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真-外科女医生的心声,来自《健康时报》官微 http://weibo.com/1411163204/EFJ5poyzn?type=comment#_rnd1493605140798作为一个手术科室女主治医生, 同时作为一个观众, 我很喜欢《外科风云》。
为什么?
严肃的理由是,医院日常实在太真实,看见一些场景——比如那个非得说自己有病的病人, 倒霉的现实——比如那些必须写的其实对现实临床工作没啥真正意义的论文,医保——看见提到新农合政策陆晨曦不知道的时候才想起来卧槽又下新文件了,一直没看呢……器材——事故——利多卡因过敏致死的病例。
这种罕见病例我没见过,但是我院曾有,官司纠缠了很久……宛如身临其中,感受到我们身穿白衣手握手术刀的重大责任感和使命感,救死扶伤的崇高……更真实的理由是, 喜取陆晨曦啊! 她把我平均毎俩月至少幻想一次,把“精神病” 三字儿写病历上这个壮举,真——干——了!虽然离甩在对方脸上还有一点差距……可惜的是,刚完成梦想,剧中的她就被处分赶出胸外科了。
梦没做完,但是心被狠狠戳了。
——看见她抱着属于自己的纸盒子, 在下属的目光中, 离开她的胸外科——她的整个世界的时候。
她没哭,我哭了。
哭得还挺肝肠寸断的。
我自然没有脱下白大衣放下手术刀的经历,但是看着陆晨曦先是在屏幕里做了我特别想做的事儿,然后就受了这个惩罚的时候,简直好像经历了一遍那种“生离死别”的情绪。
好像抱着盒子滚蛋的,正是自己。
原来这份工作在我心里,这么重要,这么有爱啊!(真的,想的不是如果这样以后得全靠老公养了地位低下了生活結据了这种难过,就是再也不能抢救病人做手术了这种伤心。
)然后突然觉得,平时那些一边在心里骂一边努力在脸上保持围笑,意义重大。
也没怎么保持围笑。
因为态度被患者投诉,批评罚钱也不是一次了。
真的挺像她的(除了脸)。
在念书的医科大见习实习留院,人生中的一半时间,都在这里了。
大概是因为是我院“亲闺女”——从见习就在,身边都是老师师兄,又是手术科室的罕见性别,女,所以,还是有些个任性的。
我现在、还记得,有次科会诊的时候,为一个病人的诊断,跟顶头上司不同,讲述自己理由意见时候,说着着急,根本不知道自己多大声,早忘了什么上司下属导师学生,还干脆直接驳斥有个指标的变化上司记错了,应该是什么什么……等发现全场肃静,全都看着我,心里戈登一声的时候,才看见上司笑了,说你小点声,这屋子又不是大会堂,我们听得见。
那次我对了。
然后上司说,医学是科学,还是性命攸关的科学,上级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书都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任何的疑问,一定要提出来,要随时做好推翻已有结论的准备。
当医生怕犯错,所以特别地小心谨慎,但是当医生不能怕承认错,因为错只有被承认了,才能去分析,研究,它才能变成经验。
医学就是在错,认错,纠错中不断发展的。
所以我们科有误诊病历,所以他讲最多的是他从前没有救活的病人。
当然那天事后,他跟我说,以后争论不用那么大声。
还有,也不必一定在会上,散会再找上级说,并不耽误事儿。
挺惭愧的,也挺庆幸的,但是之后,还是没少跟上司顶嘴。
后来上司也习惯了,说如果哪天看我特别温顺,那肯定是又要求他出面加病人了。
前天一个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做加强CT。
打造影要48小时停降糖药。
她问心内科大夫为啥要停,停了换什么药,心内科大夫就把她转到内分泌了。
在内分泌科她又跟大夫说她最近又来例假了,但是已经绝经3年了,有没有问题,内分泌的大夫给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就又让她去妇科排查。
在妇科检查之后为了确保她的腹痛没有外科原因,又转了我这里。
转到我这里的时候,她可能已经处于疲惫崩溃的边缘了,而我也一晩上3个小时没停没顾上喝一口水并且还憋着没顾上上厕所了。
所以我给她做检查之前没有很温柔地先做个介绍,就让她躺诊床上,屈腿放松。
她说怎么放松啊你们这么没完没了折磨人,放松得了吗?!
你给我放松一个试试!
你们当大夫的都什么玩啊,心脏科的连降糖药都不懂,一个肚子疼,还要分俩科看,你们废物啊……省略5000字。
其结果是我抹着被喷了一脸的唾沫,气急败坏地冲出了诊室。
然后?
然后绕了一大圈,又回来了。
脑子里打了一些草稿。
但是回来之后看见她哭了,在诊床上嗷嗷地哭。
然后我给她递纸巾,我本来想跟她解释这个过程,然后呢,发现也不用了。
我就让她哭,等她哭,然后告诉她,这个查完就没别的了,就可以回家了。
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们的生活。
不太完美的医学,特别不舒服的环境,彪悍又脆弱的病人,和在暴怒和心疼之间飞快切换的心情。
然后呢?
我跟她说,您看您,退休了,退休金又高,孩子又出息,您刚从欧洲玩回来,等把这波病看完又要旅游去了。
您看我这倒霉催的,得値班,看病人,看完之后,还不能睡,还有论文呢。
论文不达标就升不了副高。
其实我想,剧中的陆大夫,也是会愤怒和心疼只差一步的。
果不其然,后来她面对重伤的“仇家”时候,连自我保护的心都放下了,给她手术。
可能有人以为这不真实。
但是这其实就是最真实的我们。
真的。
也有过一句话说得生硬,被病人揪着白大衣领子往诊室外拖,被拽掉两颗扣子的时候。
那次还因为“打不还手”被奖励200块钱。
结果我被患者拉扯时候没那么生气,看见奖金时候咆哮了。
冲着医务处领导,说这是侮辱人的混账制度。
凭什么打不还手啊?
还奖金?!
那我申请被罚款2000,追上去抽回来!
还给自己说哭了还是我大领导去把我领回来的,还请我吃了顿披萨,说,钱有啥不好啊,数不大也能吃一顿呢。
仔细想想,自己跟剧中的陆晨曦比,大概就是,顶头上司和大领导都不是杨帆,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师长,对我特别包容吧。
哦当然,我的手术水平,也没有那么的棒。
能留在外科,只是因为当时恰好需要留一个女大夫。
本市户口。
罗里吧嗦地说了这么多,就是,这个电视剧太让我有代入感了。
也不止对陆晨曦,那个楚珺,移植的病人,临终时候的眷恋,绝望的死者家属,当然,还有跟陈绍聪陆羽他们的情谊。
那种看着漂亮了好几倍的自己在屏幕里干活臭贫、谈恋爱的感觉, 挺感慨也挺开心的 。
推荐完,你问我医疗知识?
我觉得病例用的都挺好的,比以前的医疗剧实在,正八经地在讲诊疗过程,而且基本没啥问题。
至于手术室里的操作是不是靠谱?
那我真没注意。
我一个自己整天泡在手术室或者看教学片的人,到了手术室部分,就赶紧去抓紧上厕所了。
哦对,对这个剧最大的不喜取就是复仇,不喜取“复仇”俩字。
而且不太喜取男主和杨帆之间故作神秘的气氛。
演到这儿我就去找零食喝水。
后来上网看剧评,结果搜出来一大堆所谓同行吐槽。
看见骂“高跟鞋”挺无语的。
哪个医院禁止女大夫穿高跟鞋啊?
我都穿多少年高跟鞋上班了。
别说穿高跟鞋走一天,当年穿高跟鞋追公交车,穿高跟鞋爬山,都有过啊。
磨破皮当然有,后来就习惯了。
为什么非得穿高跟鞋?
废话,微胖届的美女都懂高足良鞋的意又吧?还有为了美去削骨头隆胸的呢。
白大衣的扣子? 经常不扣。
不过是升了主治之后。
医务处通常为难实习生。
穿手术衣?
说实话我是看了吐槽才回去仔细看的。
不載手套就碰了手术袍的袖子是应该不对。
为什么说“应该”呢,因为我本来也以为那个自己系带子是绝对错的。
还真第一次见高级手术袍。
疾病判断与治疗基本没觉得有问题。
当然了,我也不是胸外科的。
本来也只是扫扫评论,最后却让有些吐槽人的上纲上线惹毛了。
看见有网友说这个医疗剧能误导观众,能影响医学生,会祸患无穷,拍这样的医疗剧简直无耻,我还以为回到几十年前, 看传说中的大字报呢。
最终激起我写这篇文的一个言论是“医院里就像军队,等级分明,下级绝对不敢跟上级说不,就是执行,懂?
”没错,最后的稻草就是这,尤其是那个问号前面的“懂?
”好像听见个上扬调。
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这千万别是现在的医学生。
要不然真的药丸了。
至少在我校我院,从我领导到我师兄,到我对我的学生,始终是教他们,真理最大。
我觉得同行给拍电视剧的人提提意见,指出疏漏,帮他们提高,是可以的。
但是对自己不完全熟悉的专业武断否定,(对虽然吐的是医疗方面的槽,但是他们那是电视剧里的医疗,是故事的一部分,跟我们这个,还是不完全一样的) 至于说连本专业都搞错了的,不认识新手术袍是咱们土,看见老头捂胸口直接诊断心绞痛,这就是误诊了。
还好,我觉得提出这一条的,必须只能是公众号背后的小编。
实在不相信哪位同行,能这么武断地给出诊断。
然后,影响了好多不懂医学也没有好好看人家的电视剧的网友,以讹传讹。
最后说一句,我觉得这个电视剧挺好看的,而且做得挺讲究。
没有很说教的高大上的人物, 庄大夫?说教是有点,念在他说的,还都是挺有道理的,也归入接地气一挂吧。
当然不是说医疗上讲究得无懈可击可击,而是深觉能做到这个程度,集中主要还是在工作, 不断有新病例,毫不避讳地把病例诊断,治疗的过程展现给观众,顺道还科普了自发性气胸的可能,器官移植的准入,告诉观众咳嗽痰带血不一定是肿瘤这样的大病,、还提出了吻合器和手工缝合之间的权衡。
这真是挺沉甸甸的剧了。
应不应该提高呢?
应该吧。
但是能不能做到完美不错呢?
反正我去做医疗顾问,不敢夸这个海口,甚至是,一定会有不对的地方。
我不知道哪位老师和同行,敢说,如果让我去做医疗剧的顾问,这就是个医疗知识操作过程堪比教学片的良心之作了 。
最后的最后,这个电视剧,真的挺好看的。
笑着笑着就哭了,眼泪没干又笑了。
作为一个观众,我很喜欢它,抓耳挠腮等着看下去。
看过电视觉得医生真的很伟大。
靳东的角色其实没有什么突破,优秀的国外主治医师突然回国,带着年少时的秘密和心中复仇的欲望,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了,但编剧的功力确实有点欠缺,我并没有看出庄恕究竟想要做些什么,是复仇也好还是单纯想撩妹也罢,和杨帆站在同一阵线,挤走路晨曦,帮助傅院长手术等等,他的行为没有一套自己的准则约束,感觉非常杂乱无规则,仿佛只是只是编剧一时兴起为了推动剧情所设定的情节,不太符合这个严谨圆滑的医生的设定都说医者仁心,这部剧里面其实揭示了很多医院的黑暗面,仿佛白衣天使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伟大又无私了,但是又有什么地方是真正纯洁的呢?
欲望、争斗、权利、地位无处不在,无数人在欲望的驱使下陷入泥沼,无法自拔。
救人难救己,医人不医心
这位小编写的真好,比心❤!
原网址:http://w.dzwww.com/d9/11019935.html具体内容如下:网易娱乐专稿5月2日报道(文/陈新颜)在《人民的名义》超高收视的夹击中,《外科风云》的收视就显得不够瞧了,何况它天生命途多舛,一开播遭遇了演员绯闻事件和医疗细节上的质疑。
但从电视剧的角度看,在国产剧中,它不仅很合格,而且可以达到优秀的等级。
好在哪里?
节奏、剧情、演技、感情正如《外科风云》播出前就预测的那样,李雪导演果然是正午阳光最会把握剧集节奏的导演。
这是他《伪装者》之后独立执导的第二部电视剧,不似其他某些正午阳光的导演酷爱卖弄摄影技巧,各种长镜头与特写,李雪的拍摄风格与画面,永远是清爽利落、没有丝毫粘滞的。
表现庄恕帅气的场面只需一个仰拍就好,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只需一个人物的虚化,从医院到家的转场的剪辑只需一个镜头的调度,这些都是导演功力成熟的体现。
他对故事节奏的把控更是让人赞叹。
不注水,这是这部剧对观众、对整个国产剧行业的最大良心。
从一开始庄恕带着目的回国,到快速进入傅院长与杨帆的对抗,到陆晨曦如勇士一般的任性妄为被开除又不断给她机会上手术,再到一个个病患的出场,夹杂着对过去真相的探究,究竟谁是当年的幕后黑手?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大BOSS?
每一集的内容与冲突都有意义且满满当当,这是观众能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好看。
角色设置与演员的诠释也十分匹配,也就是人物丰满、全员演技在线。
回来复仇的庄恕,你以为他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可他身处黑暗却依旧心向光明,他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他成熟、克制,对病人从不掺杂任何情绪专心对他们好,却也能在医院以及体制下从容应对,把事情做周全。
他是陆晨曦的引路人,所以相对于陆晨曦的外放,靳东对庄恕的处理方式是相对内敛的,这种内敛又完整表现了庄恕的隐忍,而一旦读懂这个人物的隐忍,就会让人心疼。
无论是乍见傅院长时候那复杂深邃的眼神,还是回首往事时他的一身落寞与寂寥,亦或是在知晓陆晨曦身份时他无语的凝望、转回头却一行清泪,靳东演出了这种层次感,让人动容。
但他又并非始终如此压抑,三人的合租日常里,在陈绍聪的折腾下,他的表现又是反差萌,特别可爱。
剧中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单纯贴上好人或坏人标签的。
人性的复杂,大约也是这部剧探索的方向。
陆晨曦的人设一开始很让人讨厌,冲动无脑、过于热血,但剧集就是以她的成长线贯穿,前期的任性正是为了反衬她后期的转变。
傅院长或许一生都正直,但只做错了一件事,就是抹不开的污点;杨帆表现出来的是心机与深沉,却也能看出他的聪慧与手腕。
陈绍聪的插科打诨、卖萌耍贱,更是让这部剧变得好玩而有趣。
都说正午阳光不太会拍男女感情戏,那么《外科风云》简直打脸。
庄恕与陆晨曦的相处,简直浑身都冒着粉红气泡。
很久没有在国产剧看到相处得如此自然而清新的男女CP,没有任何矫情的桥段,而是在日常中彼此拉近。
一起做手术时的眼神交流是志同道合的信仰交融;不会说甜言蜜语只会讲大道理,但庄恕总是在任何一个陆晨曦所看得到的地方给予她力量;陆晨曦受委屈后,庄恕的一句“走,回家”简直是温暖人心的大杀器;两人一边互怼一边一起做饭、系围裙、聊心事,场景太温馨,庄恕十项全能,居家旅行必备;庄恕对楚珺的好意果断拒绝,没见过在感情上这么不拖泥带水的男主角;陆晨曦从车上跳下来庄恕接住陆晨曦趁势抱住他,简直甜到掉牙。
观众唯一的遗憾大约就是,国家欠我一个庄恕!
能够引发思考的,都是好的医疗剧以上这些,都是《外科风云》作为电视剧本身所呈现的优点。
那么比较有争议的医疗部分呢?
医疗剧在我国,真是吃力不讨好的剧种。
观众一边吐槽行业剧太少,一边又对认真拍出来的行业剧稍有错误就吹毛求疵,所以这种大环境之下,婆妈剧玄幻剧泛滥,怪谁?
观众其实难辞其咎。
《外科风云》固然有许多细节的医疗错误,可以指出改正,但这并不妨碍普通观众观看,并不妨碍它对医疗内核的表现。
《外科风云》也许真的有医疗错误,但对于普通观众的观看,并无大碍。
观众要看的是对医患之间关系的体悟,对医生这个群体的思索,对医院日常的描摹。
这些,《外科风云》都做得很好。
《外科风云》对于国产医疗剧的贡献在于,对医院生态的描写。
须知,医生也是一个职业,医院也是一个职场,无需神化,不是顶着天使名号,就都高大全了。
杨帆与傅院长的明争暗斗,对于医疗事故的考虑与认定,甚至对于谁来负责的推诿或承担,都很现实。
这些医院的派系政治斗争、医生之间的相处模式、职场的处事原则,剧中娓娓道来。
表现了,才能引发讨论、才能让人去改进,这是对医疗体制的思考。
医疗剧另一大看点,是在生死之间对生命的考量。
剧中那个独生子女,在面对父母都生病时候的彷徨,或许是我们每个人的切身之痛;对生病孩子的救治,要搭上母亲往后的生活,究竟是放弃还是继续?
医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救不了的人,面对放弃生命的病人,他们应该如何自处?
没有对错,也没有答案。
人生从来没有单一的答案,每个人的思考与承担,就是你心中最好的回答。
什么是真正的医疗剧?
没有定义,但我认为,只要拍出在医院这个特定环境下的人与事,能够让人有所思考,不管是人情、体制还是生命,只要看过之后有所得,就是成功的。
而《外科风云》显然在这点上很成功。
毕竟,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
要真实、要绝对没有错误,去看《人间世》啊,还能满满感动呢——可纪录片的推广力,始终是有限的。
为什么有了纪录片,大众还是更喜欢看电视剧?
因为那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经过淬炼的生活,更富娱乐性,才更容易被接受。
为了批评《外科风云》的微末细节,倒是把之前的《心术》、《到爱的距离》拿出来当典范吹嘘了,可别忘了,这两部剧在播出之初,也都是大把错误、批评之声。
时间这样轮回,真叫人觉得好笑。
拿《外科风云》与日剧韩剧美剧比的,同样可笑。
难道真的不是因为环境不同所以无法指摘他们是否真实所以才戴了滤镜吗?
《妙手仁心》里医生护士们没少谈情说爱,《Doctor X》里女主比陆晨曦更加耿直的个性,怎么就成了优点而非缺点了呢?
非要跟《白色巨塔》比,就有些强词夺理的意思了,且不说在国内医患矛盾如此紧张的前提下政策不允许,何况《外科风云》触及了部分医院权力斗争,就已经让部分人受不了了。
为了批评而批评,不去看剧集本身表达的内涵,而抓住细枝末节的错误不放,显然是舍本逐末了。
中国的医疗环境已经如此恶劣了,能够沉下心来去面对、不避讳,《外科风云》本身就值得称赞。
不是捧杀就是棒杀,能不能就事论事?
说完这部剧为何是好剧,再来说说那些戏外的恶意,对于研究中国电视剧的生态环境其实不无裨益。
这些恶意来自两个方向:一是剧集播出之前女主角白百合的负面绯闻,二是对正午阳光过高的期待。
第一个方向导致了观众对于白百合在剧中耿直人设的观感不好,无法入戏,但这一点是可以克服的,毕竟演员本身的演技还是过硬,台词、对手戏、情绪拿捏都在水准之上;第二个方向就更加有些吹毛求疵了,因为你是正午阳光,因为你是“国剧门脸”,所以别人勉强做到60分就能打90分,而你做到89分却只能打不及格——这合理吗?
如果说之前的《琅琊榜》、《伪装者》等剧,让正午阳光声名鹊起,那么之后的《欢乐颂》等剧,其实有过誉之嫌。
对于国剧良心的营销,或许并非正午本意,但已经如烈火烹油,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观众与行业的反感。
于是捧杀过后,就开始对《外科风云》进行棒杀。
在《外科风云》还未播出的时候,豆瓣上就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打了一星。
这种情绪很能够理解,却绝非理智。
《外科风云》里的傅院长在黑板上写下“实事求是”的话语,自己却未能做到,戏里戏外,似乎都一语成谶。
情绪发泄很容易,但无端埋没了一部好剧,也实在让人可惜。
没有一星那么不堪吧,它本来就是个时装剧,言情剧,偶像剧啊,又不是医学院的纪录片或者教学录像。
以前老是喜欢看韩剧,是在一天的工作之后能够给人放松和某种花痴的满足,可惜的是国内一直没有这种定位的剧(芒果台那种无脑劣质的“偶像剧”除外)。
从欢乐颂,到外科风云,很高兴看到国产剧有了,有这种完美替代“韩剧”的剧种了。
有脑有颜有演技的男女主,有水准的剧情和精致的制作,还比韩剧少了那么些玛丽苏。
在限韩令的当下,剧迷们应该兴奋和认可才是。
另外,从前的琅琊榜、伪装者之所以一边倒的好评,是因为题材上没医疗剧这么多小辫子可抓。
但抛开医疗题材,剧情、人设、演技都在线,足够了。
别那么纠结,毕竟放眼当今国产剧有这种水准的已经凤毛麟角了。
这部剧上演之前我很舍友说了,看片花表现出来的东西,这部剧不会强过几年前的《心术》。
今天开播,第一集看完过来写的。
说的可能不准确,接受批评。
首先,这部剧的演员选角不算好。
白百何饰演的陆晨曦大夫戏份应该不少,但是听她说话--温吞水,基本上没有感情起伏。
这个人的设定应该是专业能力很强所以人会表现出一些强势,但是在某些方面神经比较大条、带点女汉子的形象。
可她读台词的语气不能表现出这种强势。
大段的专业名词堆积反而会让人感觉到是在刻意凸显,而不是自然流露。
本来以为她是个电影咖,演电视不会那么尴尬(我没有歧视电视剧的意思)😌可我认为表现确实不好。
靳东、刘奕君、马少骅等人的表演应该问题不大: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马少骅老师扮演的医生跟我心中所想的有距离,但是他发病吃药那个镜头真是彰显好演员的功力。
冲着靳东去看的,可这部戏也没让我从第一集就体会到他话剧金狮奖的台词功底,可能我操之过急。
别的演员暂且不说。
其次,关于这部剧所想表达的。
这部剧主线应该是靳东寻亲以及查当年母亲的冤案,中间穿插着和白百何的感情纠葛,并且会在恰当的时候适当的讨论医患关系以及上升到医生这一职业的道德修养上面。
我想说的是,可能这部剧的整体用力会不够深,可能跟剧本有关系。
之前有一部剧--《心术》,演员的选角很棒,对人性的刻画相对深刻,台词写的也足够激励人心。
对于《外科风云》这部剧来说,基本上算是珠玉在前了。
再有,医疗剧想要拍好,必须涉及到医患之间这一不可避免的矛盾。
这一点上不太好把握,过轻观众觉得不够真实;过重显得尺度大不好过审。
而这部剧有点拿演员炒热度的味道,所以我觉得在这深度方面会有所欠缺。
最后,对于喜欢主演的朋友来说,应该是一部不错的剧;对于有更多想法的朋友,还是更推荐《心术》。
最为一个观众,并不是医疗系统的从业者,仅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说,真的很不理解打一星的人,虽然行业剧对拍摄者要求更高更严格,或多或少会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但就剧情、节奏、演员演技几个大的方面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不能说五星,中等三星也得有吧?
就算您是现实中的医护从业者,要求高,品味高,两星半也差不多了吧?
您这一星就为带手套不规范,消毒流程不对就打一星?
难道按您的标准,一部医疗剧,啥都不用看,只要严格按医院里手术的流程在电视上重现一遍就五星了?
对不起,您搞错了,那不是电视剧,那叫纪录片。
我也看过《实习医生格蕾》,确实好,但是,《实习医生格蕾》也不是五星啊,大家依然在吐槽他的剧情。
一部剧的评分,好坏不只看细节吧?
您摸着自己的良心(如果有的话)您给的一星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白百何婚姻问题而给一星的人,我想问下,您有什么权利去评判别人的道德?
国家有法律明文规定离异或婚内出轨的人没有人权吗?
不可以工作,不可以做演员?
还有这事跟人正午阳光有一毛钱关系吗?
因为一个演员的家务事,而否定全剧组的一切工作,我想问下您在批判别人道德的时候是否审视了自己的道德?
最后,给五星完全是为了综合一星的评分,后续评分回归理性后,根据剧情,评分再做调整。
第一集,白百何演的心胸外科医生,每天穿着高跟鞋上班,服了,身体素质真好,真强悍。
目测有个7cm吧一般来说,医生为了行动方便,上班都是穿的运动鞋,或者洞洞鞋,防滑耐磨,万一闹事的病人或家属要打你,跑起来也方便。
当然你也可以说,有朴素的医生难道就不允许有爱打扮的医生吗?
ok fine同样的,紧身牛仔裤,一般女医生穿的少,因为不透气。
不过没安排她穿裙子在医院里走秀已经算不错了。
然后,这个美颜磨皮开的,看着实在是太奇怪了。
上面这两个人,说他们同龄我也相信,但如果说右边的比左边的小20岁,emmm……夸张了吧,明明看起来就没差多少。
最后,我讨厌把女孩子污名化。
闯祸闹事的一定是女实习医生,没有能力、专业不行、甚至没有常识的也是女实习医生,暗地里搬弄是非、尔虞我诈的也是女医生们,……🙄️就算是女主角陆晨曦,能力够强,专业够好,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诸如,骄傲自大、不知变通之类的。
就不能有些正常点的女人吗?
可能是受疫情影响,现在看见这剧里面,大家在医院里面都不戴口罩,看着好不习惯……“后疫情时代”,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然后是这个剧情,一个医疗剧,也硬是和复仇啊什么的组合了起来,服了。
就不能单纯拍点展现国内医疗环境下的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故事吗?
关于医疗改革,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关于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解析,甚至于科普一下医学知识,扫个盲也行,……明明有那么多的好故事。
为什么日本能拍出《白色巨塔》这样的医疗剧?
美国能拍出《实习医生格蕾》这样的医疗剧?
韩国能拍出《机智的医生生活》这样的医疗剧?
而中国,拍出的是《外科风云》这样既不接地气,又不现实的医疗剧呢?
也不要说我“吹毛求疵”什么的,里面有很多医疗细节不科学就不一一掰扯了,感觉编剧并没有深入了解中国医疗行业的现状,大部分都只是流于表面,只是他们自己的想象而已。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搜了一下才知道已经影视化了来看的,看了十集放弃了,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靳东…不说他每部剧都是一样的人设,就他这种条件设定成三十多岁海龟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和白百何站在一起就像父女一样,白百何84的看起来和实习生一样年轻漂亮,靳东不管什么时候都穿着西装,太离谱了,在家里还是西装+皮鞋,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一点生活气息都没有,我寻思着你家是宴会厅?
还要正装出席???
动不动就是皱眉头,一张嘴就是说教味,如果换个演员换一种演绎方式会更适合更好…我对他的脸很厌倦。
剧情也是越来越离谱,看了十集知道主线就是挖出当年的秘密,但是就这东西又没有人盖着,我不懂为什么要搞这么久,而且有点过于为了强调正义而正义了,剧情逻辑完全不管,一个六岁的小孩被母亲抱着一起跳楼了,不仅没有ptsd还说出那么深奥的话,什么我有知道真相的权利,编剧写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想过剧情的合理性,男朋友骗了女朋友,就因为这样女方父母闹到医院要告发男的不让他毕业,病人冲着医生动手,完了又道歉说自己冲动,女朋友也不计前嫌说我讨厌的不是你欺骗我而是伤害了医生,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阖家大团圆情节啊,你要写能不能合理一点,看得我一头雾水??
这也是可以的??
白百何演技不错长得也很漂亮,长发短发都很好看,但是剧情说实话太小儿科了,很套路,男主的选角也不行,实在是太拉跨了。
外科风云的阵势挺大的,当初轰轰烈烈的胡歌去客串我还记得。
当然开播就遇到女主出丑闻,也挺倒霉的了。
现在电视剧播完,收视率不差但也决不是亮眼和出彩的,不晓得剧方是否满意。
其实就质量而言,这部剧还挺好看的,戏剧冲突也足,就是有些地方太狗血了,而且专业性上不严谨。
良心剧真的说不上,这剧最后依然变成了偶像剧谈情说爱来吸引人了,但是还是挺不错的可看性不错的都市医疗爱情剧了
记得有一集里,白百何饰演的陆晨曦从车顶上下来,顺势撒娇卖嗔地搂住来扶她的庄恕的脖子,嘴里说着:别动别动别动,这里海拔太高了,我有点儿晕!
庄恕又无奈又宠溺地说:你真是我见过的最麻烦的大夫!
这时的陆晨曦微咪着双眼,眼珠子滴溜溜地乱转,上嘴唇向上翘了一下,半嗔半痴地说:你是我见过的最爱管闲事的大夫!
这个场景其实是很难演的,别忘了陆晨曦是谁呀,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更是一个点火就着的小炮仗,温柔太露则过,动作和表情太猛则与此情此景不谐调,白百何此时演绎地出神入化,恰如其分,分寸拿捏得刚刚好,让人觉得入情入理,分外舒服。
就这个表演我觉得真正的大牌都不一定有白百何演得逼真,说真的,我当时像过电影似地把国内大牌的女演员象过筛子似地过了一遍,那些眉目如画,面白如雪的美女们,美则美矣,却表情僵硬,眼大无光,哪里及得上白百何的面目如此生动,如此入情入景。
最后说一句,演员是人不是神,她在生活中怎么样不归我们管,我们喜欢她,就好好爱护她,好好保护她,人家卓伟有偷窥的爱好,并不代表我们也非得有,人家卓伟靠这个养家糊口,我们不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呢!
前半程枯燥,后半程狗血。男女主的人设越看越烦,感情戏也超想快进。一众配角的戏份要更舒服自然些。演员和画面都算不错,剧情一般。《伪装者》里用过的配乐在这儿用多了容易出戏,而且跟这个剧的调也不是很搭。个人感觉在剧中找熟脸和梗的乐趣要大于看剧本身。
意义比内容更重要。演技都在线,剧情再给力一点就好了。
医疗剧老粉看多了急诊室的故事和早期的格雷再看本剧的框架和细节肯定是觉得不太行的,但也能感觉到在国产剧范围内 编剧的尽力。李雪和主演照往剧不仅没有突破,而且感觉是正午剧里最没突破的一部。
我觉得很好看,目前13集了,剧情紧凑。还有提醒一下,这是评剧的地方,不是指责谁出轨发泄不满的,底下一星讨论出轨的直接举报,不想看别看,别这么真情实感的觉得全世界欠你的
论职场剧的乱来
我看到韩剧《doctors》+《浪漫医生金医生》的合体了, 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白百合女士用烤瓷牙、白眼以及动不动就翻脸耍大牌告诉我们,医疗电视剧存在的意义就是增强与现实的反差。
剧情水就算了,常识都那么呵呵。医生已经很不容易了,能不能别再黑他们了?
挺喜欢靳东
结局我??
明楼还是明楼,黄小仙还是黄小仙
个人觉得比人民的名义好看
前三集:作为山影死忠粉……rio看不下去……一群神经病////////////////////////////目前24集:后面剧情还是开始渐入佳境的,但还是离山影以往的水平有一定差距////////////////////////////32集:又来加分了....25集以后简直各种高潮各种欲罢不能。。笑点与泪点齐飞
倒是觉得,任何出品公司任何演员红了之后有了脑残粉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喜欢靳东很久了,现在他红了却反倒没那么喜欢了,反倒他的人设还有点崩,演的也不如当初那么带感。这部剧号称是专业的医疗剧,既然在细节上做不到专业二字,粉丝又不许别人批评,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hmmm 裹着医疗剧包装的言情剧。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涉及到了一些社会现实话题,让外行的人对医生有了些许的了解。(虽然把医生弄得各个跟天使一样也有点过了吧) 但是,最不能忍的音乐啊音乐!!!分分钟以为要去抗战了啊!!!白百合李佳航演技好评!东哥...嗯 挺帅的 就是脸太大。
不是学医的不懂哪里哪里拍的不严谨,我只觉得剧情好看,最重要的是靳东帅啊,我就是要给五星呢…
爹味贼重是靳东,矫揉造作白百何
跟着朋友看了两集,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作为一部职业剧,它太糟糕了。不说别的,看到女主角踩着细高跟来来回回地走,难道服化都没有去过医院吗?有这样的女医生吗?剧情上也完全是借了医院的背景搞办公室,讲离奇身世。就不说国外的了,完全比不上《心术》。
这部戏不戴粉丝滤镜是看不下去的,剧情是偏狗血的,细节敬业方面是砸正午牌子的,男女主是错配的,想达到的轻喜效果是尴尬的。
国产现偶从摄影化妆服装这些硬件来看已经不差日韩港台了,剧本和人设也不像以前那么老土,当然还是有国产剧必备的毛病——注水60%以上。
。。。。。。。。。。。。我以为是真的医疗职场类。。。。结果。。。又是披着专职外衣的都市情感大戏。。。。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