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打分比较低,但个人感觉还可以。
数码相册那个情节好搞笑,演员的表情很到位,简直是尴尬症患者的灾难片。
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觉得毒舌男配角的笑话很无趣。
没有在国外生活过,不知道电影反映的是不是那里的主流爱情观。
感觉比中国人洒脱很多,觉得不合适就分,不委曲求全,离婚也离得兴高采烈。
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人由于各种因素(例如婚后有小孩的),顾虑重重,即使婚后发现不合适也会将就一辈子。
这个绝对是今年到现在英国出的最好笑的喜剧片了。
笑点又多又丰富,而且隐藏在很多小细节里,非常英国。
很多地方真的是非常好笑,我笑了很久,而且笑点不是那种很做作的笑点,让你不觉得看着很embarrassing。
比如Nat和Guy第一次交谈结束后,女同事隔着窗户lick boobs, lips然后在用手指xxoo的动作,爆笑。
对白也有指向性。
Nat的姐姐和姐夫总是拌嘴。
婚礼上姐夫说多么让人羡慕的一对啊,姐姐回应顶多一年就完蛋。
结局也是很有趣,他们在一年纪念日那天愉快的分了手,跑向了自己的新恋人,而你觉得这会是理所当然的。
你一看这电影,再横向对比下同是情感喜剧的《北京遇见西雅图》,你会觉得,特么那烂片儿能叫电影么,豆瓣上分还挺高,真是难以置信。
烂片总是用营销来取得受众群体,因此钢铁侠这种片一个子儿都不值,我宁愿把钱花在它和Guilt Trip上,贵也值。
看完后三观再次重刷,结婚后女的碰上高富帅,男的碰到前女友,结果两人发现对方方方面都不适合,而高富帅和前女友才是最适合的,那早干嘛去了啊?
突然发现我的思想已经越来越趋于保守,这部片在大学的时候看估计就没啥,不会觉得这几位怎么样,现在有点难以接受hhhhhhhhhhhhhhhhhhh
这么说,不绝对。
只能说有时候这样吧。
电影终究是电影。
总是理想的,完美的。
有时候,也写写故事,却越来越无法容忍大团圆结局。
好朋友失恋了。
是她先提出的分手。
而难过的要死的人却也是她。
我大惑不解。
明明放弃一个你不喜欢的人。
应该一身轻松自在啊。
何必如此忧愁。
问题是你身边暂时少了一个人。
多出一个空缺。
前些年看志明与春娇。
觉得庆幸。
他们遇见得刚刚好。
你这么难过。
只是你没有遇见对的人。
你没有刚好遇见对的人。
如果你恰好遇见那个人。
你不会失恋,你不会难过。
也许,我指的是也许。
世上好多事都有个也许。
如果影片中的他们没有遇见另外合适的人。
那么,他们也不敢贸然分手。
还分得那么happy。
忘记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喜欢上另外一个人。
我总是在得到与得不到这个问题上纠结。
我一直觉得爱情如昙花一现,让人心动的只有几秒。
转瞬即逝。
然后变成了永远的回味,回忆。
而回忆只会如醇酒一般,越来越香越来越有味道,让人沉醉。
真正的爱情只在虚幻之中,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想象中。
有那么一个人。
他不必太过真实。
他只是一直在那儿,你伤心了,他给你慰藉,你难过了,他陪着你。
有些人你爱恋他,但不必真的得到。
这是一种平衡吧。
得到后会觉得没什么,会有一年之痒七年之痒。
了解后会失去新鲜感。
一切被琐碎的小事牵绊。
失恋是因为不甘心吧?
如果你真的拥有了,也不会那么开心。
不过美国叔叔真挺帅,他一笑起来好像金范。
眉眼谈笑间。
而且他每次和女主对视的时候,又那么深情。
让我一下子又相信了,世间是有着真正对的人。
只是那个人在哪里?
以前不理解有些女人换男友如同换衣服。
现在有些懂了。
这没什么错。
人本就是容易厌倦的。
婚姻虽然承载着责任等等。
但也要快乐至上。
没有必要互相折磨。
但如果你们的婚姻上升为亲情。
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朋友突然问:人为什么要结婚?
好像结婚就是终点一样。
不合适就分手。
但分手后难过的要死,还不如不分,找到对的人再分刚刚好。
哈哈,这么说好无良啊。
只是希望你别那么难过。
说实话,看到最后我很吃惊,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电影从一开始人物的刻画方式就很夸张,很好笑但我不觉得是幽默,因为一点都不现实。
我之所以能看下去就是因为女主长得很漂亮。
我看到三分之二觉得这部片子一般,导演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那种从剧情里推测出来的想法,直到看到最后,来了一个反转,跟我一直秉承的信念是完全不同的。
我觉得很厉害,让我看到了还有很多思想与我完全相反的自由的人过的很好,很开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才6.4分吗,这部电影我看过好多遍。
《give it a year》的意思是,再试一年。
如果那种感觉还没找回来,与其勉强在一起互相看不惯、互相撒谎、为了维护诺言而强求,还不如互相说真话:我够了,分开吧。
你不敢说这句话是因为你觉得我受不了这句话,但其实我多希望你先说出来,因为我早都受够了。
说出来的那一刻,你发现你其实等了好久,我发现我超级开心。
天长地久?
不不不,够了。
这电影表达的心智很成人,态度很诚恳。
必须要说的是这部片男女主角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双方都拥有足够的婚后社交,所以分手时突然断裂的亲密陪伴感很容易被立刻对接上的异性社交无缝替换,所以这种分手并不痛。
两人也没有分手就绝交的心态。
这种分手没有相爱相杀的内耗过程,这不简单,这需要成熟和诚实的心智。
国内两性关系在面对这种事件往往陷入痴男怨女的相爱相杀,按心理学观点这是高度缺乏社交网络的二元关系造成的,是一个巨婴化的恋爱状态。
男女找的都是照顾自己的“妈妈”,而照顾我的人(“妈妈”)要和我分手,就等于婴儿的世界被毁了,对婴儿来说既然世界毁了,那就索性毁掉这个世界。
于是痴男怨女相爱相杀。
国内常见的两性关系套路是互相要求另一半远离异性社交,将两个成人强行拉进一个二元关系状态(母婴关系状态)。
互相对彼此进行降维打击。
做一个笼子一起钻进去。
所以这部电影的两性关系在国内绝大多数两性关系模型中都无法套用。
心理学界认为国人的集体心智水平是6个月左右,心理成熟度和社交依赖度决定关系的状态,这部电影被打低分,也许是年轻的豆瓣观众接受不了真正的成人世界吧。
扩展阅读: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20169?dt_dapp=1
本来以为是一部小清新的电影,男女主角闪婚,虽然中途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最终还是会在一起,然后故事就happy ending了。
但是,故事看到后面,就发现他不是传统的剧情。
不合适就是不合适,很多事情是不能将就的。
有时候就要勇敢的说出来生命是如此的短,就应该有有限的时间,最求真正想要的东西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明明是两个不合适的人,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分开但是,不合适这一条原因,就足够可以作为分手的理由了希望大家可以珍惜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不管人,还是东西
first,I wanna give you a warn before you watch,some porn stuff is in the movie,but that depends the method you see it.Actually it's been the first time that I get someone who is incredibly excited when talking about getting divorce,even happier than marriage,but finally,at least,they own their true love,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good ending.
当我看到女主角驼着背,穿着女士西装用平行线的方式,踢着高跟鞋进办公室的时候我莫名想到Jennifer Beals穿西装时和她产生的强烈反差。
这部电影当真是一个奇葩中的真异数。
所有的英式幽默被我的大脑系统自动过滤,完全找不到笑点。
整部电影的思维范围目测还在1时区游荡,但很可惜,我一直徘徊在4时区,中间隔着一条长虹路加一条青年路。
于是这部电影被自动分为三个频道,一个是听不懂女主角帮笑话的男主角帮,一个是听不懂男主角帮笑话的女主角帮,还有一个是我。
唯一值得称颂的是这部戏的主题——爱情和婚姻都不能将就。
当女主角认识男二的时候她和男主的关系开始变的糟糕,而这种糟糕着重体现在两个字——琐碎。
婚姻生活最真实的被呈现在眼前,当你对十年如一日的一张脸开始莫名厌倦时,尤其是这个时候他的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缺点已经不断暴露,他做的每一件事在你眼里都开始变得忍无可忍,长年累月的怨气如同老式厨房墙上凝固的油烟,黑沉沉的用刀片竭力刮下来一片,放进杯子里冲水喝,其效果堪比砒霜,只不过——是婚姻的砒霜。
如果你看到你身边的这个人做任何一点点原本是可以原谅的错事而现在却让你大发雷霆,并且已经有了把他切碎了放在切片里看看这个人脑子究竟是个什么构造才可能这么不通情理的想法的话,我建议你们,快速的挺过去或者分开吧。
这种文火慢熬的婚姻或者爱情到最后会磨掉一个女人最后一点气质。
爱情和婚姻,都不能将就。
其实电影所探讨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在某次邂逅迸发火花安定下来之后,是否会日久生情。
电影里的两人不是没有努力过,在面对婚外情的诱惑时也会稍作抵抗,而做这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因为两个人仅仅是看起来很般配?
我觉得女主角的一句话很精辟,他们爱上的不过是坠入爱河的那种感觉,而非彼此。
但是,我说电影的故事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它完成得却不够有趣。
尤其是一见钟情的那对。
萝丝·拜恩与西蒙·贝克间毫无火花而言。
不是说不能拍一见钟情的桥段,而是你得拍出一见钟情的感觉。
西蒙·贝克凭什么就非萝丝·拜恩不娶了,而萝丝·拜恩又肿么会突然就喜欢上一个钻石王老五了了?
你敢担保这一对不会在三个月之后重蹈覆辙?
或许编剧是想说这样的男人才是适合萝丝的类型,而她自己之前一直都没有意识到,错把一个痞子小说家当成归宿。
但是,话说回来,这样的钻石王老五难道不是适合大部分女人的类型吗?
电影把这个角色塑造得太过完美,没有把两个角色的共同喜好往深处挖掘,因而失去了说服力。
相较而言,再见倾情的那对更易于让人接受。
安娜·法瑞丝一出场就会让人惊呼:这才是适合男主的类型。
傻里傻气的可爱,听得懂男主的那些冷得要命的笑话。
安娜·法瑞丝也贡献出来电影里最让我觉得好笑的桥段。
不知道是不是角色的问题,虽然安娜笑起来脸上凹凸成一块一块的,但还是非常可爱。
反倒是萝丝,虽然我一直都觉得她是大美女,从柳条公园开始就很关注,在电影里看起来干瘪得让人心疼,表情稍微一大,各种纹路就涌了出来。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相处了一年发现对方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早早分开也是件好事。
爱情本就是件因人而异的事情,人是会变的,对爱情的感受也会发生悄然改变。
有些时候就是需要一两个契机去让自己意识到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别人的故事,读过看过就好,没必要奉成圣典,更没必要时刻谨记。
静下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好。
唯一遗憾的是,我能忍受男主伴郎的那些又恶心有下流的笑话,也能假装不去深究那些有些老套的搞笑桥段,但是,导演对结尾的处理实在是太不上心了了。
逗死了完全是我的菜!!!
演到最后变成了换妻游戏一般
同样的题材,英国人总有办法拍出和美国人不一样的味道,就拿这部片子来说,同样是描写婚后激情不再的故事,美国人通常会塑造一个合家欢的结局,可英国人偏偏就要打散重组结局却依然很欢乐,再加上这类英式小品题材中一贯的话密,还是很有可看性的~
猪一样的队友,双方对婚姻缺乏忠实感,谨慎进入不了婚姻,冲动的婚姻最后还是要归于一旦,然而唯一值得说的,这其实有可能是很多婚姻生活的现状。
可爱又另类的大团圆结局,混乱又无法反驳的婚姻观。
不合适就是不合适
笑点还蛮多的 打发时间的上品~
(2021.11.17)女主演了Mrs.America,伴郎客串过生活大爆炸~露屌那段笑死。
Nat好看 情趣内衣加分 其他部分没营养
喜欢这个故事 轻松有趣 但是不太喜欢结局 太过离谱 支持英国电影
最不英国的英国片?英式口音在哪里啊?英式冷幽默在哪里啊?两杆大烟枪里的汤姆和话唠朋友估计是唯二亮点了。当然,萝丝·拜恩还是很美,加油加油。
一颗星给安娜法瑞斯
不喜欢就换!
打着真爱的名义糟践婚姻
内衣尊的是草鸡好看,3p你倒是把胖次先脱了啊!壁纸滚动什么的简直太色了w
很英国!
1年还是2年,如果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要指指点点,缺乏必要的妥协和包容,那么只能一个人生活了
女主真的很美~剧情真的很无聊~!
没看下去
一个戏里面男主女主男配女配都这么讨厌真是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