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是美剧历史上首次主演全部启用华裔演员的作品,一经开播便引起广泛讨论。
这部单镜头情景喜剧根据华裔美国厨师黄颐铭(Eddie Huang)的回忆录《初来乍到》改编,剧名「fresh off the boat」是一个俗语,通常泛指新一代去美国追求「美国梦」的移民。
剧情主角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台湾家庭」。
父亲路易斯,善良的老好人,幽默乐观,作为一家之主,总是扮演着“红脸”的角色;
母亲杰西卡,火爆脾气,雷厉风行的她自带气场,是家庭中主要话事人,典型的“虎妈”;
他们有三个儿子,最不让人省心的是艾迪,整部剧也是以艾迪的视角呈现的。
他完全不符合母亲对他“好孩子”的期待,心思从来没放在学习上,反而一直玩嘻哈,典型的不务正业。
相比之下,另外两个儿子则乖巧的多,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酷爱科技,经常投身科学设计难以自拔。
艾迪一家从华盛顿搬家到奥兰多,路易斯终于逃离了姐夫的打压,来到新城市准备开启新生活。
但这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
离开了朋友、家人,踏出了舒适圈,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各种不便。
刚搬过来,他们就各有各的烦恼。
路易斯原本想要加盟一家全国连锁西餐厅,却被要求天价加盟费,还不允许分期付款。
无奈之下,他只好把餐厅稍作改动,假装是升级版的狂野西部菜馆,然后一遍遍解释与人家那连锁餐厅的不同。
可即便如此,客人还是少的可怜,每天都在做赔本买卖。
杰西卡努力想要融入当地的姐妹团,可实在get不到她们关心的点。
找来找去,还跟镇上的风评“黑名单”成了闺蜜。
艾迪更不用说,当地学校内有一套不成文的鄙视链,而亚裔处于最底层。
他带的午餐便当是臭豆腐,结果被一顿嫌弃,只能躲在外面和放风筝大叔一块吃饭…
出人意料的是,两个弟弟却很快融入了这里。
二弟刚开学就谈起了恋爱,一谈就是两个女友,更牛的是,人家俩姑娘丝毫没有争风吃醋,反而爱上这种“三人行”。
三弟依旧热爱学习,是班级佼佼者。
一家人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贡献了各种笑料,也有不少槽点。
路易斯和杰西卡是心态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前者相信人性本善,可后者恰恰相反。
所以,他们在餐厅管理方面产生了分歧。
路易斯认为只有员工快乐才能为餐厅带去正能量,进而提升餐厅收益。
可是杰西卡却觉得在没有开源的时候,必须节流,因此员工行为规范要格外注意。
她不允许员工偷吃东西,哪怕是一小块面包脆;
给客人纸巾要根据他们点餐内容,如果只是吃沙拉,则不给纸巾;
茶包每次只能放一包,香菜只能一片;
甚至为了控制胡椒粉使用,把胡椒罐开口刻意封了一半……
虽然他们观念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相互包容,彼此呵护着对方脆弱的一面。
在看到有客人想逃单,路易斯老好人上身,居然试图用语言感化他们。
最后客人果然逃单,可杰西卡并没有责骂路易斯,反而悄悄地跟踪客人,逼着他们回去付钱,给路易道歉。
并说了一句特别让人感动的话:“我老公人很好,他相信人性本善,我不希望我老公对他相信的人性失望。
”
当然,路易斯也在用他的方式爱着杰西卡。
他总是鼓励杰西卡,在杰西卡担心自己考不上房产经纪人时,他会一直为她打气,还会悄悄准备好祝贺蛋糕,给她足够的仪式感。
知道杰西卡小时候一直没有获得自己喜欢的玩偶,便偷偷从台湾老家为她找到,作为惊喜送给她。
而且路易斯也是杰西卡和孩子们之间的“调和剂”,两人属于互补型。
他们与子女的相处也能看到很多当代父母的影子。
比如,杰西卡总是在“鸡娃”。
艾迪明明拿了全A成绩单,杰西卡不表扬也就算了,居然还跑去校长办公室吐槽学业太简单。
发现新城市没有课外补习班,索性自己做家庭教师,强迫三个儿子做额外的试题册。
但同时也会在儿子受委屈时挡在前面,为儿子出头。
艾迪在学校与其他学生打架,起因是对方瞧不起他,故意欺负他,可是校方却只请了他的家长,还想要他退学。
杰西卡立马威胁校长,如果他要求儿子退学,那她就会起诉整个学校,谁都逃不了干系!
在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时,杰西卡也会忍不住与自己儿子对比,各种夸赞其他孩子。
可在对方甩掉艾迪,爽约一起的约会后,她上门怒批了那个小孩,当着“别人家的孩子”第一次夸起了艾迪。
作为父亲,路易在发现儿子想看小视频时,没有斥责,反而耐心为他答疑解惑,坦然面对反而可以让孩子更能理解,更容易顺利度过对两性问题的懵懂期。
正如剧名,《初来乍到》这个系列主要讲述的就是华人家庭如何融入奥兰多生活,实现自己梦想的搞笑日常。
但随着一家人越来越融入当地生活,新的危机又出现了。
他们想融入的同时,又不想忘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从何而来。
尤其在看到没有选择移民的亲戚朋友过得风生水起时,又会怀疑自己当初选择移民是个错误,深深后悔。
他们发现,如果搬回来,则会立刻想念美国的生活;但是在美国的时候,则会一直思故乡。
他们可能就是在哪都不会满足。
可以说,这家人经历了大多数华人家庭需要经历的两种文化夹缝带来的迷茫和挣扎,而这种心态又何尝不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我们呢?
当然,这部剧也很有争议,有不少观众认为有些抹黑国人。
不过相对以往多数影视剧中亚裔的刻板印象,这部剧不仅还算客观的展示了亚裔家庭形象,而且开创了历史,制作了整整六季,且是以关于华人生活题材的美剧。
虽然整部剧讲述的是华人融合美国主流的故事,但在剧中也展示了不少中国文化,以及正面的价值观念。
这也算是一种文化输出了吧...而且这种展现中国文化和华人家庭生活的爱和温馨,打动了不少美国观众,不错的收视也让该系列拍摄了整整六季。
当然,本剧中也有不少其它槽点,例如有点夸张的剧情冲突等...不过好在该系列是情景喜剧,当下饭剧去看毫无压力,对这个类型有兴趣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看。
这部美式“华人剧”,题材太难得了
虽然这部剧2015年就上映了,但它真正广为人知确实从2020年开始的。
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的电视剧市场春歇无限期延长,剧慌+抖音上几个视频号都莫名其妙开始疯狂推这部剧的片段,让我产生了对这部剧的好奇。
在人人上找来看了一下,嗯,确实跟那些妖艳贱货完全不同。
欧美的影视市场里,很少有这样完完全全以华裔为主角的作品,更何况还是这样可以基本做到尊重事实,尊重中华文化,不至于阴着小心眼的劲儿用刻板印象黑华人的剧。
剧里的演员都选用了在美国本土长大的ABC,因此中文确实生硬的像是谷歌翻译。
但是整部剧的感觉是舒服的,也是文化上很容易被国人理解和认同的。
故事讲的是爸爸和妈妈作为华人,移民到美国后相遇,成立家庭并试图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
爸爸和妈妈的思维习惯还保留着典型的华人思维,比如妈妈对砍价事业的热爱、在生活上的精打细算、对子女教育上的严格,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母亲的形象。
爸爸也是一样,像大部分传统的中国男性一样,在家庭分工中,爸爸更多的承担着养家糊口的任务,而对于与自己孩子们的相处,始终隔着一种近乎客气和演绎般的疏离。
当然也不得不提中国家庭的千古难题:婆媳关系。
奶奶的扮演者宋静秀,是出生于北京的老戏骨。
她的中文还带着明显的京腔儿,一种挑剔的婆婆形象被她扮演的活灵活现。
而相对于剧中的成年人,三个出生于美国的孩子就明显更像美国人一些。
他们说英语,听嘻哈音乐,敢于在母亲的重压之下提出自己的要求,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一切都跟中国同龄的那些唯唯诺诺目光呆滞的孩子完全不同。
如果说养育三个男孩长大成材,是一对父母噩梦般的难题,那么在一对中国父母在美国养育三个在西方思维教育下长大的男孩且要保留住他们身上最中国的那个部分,无疑是这一个地狱级的难题。
但你看,Jessica和Louis做的多好,两个人不断在互补的性格中彼此修正自己偏离的部分,三个孩子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冲击中,不断寻找着自己的身份认同,实在是近几年看过的,非常独树一帜的美剧。
无意中看了这部剧,发现剧情非常的新颖有趣。
跟以往的电视剧叙述视角不同,他是从剧中一个小主人公的视角出发,就可以在他眼中了解他的家庭关系、友谊……配乐也非常的好,非常符合这个小主人公的音乐审美,就很有意思。
剧中融入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创业困惑与趣事、邻里关系……我们在这部剧里不仅可以看到家庭,还可以看到创业自强的故事。
主旋律是有趣生动的。
起初非常不理解妈妈,总觉得她会把事情变得糟糕。
但是,她的闪光点总是在关键时刻乍现,也是一位可敬的人。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家庭喜剧了,后面几部都没有这一部那么好看,每个人都那么的立体鲜活,最喜欢的就是老大艾迪了,他真的就是一个大暖男,老二埃默里也是一个小暖男而且情商很高,老三是我有点喜欢不来的一个角色一个太爱斤斤计较的乖小孩真的喜欢不了。
妈妈在里面的穿搭简直可以出个复古时尚展了,她的性格我也是很佩服的,对于每一件事都非常的偏执,不好的就是有时候偏执过头了,但是她在那个时代真的就是一个独立又能兼顾的女性。
爸爸也是一个暖男爸爸,又有点像当代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社畜,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工作不得不妥协,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一样往往都要假装热情。
奶奶是个很有魅力的时尚奶奶。
里面还喜欢一个女性人物是哈尼,她简直就是小甜心,她在第一季没有什么短板的缺点,可能大部分都在观察她的颜值去了吧。
不过对于剧情,中国的歧视无处不在,但是这个片子也是在板正那些对中国歧视的思想。
好莱坞上一次把目光完完全全投向亚洲人群是1994年的All-American Girl。
时隔将近二十年之后,好莱坞终于再次制造出一部完全关于亚洲人的情景喜剧,而该剧成功续订第二季更是难得的成就。
就故事来说,无论用了什么手段,不得不佩服一群外国编剧们竟然能够准确地抓住上世纪中国移民的种种言行举止,且不会让中国观众觉得讽刺,也不会让外国观众觉得茫然。
唯一的遗憾便是这样一部完完全全关于中国人的电视剧的创始人竟然是一个美国籍伊朗人 - 就像黑人创造出了由黑人主演的电视剧《嘻哈帝国》,什么时候好莱坞才会有由中国人创造的属于中国人的电视剧呢?
典型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感觉主角们的形象和中国人(或者说中国台湾人)的差别非常大,表达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东亚形象。
介绍说夫妻那一代是台湾移民过来的,我感觉夫妻那一代更像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华人。
不过,这部剧多少也能反映出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华人形象。
也是值得看的。
第一集与《人人都恨克里斯》一样,都是以有色人种在美国生活遇到的困难为底色,甚至人设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主角处处碰壁,妈妈对钱很敏感,弟弟桃花运很旺。
不同的是,本剧亚裔一家人虽然不断遭遇严重的文化冲突,但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意愿很强。
埃迪以黑人歌手作为偶像并非偶然,黑人歌手在抗争过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让他感同身受。
“一个白人和一个亚裔,因为一个黑人而成为朋友”。
这就是文化的渗透力,不得不感叹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为什么没有女生给我带汽水呢?
”“因为你太过渴求了。
”————看吧,就是这么荒谬,对埃迪来说需要“制定一个大计划”都未必实现的愿望,弟弟唾手可得。
你越想融入,就越难融入。
嗐,顺其自然吧。
埃迪打架事件是本集的高潮。
父母对生活可以委曲求全,对种族歧视却毫不示弱。
处理结果虽然足够积极向上主旋律,但生活还要继续。
所以融入美国社会,曲意逢迎不是好办法,做你自己就好。
第三集(1)本集最搞笑的桥段就是埃迪想让妈妈买鞋。
埃迪一回家就连珠炮,妈妈一头雾水根本没反应过来埃迪就上楼去了。
(2)当然,歧视依然根深蒂固。
第五集这可能是很多华人家长的观点吧。
(未完待续)
作为为数不多的并且拍了六季的亚裔美剧,其实非常不容易了。
其实,六季里面的核心还是美好的美国梦,不断地引诱着观者,所谓的亚裔文化更多的是幌子、刻板印象,比如强势、贪财而且只知道工作的妈妈等等,不过这些设定也营造了很大的喜剧效果。
爸爸怯懦并善良、妈妈强势且务实、老大调皮、老二帅气、老三聪明,全家居住奥兰多开了牛排餐厅,完美家庭人设。
用和稀泥的剧情向我们传递着美国移民沃土文化,看了有点生气的不错喜剧。
p.s. 第一季到第六季的海报做的非常成功,剽窃与时代文化相符的名画或艺术作品,整理送给大家。
第一季——《美国哥特式》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第二季——《夜游者》爱德华·霍普的代表作,描绘人们坐在城里的餐厅吃晚餐。
画作创作于珍珠港事件之后,有孤独、禁锢、苦闷之意。
第三季——《去与回》诺曼·洛克威尔 ,美国黄金时代画家,理想化的美国生活和家庭。
第四季——《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惠斯勒,作者以满腔热忱与崇敬之情塑造了一个严肃虔敬、质朴无华的典型的美国母亲的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
该画称得上是19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
第五季——《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最著名波普主义艺术作品。
这是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影像,将人物化成视觉商品,企图用无限复制代替原作。
第六季——《摩天楼顶上的午餐》查尔斯·克莱德·艾伯茨,1932年9月29日,11名建筑工人在施工中的通用电气洛克菲勒中心大楼顶上吃午餐,他们脚下800英尺下就是车来车往的纽约街头。
摄影师查尔斯·艾伯茨在69层拍摄到了这张照片,当年10月2日该照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
这张照片拍摄时正处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这样一张特殊的照片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代表性成为一个不朽的符号。
很棒的一部美式家庭伦理喜剧,以男主人公小学生艾迪的成长口吻讲述了父辈一代移民美国生活后教育下一代华裔的成长故事。
剧情简直就是中西方文化大碰撞,母亲唠唠叨叨的没完,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将中国的传统教育带进了西方的教育中,却也起到了很好的融合。
也让孩子们知道了不要忘本
对于熊孩子们最初的抵触到慢慢接触的过程中,爸爸比妈妈就温柔了许多,会和孩子慢慢讲道理心对心的沟通。
总得来说就是一部轻松又值得教育的好影片
可能我比较喜欢美剧的节奏,真的好喜欢妈妈这个角色!
偶尔浮夸,和爸爸两个人个性分明,有的片段有点刻意强化了,对成绩的重视,对数字“4”的执着,不过还挺可爱的奶奶也好可爱!
蹩脚的普通话我还挺乐意听的
爸爸妈妈大儿子,都很有魅力并不觉得有多么讽刺中国人感觉更是群嘲哈哈哈,就是把自己对中国人的刻板形象明明白白的摆出来说,我不知道有人能明白我意思吗反正就是,大大方方的感觉我感觉真的不错,每一集也都有笑,爸爸妈妈大儿子都很有魅力我看到的是妻子的自信 爱国 积极向上父亲的乐观 善良 等等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那就是事实非常真实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走的不是现实主义路线,但会闪现一些犀利台词,中和了情节上的用力过猛&僵硬感,整体还不错,散发着冷面笑匠的气息 / 这种没什么建设性的sassy轻喜剧white community其实经常拍,所有人都有从小视角记录自己鸡毛生活的权利,没理由亚裔不能拍,但正因为亚裔不是mainstream voice,所以当他们第一次发声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expect sth more,this is of course not fair but it is how it is / If Modern Family gets a 4 this gets a 4. / 无罐
虽然里面的中文用的一塌糊涂,但是政治敏感问题处理的绝对到位。自称台湾移民,又不时亮出五星红旗,
Crazy Rich Asians里那么土丑的Constance Wu在这部剧里竟然美成这样...
轻松讨巧,但过于夸张、外化和程式化,属于硬挠观众胳肢窝。
因为以第一代华人移民为主角,有些文化笑点真的特别有感觉。女主角gaydar损坏每次喝酒都去拉拉吧太好笑了。I’m like...gay Asian, the only thing I run is half-marathons 233333333
里面的小胖子长得很像恶作剧之吻里的江裕树
现在在美国看这部片子,真的是另一种神奇的感觉
棒裔美鬼,妄想代表亚洲向欧美献媚。问题的根源在于,不是他“想不想”代表亚洲人,而是他根本没资格谈论所谓“代表亚洲人”,他这种行为叫“碰瓷”,并且采用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更显得不自量力、无耻之尤。没有看出这一点的观众,非蠢既坏。
看这个电视剧之前,我都以为封面是亚裔的牧师和修女。我想看这部电视剧 2020-04-06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三观很正的一部戏
虽然有些刻板印象的笑点确实是有点想让人翻白眼,但总体是一部很正面表现亚裔形象的剧。说到底还是普世价值观的胜利吧。妈妈实在是太可爱了。
满满的stereotype 看了一集觉得有点恶心
油管一直给我推荐fresh off the boat的视频,大概是想让我快快融入当地生活......
为什么有这么多好评?完全充斥着对中国人的固有歧视。说话象吵架,女人要裹脚等等。
低能搞笑,主要还是围绕少数族裔文化制造冲突笑料。
两个小儿子还挺可爱的,可惜戏份很少
season finale 的春丽还蛮赞的。
基于细腻观察之上的夸张,骨子里的焦虑感以及源于攻击的认同,吴怡敏很好啊。
蛮无聊的
略微有点刻板印象,勉强算是效果需要。还是很好笑
hahahaha 真是相当政治不正确但相当好笑 但是想到《无声告白》就总会觉得有点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