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我一直很看好曾国祥,但是这次有点失望。
母女俩浇水泥的时候一直有个问号,多少给点线索才看得下去。
好奇心就像狗一样,诱饵不够近就不跟过来。
方中信的大肚子也有点出戏。
《喜宴》看到宣萱和张兆辉同框,简直要唱一曲《天地男儿》的主题曲——雪凝和大飞哥。
稍微朴素了点,动画片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宣萱和张兆辉有些小表情很动人《Good Take》有点《僵尸》感,男人老了好惨,曾国祥演得不错,只是藏尸的暴露太没力度了,冲淡了戏剧性。
《不一定》。
超级像设计精心有点想法的学生作业,没想到居然看到戚美珍。
色调摄影太刻意了,故事还是讲得挺好。
《吓鬼》最喜欢,被戳中港片情怀了嘛。
冯淬帆出来就截图不能停。
黄精甫当年拿最佳新导演时说知道这部戏(《江湖》)让很多人失望了。
从此鲜有长片,多见这个名字出现在预告片剪辑一栏。
这部片算是不错的功课。
苗侨伟的娘娘腔还不够癫,后面的设计虽然还是老人老梗,但是仍有可爱之处,可见电影并非全拼故事或者概念,最终要落在讲故事的方法上。
喜宴的片段看过很多遍,第一篇确实觉得没啥意思,既不恐怖也没啥high点,第一次看完网上搜了一下有人说是冥婚,按照这个思路又详细看了很多遍,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一些发现和理解。
开篇第一帧镜头
这个镜头是有重点的,密密麻麻的竖着的建筑,画面中间竖着一个很方正的,类似石碑的高建筑物,这种密集的场景其实fen场有有几分类似的。
然后画面出片名——带框的双喜字,很多电影片尾演职员表对于上映时已过世的会框出以表差别。
喜宴从头到尾都是很小的场景,没有需要交代故事所在城市区域的必要。
开篇出一个城市群像图从与后面的影像没什么关联,所以我更倾向这个画面是偏情绪性的表达。
然后是化妆时的片段,宣萱和儿子在电话,胖阿姨旁边站着黑色衣服的化妆师,化妆师全程没有一句话,手上拿的盒子是smashbox cosmetics。
这个已经很明显了,结婚的两位一定已经是冥的了。
我把图片反转了下给各位看下英文哈哈胖阿姨的台词,选择的紫色,青色,粉红色(不是正常的浪漫粉)在正常婚礼上其实是很跳线的只能是电影里的服化道绝对都是有意识的安排。
然后儿子和爸爸一起赴宴,出游戏厅的系列镜头就很有说法了,一直在往上走,爬楼梯向上,试想下是不是和上山扫墓很像,这种镜头的用法可以参照《寄生虫》中的一家人从富人家一路向下跑回自己的平民窟的镜头语言。
儿子和爸爸到场后,宣萱和爸爸说有半年没见了,应该是萱萱和胖阿姨离开半年后出的事,我想是因为同性在一起还是不能被理解,所以一同殉情。
整片是以儿童视角觉得妈妈被怪兽抓走了,觉得一家三口合体就能把妈妈就出来,游戏感的幻想是对成年人世界诸多无奈,悲剧的另一种轻松解读吧。
骗子的风格包括配乐确实也有温情的一面,在《拍的不错》的系列中,他的恐怖的点在于,如果有的话,冥婚的外衣加上成人世界诸多以死都解决不了的悲剧。
的确不错,剧透一下大概剧情,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第一个故事:两个警察晚上执勤,接到报警,1号年轻警察先到现场,被两女鬼用水泥活埋了,2号老警察去了之后发现是废弃多年的房间,打那个年轻倒霉警察的电话后,发现铃声从脚底传来。
第二天警察们挖开地板和墙壁,发现了两女鬼的尸体。
原来她们多年前被工地管水泥的人杀掉埋在墙里,而那人后来车祸死掉了。
奇怪的是,当年杀人者的脸居然和倒霉蛋警察的脸一模一样,这是女鬼的报复?
而老警察愧疚辞职了,一直在找倒霉蛋警察,直到某次在路边看到个男人长得和倒霉蛋一模一样,而他上了辆出租车,车后排正坐着那两个女鬼,难道又是新一轮的报复?
第二个故事:离异男子带着孩子去参加前妻婚礼。
第三个故事:丧偶老头把老太太尸体放床上天天一起睡,觉得孤单就和尸体说话,吃饭时也在幻想老婆还活着,还在和他一起吃饭,看电视。
老头终于忍不住孤单想自杀时,正巧楼下邻居母子碰到逼债的上门抓人,老头临时改变想法去报警救人,为拖延时间还客串了一把神父,居然把逼债者中的年轻人给感化了不少。
可惜岁数大的逼债者坚持要债,逼女人把丈夫交出来,没想到说话间,女人丈夫的尸体从柜子里掉出来了.....第4个故事:有个护士晚上和妓女朋友出去玩,在舞厅里认识了泽少,泽少说给她介绍新工作,就带她出去玩,没想到开车撞死人,然后她被泽少许诺的新工作诱惑上床,一晚过去,第二天泽少说介绍的新工作就是妓女,按她昨晚的表现只能给500块。
后来某一天,女护士装作妓女来报复泽少,割了他一个肾,给病人用,能赚很多钱,这才是她选择的新职业。
第5个故事:黑帮想收楼,听说那楼有鬼,就和女楼主打赌,有人住一夜没事就低价收楼,不然把整片街道都还给她。
然后黑帮雇了个胆大的进去住,却被一群住户装鬼吓跑。
大家都不看好第二个故事喜宴,我却觉得真心是良作,导演想让我们从中慢慢体会。
我个人觉得妈妈应该是死了,爸爸带着孩子去参加她的冥婚。
几个细节,一开始标题喜就用方格框了起来,到了婚宴现场,门口登记嘉宾的人爬在桌上,现场没有其他人,而小姨却说人都到齐了,可以拍照了。
很多解释不通,导演是不是拍的过于隐晦了,很难理解。
也求有其他体会的朋友分享观影体验!
曾志伟监制的电影,第一个当然要排曾国祥的作品啦。
最接受不了的是方中信的大肚子好假,最后疯掉之后的造型也比较雷人。
还有真的没有认出叶童……对第二个故事喜宴没什么感觉。
那个小孩子真的是不会演戏……第三个故事good take印象最深的便是林雪的那句台词“换作是回归前,我一枪打爆你的头”,哈哈。
百度了一下,白兰花貌似是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
第四个故事中李灿森发挥的不错。
最后一段开头冯淬帆对澳门的那段介绍可以试作是整部电影的一个导语。
田氏地产的标语字体和海报都似曾相识,不知是否有所指涉。
后面当蔡卓妍坚持称呼冯淬帆为收缩水的时候一下子勾起了许多回忆,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度甚至也大大提升了。
“其实我们这群人,全部都是挣扎在贫困线的人。
以前香港拍电影,常拍鬼片十部里有十二部是我们这班人做的。
后来市场不好,导演全都去大陆搞合拍,鬼片又不能拍,那我们就失业了”,《狮子山下》于此时适时响起。
唉……
其实我觉得拍的还不错,虽然有些故事还是粗糙了点,但受限于时长,总体来讲,每个故事的立意还是很清晰的,其实我觉得第二个故事的最后总结的话特别的有道理, 也感触很深,最后一个讲述的是香港电影的没落,其实即使香港不回归,香港未来的人电影也会没落,毕竟随着大陆的崛起,香港地方小,资源贫瘠,未来还是会没落,只是回归加速了它的没落!
我觉得香港黄金时代的很多好片,也都是那些文革时期逃到香港的那一辈人发展起来的,归根溯源还是内地人为主。。。
但我觉得香港电影人可以静下心来,多拍些类似的好片,至少在内地,鬼片是一个很空白的市场,可以夺牌这类型的片子,多吸收一些网络的人群,口碑可以先做起来。。。
我还是很喜欢看香港的鬼片的!
《水泥》作为开篇,真是精彩绝伦。
虽然是年轻导演,但是功力不错,表达出了要表达的东西!
好的故事不需要多么多的铺垫!
让观众感同身受就好!
《喜宴》很讽刺,从片名开始,明明表现了人到中年的过多无奈,却还叫“喜宴”。
片子先给我们展现了小孩子的荒诞世界,又给我们看了那窘迫的显示社会!
整个故事需要阅历去欣赏!
不然必然平淡无味!
《Good Take》很有承上启下的意思,演员都是香港老戏骨,表演入目三分!
故事情节真实而不落俗套!
《不一定》可以说是五个故事里的败笔,导演思想过于矛盾,演员表演也不够火候,导演又想表现澳门纸醉金迷,又想给我们看人性的丑陋,最后还想来个剧情高潮,可惜时间有限,功力有限,表现有限!
以至于故事接近崩溃!
《吓鬼》亮点就是蔡卓妍被拍的很美,很年轻!
故事是走的怀旧与致敬!
应该是受了《僵尸》的影响!
作为结尾再好不过!
如果能在最后的画面来一个剧情反转,加一只真鬼,就不得了了!
Good Take是我比较喜欢的香港分段式的电影,不同电影的类型汇聚到一起,满足观众的各种口味,有荤有素。
这部片子无论是色调、演员还是表演剧情都非常不错。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故事--水泥。
影片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内容比较复杂,甚至令人困惑,神出鬼没的年轻探员让人搞不清楚状况。
到底是怎么回事年轻探员死而复生,而一直追随着他的女鬼二人组又是怎么回事,影片貌似语焉不详,但是已经给出的关键的信息,借助这些信息,不难梳理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再世追魂的故事。
影片实际上接住了方中信老警官的视角,讲述了整个轮回追杀的经过。
老警官与年轻警官接到报案,老警官偷懒,指派年轻的单独出警。
年轻警察到达事故现场但遭受到形状奇怪母女的暗算,影片介绍是被叶童饰演的诡异老女人封入水泥。
正当观众感叹那诡异老女人心肠毒辣的时候,老警官随后赶到现场却被邻居告知该地已经空置好多年,而年轻警官则就此消失。
老警官回警局翻阅资料,查到报案的物业发生过母女两个被封入水泥的命案,而凶手与年轻警官极其相似。
年轻警官失踪一时成谜,多年以后,一直放不下这件事情的老警官在街上又遇到酷似年轻警官的人,看到他浑然不知已经被一对形状诡异的母女跟上了。
整个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二十年前,年轻警官的前世,因为变态将妻女封入水泥虐杀,然后被警方逮捕伏法。
随即投胎,二十年后成长成为警察,但被虐杀的妻女并未投胎,尤其是前世妻子对他的怨恨极深,因此召唤他来对其进行暗算,也将他封入水泥进行报复。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年轻警察进入的时候是很自然的住宅,而方中信再去现场却被告知那个物业已经空置很久。
因为年轻警察进入的完全就是冤魂布置出来的结界啊。
结界当中的时间空间是扭曲的,年轻警员踏入进去,实际上踏入的是二十年前的空间,被虐杀也是在二十年前,这也就说明了方中信破门而入的时候,在地上找到了完全旧化的年轻警员遗物。
而被封入水泥当中的年轻警员尸体也经历了二十年左右的岁月。
然后,复仇并未结束。
当年死去的年轻警官投胎转世,在二十年后又与前世同僚在路上偶然相遇。
这时老警官又看到已经死去的妻女仍然跟随者转世年轻警官。
相信老警官也不会再继续的找了,因为那一刹那他可能已经明白,年轻警官已经被冤魂复仇死去,而年轻警官的再世也不会逃脱出被厉鬼复仇虐杀的命运。
之后等待着年轻警官灵魂的是一世又一世的虐杀和复仇,这种永世痛苦和恐怖真是刺入骨髓,不寒而栗。
冤魂为什么缠着年轻警官永世不停呢?
因为冤魂被封入水泥,永世不得超生,年轻警官的前世自作孽不可活,给自己带来了永世的追杀。
而这追杀居然来自于曾经结发的妻子。
相爱的一对居然走到了这种超越生死的仇恨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到恐怖。
但值得说明的是,与复仇厉鬼一直相伴着的女儿,虽然也永不超生,但在影片中却并未看到他对于自己父亲的刻骨仇恨,在年轻警官要求进入房间的时候,他一直规劝年轻警官马上离开面遭不测,这个女鬼的设定,可能是这部冷冰冰再世追魂短片当中唯一的一缕温暖吧。
看完之后觉得喜宴真的很诡异,想听听大家的看法:1.片名中加方框的“囍”字是否有别的含义?
2.片头出现的游戏机屏幕上,三个角色只剩下一个是亮着的,看到后面你会发现,这个屏幕上亮着的角色和孩子理发时臆想的机器人父亲形象一致,而在孩子臆想世界中是一家三口一起出现的,这是否意味着只剩父亲一人是真实存在的?
3.看开头以为胖姨是新娘,到了婚礼现场发现孩子妈是新娘,难道这两位都是婚礼主角?
同性?
4.为何父子二人到场后胖姨说人到齐了可以合照了,而无别的宾客。
5.孩子爸和妈在现场交谈时黑灯的片刻是啥意思?
这个故事看完后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觉得诡异。
时隔几年又看了一遍,我印象里几个故事好像还不错,我当时给的是3星,今天又想重温一遍,因为知道每个故事的结局,反而发现好几个故事都是完全没达到该有的水平。
看完了倒又扣了一星水泥,这是唯一有鬼的故事,也是拍的最传统风味的,不跟你插科打诨,故事倒也比较简单,就是个你杀我一世,我杀你生生世世的故事。
不过有点故弄玄虚了,既然母女俩本就是引他来杀的,一开始又干嘛不开门。
喜宴,这故事同样故弄玄虚,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只有站在小孩角度想让父母复合这点是一致的。
拍的不错,卢海鹏饰演一个过气的绿叶,他对自己年轻时没拍完的那场开枪戏还是放不下,自己多年来也不被重视,一直支持他陪伴他的老伴近期也死了,他同样无法放下,还和尸体同吃同住,这一天碰上黑帮要债,本就准备烧炭自杀的他,奉献上了自己一直想要的那场表演。
——这个故事作为点题之作,创意很好,整个这部片,一众香港过气老配角也贴合这个故事,(与之类似的《奇幻夜》《迷离夜》《僵尸》其实也一样),结果,却真的没表现出来,他对老婆说这是他最精彩的戏,但是,他却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他只不过扮演一个传教的牧师,对着小弟啰啰嗦嗦几句,拖延时间等警察,引得林雪扮演的大哥忍耐不住用枪指着他,他只是在搅局拖时间。
而最后拔出小弟的枪打了墙,吓跑要债的,起关键作用的分散注意力这个契机,也不是他主导出来的,而是发现屋主被老婆用塑料袋套着藏在柜子里闷死了这么个变故,很有无厘头的感觉。
最重要的在于,镜头最后只是停留在他跪在老婆床前,并没有展现出他因此走出心结,放下执念,接受老婆死了的现实。
戏与人生,还是没有合二为一。
如果结局是他终于把几十年来的遗憾一扫而空,抱起老婆的尸体,回到现实,那这段经历对他才是真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一定,这故事就没什么好讲了,烂俗的女人复仇的故事,唯一的亮点是没有把女主设置为被强奸之类的受害者,她也不是啥好鸟,只是嫖资没给足。
所以她最后取走肾也不是以一个胜利者的高姿态侃侃而谈,而是说“我们才是狗”。
吓鬼,这也是个要吐槽的故事,本可以好好拍的,结尾却拍这么2。
这故事是想当喜剧拍的,这没问题,故事无非是收楼的被鬼屋吓住,这些困难户保住了居住的地方,但是,最后却变成了闹剧,装鬼的直接跑出来打架了??
苗侨伟跟她打的赌是,如果住不了一晚,整条街全给她,那这个结局岂不是更二?
苗侨伟都喊了“装模作样”,明知道这些是假鬼,他凭什么来个“愿赌服输”?
这才几点,随便叫点小弟,楼都能给她移平了,竟然明知假鬼还认输?
而且还不是少收她一栋楼,是整条街送给她,这得多少钱?
看看这一幕多2???
面对这些堂而皇之跑上街的假鬼,你还送一条街?
你完全可以正正经经的拍啊,喜剧,搞笑可以保留,但是剧情上必须是至少天亮前没有穿帮,苗侨伟派去的人,硬是被吓得没敢呆一晚,这才能叫赌赢了。
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本来装鬼的,快要穿帮了,女主的外婆帮忙显灵,真的吓跑了苗侨伟。
总之,哪有你这么反过来真戏假做的?
装鬼装了一半,直接跑大街上打架了?
看的真是尬的不行。
总而言之,水泥还好,喜宴含糊不清,拍的不错差了口气,不一定太波澜不惊,吓鬼好开头烂结尾。
每个故事多加把劲,完全可以4星的。
拍得不错,也仅仅是不错而已,水平参差不齐~
210926 回顾 6.7分
不是香港的恐怖片水准,只有噱头,气氛也不够。不吓人的喜宴回想起来反倒会细思极恐。赞成蕾丝一说。
借着鬼故事的皮想讲没落的香港电影。空有一身报复 奈何制作一般。水平有限
拍的一般
第一个故事水泥氛围营造得不错结尾也有点意思。其他的几个故事,都略微有点莫名。第三个故事里那个老头让人觉得是在模仿秦沛的演技。
good在where??
5个短片中,最喜欢的是《喜宴》,张兆辉和萱萱两个人完全靠1分钟的眼神,把这个故事升华,孩子的眼中的童真,成年人的眼中的无奈,这个世界可能真的需要做梦,因为现实太无奈了。《水泥》让曾国祥的才华一览无余。《吓鬼》算是无病呻吟了,还不如麦浚龙直接拍一部《僵尸》来的爽,让最好的一批老演员,演了一出闹剧。值得唏嘘的一件事,50多岁的马蹄露在2019年被打,让她终于做了一次主角。……另外2部记不清了。
拍得不错。喜欢第一个水泥和第三个GOOD TAKE
黄进那部很不错。
不觉得港片没落了,每部都多多少少有新意(不包括王晶导的)。看这部有点伤感,上了年纪脸会变宽的现实,在这一众熟悉的演员身上是那么明显。
https://youtu.be/v3_YbIulX40
2017.3.29
五个独立的,风格各异的短片小故事。最喜欢第一部《水泥》,有谁看出那个杀人的中年女人是叶童扮演的?
怀旧 每个单元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风格多样点题各有千秋 故事却不太能圆不过瘾 《水泥》《GT》的风格都很成熟 奇情与现实交融 喜欢《喜宴》这种恰到好处的讲故事留白 让人若有所思 前面的误导也仿佛可以理解 《不一定》故事太不现实了,有象征但是反转很难让人信服 《吓鬼》 政治要素过多 苗侨伟虽然还不够娘但真的很抢镜啊!!故事稀巴烂但是开心就好
不喜欢,而且还看的配音版更不喜欢
好看,评分过低。
水泥一星,good take一星,吓鬼一星
一帮视觉系傻逼小二缺
纯粹为最后的情怀,就是4太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