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
Meel Patthar,मील पत्थर,Milestone
导演:伊凡·埃尔
主演:苏文德·维奇,Pavitra Mattoo,Lakshvir Saran,Mohinder Gujral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旁遮普语年份:2020
简介:经验丰富的卡车司机加利布即将到达5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这也是他所在公司的最高纪录,然而就在这个当下,他的背部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疼痛。加利布于是决定回家,并在家门口发现了一封信。他去了自己所在的村庄,为已故妻子的家人向他提出的赔偿索求进行辩护。村委会最后做出了一个不利于加利的裁决,给了他 30天的时间来决定一个合理的..详细 >
大厂里年轻人996、中年人“输送社会”,印度人帮忙拍了。但印度可是有罢工的哦!
太慢了
让我想起中国底层长途货运司机的坎坷艰辛。24thSiff
还好吧
导演的上一部《索妮》是第二届的卧虎单元最佳影片,第二部长片又来了,依旧是手持跟拍和形式主义题材,风格更加娴熟。这部的情感的力量并不像上一部那么直接,那么容易让中国的观众迅速带入进去,它变含蓄了,主题的抨击力度也成了向内收敛的。电影从头到尾跟随着一个大叔,因为萨达姆·侯赛因,他从科威特来到印度,做了货车司机。编剧就这样去留白社会大环境,把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做成故事的背景,不去直接交代,只是把这一切变成男主角遇到的重重问题,问题越积越多,但一直不给情绪的出口,最后那场大雨成了点睛之笔。
印度片,走现实路线,沉暗感太重了,不在电影院看我都快睡着了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故事,导演的野心却不止于此,在孤独的显性主题下他要说的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这部电影中充斥着细节,而这些稍微有些刻意的细节却让许多对印度社会不熟悉的观众难以产生共情,背景上电影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个德里司机的工作环境,比如说那个修补轮胎的老阿姨,在真实的德里的卡车司机圈子里,她可是无人不知的人物,而搬运工人与卡车司机、运输老板之间的多方角力也是常态,有趣的还有锡克教老板与他的儿子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酒”在印度的特殊象征符号和锡金邦、克什米尔的移民等等,最震撼的还是年轻人拒绝了金钱让他辞职的理由,而说出那句你娶了我姐姐,我就辞职的话,其后的道德的沉重感扑面而来,电影中“消失的女性”主题也与超越了这个孤独男人的表面故事,成为了影片更加耐人寻味的理由
1星给底层视角,流水账,节奏差,2倍速都嫌慢。2021.10.9 7.0/310 短评108/差评11%(差评%显示何时关闭的?)
中年男子的日常,孤独且无奈。
现实生活。
仅仅从印度一名普通货车司机身上采撷的生活碎片,让人得以窥伺人生河流冰山下庞大阴影。在某个冰山溶点,你会发现晦涩的未来,就写在立足之处,被时光里对工作及家庭的耕作侵蚀裹挟,继续漂流。导演是悲悯又踏实的,他的社会性根植于对生命的观察及哲思。
用好莱坞式的拍法拍的
从拍摄手法、呈现形式到故事结构相当不印度的电影。一个运货卡车司机的生活,他已过壮年,职业生涯亦是巅峰,行车里程超过50万公里。但一堆让人烦恼的事也缠着他:背部隐隐作痛,妻子又自杀,工人罢工只有他工作,老板刚解雇其老迈同事,同时又给配了个年轻实习生,让其感觉到失业的恐惧…影片将这一切缓慢地娓娓道来,虽显沉闷,却能从中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压力。
前面给我看困了,最后背脊发凉。
前浪被拍在沙滩上时,没人要关注你的处境和意见。无论什么经济体制。
平遥节看的第二部,入围“卧虎”竞赛单元的印度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以前在平遥已获过奖,这次又入围了。完全另类的印度写实文艺片,作者其实是个社会哲学家,颇多的形而上的思索想用简单的形而下人物情节表现,晦涩了些。影评人可能有一些解读,我看着略觉乏味。全片照度过低,灰暗得过分,影响观影感受。
太闷了无聊
【平遥电影节展映】亚洲首映。关注个体的现实主义力作。构建起资本主义体制的劳动者是生产者,依存于这个制度的工资生存,同时也在被剥削、被索贿、被更年轻新人替代。生活、婚姻也承受着由此而来的压力。巨大的失业危机困惑萦绕始终。同样的故事在世界各个角落反复上演。
感觉还可以吧,也不是特别的好看,
#24th siff# 故事零散 立意不明 影厅有虫 隔壁说话 观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