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借用特务头子的汽车,简直是引火烧身嘛。
还有,编简历要禁得住查,怎么还弄出厦门的事?
万一特务头子一直追到厦门,又如何脱身?
总之,这一次是幸运,否则行动完全失败。
再有,大表哥干嘛非要弄个大老板的身份?
身份越靓越容易引起注意,也越容易被查出破绽。
直接伪装成工人农民小商贩混迹于芸芸大众中,反而更安全
好剧!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红旗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真正看这部剧,一定要了解那段历史:党中央在上海,是大脑,苏区在闽赣,是躯干,交通线是联系大脑与躯干的血脉!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共产党员们对信仰的忠诚让人感动!
只有起点,不知道有没有终点,但他们前赴后继,抛家舍业。
评论区有人说“交通员们一个个肝阳上亢似的”,这是没有信仰的人的描述。
每个人在入党宣誓时都是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每个中国人看到升国旗奏国歌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
好剧!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红旗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真正看这部剧,一定要了解那段历史:党中央在上海,是大脑,苏区在闽赣,是躯干,交通线是联系大脑与躯干的血脉!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共产党员们对信仰的忠诚让人感动!
只有起点,不知道有没有终点,但他们前赴后继,抛家舍业。
评论区有人说“交通员们一个个肝阳上亢似的”,这是没有信仰的人的描述。
每个人在入党宣誓时都是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每个中国人看到升国旗奏国歌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
剧中邹叔宝去了苏区,还有赖西诺和孩子在等他,现实中邹作仁烈士在给苏区送物资的路上就惨死了,我看了文章大概1933就牺牲了,而且他们家族真的前赴后继,邹端仁,邹春仁,邹佛仁一共有13个人,都没活到,都被虐杀,满门忠烈,太不容易了,电视剧还是简化了历史的残忍,让邹叔宝他们去了苏区,没有惨死,还有曹瑞英最后是不是他放的潘雨青
先说一说值得肯定的方面,就是这部剧的选题非常好,是个好题材,展现的是以前很少被宣传关注的我党另一条秘密战线(交通线)上的斗争。
但是,平心而论,该剧拍得却不怎么样,并不是用生动的情节、演员传神的表演来表现和凝炼主题,却充斥了浓浓的旁白、以及剧中人过多的直白的台词。
尤其是演员的演技水平,可以说是同质化严重。
正面的我方交通员,无论各人的文化程度高低、行业特点各异,在剧中全是一副正能量满满的高大上的形象,甚至就连他们所说的话,也都充溢着文化味,文绉绉的、革命理论色彩浓烈。
这就很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泥腿子”革命的特点了。
最典型的是主角潘雨青的饰演者,虽然职业是个船老大,但是说话却一腔浓浓的文人味道,而且理论功底很深的样子,站位非常高。
给人的感觉就是完全没有摆脱《觉醒年代》里李大钊的形象特征。
这就不太符合人物真实色彩了。
其实,可以跟《潜伏》做个对比。
同样是宣扬正能量的革命剧,看看《潜伏》那里面的老戏骨的表演,分寸的拿捏、表情的演示,真得非常到位,越看越耐琢磨。
这大概就是它热播多年一直不衰的原因吧。
看完第一遍,现在又看第二遍,这是我今年为数不多看两遍的红色影视之一,雨青,叔宝和他们的妻子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演员们真情诠释了为了信仰不怕牺牲的信念,整部剧跌宕起伏,牵动人心,把我们带入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我们的先烈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在我们的党100岁生日之际,看这部剧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祝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文:田金双
本周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绝密使命》讲述了地下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运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其真实的情节和敬业的演员,让观众的心被深刻征服。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公认的创作原则,即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小的细节可以艺术创作,《绝密使命》整体剧情上严格遵循了这一创作原则,这部红色谍战剧宛如一部鲜活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近年来红色主旋律的影视剧颇多,而《绝密使命》可称为“红色基因剧”。
它独特的题材、隐私的故事、实力的班底以及精良的制作,让大众对“主旋律影视剧”产生了新的认识。
换言之,《绝密使命》旨在通过“主旋律”的新思维寻找一种更为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首先,该剧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因素在于题材新颖,风格写实。
据史料记载,“中央红色交通线”长达3000公里,这条红色通道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一直到红色根据地瑞金。
在1930年至1931年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以及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中央而言,这条秘密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绝密使命》中的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亦有对照,张桐饰演的潘雨青原型集合了邹端仁等伯公凹七烈士的英雄事迹,邹叔宝(应昊茗 饰)的原型是学识、胆识兼具的邹作仁。
剧中邹叔宝的大哥知道二弟从事秘密工作,自告奋勇带着老三、老四加盟到邹叔宝的造纸作坊,成为这条秘密交通线的一员,几历生死成功向苏区输送急需物资、传送重要情报,护送周恩来等200多位重要领导。
邹氏家族30多人参加了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工作,他们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
其次,该剧人物性格鲜明很有代入感,这种表现方式既尊重中老年观众的观剧心理,也令年轻人纷纷追剧。
身为“交通站”小饭店的老板,余大哥本是一个言词不多、其貌不扬的男人,可偏偏其人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 “豆腐西施”。
关于余家嫂子剧中有个有趣的桥段:白军封锁交通要道设立关卡,苏区同志缺药少盐,余大哥运盐被扣,于是余家嫂子跑去和白军搭讪,秒变“白军的姐姐”,并趁机拿回食盐。
之后余家嫂子动不动就请白军吃饭喝酒,真的成为让白军顺从的姐姐。
这也难怪,潘雨青身边想吃豆腐的憨直船工笑称“余家嫂子,有一张好嘴”。
平心而论,《绝密使命》中余家嫂子这一屏幕形象,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与智斗刁德一的阿庆嫂相似,余家嫂子同样有一斗智斗勇、妙趣横生的“好嘴”。
正所谓,小人物,大角色,立体鲜活,瞬间霸屏。
第三,《绝密使命》另辟蹊径,不像以往谍战剧那样具有烧脑的剧情,与《暗算》、《潜伏》、《悬崖》等剧相比,更侧重于潜伏和运送消息以及传递物资时的凶险和曲折,同时在正反两方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上也委实下足功夫,这也是该剧刚开播就拥有大量年轻观众潜在原因之一。
贾宏伟饰演的大反派曹瑞瑛外表看似儒雅、绅士,实则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剧中他的恶魔形象更是令人胆战心惊。
曹瑞瑛手下刑讯无果时,曹瑞瑛竟然脱下西装,露出肌肉,用双拳将交通员活生生地打死;而对百般逼供什么也不说的地下交通员,曹瑞瑛将手伸进交通员的嘴里,硬生生地用钳子拔下牙齿……作为闽粤交界的偏僻小山村,伯公凹是《绝密使命》中绝对不能绕过的红色地标之一。
苏区几十万人民缺盐,伯公凹村口伯公祠堂则成为运送食盐、医药等物资的秘密据点。
相比之下,伯公灯,则成为“一盏希望的明灯”。
剧中有段台词令人动容:谈及伯公灯时,邹叔宝望着漆黑的夜色深情地说:“每个客家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
” 邹叔宝的这句话让该剧瞬间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绝密使命》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在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没有一个人叛变,更没有一个人畏难而退。
在这个极为隐密的红色战线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首“坚无不摧”的信心之歌。
这种身先士卒,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的家国情怀,可歌可泣,值得历史铭记!
请问制片方都是地理盲嘛?
为什么要选择性的无视长汀???
世界客家首府,全国苏区之冠汀州就是被你们这样糟践的嘛?
本汀州人做错了什么??
满怀期待的点开第一集就看到开始片头的红色交通线地图上直接就把长汀抹去???
所有地方都标注了地区名称,为什么就单单长汀没有????
这是对于革命老区是极大的侮辱! ! ! !也是对本苏区人民极大的蔑视与无视! ! ! !无法正视事实扭曲历史还敢拍这种正剧题材???
这种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最基本的不就是做到考据认真嘛??
这么低级的错误是有意为之的吧???
请问制片方是如何认为能直接从永定直接跳到瑞金的???
飞过去的嘛???
也是尼玛的绝了,这一波操作我特么直呼内行!!!!
在此送上(一大堆汀州客家脏话)
侦缉队通过陈旧档案发现周成没死。
难道当时算是买通天了,居然会留下这不是问题的问题的档案空白?
收买县长团长都行,收买一个档案管理员很难吗?
随便动动笔就可以文书制造被杀,为什么会留白??
不懂?
还是疏忽?
而且要做,就做全套,制造火灾,一把烧掉档案室也不是难事吧?
为什么会留下这轻而易举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或者是不懂档案管理的作用和重要?
但失散起义的都留下了入党誓词做证,救人者还是文人不懂?
想不通!
之少剧本应该交代这个梗………留考??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接地气,斗争的残酷血腥、国民党特务的凶残、交通员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触目惊心。
其次,情节设计不落俗套,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再次,张桐等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比较贴近角色,有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能抓住观众的心。
不足之处:1.看不出地方党组织的作用,存在两张皮;2.大表哥在汕头时完全没有必要惊动特务站长;3.邹叔宝在被通缉的情况下仍然不听劝阻盲目行动,极不成熟;4.与大表哥一起傻傻的呆在被查封的布店门口,不合情理;5.发现叛徒余友庆时地方党组织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除掉叛徒,如此严重失误,极不应该。
几乎没有合理之处,反派过于智障且还挺讲理。蒋光头不是石要过刀,茅要过火,人要换种,错杀一千,不放一个吗?
这个题材本身是很适合拍戏的。但是表现方式太普通,节奏也没把握好。男二的情感戏可以有,但怎么能占那么大比例?节奏还那么慢?那个赖西诺表情简单,肢体僵硬,找个路人调教一下也不至于那么差吧?觉醒年代旁白是完全有必要的,补充交代很多历史事件,而这里的旁白纯属多余,观众明明能看懂的或者该留白的,说出来干什么?居然还给"中共地下交通员"打上字幕,我的天,要的就是神秘感让观众去品呀。主创太外行了这种剧,没多少大咖没关系,节奏紧凑,引人入胜地讲好一个故事就行,但是感觉太慢了,硬核剧情没多少,全在男二两口子浪费时间。不过张桐倒是一如既往的优秀,从李大钊到潘雨青半点痕迹都没有,从形到神,从灵到魂,都做了全新的塑造。不过这剧的水平,拿奖是没什么可能了
与前面几部同类型片相比,剧本有点糙
虽然老套,仍然有看点 当然是看人和剧情,不雷人能有逻辑就行^_^
向当年的中共交通员们致敬。另外,片尾曲韩磊唱得太好听了。
已阅
三毛钱演技
感觉还可以更惊险一点啦
比想象中好看,对这种类型剧有刻板印象,但是吃饭的时候和爸妈一起看居然意外的还不错,节奏把握的很好,让人有想看的欲望,整体演员演技没有特别拉胯的。缺点是作为谍战片逻辑性还是不够,作为真实历史改变的电视剧,还是太保守了,正反面角色都比较脸谱化。
被故事深深打动,每个人物意志都那么坚定,佩服佩服
值得8分
明明是优秀的抗战纪实题材,却拥有着💩一样的剧本,尴尬到用脚趾扣出三室一厅的大段无意义对白,莫名其妙的与事件毫不相关的背景音乐。什么时候能别再随意消费爱国情怀了,讲真的,像百团大战,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一大堆高分红色影片,这些才是正儿八经的抗战片。
如果想不费脑子看点正能量的东西的话这是个很好的选择;这部剧真的有很多话想说那有真的一句话说不出来.....一言难尽……就是让你看到最后你感觉真的很卧槽,真他妈这都行的感觉??
挺好看的,故事很吸引人,很佩服那些共产党人,致敬
还可以,第一次看专门写地下交通线的剧,很惊险。为副官赖寿章感动,一直独立奋战还被家人误解,最后英勇牺牲。致敬先烈们!
住酒店的时候,把所有频道按了个遍,有兴趣的都看几分钟,只有青海卫视播的这部剧看下去了,甚至广告的时候还想等着看下一集剧情怎么发展。我刚好从彭经理在酒店门口和站长一起坐车去接“霍董”开始看,剧情还是有很多Bug和儿戏的感觉,比如大表哥假装给徐恩曾打电话就把站长吓着了,顺势摆脱了困境,我心里想,就这?前面气氛都渲染成那样了,广告的时候我还在想怎么才能逃脱,结果就这?话转回来,这部剧营造气氛倒是一绝,比如港口那个特务头子出场的时候一身腱子肉,氛围上去了,还挺期待是个帅反派,一看脸,怎么是路人长相……胜在演员演技都不错,算是可看。
诶每次护送真不容易
伯公凹的伯公灯
很少见的讲述秘密交通线的谍战片,除了张桐基本没有有名气的演员,但拍的很不错。可惜的就是最后那个外国军事顾问李德成功送到了瑞金,要是失败了多好。
陪我奶奶看了好几天,什么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