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最后一个周末,儿子幼儿园的同学妈妈们组织了这一场集体活动。
看电影,吃披萨。
三男两女一共五个宝宝,八个家长,浩浩荡荡占据了影院的最后一排。
我对这部动画片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小时候只是零星的看过几集。
网上介绍这部动画片是从1995年开始的,还深扒了很多动画片背后的故事,比如他们一家住在哪个城市、家庭条件如何、爸妈工作如何。
网友总是很有才的,分析出了这是发生在上海富人区的故事,住闹市区附近独栋别墅、邻居家有游泳池,生活条件优渥,可以说,这部动画的人设和我们普罗大众相去甚远,可还要写出就发生在小老百姓身上的故事,的确是有些牵强。
本来担心儿子不知道这部动画片,看的云里雾里,可是小家伙说他是知道的,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放过这部动画片,好吧,老师的教学内容还真是很丰富。
看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认真,还有两位宝宝在影片的结尾感动落泪。
回家的路上我问儿子,好看不?
他很诚实地回答我,不好看。
不好看你看的那么认真,我跟你说话都反应慢半拍?
嗯,就是不好看。
孩子喜欢看的是狮子王、阿凡达……故事的情节是有点引人深思的,在这个望子成龙的时代,几乎大部分家长都被不输在起跑线的思想牵引着,孩子们被家长拖着在各种补习班之间奔波,数学、英语、写作、围棋、小提琴、甚至是少年MBA班。
有句台词是,怎么这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还要难。
确实,应试教育,培养的是做题的机器,会做题就可以了。
而,素质教育,我们培养的是人才,在成材之前,很多家长的模式是报许多培训班,找到孩子最喜欢、最有特长的一两个,然后再深入培养,这其中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无法计算的。
所以,会滋生一些所谓能一日成材的科学家片子,利用反自然的手段,提升智力。
大头儿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天才的机器,没有笑容、没有亲情、没有快乐。
若是我儿子成为这样的天才,那我也宁可不要。
我希望孩子成为善良、坚定、快乐的人,有自己的爱好,在一方面有所长就好。
影片最后坏科学家逃走的飞机,分明就是神盾局那架能上天、能下水的超级飞机啊,妮妮还差点在那个机翼里丧命。
还有那些磁力球,那是大白里的吧,无所不能、上天入地。
我是应该说国产动画片的创意有限呢,还是应该说我们只是在批判美帝?
一声呵呵吧!
剧情向来是大陆片的短板,所以我暂不说剧情,只谈技术。
跟《大头儿子》同日上映的《精灵王座》,无论剧情如何,起码技术绝对过关了,这再次说明中国人绝对不是技术不行!
而《大头儿子》呢?
技术连艺校的学生都不如,毛发贴个图,皮肤没质感,建模惨不忍睹,至于什么动作流畅表情细微等等这种高级要求干脆就别想!
那为什么对比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大头儿子》排片达到了10%,而《精灵王座》只有可怜的5%呢?
因为《大头儿子》是央视的!
换句话说《大头儿子》是官方的亲生儿子!
要知道排片量可是票房的命脉啊!
央视仗着自己的官家身份利用职权强行排片打压民间作品《精灵王座》,用这样一部粗制滥造的垃圾圈钱,仅截至8月23日就已经骗走了6000多万的票房!
央视你又赢了!
数钱数的开心吗?
是不是乐得自己爹姓什么都快不记得了?
大陆成天嚷嚷国漫崛起扶持产业的口号,可实际行动呢?
就是官方带头圈钱,官方啊!
懂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把民间的良心从业者逼得纷纷心灰意冷转行求生,你们,赢了!!!
打脸分割线--大头儿子正式下档了,我来打个脸大头儿子一共上映56天!
将近两个月哦累积8976万票房。
什么样的电影能霸占院线两个月?
大头儿子何德何能?
说大头儿子排片没有黑幕的人啊,脸疼吗?
当然了,如果你不明白没有任何合理理由却能盘踞院线两个月是什么意思的话,那我也没啥可说的,我既不想过来普及知识也不想说的太明给自己找麻烦,说白了我是来骂娘的!
想了解这里面的猫腻很简单,查查其他电影的上档时长就行了,别忘了看上档时间最长的电影都是什么级别的。
大头儿子两个月的票房都没能过亿,这种没有票房号召力的片子,院线经理让它霸占院线56天难道是吃饱了撑的?
呵呵顺便提一嘴,最近上映的某部新片YS,院线被下达了排片量必须维持10%左右的任务哦还要组织某种单位包场看哦我绝对支持这种做法哦我就想问两个问题:这踏马叫竞争?
这踏马叫电影?
当然了,这种自我保护的自嗨模式也不是第一次玩了,习惯了就好,但像大头儿子这种踩在别人尸体上耍流氓的行为确实太过火了。
至于这部新片YS和大头儿子的事像不像呢?
我看不出来哦我什么都不知道哦
在中国荧屏动画片的历史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和早期讲究古典美学,传递传统人文精神的动画片相比,这部作品在1995年伴随着计算机时代一起到来,开始注重在新的经济与商业模式下,以一个平凡的三口之家形象,成为中国现代家庭的典型缩影。
像许许多多的三口之家一样,小头爸爸温和、善良,在外辛勤工作,努力为家人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围裙妈妈主内,下得厨房上得厅堂,家里的大事小情一把抓,这在当时看来还稍有点前卫,但是当下看来基本上算是都市家庭的普遍分工了,可以说是在二十年前就预演了“虎妈、猫爸、熊孩子”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家庭结构。
不仅如此,《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还对当时的亲子、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注解,特别是对爸爸、妈妈这两个角色的演绎,非常接近现实的真现,这也是这部动画长盛不衰,深得无数家长和孩子喜爱的成功之处,而事隔二十年之后,在大银幕上看到电影版《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简称“新大头”大电影2),越发能体会到其独到的现实意义。
影片以“成才”为主题,通过一家三口人的情感转变,针对当下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了犀利而又生动的演绎。
故事一开始,影片就展现了当下儿童的教育问题,大头儿子这个熊孩子正在经历着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快乐是和爸爸玩小笨鹰的游戏,烦恼是被妈妈盯着奔走在各个培训班之间,后来更是被成功博士当作试验品,经历了一次关于“成功”的大冒险。
而在这个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结合了当下儿童成长现状,科技时代对传统情感冲击的故事中,影片再一次深入解构了中国式家庭的基本构架,特别是在育子观念上,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的分歧,展现了当下所有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
围裙妈妈无疑是望子成才的典型心态,为了让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不惜工本,拉着大头儿子在五花八门上百种培训班的育才街里疲于奔命,而面对“成功”的诱惑时,她也无条件的支持给孩子使用神秘试验品,虽然在大头儿子的成长道路上,她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但也不得不否认,她的努力和急功近利,也一度使一家三口陷入到危机之中,即便大头儿子真的成为天才,成为杰出的人,失去了童年与亲情,他的人生还能算是“成功”的吗?
再看小头爸爸,虽然他是围裙妈妈口中的“不成功人士”,可是他的教育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他性格温和,总是带着孩子游戏,从不强迫孩子学习,不仅是孩子们心目中的理想父亲,其实也是所有家长应该效仿的榜样,在这个盲目追求成功的时代里,小头爸爸身体力行的继承了中国文化中谦和、自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从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家庭教育环境下,妈妈总是扮演着打基础的监督作用,而爸爸往往会成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正是这部电影,让我们认清了“虎妈”和“猫爸”的真实状态。
就现代家庭来说,家长总是会潜移默化的把成人世界的竞争压力加载给孩子,试图通过各种培训班和更高的教育标准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以免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想一想,给孩子一个快乐而又纯真的童年,顺其自然,释放天性,也许,一切都不会那么紧张而又紧崩,希望所有的虎妈、猫爸都能像“新大头”大电影2的结局一样,意识到这一点,所有的熊孩子都能像大头儿子一样拥有童年的阳光与蓝天,而不是被揠苗助长累倒在“成功”的压力下,这样该有多好。
其实我是为了给小侄子当枪手写电影观后感的作文才看的,小侄子因为培训班太多了,连写学校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我也是个作业枪手惯犯了。
看完电影才知道,这是有多讽刺。
我是分了三次才勉强把电影看完,因为电影真的是一坨屎味儿的榴莲,不是被逼无奈,没人会看一眼的。
电影的质量就不说了,粗制烂造,还不如小作坊里面生产的地沟油。
电影的故事也是三观扭曲,涉嫌抄袭拼凑。
若只是讨论某些情节来说,还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电影中的小头儿子和家长的种种事迹,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和孩子的真实反映。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的价值观原本就是扭曲的,他们只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罢了。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因为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扭曲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立场去责备电影的主创或者某些家长了。
只希望自己走到为人父母那个位置的时候,还能够记得自己作为孩子时所讨厌的家长行为。
小时候看过,现在听说大头又出新电影,老王回归了,于是又看了一遍,感觉也还行。
虽然对现在的我来说有点幼稚(话说回来,真的没人觉得老王很帅有时候也有点可爱吗?
)冲着老王给打个五星好了,毕竟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反派(不过如果是在现实中的话,他也不算得上是反派吧,毕竟都帮人类进化了,就是很缺人情味)
可爱捏
这一张也可爱
文 / 赤叶青枫我真的希望,要给国漫多一些宽容和信心。
请不要指望,我们何时超过好莱坞,超过迪斯尼,这个目标太难了。
但我们一定会创作出属于我们文化的动画佳作。
今天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让我欢乐的同时也让我感动。
用心去讲的故事一定是好故事。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贴近现实生活,聚焦现代教育的成长与成才的话题,讲述了围裙妈妈望子成龙,将大头儿子送进神秘人物王博士的“一日成才”计划,改造后的大头发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而危险也在向大头儿子一家逼近……作为看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动画片长大的成年观众,对于电影中围裙妈妈和王博士反复强调的“成功”论调一定不会陌生——虽然时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但是为人父母者的想法却长年保持惊人的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社会竞争越是激烈,家长就越希望孩子能够成才。
换言之,在很多父母的价值观里,“成才=成功=快乐”。
而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我们,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对于成功的渴望与追逐更是与时俱增。
最后是否达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成功目标暂且不提,但往往焦虑不安的时候多,轻松快乐的时候少……对比之下,反倒是童年时候过得比较快乐,就像片中的大头儿子,在没有参加王博士的“天才改造实验”之前,虽然是个资质平平的普通孩子,但是性格活泼开朗,只要不被围裙妈妈带着上各种补习班,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无忧无虑的。
究其原因,说到底,是因为纯真简单。
后来,大头儿子被王博士当成“试验品”,一度成为了完美成功典范,但在功成名就、万人瞩目之际,面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被问及是否开心时,他却目光茫然,眼神空洞……此情此景,愈发发人深省。
院线里的每一个欢笑时刻,每一个感动瞬间都是对电影的认可,小朋友喜欢,家长也会产生很强的共鸣感,因为很多人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一瞬间的真实心情写照。
何为成功,你智商1000,过目不忘真的就是成功吗?
恐怕不是,你能经营好你每一段的小日子,你能每天都带给你爱的人快乐与安全感其实这就算成功。
何为亲情,看似有点窝囊的小头爸爸在看到儿子被王博士绑架的时候,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勇救出儿子,最终儿子也被重新感动,认出了自己的父亲,这是父与子之间的亲情,也是一位父亲对于家庭最起码的责任。
时间不可能倒流,我们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为了个人生活和家庭,我们也依旧要继续奋力打拼,所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因此让自己和孩子都不快乐,甚至影响到身体和心理健康,就未免太得不偿失。
毕竟,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说七零、八零后的童年动画记忆是《葫芦娃》、《黑猫警长》等等,那么九零后、零零后的童年动画记忆一定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动画片自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达到播出原作、新作两部共五季接近500集的规模,并且仍在陆续的制作更新中,可谓是国产原创动画中的超级旗舰。
自2014年首部电影版《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之后 ,第二部大电影《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简称“新大头”大电影2)也将于今夏暑期档的8月19日全国公映,成为孩子们快乐暑期的又一次观影总动员。
其实一直以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备受追捧的原因,还是在于其极其符合内地家庭结构的人物设定,虎妈+猫爸+猴孩子,简直就是国内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妈妈的严厉,爸爸的宽容,儿子的各种小机灵,给观众带来了诸多的共情与共鸣,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相对于好莱坞及日韩的动画片,属于国人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无疑更接地气。
在欢乐之余,为国内的家庭及教育带来诸多反思,无论是娱乐价值,还是社会意义,都是国内动画的佼佼者。
相对于电视版的二维动画,电影版的CG化无疑更适合在大银幕观看,而区别于《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的三段式“计划”结构,“新大头”大电影2的故事完整性也更强,这一次,故事直指家庭教育中的“望子成龙”的问题,尽管这个话题算是老生常谈,但通过另一种具有科幻感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更多的不同,这是本片的新意所在。
记忆中,围裙妈妈在既往作品里,有关“望子成龙”的说教,各种角度的“威逼利诱”已不是一次两次,但“新大头”大电影2中办超能培训班的神秘人物,以及他的秘方,无疑给了“喋喋不休”的家长们更大的刺激,“一日成才”远比“拔苗助长”的效果来得更加猛烈,短训班后的孩子们迅速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体育健将等等各种天才,或许这是绝大多数家长都曾经脑补过的“异想天开”,借助动画的介质,得以实现,也不啻于“异想天开”的酣畅淋漓。
但是,忽略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面对成功突然间的“一蹴而就”,真的好吗?
或许当孩子们成为天才之后的种种异样,更是“新大头”大电影2所要关注的现实课题。
影片提出了两个议题,其一是,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怎样的?
其二是,孩子非正常的成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其实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家长明显比孩子更焦虑甚至更“利欲熏心”的时代,如何保持平和而适宜的心态,是一种看似简单却很难达成的任务,再淡泊的初心,也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焦灼所冲击得身不由己,影片为此进行了缓解式的剧情设定。
总的来说,“新大头”大电影2的娱乐性还是很强的,其实“一日成才”变成超能英雄,不仅仅是家长们的终极期望,对孩子们而言,也可能是“白日梦”式的存在,谁都希望插上希望之翼自由翱翔,所以看经过短训“变身”后的孩子们宛若“复仇者联盟”般上天入地恣意徜徉,也是能给小观众们以无限的遐想,当然对于家长而言,热闹背后的门道,会令他们受益颇深,失去了童年快乐的孩子,即便拥有了天下第一的荣誉和能力,但空洞的眼神其实在警示着家长们,如此的交换,是否值得?
所以,当小头爸爸不顾一切的要寻回孩子,寻回他们的正常的童年,为的是挽回望子成龙心切的过错,神秘人物看似是家长们的福音,实则是家长们内心所催生出来的恶魔,众人梦醒后的冷静,不仅仅是对严重事态的挽回,也是对自我教育方式和培养目标的深度反思。
影片结尾全家一心的共同反击,更有着凝聚亲子关系的作用。
或许一部“新大头”大电影2能让家长和孩子们双向受益,出得影院,迎接更灿烂的新天,迎接更快乐的童年,也算“观影有益”了。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承接电视剧版的经典配音阵容,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倾巢而出”,鞠萍、董浩、刘纯燕、小鹿、哆来咪、红果果、绿泡泡、毛毛虫、黄炜等等,将为观众带来久违而熟悉的声音出演,完全是属于两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有着无可比拟的亲和力与亲近感,这才是属于中国小朋友的原汁原味的欢乐。
三维动画的效果意外的很不错,人物还是记忆里的样子,动作也很流畅。
我个人很喜欢画面的配色,主要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主色去体现一些特点,生理上的或是性格上的。
这里先不涉及剧透了。
整个故事的条理和结构还是很清晰的,从“平常”到“改变”,“改变”之后发生了“质变”变成了邪恶最后一切又归于了“平常”,“善”战胜了“恶”,“岁月静好”战胜了“轰轰烈烈”。
同样这里先不涉及剧透了。
总归是一部动画电影,正反面的对比从人物的样貌、台词/配音上还是可以很清晰地判断出来的。
整个设定是个很常见的套路,故事还是精彩的,只是觉得不太适合有记忆加成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头儿子一家人。
仅代表自己,会去看这部电影有一点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一点情怀和回忆,相信有很多人主动选择它的原因都是这样,而这样的前提下,它或多或少会有一点神圣感,它的定位不该是去套路现在看多了狗血神剧情到麻木的我们,而是更多地去触碰一下曾经的我们在观看曾经的它时,心里还有的那一点温热的单纯。
用今天的话说,在许多年以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与它同时代的一系列为人称道的动画片就是我们那一代人心目中的“大ip”,而同样,在我们的记忆里,大头儿子一家就是生活在城市里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像许多家庭一样,有一个唱红脸的全职妈妈和一个唱白脸的上班族爸爸,每天按部就班的小日子中夹杂着各种幸运、巧合、意外,而他们永远不会长大或变老。
这样的他们不需要去拯救世界,不需要去上演狗血和神秘,他们只要继续着那些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的家长里短,然后继续把那些小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就好了。
无论人物被改的多具有美型色彩,一出场就带有各种奇怪动画视觉,还有配音!
对于90后看过这部曾经的经典的我来说,难以接受这种设定,无论是色彩还是故事情节,就好像按出厂设置了一个模式,都是统一标配。
也许00后或者更小没有看过其他版本的孩子接受度高一点,毕竟国产现在做这种3D或者2D效果已经病入膏肓了。
童年的梦就被你们这样毁了,再见!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片名太长了,用简称“新大头”大电影2吧。
早已经过了看这类动画的年纪,但既然看了,就有必要说两句。
小时候看过这套动画,每集一个趣味故事,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了童趣和幻想,虽然没有看全,但也算是印象深刻。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早已成为记忆。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是跟一帮小朋友一块看的。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体验,大头儿子是中心,来自于围裙妈妈与小头爸爸之间的分歧,内容天马行空,但主题很符合中国当代的教育观,很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
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这对活宝整天嬉闹,爸爸上班之外,就是跟儿子玩耍嬉闹,这在当妈妈的眼里,眼瞅着同龄孩子们各种补习班,当然有些不对味,片中有一段围裙妈妈说台词印象非常深刻,大意是,我没有当上成功人士的妻子,一定要当上成功人士的母亲。
在这部电影中,围裙妈妈似乎被当成一个反派的形象来刻画,但仔细琢磨,中国家庭教育中,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片中围裙妈妈带着大头儿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但好动的后者总是捣乱,被很多家长认为是朽木不可雕。
风言风语的说三道四,这样的情节熟悉吗?
起码我很熟悉,我国家庭教育中这样的对比太常见了,“你看看人家孩子怎么怎样,你怎么什么也不会?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样的话听得还少吗?
前30分钟展现了一个“这很中国家庭”的故事,随后的故事迎来该系列充满童趣的幻想,就像《哆啦a梦》那样,一个小道具,改变孩子的一生,《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的片名就来源于这里。
该片让奇幻的事件改变了现实,同时又用奇幻带来的后果来反衬现实中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原本说教味道很浓的题材,在本片并没有从始至终的教化意味,反而亲情力量最大的动力。
推动电影故事的在于小头爸爸,他与大头儿子整天嬉闹的情景历历在目,当孩子变成冷冰冰的高智商天才之后,是父亲用亲情将儿子拉回到身边,这是本片特殊之处。
比如大头儿子变成如机器人一般的超级天才之后,一直打算在天空翱翔,其实左右他飞行发明的是平日里与爸爸一同玩的大笨鹰游戏,亲情成为让孩子回归的一个重要因素。
单凭这一点,本片的故事就显得非常接地气,充满奇幻色彩,最终落点还是回到现实的亲情。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感觉比第一部要强很多,最起码成年的我还是能看得下去的,电影的亮点并不在于画面,也不在于人设,还是在于这个华语动画中少见的故事,很现实也充满想象力,且不做作,刘纯燕、董浩、鞠萍三位的配音熟悉而又亲切。
现场孩子们的热情已经证明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他们心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父母们来说,这个故事不算新鲜,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但其中的亲情值得关注。
陪小朋友看的……困了
童年回忆加了分
低幼动画的代表作,个人并不看好这种水准的动画剧情
隔壁老王以及毁童年系列……
谁的童年里没有鞠萍姐姐,董浩叔叔和金龟子呢?这部影片又让我听到了童年的声音,他们依然还在这里,而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比上一部要好一点,至少有些片段可以让我笑出来。董浩+鞠萍+刘纯燕的配音明显是拉一波情怀票的配置,虽然儿童教育这方面视角不局限孩子相比前作有所突破,但动画内容依然是给和大头儿子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看的。
场景很好,画面也好,但是就是一个故事,你拖一个多小时就讲了一个孩子健健康康成长就好,不要强求那么多。我觉得有些浪费时间。
💊
狗血情节,毁掉的不止童年
老王笑而不语
有你们说的那么差么。
还是挺讽刺的
其实感觉没有那么糟糕,,看完泪目了
老王:大头长大了
这是继熊出没,第二次带菜菜看的电影,不过质量上跟熊出没差得可不是一点。。。。不过菜菜喜欢就好。
不知道给家长看还是给小孩看的
烂片何时休
现实社会压力对父母之爱的真实体现,非常值得推荐!
太幼稚,还有水军僵尸粉刷分。
好无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