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过韩版的老男孩,但是没看过看了下美版的,虽然不太满意,但还算及格的片子开头的剧情感觉处理的不好,个人认为男主被抓前的小段剧情导演想表达的就是男主在日常生活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酗酒,好色,暴躁,不负责任,从而为以后的剧情做铺垫。
意图是好的,但是实际效果我觉得并不好,台词不知所谓,冲突莫名其妙,可能是剪辑的问题吧,如果出个导演剪辑版我想可能会好一些。
被关了20年的这一段,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就是这段的末尾关于最后撬砖逃脱的部分我觉得纯属多余,有这段时间不如把被抓前的铺垫做的更充足一些。
这个私人监狱关了起码有一百号人,而且通过剧情说明了这个监狱已经运作了不是几年了,这种地方会让你和自由只离了一堵砖墙(还TM是空心砖)?
会有摄像头的死角让你做小动作(这死角凑巧还是唯一可以逃出绝地的地方)?
如果是富二代故意设计的让他逃脱以落入陷阱也就罢了,但又不是,那么只能解释为大家都知道他在那撬砖想脱逃但又故意不去理会,那对片子的整体结构有什么帮助吗?
没有,有点凑情节的感觉,不知道韩版在这一段是怎么表现的。
再就是出去后的格斗场面,男主就是跟着电视做了做健身练了练格斗,于是就大杀四方一个人单挑几十个连富二代武功高强的贴身保镖在男主有准备的情况下都是被秒杀的份。
我滴妈呀导演是个纯粹教育论者啊,实践出真知的常理完全被导演颠覆了,那么是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练个十年拳击就可以当世界拳王?
一个人去技校学两年就可以当高级技工?
呆在家里看几十本专业管理书籍就能当跨国公司CEO?
不过此片的格斗场面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起码基本都是长镜头表现感觉很真实,不像现在的大部分片子,简简单单的一拳都恨不得用十个分镜头来表现,东拍一下西拍一下加上慢镜头和特效,看得人眼花缭乱花里胡哨,实际上是个屁。
对于男主和女儿的感情过程我觉得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让人觉得顺其自然理所应当(虽然有富二代的助攻),比起很多商业片莫名其妙的爱莫名其妙的恨要好多了,看其他片子有时候真让我郁闷,咋就突然爱上了呢,咋就突然上床了呢,咋就突然成仇人了呢?
难道现在的爱情观让我看不懂了?
结尾虽然有点突然,但是并没有给人太大的惊诧,可能前面的铺垫确实有问题,导演想给人一种峰回路转恍然大悟的感觉,但对我个人来说反应就是:哦那是他女儿啊。
然后?
然后就没有了。
各个角色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男主虽然长了史泰龙一样的扑克脸,但对这个角色还是诠释的比较出色,面部细节和心理反应都很细致自然,赞一个。
男主拍这片子真是难为他了,你们看从开头的大腹便便到后面的模特身材,老天这得受多少罪才能像气球一样一下子大了一下子小了啊。
总的来说虽然觉得有种种的不足,但还是一部能看一看的片子,要以10分为准的话我给6.5分吧。
另外附赠给给他点赞的好几百号瞎子估计您也没用过IPHONE吧?
不然您不知道苹果手机锁屏上滑动条上写着“滑动来解锁”?
不知道来电话的时候滑动条上写着“滑动来接听”?
他没用苹果手机还不认识字吗?
你以为所有人都跟你似的睁眼瞎?
还是弱智到根本不理解滑动接听的含义?
本来想给三星,看在你和这么多逞大能的神仙的份儿上,我多加一星。
《老男孩》。
5分。
斯派克·李导演,乔什·布洛林、伊丽莎白·奥尔森主演作品,翻拍自朴赞郁导演同名作品《老男孩》,两者的品质相距大概十万八千里,也不算远。
讲真,自从有前人剧透,我们就是奔着去看伊丽莎白·奥尔森的身子的,果然,性感得流鼻血。
剧情不用介绍了,基本没什么改变,唯一不同的是,乔什·布洛林饰演的老男孩约瑟夫在长青学院撞见的是父女乱伦,而原作撞见的是姐弟乱伦。
改动看起来很有策略,但实际上意义不大。
而相较于原作的阴暗、残暴、尖锐,甚至肮脏,这一部真的在风格上毫无风格。
但毕竟伊丽莎白·奥尔森牺牲很大,值回票价。
我先看的美版 回头找的韩版 很奇怪 看后我觉得美版更虐心 这是痛韩国电影《不可饶恕》的结尾一样的感觉 而回头看韩版 觉得太拖沓 舔脚 割舌完全没必要 仇人如果想要虐死他 他这样做反倒剥夺了人家的乐趣 美版BOSS按了静音 结束了通话 简洁明了 恶父提起猎枪虐杀全家 留给男主角自己去选择他的未来 这个才是虐心 因为他这辈子剩下的时间里都要在那间屋子里反复思考这件事 反观韩版以父亲催眠失忆 继续虐恋而结束 这是一种逃避 只能使自己的罪孽更深
这两天看了韩国和美国两个版本的老男孩,让我这个在豆瓣深层潜水的人忍不住写了第一篇评论。
本人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文笔也略粗糙,望凑活着看吧。
韩版里弟弟爱上姐姐,但却对这份爱没有信心而在桥上放开手,他恨得是散播言论的大秀但更恨的应该是自己,所以他做了这么变态的事,最后间接地自杀了。
刘智泰将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美版里这个弟弟他们全家都乱伦的关系我就不再多说,他的出场和剧情的推进让我觉得很是蹩脚,不是韩版里的循序渐进,按图索骥,可能是时间缩短的关系,这哥们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给大叔各种线索,就差没直接告诉他:你丫害得我们不能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老子就是要让你尝尝和女儿乱伦的滋味。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关照美国人不太能转弯的思维或是编剧的功夫实在欠佳。
和韩版崔岷植的自述方式相比,美版是客观环境下的叙述。
个人更喜欢朴赞郁导演的风格。
细腻,淡定,真实。
印象特别深的是大秀在监狱中出现幻觉,被一堆蚂蚁吞噬。
这应该是对原版日本漫画的还原(其实本人没看过漫画版,但这让我想到了伊藤润二的风格。
个人觉得日本人对人性的把握其实很深刻,尤其是阴郁的一面,对恐惧,欲望的高度展现。
)。
而美版缩减了很多细节,节奏紧凑到略慌张,整部电影很大一部分是靠血腥暴力的镜头和全裸的床戏支撑下来。
而且老男孩最终的切入点截然不同。
美版则是我们应该继续下去吗?
而韩版是我们该如何继续下去?
美版的这部电影最后老男孩又回到了关了他20年的监狱中进行自我救赎,看到这的时候我有一种想砸电脑的感觉,容在下吐槽:大叔,你本就是个烂人好吗?
你只是个压抑了20年急需宣泄的疯子好吗?
你笑的跟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世界的英雄一样真的好吗?
而崔岷植所饰演的老男孩却选择了催眠自己,忘记自己是父亲,继续和爱的人在一起。
爱了就是爱了,爱没有错。
他最后的那句“即使我是禽兽,我也有生存的权利。
”这才是真正的人性,一个普通人的人性。
说实话,本人觉得这部翻拍自韩版的《老男孩》真的是很失败。
仅个人拙见,抛砖与大家交流。
没有绝对的真实,任何真实永远取决于认知主体。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真实背后,还有一个真实,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老男孩真实么?
姐弟恋真实么?
父女恋真实么?
就影片本身来说。
以特殊的人生轨迹。
谱写不通世俗的人生。
悲剧是没有同情心的,老男孩有。
因怜生爱。
就景生情。
叔本华说: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这个人理智思考和选择以后的产物。
Joe是一个傲慢、自大、完全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的中年男子。
目中无人。
影片的前半部分,狂傲的Joe由于在餐厅调戏客户的情人,被赏了一个打耳光。
职场失意,加之家庭的不和,无从宣泄。
只能趁着月色在寂静无人的街头买醉。
故事也随着幽冷凄清的月色拉开序幕。
Joe的蜕变。
不在囚禁,不在寂寞。
仅仅是因为女儿的存在,女儿的悲惨遭遇,凝结成他蜕变的动力。
无助,孤独,焦虑,不安,寂寞难耐。
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囚禁的缘由。
寂寞的joe饱受孤独的煎熬,咬破手指用鲜血在枕套上划出模糊的笑脸。
他甚至幻想出壁画中的人物出现在他的床上,与他闲聊。
可惜梦镜如同泡沫。
一触即破。
他只能与老鼠为伴。
何等极致,何等悲伤。
待......
在看old boy之前今天刚好就在书店翻到一本【电影镜头后面的故事】。
里面刚好有一篇介绍【原罪犯】的画面系统(正确名字啥的…)既是里面有很多相同构图的画面前后呼应,讯息隐藏量非常丰富,这当然令我对这部原作的敬佩感再多加不少,虽然那些前后呼应的画面我看电影时都没什么注意到,但原罪犯一直都是我心里的经典,也从那时候起把导演朴赞郁的全部作品差不多看完。
只有近作西片stoker我老是没心机看下去…看到半小时左右一直就搁在那。
今晚终于也有时间看好莱坞版本的原罪犯:Oldboy。
之前就看见路旁大海报,可是最终电影并没有在本地上映,现在连蓝光版都发行了。
我也觉得要在本地上映这戏应该会删了很多场景吧还不如下载来看好的多。
接下来会严重剧透请各位自重。
好莱坞版的故事大纲和原版八九不离十,只是在一些细节和关键剧情有些改动,这些细节要说不重要也说得过去,但认真看完后就会觉得这条细节对那个有钱复仇者的行为影响不够说服力。
原著里复仇者是因为和姐姐乱伦被主角撞破然后被流传出去,姐姐最后受不了压力而自杀,对深爱姐姐的复仇者造成强大伤害;而好莱坞版是复仇者父亲和他妹乱伦同样被主角撞破而流言满天飞,其父后来把女儿,老婆,儿子全杀了再自杀以脱离言论压力,而身为儿子的复仇者却意外死不去,子弹射歪了而活了下来,然后成了亿万富翁花了二十多年精心策划这场复仇剧以报其家族深仇。
我就觉得这样安排不足说服力,自己深爱的姐姐被流言逼死对比父亲犯错在先和妹妹乱伦然后被流言逼到全家死,怎么看都是前者原因更具说服力…主角最后知道真相原来自己刚干了的女伴原来才是自己真女儿,那些层次的演技也非常表面,所以最后故事也没安排他自己割舌头吧?
复仇者似乎很满意这结局于是立马自轰挂了,主角和女伴(也是女儿啦)断绝来往自己住入先前的牢房以求赎罪…就这样完结…和原著的冲击力有很大距离。
主角在中段单挑牢房大伙那段戏是非常精彩,可是同样说服力不足,一个人在牢房看电视自己练武功连一次实战经验都没有,一出到来就差不多武功盖世无敌天下似的?
当然全片而论是相当精彩引人入胜,值得四粒星有余,只不过一相比原著难不免多比较。
我觉得相对于原版,这部的囚禁戏份少了,没有让我觉得压迫感,女儿在电视出现我还觉得莫名其妙,以为导演改编了。
后来女主一出现那样子根本就和电视里小时候的样子一样好嘛。
我每次都惊讶于美国电视电影找的小演员和大演员很像。
真有种是小时候的错觉。
我以为美国版会更血腥,打戏不残暴,大boss比原版还一副gay相。
这次的男主有硬汉的感觉,而崔岷植只是一副废材大叔样。
boss身边的sm女打手不如原版的大叔。
当看到boss的美好家庭→看到爸爸就脱裤子脱衣服求宠幸。。
是有多饥渴。
我还是忍不住了。
我艹。
bullshit!
简直无法比喻了,这终于是美国节奏了,没有很变态只有更变态啊。
nonono。
boss死的好不负责,还有虐男主呢,还要割舌头呢。
导演似乎用了个更加和谐的结局啊,不那么开放式了,不过我更喜欢这个版本的结局。
如果我是男主我倒是也希望自己从没出来过。
为了奥妹银幕生涯的最大牺牲,特地重温了灭霸与绯红女巫的前世今生,本片更是漫威英雄的大乱斗,灭霸干完神盾局局长,最后还手刃了螳螂女,中间还不忘与红女巫谈了场不伦之恋,这种观感完全属于后知后觉的无厘头… 影片属于十年后的好莱坞重启版,相对韩版阴郁晦涩的思想表达,本片只保留了原版的骨架,叙事节奏显得更加简单粗暴,B级片的血腥暴力及快节奏属于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如果不考虑珠玉在前的原版,本片绝对是一部剧情及节奏俱佳的悬疑犯罪经典,只怪对手太强大,朴赞郁极具个人特色的镜头语言让本就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一蹴而就,一战封神!
斯派克.李受限西方思维的改编再创作注定费力不讨好!
韩版的和这一版都看了,崔岷植吞章鱼那一段我真是快吐了。
老实说我还是喜欢美版的,节奏明快,叙事清楚,韩版的个人风格很强烈,可突破层层谜题后的那个主题——不伦之爱,确实让人不容易接受,这种标新立异的观点肯定更受文艺片奖项的青睐,但美版还是能让大多数人接受一些,既然无意间乱伦了,就不要再继续这错误,男主角选择自我囚禁,也是一种自我救赎,结尾给女儿的信更是体现出了温情。
所谓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反正看韩版的时候,我真看不出兄妹俩是有多深的爱情,青春期的萌动,荷尔蒙的分泌,只因被人发现,哥哥就把这一切当作忠贞的爱情。
很多人都用爱情的名义去做一些名不副实的事情,仿佛一个爱字,就让一切得到了升华,可我觉得,这是对爱的亵渎,亦或者,是给爱拴上的锁链。
最后说说男主角,韩版的崔岷植大叔真是没的说,他和角色合二为一了,一个眼神都能有那么多的戏,让人真是佩服。
至于美版的乔什布洛林,这大叔表情真是少,眼神就不说了,我根本看不清他眼睛,我老是觉得他长得和恐怖角里的尼克诺特一样,永远是面瘫的表情,这片子要是让爱德华诺顿或者李察基尔来演,那会好很多吧。
余下的就是沉默··· PS:(不要上比自己小18岁或以上的女人,因为你要有绝对的把握她不是你的女儿)
翻拍的太敬业了,连横移拍摄手法都模仿的一丝不漏
的确是不及韩国版的绝望。不过结局还是出彩。
模仿?致敬?我不想否定这部翻拍,但是它让我更加喜爱原版。真的就只是商业片而已,终究拍不出韩国某些电影的细腻和导演独到的视角,好莱坞拍来拍去,表达情绪感情的就那些词汇:fuck,shit,god,please,bitch等,那些难以设身处地去理解的人性变化,导演统统把它们改编成了通
太精彩了!震撼力与趣味性齐飞,这才是真正的悬疑,这才是摄人心魄的演技!在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代入感下有点瑕疵倒显得微不足道了。只是大反派的口音让我有一秒出戏,还以为雅思听力播音员走错片场了ರ_ರ
够cult
知道朴赞郁多牛逼了吧…………
看来老美翻拍只能给老美看 感觉啥都没拍出来 就着急讲故事了
还可以,演技稍差,故事还是有悬念的
Production Designer 看看原版不觉得羞愧嘛?
平庸之作!
为了奥妹看的。作为“立意派”,当然更喜欢这部。韩版阴郁躁狂,美版则干练优雅。尤其喜欢美版结尾的处理,两位复仇者相拥,因“双向的复仇和彻骨的悲哀”达到了相互慰藉的境地。用电视(影像)塑造人的记忆明显好过韩版中的催眠术。当约瑟夫重回囚禁室,无限感动。对记忆、真相与爱,美版都更有余味。
别以为你找北欧乱伦一家亲就高端大气了。女儿这个角色少了机灵多了几分贱骨头(虽然很喜欢这个演员),老男孩少了颓废多了几分刚放出来的青头皮(什么),反正美式风味太重,不耐嚼。
因为大家都懂得原因这部电影在硬盘里放了好久时不时被点开,但从未完整看完。终于鼓起勇气看完却万分后悔,这尼玛讲的是什么故事,奥妹到底是为了什么会接这片子并脱光…………没看过原版,美版这个故事简直就是网络爽文,男人闭关20年习得绝世武功,出关以一敌百,还有美妹投怀送抱…………
除了海报外真是半点美感没有,斯派克李的个人街头风格和原版的东方模糊美大相径庭,走廊打斗戏的运镜也变得很好莱坞,豆瓣现在这个分数大概是没看就打星的和标错条目的人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不如韩版
看过原版的飘过。
好曲折,好扭曲,好变态。。。
翻拍的目的是为了衬托崔朴二男神的伟大么…
父亲操了妻子儿子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