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太

Vợ Ba,小三妻(港),落红(台),第三夫人与发饰,The Third Wife

主演:阮如琼,陈女氤溪,阮芳茶眉,黎武隆,玛雅,清美

类型:电影地区:越南语言:越南语年份:2018

《三太太》剧照

三太太 剧照 NO.1三太太 剧照 NO.2三太太 剧照 NO.3三太太 剧照 NO.4三太太 剧照 NO.5三太太 剧照 NO.6三太太 剧照 NO.13三太太 剧照 NO.14三太太 剧照 NO.15三太太 剧照 NO.16三太太 剧照 NO.17三太太 剧照 NO.18三太太 剧照 NO.19三太太 剧照 NO.20

《三太太》剧情介绍

《三太太》长篇影评

 1 ) 一部略沉重的文艺片,讲的是男男女女的宿命和抗争

基本上没怎么看过越南电影,遇到这部电影纯粹机缘巧合画面拍得很美,一开头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在这样的平和背后,却是小人物们沉重的宿命,以及他们想要摆脱现实的叛逆抗争片中对于身体线条和性感,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唯美描绘二太太春小姐真的太美了,饰演她小女儿小仁的童星也是演技爆棚这不是关于一个少女成长史的故事,也不是宫斗的地主家庭版尽管女性角色们有着自己的私心,处处都有点暗自较劲的味道,但导演依然没把电影做成宫斗题材,反而是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印象很深刻的是三太太小云(女主)难产,大太太给她做剖宫产,让人一度怀疑她是不是居心叵测(毕竟自己同时怀孕,却流产了),而后她抱着小云的孩子,很疼爱的样子让人觉得她内心其实没那么灰暗,可得知那个小孩儿是个女婴后,倒是让人有点不寒而栗:莫非她的愉悦和疼爱是因为小云没有生男孩儿,所以没有威胁到她的地位?

在电影里,女性的命运轻如草芥,她们没有选择,唯一的期望是生个男孩儿,这种草芥式宿命带来的无奈从二太太春小姐嘴里说了出来:"后来,我不再祈祷,因为命运占了上风"占了上风的命运让这样的无奈变成绝望后,表现出来的是小雪(刚过门的儿媳妇)的自杀,她没被少爷接受,但又回不去娘家了,尽管她在河边上吊的场景很有艺术美感,但是与她沉重的命运相比,这样的美感显得分外悲伤而作为年轻男性,少爷的命运也不太美丽,只不过他至少有得选就是了,他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反感:我不想跟素不相识的人结婚电影的背景是一个守旧的传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是所有人在偷偷打破禁忌例如,二太太春小姐和少爷的偷情和爱情例如,三太太小云对于春小姐的拉拉爱情例如,最后小姑娘小仁拿起剪刀自行剪掉头发扔进河里还有最让人悲痛的是,小云最后抱着自己的女儿坐在河边,摘了一束有毒的颠茄放在女儿嘴边而这个母亲就在前一阵还是盼着生儿子的准母亲时,脆弱到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在佛祖前"保佑我是家中唯一生男孩儿的人"的祈愿导致了大太太的流产电影里还有好几处出现蚕的意象,不知道是不是有特定的含义,而且蚕的生活仿佛就跟小云同步一样(例如小云怀孕时蚕在产丝)

 2 ) 有别于国内近年题材的存在

电影讲述的是父权社会下的女性,落脚于19世纪末,可是其中的很多事情放到今天也同样存在着。

有别于国内近十多年来的“雌竞”文化宣扬,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看到最不一样的就是其中三个主要女性角色之间反复拉扯的关系,即使在各种幽谧情感的撕扯下,她们依旧是最懂彼此的,所以二太太怀着爱女儿一样的心情照顾主人公小云,几乎是同龄人的小云和在这个家庭中作为女儿身份的阿莲感情要好,大太太流产了一个孩子,却在云生产的时候救了她,云为了自己想要生一个男孩却误以为害的大太太流产而害怕愧疚。

在这部电影中,女性的身份是共同的,是母亲,是女儿,也是女人。

她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被二次异化。

而作为讲述父权压制的电影,这部作品无疑也是满分,被迫提前产出“价值”的女性,普遍在不到15岁,刚刚来过初潮的年纪出嫁;出嫁后又被要求马不停蹄的生育,并且只有生育了男孩,才能在凭借伊获得家庭地位,或者说她们的社会地位,物化女性的同时也将女性的价值压榨到了极限;只是因为丈夫不喜欢,被夫家退婚,继而被父氏家族抛弃,最后不得不自杀身亡的雪(大少爷山既然知道自己不喜欢,不能接受,为什么不在婚前就强力反对呢,婚后才要求父亲帮助自己,将没有自主权的妻子置于死地,真是恶心人);所以最终云抱着出生的女儿时,也就获悉了她一生的命运,就像她看着死去的雪,她摘下了颠茄,是否也就结束了怀中女儿的悲剧呢?

 3 ) 包办有利于婚姻维系

有时自己会思考包办婚姻的利弊,去深思被人唾弃的“糟粕”是否有它的可取之处。

表达自己一个观点,也许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个人认为包办婚姻体现了古人们的智慧,是经验的结晶,也是从本质上对婚姻这件事的理性理解。

一定会有人说,包办婚姻是对自由恋爱的扼杀,是对人权的蔑视。

我向来赞成恋爱自由,也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恋爱不等同于婚姻,两个人相爱最后喜结连理,这是最美好的结局吗?

我倒不觉得,这也许只是痛苦的开始,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明白婚姻是什么,更不清楚谁才是适合自己的结婚对象。

包办婚姻为什么会被世人摒弃?

我认为是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那些被包办婚姻硬拆一对的,让人怜悯的爱情故事,给多数人洗脑了。

这类凄美的爱情故事很多,就不举例了,我只想说故事中的人物最终在一起又能怎样?

婚姻绝不是结局,相爱的人并不一定适合在一起生活。

二是问题出在统计概率上。

如果有数据能够统计古人的离婚率,那么数据上一定能客观反映出现代离婚率远高于封建时期。

那些令人落泪的故事,只是极少数。

三是思想上的“进步与前卫”。

社会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体会到自由恋爱的好处,一生能爱好几个,毕竟喜欢他人或是被他人喜欢这是很让人满足的一件事,“浪”惯的人,还会喜欢被约束吗?。

也许被我们认为是腐朽的观点和文化,说不定才是最科学的、最现实的,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

再说说包办婚姻,古人们明白维系婚姻的并不一定是爱情。

婚姻是什么?

可以说是一份契约。

两人去领证,你以为仅仅是一张纸吗?

那可以看做是一份合同,各自的权利、义务法律中有明确要求,双方是有约束的。

包办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我认为这是合适的,有利于夫妻双方以及家族之间相处和谐,是一种共生关系。

而和谐共生才是维系婚姻最好的方式。

简而言之,繁花会凋零,梦境会苏醒;恋爱可自由,结婚需谨慎。

包办未必不会让你过好这一生。

 4 ) 潮湿的热带、旺盛的生命与隐忍的女性

观影结束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莲说的话。

那时候,她睡眼惺忪,对着妹妹的喃喃自语:“我长大之后要变成一个男人,然后要娶很多房姨太太。

”有多少女性,小时候曾幻想过要成为一个男人呢?

我幻想过。

不过,这更多的是基于对性的好奇。

而在19世纪末的越南,这种转换性别的想法,显然源于女性的悲惨生活。

彼时的越南,无数女性虽被扼住喉咙,却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息。

影片的主人小云年方十四,就嫁给一大户人家作第三房姨太太。

身为妾,她经历了拘谨的婚礼、诡异的初夜、微妙紧张的家庭生活,她怀孕、探索性、目睹少女新娘的死亡,卑微的她在此过程中,逐渐累积起绝望……导演阮芳英在展示一个畸形的性别秩序。

其特别之处在于,她并不刻意运用阴暗的色调,与压抑的音乐,来渲染窒息感,从而烘托女性的悲惨。

相反,电影画面明亮清新,如同少女的生命底色。

在一帧帧画面中,芭蕉、斗笠、季风雨、蚕、纱笼、红壤、神明等元素交错出现,不由得令观众惊叹不已——这片土地的生命力是何等旺盛,而在这种旺盛之中,女性却又如此地隐忍地生活。

如果你在炎热的夏日正为滂沱大雨所困,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想念起武越国镜头下的中秋之夜、月夜之下的民谣、民谣中传唱的神话故事“阿贵奔月”;会和我一样,想念起陈英雄电影里那群婀娜少女,她们身着洁白无瑕的越南旗袍,衣袂飘飘,眉眼盈盈;还会和我一样,回味着《情人》的故事,想象着少女杜拉斯,穿着风流,情窦初开,信步走在西贡街头,邂逅那个中国男人,情欲满满……也许,越南越美;也许,湄公河畔仍传唱着无数古老和动人的传说。

那片湿润的土地带给我美好的遐想,是我头痛欲裂时的一剂良药;更是我在贫瘠的海岛上,经历数个酷暑后,对热带地区尚存的一丝美好的憧憬。

 5 )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剧情还是比较压抑的,封建的旧的家族观念其实是整个东南亚民族的共同的特色,至于这个婚配习俗,更是伤疤。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剧情还是比较压抑的,封建的旧的家族观念其实是整个东南亚民族的共同的特色,至于这个婚配习俗,更是伤疤。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剧情还是比较压抑的,封建的旧的家族观念其实是整个东南亚民族的共同的特色,至于这个婚配习俗,更是伤疤。

 6 ) 男权社会下女人的悲哀与不幸,可怕却真实

🎬看了这部越南电影,只觉得震撼、震撼、还是震撼。

男权社会下女人的悲哀与不幸,可怕却真实。

•💧大太太生了男孩,在家里有地位,可以帮忙打理家业;二太太生了两个女儿,不仅没地位,更算不上是太太;三个太太之间相处得还是比较融洽的,没有明争暗斗、相互陷害之类的,大概是因为她们都深知身为女人的不易,都知道自己不过是悲惨时代下的牺牲品罢了;如果非说有什么想争的话,那就是都想生出男孩。

•💧这所深宅大院,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丑恶?

男人不把他的太太们当人看,对他来说,小云只是个泄Y和生育的工具;二太太与大太太的儿子私T;小云对二太太产生了不一样的百合情感;大太太的儿子阿山因为爱着二太太而不喜欢妻子,想把妻子休了,但妻子的父亲却觉得女儿让家族蒙羞,不让她回家,蕞终女儿自杀。

•💧小云当初意识到只有生下男孩才能得到尊重与地位,然而美梦被打碎,最后生下的是个女孩,她明白,身边这些女人的结局就是将来女儿人生的写照,所以她狠心将颠茄花喂给了孩子(此花有毒)。

•💧二夫人的二女儿跟姐姐说,我长大后会变成男人,娶很多妻妾,我向佛陀祈!

祷了,一定会成真的。

看到这里,真是满心的悲哀,女儿家从小不被重视,该是经受了多少委屈和偏见,该是有多不被待见,才会有这种想法。

但她坚毅的眼神却有了不同于这些人和这个时代的色彩,我想,终于有人学会了抗争,她们是多么难能可贵。

 7 ) 以清新、婉约的方式诠释男权压制下女性的卑微人生

越南电影《三太太》以清新、婉约的方式诠释男权压制下女性的卑微人生。

中国影史上这类题材很多,但风格却迥异(如《大红灯笼高高挂》)。

以十四岁女孩的视角观测被严重物化的女性不幸,女性只是男性欲望的对象,生育的工具,被奴化物化,没有尊严可言。

在表面的平静中隐忍的反抗,独特的视角与多处静物、自然的隐喻,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热带风情画卷。

女性的身体仅有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小牛的分娩、三太太的生产、蚕宝宝的生命律动都隐喻着自然的规律、生命的蓬勃生机。

在白丝缠绕的茧中挣扎的蚕,是众多女性无声反抗的象征。

小女儿幻想着长大后变成男人,也娶多房妻妾。

二太太与大少爷的乱伦、三太太对二太太同性爱恋的表白等都是难以言喻的抗争。

天然的生命之力如此汪洋恣肆,那被退婚的处女新娘却在青山秀水间以一条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乃父一句:“你就这唯一的用途也做不到。

”把女性的尊严、生命肆意践踏蹂躏。

清新的风吹拂着嗷嗷待哺的女婴,三太太那幼小的无助身体哺乳着将面临同样命运的女儿,她不可避免的沦入物化哀歌的轮回。

 8 ) 14岁当人妻,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哀,这片点破了人性和欲望

一、如果有人问你,14岁的女孩一般在干吗?

相信大家的反应差不多:这还用问?

放在今天,确实不言而喻,可在100年前,就不一定了。

越南少女小云14岁嫁人,丈夫是45岁的富家老爷,论年龄完全能给她当爹。

自己还是孩子的小云深知,想要在这深宅大院能有点尊严和地位的活下去,只有一条路:生儿子!

仿佛她来到世上,唯一的使命只在于此。

小云的命运,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女性的命运……电影名叫《三太太》,由越南女导演阮芳英自编自导。

根据她奶奶的真实经历改编,在泰国某山沟拍摄三月完成。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女主是一位14岁的女孩小云。

旧社会女子的婚姻,都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却做不了主。

在小云尚不知嫁人为何物时,便被许配给大户人家的老爷做三太太。

她坐着小船前往夫家,舟行岸移,青山绿水,风景秀丽。

但配乐凝重低沉,小云眼里的空洞迷茫,都在暗示什么。

婚礼隆重而热闹,张灯结彩,宾朋满座,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可小云像局外人,她不敢说话只静静地坐着,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新婚之夜,小云的眼睛闪烁着明亮单纯,好奇、恐惧笼罩了婚房。

次日,垫在她身下的白布被仆人晒出来,鲜艳的落红代表着贞洁。

大太太亲自查验并确认过,她的三太太身份才算定了下来。

年幼懵懂的小云小心翼翼,用心观察着大院里的人和事,学习府上的规矩礼节。

温婉大方的大太太生有一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在家里的地位很高。

二太太虽然貌美明艳,但只生了三个女儿,这让她总有些抬不起头。

小云从仆人口中得知,唯有生儿子才能得到老爷宠幸和下人的仰视。

她也渐渐明白,为何婚礼上大太太只用招呼客人就行,而二太太还要一展歌喉为众人助兴?

桌上的一碗石榴,象征多子多福,这些无不在警示她,必须得生儿子。

看到此处,观众想必会感慨,这不就是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吗?

从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沦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这点来说,的确如此。

张艺谋的高明,在于他让掌控大权的陈老爷没有露正脸,全片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氛围。

“舍弃”了历史和权力的寓言,注重对女性的观察和生命体验的书写。

不同于陈府中四房太太勾心斗角的宅斗,本片里三位太太相处很和谐。

她们在一起聊天说笑,二太太甚至还为小云示范怎样侍奉老爷的秘诀。

小云因和二太太的女儿年纪相仿,两人总在一块玩。

在婚礼上她就被二太太迷人的风姿和美妙的歌声吸引,小云不自觉地对她有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小云怀孕了,日子在云淡风轻中一天天消逝。

她似乎少了点恐惧不安,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

如果能生个儿子,她就能安稳地呆在老爷身边,享受她作为三太太的尊荣。

只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连发生,一次次打破了她的美梦。

看似和谐有序的深宅大院,竟藏了那么多羞于启齿的丑事!

二、某夜,小云如厕,却瞅见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像是二太太。

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便悄悄尾随。

定睛一看,正是二太太,她居然和大少爷偷情,直接吓坏了。

小云没有多看,她始终难以相信,慌慌张张地跑了。

对年少的小云来说,这种事不易理解,她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躺在床上的小云,满脑子都是二太太温柔妩媚的样子。

第二日,小云又撞见另一桩“丑”事。

府上有一对仆人私通被发现,男仆身受鞭刑伺候,完了继续留下来干活。

可身怀六甲的女仆却糟糕了,落得个剃发出家的下场。

两件事对小云触动很大,她很清楚必须替二太太保密。

之后,小云更愿意和二太太亲近了。

她为她揉肚子涂抹精油时,小云将头凑了过去,她鼓足勇气表白,但遭到拒绝。

二太太当她是女儿来看待,而小云以为两个人可以有爱情。

不得不说,在高墙大院的森严秩序下人性很容易扭曲变形。

二太太和大少爷的不伦恋,既可能是因生不出儿子对大太太的“报复”,也可能是被丈夫冷落后的发泄。

小云对二太太的畸形恋,潜意识中是一个孩子对母爱的深情呼唤,或者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怜爱罢了。

小云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她心里没着没落。

在她养胎期间,处于“空窗期”的老爷,也让高龄的大太太怀上了孩子,这令小云深切地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她担心大太太生儿子,竟跑到佛前祷告。

年龄一到大少爷的婚事被提上日程,可他不服从父母安排,心里只有二太太。

其实,他和二太太的苟且之事,仆人们和大太太早已知晓。

大太太爱子心切,自然嘴上不说啥,只想着安慰儿子。

可是不知趣的大少爷硬要“闹腾”,一度以死相威胁。

大太太一巴掌过去动了胎气,不幸流产,孩子没了。

大少爷执拗不过,只得和当初的小云一样,与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结婚。

初夜之时,他喝得烂醉迟迟不进房间,且拒绝圆房嚷嚷着要退婚。

老爷没办法只得叫来亲家处理,答应给他们三倍嫁妆的“赔偿”。

虽说姑娘仍是处女身,可以“告示”于众再嫁人,但他父亲丢下她走了。

觉得女儿无能辱没家族门面,嫁进门的新娘何其委屈,在河边自缢身亡。

府上接二连三的事让小云心惊胆战,身为女人的悲惨命运可谓在劫难逃。

尽管祈祷万千,但她生的还是女儿,一股不祥的压迫感从天而降。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

小云抱着孩子沿着河岸前行,目送着送葬队伍。

面无表情又若有所思,她像是要逃跑,摆脱男权文化封建枷锁的束缚。

追寻自我生命的掌控权和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的天性。

但小孩哭闹不已只好给喂奶,此时她摘下一朵颠茄花(有毒),犹豫不已。

也许,小云已经看到了自己悲惨命运的结局,她不想让女儿再重演。

也许,小云本身对生活已万念俱灰,所以有了轻生念头。

导演没有明确交代,而是将镜头切换到了二太太的女儿小闲。

她将长长的秀发剪去丢进河里,微笑的面庞似在宣示抗争和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三太太》讲述了男权文化下,女性地位的卑微,以及情感欲望被压抑扭曲的生存境遇。

影片的画面很美,手法含蓄,极具东方美学的沉静幽远气质。

故事倒很“残酷”,视觉和文本的反差构成强烈的冲击力。

看似轻声细语不动声色,内里却暗流涌动留给观众极多遐思。

1、吃人的封建社会,女性存在的价值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在讲究母以子贵的年代,能生个儿子是全体女性共同的追求。

片中的三位太太和刚出嫁的新娘无不卑微,她们以夫为纲,一生努力只为讨好男人。

大太太墨守成规,严格遵循府中规矩行事,帮老爷操持打理家族事务。

二太太看似敢于冲破枷锁,可她也坚定地和大少爷撇清关系,本质还是对男权的屈服。

她完全知道,自己和大少爷的感情见不得光,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均不被认同。

2、男尊女卑的既定规范,紧紧地束缚着女性诉求的实现片中一家人讨论卖掉小牛之后款项的去处。

老太爷称大少爷想要匹马,二太太用试探的口气说想为女儿买礼服。

大太太觉得少爷快结婚了,应该为他考虑。

老太爷点头默许,众人不再作声。

同样是孙辈,女性的诉求被忽视,大家习以为常。

掌握家族最高话语权的老太爷,也是男权的化身。

在这样的文化秩序下,女性只能是被压迫的对象。

3、能解放女性的是自身,从觉醒到蜕变还有很长路要走小闲是一抹清新的亮色,犹如一株积蓄着巨大能量的幼苗,代表向传统发起挑战。

当大人无情地杀死年老的母牛后,她怒气冲天地大吼大叫,控诉成人世界的丑陋。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她偏要剪掉长发。

恰是女性的卑贱,被男权文化一味地压制,所以她厌恶自己的女性身份,祈求能变成男人。

毫无疑问,小闲将是这个深宅大院里十足的叛逆者,寄托着导演对越南新女性的希望。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但加诸在女性身上的一些思想束缚仍然还在。

无论越南抑或中国,只有摆脱束缚,女性的生活空间才能真正打开。

沉重的历史包袱下,女性独立绝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而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仅靠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是不能改变现实的!

最后,夫人想说几句“题外话”:121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121年后的今天,夫人想大声疾呼:女性强则国强,女性独立则国独立。

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中得和男性有一样的地位,男女平权。

女性之强之独立,事关家庭和谐幸福,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培养。

不尊重女性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看越南、印度等就知道了。

 9 ) 十四岁的萝莉三姨太,画面唯美的越南女性题材电影《三太太》

《三太太》是越南女导演阮芳英自编自导的一部女性题材影片,描写十九世纪越南大家庭中女性地位,情感,欲望在父权社会之下,压抑、扭曲、无奈的生存状态。

三太太 Vợ Ba (2018)导演: 阮芳英编剧: 阮芳英主演: 阮如琼 / 陈女燕溪 / 阮芳茶眉 / 黎武隆 / 玛雅 .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越南语言: 越南语上映日期: 2018-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9-05-17(越南)

电影的画面非常唯美,东方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讲述一个残忍痛苦的故事。

虽然同处于儒家文化圈,毕竟相隔千山万水,文化传承还是区别很大的。

用山西深宅大院的思维去评价这部电影,不太合适,鲤鱼挺喜欢这种风格的,给7分。

十九世纪的越南,年仅14岁的少女小云,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到了大户人家做三姨太,承担起了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

洞房之后的次日清晨,大太太荷检视小云的落红丝巾,认可了小云三姨太的家族身份。

电影包含了大量的越南传统文化元素,很多隐喻的静物特写,对于鲤鱼这样的北方人来说不是能够全部理解,可能广西、云南的朋友看起来会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家族中年事已高的老太爷依然健在,掌握着家族的最高话语权。

大太太荷育有一子,是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男丁,操持着家中的日常事务。

二太太春虽然已经生下了三个女孩,但是因为没有男孩,即使在下人的眼中也还算不上家中真正的主人。

对一切还是懵懵懂懂的三太太小云,也懂得生下一个男孩,对于家庭和自己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年轻的小云很容易就得到了丈夫的宠爱,不久之后就怀上了身孕。

就在小云安胎静养的期间,大太太荷也怀上了身孕。

心生嫉妒的小云,在祭祀祈祷时,祈求神灵保佑自己生下这个家族中最后一个男孩。

不久之后,小云还发现了二太太春和大太太之子山少爷之间,不伦的秘密。

不久之后大太太荷因为年龄的缘故而流产,小云得知以后,为了自己的祈祷而感到内疚。

为了照顾怀孕的小云,小云搬到了二太太春房间同住。

耳鬓厮磨的亲密接触,让小云对春产生了异样的情感,可当她对二太太表白时,却让二太太惊慌失措。

在对包办婚姻激烈的反抗无果之后,山少爷迎娶了自己陌生的新娘。

在这个妻贤子孝一派祥和的大家庭中,女性的悲歌不断重复的上演。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这部用纤细敏感的视角,轻声细语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暗潮涌动的女性悲剧故事。

有评论说这部是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同处于儒家文化圈,近似的礼教观念让东亚的很多同类题材作品,都有相似之处。

不是只有苏童的《妻妾成群》,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可能都会找到近似的影子。

题材的确有近似之处,但在表现方式上,这部和中国的作品风格区别还是很大的。

我看过的越南电影不多,对越南电影的认知只停留在陈英雄,和这部里大太太的扮演者,陈英雄的妻子陈女燕溪的水平上。

单从我看过的几部来看,越南文艺电影在表现风格上,跟大华语圈的作品区别还是蛮大的。

从《三轮车夫》,《青木瓜之味》到《恋恋三季》越南导演的作品都以静谧安静的东方美学观念,来诠释戏剧冲突,娓娓道来轻声细语把暗潮涌动留在了画面之外的留白之处,让观众自己填补其余的高潮部分。

不只是电影,我对越南的整体文化都很陌生。

除了看过几部名气挺大的电影,压根也不了解这个国家文学,绘画,音乐之类的艺术作品,我不太清楚越南导演的这种风格,是否来自越南的文化传承。

看起来和日本人的“物哀”“凄美”有点类似,仔细品味还是有不同之处。

有一种,模糊的,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令人着迷。

在《三太太》这部里,大量青山秀水与静物的空境,演绎着和谐安详的田园生活。

这与张艺谋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刻意营造逼仄压抑的气氛烘托主题不同。

甚至可以说视觉风格与主题存在着相互独立的关系,用山水写意表现女性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宿命的悲剧。

电影中有一个桥段。

家中诞生一只小牛,一家人在吃饭时讨论小牛卖掉之后款项支出的用处。

二太太提出给自己女儿置办礼服。

老太爷说长孙需要一匹马。

大太太说儿子山少爷即将结婚,家里应该有些积蓄。

老太爷表示认可很小的一件事,看似波澜不惊的几句对白,暗潮涌动的话语权激烈争夺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在内地的口碑不算高,这跟我们现在电影的欣赏习惯主要来自好莱坞有关。

美国人情感表达方式更直接,美国人讨论家庭支出时,可能会辩论,争吵甚至会投票。

东方人不会,含蓄的表达可以让所有家庭成员意会“长幼尊卑”的家庭秩序。

电影类似的地方很多,与工笔花鸟的精雕细琢不同,山水写意的留白可以让观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有点儿小清新的风格之下,这部电影蕴含了很多极为激烈的伦理元素。

幼齿的童妻,SM的虐恋,子与庶母的不伦,暧昧的百合取向。

还好不是王晶,园子温或者三池崇史做导演,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直接的、激烈的与含蓄的、舒缓的,究竟哪一种风格更好,这个没有定论完全取决于观众的审美价值观。

比如电影在表达欲望时,有人喜欢长镜头大特写,有人则喜欢点到为止,高潮在画面之外。

这个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演技再好的演员也只能演出具体的林黛玉,而观众的想象力则有千变万化的空间。

含蓄之美,在于最美的部分在观众的脑海之中。

无论多么伟大的导演,也无法影像化所有观众想象的画面,留白可以做到。

挺不错的一部,推荐给喜欢小众文艺片的朋友。

 10 ) 我和女主长得很像

从没有看见如此让我悸动的电影。

小动作,简单的对话,鸡鸣牛哞,满满都是戏。

影片使用的手法十分简单明了,突出了男权对女性心理的折磨和压迫,可以说男人追求的只有性欲。

还是女人了解女人,只有在女人那里,我们才能获得理解和信任。

十分理解女主变弯。

影片使用的镜头也很有意思,都是女性视角,看得很舒服。

国内好的女导演缺缺缺,求你们加油啊

《三太太》短评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7分钟前
  • 社会贤达
  • 力荐

越南版《大红灯笼高高挂》

1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全程看的时候就在想,这是不是都是中学生来的?这稚嫩的脸。青山绿水。不说是越南,换中文,印度,日韩,泰国,这故事都一模一样。重男轻女,不愧是古今中外啊。翻译干啥是the third wife?

16分钟前
  • 江湖大骗子
  • 还行

好清美的地方,让人不禁想到了沈从文《边城》

18分钟前
  • Lucifer
  • 推荐

吃生鸡蛋的镜头看得我作呕

20分钟前
  • 凱西
  • 较差

时代过了很难共情,一帮越南女人不能主动,至少可以被动中寻找自由和快乐吧,当代人又有谁不是被时代奴役?最讨人厌的该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大量近景语言,美则美矣,但遮盖不住剧情的无力;三太太爱上二太太更是奇了个葩

25分钟前
  • Ryan
  • 较差

发的出来不?

27分钟前
  • 贡汉
  • 还行

很无聊。。

28分钟前
  • 00.1ycy
  • 较差

文艺片无疑了。带着满脑袋的问号,不知道这个故事虚构成分更多还是基于越南的文化背景?有种理解到西方人看中国有些本土电影的感觉了,每个眼神都让人难以捉摸

29分钟前
  • Junhans
  • 还行

越南版《大红灯笼高高挂》,极安静,极绝望,如一滩玄冥的深渊

31分钟前
  • 自娱自乐的哑巴
  • 推荐

竟然意外的觉得好看。可惜实在是太短了。至少应该拍两个小时。

34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拍給外國人看的越南宣傳片,雨季、農耕、傳統服飾和食物(好看的絲綢肚兜),對不了解越南的我們來說的確都是新鮮的。但許多無意義的景象堆砌讓我無數次懷疑「湊時長」,好像沒有任何推動情節和表達的關聯。ps二夫人荣登本年度穿绿色最好看的女人

39分钟前
  • bannet
  • 较差

青山秀水,乘著一葉扁舟,不經世事的臉龐,幼苗不得恣意生長,情竇初開的神情,嫁入禮教後變得事故。經血,即是適婚年齡的象徵;落紅,一場必經成年禮。禮數背後,將成為規格化的男人與女人。電影以女性切入19世紀男尊女卑的世界觀,父權社會下,男性不見得獲得好處。戲中傳統禮數安插當代性的情感,抑或是感情沒有所謂當代性,早期規範認知的踰矩,皆是情慾本能。攝影捕捉不同年齡女性風韻,畫面大量用血、洞穴等意象,呼應少女依循規範成為女人。尾隨輕步前行的敘事節奏,優雅及震撼,壓抑中情慾微微顫動。

41分钟前
  • 洗衣機
  • 推荐

清素的小白粥

43分钟前
  • 蓦兰
  • 力荐

主角不明确,二姨太的戏虽然是来衬托三姨太的无奈,但是戏份也太多了。

48分钟前
  • Hansen
  • 较差

三太和二太???请好好写,明明设定不错的说

49分钟前
  • 豆友56169154
  • 还行

看得出来在很努力表达吃人的男权社会了,但是表现力还是太差了。越南的太太还要干农活也太惨了吧,住草棚屋子连像样子的家具都没有…

54分钟前
  • 很差

不露

56分钟前
  • 烂臭的豆瓣酱
  • 较差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女性的勾心斗角,只有彻底被男权社会内化了的“温顺”女性。

58分钟前
  • Vivian Pan
  • 推荐

无聊透顶,越南人还处在愚昧时代

1小时前
  • 夕颜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