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上映的印度电影《阿辛正传》,虽是根据美国经典电影《阿甘正传》改编,但主题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升华。
电影《阿甘正传》的核心经典台词是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强调的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无限可能。
而电影《阿辛正传》的核心经典台词是 :“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便肚子吃饱了,你的内心却渴求得到更多。
”它强调的是在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人类的欲望更大。
当人类的欲望变大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你也会因此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在这部电影中,这句台词隐喻女主角鲁帕。
鞋子“鞋子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不能以貌取人,要以鞋取人。
”当阿辛在火车上说下这句话时,坐在他对面的女人看着一眼阿辛的鞋子,又破又旧,女人对阿辛一脸的不屑。
这时,阿辛讲起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关于这个鞋子的故事。
阿辛刚开始讲自己的故事时没有人听,后来听的人越来越多。
直到他下火车时,听故事的人已经堆满了整个车厢,而且大家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阿辛的鞋子虽然并不新, 但是他却充满了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以鞋子的新旧来判断一个人,而是要了解这双鞋子背后的故事。
人生中的三个贵人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三类人帮助我们成长,他们分别是:信任的人,你爱的人,和你不同的人。
我们以阿辛为例,你也可以找一找自己人生中的这三类人分别是谁。
1.信任的人在阿新的成长中,对他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母亲。
可以说,如果阿辛没有这样的母亲,他也不可能从一个平凡甚至有些愚笨的人,变成一个别人眼中的幸运儿。
阿辛一出生就是一个有点愚笨的孩子,还有残疾。
出生在单亲家庭的阿辛,按常人的眼光,原本应该去特殊学校上学。
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说:“没有什么事是你不能做的,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神要人人都一样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创造出这么多人了。
”阿辛是一个非常听母亲话的孩子,他相信母亲说的话,所以他去了普通的学校上学。
这里有一个细节,当时普通学校的校长是不收这个孩子的。
校长对阿辛的妈妈说,你不要老是去学校找我,也不要来我家里烦我,我家里现在没有佣人打扫,没有人做饭,我忙得不可开交,我没空搭理你。
阿辛的妈妈很聪明,在这句话中马上发现了校长的痛点。
阿辛的妈妈对校长说,我免费给你做午饭,给你当佣人。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就立马付出了行动,把一盒饭递给了校长。
说到马上做到,绝对不是画大饼,不得不佩服这个妈妈的观察力和行动力超强。
校长看到阿辛的妈妈穿着打扮都像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女人,却愿意为了孩子甘愿做别人家的女佣,感动之下答应了阿辛妈妈的请求。
在阿辛的一生中,他的妈妈给了他最大的力量和支持,是他人生中最值得信赖的引路人。
如果看我这篇文章的你是一位妈妈,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在孩子的教育中是怎样的一个引路人。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没有这么好的引路人妈妈,那么请你思考如何做自己的引路人。
2.你爱的人阿辛和鲁帕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他们的关系就像薯条和番茄酱。
鲁帕的爸爸是个赌鬼,为了钱而打死了自己的母亲,自己也因此而入狱。
因为原生家庭的伤痛,让鲁帕认为只有有钱才能幸福。
所以他虽然很喜欢阿辛,但并不想和阿辛结婚,因为阿辛太笨,因为阿辛没有很多的钱,因为阿辛不能让她成为受人瞩目的女明星。
鲁帕有着很多的欲望和野心,所以她认为阿新不适合结婚,只适合做朋友。
鲁帕一次次地拒绝了阿辛的求婚。
但是阿辛心里只有鲁帕,一直等着她回心转意。
正如前面开篇所说,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欲望所付出代价。
鲁帕为了钱和名利做黑帮老大的情妇,再遭受一次次家暴而活不下去后,她想到了阿辛,感到了希望,于是她回到了阿辛的身边。
当鲁帕因入狱而悄悄离开阿辛时, 阿辛满世界去寻找鲁帕。
因为没有鲁帕的任何消息,阿辛找不到目的地,只好不停地跑步来填补心中的空白,他跑了整整四年。
当他再一次见到鲁帕时,鲁帕已经身患重病,时日不多了。
对阿辛而言,如果他早一点停止跑步,在家里等待鲁帕出狱,他们就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或许鲁帕的病情也能好转。
对鲁帕而言,她花了大半生追求的只是欲望带来的副作用, 而人生的幸福时光却极为短暂。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到底要追求的是什么呢?
是愿望还是你的欲望?
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最后的时候才会想到,你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呢?
没有人在最后的时候会去在意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利,而是会在意自己有没有遗憾留在人间。
3.不同的人阿辛在战场上救了他的敌人,而他的敌人也因为他的纯真善良而洗心革面,成为了一个好人。
他敌人因为被愤怒和不满洗脑,成为了一个不法分子,并且认为人生只有一条路可走。
在遇见阿辛以后,他发现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阿辛也因为这个性格和他完全不同的人,开始走上了经商之路,也成为了一名知名的企业家。
阿辛是一个头脑简单而且直接的人。
他的心里没有城府,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也让他能够很好的活在当下,没有太多的欲望,也没有太多的烦恼。
因为他的心地善良,让他和巴拉成为好友。
巴拉教会了他一门手艺,也为他们制定了完美的经商计划。
在巴拉战死战场后,阿辛实现了巴拉的心愿。
但阿辛不懂经商,他做的内衣一件也卖不出去。
而他在战场上救的敌人这是正好取代了巴拉的地位,帮他走入了经商之路。
内衣销售的转变在于贴上一个标签,相当于一个品牌。
阿辛在内衣上了写下自己最爱的女孩的名字,成为了内衣品牌名,内衣的销售一炮打红。
因为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很多男生的内衣都是女朋友买的,所以用一个女生的名字作为内衣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营销。
这一点是阿辛思维上的转变带来了销售的改变。
跑步🏃阿辛跑步是因为失去了心爱女孩的消息,他需要找到一种释放的方式。
而众人的跟跑,这是因为跟随效应。
那些人跟着阿辛跑步,他们其实只是盲目地跟随。
他们以为阿辛跑步是因为开悟了,觉醒了,把阿辛当神一样地信仰着,却没有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去跑步。
这也是很多随大流的人的心态。
直到有一天阿辛说,他累了,他要回家,众人也就停止了跑步。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阿辛其实还是挺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的人,他并不盲目。
单架阿辛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所以他的双腿上都绑着担架,也因此而经常受人欺负。
每当阿辛要被人打时,鲁帕都会对他说:“快跑!
”阿辛因祸得福,获得了跑步的特长,而且经常参加跑步的比赛获奖。
面对校园霸凌,阿辛不是一个受气包,而是选择面对问题,面对前方。
生活的磨难不仅让他学会了快跑,也在跑步中,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而解开了单架的束缚与框架。
他竟然不需要单架也能正常行走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束缚我们正是思维的框架。
爱情阿辛其实是最懂爱情的人。
面对爱情,他非常地简单直接,没有任何的功利心。
而鲁帕的爱却充满了功利。
最开始的鲁帕,为了名利去爱有钱的男人。
而有钱的男人则以爱之名,给那些女人名利,以做交换。
最后当鲁帕遍体鳞伤时,才明白爱的真谛。
期待这部翻拍的《阿辛正传》,在阿米尔的诠释下,并不亚于《阿甘正传》。
真期待有中国翻拍的《阿甘正传》,能让主题有更进一步的升华。
美国《阿甘正传》&印度《阿辛正传》...翻拍嘛,主要剧情当然1:1,就是看细节的印度化改编...美国阿甘的人生像一盒巧克力,印度阿辛的人生像一盒炸脆球。
美国阿甘在公交车站给几个人讲故事,印度阿辛在火车上给很多人讲故事。
美国阿甘出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印度阿辛出生在1970年代。
美国阿甘妈妈通过性贿赂才让阿甘上了正常小学,印度阿辛妈妈一番话就感动了校长。
这个改编挺合理的,印度阿辛家庭条件跟美国阿甘差不多,但放到印度,相对就高了,阿辛妈妈不需要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美国阿甘小时候因为戴腿箍给猫王提供了灵感,印度阿辛是给沙鲁克·汗。
美国阿甘中学参加橄榄球赛,印度阿辛就是赛跑。
美国阿甘cue到了非常多的真实历史事件,印度阿辛没那么多,主要就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和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
美国阿甘并没有太多宗教元素,印度阿辛很多,并且跟剧情和主题高度相关。
这个在印度还引发了一些争议,阿米尔·汗是穆斯林,而他饰演的阿辛是锡克教。
美国阿甘女朋友珍妮的信息量很大,反战/性解放/毒品/嬉皮士运动...印度阿辛女朋友鲁帕简单很多,就是在娱乐圈的艰难打拼。
美国阿甘参加了越战,印度阿辛是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卡吉战争。
美国阿甘的战友巴布祖传捕虾,阿甘退役后就去捕虾。
印度阿辛的战友巴拉祖传做内衣,阿辛退役后就去做内衣。
美国阿甘在服役后期参加了乒乓球队,印度阿辛是跑步队。
美国阿甘在战争中救出的丹中尉失去了双腿,印度阿辛救出的默罕默德大哥也失去了双腿。
角色设定改编较大,默罕默德大哥是巴基斯坦人,阿辛的敌人。
同样是反战,印度阿辛主要是从反对宗教冲突引发仇恨的角度。
印度版嘛,倒是没跳舞,加了好几首歌,都很符合剧情,也都很好听。
通过阿甘跑遍全国,展示了多处印度的风景名胜和壮美山川。
2022年,阿米尔·汗将上世纪90年代经典《阿甘正传》几乎原封不动的改编为印度版的《阿辛正传》,评论褒贬不一。
《阿甘正传》是一部乍一看流水账,直到结束才能明其深意的电影。
希望我这篇文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也希望你能看到文章的结尾。
提到阿甘,首先想到“阿汤叔”汤姆·汉克斯,阿米尔·汗的气质与原作形象非常契合,天选翻拍人。
而考虑到阿甘的勤奋努力、长青不老与奔跑姿势,我把另一位“阿汤哥”汤姆·克鲁斯与香港的刘德华也纳入进来,开启这一场四人赛跑的多线叙事。
1、阿甘的起跑
《阿甘正传》上映于1994年,距离汤姆·汉克斯(1956年出生)的成名作《美人鱼》(1984)正好10年。
他在好莱坞的星途上漫无目的地奔跑,平平无奇的生长,直到1993年迎来自己的里程碑之作《西雅图未眠》。
那一年汤姆·汉克斯37岁,梅格·瑞恩32岁,《西雅图未眠》让两人成为了好莱坞影史的最佳CP之一。
市场嗅觉敏锐,很快撮合二人于1998年续缘拍摄了《电子情书》,同样大卖。
比汤姆·汉克斯小6岁的汤姆·克鲁斯(1962年出生)在1986年凭借《壮志凌云》一炮而红,与他搭档饰演情侣的是比他大5岁的金发美女凯莉·麦吉利斯。
1988年,比汤姆·克鲁斯大一岁的刘德华(1961年出生)将演艺事业的重心从电视圈转向了影坛,分水线是《最佳损友》与它同年的续集《最佳损友闯情关》,前者他与剧圈CP陈玉莲合作,后者换成了影坛长期CP关之琳(刘关合作多达14次)。
这两位在刘德华的荧屏(银幕)的情侣指数上堪称爆表。
比以上三人稍年轻的阿米尔·汗(1965年出生)8岁就出演了电影处女作,之后从事网球运动,获得过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网球冠军。
直到1988年他才重回银幕并出演了文艺片《灰飞烟灭》。
但他在我国的知名度直到《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年)才打开。
这一年,44岁的阿米尔·汗与29岁的卡琳娜·卡普尔演一对大学生情侣竟然毫不违和。
2、阿甘的途中跑
汤姆·汉克斯在影坛上顺风顺水,从《荒岛余生》《猫鼠游戏》《幸福终点站》到《达芬奇密码》,却再未与梅格·瑞恩合作过。
汤姆·克鲁斯同样星途坦荡,从《香草天空》《少数派报告》《世界大战》到《行动目标希特勒》,2001年与银幕情侣兼生活伴侣妮可·基德曼分道扬镳,再无固定CP搭档。
刘德华事业顺风顺水,和关之琳的合作之旅却进入尾声,《卫斯理之蓝血人》(2002年)之后,这对香港影坛最佳情侣搭档再未聚首。
阿米尔·汗好片不断,多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我的个神啊》《摔跤吧!
爸爸》《神秘巨星》都掀起过观影热潮。
2012年他与卡琳娜·卡普尔《觅迹寻踪》再度合作,上演一出孟买版的《人鬼情未了》。
3、阿甘的长跑
2010年以后,汤姆·汉克斯仍然好片不断,《菲利普斯船长》《间谍之桥》《萨利机长》《华盛顿邮报》《芬奇》,他饰演的角色更加沉稳老练,已经完全摆脱爱情片的约束。
而他的老搭档梅格·瑞恩却因为年华老去失去了往昔“美国甜心”的风采,戏路越来越窄,接近息影。
2015年她自导自演《伊萨卡》,邀请汉克斯客串演出,反响平平。
汤姆·克鲁斯精益求精地在《碟中谍》系列上深耕,并在36年后为自己的成名作续写《壮志凌云2》。
这时的阿汤哥相貌依然英俊洒脱,完全看不出已是花甲之年,并将在明年登场的《碟中谍7》里继续他阿甘式的标志性奔跑。
而他在《壮志凌云》里的情侣搭档凯莉·麦吉利斯却早已离开影坛,成为一名路人大妈。
刘德华在2021年回顾了自己出道40年的经历,并在2022年进行了线上演唱会,获得3.5亿人次的观看。
如今的他依然战斗在香港电影第一线,堪称影坛劳模。
而昔日的红颜知己关之琳却已息影多年,未能与刘德华继续走在平行线上。
以上三位渐渐跑成了一个人的旅途……
唯有阿米尔·汗,在2022年的新片《阿辛正传》里念旧般与卡琳娜·卡普尔再续前缘。
前半段有二人同赴大学求学的情节,仿佛回到13年前《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片场。
但这一次却渗透着违和感,因为57岁的阿米尔·汗依然保留着少年感,而44岁的卡普尔却青春不再,装嫩冒充大学生非常勉强,看上去更像是前者的老师。
影片中段有二人夜晚在孟买海滨互诉衷肠的情节,呼应了10年前二人在《觅迹寻踪》里同样在孟买海滨的相似场景。
不同于其他几位“阿甘”情侣CP的黯然落幕,即便卡普尔年华老去,阿米尔·汗依然坚守着这段友谊。
这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许多年后我们仍会不时在银幕上与他们一起相遇。
《阿辛正传》好似在用时间与空间暗喻他们长久修来的情缘。
二人片中的一段对话仿佛跳脱出影片,成为了两人长情CP之路的告白。
卡琳娜·卡普尔:“你为什么对我怎么好?
”阿米尔·汗答道:“因为你是我的鲁帕。
”卡琳娜·卡普尔:“我永远是你的鲁帕。
”……
我想,这便是我看完《阿辛正传》却拥有与《阿甘正传》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与故事情节无关,只关乎阿米尔·汗与卡琳娜·卡普尔那难能可贵的长情陪伴。
流水账写完了,这便是文章的结尾。
看了下《阿辛正传》,算是复习下印度的现代史,写几个补充:①开篇,阿辛她妈被商店老板安利新化肥农药的场景,正是英迪拉·甘地的“绿色革命”政策时期。
②在“蓝星计划”冲突前,旁遮普锡克人的阿卡利党就因为语言问题,想独立建邦,英迪拉答应了,最早的旁遮普邦就分成了三块,后来阿卡利党又想搞独立,建立卡利斯坦政权,还在阿姆利则金庙设立总部,才把国大党逼急了。
③英迪拉被锡克人保镖刺杀,她大儿子拉吉夫·甘地接班了(电影里有出现),本来英迪拉想让小儿子接班,结果飞机失事......④拉吉夫·甘地,最后是被斯里兰卡的猛虎组织炸死了,因为拉·甘地支持斯里兰卡的合法政府,猛虎组织担心拉·甘地再次执政,对自己不利。
⑤电影里印度人民党领导的阿约迪亚运动,就是拆除莫卧儿帝国建立者巴卑尔修建的巴布里清真寺,重建罗摩庙。
这个清真寺原址,本来是印度人的罗摩庙,穆斯林来了就给拆了,盖了自己的清真寺。
所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真的都是千百年的旧账了,很难化解。
⑥现在的莫迪老仙(人民党),忠诚的印度教徒,今年初还主持了新罗摩庙的完工仪式。
⑦阿辛参加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其实算是第四次印巴在克什米尔的战争吧。
大家可以详细看看当年印巴分家的细节,真的是很难说清楚。
国大党的甘地与尼赫鲁,穆斯林联盟的真纳,英方的蒙巴顿。
这是一部有魅力的电影,从开头曲就展现出独特之处。
看到影片的后半段,两个主角在印度独立门的长夜漫谈,我哭了。
这是第一部让我流泪的印度电影。
《阿辛正传》表面上模仿《阿甘正传》,其内核是创新的,是反阿甘正传拍摄之道,全片充满了这种在对抗中的革新。
首先是男女主角之人生对比。
阿甘正传中,男女主角的生活是两条平行线,二人都是在本性驱使下懵懂的开启人生,虽然珍妮的人生更随性,但是批判性很弱。
在阿辛正传中,通过男主角的智慧型个人奋斗与女主角的聪明式钻营,批判了一种不正确的三观,充分肯定了阿辛的真诚、勤奋、努力的人生,对女主角的人生经历批判和否定。
第二是对印度乃至南亚过度宗教化的批判。
阿辛在对话中指出,上帝和神在心中,心中要敬仰,但是在生活中不用过度投入。
这与阿米尔汗的之前的电影主题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额滴神啊》,这种批判性非常强烈。
第三是对印巴和解以及印度教伊斯兰教和解的期待。
应该说很多人都记得阿甘正传中的失去双腿的丹中尉,这里丹中尉的角色由一位巴基斯坦被俘指挥官胡子大叔担任,然后与阿辛化敌为友创建公司携手并进的历程体现了南亚和宗教和解。
全片充满了正能量和奋斗精神,我觉得丝毫不比阿甘正传逊色。
1994年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几乎是影迷朋友们的入门神作,这部用着诙谐的视听语言讲述了美国近现代百年历史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引发了热烈的反响,时至今日,想要了解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是一部少不了的电影,同时也是各大电影排行榜上出了名的作品。
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美国的二历史,更是美国的文化以及好莱坞体系之下话语权的一种真实表达。
同样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同的国家拍出来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味道,但是内核思想却再也换不了,因为这样的框架体系之下,就得要这样的内核思想作为支撑,换一种表达,或者是换一种思想,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看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阿辛正传》,这是一部印度复刻版的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本片由印度国民演员阿米尔汗主演,几乎复刻的内容在表达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时代的变迁。
当然,本片在质量上依旧是上乘的,因为印度的国情跟九十年代的美国差不多,因此,阿米尔汗在本片中的角色基本上与汤姆汉克斯是雷同的。
他们都是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人物。
《阿辛正传》讲述的是一个身体上有残缺的小孩阿辛的成长史,包括婚姻,恋爱,事业以及其它种种经历,这些经历共同铸就了阿辛这个高度虚拟化的人物,其中也包含了印度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变迁。
看得出来,印度导演对于《阿甘正传》的复刻是无微不至的,当然,里面也包含了本土化的个人情结,然而复刻毕竟是复刻,即使是百分百的复刻成功,能证明的也只是原作的优秀。
当这些光环加身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保持冷静的思考的,复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复刻吗?
如果我们不了解《阿甘正传》所包含的思想,那么复刻就仅仅是复刻了,拍摄了《阿辛正传》或许后面还可以拍摄《阿金正传》以及《阿郎正传》等等,但是这些故事可以复刻,然而故事中的思想状态真的是具有普世价值吗?
这里要画一个问号。
之所以《阿辛正传》具有着跟《阿甘正传》一样的状态,这还是要说印度当下的国情与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情差不多。
《阿甘正传》是一个美国式的睡前故事,因为苏联解体后,美国人要换一种思路开始生活,这个时候,一个具有着全民普适性的思想就极为重要,因此,《阿甘正传》诞生后,他就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一种使命和担当,他重整了美国人混乱的思想,重新让美国人变成了他们想要的模样,这在但是,那部影片的意义如此。
我们看看《阿辛正传》或许也有这样的异曲同工的地方,印度当今的混乱需要有一种思想作为统一号召,然而本片所想要展现的这一目的却并不会在印度取得成功,原因很简单,印度不是美国。
《阿甘正传》的思想回路是根据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设置的,设置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然而这一点却无法在印度电影《阿辛正传》中得到体现,即使是百分百完美复刻,《阿辛正传》也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并没有实际效益。
即使阿辛在努力地告诉给印度人,要平和,要随遇而安,要岁月静好,然而印度本身并不具备岁月静好得而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因此,思想上的照搬并不是一剂良药,反倒是会起反作用。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阿辛正传》是一部优秀的印度电影,这部印度电影与以往的印度电影没什么两样,制作上很用心,细节上很本土化,思想内核上完全与原作融为一体,然而就本片的现实意义来说,那就差远了,出身高阶的男主阿辛本就无法与普通的印度大多数民众有共情,这个时候,说再多的普世价值也是没有用的,自己本身的问题一大堆,这怎么处理?
《阿辛正传》确实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制作,但是这种优秀之下,我们可以对于经典作品进行复刻,但电影的意义还是在于自己创作出来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别人吃过的东西拿过来直接用,或者做一些表面上的改动,实际上却依旧是延续了一个内核,这样的改编,并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今天才是需要倡导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产生优秀的原创作品,因为再好的优秀作品也会因为地狱的差异而水土不服,真正适合自己本国的作品是什么?
每一个电影人应该知道,我们不需要用一种价值观强加到所有人身上,你喜欢吃面就吃面,他喜欢吃米饭也能吃米饭,没有谁优谁劣,这只是一种文化多样性,这道理简单不过,可惜创作者并不愿意懂。
……你好,再见
2022年10月15日晚和女朋友在家看了这部印度版的《阿甘正传》。
女朋友挺喜欢阿米尔汗,原版《阿甘正传》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阿辛正传》整体来说质量挺不错的,主要剧情和原版相比没有进行大改,但是融入了很多印度本土特色,比如把等公交车变成了坐火车二等车厢,巧克力变成了炸脆球,那句经典的巧克力人生格言也变成了炸脆球格言,有些小改编让人莞尔一笑,十分有趣!
电影本土化的成功让印度观众有了更好的代入感,也让外国观众领略了印度美景,经历了印度近年的大事件。
个人觉得电影成功改编的地方是丹中尉变成了默罕默德大哥,敏感的印度宗教冲突变成了妈妈口中的闹瘟疫等,更加有趣也更加引人思考。
不足的是一些小梗很难引起外国观众的会心一笑。
比如去照相碰到领袖暗杀,外边的各种政治运动,对印度人来说很熟悉,可是外国观众却完全不知道。
不像原版,嬉皮士运动、越战、水门事件、苹果公司等等,观众都熟悉万分!
最后说一下,阿米尔汗的演技还是那么好,虽然有科技复原青春,但那股憨憨的机灵劲让人欲罢不能的喜欢!
果然優秀的電影即使一句台詞都聽不懂也可以很好的觀賞下去,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這聽著印地語一邊看著荷蘭語字幕嘗試解碼成德語簡直了🙈 我總是忘了自己是荷蘭語然後就開始往印地語解碼🙈 開頭的沙魯克汗真的是笑死我了😂 這次三傻中的姐姐也來了,憑啥妹妹還是演女主,姐姐就變成演媽媽了🙈 但是卡琳娜真的好美唉... 日常的宗教元素,之前看過《已婚的女人》已經補充好背景知識了哈哈哈👌 真的很羨慕其他國家的作品可以把現實的歷史/城市作為背景融入劇情,這才叫文化輸出呢 巴基斯坦軍造型看起來像民間的反抗軍,我說怎麼裝備那麼充沛呢🙈 不過場景感覺還是有點小。
這部真的是我感覺最帶入的戰爭場面了。
原來上戰場是真的要殺人的。
切身體會所以有一個正義的旗幟的重要性,這樣殺人就沒有什麼要考慮的了。
主角把巴軍的軍官也救下來了,笑暈😂 黑科技穿插史時的片段就一個授勳,有點可惜了2333 不記得原版是如何portray的,但這部主角展現了很多自閉症的特徵。
貝雷帽和婚禮的錫克頭巾真是帥慘了,啊啊啊怎麼可以讓一個大帥哥穿著制服筆挺地演傻子啊啊啊啊,還老演,不對啊以前都演嚴肅的/花心的帥哥角色欸,這就是傳說中的越老越有童心嘛😂 雖然是有加一些特效的,但是米叔真的好嫩的讓人只會想喊哥😚 制服+超級大長腿,絕美的比例讓人完全看不出來比女主還矮😆 擼鬍子瞬間跳戲印度暴徒啊有木有!
😂 吻戲太少差評哼 露肌肉有啥用哼,請停止勾引我😽 跑步治腿病可太強了🙈 全程挺多笑點的,但是我看懂的不多😂 結尾好氣為什麼女主還是給寫死了啊啊啊女主全程也太慘了🥲 米叔最後的哭戲啊啊啊啊突然我他媽就淚崩了啊,雖然完全不知道他說了啥,但是真的超想在電影院放聲大哭的嚶嚶嚶,旁邊的人也抹眼淚了。
好好好好的演技,神仙就是說😢😢😢 全程的演繹都非常自然,不會像很多人一樣,只是在裝一個怪異的人,是真實可信的portray😢 神仙😭 有提拉達克,感覺不會在國內上映欸,畢竟現在尤其敏感。
片尾的製作人名單,叔和嫂並列,唉,好感人 啊啊啊啊我真的好想再看啊啊啊啊啊😭😭😭 治癒我的所有,現充什麼的不適合我,如果可以的話我會選擇一整天沉浸在電影的世界,可惜沒有這麼多電影可以讓我做到😭 真的好久好久沒看到這樣真正的電影了😭
1.羽毛首尾呼应2.片头羽毛长镜头巧妙唯美3.这段表达很巧妙外祖父,外曾祖父,外祖爷三代人在战争中都没有回来,不一样的战争,相同的结局,相同的表达,给我印象很深,最后结果直接三人都挂在了墙上。
4.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神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就没必要创造出这么多人了。
5.:你看起来家境也不错,你真的愿意过来给我做帮佣吗?
:只要我的孩子能入学,我愿意:你不会放弃的是不是,你妈妈真的希望给你最好的。
要好好学习6.有件事很奇怪,我们好像无法控制自己的记忆,去不记得我出生的时候,也不记得第一个排灯节,但是当我听到全世界最甜美的声音,那个时刻,我记得清清楚楚。
如此美妙的脸庞,世上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
7.众人站成一排,镜头拍他们看到的远景,一座夜景美丽的城市,通过灯一灭,镜头转向众人的眼睛,背景音出现战争的枪弹声,人们的眼睛中不时充斥着恐惧,震撼等种种情绪,声音,火光,人们的表情三者融为一体,印象深刻。
对战争场面的表述,我看到了对战争的反思8.对战争的反思9.听妈妈的话,拿反毕业证书,小细节都能看出愚。
10.影片有很多像定格动画形式一样,表达时间的流逝,印象深刻。
11.妈妈给两个裁缝和男主放了饮品,两个裁缝是水,男主是奶,用特写表达,观众一下懂了妈妈对他的爱。
12.这次我把炸脆球和汁单独装了13.人生是否已命中注定,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是否有智慧领悟人生,还是不去领悟才是明智的。
最后,写点看片时想到的之前在看真正男子汉的时候,王宝强去录节目的时候,很多兵说是受当时士兵突击的影响到的军营,我当时看到就在想,为什么一部剧集影响力会这么大,以至于很多人受其影响改变一生。
今天,我脑中闪过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一些。
我们每个人都会看剧集电影之类,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只不过,有的人把它当成一生,去努力去实现,有的人,只是当成一种消遣,匆匆而过罢了。
正如电影《阿甘正传》侧写了美国近代史一样,这部翻拍作品也包含了不少印度历史事件和人物,
阿甘正传8.4[美] 温斯顿·葛鲁姆 温斯顿·格鲁姆 / 2002 / 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天才通过白嫖渠道看完《阿辛正传》这部影片,没什么水准作影评或鉴赏的,纯属闲的外加几分个人爱好,整理出影片时间线和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就当作观影佐料给大家伙儿劈一波吧:
阿辛正传 (2022)7.02022 / 印度 / 剧情 喜剧 爱情 / 阿德瓦·香登 / 阿米尔·汗 卡琳娜·卡普尔1.阿辛出生 祖父出征 1971年第三次印巴冲突,因克什米尔分治爆发的边界问题冲突,直至1976年印巴恢复邦交才画上句号。
其中其实也不乏与兔子部队的摩拳擦掌和被慈祥的“关爱照顾”,而本片中未涉及。
2.阿辛适应矫治护具 1977年3月全国紧急状态解除,这是由英迪拉·甘地牵头的通过政治手段铲除异己的一次全国性紧急状态,印度“铁娘子”手段可谓不一般。
3.阿辛首次求婚鲁帕 1983年6月 印度板球队夺冠 ,板球可以说是印度国球运动了,而印度板球队作为英联邦运动会万年老二 首次翻身夺冠,起码印度观众不用“日内瓦 退钱!
”,这份荣耀不亚于我国足再闯世界杯小组赛了。
4.阿辛首次探亲 1984年6月 在阿姆利则发生的蓝星行动 金庙事件,此处仍是二番登台的英迪拉·甘地 推行的强硬措施施政 致使尚武派“锡克教教众”对其执政不满也进一步断送(物理上)了自己的执政生涯。
5.阿辛教跳舞 1984年尚在大学时期的文艺青年沙鲁克·汗还未正式出道,此处联动客串年轻版自己的天王真是好新好青涩,此处还原了阿甘中现象级偶像“猫王”埃尔维斯的舞步,其中曲目是1975年阿米塔·巴强主演电影《Sholay》译作“怒焰骄阳”插曲【Mehbooba】律动很复古很宝莱坞可谓时代记忆,一代人的青春标签了。
怒焰骄阳 (1975)7.31975 / 印度 / 喜剧 动作 爱情 惊悚 歌舞 冒险 / Ramesh Sippy / Dharmendra, Sanjeev Kumar, Hema Malini6.阿辛德里探亲 去广场合个影都能见证历史,1984年10月 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应该是赞成因果论的吧,由此牵扯出印度全境反锡克教大冲突,阿辛妈妈一招巷遁削发求生术的场景,点题印度宗教矛盾下求生百态现实残酷的一面。
7.阿辛德里求学 1989年夏季,关联人物:拉尔·克里希那·阿德瓦尼 印度人民党领袖,在赢得大选席位后庆祝游行。
8.阿辛首次停课 1990年8月 印度曼德尔委员会曼德尔计划激起高低种姓冲突矛盾升级,映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仅因为政治、宗教、还有种姓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当前印度反复重演着。
9.阿辛“疟疾”停训 1992年12月 印度北方邦圣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毁寺运动及后继1993年春发生孟买暴动事件等。
这段历史事件发生都有史可考,阿辛罢训也有据可依,本段喜剧效果拉满,但是我没怎么笑,莫名其妙。
10.阿辛巡山参战 关联事件1999年5月卡吉尔印巴冲突 结果印方惨胜结束战争,战后双方仍然是剑拔弩张。
11.阿辛荣誉授勋 即1999年卡吉尔战争大量伤亡赢得战争后的一次总结表彰仪式,关联人物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 执政期间 核实验 外交等方面颇有建树。
12.阿辛办厂赚钱 家庭作坊到大企业集团,印度鲁帕集团现实中确有该企业,男士内衣领行业龙头且首屈一指,另外投资的奶制品公司指向印度奶业巨头阿牟尔乳业,即阿南德牛奶联合会有限公司(Anand Milk UnionLimited),致敬阿甘原片中无心插柳投资卖“水果”的科技公司。
13.阿辛伙伴穆罕默德顿悟 关联事件2008孟买酒店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改编电影也有巴方工具人顿悟的场景,阿甘原片仅有越战背景映射战后社会百态,此处却借阿辛的乌龙救援牵出两国本是同根源本可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现实矛盾,这种夙愿多部印度影片都有涉及(评论区留言可作后继观赏目录)。
14.鲁帕送鞋 印度Walkaroo品牌鞋是印度国民品牌,如同我国鸿星尔克 片中还原阿甘Nike Cortez 致敬同时把自己代言的品牌推向影迷群众,阿米尔汗夹带私货有木有。
15.阿辛跑印度 印度国境南北向及东西向虽不及米国或我大中国,但是他仍然跑出了4年7个月2周3天比阿甘的3年2个月14天又6个小时多了不少,咱就是说怀疑阿三开挂了吧。
关联人物1号:新闻中的安纳·哈扎尔,印度社会活动家,印度反腐运动倡导人2011年4月进行绝食抗议活动,通过决心终使《印度反腐法案》促成。
关联人物2号:海报上的纳伦德拉·莫迪 众所周知的“莫铁钳““印度懂王”于2014年5月赢得大选成为第14任印度总理至今。
作为翻拍电影作品已然很用心了,因为对《阿甘正传》电影的热爱,本片中对不少情节处理抱有期待和幻想,没有过度改编让我倍感欣慰,同时也没有令人失望的处理,本着个人喜好历史更喜爱电影的初衷,为了舒畅地观影体验,整理出以上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内容,不足或有误之处望广大网友指正补充。
跟原版差远了,演的没有汤姆汉克斯好,故事编排也没有原版好,失去颠荡起伏,失去了艰辛
改编自《阿甘正传》,针对印度作了本土化,也加入了一些年代历史,但不够深刻,在和巴基斯坦穆斯林宗教冲突方面算是比较勇敢一点。确实冗长了一些,后面1/4实在不能忍倍速看完了。
蹭阿甘?
基本原样重拍了原版98%的内容,非常忠于原版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属于非常有潜力进入豆瓣电影250的那种电影。几处利用歌曲进行转场、抒情是不错的本土化优点。不过我不是很清楚这样和原版剧情、细节相差不大的翻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也没有拍砸,另外阿辛的黄色眼角膜实在是太晃眼了……值得称赞的是阿米尔·汗敢在电影中展现各个宗教友好交流的美好愿景,把印度历史上残酷的宗教冲突全用“疟疾”糊弄过去了,而且以穆斯林的身份演锡克教徒真的是莫大的勇气,也难怪imdb被刷到了5.0分。
再一比一还原,也没有《阿甘正传》的韵味;再本土化改编,也达不到《阿甘正传》的高度。
有《阿甘正傳》珠玉在前,《阿辛正傳》的翻拍註定失敗,最直觀的感受,是對於原作主要情節的熟悉感和对于印度近現代歷史的陌生感,於是在熟悉與陌生之間不斷跳進跳出,而更加喜劇化的改編和更加緩慢的叙事節奏之間也在不斷跳進跳出,但是在失敗中又不那么失敗的,没有一味地复刻,做了充足的本土化,拍出了印度特色,不同於原作明確的保守主義傾向,改編去掉了對嬉皮士的刻意醜化,顯得更加中立、多元、包容。阿米爾·汗長相過於機靈了,愈發顯得他刻意扮蠢的表演用力過猛,同時部分情節的改動也讓角色顯得有點狂躁症和媽寶味,對比之下,卡琳娜·卡普爾的表演準確許多。
《阿甘正传》描绘了一个人的一生,串起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丰富的文化元素;本片抓不住重点,历史事件寡少、文化元素单薄。阿米尔汗是位有野心的导演和演员,但似乎更适合那些憨憨、神经兮兮却带有大智慧的角色,如三傻、外星人PK地球神;饰演本片装傻痕迹太重。整部电影节奏也很臃肿。
情节基本一致,做了些本土化的改编,把断腿上司改成了误救敌军是最意味深长的变化,但整体上文本密度不如原作。
美版阿甘一比一复刻,拍的认认真真,不到必须要改的内容都不会改,本来一开始是抱着看一些印度本土化的期待,到后来一直在思考中国如果拍会是什么样,吴京章子怡主演,妈妈从小告诉阿京要爱国,这样看来进30年的变迁也足够正能量了
1小时候最喜欢的印度影人,但现在没有那么喜欢了。阿米尔汗电影戏剧逻辑强但现实逻辑太弱了很多情节不禁推敲只能当一部电影看了2印度电影动辄两个半小时越来越坐不住了,电影节奏感慢,而且一成不变,老观众全凭以前的观影经验预判电影反转点提神,但要是新观众该早就划走了吧。3傻子可以装聪明因为可以大智若愚,但聪明人难装傻子啊,而且阿米尔汗也年龄太大了,有神无韵。
不管怎样,我喜欢阿米尔点汗
阿米尔演什么都像那个人物,很出彩,小傻子大福气,可惜老婆最后找了个老实人接盘
这部证明了阿甘正传作为解构和拼贴这类后现代艺术在电影行业发展的桂冠地位…
對經典如許的原作給足尊重的同時,在本土化的改編中,加入印度電影常見的宗教與種族思考,而還原(並非複製)的仍是專屬於《阿甘正傳》的感動。
虽然知道只是模仿,但原作的魅力还是让本片值得一看,什么时候我们也敢摆脱束缚,敢正视自己的历史,拍一部自己的《阿甘正传》,什么时候我们就真的强大了吧。
很有印度风格的一次翻拍。
虽然是翻拍,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哭得稀里哗啦,致敬经典,还得是我米叔
也许从此全球电影行业多了个词——复“印”。强迫自己看了一半最终还是弃了,一个注水+缩水版的阿甘正传,所以叫阿湿正传更合适?串联的历史事件不多且不痛不痒,跟主角的关联貌似也很牵强,至于表演,全程印度式表情丰( kua)富( zhang)。对印度电影的好感至少倒退5年。
很有诚意、色调也很丰富、温情脉脉的印度翻拍。
植入歌舞后的翻拍,一比一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