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是喜欢 我喜欢她是因为 我觉得她好 她什么都好有些事情,你想记得的就会记得。
有些事情,你想忘记的就会忘记,如果忘记不了,那就不要忘记了,因为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我承认,我放不下你,我常常问我自己,你到底为我做过什么,我一样都想不出来,是啊,我很喜欢,真的很喜欢你,喜欢到我自己都怕,你常常说,有的事不用一晚上做完,可是,如果有的事,一晚上做不完的话,这一辈子就没机会再做了,你就当做好事也好,当放过我也好,你真的不要再来找我了,我是真的很喜欢你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没有用嘛,我懂得,我真的懂得,有的事根本不能强求,不如就在这里算了吧我小时候就很喜欢便利店的肉酱意粉,很多人都问我,你为什么喜欢吃?
它真的是有点咸,肉也不多,喜欢就是喜欢。
我喜欢她是因为,我觉得她好,她什么都好。
一辈子那么长,谁没爱上过几个人渣!
我喜欢你,我真的很喜欢你。
喜欢到我自己都好怕。
张志明,你就当做好事也好,当放我一条生路也好,不要再来找我,真的不要再来了。
我是很喜欢你,又怎么样呢?
没有用的嘛,我懂得,我真的懂得。
有的事根本就不可以强求。
你还是会想念他。
一闪念间他的形貌鲜活仔细如在眼前,须根也历历,仿佛一伸手便能触碰到那熟悉的温度与质感。
只是你不能说。
既不能对他说,也不能对好友说。
因为你与他的这段纠葛已经把每个人都弄得心灰意冷,再也无人祝福。
你羡慕春娇。
她轻松地拉着一个行李箱,抱着一盒杂物,挎个肩包,就离开了与之“拍拖”了5年的男友。
志明帮她搬东西:“咦,怎么那么轻?
”春娇耸耸肩:“我都以为留在他那的东西会有很多,谁知也不是。
”她在半夜的便利店遇到醉醺醺的志明,从此便不由自主地去接近他。
穿着奇装异服也愿意与他出街走走,有任何机会都捕来与他相见。
用市井俚语肆意地相互打趣。
看着塑胶袋在墙角的空气里慢慢沉浮,仿佛也是快乐的事情。
你怎么会不了解这种感觉,只是当初的你,不明白这就叫做一见钟情。
志明在KTV里的小腼腆,给春娇讲解街头的江湖时的“见多识广”,对付警察时的小聪明,动手给春娇做简易烟灰缸的小体贴,见到年轻警察给春娇点烟时的小醋意,看到干冰在马桶里冒烟便欢快的小天真,喜欢但却有顾虑的小机心……你何尝不熟悉这类似的一切,你熟悉这一切如熟悉自己鼻子上的毛孔。
只是现在的你,懂得这些都要过去。
倘若逢时,想念一个人会甜蜜,若不逢时,想念一个人徒会心痛与无奈。
可是,心开始砰砰乱跳的时候,谁又会在意是否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你总说自己没有烟瘾,但那么多年也没有离开过那些小白盒子。
如同春娇的哮喘,你也有缠绵不断的咽喉炎。
不是不爱自己,只是需要多一个理由来做出改变。
春娇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喜欢上抽烟,再因为喜欢另一个人而开始戒烟。
那个真正关心你的健康的人,愿意照顾你的人,值得你为他变得更好。
趁可以想念的时候说想念,不能的时候便放下吧。
人生是由一段一段的旅程拼接起来的,也是在一段段的经历里丰满起来的,你不可能带着一开始的行囊走完所有过程。
志明和春娇未必就此牵手偕老,但他们毕竟都按自己快乐的方向,选择了共同的新的开始。
亲爱的,你为什么不可以?
其实我万分理解志明的那一种心态。
似乎,到了这个年纪,又同样是做广告的,又是怀着那种一些情趣的在做很多事,长大了,也没有长大,还在勉强或者‘天真’的持续着一点点梦想,一大点腼腆。
不是不喜欢,也不是想在一起,只是,怎么开始呢?
我曾经遇到这种矛盾不只一次。
不喜欢快餐爱情,但是时间一久,那种偏重于‘喜欢’的‘爱情情感’渐渐地就朝着另外的方向或者方面转变。
静静观察,慢慢试探,很多人就因此走散。
原来我不知道,其实她们都不愿意等你那么慎重的考虑,在她们眼里,喜欢就直接来,还要来的坏坏的甚至有点邪恶,作为一个老实善良的人,私以为,志明与我,都不大做得来那种事情。
对此,志明这样说:“你知道,有些人认识了之后……你会知道她是朋友,普通朋友,还是超越普通朋友的感觉……当你喜欢了一个人你会想跟她表白你也会考虑一下吧?
但是当你在考虑的时候,她已经不喜欢你了。
当你不喜欢她时,她又跑回来找你永远都是这样子的在我身上出现所以我觉得是……我会引她注意,多过主动跟她说我很喜欢你你觉得应该怎么开口?
被贴上“三级”的标签,上得很少的院线,想得到好的票房,似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但是看着一部有诚意的电影被埋没,实在非吾等爱电影之人所愿。
本片目前豆瓣上评分为8.8分,精彩程度可见,或许有人质疑豆瓣上的评分只能反映小众的心声,但是我想豆瓣er基本明辨一部电影是否好看的能力还是有的,就像《2010花田喜事》不可能拿到高分是一样的道理。
故事很简单,是一个由禁烟引出的轻松爱情小品,胜在自然流畅。
在彭导的几部电影中,《志明和春娇》算是最为清新、轻松的了。
巧妙的剪接、抵死的对白,无一不带着明显的彭氏Logo。
观影期间全场掌声笑声不断,能进场、并选择了进场的观众是幸运的。
千嬅和余文乐在彭导电影中,虽谈不上脱胎换骨,也称得上相当出彩。
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欲拒还迎都得到生动的表现。
真心希望好片有好报,不要等到所有人都去追逐所谓的大片,才去怀念这些真诚的、清新自然的小品电影。
看似煲煙隨意煲出來的一段感情,其實處處是不經意中的刻意:爲了一個中意的人,刻意去學會抽煙、抽駱駝,但又要扮作不經意;再爲了一個中意的人,刻意轉電話網,又要不經意地扮成真的只是爲了轉網而轉網。
就好像配角的方皓玟,看似成日不經意同一群男人食煙、飲酒、講粗口,但一採訪到她個人又讓人明白爲了那個"bless"其實要刻意去承載很多東西。
感情其實好簡單,有時候跶出爱火花似乎點燃一根煙一樣自然,但火候卻最是難把握的東西:就好像一起煲煙是好自然的事,但要相互試探又共同擔當一些經歷或許就沉重起來。
沒有約實的見面最好,而一旦"不如我轉去你那個臺啦、不如我都食綠luk啦……"則很快就會陷入僵局。
故事中的僵局最終在因為增加煙草稅而四處搜羅平價香煙的兩人的相遇中打破,雖然,其實二人最終可能也不知會走向哪裡,但作為觀眾,我又會很滿足的看到最後:"其實我大你四年架!
""其實那晚唔系我唔想,系我唔得……""不如我地一齊戒煙啦!
"或許,到了大家都不用刻意去製造一些不經意的時候,那種沒有試探和猜度的關係才會覺得更自然。
但又可能,或者真的要那種無聊的試探才會更有趣呢。
故事要說的東西再簡單不過,但好顯然導演和編劇顯然都是細節高手,主角的或執著或隨意的性情都在一樁樁小事、一個個動作、甚至是一句句粗口中表現出來;同時,又將這些看似零散的鏡頭拼湊起來,從零散中找出關聯,要讓整個故事真的好似in puff那麼自然。
故事兼具的拍案叫絕的幽默讓看片過程很愉悅當然,這樣充滿了抵死爛gag和粗口的幽默每一個笑點都是動人細節的一份子。
所有的一切,營造了段溫暖又充滿智慧的愛情。
另外,千嬅幾處刻意的不經意試探做得很好:大膽的詢問"你約我啊?
"的眼神;試探性打電話轉臺的語氣;受邀上車買煙轉身時的表情……但其實最讓人欣慰的還是張志明說了我們又不趕時間后那樣真的輕鬆的笑容,讓觀眾都跟著開心而作為愛情喜劇,最後那句“你—個—撲—街!
”又會讓人爆笑離場心滿意足。
彭浩翔有给《城市画报》写情感答问专栏,名为《爱的地下教育》。
仿造这名字,《志明与春娇》其实是一篇“爱的室外教育”,故事发生场地以简陋街景为主。
别好奇,它不是婚后、床上之类的肯定有原因。
开头就几行大字说了,香港政府实施了室内全面禁烟,烟民们只有溜出来聚一起抽烟。
人一多自然有好事,同为上班族的志明与春娇就这么好上了。
除了片名,电影跟五月天歌里唱的淡水海岸和两个人爱情没啥联系。
非要说原因的话,大概彭浩翔曾在台湾读过书,一直以来跟流行文化又走得特别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
彭浩翔取这名字就是借个用意,这志明春娇可以指代任何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劈腿小三姐弟恋,统统没关系。
流行歌曲里常有怎么爱都不够、爱得死去活来,我一直对这般的没兴趣,还好彭浩翔没有顺着歌词意思做下去,不然那真是一出悲剧了。
现在这样的爱情小品格局虽小,倒也不失风味。
经过试图靠拢大师路线的《出埃及记》和碎得就一短片集的《破事儿》,彭浩翔被多数人定性为“小聪明有余、大智慧不足”的香港导演。
这样的评价听着可能不大舒服,然而眼下香港连有小聪明的人都寥寥无几,所以彭浩翔依然可以作为一个现象来专门另说。
以前的彭浩翔经常在重复失去与怀旧的主题,从电影工业坍塌、夜总会结业到没有理想抱负,他好像对过去的东西充满感情。
到了《志明与春娇》也不例外,禁烟条例的出现仿佛一场灾难降临,主人公四处买烟配上悲壮音乐,如此小题大做就是典型的彭氏风格。
中途一行人在KTV也会唱起老歌《最后的玫瑰》,煞是好听。
然而这片子并不适合过度解读,如果里头有股情绪,那更多是失去爱的凭吊之情。
《志明与春娇》的时间线就一周不到,短短几日从有到无,没行云雨之事倒是烟雾缭绕,你进我退,憋闷难耐。
烟是寂寞,电影如此宣传,更确切来讲是抽烟的人寂寞。
影片塞满了无数小段子,从头到尾,阴毛、阳痿、打手枪,有些正经人士听着大概会觉得下流,还真是上不了台面,就适合一帮人在街边巷后、垃圾桶边打发打发时间。
不过人家要的本来就是这效果,十几年中彭浩翔的文字里出现了无数的生活小故事,完全是一报纸剪贴爱好者,专门收集轶闻奇事。
相比前头说的小题大做,照理旧情人总会让人放心不下,可彭浩翔对待男女来电就显得不那么郑重其事了。
他不相信过去,对EX前度有所恨意,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他愿意撮合双方,鼓励彼此勾搭。
在他看来,那可能简单得只需要抽根烟,不占用半支烟燃烧的时间。
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志明与春娇》也是一个没有后来的故事,即兴般收于一个恶搞伏笔。
只是在结尾处,彭浩翔让他们的朋友现身说法,大讲务实的恋爱观、难以言表的伤痛还有相爱简单相处太难。
整体来说,《志明与春娇》是个轻松愉快的电影,没有阴谋没有暴力,没有道德负罪没有惊世警醒,一点贱意几分闷骚,这才是年轻人所熟悉的彭浩翔。
【理财一周-东方早报-上海杂志】
《志明与春娇》最大的特点是它非常不像电影,它更像是一个人在手舞足蹈添油加醋地向自己的哥们或闺密讲述自己最近的一段桃花运。
其实这些所谓的感情经历,讲述者往往刻骨铭心不能自己,而讲述对象则大多觉得索然无味,也不是梁祝罗朱那样的生死绝恋,没什么能超出人的想象力的东西。
《志明与春娇》本来是五月天的一首歌,这是两个在台湾最普通的男女姓名,展现的也是最寻常不过的爱情方式,即使是从中撷取了自以为最有趣最有情调的桥段,在旁人听来也不过就是善男信女的发春症候群而已。
以彭浩翔的机智,他应该是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如何让一部纯聊天的电影不那么枯燥,于是他就运用了粗口和黄段子来调节气氛。
本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怪不怪的低级趣味,但经过大银幕的放大,观众立刻就有一种偷食禁药的快感,所以此片在香港被定为了三级,可以说这是导演很聪明的一个推广策略,要不这么个极度小众和清淡的题材和表现方式,扔进电影市场立刻就会被淹没。
但这只是针对香港那一版《志明与春娇》而言的,内地引进时对其中的语言部分做了大量的删改。
我看的是粤语版,其中黄段子没有了,粗口所剩无几,留下的类似“丢你”、“顶你”这样的话在字幕中统一变成了“去你的”,对于国语配音版相信就更简单了,如果观众没有读唇语的功夫,配音演员说什么你就得信什么了。
对于这样处理之后的洁本,一个洋溢着恶趣味的淫口爱情茬曲就变成了一个清纯的都市爱情童话了,尽管里面还是由彭浩翔的一些小机灵在起作用,但整体的观看趣味已经大打折扣,除了两人冒充外国人蒙骗巡警和春娇女友被网友放鸽子这两段,全片的喜剧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了。
所以除非是特定的影迷群体,我并不建议观众劳民伤财地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可能很多人花了与美国大片相同的票价和时间成本看了这样一部几个人转换场景纯聊天的电影之后出来会骂娘的。
当然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就不能以票房论英雄了,引进电影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了。
有事先在香港看过本片的专业人士给了这部电影很高的评价,不过我真觉得这些人和大众的审美趣味相去太远了。
这样的电影有人敢拍是因为投资足够小,收回成本毫无压力,而彭浩翔在这里迎合某些意见领袖的小算计太精明了。
彭浩翔的创作心态很年轻,所以他能在电影里娴熟地融合时尚元素,比如短信、Facebook、网路约会等等,而且这里有很多欲说还休的小情趣能准确地撩拨到所谓的高端观众的小资情怀,比如两人第一次从夜店分手后互发短信时所表露出来的以退为进的醋意和负气,都很符合都市痴男怨女的行为逻辑,这里对具有一定文艺修养的观众来说,他们体味到的是一种对个人情怀的投射。
《志明与春娇》对观众的投射作用更体现在影片所弥漫的那种虚无和玩世的气质上。
其实影片中的几个人物中,认真生活的只有春娇的前男友一人,志明被前女友抛弃不到一周就开始勾搭春娇,春娇为了一个刚结识的烟友就放弃了维持了几年的感情,这里没有给出充分的重新选择的理由,一切的情愫暗生都是一种因无聊而意欲寻求新刺激的心态。
影片的一个大背景是香港政府的公共场所禁烟运动,其实香烟本身就具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代表着一种消极和放纵的人生态度,尽管最后两人做出了一个似乎让人感到一丝光明和积极的决定,但还是难以摆脱这部电影悲观绝望的基调。
一个很重要的情节是,在志明前女友的采访VCR中曾经指出的志明最让她难以容忍的幼稚举动,在志明和春娇之间再次发生,尽管那个仙境般的厕所在两人的柔情蜜意下充满了爱的期许,我们通过这一举动可以预见到两人在未来的平淡生活所必将遭遇到的悲哀结局,这种绝望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考验的是人的忍耐力,而不是感情的新陈代谢水平。
彭浩翔有着很好的把握力,一个电视电影格局的故事,放在大银幕上却并不显得勉强,光影和变化和音乐的烘托都是花了心思的。
更重要的对演员能力的挖掘,余文乐和杨千嬅的表演很松弛,与角色浑然一体,让我怀疑生活中他们就是这样的,这一定是个很愉快很默契的创作过程。
本片最优胜之处在于『本土化』,非常鲜明的表达了一个真实的现代HK社会,当然,只是一个侧面。
小品式的侧面,这个断片中,看见HK年轻一代的生活风格,化妆妹余春娇,白里透红的淡妆,制服,乏味的同居生活。
黑胶眼镜,潮衣潮服,性格内敛闷骚的广告人张志明。
街尾吸烟区,轻声细语但气氛热烈的粗口八卦小段子,现代快餐式了无意义的同居、爱情。
沸腾的生活中是一群故作沸腾的疲惫的人。
各种各样的人,讲着各种各样的段子,黄段子。
这种生活,无法用言语表述,看完电影,感觉就出来了,这是彭浩翔最擅长之处。
但成也在此,败也在此。
自从看过《破事儿》这篇小说集后,我觉得彭浩翔有点才尽的感觉,其后他写的文章和拍的电影,都流于浅薄的小品风格,之前我还曾想他是HK的伍迪.艾伦。
但就算有陶杰做后盾,他也仍没达到伍迪.艾伦那种纽约知识分子的幽默感和风格。
迄今为止,他最好的作品还是最初的两部《AV》《买凶派人》前者也有黄段子,但支撑情节的仍是较为深层的情感危机,而且两部电影淋漓尽致的诠释了黑色幽默的真谛。
其后的电影,就大部分都是流于浅薄的小品,尤以《破事儿》为最,他请了很多演员在电影里讲黄段子,无可非议这些人身上都有戏,也都是讲段子高手:谷德昭,张达明,杜汶泽。。。
但这终究不是电影。
对镜头语言也是种浪费。
后来他的小说也成了过分追求段子和卖弄意外的集成,看两篇还好玩,再多看就腻味了。
如果停留在此,不停的把玩这种幽默和新奇,新的也会玩旧。
年纪轻轻就给人一种驾轻就熟的才尽感。
张坚挺也比他玩的更久些呀。
我不知道其原因,但仍感惋惜。
看《破事儿》后,我常拿它和伍迪.艾伦的《性爱宝典》比较,我总是说伍迪.艾伦的幽默更加知识分子,这不是贬义,他更深沉,可以达到:『懂得看门道,不懂看热闹』的效果,《性爱宝典》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还能发现点儿更深入的东西,想一想才笑的笑话是好的笑话,笑过之后茫然若失或者欣然若得的笑话是极品笑话。
彭浩翔做不到,伍迪.艾伦做到了。
彭浩翔的电影继承了HK电影取悦观众的本能,丝毫也不沉闷,加上他对年轻一代新时期Hk的处处留心的观察,这部电影在如今的情况之下,也算精心认真之作了,所以,似乎又回到一个怪圈:拍不出好电影,写不出好故事,不光怪导演和作者,也怪这个时代。
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有天在不知不觉中把一个导演所有电影全部看完。
毕竟连最喜欢的李安和伍迪艾伦,也不过是看了一半就放下。
想等到什么时候兴致再起,再接着看。
而我更没想到的是,有天能让我完成这件事的人,并不是什么电影业的大师或者先锋,而是香港导演中的奇葩。
当然也有人亲切的叫他怪鸡。
他就是彭浩翔。
这个男人导演过各种光怪陆离的电影,写起文章来也是相当有味道。
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破事儿】一片中写的话。
他说,尘世有几许事可堪动地惊天,还不是去似微尘,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
毫不夸张的说,他完整的道出了我对于岁月的感受。
这一次他的新片叫做【志明与春娇】,男女主角是之前从来没有演过情侣档,也根本没有人想过来叫他们来演情侣档的余文乐和杨千嬅。
虽然电影在之前因为被定为三级片而闹的沸沸扬扬,大陆仅仅上映几天就下档。
但看完之后,我丝毫找不到任何情欲的镜头,甚至粗口也并没有被形容的那么粗鄙。
不过是当下小人物心里的感受,随口而出而已。
非常有生活味道。
相反清清淡淡略微忧伤的镜头其唯美程度大超目前的众多文艺片,带给观影者的,绝对是一流的光影感受。
想来,他有部分作品被指风格承袭王家卫,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彭浩翔拍摄的爱情片里我最喜欢的一部。
虽然有转型之作【伊莎贝拉】珠玉在前,但仍然难掩【志明与春娇】的出色。
这场恋爱谈得全然没有一丝生硬,也不靠情欲的噱头挑逗观众。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刻意为之,全片从头至尾甚至连一场吻戏也不曾有。
然而最让我喜欢的,却是片尾的那几场戏。
你看你看,这对红男绿女,兜兜转转终于要在一起。
谈起为何你爱我,我爱你,才发现种种暗示,各类线索,都只是误会一场。
但他们仍然一起戒烟,一起把干冰丢到马桶看骤然腾起的烟雾,一起走在香港潮湿的柏油马路上慢慢变老。
或许相守,或许别离,那又有什么重要?
重要的只是曾经有两个人,他们真心的把彼此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曾经我对一个朋友说,如果有天你发现你所爱的一切,都只是海市蜃楼,那该怎么办?他说,那不可怕。
因为我们在爱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是海市蜃楼了。
其实所谓通透,也不过如此了吧。
何必要什么地久天长,天空这么辽阔,宇宙如此浩瀚。
又有多少事情是人可以掌控的,多少事情是人可以看得明白,懂的真切。
不过是经历了,心里有所触动而已。
像是在路上看到一朵花,心下恻然,觉得真美。
那么这份恋情就已经发生,也悄然结束。
但一点也无损它的珍贵。
这才是时光的意义。
4月3号的油麻地,我与同伴一起奉献了自己的第一次……公开观摩三级片的机会。
虽然说没有遇到查证,可是看着银幕上那个巨大的Ⅲ字出现的时候,我还是情不自禁的抖了一抖:我靠,三级呀!
这可是像‘XX成熟时’‘红楼X上X’内样的三级呀!!
我的身后是一整个影院的香港咸湿观众呀!!!
当然,自我催眠还是不能阻挡这部片子荣登“史上最纯情三级”的一哥宝座。
虽然又是出轨又是灵异又是时钟酒店,但由头到尾一个吻戏都见不到,只能在各种各样的黄色笑话和粗口中意淫高潮。
重点推荐其中“C est la vie”和“Josephs”两个gag,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个厅里面都是浪笑不断。
当然,能让我们仰着头躺在第三排看完全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彭浩翔本人杀到现场来了!
最后十分钟,他一个人悄悄的溜进来,坐到右手边第一排。
胖脸在光影中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艺术feel。
(事实证明这也是当天唯一有艺术feel的时刻。
)电影收尾之后,彭导开始回答观众提问,说了n多好笑的内幕。
比如他说,其实他自己就非常喜欢把干冰丢到厕所里,欣赏“在天堂里拉屎”的意境= =|||。
于是他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拍一部电影,最后几分钟让男女主角一起到厕所里围观干冰厕所。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志明与春娇》。
(好……好随便的理由啊……)为了拍好这个画面,他还特地去买了好多好多干冰,按不同剂量在家里的卫生间不断的试,因为放多了烟雾会浓到看不清,放少了又没有那种一条一条涌出的效果……最后,终于被他实验成功了!!
那成就感啊!
(在场的各位都深刻的领会到了他的恶趣味。
)又比如说,这个电影其实只拍了15天就搞掂。
投资最大的项目居然是——买烟。
因为这个片从头到尾狂给镜头的幼卡和绿好彩居然是没有赞助的!!
(厂商便宜捡大了)还有那个被截钟的丑女的故事,原来是老婆的朋友的真人真事。
当初他要加入这个故事的时候,朋友还很不愿意的说:“这样不好吧?
你有没有改一些啊?
”彭导就回答:“改!
肯定改!
”于是就把见面的新加坡人改成了台湾人……= =|||之后我就代表内地观众感谢了导演赐予我们这么好笑的三级片……然后散场之后还截到了他本人合影。
虽然表情一如既往的酷,可是他还是超级好讲话的一枚胖子啊!
就站在那里一直很谦虚的点头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握手的时候诚恳又温暖。
其实这个圆圆的导演就像他的电影一样,粗看是个冷笑话,体味一番之后,就能感觉到背后的细腻与温情。
i n 55!W !
去你妈的。
彭导就是要告诉一干痴男怨女,繁花似锦的爱情背后总有些不对劲的东西。但还是无法认同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我没找到爱情的影子,甚至我都没找到搞笑的梗,虽然它很生活化。 哦 最关键的是,彭导微博取关了我!
围观@彭浩翔 老师见面会。这部片延续了彭氏喜剧讲段子的传统,不过少了必不可少的大场面,显得有点不给力,看着像是彭导挟内地超高人气挣钱的一部电影。比起片子,彭老师片后50分钟的见面会才是亮点。
又一个港男与港女的稀松平常的感情小节。我顶!粗口删到净低一句乍!!!仲要散场阵先听到句:你个扑街! in 55!W !
果然是史上最纯情三级片没有之一 P.S. 虽然杨千嬅忍着笑的画面让人有种莫名其妙的笑点,但真的是我见过的她的最好演出。
我真不懂
当小喜剧看了,还是有些小看点。
我们啊,反正都是在计较谁先爱谁,谁爱谁多,玩小心机,耍臭脾气,饥渴得要死还端架子,年轻人谈恋爱就是这样咯,怎么说的来着,姣婆遇着脂粉客。恩,就是你和我。
很港式
发短信什么的最喜欢了
没感觉
万能的主啊!请你保佑彭浩翔永远找不到富豪投资商,永远拍不了大片,永远拍这种精致的小片子吧!
看来我还是喜欢直接一点的。有点含蓄,但是又很现实的感情。
有些事情,不用急着一晚上做完
看张志明总能想起一件以前接触的那些闷骚的文青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余文乐那张脸想象的原因。实在压抑。
有一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做完
「志明與春嬌」絕對是近年我看過最出色的一部愛情喜劇!一部不可錯過的電影!你看的時候會很開心,笑足103分鐘之後,又會有一份很warm的感覺帶走!總之,Bravo!很久沒有見過全場爆笑、鼓掌的情景了! (24/3@IFF)
有范儿,但是彭浩翔电影里最无趣的一部
我也想要这样朴实的爱情 碰到这样的志明和春娇 一起躲在有阳光的角落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