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一边吃着盒饭一边看完了这不影片,我对电影一直不狂热,很少有电影能让我再看一遍的欲望,恰恰是它!
它是我心中理想的西部片,西部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是帅哥美女的耍帅,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饱满的人物。
它的旷古辽阔,大漠孤烟,这是一种大美,震撼心灵的大美,西部片应该师承由古至今的死因四线的美,在这个土地上生长的人们又令人渴望的情感。
这部片子满足了我对于西部片的想象!
很好!
电影《骆驼客》是高峰导演,讲述了东疆一带的骆驼客,为了运送抗日物资到陕甘宁边区,遭遇了当地政府的快枪队阻截,最终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骆驼客用弓箭歼灭了快枪队,安全地把物资护送到目的地。
主线之外,还有一条辅线,小骆驼客佟二尕与他的小师妹戈红儿的爱情。
与其他刻意学习西方的电影不同,《骆驼客》自始至终坚守着中国传统意境美学的风格。
无论是故事框架,镜头语言,还是演员演绎,影片流畅地完成了风格的统一。
故事开篇,一众驼队满载着货物行走在金灿灿的大漠上,小骆驼客唱着西北风情的歌谣。
全景镜头下,驼队拉着长长的影子,然后一个特写,拍了摇晃作响的驼铃。
整个画面洋溢着东方边塞的美学。
人物的对话也用了西北方言,别有粗犷彪悍的韵味,与这茫茫大漠相得益彰。
剧情由红儿的旁白来推动和解说。
青年演员张玉龙、陈旭竹饰演了二尕子和和红儿。
可惜的是两人后来并没有红。
佟二尕与小师妹红儿青梅竹马,但在驼把式戈师傅眼里,二尕子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摔跤赢了,不要骆驼,却要一匹马。
和师傅比箭术赢了,不要玉石,却要小师妹,只因为自己酒后的一句戏言,小骆驼客竟然当真了。
师傅跟他解释,一个月前已经把红儿许配给了一个大户人家,下个月就出嫁了,跟着你,你能养活她吗?
二尕子满心失落,却也无可奈何。
东疆一带,女儿出嫁,是由家人护送到婆家,三个月后再举行婚礼。
这显然不是中原汉地的风俗。
都说古代女人社会地位低,相较于偏远地区,中原一带的女子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
戈师傅接了老主顾的一单生意,运送苏联来的物资到陕甘地区。
随行的几个徒弟说,路上看见哈密府的告示,禁止运送苏联来的物资,听说那边正在打仗。
影片没有去过多渲染抗日救国主旋律。
戈师傅决意护送这批物资,出于自己朴素的处世哲学,一方面老主顾有恩于驼队,一方面,既然接下了这单生意,再艰难也要把货送到。
另一边,女儿出嫁的日子也到了。
戈师傅让二尕子护送红儿去婆家,自己和几个徒弟去护送货物。
戈师傅明知红儿不愿去婆家,二尕子喜欢红儿,为什么还要让他护送红儿呢?
我想,这恰好说明戈师傅对二尕子的足够信任。
有一点他是笃定的,红儿由二尕子护送是绝对安全的。
果然,半路上,二尕子带着红儿安全地和驼队会合了,他们并没有去婆家。
事已至此,戈师傅没有过分责备。
二尕还发现一个重要情报,路上有人在跟踪。
故事进入高潮,戈师傅当机立断,驼队分两路,由二尕子和红儿挑几匹攒劲的骆驼先走,在前面梁子会合。
他和剩下的几个徒弟带着空货箱若无其事的继续往前走。
很快,骆驼客和快枪队遭遇了,开始了弓箭与火枪的对决。
最终二尕子和红儿联手干掉了快枪队长,给父亲报了仇,把货物送达目的地。
他们俩组建了新的驼队,继续骆驼客的生涯。
影片故事情节紧凑不拖沓,动作戏一气呵成,扣人心弦,情感戏穿插点到为止,没有喧宾夺主。
风格上坚守了中国传统审美,不失为上乘之作。
韩国冷兵器强片,弓的山寨版!从匕首到弓箭,韩国人在冷兵器电影的水平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再看看关云长,从马上变成了马下,从1米9变成了1米6,从智勇双全的统帅变成了草莽村夫.可惜中国编剧不懂兵器,编不出精彩的段子,导演指导不出冷热兵器的战术,摄影更拍不出新颖的视角,后期做不成震撼的特效! 编剧导演们射过箭吗?打过枪吗?
看完之后上豆瓣看影评,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分数这么低,剧情,人物个性,场面都不错啊,个人觉得很好看。
总觉得外国电影比国产电影评分高很多,当然总体来讲国外好电影确实多,但是是否这也存在偏见呢,觉得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电影,甚至看外国电影,听过外国曲是所谓的高雅,有些人就是喜欢装B。
古龙说:“沙漠美,是因为沙漠中隐藏着一口井。
”在大自然的奇观中,沙漠一直以辽阔、悲凉、神秘的特色成为荧幕上展示的对象,也促使西部片这种电影类型的形成。
在这片荒凉而壮观的土地上,总是充满着危机和险情,它是歹徒肆意抢掠的罪恶沃土,也是英雄行侠仗义的风云江湖。
《骆驼客》就是一部讲述行走在沙漠上的英雄的故事,他们有一个身份,叫驼把式,也就是镖局的镖客。
骆驼客的任务是给商家运送货物,他们行走在从新疆到陕西(最远的地方曾到过天津)的漫长地段上,经受着风沙和烈日的鞭挞,做一次生意常常要外出好几个月,孤独而艰苦。
在骆驼客的眼里,有两个概念是没有意义的:一是时间,在行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打听时间,它只能造成心理上的更加疲惫;二是目的地,一旦踏上了征途,就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从不和官府打交道,把客户的货物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
正因为讲求诚信,这个职业才延续了数百年。
骆驼客的最大敌人是土匪,为了保护货物,他们从小就苦练弓箭,讲求速度、力道和准确。
当社会进步到现代之后,枪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冷兵器的格局,对骆驼客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成本太高,他们买不起枪,所以只有让自己手中的弓箭更加强势,以抵御枪的杀伤力。
电影《骆驼客》讲述一支驼队为陕甘宁边区运输枪支的事情,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货物是给谁的,他们出于感恩而接受了这项任务,却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
电影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是围绕骆驼客这一群体的生活展开——割草、喝酒、比武、造弓等——但重点是叙述这一次送货过程;二是讲述戈师傅的女儿戈红儿与徒弟佟二尕之间的爱情,为骆驼客的未来留下希望。
戈师傅是这支驼队的领袖,他坚韧勇敢、经验老道,为了保护货物,勇敢的与快枪队激战,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用最后一口力气射出响箭,提醒二尕提高警惕。
年轻的二尕是戈师傅的高徒,他执著而机灵,看似粗鲁,实则勇敢心细,对戈红儿情深意切,并成为最终完成任务的英雄。
而戈红儿的泼辣任性,也很好的契合了沙漠之女的气质,她在命运面前的叛逆,体现了女性的觉醒。
电影在叙事上讲求前后呼应,很多细节和人物行为的设计颇有用意。
金贵是戈师傅收留的一个长工,他因为曾经在玉石店工作过,所以知道玉石的价值,这为之后他叛逃驼队,企图独自霸占玉石做了铺垫。
戈师傅与徒弟比武之前,先朝天射出一支响箭,而后来他中枪之后,也同样射出响箭,警示二尕。
戈红儿性格倔强好强,她不听父亲的话,自己制造了弓箭,这为后来她偷袭敌人做了情理上的准备。
之前,王哥的驼队被快枪队射杀,体现了快枪队的残忍和强势,这也为之后快枪队与戈师傅们的激烈战斗做了渲染。
事件的结果都是从最初的原因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人物最后的命运也与他们自己的性格和身份有关,这是电影叙事的根本特征。
唯美的画面是《骆驼客》的一大特点,人物的命运在壮丽的自然景色中显得更加悲壮。
阳光下,连绵起伏的小沙丘,既像精心烹制的奶油蛋糕,又像少女的皮肤,柔软、光滑、细腻、迷人,长长的驼队从远处缓缓行来,在地上留下一大片阴影。
衰草迷离,绿色的草叶和白色的草杆交杂在一起,骆驼客们骑在马上,一边喝酒,一边歌唱,苍茫的天空中飘荡着酒香和笑声。
胡杨林里,断裂的树枝横亘在四处,清澈的泉水遮掩在水草下面。
然而,突然的枪声、空中飞逝而过的子弹和箭、喷薄而出的鲜血,顿时让这些景物失去宁静。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死与大地无关,只是与时代有关。
作为一部电影频道拍摄的电影,《骆驼客》没有明星阵容、视听奇观、宏伟场景、广告植入、绯闻炒作,但是它的精美的镜头、朴实的人物、精炼的叙事,仍然让我们看到了电影艺术在展现生活上的功力。
比起《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这样的西部电影,《骆驼客》也并没有什么创新和出彩之处,它所做的只是把一个既不荒诞也不惊悚的简单故事很清晰的叙述出来,它的目的不在于赚钱和说教,而在于表达。
2012/5/14
半夜近1点,将睡未睡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放了这个电影《骆驼客》。
全片都是浓厚黄土高原味道的西北方言,再有信天游腔的小情歌,很逼真地再现出当地的风情。
黄沙滚滚驼铃响,赶驼客百步穿杨。
冷热兵器的交锋,剑快还是枪快?
戈师傅和二尕子与火枪队的交火很精彩。
故事太直白了,背景中的铺垫也有一点生硬。
走骆驼的人,没有尽头。
千百年来,驼铃依旧。
以及,最后才发现故事是在新疆。
看了太多都市白领意淫爱情剧、荒诞穿越剧、无聊的惊悚片,终于看到一部制作精良有诚意的电影。
剧情、人物、表演、摄影都上佳表现,值得一看。
不过看完电影多少有点遗憾,主要集中在一下几方面:第一,思想主题过于平淡,缺乏层次。
《双旗镇刀客》那种少年英雄气概和复杂人性的揭示,使影片思想层次丰富立体。
相比之下,《骆驼客》集中展示的把货看得比命重要、讲信誉这个主题略显单薄。
如果剧情设计上,能在枪和箭的矛盾上做点文章,比如,最后女孩杀死boss的是用敌人手里的枪,而不是传统的箭,或许能阐发其他新的思想。
第二,高潮部分战斗干脆利落,主要人物几乎都是瞬间毙命,这点非常好。
一扫国产片主要人物打不死,交党费之类的恶习。
不过在高潮部分战斗方式细节设计似乎还显粗糙。
缺少斗智斗勇,没有花样。
比如箭和枪各自特点在什么地方,长短处何在?
3对3的时候,怎样对决更好。
好人一方在一人被干翻,人数明显处于弱势,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是否还要继续硬拼,是否应该边打边撤,拖延时间?
影片这段表现过于单调,纯粹是两伙人火并。
此外,从军事常识看,战斗力最凶悍的日军在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后也会丧失进攻能力。
而哈密府快枪队在伤亡超过三分之二后,居然还能继续追击,这种勇猛顽强作风和敬业精神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此外,快枪队的着装过于现代,让人时常出戏。
第三,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的感情爆发点不够猛。
两个演员演得都不错,可是在剧情设计上,如果能多蓄点水,比如设计一些误解,有些委屈,最后迸发到一点,这样他们的爱情就会更有感染力。
总之,虽然有些平淡,可还是一个很有诚意的好片子。
期待导演新作。
吸引我的地方:1.大漠风景2.年轻小伙尕子精明能干,年纪轻轻但武艺不凡3.与年轻姑娘朴素而又动人的爱情4.姑娘对爱情的执着5.骆驼客重诺言6.弓箭战斗的场面也很喜欢
一字摆开的驼队、金灿灿的沙漠和黄澄澄的胡杨林简直就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油画。
沙漠上的悲怆苍茫,自然野性十足,而人也朴实豪爽。
一场弓箭对长枪的战斗在荒漠的枯树间展开。
本片从拍摄 情节 语言等艺术角度来看,都是挺好的一部片子,可是结尾非常糟糕,如果直接删除给什么革命份子送枪交接这个情节,就完美的很,否则就变成一部赤裸裸的阴谋片,从皮货夹带玉石,到中途改变路线,这纯粹就是一帮阴谋家设计出点小钱让苦哈哈们拿着最原始的武器帮他们送货的故事。
这让我想起以前拍的一个红军片,最后真实的为了拍片需要把狗给炸死,十来年后一帮子所谓的老演员,老师,说什么当时哭了,这种情况一样,让人恶心,请问这个社会怎么啦?
还有点正确的是非观和民主观吗?
我觉得二尕子应该直接一枪干掉那个什么老板比较合乎情理!
还得加一句:“你们的命是命,我们的就不是命吗”。
枪与箭的对决,精彩,也让我认识了盛世才这个人。中国味道的西部片
小男主很帅,父亲形象很伟大
难得一见的诚意之作,很扎实,剧情若更紧凑些会更好。
感觉导演水平有限,摄影也略显稚嫩,人物表演生硬,胶片味不足,土味不够。就像电视剧里单提出来的某一集。
所有拥有好题材好故事情怀的国产主旋律都他妈的一律被垃圾交响式的滥情的毫无差别的配乐给毁掉了。痛心疾首啊 。。射箭鸟枪段落真的好看啊
城管与小贩的游击战
淳朴 粗矿的西北片!好看!!
CCTV6看的,这部朴实而好看,射箭是亮点。
非商业 值得细品 重新审视日益缺少的品格
男人嘛,年轻的时候挨些打,对你有好处呢
感觉还是挺有味道的,最后非要跟革命扯上关系,就太牵强了吧?
故事情节限制
中规中矩的作品。#20120510
just so so
CCTV6,补
国产西部片,剧情不跌荡,没有华丽特效,却不失为一部颇有味道的诚意电影。画面挺美,大漠孤烟,导演把对故乡的质朴情感表现出来了。结尾不敢恭维。
中国的西部片,场面强悍、恢弘,充满力量。
都是最后小鬼当家!活拍的很细,但最后收尾有点遗憾,场面收的太快了!背后放冷箭,好像和骆驼客的身份不符,不过从最后那个快枪队领头的嘴脸看出,江湖根本没有什么道义可讲,谁活着就是道义!总的来说还不错的,和以前的西部片《双旗镇刀客》有的一比啊!
没什么名气,其实还不错
一开始就知道是给我军送物资,虽然还不知道时代,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