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有点不明所以,是要给麦道夫洗白吗?
全片都是他在维护自己的家庭,实在搞不清楚这片子的正能量在哪里。
影片并没有剖析出他真实的内心,只是闪回了他的家庭分崩离析的过程,这样或许能给受害者稍许安慰吧。
现实中的麦道夫涉案金额达到百亿美元的规模,影片里面使用终结者中核弹攻击的画面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影响面太大了。
米歇尔菲佛真的漂亮!
年纪虽大,却没有看上去很假的逆生长,风韵犹存~德尼罗大神你可一定要挺住啊!
好好拍电影就好,绝不能学史派西同志!
2017-5-28 16:11《欺诈圣手》(2017)。
豆瓣7.1我给8.5。
影片改编自《纽约时报》记者戴安·亨里克斯的同名小说,讲述金融巨鳄、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如何策划并完成了迄今为止21世纪最大的“庞氏骗局”。
不明白豆瓣这300多人为什么只给这么低的分。
拍的不好看吗?
2小时12分钟的电视电影,一气呵成的剧情,故事讲的清楚又不拖沓,全程抽丝剥茧的展示一个投资诈骗案犯的辉煌和堕落,贪婪欺骗瓦解崩塌,万丈深潭激流暗涌,节奏紧凑毫无尿点,电影拍成这样还想要啥自行车。
老德尼罗四两拨千斤的卓越演技和深厚功底,没有什么波澜壮阔,平静淡然的为你演绎一个华尔街投机天才的末日人生。
麦道夫最后的陈述一针见血,“我跟所有人说过不要把超过一半身家放我这儿,因为你永远没法预料,没准哪天我发疯了,谁他妈能预料。
可现实就是,人人都很贪婪。
”最后单纯感慨一下美国房价,海滩别墅900万,曼哈顿顶层套房800万,棕榈滩别墅725万……都不及帝都一套四合院。
影片围绕美国最大的庞氏骗局的主使者麦道夫展开,原以为是介绍这个庞氏骗局的如何展开的。
但导演对于这个似乎不是很感兴趣。
而是从麦道夫和他的亲人朋友展开描述。
他的妻子从一个一直依靠她的富太太到一无所有。
他的大儿子从小视自己的父亲为神灵一般的存在,到信仰崩塌,不堪重负最后在自己家中自杀。
二儿子在几年后对别人问他你是否想见你的父亲,是否想跟他说说话。
他沉默许久说道:“我的父亲已经在我心中死去。
”令我惊奇的是麦道夫对此种种居然始终保持冷静,毫无失态。
在对着麦道夫的那个长镜头里,我想可能只有这样一个冷静到可怕的人,才可以把一群富人骗的团团转吧。
伯纳德·麦道夫伯纳德·麦道夫,1938年4月29日出生于纽约,前纳斯达克主席,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其操作的“庞氏骗局”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
2009年6月29日,麦道夫因诈骗案在纽约被判处150年监禁。
以上是这部电影的剧情,然后回味后发现这不仅仅是传记,也是对美国某些部门的控诉!
电影中,明明某个部门曾经调查过伯纳德·麦道夫的公司,很简单就能发现其骗局,为何不按照规程查下去?
电影说得很简单,不作为而已,而真实情况呢?
从08年开始,大量欺诈性的P2P平台出现在各地,受害者不计其数,最后结局大多此电影一样,受害者还是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补偿,也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利用这种情况得到足够利益,譬如说电影中的皮考尔,而这些情况和电影中所提到的那个部门有没有联系呢?
电影没说,我们自然没必要去揣测。
包括所谓跑路?
有些P2P并不一定全都立马就跑,利用低端平台架设高端平台直到牵连住有足够影响去加强和延长庞氏骗局的人。
电影中刚出现危机时候,麦道夫不也如此干的么?
从这方面来看,这电影最大的成果是让人们思考:如果管理者空有其位,那么不一定是麦道夫这类的人,也将有更多的人去利用这种情况去获利,去犯罪。
对于这种犯罪,所谓的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得到相应惩处或者调整呢?
电影《欺诈圣手》这是一部看着心里会很难受的电影,电影主人公伯尼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的一手制造着,金额高达350亿美元,当然这只是一些背景资料,整部电影围绕着伯尼的庞氏骗局被揭发后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事件所发生的,而想要结束这个骗局的是伯尼本人,当然也是这场骗局出现了问题,但是伯尼没有想要潜逃,而是想用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安排自己的家人和员工,这是一个前提,很重要的前提,如果说以当时伯尼的实力,潜逃是很容易的,带着几十亿上百亿资产潜逃,也许他所面临的不会是最后的150年牢狱之灾以及妻离子散,但是伯尼没有想逃脱,而是很坦然面对所发生的一切,能做到这点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力。
我局的这部电影很多东西其实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伯尼用十几年时间构建的骗局,曾经无数次有被揭穿的可能,但是问题是,这十几年来没有人真的去查,用非法融资手段不断的扩大投资人的数量,如果说不是被高利益驱使,不是过分信任,不会有这么多人最后成为受害者,有的人将毕生的心血投进去,当有一天这个投资如同泡影了,这些人傻了,开始谴责骗局的制造者,可问题是最开始的时候,不考虑风险一味无理性投资的是个人,在谴责骗人者的同时不应该自我反省吗?
就像现在的非法集资,高利贷,天天电视提醒,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受骗,这些人不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吗?
我一直不觉得这些人可怜,在他们将自己钱拱手送给骗子的时候,没有人逼迫他们,还有人在不断提醒,一句不知道,没想到根本不是理由,那么受骗后要死要活是在给谁看?
给骗子看?
还是给已提醒你的人看?
这部电影也是如此,一个如此之大的骗局,只靠一两个人,意见办公室可以制造出来吗??
难道不是很多人的纵容造就的吗?
如果有一个人曾经对此质疑,深入研究调查,会如此吗?
十几年时间就出现不了这样一个人吗?
伯尼其实他的观念也有一些偏激,他一心以为自己承担所有罪名,不让家人参与其中,甚至隐瞒十几年不让家人知道,以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甚至自首前还打算给与家人足够的钱款,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最后接发自己的是自己的儿子,他努力保护的人。
这个出发点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伯尼忘了,他用金钱将自己的家人养在一个没有伤害的环境下,他们已经无法接受任何人破坏自己富有安逸的生活,就算是给与他们一切的父亲和丈夫,所以当这个骗局被揭发后,他们不能面对的是自己不再能回到原来的自己,所有的抱怨仇恨使他们看不到自己曾经富有的生活是谁给予的。
如果我有这样的妻子,一辈子荣华富贵,只因不能再给她安逸的生活就抛弃自己的丈夫,儿子呢,甚至连签字保释自己的父亲都不肯,更不要说关心和分忧,这样的家人为什么要珍惜,凭什么?
十几年的时间自己承受所有的压力烦恼只为给自己家人一份好的生活,就算是错,这份初衷是好的,难道这些应该被忘记吗?
伯尼的大儿子因为不堪忍受压力自杀,妻子搬到原理伯尼监狱的地方生活,并不再相见,相对而言的二儿子安德鲁至少敢于站在公众面前来澄清事件,算是比较好的了,只是相对,但是作为伯尼的儿子,真的不值得伯尼这么做。
所以说,这部电影看完心里很难受的,所谓对错是相对而言的,在遇到问题之后,人性才更显现,好与坏,善与恶。
关于金融骗局什么的没看懂,但看出了人性的恶……两个儿子完全没有主见,自私自利,一个8岁的女孩在爷爷艰难的时候问那样的问题难道不是嘲笑?
正常的父亲都会有工作艰难的时候的发泄一下。
而整个家族都在他的庇佑下想反抗都不敢反抗,待他落败了,原形毕露。
大儿子自杀,活该,人家不理你没人联系你就自杀?
你确定不是自己心理太脆弱?
唯一让我看到人性的美好的就是麻麻的妹妹在被他们家骗了倾家荡产之后仍然愿意收留她。
而麻麻却为了能跟儿子们联系放弃了养她五十年的老公,不管不顾,我相信她不是觉得她老公有罪,恨他到不去联系,只是为了让自己余下的生活更美好。
至于主角,我完全不懂金融,我只看到了所有人因为金钱而露出的丑恶嘴脸。
距离2008年经济危机过去十年了,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在这次危机中是我听说的唯一一个被抓到的并且受到了惩罚的案例。
如果不是经济大潮退下去,他这块礁石什么时候能够浮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麦道夫诚然是个骗子,他承认了所有对他的有罪指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似乎又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同样是投资人,那些大投行的倒台并没有影响那些经纪人的收入,难道这不是一种诈骗行为吗?
电影并没有描写麦道夫风生水起的时候,没有描写他欺诈的手段,而是从经济危机开始写起,重点是他和他的客户,他的投资者,他的家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他的关注。
电影前一段,当经济出现问题时,他的客户,他的交易员不断的提示着情况正在恶化,但他也毫无办法,毕竟他做出的是虚假承诺,但他并没有惊慌,他的表现甚至还吸引了他老婆介绍自己姐姐向他这里投资。
当他坚定的回答 没有问题 时,他的家人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家挺正面临崩溃。
正如他在后来的辩护中所说,他极力把家人隔离在交易之外,他知道这些是非法的。
当他终于崩溃东窗事发时,麦道夫承受了巨大压力,他接受了法庭的指控,无数受害者在法庭上对他进行控诉,使得他的罪孽极其深重,可谓罪大恶极。
最终他被判150年监禁,并拍卖了他名下的所有的财产。
这一切他都承受了,面无表情的接受了一切。
随着他进监狱,另一段故事便展开了。
因为他认罪,那些受骗的人就要向他讨债,而他进了监狱,于是舆论的矛头便指向了他想保护的家人。
他的两个儿子带着自己的家庭远离了他们,甚至他妻子的电话都不接。
电影中,老太太在电话里诉说着自己对孩子孙子孙女的思念,这些人围坐在电话机旁,听着老太太的诉说,但没有谁去拿起电话。
这种亲人的离别是痛苦的,近在咫尺,却各在天涯。
明明是至亲,却形同陌路。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他们依然在舆论的漩涡里挣扎,结果闹的大儿子夫妻分居,最终他承受不住舆论压力,在家中自杀,留下了不到两岁的儿子,麦道夫妻子在接受了永远不和麦道夫来往的条件之后,能够和已经痪了淋巴癌的二儿子交流沟通的权利。
不久之后,二儿子也因为淋巴癌去世。
因此,老太太也不再原谅麦道夫,虽然二儿子已经不在了,但她依然不接麦道夫从监狱里打来的电话。
舆论是残忍的。
他在监狱中,得到了大儿子的死讯,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发泄着对麦道夫的痛恨。
他儿子的岳父在电视节目中,诅咒麦道夫在吃饭的时候看到他儿子悬挂在空中的晃来晃去的袜子。
世间的恨也许没有能够超过的了。
这在电视节目中的愤怒,也许会让麦道夫的受害者感到欣慰,虽然他们因此破产,在大街的垃圾桶里翻找着食物。
麦道夫经历了辉煌,达到了顶峰,但很快经历了众叛亲离,妻离子别的痛苦,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最终失去妻子的爱,将孤独的在监狱中的警卫的严密保护下渡过余生。
人生福祸转换,实在只是在一念之间。
但那些真正造成经济危机的金融骗子们又怎么样了呢?
他们什么事情也没有!
甚至还拿到了自己全额的佣金,利用法律,全身而退。
无数人因此失业破产,陷入贫困,这对这些职业经理人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吗?
什么也不会有!
他们会在合适的机会回来,寻找着下一批牺牲者。
整个电影两小时四十多分钟,德尼罗表演的主角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正是他擅长的角色。
他的两个儿子演得也是中规中矩,大儿子的善良,软弱,小儿子的愤怒,都演得比较到位。
豆瓣低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许是不够刺激。
不过,连丧两子,又被爱妻抛弃,自己独自面对一百四十年的监禁,还不够刺激,那些破产的的投资者不得不去翻垃圾度日,还不够刺激吗?
也许电影里表现的对骗子有些宽容,似乎有很多同情的成分,但这不是人性吗?
兔死狐悲的人性啊。
作恶不难。
无论是对连环杀人狂还是谎言大师来说,都一样。
相对无辜的人没法想象,老追着问:你晚上怎么睡得着觉?
谎言大师本人自己也懵了:一想到这么多年我怎么瞒过来的,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其实哪有那么玄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怕你正枕在你受害者割下来的脑袋上...这部电影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电影主旨也很明确,有想法,有亮点。
喜欢的人可以看看
一、现在国内许多人投资人不是不知道风险,只是贪心,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接了最后一棒。
昧心钱该挣也得挣。
二、如果在中国,估计家属会继续过好日子,只不过低调一些。
留几套房子就吃喝不愁了。
查出了这么多贪官,也没听说谁的子女自杀了。
三、高手会安全逃离,比如让梦想窒息的那位。
比如红通中未落网的那些人。
不知道为什么评论这么差,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其实感觉非常动容。
不论这个骗局的事情,无论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光鲜,总会有别人看不到难过的一面,上帝是公平的,好跟坏也总是平衡的,不要预支幸福吧,佛教讲苦难是种修行,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表面看到的东西总归会有背后的原因,真的应该细心观察和探究,当然也不能过分探究自我困扰。
Love where you are; make your own choice.
空荡荡的叙事。
人生大起大落,真是刺激
可惜了这么好一个卡司和好故事,德尼罗的麦道夫很有说服力、菲佛的太太特像原版,俩儿子也小屏幕上的熟脸。错在HBO对电影屡犯同样错误,拖沓又絮叨,整体散得不行。真人麦道夫要真是为着不让妻儿获罪才把这桩五百亿的骗局瞒了十五年也是有够白目,你认为那些被骗的人、检察院不会连坐?笑话。2017.8.1
一部容易被名字误导的细腻、生动的情感片,而不是以高智商犯罪为主线的警匪片,片中对于人物内心的表达相当形象且富有感染力,让人看到了其中的不安、痛苦、试探、震惊等等等。
2.5 /5 好不容易坚持看完 冗长无趣 对于不懂金融的人来说很难懂 远比不上同样题材的《大空头》摄影和剪辑花里胡哨 大量毫无意义的特写 主题侧重点反而在人性
如果只是将大多数人的钱,搜集到少数人的账户里,然后以这些钱进行投资或者其他事宜,当然还有维护运营的开支、管理层的高薪等等......对不起,这和银行有什么本质区别?哦! 前者没有存准金,和背书,会倒!后者,不会!
骗局根本没拍出来
影片在骗局上着墨甚少,大量刻画了亲情,德尼罗算是正常发挥
“你觉得我反社会吗?”
一家人都是欺诈圣手,服气
重点在曝光前后各方人马的反应。然而,更期待对整个骗局的展现,毕竟20年650亿,很惊人了。
絮絮叨叨讲点家务事,谁要看?😒
角度是个好角度,不过能讲的该讲的东西完全没看到,可以改名字叫骗完钱后的一地鸡毛...感觉花了八百年才看完....
靠欺骗比人,给家人带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让家人知道事情的真相,然后就以为自己是天使 One should always learn how to take responsibilities。。。。。
눈_눈 讲真哦,我是看不懂还在死撑着【自己点开的电影死都要看完】。看完其实有个感想,蠢儿子的正义感真是强大啊!被老爷子告知真相之后直接去检举了,哇,心生敬佩啊,已经是佩服到我只能说厉害厉害的程度了!
2星,没有直接拍摄“庞氏骗局”,而是描述后续的事件发展,以及主角的个人生活。 隔靴搔痒,看的没劲。
几百亿,庞氏,这片子除了噱头啥都没了。
好像句句台词都要刻意说的很装逼很深奥很抽象,滚你妈逼
德尼罗加上欺诈这么个组合,拍成这样。快成家庭八卦剧了,事件也没讲清楚,人物也没塑造起来。
如果说梦之安魂曲是吸毒危害宣传片,那么这部就是欺诈危害宣传片了,当然,还没好到那么极致,不过一些片段还是很发人深思的。麦道夫真人长得和德尼罗还有几分相似呢,这个诈骗了600亿美元的前主席,在电影中展现了他的自大、懦弱和耍赖疯狂,最后事与愿违众叛亲离。片子还参考了一些大空头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