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土
幻土,A Land Imagined
导演:杨修华
主演:俞宏荣,郭月,刘晓义,陈泽耀
类型:电影地区:新加坡,法国,荷兰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孟加拉语年份:2018
简介:新加坡海岸線上的填海工地,工人王必成失蹤了。兩名警探聞風而至,在工地周圍四處探詢王必成的蹤影。躁鬱的氛圍、失眠的夜晚,警探在夢裡見到王必成身影,而令人不安的真相,也將在虛實難辨的溼熱幻境中揭開。 新加坡青年導演楊修華,與資深演員宏榮、《路邊野餐》女主角郭月合作,在虛實難辨的故事結構中,揭開新加坡沿海無證移工的生存..详细 >
孤独的人在梦境中像沙子一样相连,很快接触很快散落。这片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太精巧的电影节向华语片,像《白日焰火》以film noir为外壳,像《路边野餐》和《布米叔叔》一样将梦和现实混淆,又有蔡明亮式的镜头语言,甚至还有《巫山云雨》中暧昧的男女关系和三段式叙事(btw,真是很多年没见过了)。一方面这部片关注了外来劳工,可层层象征的用法和片中使用的镜头语言却又那么取悦文艺片乃至艺术电影观众,我们是否在消费和把玩这个阶层和题材呢?
除了演技,这部作品没有什么好值得诟病的。虽然观感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但是作为电影圈kol,用狗屁不通的理由打低分的热门短评是认真的吗?
好吧这片子拿金豹确实太扯了……(我不管,我喜欢)宏荣先生气质真好,像凯尔·麦克拉克伦。
最后的三分钟足以诠释本片,这是我今年看过最美的片段,无须多言,值得反复观摩的一部作品。
向内挖掘的部分很迷人
要的不是心理状态,而是人,人在装置中游走,无所适从。
流沙(殖民史,经历奇迹与全球化语境)造就的新加坡梦,填海地点与劳工一起成为不可见的幽灵想象,侦探与失踪者交互的主体性有助于观众代入?
虛虛實實有David Lynch的影子,只是實的部分還有點薄弱,虛的部分也不夠迷幻,但填海的隱喻確是神來之筆。
主角的念白机械而沉闷,却在游戏界面恍惚的一刻引发绵长遐思。
悬疑过程很差,但氛围特别好,充满了绝望的气息,整个沙场的环境拍摄、逼仄的网吧、游戏的第一人称视角把人的精神抽离,疏离、厌世出现的同时逐渐飘起时有时无的幽灵气息。而这里挣扎的角色,更是不避讳地明喻,你们就是填海用的沙石,你们就是耗材。
#VIFF2018# 新加坡视角的底层边缘人物,填海造地的工地生活下面,几个外来者和本地人的慢步调的悬疑故事…可以想象导演对于土地有很多感情和疑惑,至于影片的回答是闪避的,便有了间于社会批判和追逐电影感和视觉风格的迷失感……所有人都在营造属于那片土地的失落之情,几段篝火边的戏便有了慵懒的美感…
1.开场三个空间转换提纲挈领:创伤性实在界(阿豪事件)、想象界/幻象(窗外的火树银花)和二者交叠(填海工地)2.故事核心不是王必成,而是“阿豪事件”,因此是离心叙事,围绕着创伤性核心结构起王必成-警察的“庄周梦蝶”/衔尾蛇幻象曲面(台词会如同独白)3.本片中赛博空间不是作为齐泽克的象征秩序,而是完全的想象界/幻象,除了孤独的喃喃絮语彷徨游荡和“梦中梦(实在界/死亡)”,别无其他;也正是由此,虚拟体验和现实叙事形成了巧妙互文4.数码媒介的自觉,霓虹灯管、玻璃外的城市灯光,尤其是直射镜头的手电筒,大概是年度“穿越幻象”5.阿豪事件是创伤性核心,但可以延拓达致“历史感的丧失”(身份、语言、家国飘零流散,“三十年前,谁知道怎样”“捏造的土地”,只存于网络的阿豪如同鲍德里亚经典的“海湾战争不存在”)
还蛮合我口味
作得没边
像是一个太平庸的好人努力在讲表不及里的议题。
梦境与现实,悬疑和诗意都包含其中
可惜了郭月
贾樟柯的时代卷轴画遇上阿彼察邦的万镜楼黑色电影触及社会议题
故事很迷人啊 魔幻得很高级啊//又灵性又扎实
土地不是自然形成的,梦不是无缘无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