开,从而让观剧逻辑更加清晰,观众代入感变强了。
不少网友表示,剧版《好戏一出》“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片中“天降鱼群”场景,马进和小兴狠狠体验了一把“天上掉馅饼”的滋味,两人抓起一条条生鲜活鱼狼吞虎咽,生动映衬出二人强烈饥饿感。
而此画面在影片中是没有剪辑进来的。
另外,孙红雷出镜也是《好戏一出》带给观众的巨大惊喜。
影版结尾彩蛋并未透露徐峥打电话的对象,剧版《好戏一出》揭开了庐山真面目:孙红雷。
孙红雷惊喜亮相为剧情陡增亮色,原来导演黄渤还“留了一手”悬念,不愧为压轴重头戏,孙红雷为剧版带来了够猛的笑料和够足的看点。
黄渤与舒淇之间的感情线也有大段叙述和演绎,一场三十人荒岛冒险记在笑泪狂飙中得到完美呈现。
能够看的出来,黄渤第一次自导自演,野心真的很大,想要表达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多到2个小时的电影依然讲不完,还要出一部4小时加长完整版《好戏一出》。
其实题材很有意思,如果拍的好的话一定会很有趣,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体制原因不敢拍,还是导演不想拍。
呈现出来的是什么?
黑色幽默?
荒诞喜剧?
但我觉得幽默、喜剧笑点不够,黑色、荒诞深度不够。
说是喜剧,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几个真的好笑的笑点,只有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狗粮。
重点就说这部电影想表现出来的人性方面的东西吧。
电影的几个转折点,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流落荒岛,小王因为野外生存技能自然聚集起一堆的追随者,本身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几个老板优势就不在了。
但是,当我们流落荒岛,还没生存问题还没有受到挑战的时候,仅凭教授的几句话和一点点的小尝试,就真的相信世界已经毁灭,完全没有回家的可能性了吗?
真的能够立刻抛开多年的人际网络,重建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吗?
第二:张总找到搁浅的船,队员站队。
和之前一样,即使不了解出去之后会怎么样,但是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下来,小王要是一个好的领导也就罢了,但是他不是,暴力、不公正、以权谋私,所有领导者的缺点他一个都不少,而队员们也应该渐渐开始掌握基础的求生技能,无需依赖小王了,在多年同事情谊和几天不愉快的感情之前,大家的选择是什么?
只有少数几个人站到了张总这边,这太让人惊讶了。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当小王发现了这个船有充足的物资的情况下, 居然没有发动武力抢夺,而放任他们发展新的经济体系,可以说当时他们自己也能存活,没有必要争夺。
但是当有鸡腿在眼前的时候,没有人还会满足眼前的糟糠的,而且在他们后期已经过的饥寒交迫的时候,也依旧没有去抢夺,直到资源污染,活不下去了,居然第一个想的是依照王总的经济体系公平交换,被拒绝了才开玩笑一样的一顿乱打。
第三:天降海鱼+小兴发电。
几句呐喊和发言,一个虚无的“冰淇淋”就让所有人重归于好就好像之前的所有都没有发生过,开始过起了快乐的岛上生活。
最扯的是,难道不知道在胁迫,欺瞒的情况下签订的所有合同都无效吗?
更不要说这种未经公证的字条了,是所无知才会相信这样的东西带回去能生效。
第四:发现游船,回家。
有游船,还在放烟花,说明外界的世界还好好的。
然后呢?
为什么外界还一切正常,却使用没有人来寻找这一群失踪的游客,这其中还是即将上市公司的老总哦!
按照后面,这个小岛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情节来说,这个小岛应该并不是很远,那么这几个月,社会是怎么了?
警察是有多么的无能?
虽然说了这么多问题,但是实际看下来,最最让人难受的不是逻辑上面的问题,这些可以说本身电影就不是正剧,轻松点看就好了。
而真正让人难受的丑化的女性角色,脸谱化的配角,毫无成长的主角。
女性角色:长得好看的以色侍人、唱歌跳舞换取资源,长得不好看的干脆就是丑角,总之没有一个是有自己能力有想法的,其中最尴尬的大概就要数女主姗姗了。
为了要表现出她和其他女人的不同,只能端着架子,美丽、文艺,甚至在大家打群架的时候来了一段瑜伽。
感觉就像是一个重要的NPC,该出现的时候出来触发对话,推动一下剧情谈一下展示一下理想。
配角:大部分都是没有脑子的乌合之众,两个必要的领导者,一个调节气氛的“墙头草”,最出色的应该是黑化的小兴,如果他从第一次搏命出海到几次阵营的转换,每一次都展现一点心态的改变,直到最后积累成质变,一点点的铺垫其实可以塑造一个非常丰满的角色。
但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演技的问题,最终没有好好展现出来。
主角:马进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主角光环满满。
毫无准备的出海,居然能回到岛上;没有计划的独立,居然遇到天降大鱼;直男式的追求,居然能得到姗姗的青睐;为什么说他没有成长,出海是因为要兑换彩票,换阵营是跟着张总走,独立是因为张总不想走,好好计划是因为过了奖票的兑换期,决定不欺骗是因为女主的深情表白。
虽然这样的情节设置没问题,却缺少主角自己的内心转变,没有一个是主动成长,都是被外力推着。
节奏方面,与其大篇幅的去刻画无意义打架、油腻的鸡汤,不如多去描写一点角色的内心变化。
最后吐槽一点,为什么男生衣服还有破损,花瓶妹子们的服饰妆容不管在岛上过了多久都可以如此光鲜,姗姗洗澡洗头前后,并没有任何的差别,这也让后面用布做衣服的那段简直毫无意义。
电影整体只能说及格,实在担不起网上如此之多的赞誉。
1.全片最大的 bug,是黄渤过分担心舒淇在回到真实世界中不再喜欢自己这个事儿。
电影中表现的很明白,舒淇爱上的是黄渤的担当和善良。
按照电影所表现出来的舒淇特点来看,即使回到现实世界,两人的感情是没什么问题的,舒淇并不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里黄渤的担忧就显得过于莫名其妙。
而电影为了强行升华主旨,还让舒淇故意说出来:也许我们回到现实世界就形同陌路吧;真的不松开手啊等莫名其妙又出戏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2.全片妄图构建人类文明史,殊不知这里忽略了一个文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武力。
在定下了诸多规矩的情况下,王宝强第一次到船上换鱼,然后张总还能全身而退,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更为现实的情况,是王宝强会带着自己人,通过武力来占领船只,或者至少抢回一定物资。
后边诸多情节也有此漏洞。
3.张艺兴的黑化。
从我看来,改变遗嘱这个事儿并没涉及太大的法律问题,道德或有不妥但是也并非触及到做人底线,还是基本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互换资源,想不通黄渤为什么要尽全力阻止这一行为。
此外,小兴就算想走,也不一定要完全抛弃自己的伙伴,他完全可以带大家一起上船,或者最差也是上船回去之后再回来接人,我没看出有什么天大的必要性让他只能带黄渤一个人走,这也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旅行。
反之同理,黄渤舍不得他的伙伴,也可以之后再回来救人,没有必要把局面弄的这么难看。
4.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万一路过的船没看到他们的求救信号,不是完犊子了?
他们凭什么保证一定会看到,并且看到了回来救他们呢?
5.结尾舒淇等黄渤在水里自己醒过来,这个有点心太大了吧,怎么也给先救上岸排个水什么的吧,不过这可能是电影表现手法需要吧
【好戏一出,一出好戏的完整网剧版】谁说电影一定比剧成功,我感觉这部是剧大过电影,完整版比电影版多出了136分钟,细节决定成败,更细致的描述黄渤是如何成功的,真演技和真笑点在这六集里演的淋漓尽致,王迅把势利眼小人演的真像,就像本色出演,完整版填补了你在看电影时的各种疑问,这就是一个老油条深知观众要什么想什么,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强求,也不要被仇恨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与内心,金钱这东西,或许在整个世界都用不着的时候,人们才会变得更加朴素吧,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一个梦,梦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梦,它是假的,因为,相信,所以相信,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不可相信了,有太多的东西都是假的。
哪怕就连爱,也是如此。
不过,这也不会阻止你去爱,去受伤,然后再接着爱,再受伤,哪怕是自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也不要放弃那份希望。
因为,凡事皆没有绝对
太潮了,看不懂。
发挥垃圾的最后一点余热,爱奇艺那里也要赚一点
低于预期
就是电影的一个延长版本,剧情过为杂乱,不推荐观看。
1.0 电影电视剧都不值一分
比电影版一出好戏完整多了,很多一出好戏中莫名其妙的情节在这都看得很自然,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视剧,尤其是希望那些看过电影版觉得差强人意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电视剧,在更加流畅自然的剧情下,这些人因该会对黄渤导演的处女作有更高的评价!
比电影丰富了很多,剧情也更合理了。这算是个法子,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效仿。三个领导者,对应人类社会进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导演的心思和野心终于被完整放出来了。
20多年前背靠背,脸对脸已经有过这种形式..电影公映后电视台又播放了完整足本加长版....说白了 国版的迷失.....
你们是怎样做到看了电影后还能回过头耐性子继续看加长版的……
荒岛上的人性百态
berger还不如一开始就拍迷你剧呢,这个在国产电视剧里,所有方面都是顶级水平了。
学到了……
电视剧解释了电影中奇奇怪怪的片段,喜欢我渤哥!拍一次赚两次钱!
更合理 也更精彩 其实剧本容量拍成一部封神的网剧是绰绰有余的 还是觉得可惜了
这不就是一出好戏的网剧版吗?那跟电影评分一样连点评都不用变了!
哎哟喂,管虎都出来了
凑热闹
电视剧应该才是原版,补充许多前因后果感觉反而累赘,整部影片繁琐冗长,反转再反转本来应该是给观众足够的惊喜感,但人物黑化转变突然,一夜之间从傻子变天才,只会收获嘘声。
不好看
可能是看过电影了,遇到电影的情节会快进,看完了解有遗憾剪掉的情节,故事更流畅了,人性更深刻一点,马进马小兴救了老潘,结果被张总的人打的时候,为表忠心砸了小王铁桶的老潘,被救的老潘一起打马进和马小兴。哈。心中莫名有些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