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有关回归、有关武术精神1. 小霍元甲很漂亮,稚嫩的童声对挑衅的赵健说:“上台!
”^_^2. 成年的霍元甲很霸气,要做就做津门第一。
面对小时候曾打赢他的赵健说:“这么多年没见,你躲哪儿去啦?
”(京腔儿)然后我惊讶地看到了李连杰摇摇晃晃地踩着梅花桩上台!
吓!
等这硬桥硬马武打电影整整8年了啊!
比起那些上窜下跳奔着奥斯卡、飘来荡去让人头晕发困的“武侠”大片,这样的戏让我无法不激动!
忽然感觉做中国功夫片观众好可怜,尽遇到一些糟蹋钱、祸害观众、沽名钓誉之徒!
(无极、夜宴、十面埋伏看什么看?
说的就是你们!
)3. 霍元甲一次次的打擂,要的是名,搏的是命,却远离了善。
4. 他含泪与兄弟般的农劲荪翻脸的时候,我心中有种难言的隐忧——他的称霸之路到头了。
---母亲和女儿被害,他执刀走入秦家。
比武的欢呼雀跃陡然变做修罗场四周的寂静。
这是只受伤的虎!
第一次从李连杰身上感受“煞”字,寒气逼人!
武功惩恶,亦害人啊。
我知道这是把津门第一的霍爷推到极至。
他赢了,其实自始至终他都没输过,然而知道了秦爷与徒弟的过节是自己徒弟有错在先之后,他清楚即便家人不死,他霍元甲也无法自处。
--……来不及回想他落入水中是要自杀还是要清醒,就电影被带到了绿竹摇摇的寨子。
这样的世外桃源总能给人休养生息的力量。
我知道大侠回来了。
真的回来了!
好莱坞电影中的李连杰身手利落,却无周杰伦所说的那种“可以在他身上看到音乐”的“太极”式的飘逸洒脱,刚柔并济。
如今看他手执秧苗站立风中,周围是华语武侠标配:竹林…难得的静谧画面前我却心潮起伏!
这是我想要流泪的地方。
这才是武侠!
这才是无根无极万法自然!
这才是中国电影!
这才是李连杰!
只有在这样的戏里你能找到武术家而不是看打架!
---微言大义电影说了很多。
“高低论”也不是第一次听李连杰说。
如今这部电影用品茶作比喻,很浅显,却才真正让我心服口服。
——茶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倒是由人来决定的。
如果你的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
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最可怕的竞技在自己内心!
--电影动静相继,一如李大侠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风格。
居然有观众在霍元甲大限到来时激动地喊:“霍元甲加油!
”有人笑,我却想鼓掌,因为我的心也揪着疼。
霍元甲用他凛冽的身手、意料之中却又惨烈激荡的命运硬生生的抓住了我的心。
他喝下那杯有毒的茶时,观众大多比较平静。
然而当悲壮的音乐淹没了自强不息的呐喊和喧天的鼓声,世界都仿佛因他的搏杀而窒息。
没有仇恨,只有震撼!
他的血抛洒在擂台,也抛洒到我心上,扼腕!
电影起承转合干净利落,动作场面冲力十足。
而这些都没有一句"自强不息"来得震撼,都没有一句"育体\育智\育德"来得明朗,都没有"不可以武术欺洋排外"来得振奋。
(无法不振奋啊,头一次听到演清末时期的电影台词里说:不可欺负外国人!
)李连杰,他敢于把心掏出来给大家看,任人怎样评说。
这份勇气我打心里佩服!
但凡演了霍元甲的演员,似乎都和佛教有着某些联系,不知这是巧合还是注定,早些年演电视《霍元甲》那个姓黄的演员,演了霍元甲之后就出家了,至今也没有任何消息。
现在演电影《霍元甲》的演员李连杰据说也是个佛教徒,而且就在演这部片子的前后,还在到处大力宣传佛学禅宗,就连这部电影,也有很多佛教哲学攀附,让我觉得蹊跷,我看了霍元甲身平,没发现霍元甲和佛教有什么联系,可能连霍元甲自己也没有想到,怎么演了自己事迹的演员,都和佛教那么密不可分,难道自己身上有什么宝相庄严的东西,让人只能用佛教去诠释?
或者,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巧合。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评论,我觉得霍元甲是部很不错的片子,如果仅仅把它当作一部武打片,特别是近年来的武打片来看,我觉得还处于上乘。
武打片需要什么?
该有的要素全有了,画面也好看,动作也流利,情节也清楚,逻辑也合理,哲学意味深厚,励志效果明显,抑恶扬善,除暴安良,还顺带宣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部电影,有的可以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供后代传颂,其余大部分也就是图个新鲜热闹,就像人的大脑,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念头都精彩绝伦,每一个决定都完美无瑕,人每秒钟要产生多少个念头?
有多少糟粕只有自己最清楚,道德和人格,用最粗俗的方式来演绎谁都会,优雅和完美的品质只是人的一箱情愿,人无完人,电影无完美的电影。
这是规律,无法更改。
所以,我觉得《霍元甲》是部不错的电影,看了就看了,没那么多头绪,没那么多纠葛,就跟李连杰的拳脚一样,干脆、利落、有力。
再者,我们对一部电影的好坏做出判断的确要小心,自从看了《无极》之后,不是有人说该给张艺谋平反了吗?
今天看报纸,又提到《无极》,说是在欧洲首映了,陈凯歌骂《馒头》的作者了,还说要告人家。
其实说句公道话,《无极》要是没那么夸张的宣传,悄悄的放了,也许不一定会受到那么多的批评,你自己把观众的胃口吊的那么高,结果放出来之后又达不到人们心理预期的高度,能不招人骂吗?
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到现在《无极》还不能从人们心里淡去,恰恰说明了人们开始对它寄予的厚望,从这一点上来看,陈凯歌应该感动,至少人们原先非常信任他能够拍出好片子。
再者说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真理,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离这件事情发生太近,基本上是没办法客观的,衡量一件事情的成败好坏,可能要等这件事情过去很久,得到尘埃落定,月朗星稀,才会拨开迷雾,见到真淳。
十三年前买了光盘在家里看过一遍,今天又看了一遍,两遍看到的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当年只看到了招式的动,十三年后才发现了贯穿这部电影的,是静。
我认为,即便说这部电影是功夫片的巅峰也毫不为过,这是我所看过的所有功夫电影中,唯一一个表现出了真正的武术精神的。
不管是甄子丹彭于晏,或者成龙洪金宝,他们的功夫片都止于表面的拳脚,只有这一部,十分可贵的着墨于武术精神。
在我年幼习武时,教练首先就告诉我,武术是追求平和的运动,大多数的功夫电影都忘了如此初心,也是可惜。
片中大段的田园描写,把控好了影片的节奏,又将平静的气氛带入电影,不说这段片段在本片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它放到田园文艺片中,也是绝对出色的一段。
霍元甲年轻时饮酒,中年后饮茶,打擂时国外武者嘶吼,霍元甲沉默,都是值得品味之处,这些细节让电影在武术动作的动中表现出武术精神的静,凭借这高难度的一点,就可以打九分以上。
另外,这个电影给我的另一个感觉是真实,“来来来”,“吃,吃”好像已经好久没有电影如此贴近真实的中国了,人物对话也充满了中国哲理,在此不一一细谈。
最后,很多人都说周杰伦的歌好听但与本片不搭,我反到觉得周杰伦的歌与本片搭配是恰到好处,说唱能表现出武打的动感,京腔唱出了武者内心的平静,动静结合,这才唱出了武者。
这首主题曲,可以算是本片的点睛之笔。
Solo lau/文最初看《霍元甲》上映版本的时候就觉得虽然武戏精彩,文戏也算流畅,但这部号称是李连杰武学生涯总结之作的电影却并没有令观众看到多少深层次的思考,而最近看到的导演剪辑版化解了这个疑惑。
长达140分钟的影像更大程度上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戏,为观众丰满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武者从迷失到回归本心,并悟到武道巅峰之境的完整过程。
在《功夫片的秘密》一书中,作者张力用“手中剑”和“心中剑”的三重境界来论述霍元甲武学境界和武术精神的提升,看过之后受益匪浅。
古龙也曾用“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来形容西门吹雪“人剑合一”的剑道境界,当然这并不是武术的绝顶,真正的巅峰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无剑无我,剑我两忘”,这也正是霍元甲最终悟到的境界。
这里就浅谈加长版《霍元甲》中人物人生境界的提升和武术修养的健全,一方面向《功夫片的秘密》这本专业分析电影动作的著作致敬,另一方面也是自我的反思和感悟。
导演加长版开始展现的就是霍元甲陷入人生低谷的狼狈状态,看着逝去女儿留下的荷包,往昔的一幕幕不断浮现心间,这也从根本上奠定了全片深刻反思的基调,而后清晰的三个人生阶段或者说是人生境界,逐一展开,生动而富有张力。
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初期的霍元甲执着于争勇斗狠,动不动就跟对手签生死状,想通过武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这阶段无论是他的武功、智慧,还是心胸,都处于迷失自我的疯魔阶段。
与赵建比武,招招凶狠,毫不留情。
虽然面对对手稳如泰山的马步能及时调整策略,拆掉木板令其无法立足,但当赵建使出虎爪的时候霍元甲几乎招招对准下阴、太阳穴等要害,最后更是连击对方胯部取胜,这种绝户阴招将这一阶段被俗世红尘遮住了眼睛的霍元甲之凶狠暴烈展现无余。
与秦爷决战,两人从一招一式的打斗一步步竟然发展成凶残的肉搏,在此时武术已经完全失去了止戈的精神,所以用动物野蛮原始的杀戮本能取而代之。
看到这里不禁想到了徐克的《蝶变》、《黄飞鸿》系列等作品,徐老怪对于这种国人毫无意义的内斗,或者说是一种民族劣根性的批判更加犀利和深刻。
同时这一时期的霍元甲一心扑在比武逞强上,对家人、朋友都是敷衍应付,收徒弟更是随意,丝毫不考察品性道德,一杯酒就可以入门。
可见名利熏心、欲望遮眼的他,越来越偏执极端,最终酿成惨剧。
不但过分执着于毫无意义的云烟,而且停留于事物表面的假象,无法透彻灵明,正是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眼界和心胸都难以开豁。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中期遭遇打击的霍元甲流浪到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与一群民风淳朴,善良勤劳的乡民一起生活,给了他亲近自然的醒悟机缘。
值得说道的是霍元甲种水稻的戏,他见周围的乡民不但干的轻松,而且非常迅速,于是不甘地用蛮力快速插秧。
当微风吹过,大家静静站立感受自然的抚慰时,霍元甲更是露出不解的眼神。
可见这时的他还是放不下执着和功利心,解不开心结,静下心去领悟自然之道也无从谈起了。
导演加长版最精华的戏份就是阿贵被抓,霍元甲替阿贵受罚这段。
一开始霍元甲一味忍让,坚决不用武功,被打得很惨。
很显然,放不下过去的霍元甲选择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防止重蹈覆辙,并没有明白如何面对现实。
此时孙婆婆的一句“你不愿伤别人的命,你也不能让别人伤了你的命”,成了点睛之笔。
可以说从听了这句话起,霍元甲才开始真正思考武术的真谛,而孙婆婆的话恰恰是武术的最基本意义,即是自保和保护身边的人。
于是他出手防御,招数都是在卸力,并且在对手即将受伤的关键时刻出手相救,点到即止,化解了矛盾也得到了对方的尊重。
此时的霍元甲真正走出了领悟的第一步,只是眼界和心胸仍然没有真正豁达,手中虽然无剑,但心中却有剑。
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最终让霍元甲悟出武学精神,人生境界得以升华的时刻其实是在他返回天津之后,目睹了半殖民地化同胞的困苦生活。
发现自己的徒弟沦为赌场打手之后,他低头黯然,无疑这时的霍元甲看到了自己过往为人师表时的肤浅和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而当他将《霍家拳谱》送给赵健时,正代表着他放下了所有的恩仇和狭隘观念,豁然开阔,真正成长为一个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并且进入了以武术修炼来强壮国民,用武术精神去开启民智的宗师境界,这是尚武精神的根本目的,也是武道人生的终极关怀。
这一时期他的言行举止尽显一派宗师风范,胸襟宽广。
虽然当时的民族矛盾严峻,但霍元甲与人比武,都是点到即止,将一个泱泱大国宽容智慧的开明气度展现地从容自然,甚至是日本武士也因此而深受启发和感动。
武术虽然流派招式有区别,但根本的精神都是共通的,“止戈为武”是永恒不变的根本。
创建精武体育会,摒弃门派之见,希望以武术修炼和武德修养,唤醒并改变国民,这正是返璞归真的新境界。
此时的霍元甲胸中再无功力心和执念,将眼界放在整个中华甚至是世界,用一颗博爱包容的心去感染和激发民智。
武功也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对战任何对手都能因时而变,灵活应对,做到了举重若轻。
从蜻蜓飞舞悟出的迷踪拳,也体现出东方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
此时的霍元甲,已是真正的“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
其实想想,所谓的“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蜀山传》里的开窍,等都是一样的境界,指的都是见到本心后,眼界和心胸空前开阔后的返璞归真。
赖声川在自己的《赖声川的创意学》中所讲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也是如此,放下对事物的既定观念和偏见,开阔心胸和思想,去重新认知事物,直指本质。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人看到漫无边际的大海时,那一刻顿觉自己的渺小与狭隘,很多平时放不下的俗事都会自然地忘掉,而去静静地感受天地的胸怀和威严。
霍元甲最初是执迷于毫无意义的内斗,后来感悟自然,目睹苦难才最终觉醒。
这不仅是凤凰涅槃的真义,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
《论语·为政》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尚且在70岁才真正地阅尽世事、透彻通明,很多人终其一生局限于狭巷也不足为奇。
但真要等到我们都白发苍苍了,才懂得放下手里剑,抛却心中剑,是不是也晚了呢。
Predictable story coupled with really questionable acting. I find Jet Li's screechy voice to be a constant annoyance and the acting by almost all the actors are stiff to say the least. Its interlude in the middle is also a little out of nowhere, it merely plays into the mundane story. Like many Chinese films nowadays, Fearless is a visual spectacle, but it has so much more to be desired. However, the premise behind and its tribute to such a historical figure should still be applauded.
首先先感谢李连杰先生为大家呈现出了那么好的作品。
这部电影小的时候看的是阉割版的,虽然当时年纪不大,看的时候也懵懵懂懂,但是看完以后“霍元甲”这三个字就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现在年长了一些以后二刷霍元甲,看了其完整版的(149min),感慨这阉割版的真的是太害人了,怎能因为主观意愿判断来阉割这部作品呢?
阉割的部分也并没有限制级的内容,这么做对演员的付出尊重吗?
对导演编剧以及剧组的用心良苦尊重吗?
对广大喜欢看霍元甲的百姓尊重吗?
完整版的霍元甲,人物形象明显更加饱满了,剧情也变得非常殷实,我看了很多评论说这部电影说教部分太多,剧情冗长,没有耐心看完等。
对我来说,我的观影体验是非常好的,可以用享受来形容,短短的2个小时,让我看到了一个人一生的起起落落,还有观念和认知从年轻气盛到思想成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认为评价一部电影不能只从一个维度来考虑,霍元甲明显是可以感觉的到在制作过程中是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的,(对全体制作人表示感谢。
)让我享受的是什么呢?
是自然的美,是武术的美,是音乐的美。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真的很棒,让我陶醉。
这部电影对我来讲就好比一壶好茶,小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茶,胡乱泡完(阉割版)牛饮完后咂咂嘴,只觉得和水味道不同,便记住了这个叫茶,现在重新找到了当年的茶,用完整的茶具和手法展现了茶原有的香味,用上一个下午细细的品尝,淡淡的香味能让人联想到新鲜的土壤、嫩绿的叶芽、暖暖的山风、脚踏黄土,头顶清风的采茶女,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才到自己的嘴里,令人回味。
而有些电影就像是小时候5毛钱一包的劣质零食,当时吃的很爽,现在看到直接连食欲都没有了。
甚至现在有些电影人直接用大便来糊弄观众,他们能为观众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屎上浇一层糖水,然后告诉你是重磅新品。
更可怜的是有些无辜的观众一直被喂大便以后导致脑子里也充满了大便,眼里也只盯着大便,说出来的话,都带味道。。。。。。
我觉得这部电影确实也存在着问题,但是在这些瑕疵duck不必去加以深究,我们不能保证每一片茶叶都是品质最好的,所以感谢制作人为我们提供了这份精神粮食。
李连杰先生的演技还是如此精湛,不愧为我偶像的偶像(一开口就是老jay迷了)可以看得出来李连杰先生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就连文戏(《海洋天堂》力荐)也能把我一大老爷们的鳄鱼泪给骗出来。
给他点赞,真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戏,比如霍元甲看到左右两边的农夫插苗比他快,他急了,在加快速度的同时往后一个小小的踉跄,这个细节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孙俪好年轻啊哈哈,也只有她能驾驭这个剧中的发型了,不得不说镜头很会拍,很多特写的角度都非常好的展现了孙俪的颜值。
婆婆的存在代表着智者,是霍元甲的第二位启蒙老师,也代表着编剧和我们之间的传话人。
她说着关于人生的哲学,让我也受益良多。
“一个人活着,只有他醒了以后,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人生在世,都会有生老病死,都是常事。
”“但一个人只有完成了他这辈子要做的事情,走的时候才能心安。
”这些话是霍元甲的三观进行先破后立的前提条件。
联系到后文霍元甲发现自己中毒以后,他的徒弟悲愤地怒道:“我去找他们报仇!
”霍元甲抬手制止并说道:“振声,你们要做的,不是去复仇.......仇恨只会生出更多的仇恨,最重要的是强壮自己。
”孙劲农说道:“元甲,我们不打了,我送你去医院。
”霍元甲回到:“劲农,我只是一介武夫,我用了很多年才知道能用武术做些什么,比赛还没结束,人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一定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步。
”在婆婆的铺垫后,听到这段霍元甲实际上对自己内心的真实独白,我感触良多,我曾经也因为幼稚伤害过别人,得到的却也是别人反击还有对自己不好的舆论,最后冤冤相报,两败俱伤,没有一点意义。
我曾经也在别人面前抱怨过自己的出生,抱怨过自己一腔热血受制于原生家庭,但现在明白了只是自己能力不够,吃不了苦,内心不坚定而已。
一个人活着,不要抱怨,不要去争一时之快,不要去憎恨。
一个人活着,应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不要对不起对你有期望的的人有恩与你的人,不要对不起你自己,最后告别的时候,方能安心。
不过最后的剧情,我看完了和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遍的感觉是一样的,恨得牙痒痒,霍元甲走到这一部牺牲了太多,思想到了这种境界,实属不易,历经磨难,初成宗师,却死于宵小之辈的阴谋!!!
啊!!
最后愿自己,任然保持初心,不管何时何地,看关于民族英雄的优质电影,永远自豪,永远热血澎湃,永远热泪盈眶。
愿自己和在座的各位,今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自强不息!!!!!!!!!!!!!!!!!!
最后吹爆我伦的霍元甲!!!!!
个人认为习武有三层目的:最底层以习武来强身健体;上一层通过习武过程中艰辛的磨练,打造自己的意志品质,塑造自己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最高层上升的精神层面,通过武术参天尽物,参悟世间道理,领悟武术真谛,最终到达止戈的境界,就像霍恩第最后没有拍下的那一掌。
李连杰习武多年,他想通过这一部《霍元甲》将他所领悟到的中华武术之理传达出来,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领略到。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深的是一种思想。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一项传统运动,更高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块瑰宝!
晚上跟猪一起看《霍元甲》,礼拜二是半价票,20元大洋,开场40分钟愣是没看明白导演意图,就一个武士,生下来就不爱读书,偷窥别人练武,最后自己竟然奇迹般地成了武术高手。
他愣是要争个天津第一,这个决心来源于小伙伴对他的欺负,我说的是这个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不健康因素的干扰,所以形成了一种反社会人格,这从他小小年纪便站在擂台上宣布“我一定要打败他”就能看得出来。
后来,在小农主义思想的主宰下,他杀了天津另一个武士,并如愿以偿成了天津第一,与此同时,从小跟他玩大的政治上正确得如同霍元甲爸爸妈妈一样的农姓好友跟他决裂了,他的母亲女儿也被复仇者杀死了。
他也许是万念俱灰,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南漂到了镜头上看是湘西片尾字幕上看是浙江的一个水乡,遇到了一个能准确将秧苗插到洞里的瞎子寡妇,并产生了没有肌肤之亲的奇怪恋情,并组建了一个谁也搞不明白的家庭团体:一个老奶奶(名叫婆婆),一个寡妇瞎子,一个霍元甲。
虽然村里的人年年都上坟,但只有在第七年上坟的时候,霍元甲突然想起他也许应该回天津给母亲大人烧柱香了。
至此,莫名其妙的,所有对白都充满教化、励志意味并完全能做《莫愁》等三元八角杂志的卷首语的,没有任何时代背景的(不信让主人公剪掉辫子试试),情节不知在靠什么推动(也许是霍母的教诲、霍女的那个不知是什么东西的礼物、霍父那一未劈下去反遭人攻击的巴掌)的近1个小时的冗长叙述才算结束。
啊,谢天谢地,大侠终于回到了天津!!
天津是个好地方,真他妈好,7年前(1900)只有中国人没有外国人,7年后(1907)大街上耀武扬威的都是他妈的外国人!!
“搞外国人”——霍元甲突然领悟了侠之大者的真正含义:以前我他妈的只知道跟同胞打,只知道争这个狗屁第一,现在我要为国为民,不跟同胞比武了,就跟老外比。
这个转变让跟他已经决裂并发了一笔小财(不知道他那饭馆是怎么重新装修好的)的农姓玩伴兴奋不已,于是送了一笔钱让他开武馆。
啊,两个人在一个以茶代酒(李连杰显然不怎么会喝盖碗茶,当在《大汉天子》中饰演卫青的粗人农劲松连托盘一起抓起的时候,李显然只抓起了盖和碗,这为他跟日本武士论茶做了铺垫:茶无高下,茶托当然也可有可无了)的饭馆又论起了为国为民之道,李氏拙劣的中文发音外加跟张铁林黄阿妈一摸一样拿捏的手势和面部表情,让人觉得霍皇帝肯定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手把手指教,才有今日的亲民(市井+做作+儒+胡椒粉)样!
大侠到上海开了一个武馆,打败了三个西洋外国人,最后被一个日本外国人暗算,但他明明吐血不止,结果还是死在了台子上,在他死的同时,日本武士的荣耀(虽胜但不承认胜)被彰显出来。
影片本应戛然而止,但那个寡妇怎么办?
导演肯定看过张怕之的《星愿》,于是让李连杰幻化了一下下,让寡妇瞎子流了一滴清凉悠长的泪, GAME OVER!
继《无聊之极》之后,今春的喝碎片彻底玩完,呜呼,无比怀念冯小刚大爷,没有你的日子里,春节他妈的还叫春节吗?
被《无极》差点搞晕,被春晚差点恶心死,本想让霍夜给咱长长精神,没想到霍爷就这么被糟践了一把。
狂吐不止,所幸还有2本《新周刊》,还有1份《南周》,还有一份《天涯》能消遣消遣。
尽管它们也开始自恋,开始莫名其妙,但毕竟,还能打发点无聊时光。
豆瓣是什么呢?
是一个网站,里面可以搜书搜碟搜音乐,自己看完还可以卖,不错不错,推荐一哈。
俺在上面搞了两个豆瓣,一个是第一驱动(卖稿子的),一个是内容消费商联盟(买稿子的),玩玩而已。
盲女月慈的出现,意味着霍元甲进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经月慈的“引导”,霍元甲退去身上的戾气,达致“天人合一”之境,同时也从一名武师“上升”为一代宗师。
可以这么说,成就霍元甲的就是月慈。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信矣。
所以,要理解霍元甲,首先就要把握月兹,她是我们理解霍元甲上升之途的关键所在。
1、女人。
霍元甲在人生低谷期经月慈引导,就好比苏格拉底年轻时遇上蒂欧忒玛。
读过《会饮》的人知道,苏格拉底经由巫女蒂欧忒玛的言传,领悟到“爱欲”(Eros)所引导的上升之路,终将达致对整全的“美”的直观——超逾诸“美的事物”而直观“美本身”(eidos)。
我们说蒂欧忒玛在苏格拉底一生中所处的位置,就如同盲女月兹在霍元甲一生中所处的位置。
盲女月慈也是通过言传,使霍元甲得以开始自己的“第二次远航”2、盲。
为什么月慈是盲女?
这个问题非同小可。
何以身体健康,视力卓越的武者反倒需要一名弱女子,尤其是盲女来引导呢?
为什么是弱引导强?
“盲”,绝对不是偶然,而是有极深意图的设定。
如果我们相信并贯彻这个解读原则:在剧本中,一切偶然都是精心设计,都是情节的一部分,都服务于剧本之整体。
俄狄浦斯瞎了。
他刺瞎自己,是因为无法承受看到的现实——乱伦!
那么月慈呢?
她看到什么?
洞喻,是柏拉图《理想国》(《王制》)第十卷的著名比喻。
洞穴中生存的人只能看见经由火光而投射到墙上的事物的影子(意见),而无法看见事物本身。
洞穴中有一条通道,哲人经由它向上攀爬,而来到洞穴外。
洞穴外阳光(真理)普照。
可人眼睛早就习惯了洞穴里昏暗摇曳的火光,感觉阳光很刺眼,极有可能瞎!
是不是可以说,月慈早就到过洞穴外,所以瞎了。
而霍元甲的视力只是洞穴内的视力,尚未经过洞穴外阳光的考验。
一旦到洞穴外,也极有可能瞎,所以只能由见过阳光的人来引导他?
3、洞穴和封闭社会。
之前,霍元甲住在天津城内,而月慈远离城市,偏居于苗寨之中。
城,是个封闭的区域,如洞穴。
城内的霍元甲念兹在兹的不过是那“津门第一”,这是封闭社会的最高价值,所以霍元甲是个城邦人。
月慈在城邦之外。
亚里士多德有言:城邦之外,非神即兽。
后世大哲尼采又补充了第三种可能性:哲人!
哲人见过阳光,副作用是瞎。
即便没瞎,也绝不能再适应洞穴昏暗的火光。
所以,她不能再回城邦,只能自我放逐与城邦(洞穴)之外。
霍元甲因为灭门惨案,体察到城邦价值的虚无特性——冤冤相报何时了?
——亦自我放逐至城邦(洞穴)外。
从而开启了剧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相遇。
《霍元甲》再赏李连杰2006年的电影,现在再看还是一样的精彩,但在豆瓣的评分只有6.7。
看电影以看轻人为主,更别说在网上打个评分了,大叔们才不会去干这种“傻事”。
那即是说,其一,网上的评分并非电影好坏的绝对标准;其二,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再喜欢这种打斗了,有不理解和不认同两个因素。
上幼儿园时有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全村只有两台电视,吃完饭带上小木凳在人家门口候着,那种情境不会忘记。
记忆中的霍元甲总是有点儒雅,道德和武艺都是近乎完美;而跟李连杰演的完全不一样,或者现代的观众来说,这样的宗师才是“人”,是人就有过去,是人就有情有欲,纵使最终成就非凡,但必经历成长和突破过程,一路走来必是异常曲折,这才是现代人们理解的真相。
黄飞鸿等一些烩炙人口的英雄人物在影视里常有多个版本,而霍元甲我只知道有以上说所有两个版本。
这部电影故事完整,结构紧凑,表达流畅,道理深入浅出,虽不达深远但也算引入思考;至于场面和功夫的表现,有于仁泰和李连杰在,那自然是再精彩不过了,可惜呀,一代功夫男神已老,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军用飞机 20180911
李连杰,很努力......
85/100 光芒四射的导演剪辑版,李连杰以武入哲的代表作,于仁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霍元甲,从青年的傲气到中年的心平气和,开始悟道,过程转变很精彩,袁和平的动作更是锦上添花,几场动作戏精彩至极。
情节仓促而鬼异。若这个人不是霍元甲也许看起来还顺溜些,至少人物塑造可圈可点。可是,我是看着霍元甲的片子长大的唉。。。。怎么看怎么不顺。
一直觉得霍元甲只是一介武夫,跟黄飞鸿比差远了!
找回曾经血气方刚的青春...
生硬的说教和俗气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精彩的武术设计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什么是“武”?完整版电影的开头点名了:止干戈。霍元甲从开始的热爱打斗,到后来的厌倦纷争,再到后来挥洒自如的大家风范,需要的是无尽的历练。对于李连杰而言,他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前滩MM,原来范总早就是霍元甲的好基友了啊!噢不,是好诤友;拍法太“单纯”“幼稚”了,把老外全都写成无脑笨蛋并不能真正扬我国威,真的难怪霍家人不满意,也许用徐浩峰的逼格来拍兴许会层次上去一点;桃花源情结(往好里说的)是不是某些人过不去的梗了,敢情是务农几年就能治好所有的心理困境;当然比起那些个假把式的武侠片,本片的武术水平当然实力与观赏性很强了;2006年龙标片,重映策展思路MM真是辛苦了
李连杰的功夫就不多加评论了,但是电影本身的拍摄,我觉得就只能说是一般!可是霍元甲爱国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武打还是真功夫。就记得李连杰和中村狮童换武器,以及用脚尖救了美国大力士一命
“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李连杰的毛孔真的好粗!!!
名字很有名气,那也不代表不是烂片
霍元甲那歌儿还真是配这片子的。看半截还特意又去找导演剪辑版重看了一遍也没发现高明多少,除了多了个莫名其妙的杨紫琼以及之前某些一个转场衣服都不是同一身了之类过于突兀的衔接没有了之外也没啥大起色,感觉重点想说人物觉醒吧所以结局很潦草,不过成长部分也讲得一般般,还有些很尬的台词。不过杰哥发现娘被杀之后仓皇找闺女那里演的还是挺好的,杰哥真的挺适合当爹诶!他好像也很少演这么张狂的角色。不过他这嗓子真的是。。。我感觉要洪熙官张嘴也这味儿可能真的会影响颜值。。。刚说完邹哥一辈子也没演过几个好人这就一跃当上了杰哥他爹!不演坏人的时候真是挺帅的。原来秦爷干儿子这么牛呢!要不是那时候棒子也正被按在地上摩擦,下毒这种脏活累活完全可以他们来,绝对保赢不用担心给你玩儿道义把冠军拱手相让。
导演有没有常识啊,武清县被带有梯田的大山环绕?简直就是西南风光嘛,天津那时是东方的时尚之都
怪不得霍家后人看完这部电影生气……
说教其实难免。很多伟大导演特定历史时期应景作品也难免说教。这片(140分钟导剪版)的最大问题还是,将传统功夫模式颠覆之后形成一道诡异荒谬的角色谱:片中,似乎只有主人公霍元甲(曾经)存在暗黑毁灭倾向,其各阶段对手们感觉反而比他更好?秦爷动怒伤人情有可原,后面擂台上美法日各国强手也都能迅速感悟善念止戈致敬,就连从小结仇的赵健落下擂台愿赌服输,其徒们也没像霍家弟子那样吃喝嫖赌惹是生非闯下大祸……这种“黑的时候莫名之坏/好将起来菩萨转世”的割裂弧变拍法貌似推陈出新复杂深刻实则僵硬做作自说自话,并使说教部分让人更觉尴尬抵触。远不如从头到尾保持一条线上,侠义始终人性丰满,子弟们也都性格各异喜趣生动。没错!就是李连杰自己演过的黄飞鸿。正所谓:将军常胜只因会选战场,历久思变也需量力而为。横批:我也说教一回!
动作很漂亮,人物表演也行,失败在台词设计上
李连杰这个没有读过太多书但是很爱思考的人,从花拳绣腿的套路又领悟到了新的境界,其他毫无看点。
2010.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渣滓多过金子,像霍元甲以及他日本对手的人太少了,更多的是那个什么田,为了赢,可以不择手段,并且认为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