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被B站的一个剪辑所吸引,观后感十分。
第一季,安妮第一次被带到绿山墙时的不安与强装镇定,都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初来乍到的安妮会成功在绿山墙留下吗?能成功融入艾凡里镇吗?随着剧情的娓娓道来,我的心情也跟随着安妮一起起伏……为安妮被冤枉而委屈,为安妮被贬低而不忿,为安妮的不谙人情世故被孤立而气愤。
我想我在安妮身上感受到的是出来没感受过的蓬勃生命力。
她不是一根小草,而是一根树枝。
尽管身在寒冬时变得光秃秃的,却一点不为寒风而折服或低头。
在看剧时,弹幕会有很多人震惊于安妮的直白、莽撞(原谅我真的不愿意称之为粗鲁)、勇于表达……纷纷在弹幕中质疑安妮作为一直流连失所、辗转多个寄宿家庭的孤儿,怎么敢的呢?
一开始,我觉得是安妮出色的想象力鼓励或者麻醉了她,使她得以暂时忘记苦难,让自己有被爱的错觉和底气。
后来才发现,也有亲生父母留下的爱意支撑着她,虽然失去父母时,她尚在襁褓,未曾记事。
再讲回B站的安利视频:说的是乔西被比利强吻后的流言问题,又是安妮挺身而出,用一篇报道激起女性权利以及新闻自由的讨论,以及组织起同学们共同奋勇斗争的事。
在此之前,我只模糊地知道原《绿山墙的安妮》是中小学的推荐阅读书目,但却完全不了解说了些什么。
但在看完这部剧后,我准备开始拜读一下原著,因为剧中的马修、马莉拉、艾凡里镇的大部分居民真的是太可爱,太有人格的光辉了。
特别是第二、三季,剧情重心有向镇上的居民、安妮的同学倾斜,有一点英剧《克兰弗德》的感觉,温馨的家庭和邻里关系,血肉丰满的邻居……再谈谈,第三季中安妮和吉尔伯特的情感故事吧~两人的情窦初开,互相之间朦胧的吸引,再到最后的双向奔赴在剧中的篇幅占比不多,尤其过程中,吉尔伯特还对另外一位富家小姐产生好感,以至差点订婚的程度更是让人直呼他为“吉书桓”。
一方面,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也略有不爽,毕竟哪个怀春少女没有梦想过“有一个只为奔赴你而来”的罗曼蒂克故事呢?
尤其在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情感经历后,便将这种期待投射到所读的作品、所看的影视作品中。
另一方面,我也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诧异,根据目前,自己经历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来说,在两个人并未明确自己的感情之前,本来就是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傻”事的。
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注定会被各种各样美好的人事所吸引的……随着两个人越来越多的接触,如果发现越来越被吸引了,那就有可能慢慢走到一起,如果一直不确定对方的心意,当然也可能会纠结,会焦虑,会顾忌,会退缩啊……最后的碎碎念:真的很遗憾,这部剧没有继续被续订,以至于第三季最后一集的节奏快到飞起。
真的很想再看安妮的日常、艾凡里居民生活故事一百集啊啊啊啊啊……还有印第安小女孩一家的结果(估计也是凶多吉少了,哭)最后的最后,好想好想好想好想我的身边也有个像约瑟芬姑奶奶一样的长辈啊啊啊啊啊啊啊
对安妮这系列剧集的喜欢更多体现在我所缺失的一部分,关于爱与接受爱的能力。
在第一部中,安妮面对一次小失误,却改变了她此生的轨迹。
她能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在逼仄窒息的气氛中果断的做出自己的选择,那种自信以及坦荡属实令我震撼,第一部的好是那种简单纯粹,是面对童年过往时,有时难以被理解的痛苦,她是坚强与敏感的混合体。
在第二部中,加入了很多偏现代化的元素,一开始担心表现得不好,从而变成政治正确,很显然是我多疑了。
女性议题也在第二部悄悄萌芽,她们的时代还是极其传统的,观念刻板而古老,不知原著是否同样有这些内容,能看这些女性的改变,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去打破更多的偏见。
第三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死亡,在面对死亡时,痛苦填满了身体的各处,角色们是如何面对这种离别的?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的说我爱你,陪伴到时间的最后一刻,书信也好,将所有的情感倾泻而出,死亡只不过是生命力的终止。
安妮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她也有许多让我费解的行为,这一切源于她的想象力,这中间许多的矛盾冲突都是从她而起,但也是因为这个时代与她的勇气相悖,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
是时候读读原著去好好认识这一位来着绿山墙的安妮了。
魔改水剧情乱改原著的蠢编剧去死这部剧生动展现什么叫美国人山猪吃不了细糠!
原著的美好全被编剧瞎写的致敬政治正确的故事线毁了!
一开始对男女主姨母笑就给我加让人皱眉头的有色人种的魔改剧情,又喜又怒我真的很恨!
美国人这么喜欢有色人种女权主义这些现代政治正确自己去拍一部剧啊,干什么魔改名著啊?
还原创剧情,我看是原创加shi吧!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爬!
上一季是硬要加黑人,这一季是硬要加印第安人,美国人就是有这么多的种族问题需要协调哈!
而且把这些东西硬加到以前的文学作品里面。
而且还要改变故事的主线,让原来的主角变成配角!
新加的有色人种配角的总时长,比原主角还多。
要为这些新加进来的人物做配,而且要改变他们的性格,让我们觉得甚至是愚蠢。。
印第安人和黑人这些政治正确的东西加的越多越好,不管他们会改变多少故事,原来的故事,我们想看到的故事也无所谓。
这难道会让观众喜欢这些新加进来的配角吗?
这样生搬硬凑的东西。
实话讲我很讨厌!
讨厌故事线甚至讨厌这些角色!
完全不合理!
以前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他们做的不对,是他们错误,这已经很蠢了,然后还要在这样的影视作品里面硬去加这些跟原著无关的政治性的东西,这显得更蠢!
而且这些加进去的故事线也根本不像真正的历史。
这里面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人物,故事线的交集!
蠢编剧去死啊!
可以理解,上一季是因为人物还没有成长,还不能加爱情线所以加点配角故事线无可厚非,现在有了爱情线,还要中间断掉这个爱情线去为了其他的加硬加进来的配角们去生造一条新的故事线!
厉害啊!
新加的故事线水了至少整整一季的时长!
现在不管中国外国影视剧里面都急切的想要教育民众,但是这有点太过分了,不是说不可以教育,但要把握好度。
我没想到看个美剧还要被这样子折磨!
现在我是彻底明白为什么有些原著党那么恨影视化了,所有的魔改都滚啊!
虽然第三季并没有让我喜欢它像喜欢前两季那样,但还是没有影响我对整合系列的喜欢。
我先说一下对第三季的看法吧,很明显第三季在前两季的延续下有了更大的张力,更多的内容表现。
其一:女权意识的彻底觉醒这一点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地方。
不仅仅是安妮,里面每个女性群像的女性意识觉醒过程都特别有看点。
安妮女权思想的觉醒,你会发现她不是突兀的展现和硬塞在第三季的。
前面两季都通过安妮日常的一些问题和变现体现出她的女权思想。
例如普鲁斯婚姻的那几集,当身边的每个同学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作为女人就应该在一个时期乖乖的嫁出去,恪守妻德,一切以丈夫为中心的时候,安妮提出了疑问,并且开始意识到作为女性的自己是否有选择未来丈夫的权利。
第三季则更是将女性话题、男女平权以更有张力更显性的方式呈现。
安妮将女性应得的权利写到报纸上,给了整个艾凡里当头一棒(虽然我也并不赞同安妮感性化的发声,另另一个女性变得更加缄默的做法)但是,她无疑是助推的火焰,将怒火化作文字,席卷被父权思想统治下的艾凡里。
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协作,进一步的解放了艾凡里女性的禁锢。
这一季中,黛安娜对“天命”的抗争、普鲁斯对父权家庭的愤怒、乔西对命定男人的说不、老师带领全班办报解放女性思想的部分,精彩纷呈!!!
其二:种族同化议题的插入这一季里,安妮认识了当地的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小女孩小卡。
我看过的另一部加拿大电影《小树的故事》正是以新移民和土著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为题材。
安妮这里面在一种程度上是小树的故事的缩影。
新移民白人想要印第安文化彻底消失,抓印第安小孩到规矩变态的学校进行改造。
小卡从一开始的活泼单纯善良自信阳光到后来陷入自我怀疑、恐惧当中。
我想这个议题很好的通过小卡这个人物表现出来,很明显会有第四季,这个议题在第三季仍处于问题发生的阶段,后续解决方式还没有体现出来。
我想下一季会像第三季铺垫的这样安妮用文字宣告出来,让舆论制止这场暴行。
其三,同性议题这一点真的拍的太好了!
通过约瑟姑婆的爱情以及柯尔的性取向,并以安妮和黛安娜两人对这件事情相反的看法来呈现。
约瑟姑婆和伴侣被人羡慕的爱情,在她的眼里是那么的炽热难以忘怀,在爱人离去之后,她无时无刻不是提到爱人,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她。
而柯尔在学校对女性符号更感兴趣的这一点,慢慢的让他的性取向浮现了出来。
但同时班上男同学群体对这个异化的人的排斥,也展示了同性群体的艰难处境而黛安娜在知晓约瑟姑婆和她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爱人关系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震惊、难以置信、反感,正是社会、家庭、从小接受的思想加诸在她身上所带来的反应。
我印象很深刻,黛安娜一直在重复“这不正常……”,她不是用任何其他的理由反对这段爱情,而是以因为主流与之相反俄理由来反对。
可想而知社会对她的规训,让她已经放弃了思考,只是条件反射的以主流思想来进行应对。
其四,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歧视问题这个问题在所有白人国家,特别是美国,历史久远且一直未能得到完全解决。
这一季就以巴什和小镇的另一个世界“沼泽区”进行了呈现。
但第三季仍然有差强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安妮和吉尔伯特之间的爱情线,我看的时候真的就挺无语。
原著中对安妮的这条感情线只是有少许描述,我不能否认电视剧拍出了自己的风格,将整个剧情完整的呈现了出来,拍的极好!!
但是就安妮和吉尔伯特的这个感情线来说,怎么看怎么像肥皂剧的感觉。
甚至让本来前两季特别有好感的安妮和吉尔伯特,都整的在这一季当中,好感度⬇️为什么所有的爱情都非得是两边你误会我去我误会过来,我看着都着急!
就给安妮的设定本来就是一个勇敢直爽的女性角色,这给整的,跟林黛玉一样。
而且剧情老套!
相比之下黛安娜和杰瑞的这段感情还更有吸引力。
而且我并不觉的这一段无语的剧情代入需要占用第三季将近一半的内容来叙说,并且按照第三季结尾来看,估计还有可能占据下一季的一半内容……这一点则是我不喜欢电视剧海边的地方。
还有另一个让我不太舒服的地方,则是安妮和黛安娜绝交的内容。
无论安妮做了什么,黛安娜从始至终都永远占在了安妮的这边,但就像黛安娜所说,安妮怎么能因为这个误会放弃这段友谊。
她也并没有站在黛安娜的角度上思考,此时的黛安娜还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中,即使她有心想逃离出来,但是这么多年的规训,黛安娜需要时间呀。
而且看的出来黛安娜也喜欢杰瑞的,她业陷在如何在自己的家庭和爱情中权衡的困境之中,再加之我感觉安妮有将自己因为爱情烦躁的情绪发在黛安娜身上……除此之外,我喜欢第三季女权意识完全觉醒的安妮!!!
期待下一季!
在2021年的春节一次性看完了三季。
这部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
因为太喜欢这部剧我看完之后直接买了原著,打开之后发现果然是儿童读物,书的基调很像小时候看的《爱的教育》,不太适合我。
剧的改编真的是很成功,尤其是第三季。
爱德华王子岛上开阔宁静的风景、马修和玛丽拉的善良和观念的进步、安妮的乐观坚强、巴里夫妇的相处之道、社区的和谐、黑人刚解放时的困境、对印第安人的殖民…… 剧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马修和养女安妮之间的相处,他对安妮的爱可能和大部分父亲一样。
马修是一个慈父,但是在安妮快要去上大学的时候,马修却变得异常冷漠,他说要卖掉一头奶牛,因为家里少了一个人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牛奶了,还说要把之前在农场帮忙的杰瑞接到家里来住,马修话变得很多但就是没有表达对安妮的不舍。
在和玛丽拉的聊天中,马修难过的说不出话,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不舍,也不知道怎么面对没有安妮之后的生活。
与此同时,安妮非常委屈但是也仍然保持对长辈的尊重和对自我的坚持。
后面他们很自然的和解了,拍的非常细致,推荐去看,应该是第三季的第八九集。
这和我自身的经历也很像。
在家里快要经历离别的时候父亲总是容易对我生气,从前我不能看清这背后的原因,经常习惯性的顶嘴,不能接受父亲的这种态度。
但是现在我逐渐明白,分离焦虑不仅是存在于小孩身上,只要我们在不那么对等的亲密关系里,可能都会有,比如习惯了围着孩子转的父母们,比如过度依赖恋人或者朋友的人们,当他们的中心离开,他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程度以及带来的不适应和压力是另一方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所以我现在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再跟父亲顶嘴赌气,也不再自以为是的跟父亲谈心试图纠正他的一些想法,只是将这样的事情当作一个信号,知道我爸开始舍不得我啦,然后做点家务事顺便去哄哄他。
接纳和理解是更好的支持。
上升到最治愈最喜欢的剧,是心中向往的童年,有善良的家人朋友同学,羡慕的学校生活和姐妹日常冒险。
童年太美好了啦,短短30集不够啊,确实成长的太快了,起码要来个一百集以上安妮才成年的。
上升到最治愈最喜欢的剧,是心中向往的童年,有善良的家人朋友同学,羡慕的学校生活和姐妹日常冒险。
童年太美好了啦,短短30集不够啊,确实成长的太快了,起码要来个一百集以上安妮才成年的。
可爱的白骨小姐其实白骨小姐的出现安排在这还是合情合理的。
安妮是一位又有思想,又勇敢的女孩,她的长大充满艰辛,但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或读书,或写作,或太多不着边际的想象……否则早抑郁了。
就是因为她太独立,而让Jilbert感觉被排除在外。
白骨小姐很合时宜的出场,便让他有了心灵偏斜。
但你发现没?
白骨小姐的出场像极了Anne,一直不停的自言自语。
只是Anne的听众是马修,而白骨小姐的听众是白骨先生,恰逢Jilbert,这也激起了Jilbert对白骨小姐的好感。
其实,这位白骨小姐的映射是Anne。
正因为白骨小姐身上有Anne的影子,Jilbert才对她有所好感,也可以说Jilbert就喜欢这样的。
其实Anne才是Jilbert的真爱,在这一点上毋庸置疑,只是感情理还乱,这也不能算是渣,在没理清楚之前,为什么不能有感情游荡的时候?
最后Jilbert和Anne走到一起也顺理成章。
今天二刷这个剧,全部看完后,证实了我的猜测,Jilbert一直都是爱着Anne的!
完美的一对再来说戴安娜,美丽、大方、高贵、优雅……几乎囊括了女孩一切的优点,真是人见人爱。
但不幸的是一次草率的初吻,开启了没有结局的恋情。
后来一谈话才发现俩人来自不同的世界,即便抛开成人世界门当户对的偏见,他们也没有能说到一起的话题,于是这份单纯的爱情夭折了。
每个女孩都想被爱,这没有错再来谈一下Anne身边两位重要的母亲级别的人物。
第一位当然是Anne的养母,她虽有过发狂的时候,但她一直都在努力,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好妈妈,看她遇到子女问题,向十个娃的母亲求教,最后又否决她的“没有什么是藤条解决不了的”观点,可见这也是位肯独立思考,有主见的女性。
为了更好的抚养Anne,去参加年轻母亲的茶话会,最后又加入学校理事会,她一直都在努力做好一位母亲。
她越来越能理解Anne第二位人生导师级人物,我搜遍三季的剧照,竟然只有这一张照片,可见她不为人所重视,但您见到,当Anne遇到最困惑的事,不去找别人,而去找她么?
这足以证明她的存在不可或缺。
看完之后心里空落落的,小小安妮是第三季之后的续集不会再拍了嘛?
我想知道安妮大学后的生活,想知道印第安小女孩有没有被救出来,想知道最后安妮是不是有与吉尔伯特结婚…结局太过于仓促,让我很是意难平昂。
希望我也可以和安妮一样勇敢率真,永远激情四溢、活力四射。
Anne with an E
先感谢三季以来没换演员,这太让人舒服了!
我是喜欢这部剧的。
先说说我的不满>_<结局略显潦草仓促,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但是没有表达完全,差点篇幅。
还有就是女主在莽撞尖锐的性格和大吼大叫发脾气的坏习惯没有看到改观,每次看她发脾气我的心就揪着,觉得会伤害到身边的人,虽然青春期的男生女生这种情况会发生的,但是第三季了,她该成长了,还是会不听别人的意见,颇有一副道德绑架的架势,虽然安妮是正义的,但是呢这也应该书她成长的一部分,至少在我看到的情节里没有看到安妮性格的成长。
或许有人说这是原生成长的创伤使她比较尖锐,但是到第三部,亲情友情环绕着她,应该会愈合一点点,最起码有一点考虑旁人的感受与立场叭,但是还没有看到,一如既往地喊叫和发脾气。
安妮的世界是美好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她在我心中是一部不可超越的对生活重新充满爱的故事,美丽的自然景色,温暖的邻里故事,表达自由与未来的思想,人们的善良与缺点,绿山墙的人们栩栩如生,闪闪发亮,让人移不开眼。
再回到现实的时候,心中会充满力量和憧憬,对未来充满干劲和希望,好像一切都阳光明媚,都美好而值得祝福,都会越来越好,这是治愈的,是美好的。
虽然剧中颇有一些批判的情节走向,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个童话,童话里的坏人都会改变或者被打败,而现世却不会。
或许在真正的现实里永永远远达不到那样温情的邻里时光,不能够像剧中基尔伯特那样地对待异族,最后关于文中没来得及解决的种族问题,这部剧里的种族歧视让我无比敬佩我们先辈提出的求同存异的伟大思想,世界上永远都有着不一样的声音,但是不同是我们存在的意义,试想人们按部就班,成长为一样完美的人,却也是无趣的,这是世界美丽的原因,因为每个人是每个人,所以世界五彩缤纷,我心中的大同,就是在包容理解的环境下,在可辨别的善恶范围里,让善意愈来愈多,接受不一样的人和思想。
这部剧拍到第三季实在是惊喜,很喜欢,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但在我看来,评判一部剧好与坏是看给我带来的积极有意义的一面多还是让我难以忍受的一面更重,这部剧里关于母亲,关于性别生而为女生,以及种族、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我所赞成的,带给我的感动与希望是珍贵的,瑕不掩瑜,所以我喜欢她,她在我这儿是部好的剧集。
《小小安妮》,全三季,已完结,改编自《绿山墙的安妮》。
片头已是惊艳,愈往后看愈精彩。
第一季和原著更接近些,第二三季就有了很大不同,添加了一些人物,使得这剧也不再仅仅是个儿童剧,内涵更为丰富了。
一开始对这个话永远说不停,敏感易暴躁的红发姑娘安妮有点厌烦,太聒噪,似乎也一点不估计他人感受。
期间有好长一段时间就没再看,直到追的一些剧集年末停更,才又重新看起来,终不至于错过这部好剧。
慢慢的,你就爱上了安妮。
虽然她的那些毛病依然在,但你发现了更多。
她的感情丰沛,她丰富的的想象力,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真诚,她的勇敢,她的乐观积极深深感染了周边的人。
小小安妮,满满的都是爱。
绿山墙也是太过美好的地方。
她的命运,从来到绿山墙开始改变。
绿山墙也因为她,一点一点悄悄在改变。
本剧印象最深的情节便是约瑟芬姨妈的故事了。
安妮曾经跟约瑟芬姨妈提到过,自己想要当新娘,却不想成为一个妻子。
这话要是让林德太太或是玛丽拉听见了怕是免不了各种指责,毕竟她们都是那样墨守成规、保留着各种传统思想的人。
而约瑟芬姨妈当时的回答实属惊艳:我要是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会给自己买一件婚纱,这样便能满足成为新娘的梦想,而又不会真正成为一名妻子。
约瑟芬姨妈在众人看来是那种选择终身不婚的女性,但她自己跟安妮提过,对于她自己而言,她已经结过婚。
直到第七集,约瑟芬姨妈的故事终于浮出水面,这也是整个剧集最为精彩的一集。
约瑟芬的人生本是没有色彩的,直到她的格特鲁德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即使格特鲁德不在这世上了,约瑟芬仍将自己的房间按她生前喜欢的方式布置,那本自己送给她的《简爱》就摆放在床头,房间里挂着她们的婚纱照。
她离开了,爱却依旧延续着。
即便是现在这个年代,像约瑟芬这样的人依旧不被所有人认可,何况是在那个时代。
可她们甩开世人的眼光,度过属于她们自己的美好日子。
约瑟芬姨妈的聚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独特的,有奇奇怪怪的艺术家,有热情奔放的钢琴师,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选择了毫不犹豫地追求梦想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聚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友好热情,来到聚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交上朋友。
世人可能认为,约瑟芬聚会里的人都不正常,可我看到的是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精彩绝伦的人生。
他们抛开了所谓的规则,他们与现实抗争着,逆流而上,追寻着他们的生活。
真正不正常的人,其实在外面。
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人生可以有各种选择,爱也可以有着多样的表现。
而成长并不意味着变得市侩、狡猾,而是不断认识自己,体恤他人,丰富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宽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剧还有很多美好,令人动容之处。
也有悲伤,但如剧中所言“要得到快乐,就要懂得悲伤。
”
加了太多东西,女性主义,种族歧视,印第安人,阶级跨越等。特别印第安小女孩这里,原住民太惨了。2021年不是爆出来发现215具儿童尸骸,在寄宿学校的地方。可以去看一下《早安,怪物》这本书。歪题了,更重要的是Gilbert,什么鬼,原著根本没有富家女,他心动的的女孩从来就只有安妮,很坚定的好伐
编剧有病,神金
最近的土著烧教堂事件让我知道那上千具儿童尸体,电视剧里欧美对印第安人的暴行不及现实十分之一
第三季编的整个崩掉
2023.07.31 ~ 2023.08.09改编什么的就不去说它了,反正我早已放弃了在本剧中寻找原著的影子……关键是这个安妮实在惹人厌烦啊!从来不会好好说话,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是激动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在那里歇斯底里地尖叫,永远为一点点小事大发雷霆,情绪极不稳定,说得难听点,简直像精神疾病患者。
马修全系列最暖
什么东西
我没看过这么猛的剧,从来没有哪部电视剧像这样直白,生硬而无法打动人地灌输女性主义,言论自由,人权或种族歧视等一系列问题。拍续集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绿山墙的安妮,早已不存在。剧情十分混乱,偶有从前的影子,让人消磨时间的第三季。另外男主角吉尔伯特似乎只会皱眉,毫无演技可言。
想拍的东西太多,呈现出来的确是突兀与混乱;第三季了,配角们或多或少都有成长,唯独主角的塑造和感情线的推进既无趣又强行,几度看得我很疑惑;两星给我喜欢的玛丽拉、马修、黛安娜和杰瑞。
编剧魔改原著,迫不及待而又贪心地将当下所有最炙手可热的话题集合在一处,但却没有把最基本的故事讲好。挖坑太多,以至于一季故事内无法自洽,格局很大,能力很小。
这一季的结尾仓促圆满,但都是为了主角来服务的,安妮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业新生活和溯源都给了交代。而支线配角们都截止到了上学这一天。印第安女孩的遭遇太难受了,但或许没有解释就是对观众最好的解释(但安妮应该对此收个尾)期待4哪怕没有。没有印第安女孩和ruby/爱摔倒那个男孩的词条
忘记下第十集很懊恼
第五集第七集最好,喜欢女孩子们在一块!
太爱了!安妮是我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我突然更懂得爱到底是什么。
印第安人是有血肉的角色而不是政治正确的取材,能不能先给人一个交代再大团圆。。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招人讨厌的女主,甚至不如国产烂片的
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剧都是第一季好看,演员似乎也没有第一季有灵气了
这一季的内容太残忍了,看到最后非常不想看情情爱爱的环节,只记挂着印第安女孩!!!
不喜欢男女主感情线
完全与原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