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去看《恋人絮语》。
场次原本不多。
而影院里冷冷清清。
也就。
那么的几对。
放到一半的时候。
走了几对。
也有不愿枉费了电影票。
起身,辗转。
又坐下的。
结束的时候。
偌大的影院里。
只有四个人。
我。
朋友。
不耐烦的两个女人。
朋友说。
这些人,看不懂这样的港式爱情片。
的确。
很多人看不懂《恋人絮语》。
正如很多人读不懂爱情一样。
《恋人絮语》。
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
它探讨的是,爱情的方式。
爱情的N种可能。
以及。
维持爱情的N种方式。
* * * * * * *>>> 梁宝晴说:『爱是……苦涩的』左上和左下。
少年和成熟的梁宝晴。
由陈伟霆及向佐饰演。
依旧是轮廓分明的脸庞。
都还架一幅眼镜。
但,都没有笑。
在他的心里。
爱情是苦涩的。
年少时,和好友黎广生关系亲密。
是死党,所以常常去对方家一起吃饭看球。
黎生是个大男人,对儿子过问不多,而对妻子,更加没有丝毫的关心。
只是偶尔地表示晚餐的菜不错。
这就是,黎生和黎太之间的爱情。
没有丝毫激情,甚至乎,没有爱意存在了。
而梁宝晴眼里。
那个默默操持家务,不动声色的中年女人,在他眼里,有一种别样的风韵。
晚餐桌下。
他的脚悄悄地挑走了黎太的拖鞋。
硬塞入那只不合脚的鞋里,紧张兴奋,却要装得不动声色。
而黎太要起身,脚却踏到了地面,搜摸着拖鞋。
她脸上的困惑,立刻让梁宝晴读出。
他连忙踢开那只鞋。
拖鞋撞到黎太。
她眼神扫过少年梁宝晴的眼睛,他立刻盯着桌面,不动声色。
而她,收起脸上的困惑,匆匆起身,继续着一个主妇的忙碌。
这个小情节,黎家父子都略过的小插曲,在梁宝晴的眼里,是一个短暂而美妙的火花。
它不足以大到成为花火去绽放炽烈的爱恋,但却勾起一个少年内心的忐忑,去默默地迷恋着一个婚姻不幸的中年女人。
他愿为她做许多微小而自认为温暖的事。
为她在车窗上贴上报纸,好阻止炽热的阳光折射到办公室里忙碌的她。
看到她眉头舒展,淡淡一笑。
他在车的另一侧,偷偷的会心一笑。
而无意撞见黎生吊诡的行踪,他偷偷跟踪,目击并拍下背叛的过程。
然后偷偷地塞到黎家的信箱,故意让黎太取到。
随后。
他带着黎太去了监视的那个房间里,让她用望远镜亲眼见识到第三者的存在。
她颤抖着肩膀。
哭了。
起初黎太故作强硬地说『你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 这只是一个女人面对挫败的当下反应——生硬的自我保护。
她不愿做那个被蒙在鼓里的人,不愿被人硬生生地揭开伤疤。
而当她亲眼目睹了丈夫偷欢的场景和对象时,尽管不是抓个正着,她终究,不能自已的痛哭起来。
女人都是,爱装坚强,但又脆弱的动物。
梁宝晴以为,自己能够给她一个温暖的臂弯。
但却被,硬生生地推开。
他以为,自己寻出的真相,对黎太来说,才是最好的。
殊不知,因为自己的所谓真相,让黎太毅然离开家,抛下儿子,再也没回来。
在梁宝晴心里,爱情是涩的。
他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
伤了一个不该伤的家。
所以。
当很多年过去以后。
当他面对到自己伴侣的欺骗和出轨。
他起初不愿面对,生硬地否决。
然却按奈不住自己的猜忌,偷偷地在社交网站上调查起女友的记录。
真相残忍。
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忽略。
当作一切从没发生。
不再赴汤蹈火冒着失去爱人的危险去追求所谓的『真相』。
这就是。
他维持的爱情方式。
>>> 阿磊和阿楠说:『爱是……刺激的』我喜欢林嘉欣。
或者说我爱阿楠这个角色。
她是。
眼睛跳耀着灵气,笑起来甜美动人,大咧中带着优雅味道的女生。
不需刻意打扮得多女人味。
简单平凡的装扮,都可以在茫茫人海里吸引到他的双眼。
适度的调皮及小撒娇,永远挂在嘴角的淡淡笑意,和恰到好处的黏人。
有人说,讨厌阿楠,因为她周旋于男人间,玩弄着感情。
但是。
如此灵巧又阳光的女生,给予人满满的正面能量,又如何不惹人喜爱呢?
阿楠和阿磊。
有一段未了的情感,埋伏在过去,未能延续,亦未有了结。
即便两人并非时常的联络。
但阿楠总能,适时地撩起阿磊的心。
他们之间,没有过度甜腻。
见面如同一般多年老友,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行走。
但是,彼此间的默契,让他们即便没有参与到对方的生活,却能自如的谈笑风生。
一顿饭。
一段路。
他们分享着美食带来的喜悦。
他们在鹅卵石路上俏皮地踮脚行走。
这一切,带给阿磊,满满的暖意和满足。
因为和阿楠一起,可以忘掉生活中的不快,纠纷,争吵,空虚。
好像生活里平凡无味的一切,骤然间绽放着光彩。
这些。
都是阿磊的伴侣所无法带给他的,幸福感。
偶尔,就情不自已地跨出界。
但是,两个人,依旧保留着自己的生活。
也许保存一段爱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开轰轰烈烈的情节,简单而淡然。
>>> 阿琪说『爱是……绝望的』阿琪是阿磊的伴侣。
每日守候在小小的家里。
目送阿磊离家赴工。
然后,独自一人等候阿磊回来。
有时候,等太久,便在黑夜里,一个人寂寞地睡着。
她年轻。
面容姣好。
但脸上鲜少有笑。
生命旺盛,却在做着最枯燥乏力的事——等待。
平淡乏味的生活,给了她充沛的精力去猜测阿磊的生活。
所以,她翻手机,看电话簿,查图片。
于是,在照片簿里,找到了阿磊拍食物的图:玻璃桌下面,分明是一对女人的脚。
她心里记死了这对令人憎恶的鞋子。
做起了私家侦探。
查找了阿磊的社交网站,然后翻出了和阿楠的对话,并找到了阿楠的伴侣梁宝晴。
于是,她和梁宝晴,决定交换跟踪目标。
阿琪跟踪阿楠,梁宝晴跟踪阿磊。
一路地跟着阿楠和朋友逛街,晚餐,搭车。
看着她笑得灿烂,和朋友悠然自得地试着一对对样式精美的鞋子,阿琪便偷偷地将阿楠本来穿来的鞋子踢了一只到手拉车下。
故意让她找不着。
(到这里,我跟朋友说,这段拍得太好了。
女生嫉恨起来,就是这心态!
)而她和朋友们晚餐上谈笑风生时,阿琪一个人郁闷地喝着咖啡,并随时和梁宝晴交换讯息。
当阿琪目睹了阿磊的背叛时,她选择的方式,是最绝望而激烈的报复。
她选择,和梁宝晴出一次轨。
女人恨起来,就没有了原则。
也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到头来恨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
阿琪心里想的以牙还牙,究竟是『报复阿磊的出轨』还是『占有阿楠所有』?
所以。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比同床异梦更可怕。
>>> 阿芝说『爱是……自high的』阿芝单纯可爱。
单纯到每日在洗衣店里幻想着自己与高大帅气的黎广生的种种可能。
她抱着他送来的衣物,闻着属于他的气味,揣摩着他的生活。
洗不干净他衣物上的脏痕,就偷偷买了件新的,并期待着他会发现。
每次循例的询问他的电话并写在收据单上,其实内心早就熟记了这个号码。
口袋中找到他爱的惊悚片的电影票,也不畏黑地买了夜场,挑了他坐过的位置,遵循着他的行踪,去体验一番他的生活。
虽然到最后。
阿芝和黎广生没有了下文。
她不知道自己买来的那件新衣服,穿在了黎广生同性恋人的身上。
也不知他说的搬家,其实是搬到了爱人的家里。
她不知道,自己脸红心跳了一段时间的对象,其实是个gay。
但是。
这不重要。
阿芝只是在单调乏味而又重复的日子里,寻找一些美妙的际遇,来小小地刺激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黎广生不再出现在洗衣店以后,她又开始单恋起下一个出现的型男。
但幸运的是,这样单纯又傻气的女孩,最后,也被人暗恋。
爱对她,是个自high的暗恋过程。
去捕捉每一个关于他的细节,去猜测对方的生活状态。
p.s. 想到微博上一个帖。
讨论说『如果微博能显示来访记录的话……』。
想想会有多可怕呀。
对那些每天狂刷暗恋对象的页面的女生们来说。
* * * * * * *《恋爱絮语》探讨着人们对待爱情的方式。
有黎太这样,遭受不了背叛打击而离去的。
有梁宝晴这样,因年少经历,而选择忽视。
有阿磊这样,不主动,淡然地接受各种后果。
有阿楠这样,游刃自如,继续着生活该有的方式。
有阿琪这样,刚烈女子,以牙还牙容不得一颗沙。
有阿芝这样,耍小心思但不动真情,给己的生活编排了美妙的插曲。
也有黎广生这样,少年时默爱着朋友梁宝晴,而长大后继续坚定自己对同性爱的选择。
剧情铺陈好似电影《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一个个小故事到最后串成了一起。
但到最后,却留有余地,让人揣摩着接下来剧情发展的种种可能性。
这就是。
恋人间的,种种絮语。
看罷本片良久,方才醒起,曾國祥好像在台灣待過很長的日子,難怪他能夠將這類型小品處理得這麼好。
電影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有看點,就好像一張出色的音樂專輯。
很多同類型的小品電影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總有一些故事是為了堆砌成形、濫芋充數而存在的,但《戀人絮語》則沒有,它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獨特,很有看頭:陳奕迅與林嘉欣的一段是細膩;彭于晏與謝安琪的一段是幽默;陳偉霆與陳潔儀的一段是刺激;而范曉萱與向佐的一段則為整部電影提供了一個結構。
如果你喜歡像《花吃了那女孩》般的小品,也應該會喜歡《戀人絮語》。
没偷吃过?
那你Out了。
还没试过用网络偷吃?
那你可以洗洗去死了。
如果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不想洗太早,只有一个办法了,去Facebookr捉奸吧,昨天在手机报上看到一条信息,大意是Facebook已成为全球头号婚姻杀手,促成了全美五分之一的离婚,同时也是离婚案件中最主要的婚外情证据来源,而且有确凿的调查,说很多失散多年的老情人通过Facebook重新勾搭上了。
看到这里,就想起了《恋人絮语》,片子里陈奕迅和林嘉欣、范晓萱、向佐不就是通过Facebook引发了一场关于偷吃和捉奸的游击战嘛。
原来曾国祥这个愣小子还是有点眼光,美国人刚刚拍到Facebook的创办(《社交网络》),阿祥已经拍到了脸谱的最新玩法——捉奸!
看样子如果不想太早被Out掉的话,《恋人絮语》还是必须再Mark一下的。
曾国祥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以前有印象的是《AV》和《维多利亚一号》中的猥琐男,后来看他导演的《指甲刀人魔》小失望了一下,但《恋人絮语》是可以给他的导演水准加分的,不仅有制作,有个性,也有不拘禁的想象力的创作力。
其实是一个格局不小的电影,四段很奇怪的爱情故事,从80年代到现在,时间背景有三个切换,第一段陈奕迅、林嘉欣偷吃,第二段谢安琪和彭于宴演女生对充气娃娃的迷恋,第三段是曾志伟、陈洁仪和陈伟霆三人间的不伦三角恋,第四段返回讲述第一段的另外一条线索,范晓萱在Facebook上发现老公陈奕迅偷吃,联合情敌的老公向佐捉奸。
说起来很简单,风格也不复杂,但观感很难说清楚,只能用很多形容词来描述:就像是饮完一杯悲凉、愤怒、羞涩、兴奋混合一起的药酒,然后看到了纯真和丑恶、真实和伪装、天性和欲念,唯美的视听语言包装着很刺激,很闷骚,很邪典、很腐烂的内容,没有一颗很年轻的心脏是无福消受的。
在2010年末的今天来看这个影片里的捉奸,有必要回溯一下社交网络在中国异常发达的历史,从QQ开始流行的那一年算起,陆续出现的语音聊天室、游戏论坛,后来的开心网、微博,Myspace到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还不怎么会操作的Facebook,遇见过的所有人都可以分到两个队伍里面去,一队是来泡妞的,另一队是来被泡的。
两性关系,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最畅销的话题,无论你现在是在QQ上用网上荡来的荤段子和图片调戏春心荡漾的办公室小妹,还是无聊的在MSN或开心网的好友名单里飞快的判别哪些是值得尝一口的异性,你都只是一只自作聪明的网内人。
Facebook是一个工具,能衡量出你偷吃和捉奸的手法是不是已被Out了,电影却像一张无形的网,能在错综交杂的线索中,刺探到你内心深处的弱点。
还是那句话,不想洗得太早,就去捉奸吧,如果不想去Facebook捉别人,就去《恋人絮语》捉回你自己。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另一个《志明与春娇》式的都市小恋曲,却不料导演要的绝不是那么简单。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曾经用这个名字写了一本书,如今,有一个特立独行的香港人带着同一顶思想的光环诞下了这部电影。
我不会为这部电影打上五星,但在如今国产电影难有佳作的现状下,我想在这部电影的名字下面重重地写上一笔:推荐!
————————我是发完感慨后的分界线———————————哪怕是多么美好的爱情,背后总是掩藏着难以一笑而过的背叛。
对现在爱人的背叛,对信任你的人的背叛,对朋友的背叛,对亲人的背叛,甚至是对自己的背叛——每个人都活在背叛的泡沫里。
也许言重了?
但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曾经你用这些时间来陪伴亲人,陪伴朋友,如今,一个自私的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于是,你把时间从亲人和朋友那里夺回来,一股脑地全部放到了这个人身上——这难道不算是一种背叛么?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轻或重的负罪感吧。
当我们沉醉在荷尔蒙的海洋里,谁还会考虑远远守候着自己的受伤了的人。
当心脏就要跳出胸腔,想念如同滚热的岩浆,温柔好像酝酿多年即将出窖的美酒,荷尔蒙汹涌奔向大脑淹没一切——美好的恋爱对你展开一场突袭——你是否还有能力去思考这些美好的背后?
这部电影的导演对这一过程有所思考,并且试图最极端的方式告诉观众。
于是三个故事如三条蛇一般互相咬合,组成一个美丽并且邪恶的圆环,故事的主人公行走了滑不留手的圆环之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始终逃不脱背叛的命运,而是时刻有可能滑向道德的深渊。
你看到过罂粟花的娇艳吗?
爱情就如同花朵,在旷野中肆意绽放,我们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同时忽视着美好背后的东西。
电影开始后,我沉浸在两个人的独角戏,问候、笑容、尴尬、打闹、对视、游戏、触碰、亲密……没有一个有关爱的字眼出现,但爱情的热烈气氛洋溢在画面上,久别重逢,爱火重燃——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多么幸福的时刻!
然而电话响起,两人醒来。
当陈奕迅躺到了范晓萱的身旁,林嘉欣跨进男朋友的车子,我不确定,这是一段美好的结束,还是一段悲剧的开始。
如果是前者,那该多美好!
然而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破灭的那一刻正式开始。
生活的齿轮在慢慢咬合,每个人都得作出选择。
背叛与恋爱总是紧紧缠绕、不能分割,而“报复”就不远不近地站在它们身后,随时都可能加入任何一方的战斗,造成更大的伤害。
也许,微微一笑,拥抱之后平淡的分开,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是悲观地分界线———————————我悲观地认为,世界上悲伤的总量总是大于幸福,因为任何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悲伤才能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在航行的过程中,又有多少风浪,倾覆掉多少航船?
然而,我们每个人总是在乐观地看待一切,期待着一切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导演也是这样,于是他在电影中插入了一个美妙的暗恋故事。
如同那个罪恶却美丽的圆环某一个方向,长出一条小小的尾巴,摇啊摇,摇啊摇,于是电影变成了随风飘在空中的种子。
是所有美好的种子都会开花的吗?
是所有美好的花朵都会结果的吗?
导演并不给我们答案,所以当我们在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之后,突然静默下来,有种热乎乎的东西涌上心头。
——是啊,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往往,爱情在未开始之时,才最美好。
基本上一直到看完,整部戏除了那个形象及其逼真的假彭于晏是亮点之外,居然看出了点悬疑的色彩= =+所以索性当做一本悬疑片来分析。
眼镜男的遭遇基本上是现世报报应到了自己头上。
林嘉欣算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此女真是可以算恶妇一枚了。
享受着双方的爱慕,游离于其中而暧昧不清。
还腆着脸不知廉耻的笑着。
陈奕迅在这里面算是很无作为的一个角色,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被林嘉欣牵着鼻子走到了和相恋四年的女友分手的地步,算是可悲又不可怜。
范晓萱的角色会让人心生怜悯,毫无气场,毫无防备,默默的去做蠢事情,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离开那个所谓的“四星酒店”重新去开始新生活算是一个好结局。
谢安琪超可爱,那种暗恋的心情,还有故作掩饰结果欲盖弥彰的行为,女生会比较有共鸣。
她和牙医是不会有结局的,可是她终会遇到另一个为自己付出的人,也算是另一种安慰。
好了,亮点来了,彭于晏。
各位请回忆一下,在谢安琪的洗衣店里,挂着一件彭于晏送洗的黑白条纹POLO衫,上面有一大块油渍。
在谢安琪的幻想中也有一段借假彭于晏之口说出的情节:彭于晏送洗了这件POLO衫,但是洗不干净,谢安琪骗他说洗干净了,其实自己偷买了一件一样的还给他,脏的那件自己收藏了。
而在眼镜男跟踪陈奕迅最后进了一家店的那一段情节中,背后的彭于晏在讲电话,眼镜男看到彭于晏想起年轻时候两人的那段经历,仓皇而逃。
彭于晏电话约的那个人到了,他们俩一起离开。
注意!!
此时出现的那个和彭于晏约见的外国老男人,正穿着那件黑白条纹POLO衫!!
联想到年轻时的眼镜男离开年轻的彭于晏家的时候,年轻的彭于晏那种恋恋不舍的眼神,于是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抽丝剥茧之后得到的真相是:眼镜男年轻时喜欢年轻的彭于晏的妈妈,做出了种种出格事情,让妈妈离开了家,可是年轻的彭于晏已经陷入对眼镜男的迷恋无法自拔。
在眼镜男离开的时候年轻的彭于晏只能内心暗自不舍而做不了什么。。。。
N年后的彭于晏作为一个牙医,也有了固定的伴侣,是一个外国老男人,外国老男人去彭于晏家里过夜的时候把衣服落在他家,他去送洗,暗恋他的谢安琪重新买了件新的还给他。
彭于晏最后跟谢安琪告别的时候说自己要搬家,应该就是搬去和外国老男人一起住。
而偶然的一天晚上,本来和外国老男人的约会,居然让彭于晏见到了从前爱着的眼镜男。。。。
总结一下,彭于晏才是将所有人物串联起来的线索,他才是最终大BOSS啊!!!
这是对导演和编剧说的话。
这还是我第一次给烂片写影评。
真的,打两星还嫌多,真的是我两年半内在香港的电影院里看过的最烂的片,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最重要的,还浪费我三个多月苦苦的期待。
从去年九月就开始盼,最初HK上映时间是10月24号,后来不知怎的不了了之了,就推后到11月,后来眼见12月都要来了,还没有上映的消息,最后12月18号终于在百老汇有优先场了,可惜票早就被订满,我也没能看成,最终,在内地12月31号就上映了之后,1月6号本片终于在HK上映了,前天还特意赶到AMC去买了今早的票,今早就兴冲冲地去了。
开头做的还不错,爱情的化学反应什么的,有点新意。
可等到故事真正开始后就觉得不对头了。
第一段故事感觉有些没头没脑(后来才发现其实每一段都这样),不过还算凑合,虽然俗是俗了点。
第二段故事比较可爱,但亮点也只有谢安琪的造型和表演,几段有些莫名的YY也显得很奇怪,YY可以,但也不必拍那么多吧,人偶恋什么的实在很囧诶,最后也莫名其妙就这样结束了。
第三段开始严重扯淡,诡异的背景音乐再加上陈伟霆同学诡异的眼神,给这段本来就很奇怪的单恋更增添了不必要的诡异感觉。
故事后来也没个交代,那个母亲到底怎样?
出走还是什么?
第四段就更扯了,facebook捉奸什么的,囧不囧啊,编剧实在是想不出好一点的故事了吗?
还有跟踪,我去,在公车上范晓萱和林嘉欣两人都快贴在一起了。。
有你这样的跟踪吗?
最后范晓萱和向佐(是这个人么?
)的滚床单就更加莫名了,报复?
雷不雷啊,真是闲得蛋疼。
片尾也还算可以,回顾当初是怎样认识的,时光倒流的感觉。
片头片尾都不错,为什么中间就是一坨屎呢。
本片拍得很美,镜头无可挑剔,开头的光斑什么的,谢安琪那段YY的lomo式复古效果什么的,还有最后滚床单时的定格,都很好看。
但没有剧情神马都是浮云啊啊啊!!!
总的来说,此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情的单薄,故事都很平面,而且前因后果都交代不清,叫观众如何融入人物的感情里去?
两段哭戏看得出演员都发挥不错,我也很尽力很尽力让自己融入故事里去理解人物的心情,可就是一点都没被感染到,只有片尾才稍稍有些感叹。
而且四个故事之间其实并没太多联系(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有硬生生将人物联系到一起的感觉。
而彭于晏完全沦落为连接故事的线索,顺便充当花瓶,连YY都是人偶。。
范晓萱真是个忧郁帝,看得出她真的是老了。。
可惜了这么漂亮的海报,可惜了这么美丽的镜头,可惜了一票明星。
听说编剧用了六年才完成剧本,天哪,六年你不能干点别的事吗???
曾志伟你还是看好儿子,别再让他当导演和编剧了。
彭胖子你还是好好拍你的戏,别再当监制了。
至于看客们,该干嘛干嘛去,洗洗睡吧。
情节好邋遢,几段恋情都有点让人无语。
是我第一部看到睡着了的电影
小文艺,必然有小沉闷,话说影片开场的第一对还真不是一般的闷,以五分钟抓人的标准,先失一手。
好在有林嘉欣,这是一把双刃剑,林嘉欣的角色仿佛为她量身定做,要的就是细腻如丝,喧嚣里的静默,幽深的林间小路,蟋蟀的虫鸣,静止,拉伸,镜头无谓的传达着暧昧的氛围,林嘉欣与陈奕迅,在一如既往里的生活里于暗潮涌现的躁动,直至那一吻的终结,戛然而止。
开场完全是两个人的戏,虽然他们各自有男女朋友,虽然他们的男女朋友都没有交待,但是伏笔太过明显,任谁都知道我们需要期待,期待一种网状结构的重组,如果后面的交织足够出色的话,非文艺青年也许能够对第一部分的沉闷忽略不计,于是等待,等待的结果是结构不足够的精巧,也只能称作中规中矩。
但是穿插很美妙,轻快,明朗,童真和纯洁的暗恋,谢安琪的洗衣店女孩和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过客彭于晏的周而复始是我最喜欢的电影部分,用幻想的舞台构建一个纯真少女在平凡而无聊的日子里的青涩情感,触动了爱情中最圣洁的部分,懵懂,单纯,纤尘不染,有人说初恋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但是我以为暗恋的悸动才是最私有的,也是最纯情的,因为它尚属于精神世界的柏拉图。
彭于晏的帅,天神共妒,可惜演技总有欠缺,这部电影里也给了他最不需要演技的一个角色,使之戏份顿减,发挥有限,实乃遗憾。
是奇思妙想还是取长补短才有的谢安琪梦幻中面具男的设置实在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段设计实为我之大爱。
一段往事,勾勒出彭于晏之家事,其少年版亦神似兼清秀非凡,可惜重点非他,而是儿时伙伴陈伟霆,明快之后,影片转入阴郁色调,婚外恋,母子恋,直陈情事之伤,老实说,这里面有伏笔,对于影片的结尾陈伟霆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呼应,也是影片中最出色的一次伏笔。
最后迎来林嘉欣和陈奕迅的男女朋友陈伟霆和范晓萱算不得新奇的返场,早已于胸中有数,其实影片中悬疑的色彩实在不够给力,于影片中段就不难猜出,此为结构精巧不足之一。
电影的尾声本是升华的部分,可惜鉴于前期结构稍显平庸,只交待出了最终的选择结果,却缺少人物代入性后的深邃。
陈伟霆的形象是最立体的,他的选择也是最清晰的,从以不能接受背叛为借口的青春骚动到懂得以退为进的平静面对,是成熟?
还是妥协?
恐怕是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范晓萱是最无辜的,也是最正常以对的。
原来彭于晏是少年的时候,谢安琪只是个小女孩啊,可是既然同住一个街区,为什么一直如此陌生?
如果彭于晏不只是简单的穿针引线,影片可能会更好看一点。
而最后交待的暗恋与被暗恋,实在是影片中唯一的亮色,让这部缓慢的,充斥着各种复杂阴暗情感的电影清新了很多。
所谓恋人絮语,确实体现出了一种絮絮叨叨的钝感,使之秉持了香港文艺片一贯的细腻和精致,不过遗憾的是剧本实在有点用力不够,张力不足,巧而不妙,对于高期望的人来说,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第一段。
陈老师跟嘉欣。
从出场的那十多分钟来看,我一直以为他们是一对。
但他们的玩笑与打闹,还没流露出情侣的亲密无间。
后来才晓得,那是刻意保留出来的距离。
当你我身边都有叫着亲爱的他或她,但是他们却不够让我们相信永远,于是我们一边陪伴身边忽近忽远的人一边也在等待。
忽而发现,其实你喜欢的人一直都在不远处时,这是多么身不由己的事情,因为我们彼此都被束缚都有人陪伴。
最残酷的现实莫过于,我们都找到了对的那个人但是却不能因为想在一起而在一起。
那一瞬间,嘉欣没有说话,沉默许久,对着陈老师说,我好想你阿。
接着陈老师也跟着回应,我也很想你。
嘉欣说,我决定好上次见了你就不跟你联系了。
陈老师说,我每天都好想你,可是还是没给你打电话。
嘉欣又说,也许我们在一起后,也会跟别人一样了,开始很好,之后就归于平淡,开始厌烦了。
陈老师回答,也许不会呢。
后来他们的那段让我立马想到耳鬓厮磨,好温暖。
我突然想到朋友以前说过的,不联系不代表不想念,不代表不关心。
可能用在这里会非常合适的。
世上有三种爱,爱、不爱与不能爱。
我们没有在一起,并不代表我无法拥有你的一切,起码我能永远将你存在内心里的某个角落,而他人无法预知。
第二段。
阿芝与黎先生。
看了开始便想起那句话:我把青春耗在暗恋里,还不是为了和你在一起。
你来了,我装作对你无所谓,装作不记得我那烂记于心的电话号码,装作平淡无奇,装作对你毫无兴趣。
或许这暗恋的心事全被你看在眼里,或许你全然不知,但是有何关系呢,反正我乐在其中。
凡是有关你的东西我都想去了解,凡是你做过的事情我都想去尝试,只是因为那是你,让我欢喜却又无法言语的你。
最让人动情的是,阿芝给黎先生洗了被单挂在店里,然后整个人靠在上面,不断的去触碰与嗅那床单上的味道,仿佛此刻她真的就与黎先生用不分离了。
黎先生问阿芝名字的时候,她肯定以为自己快看见春天了,连我都忍不住替她欣喜,却不知黎先生却说他过两天就要搬走了。
以后就见不到你了,以后真的只能暗暗的想念你了,连看一眼的权利都被没收了。
第三段。
恋母情。
第一眼看到陈伟霆演的那角色就感觉很邪恶。
居然喜欢上朋友的妈妈。
为了保护他喜欢的女人,他去跟踪朋友的爸爸,发现他爸爸养了小蜜,于是偷拍了很多照片,然后匿名寄给了喜欢的女人。
可是即使朋友的家庭散了,他也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的。
最合适的一句话,该是那女人说的:我都可以做你妈妈了,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第四段。
有一天,陈老师的女友找到嘉欣的男友,说彼此的另一半在一起了。
于是,他们为了让自己相信这个事实,各自跟踪了对方的伴侣。
最后,终如所愿的,他们不得不相信已是事实的事实。
男的说,现在你知道了这个事情,你还会跟他在一起吗。
女的回答,那不是太便宜他了。
很俗套的,他们俩也混到一起了。
于是大家都没亏到,大家都有了最爱的他和她。
最好的那句话,是海报上的。
恋爱从没有大道理,只有小故事。
《恋人絮语》刚上映的时候,本来还兴致勃勃想要去看,从男主角陈奕迅到女主角范晓萱林嘉欣都是我最爱的一类人,然而就在决定要不要去看的当口,我习惯性瞄了一眼豆瓣,打分仅6.0分。
“原来又是一个烂片”,我这么想着。
一年到头,烂片总是那么多,于是轻易放弃观影粤语版机会,直到今夜,我坐在电脑前,安安静静看完全部。
事实再次证明,“看电影”这件事的确是极其、极其私人的感觉。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没有所谓对不对,跟恋爱一样,一切只依赖于两个字:感觉。
感觉很重要,无论是爱某个人,还是爱某部电影。
我对电影的审美不局限,超级爽口爆米花和小清新文艺腔都爱,对味就好。
说起来对从事我这行的人来说,这样看电影似乎很不专业,but anyway,除去那些可以充当教材的电影,谁天天要带着满脑子的理论知识看电影呢?
让看电影三个字变得更简单,对我而言,就是随性。
随性去看,随性去喜欢,哪怕从专业角度它并不合格,但是,喜欢就好。
就像这部《恋人絮语》,导演是曾志伟的儿子曾国祥,但也许因为监制是彭浩翔的缘故,故事还是四处洋溢着志明和春娇的感觉。
四个短故事,首尾串联成一个链式结构,每段故事里的人物都或多或少跟下一个故事产生边缘化联系,讲述爱情里的相恋、暗恋、单恋和苦恋,全长116分钟,是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
缺点不是没有,甚至很明显,但是,我依然喜欢。
必须得说,我十分讶异这是曾国祥的处女作,如果单从镜头、构图、色调、配乐、场面调度各方面考量,很难让人相信这出自于首执导筒人之手。
诚然开篇陈奕迅和林嘉欣的长镜头有些沉闷,故事缺乏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但只要你沉下心,你就会觉得自己慢慢走进故事里那个世界:你以为他跟她仅仅是出轨的一对男女,你的身边随处可见这样的人,各有恋人,但还是抵不过一瞬间的火花迸溅。
她浅笑着让他闭眼,回忆一段最令自己开心的往事,然后小心翼翼凑近他的耳垂,一下子捏上去。
她告诉他,这样以后,他一捏耳垂,就会自然想起这段往事。
她和他走石子路,回忆当初两人相识并互相喜欢上的场景,从最开始见面带着一点淡淡疏离,到渐渐放松,开始随意的打闹,直至那个温柔缠绵却依然带着点犹豫和克制的吻。
最后男友的电话打来,她跳开,接电话,他尴尬的理理自己衣角,然后两人心知肚明的在分岔路分手,朦胧的路灯切换,她微笑,伸手打开车门,上了男友的车。
虽然是男性导演,但曾国祥对情绪的把握和运镜的感觉细腻准确到简直是比女性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陈奕迅和林嘉欣的故事里,场景和场景的过渡多采用光影的叠化,色度是橙黄色,像是这对男女纠缠而又无法言说的心思,配合金培达的配乐调动情绪,准确击中人心。
第二个故事很多人喜欢,确实也是整部电影中最精彩有趣的一段。
故事讲述了谢安琪扮演的洗衣店女孩,暗恋彭于晏扮演的顾客。
明明喜欢人家,但人家每次拿着衣服袋来的时候却要装冷淡——这种别扭的小心思,但凡暗恋过的人都会懂。
收集他衣服里的零碎,一个人去看他看过的电影,幻想跟他在一起工作、约会。
几场幻想画面尤其赞,香港古装老片和西方经典爱情老片的场景模式+彭于晏的模型人,令所有幻想都变得那么既梦幻又真实。
暗恋一个人的时候,看到什么都会发梦,把所有电影上的经典爱情模式往自己身上套,这是谁都有过的经历吧!
可是最后暗恋的人消失,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其他人暗恋,暗恋这种老套的小把戏却被新鲜又充满想象力的镜头语言重新演绎,浅白色调,让人心里腾出一片清亮。
本质上说,我并不太喜欢第三段感情,喜欢上同学的母亲,于是每天偷偷跟踪,却发现她的老公出轨。
不再青春的妇人吸引情窦初开的少年,却在少年租下的房子窗前用望远镜看见自己老公外遇的女孩。
整个故事情绪压抑,却配上了暧昧浓厚的紫红色调,质感粘稠、低沉,有种难以言述的无奈和寂寞。
第四个故事开始串联起之前出现过的人和事。
色调偏冷蓝,向佐饰演的男人在MSN上被范晓萱找到,一片漆黑的屏幕,啪啪啪字幕闪现,告知她是他女朋友外遇对象的女友。
这一段镜头很有想法,完全没有落入画外音的俗套。
他们见面,想出彼此跟踪对方恋人的主意。
她跟踪她,看她兴高采烈试高跟鞋,她偷偷走过去,用雨伞拖着她的鞋狠狠塞进椅子底下;他跟踪他,游戏机厅里故意坐他对面跟他VS足球,赢了后看着他不爽的样子在眼镜后偷笑。
最后他们确定那个彼此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用一场身体的欢愉来反报复。
他问她之后怎么办,她趴在桌上,强作笑颜:我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离开他?
好累……真的好累,不想要再浪费时间,去适应一个人,去接受他的好与不好,然后,又再相互伤害,重复又重复。
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跟哪一个真正爱过都不知道…… 这一段话,我觉得是这部电影的点睛,跟着他问她可不可以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她皱着眉说怎么能这么便宜他?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说这话时,她抬起脚低头看自己脏兮兮的白球鞋,而那个女人,她总是穿精致的高跟皮鞋。
于是她抬起头,对他说:等一下,去你家吧。
现代都市的爱情,于是就这样游离在四个风格影像色彩都迥异的故事里,伴随着絮语般的对白,构成整部电影的总体风格。
而暧昧的橙黄、暗恋的浅白、不伦的紫红、寂寞的冷蓝,也分别准确的诠释了四段恋情的色调。
除却镜头外,配乐功不可没,让人得以适应缓慢的电影节奏,感受那一丝丝细微且稍纵即逝的情绪。
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讲述这样几种爱的不同感觉,究竟该选择怎样的讲述手法很重要。
而本片里头四个故事的连接并不流畅,情绪是断裂的,有种拼凑主线的刻意感。
在如何将故事讲得更加巧妙方面,相信曾国祥日后会做得更好,我始终相信,对一个导演来说,讲故事的本领可以磨练,但那些源自于讲述者本身的气质和风格不会变。
而这些,恰好是连接讲述者和观者之间最根本的脐带。
简而言之,气场对了,什么就都对了。
所以,这是一部很对我气场的电影,小清新小文艺也许很浅薄,但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没什么大道理的浅薄的小事啊。
谢安琪那段很美,少女心事,总是以自己能想象的最美好的情节代入暗恋对象……彭于晏真的蛮好看的,可惜是gay,可怜谢安琪的一片心事了。本来觉得对林嘉欣、eason和范晓萱的组合有很高期望,可是其实三人的故事讲得并不好。
无聊
不咋地啊~
偷情、暗恋、恋母、断背,总有那么一段恋情会让你感觉到似曾相识,亦或者说,每一段感情都只是一再重复过去发生的种种,只是身边人的面孔有所改变。令人激动的演员组合,浪漫精致的片尾曲,穿插在几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之间。但无论何人看后都会觉得揪心,拖沓杂乱,虎头蛇尾,故作高深。★★★
第一部分应该拍下去啊靠
依然还是叹气,躲都躲不急了。
这电影 告诉我们看电影要认真 要注意细节。。
觉得此片无聊? 恭喜你!! 这就是你一直做的事!!
爱是个奇怪而奇妙的东西~
我擦,这是么逼啊!!!!应该有人警告我不要看的!!!!陈奕迅啊,范晓萱啊,就这样被糟蹋了。。
看完了心里很乱
有点拖沓
故事比较一般,但剪辑、摄影和配乐看得出用了心,特别是范晓萱那段。
真的是怎么都看不下去的电影 或许那时我不在状态
不知所以
淡淡的不同奶茶味道
不知所云了。幸好没去影院看。
其实谢安琪那条线讲得很好。只不过其他几段太拖沓了
看的我麻烦死了!矫揉造作又没新意。
我承认我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