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惊艳之作,很酷,很温柔。
片 名:《朱诺》 导 演:杰森•瑞特曼主 演:艾伦•佩吉、詹妮弗•加纳、迈克尔•塞拉出品时间:2007年奖项提名: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最佳女主角提名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朱诺,十六岁,高中生,摇滚分子,怀孕两个月零四天。
猜猜看,接下来会怎样?
一部暗黑系电影?
怀孕的未成年少女被排挤为异类,独自承受命运的苦难,挣扎于悲愤无望之中,以控诉这个社会的冷酷无情?
不,不不,小制作电影《朱诺》之好,在于其平和。
它的卓尔不群,恰恰来自它的温柔。
它温柔地决定让朱诺生下这个孩子,并不因为她是基督徒,而是因为一个同学曾告诉她“宝宝已经有手指甲了”。
虽然一向认为“酷”是一个已经被用滥了的字眼,但我还是得说,朱诺是很酷的。
她会坐在男友家门口的沙发上,翘起二郎腿,叼着烟斗向他宣布自己怀孕的消息。
会亲自为腹中胎儿挑选领养人——一对多年不孕的中产阶级夫妇,马克和瓦内莎。
她甚至会与同为摇滚爱好者的马克争论摇滚的黄金时代是在1993年还是1977年,而戈登•路易斯和达里奥•阿基多两人谁才是真正的恐怖片大师。
不知是何缘故,近半年来电影集体“怀孕”:《一夜大肚》、《女招待》、《四月三周两天》,还有《朱诺》,好像只要女主角挺着一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大肚子,影片对人性的探究就会变得更饱满似的。
但即便是在如此另类的整体语境下,《朱诺》仍然别具一格,不容忽视。
其特出之处正在于,它赋予了整个妊娠事件一种儿戏的心情,却又绝不止于儿戏,正如它不轻言爱与恩慈,却将温柔坚定的人性力量散布于日常散布于细节。
我始终记得那一幕——朱诺即将临盆,却意外得知马克将与瓦内莎离婚。
在回家的路上她把车驶到路边,哭了一场:孩子气地瘪着嘴,无措地抚摸自己的肚子,用袖口擦鼻涕。
哭过之后,仍得上路,就像我们在每一个人生的关卡所做的那样。
不然怎样?
无怪乎她会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小妖女艾伦•佩吉实在是太复杂了。
虽然从《硬糖》到《朱诺》,她扮演的都是未成年少女,但是请注意,在她幼嫩的皮相下面潜伏着一枚暗器般的老灵魂。
与同样以“洛丽塔”形象名世的娜塔丽•波特曼相比,艾伦无疑稍逊美艳,却更具边缘气质,这种气质犀利、有杀伤性,可能造成不适,但却令人印象深刻。
听说同时获得此项提名的还有凯特•布兰切特,于是今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究竟鹿死谁手,我简直要拭目以待了。
让我们还是说回到这部电影,说回到它的女性主义意蕴——胎儿的生父仍是个孩子,他所能想到的面对这个胎儿的方式竟是抱着一堆甜甜圈请朱诺去看《儿女一箩筐》。
胎儿的养父则临阵脱逃,在成为科特•柯本之前,他还没有准备好当一个父亲。
呵,是艾吕雅的诗吧,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
这才会有那个顺理成章的结论,歌德说的,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
如此,高中生朱诺的风流孕事,最终还是变成了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事。
而我更想知道,当岁月过去,朱诺会成为一个安静的妇人么?
她会不会在夏日午后,金色的阳光里为她的孩子们做苹果派,一边听Runaway的歌?
应该会吧,因为,你知道,其实有多少不羁,就会有多少温柔。
2008-2-2
1.对于一张试纸来说,是一条线还是两条线的问题;对于一个精子来说,是使命的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对于一个党派来说,是自由还是保守的问题;对于16岁的JUNO来说,是生,还是堕的问题。
没有一个女人能在这个问题上轻易地作出回答,无论她多么开明、自由或者无畏。
作出选择的理由往往有很多:心态是不是成熟,时机是不是合适,经济是不是允许,身体是不是健康,孩子他爸是不是一个混蛋,等等等。
但让JUNO从堕胎诊所走出来的理由竟然是:这个阶段,胎儿已经长出了指甲。
“嚓嚓、嚓嚓、嚓嚓”,她满脑子都是小胎儿的指甲在腹中挠动的声音。
无疑这是一个动人的片子,很funny,很stylish,也很refresh,是今年一部阳光之作。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Juno》的女编剧Diablo Cody,曾经是一个火辣的脱衣舞娘,此次居然杀入面色凝重的学院派奥斯卡,一举获得最佳原创剧本,成功转型、风头正劲。
说实话,我很为她高兴,但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Juno》被定级为PG-13,也就是说年满13岁的小男小女都可以观看。
在影院里,打扮入时的美国小情侣们看到16岁的Juno最终生完孩子找到真爱,都扔掉爆米花手拉手站起来鼓掌,啪啦啪啦啪啦。
我更觉得有什么东西不对劲了。
2."pro-life"(亲生命)还是“pro-choice”(亲选择)向来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多年争议不休的话题。
但奇怪的是,美国近年的电影作品中,几乎是清一色的pro-life。
从 "Knocked Up" 到 "Waitress" 到 "Bella",怀孕母亲的选择,无一例外地决定生下来,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最终冠以美好、动人、清新的结局。
“Knocked Up”中,酒后一夜情导致的怀孕最后把孩子他爸从一个懒鬼变成了一个成年人;在 "Waitress,"中,怀孕使孩子他妈得以从混账老公身边逃走,重新找到了意中人;而"Bella,"中,孩子的存在使母亲能够得以融入一个温暖的拉丁家庭。
从编剧角度,我能理解,因为孩子打掉了,故事还说什么。
多个生命,起码多个角色,虽然不会说话,但几乎是万能道具。
所有人物的重大的性格转型、心灵成长、人生选择,都因为有了这个道具而变得顺理成章、感天动地。
而在银幕外的现实生活里,小甜甜布兰妮年仅16岁的妹妹Jamie,去年12月,在一本叫《OK》的杂志上,高调宣布自己怀孕,经手人是从高中就交往迄今的男友Casey。
注意,这个杂志的名字叫《OK》,潜台词就是,16岁怀孕是OK的,面对它是OK的,生下来也是OK的。
为了买下这个怀孕声明,OK杂志花了100万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已经花了10亿美元在宣传青少年对欲望的节制上,但美国的少女怀孕率依然在增长。
按估计,美国今年将有75万少女面临怀孕。
现在好了,除了Jamie,又多了个Juno。
其实这也没什么,如何度过青春期本来就有很多选择。
只是,Juno这个片子里描述的美国,是真正的美国吗?
有句谚语叫:“reel life is not real life”——“胶片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生活”,我严重同意。
在这个片子温情、愉悦、轻松、喜剧氛围的裹挟背后,充斥着的,是:想当然、天真、理想主义,以及政治正确,是的,非常非常“正确”。
因为在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堕胎问题上各持一见,结怨已久。
但他们对待相关现实的态度,却存在着一个颇有意思的悖论:一方面,自由主义者们希望孩子们学会避孕和选择堕胎,但同时,他们又不愿批评那些没有堕胎,而把孩子生下来的单身母亲们,并必须为她们的权利鼓呼;另一方面,保守主义者们一边希望年轻人在婚前禁欲,一边又衷心赞扬那些拒绝堕胎,把孩子生下来的少女妈妈们。
于是,《Juno》很聪明地迎合了两边。
Juno既展现了让自由主义者们喜欢的对性开放、生活自由的态度;又满足了保守主义者希望她不要“堕胎”的愿望。
并且,用“领养”这个路径,化解了青少年非婚生子的尴尬。
貌似不仅是赢、双赢,而且是三赢!!
Diablo Cody作为一个曾经的声色场中人,能写出这样让政治双方都无话可说的脚本,我只能佩服她把握个中微妙的聪明。
但是,在跟一个美国朋友们讨论的时候,我迟疑地问了一句:如果……Juno是个黑人女孩,大家还会这么一片感动和赞声吗?
那个朋友愣了一会,说:不会。
是的,你随便开车去一个口碑比较差的黑人社区,象Juno这样的未婚少女妈妈,大街上一抓一个。
但她们大多数会辍学,或直接被学校开除,舆论会普遍质疑和批评她们随意的性态度,她们的孩子估计也没什么白人中产家庭会有兴趣领养。
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她们酷、有型、拉风、值得效仿。
即便不是黑人,作为家境一般的白人女孩儿,也做不到象Juno那么幸运和潇洒。
“童话”是演出来的,“自由”是相对的,但我不知道影院里那些本来就在肾上腺激素的过盛分泌下头昏脑涨的小孩儿们会不会这么想。
3.不管怎样,2008年16岁的Juno,比起1969年21岁的诺玛·麦考维来说,实在是“酷”得太多了。
当那个德克萨斯州的流动剧团女售票员发现自己意外怀孕的时候,简直是愁眉苦脸、惊慌失措。
她已经离过一次婚,有过一个5岁的女儿,现在生活窘迫居无定所,她实在不想要这个孩子。
但当时的德州,依然是一个严格禁止堕胎的州。
所幸的是,她的困境正好被几个寻找由头推进堕胎运动的女权主义者捕捉到,一番筹谋计议,双方一拍即合,从而引出美国司法历史上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案例之一:罗诉韦德案。
从1821年康涅狄格州率先的“反堕胎法”,到诺玛·麦考维所在的1969年,这项被大部分州通过的法令已经实施了近一个半世纪。
有趣的是,从历史角度看,当时积极促成“反堕胎”法的,很多反而是女权主义者。
因为美国早年禁止堕胎的立法动因,并非起于宗教和伦理,而是来源于医学界,来源于堕胎手术本身给妇女带来的危险和身体隐患。
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民权运动、反战、性解放、嬉皮士盛行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接棒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后起之秀们,选择了跟前辈们截然相反的立场,她们渴望妇女的选择自由,积极筹划和期待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以促成全国的“堕胎合法化”。
于是,在她们的帮助下,麦考维化名“简·罗”(Jane Roe),状告得克萨斯州反堕胎法违反了宪法第十四和第九修正案。
因为德州达拉斯县的检察官叫韦德,所以史称“罗诉韦德”案。
(Roe v. Wade)整个案情非常有趣和复杂,双方律师激烈辩论胎儿何时才具有“人权”,宪法是保护“胎儿”的人权,还是保护孕妇的“选择权”;禁止堕胎的法令本身,是否侵犯妇女的隐私权等等,从地方法院一直上诉到最高法院。
1973年1月22日,最高法院以7比2的表决,确认:妇女决定是否继续怀孕的权利,受到宪法上个人自主权和隐私权规定的保护。
这项判决广泛地波及了美国51个州,正式促成了美国早期堕胎的合法化,并对美国后来的妇女权利、宪法解释、甚至党派立场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罗诉韦德案”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毋庸置疑,但我总觉得,之后三十年,此案当事人发生的极其戏剧性的转变,从更深的角度,展现了这个命题的复杂和无解。
在当年的漫长的诉讼中,化名“罗”的麦考维已经无奈把孩子生了下来,这个赫赫有名案件的最核心人物,从一出生就被送了人。
高院判决后,麦考维成为众人皆知的“堕胎”和“女权”符号,并加入一些诊所,从事宣传堕胎的工作。
然而,具体的鲜血、死亡的胚胎、每天大量的生命流失,象冲刷沙滩的海浪一样,一天一天,侵袭并清洗着她的信仰。
她逐渐认为,堕胎是非人道的。
之后,在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影响下,她彻底背叛了自己的阵营。
1995年8月8日,麦考维在一个私人泳池受洗,从此正式反对堕胎。
此后,她还成立了一个“不再是‘罗’”(“roe no more”)的机构,促进反堕胎宣传。
1998年,她用一整本书描述她如何从一个堕胎标志人物变成一个坚定的反堕胎激进份子的心灵巨变,书名叫做——《被爱征服》。
而今年美国初选期间,共和党候选人Ron Paul公开发言说:“‘罗诉韦德’案是完全错误的,它根本不是一个“宪法”问题。
宪法,包括宪法修正案,没有一个字,有支持堕胎的意思。
那些无辜的、未出生胎儿的权利,是美国自由理想价值的核心。
”而曾经的当事人“罗”回应道:我支持他竞选总统,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 —— 有一天能彻底颠覆“罗诉韦德”案。
4.回到《Juno》,我只想说,这个如此纠缠和多义的命题,远不是一个16岁的少女能够弹着吉他、叼着烟嘴,酷酷地handle的。
用一个轻松喜剧的形式把它简单化和美好化,不是四两拨千斤,是装傻。
顺便说一句,美国的怀孕试纸,跟国内不同。
它显示怀孕的效果,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一个“十”字。
这个重重的十字,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划在每个人的内心。
郑爽代孕事件的余波已经渐渐消退,昨晚我又重温了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小成本青春喜剧片《朱诺》(Juno),这是一部在讨论郑爽事件时被屡屡提及的电影,是一部少有的直面了未成年性教育、意外怀孕、堕胎和弃养等尖锐的社会问题的电影。
故事很简单,16岁的少女朱诺刚上高中,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第一次与田径队的帅气男孩布里克偷尝禁果,就不小心怀孕了。
她本来准备偷偷地去堕胎诊所打掉这个孩子,在门口遇到一个强烈反对堕胎、主张每个宝宝都应该诞生的「反堕胎人士」,恰好是她的亚裔同学,她告诉朱诺,她肚子里的宝宝可能已经有指甲了。
联想能力十分丰富的朱诺立马感觉到这个孩子不再是一个无生气的物件,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她回家与父亲和继母摊牌,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她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但她认为自己从各方面来说都没法做一个好妈妈,所以想通过合法途径为孩子选一对靠谱的养父母,在生下孩子之后将孩子送给他们抚养。
最终她的计划成功了,她获得了成长,渴望孩子的养母也实现了愿望,皆大欢喜。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再一次感叹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朱诺身处的环境,似乎对未成年少女怀孕这件事接受度太良好了,当她对父母宣布自己闯了个大祸的时候,他们都猜测她可能是吸了大麻或是酒驾了,好像意外怀孕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他们就非常顺畅地陪着朱诺去找领养夫妇、做产检,就像朱诺只是去外面捡了一只流浪猫说是自己要养上半年再送人那么轻松。
我想,每个未成年人,都会羡慕朱诺拥有这样开明的父母,就像当年看《成长的烦恼》时的感觉一样。
但在重温这部电影之后,我又有了更多的感触,终于懂得了它为什么能入选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提名名单。
因为,它不仅仅是在讨论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它更多的是在想象,一个让女性更加自由的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
豆瓣电影详情页里被顶到最高的一篇影评《爱丽丝梦游政治正确仙境》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部电影描写的不是目前还活着的美国人的生活。
也不是以前曾经活着现在已经死了的美国人的生活。
甚至不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角落的人……的真实生活。
它描写的是「温和的美国自由主义者头脑中理想的政治正确的美国。
」或者说,影片里的朱诺,并不生活在现实中的美国,而像是生活在一个对女性更加宽容和友好的乌托邦。
在这个乌托邦里,没有对早恋或性行为的污名化,也没有将堕胎上升到道德高度,更没有在生育之后随之而来的「母性绑架」和「母职惩罚」。
面对意外怀孕这个难题,中美两国国民关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普遍会认为堕胎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孩子生下来的话,绝对是大麻烦。
这也是为什么在郑爽和张恒感情出问题之后,郑爽一家人都想让代理孕母把孩子打掉的原因,在这个性教育严重缺位的国度,那些号称无痛人流非常轻松的广告却随处可见。
「开始了吗?
」「已经结束了。
」这样的对话,会让人产生堕胎就跟打了个盹儿一般简单的错觉。
如果两个孩子是郑爽自己怀的,她就算是在大月份选择引产,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也算不上是黑点,相反可能还会因此强力虐粉,再狂吸一波流量。
弃养,才是中国文化的痛点,俗话说「宁跟要饭的妈,不跟做官的爹」,就是默认母亲会比父亲更负责任、对儿女更好。
在众多社会新闻的评论区里,那些在厕所生下孩子不知所措的女学生,那些因为无力抚养而遗弃孩子的女性,会比选择堕胎的女性受到更多的口诛笔伐,人们默认了,既然你选择生下孩子,你就应当抚养他长大,这就是「母性绑架」。
这种认知,其实是将孩子当成父母的私有财产,或者说附属物,所以才会发生亲生父母虐待孩子,但却鲜有剥夺他们抚养权的案例。
我们不敢承认的是:很多人就是不具备当父母的能力,先天没有,后天也无法习得。
而深受宗教思想影响的美国和其他国家,则将堕胎视为最大的问题,因此产生了很多「少女妈妈」,以及随之产生的连锁问题。
《朱诺》里有一幕场景,是朱诺去医院做B超,听到她要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操作B超的技师说了一句「太好了,谢天谢地」。
朱诺的继母追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因为之前看到很多未成年妈妈,她们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太有害了。
毫无疑问,她的话非常政治不正确,因此被朱诺一行人怼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说的话是对的。
而政府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很多国家,母亲主动放弃抚养权是合法的,而且政府也会主动剥夺一些不合格父母的抚养权,将孩子交给其他有意愿有能力的家庭收养。
林毛毛说过,在德国,女性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主动放弃抚养权,都不会被法律追究。
(注意,不是随便往街上扔,而要走合法途径去安置好孩子。
)
这种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的权益,避免因为将孩子和母亲的强行绑定,导致后悔的母亲疏于照顾或者虐待孩子的事件发生。
比如被亲生母亲虐待致死的小苏丽,她的母亲燕志云憎恨她,是因为她是违反计划生育出生的孩子,母亲因此丢了工作,将一腔怨气发泄到她的身上,长期吃不饱饭的她,在三岁多的时候抓吃鸡食,被她母亲用针和膨体纱线将嘴缝住……这恶行一时轰动了青海高原,《人民公共安全专家报》、《青海日报》、《西宁晚报》都作了报道。
但是她的母亲没有丝毫悔意,依然变本加厉地虐待女儿,两年之后,可怜的小苏丽还是惨死在燕志云的手下。
我们在谴责燕志云这样的「恶母」之外,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复,如果,她在生下小苏丽的时候,就可以主动放弃抚养权,如果,她在最初虐待小苏丽的时候,就会被相关部门剥夺抚养权,那么小苏丽,都有机会好好地活下去。
既然现在全世界都在面临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不要再想着靠道德绑架和社会舆论去逼女性生孩子了,相反,想要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自由和帮助才是。
给她们生育或不生育的自由,堕胎的自由,生下孩子后不想抚养的自由,而不要再用「这是一个女人/母亲应该做的」之类的话术去绑架她们的人生。
像朱诺这样的未成年人,或者其他实在无力抚养孩子的普通女性,谴责她们不负责任没有任何意义,整个社会应该思考的是,该怎样去帮助她和她的孩子,让她们的人生都不至于因为彼此被毁。
就像《朱诺》里幻想的那样,朱诺只是将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而已,除了少部分说闲话的,大家都报之以足够的善意,她的生活也很快回到了正轨。
当然我并不是支持代孕和随意弃养,而是这个社会应该更加完善制度,去帮助女性实现不被母职惩罚影响人生的自由。
只有生育这件事给女性造成的影响和压力越来越小,保障越来越多,女性的生育意愿才有可能提高。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坏处大于好处的事,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
今天晚上看了《JUNO》,对人生有了另外的感觉。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怀孕,到孩子生出来这段时间的故事。
整个影片格调很轻松。
Juno很cool,也很幼稚。
自她知道自己怀孕开始,她对孩子的父亲,那个男孩的态度始终是无所谓的。
在动过打胎的念头後,她终于还是留下了孩子,并迅速给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养父母。
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在无法生育却又那么渴望当母亲的Vanessa讲手放在juno肚子上,轻轻呼唤着宝宝,而宝宝也感应到踢她的时候,vanessa的眼睛湿润了,而juno,眼神也突然变得温柔起来……看到这里,我突然很强烈的觉得,很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我想和他一起成长。
在见到外表上看起来如此完美的养父母发生分歧,要离婚的时候,juno哭了。
回到家中,有了下面这段与她父亲的对话:JUNO:我想知道相爱的人是不是有可能永远在一起?
DAD:可以肯定那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看,我的建议是, 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找到这么一个人,他/她爱你,并接受你的一切,不管你开心还是生气; 不管你丑陋还是魅力,或者帅气; 不管怎样,爱你的人还是会觉得太阳是从你的屁股升起的。
那才是我们值得相守的人。
听了父亲这段话,juno说,我明白这个人是谁了,于是转身就去找了孩子的父亲,那个她一直不屑的男孩子,她送给他一整个信箱的糖豆,男孩看到她,只是笑着说,可以吻你吗?
于是他们很幸福的接吻。
爱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要找的幸福也就是这么简单。
我现在觉得很幸福。
一想到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存在,我就觉得很幸福。
---少女妈妈---关于少女妈妈的电影,在香港有《早熟》,韩国有《珍妮和朱诺》,日本有一部《14岁的妈妈》的电视剧。
中国也有一部叫《湘女萧萧》的电影改编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
可见少女妈妈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敏感话题,当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态度,除了《珍妮和朱诺》完全是远离现实的浪漫童话。
在其他电影里面我们都可以窥见未婚妈妈在不同国家的不同遭遇,相对东方国家,西方采取了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他们认为当腹中孩子成型时就享有了人权,堕胎和杀人是一个性质的事情。
在《juno》中当“所有的宝宝都渴望来到这个世界”, “宝宝已经有手指甲了”,这些话从华裔学生shuqing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恰恰是对中国计划生育的反讽。
后来juno的一句“我觉得你们该去中国领养孩子,听说那里送孩子就像送免费的ipod一样。
”又把中国给揶揄了一番。
比起其他的国家的未婚妈妈,Juno的经历可以说是波澜不惊的,偶尔有的一些小地震也是无关痛痒的--男友的支持,父母的宽容,朋友的理解,领养孩子的母亲的期许。
juno怀孕后,连跑步的男同学都用羡慕的语气和juno的男友说话。
一切的一切都变得温情而感人。
爱很简单---Look, in my opinion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s you for exactly what you are. Good mood, bad mood, ugly, pretty, handsome, what-have-you. The right person is still going to think the sun shines out of your ass. That'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s worth sticking with." (在我看来 最好的办法是 找一个爱你的人 他爱你纯粹是因为你这个人 心情好 心情差 丑也好 美若天仙 英俊潇洒 不管你是怎样。
那个你找对的人 始终能够从你的xx上看到阳光。
那便是你值得粘一辈子的人。
)Juno的爸爸一语中地,爱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东西。
单纯到没有悲哀,简单到没有伤害。
就算juno是多么与众不同的一个小女生,在爱情面前,同样会在淡淡的体香里沉醉,在激突的运动装束里意淫,在温暖的怀抱里无声哭泣,因男友和别的女孩跳舞而变得失落。
就像〈诺丁山〉里Anna对william说:I'm also just a girl,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Asking him to love her......”无论多么不平凡的人在爱情面前渴望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我爱你你爱我。
---自私和责任-生孩子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很多人把孩子送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首先征求自己的同意,再征求男朋友的同意。
父母的同意,却从来没有为孩子着想过。
在这一点上,juno却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也许是想利用孩子的来维系和男朋友之间的感情,这没有什么不对,至少从始至终她是珍爱着自己腹中这个小生命的。
她认为自己先进没有能力抚养他,而把孩子给一对表面上和睦美满的夫妇领养,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环境而不会重蹈她的覆辙。
当Mark因为摇滚明星的梦想而放弃了孩子和婚姻的时候,juno夺门而出,潸然泪下。
Juno给Vanessa写了鼓励的小纸条,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最后孩子顺利的生下来了 ,Vanessa抱着孩子,像个刚当上母亲的人,胆怯而又忧郁。
抚养孩子需要的是巨大的责任。
当我们没有能力担待起这些责任时,我们应该放弃那些一厢情愿的自私想法。
Juno因为是一部以当代美国高中生为主角,折射整个社会的影片,所以主角们和配角们都说很多美国俚语,如果你看的是中文字幕,我实在不敢保证翻译者能把这些话都翻译得很到位,如果你看的是英文字幕,有些话会让你完全摸不着头脑,所以大致来解释一下。
Homeskillet / homie / homeslice:“闺密”Etch-a-Sketch: 这个比较难形容。
想叫“神龙抓奶手”吧,好像又有些差距。
这个意思大致是说,自己捏捏自己的奶头,逗别人发笑。。
美国人真tmd幽默。。
Bone: 做动词是fuck的意思。
做名词,就是棍,也可能是penis.. Juno给Leah打电话说:I’m a suicide risk. 我正在自杀的危险中。
Leah说:Juno吗??
Juno说:这是摩根•弗里曼的台词。
Do you have any bones that need collecting? 你来收尸吗?
Leah和她平时开惯了玩笑,说:Only the one in my pants..这个意思是“有啊,有一根bone在我裤子里”,(卫生棉棒。。
shit)Food baby: 吃多了就像怀孕一样肚子胀起来。。
Juno给Leah说:我怀孕了。
Leah开始不信,说:你吃多了吧!
肚子撑的。
哈哈。
fo shiz / fo shizzle : for sureUp the spout: 苏格兰英语过来的。
means怀孕。
hump: having sex while rubbing on each other’s body 这个一般比较粗野jock: 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男人,dumbass athletes,也就是青春片中经常出现的肌肉男或者泡妞高手,另外反义词后来juno也说了,是nerds & squares.Jocks: 男人的ballsSlushie: 据说是美国加油站边小店经常出售的比较受青睐的饮料,后来有达人解释为slushie = slut + lush, 很强大。
gruesome: 很实用的词。
Great + Cool + Awesomevag: 这个。。
如果你一看就懂,就证明你学英语的方式跟我一样,很YD。
head: (做动词)blow job..wholesome: 介于hot和ugly之间的中性词,“她很卫生”。。
很强。。
呵呵。
Juno说:我可不想把孩子交给一家自己把自己形容为wholesome的家庭。。
spank off: masterbation…. motion lotion: 做爱用的润滑剂Bleeker在看同学册,Juno那一页是Juno写给Bleeker的话:hey Bleek, spank off to this with motion lotion! Just kidding (sort of). Your best friend, Juno. 一个Sort of让Juno的形象异常鲜活。
damn skippy: 废话!
DWI: Driving While Intoxicated 酒后驾车weiner: (热狗的一种)= dick, cock, or penis Juno的老爸说:下次让我遇到Bleeker这小子,我非打瘪他的香肠不可。
stage parents: 从小逼迫小孩干这干那的狠心父母,最后的结局就是小孩长大心智不全,而且恨他们。
在医院做超声波的时候Juno说万一养父母就是个邪恶的变态(Evil Molesters)呢?
Leah说:有可能是Stage Parents啊。
spermy: 这个词也很形象,只要想想你全身都涂满黏黏的小蝌蚪。。
You’s a dick! 这是Juno对继母Bren说的。
这句话像是骂人,但实际上是一句赞扬。
You’s,美国人一般不这么说,除了北方加拿大某些村夫这么用以外,美国人把它形容为“语法的灾难”,也就是说这么说是很粗俗的。
加上后面那句,如果翻译成中文,保准要变成“妈B你丫就是个J8”,这是很难听的,但是Juno说出来就不一样了,她和Bren都是那种性格的人,言语之间就很随便了。
这有点类似于重庆人说:我日哦,龟儿杂皮!
这句话可能是在表扬你今天穿的很帅,或者很有型。
pity date: A date where you don't really like the person who you're with, but you didn't want to turn them down. You said yes out of pity. 在Leah告诉Juno Bleeker主动约了“浑身汤味”的“soupy sales”Katrina的时候,Juno吃醋了,不相信的说:可能是Pity Date(勉强答应的啊)!
nookie: 这个就是action of any kind of sexual activities的宽泛代词。
Leah说:你想,孤男寡女参加舞会,那完后还不搞点nookie nookie啊??
Juno不信。
因为她相信Bleeker不喜欢Katrina。
Wenise: 毛头小孩。
Juno说:Prom is for wenises, anyway.stretch limo: 加长轿车。
Bleeker参加舞会带Katrina坐加长轿车去。
stoked: 狂喜。
Juno对Bleeker说:你妈知道你不是带的我,得高兴得疯了吧!
stinkeye: a dirty look。
白眼。
ticked off: pissed off, cheesed off, pissy, 都一个意思,“烦!
”planet: 这是一个很棒的词。
Juno说:I’m a planet! 想了半天也没想通啥意思,后来知道了,planet: fat enough to have its own gravity and orbit..(形容胖人,胖得都tm有引力场和轨道了!
)tunage: good song.rad: radius 辐射。
“震撼心灵的” rad tunagehardcore: 这个词用处很多,你可以形容一部科幻小说很hardcore,硬科幻。
或者一部av很hardcore,就是没有情节,一上来就生干。
a-hole: 这种简单的就不解释了。
Cold feet: 突然神经兮兮的改变了注意。
Vanessa说:你别理Mark,他就是发神经的,没事。
Skanky: 淫荡。
Skeevy: 下流。
tore up from the floor up: 你喝多了吧?
磕错药了吧??
Juno的老爸说:你怀着孕,还出去约会,用你们女孩们的词说,是不是有点下流淫荡?
还是说你喝错药了吧??
Juno本来很不开心,但也忍不住笑了。
影片再往后,就基本进入感人情节了,俚语就用的少了。
此外影片中还用了很多带人名或地名的典故,因为不甚了解这些背景,所以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一点。
比如Leah得知Juno怀孕是真的,说了一句Phuket Thailand! 泰国普济岛?
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只知道Thailand Surprise! 意思是:恭喜你,你看上的妞是个人妖。
《朱诺》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的四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
不知道本文与读者见面时,本届奥斯卡是否已经揭晓,细想这四个提名,虽然都是重量级,但其实都不大靠谱:老态龙钟且有训导处主任倾向的奥斯卡,估计不会把最佳影片发给一部虽然题材严肃但是风格搞怪的青春喜剧,也不大会把最佳导演颁给一个刚拍第二部长片的年轻小伙;剩下最佳女主角(20岁的演员Ellen Page)和原创剧本(29岁的编剧Diablo Cody),真要获了奖也属于爆冷。
不过总得来说,作为据说投资仅250万的独立电影,总票房已经将近九千万,超过同时获得提名最多的《老无所依》和《未血绸缪》的票房总和,并在其他电影节和影评人评比中获得无数赞誉,《朱诺》已经足以令人瞩目。
故事很简单:叛逆但可爱的16岁高中生朱诺,心血来潮和某男同学做了一次,居然就怀孕了!
怎么办?
第一个反应当然是去打掉?
但是被恶心的黑医院和反堕胎组织的同学吓了回来。
她想了想,干脆在邮购杂志上找个想领养小孩的夫妻,然后把孩子生下来送掉。
亏得老爸和后妈支持,闺蜜力挺,朱诺叼着饮料管,挎着小书包,吊儿郎当地挺着大肚子,开始她的少女妈妈之旅。
对朱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别人的白眼,而是如何给孩子挑一个好的家庭。
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领会到人生的另一重含义。
高中生就有性行为?
对这个事实表示大惊失色的家长们多半掩耳盗铃。
营养好,发育早,大众传媒里又是铺天盖地的性启蒙,让这些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少男少女怎么搪得牢?
身体发肤,虽然受之父母,但是使用权还不都在个人?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她们注意保护自己!
问题是心花怒放之时,哪里还能想起什么保护措施。
可一旦怀孕,怎么办?
——貌似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随手搜了点资料: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有将近500万例未婚流产手术,其中50%是青少年,也就是说每分钟有10名少女流产;北京市一家医院的妇科大夫透露某月内有不到20岁少女流产手术2000例;梅州有一少女做人流,四个男同学抢着来做家属签名……美国情况更特殊,因为根据西方的宗教和伦理传统,除非危害到母亲的生命安全,或者胎动尚未出现,否则堕胎是很严重的罪。
美国是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认定,禁止堕胎是违反宪法的,而此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几乎历任总统和州长官都会对堕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据说当年避孕套的发明就是为了减少堕胎现象,可是直接效果却是加速了性解放的进程,这也是个有趣的悖论。
可是,少女妈妈就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20岁以下的妇女怀孕高达80余万人,其中80%是中学生。
有报道说现在美国中学里,带孩子来上课的女生已经见怪不怪。
甚至,早育妈妈可以申请各种类型的资助和政府补贴,有些中学生到毕业前已经有了两三个孩子,各种补助加起来比上班收入还高。
另外早育的中学生也可以选择将孩子交人领养,而为了领养一个孩子,养父母不惜重金支付全部医疗费、营养费、甚至学费或者生活费,生孩子反而类似勤工助学了。
了解这个背景,再看朱诺的故事,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有如此轻描淡写的态度,寻找领养家庭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可见这个现象在美国已经司空见惯。
这里要说明的是,开放的社会氛围并不代表放纵的社会风气,多数美国人其实和我们一样传统。
问题是一旦木已成舟,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朱诺的亲爹后妈没有责骂她,这是出于对孩子的自我选择的尊重,他们最大限度地容忍,并且尽力去帮助她,和她一起走过这段路程。
这一点让人非常感动,看朱诺心神不宁地向父母坦白的那场戏,我的心拎得比她还高,好在:虽然家长表示了震惊,但是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大声斥责,而是赶快给女儿找个医师来体检。
毕竟现实中的少女妈妈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令人侧目的,所以多数文艺作品涉及到这个话题,总是苦大仇深。
诸如美国的《杀婴少女》,韩国的《珍妮与朱诺》,香港的《早熟》,还有一部日剧《14岁的妈妈》,等等,都描述了尚未成熟的心智将要面对生儿育女这一重大命题,其中轻松惬意的寥寥,沉重灰色的居多。
但是《朱诺》却能让你一直笑个不停,从一片阴霾中华丽轻盈地转身。
《朱诺》成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对少女妈妈话题的质疑,转移到了朱诺这个可爱的小朋友身上。
这里要大张旗鼓地向诸位介绍本片女主角Ellen Page。
这个年方20的加拿大小姑娘在片中展现出迷人的才华,近乎完美地表现出了朱诺那种略带叛逆的小可爱,和并不张扬却味道十足的酷劲,让人忍不住猜测是不是Page本人就是这样的性格。
在一些关键的段落,Page又精准地表现出朱诺情绪的重要变化,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细节,当她在商场里遥望瓦尼萨的眼神,少女被女性内在的母爱所震撼的感觉,令人回味。
Ellen Page年纪不大,但是从影经历已逾十年,小小年纪就被提名奥斯卡影后,前途不可限量。
朱诺没有去堕胎,也没硬撑着把孩子带大;她虽然不理解作为母亲的责任,但是她满心希望孩子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她对性是好奇和轻率的,但她对爱是认真的,充满希望,否则她不会为了瓦尼萨的家庭矛盾而痛哭……她的勇敢,简单,和絮絮叨叨的小聪明,让我们从第一眼就心生疼爱;我们不会去怪罪她,甚至连恶心兮兮的同情都没有,因为她那么坚定,一切尽在掌握。
这里我们要把热烈的掌声献给本片编剧,Diablo Cody。
这个网络红人是靠写博客出名的,曾经做过白领,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总会做脱衣舞娘。
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自然写出来的文字也是犀利大胆。
《朱诺》据说是根据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主人公的台词也都是美国青年的口头语言,甚至有些网络语言,片中朱诺唠唠叨叨,语速又快,但是说出来的话妙趣横生玲珑剔透,必须承认,这些台词为本片增色不少!
16岁的朱诺面临人生重大的挑战,她略有沮丧,但是没有一丝的胆怯和逃避,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也对她肃然起敬。
作为一出轻喜剧,《朱诺》选择的却是最让人笑不出来的题材,可电影是要拿去卖钱的,就不能讨人厌。
所以影片淡化了朱诺们将要遇到的其他问题:生理的挑战,家庭的压力,社会的歧视,等等,而选择了较为折中的路线,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一个小女孩心智成长的温情故事。
这就是好莱坞的化骨绵掌,或者说是捣浆糊的本事,他们总能找到最酥软的那条筋络,让所有人都心满意足。
写在最前面的我想把这个电影送给每一个女孩。
一切椅子上开始,从脱下碎花小内裤那一刻开始,在一个温暖的房间内,暧昧的色调,两个孩子的脸和慵懒的爵士乐。
你现在一定兴致盎然的想继续,不料却被突然而来的一声犬吠打断,只剩下一个空当的单人沙发,Juno大口喝了一口橘子汁儿,音乐一响起,电影的序幕就拉开了。
欢快的节奏让我们万没有料想到接下来,我们要应对多少麻烦事儿,但是却给了我们另一种应付这些麻烦事儿的心态。
影电影的本身它或许不能把你打败似地感动你,但总有能触动你的时候。
无论是Juno用汉堡包的电话,因为通话效果不好被Juno死命一摇的可爱样子,还是你看到小婴儿B超的那一刻心里掠过的一丝颤动。
是的,这里全是关于孩子的,男孩和女孩,还有他们的孩子。
或许这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题材,未婚先孕的未成年少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
就算是电影,也有无数次的上演了。
可是为什么《Juno》还是可以在奥斯卡上频频提名,获得各界的好评呢?
也许就是这些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小触动。
如果一个敏感话题,你严肃的去陈述,你严厉的想去告诉我们这个现象很严重,那么除了让我觉得电影比生活更沉重以外,或许不能带给我们别的了。
《Juno》的聪明就在于,他没有给你一个道理,他给你的就是单纯的一个电影,所以哪怕它在给你讲述一个禁忌话题,你也觉得它是纯净的。
你在欣赏完电影之后,是不需要过多的理性分析,而是心中满满的温暖。
《Juno》从碎花小内裤开始就告诉你这个故事并不悲伤,它用一种类似于卡通片的形势,其实是一种不真实的形势,分别告诉你一年四季有秋,冬,春,夏。
这四个季节里面,有一个女孩,经历了什么,她从孩子变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而她又再度拥有了孩子的纯净笑容和歌声。
青春期的爱情或许本应该就是电影里面男生每天给女生作业抄,为了女生得罪自己的兄弟一次。
当我们想要尝试更多的时候,青春就变得沉重了。
电影终究是电影,他会给你一个圆满的结局。
Juno生下了孩子,孩子被送给Vanessa.Vanessa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母亲。
Juno的小男朋友最后弹着吉他和亲爱的Juno一起唱着“You are partime lover and full time friend”,是的,你是我的爱人好朋友,就是这样的。
情Juno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成长: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后又生了三个孩子。
Juno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
有一个妹妹。
继母很喜欢狗。
但是却没有养一只。
这样的一个环境,让我们知道Juno在情感上是有一定的缺失的。
少女总是会在一个年龄,离开家人去爱人。
而这时的少女却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人,当她确定自己怀孕甚至飘过了一丝自杀的念头。
而自己的爱人却还是一个在妈妈的安排下的小运动少年,他甚至一开始不敢去看一下怀孕的juno。
即使他是那么的喜欢她,他独自看着她的照片,保留着她的碎花小内裤。
“也许他已经有手指和指甲了”,就这样的一句话,在此时敏感的Juno则可以听到周围每个人手指发出的细微的声音,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并准备将孩子送给Mark和Vanessa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妇。
也许是因为Juno自己情感上面的缺失,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完美的家庭,绝对不放弃这个孩子。
而Mark大人似的做法却让她伤透心了。
她一遍又一遍的向父亲问着“两个人是否能和谐相处?
”。
也许Mark为这个小女孩动了心,因为他自己也是没有长大的大男孩,但是这种做法破坏了Juno内心对于美好家庭的想象,对于自己未来孩子处于的家庭期望。
尽管Mark和Juno一样喜欢音乐,但是他们却对摇滚乐的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而且是截然相反的理解。
就连小小的孩子的取名上,他们也有很大差异。
Juno很清楚地是自己想要得是什么。
就想Mark和Juno在音乐中拥抱的时候,他觉得她的肚子让他们隔着,就像Juno真实的想法就是Mark挑选的音乐并不动听。
对于孩子,Juno从B超里面看到的那一刻便激动地想告诉孩子的养父母。
她是那么喜爱这个孩子。
她能感觉到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很可惜Vanessa感觉不到,mark更感觉不到。
幸福的是,我们的小男朋友Bleeker他让juno每一次的心跳加速,他们相爱着,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孩子。
那一吻看得我们是那么的满足。
也许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互相感觉到对方。
即使我没有来为你加油,你也知道那是为什么。
你走过来,把病床上的Juno抱在怀里。
“你不是一直盯着我的肚子,而是永远看着我的脸”。
“我想我是爱你的。
”“作为一个朋友来说?
”“不,我是认真的。
”也许那一刻,我们才真正的学会如何去爱人,我们的爱情在经过春夏秋冬之后长大了。
音这部电影在大受好评之下,电影的原声也获得了追捧。
《Juno》的原声大碟上市的第一周共销售了3万8千张,成了一周Bilboard打榜成绩最好的。
这是一张小独立乐队的大聚会。
片尾的一首《Anyone else but you》让人铭记于心,这首歌来自于Moldy Peaches.这是一个一男一女的组合,在不同的阶段先后有不同的乐队成员加入。
90年代,他们就已经在美国地下音乐圈引起不小的轰动,并且影响不少乐队.一张典型的low-fi作品。
而在《juno》当中便收录了他们不少的歌曲。
让人记住了Kimya Dawson这个清淡的女声。
《Anyone else but you》,一手简单的歌,它说你是我兼职的爱人却是全职的朋友。
却仿佛说明了全部。
Kimya Dawson《rollercoaste》中无所谓的哼哼。
没有什么要说明的,没有什么要附加的。
青春就是这样让我们有时候甚至感觉不到她的沉重。
日子就是这样哼哼来过的。
为影片定下欢快基调的则是barry Louis polisar的《All I want is you》。
轻快而玩味似的男声,这样的声音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节奏左右摇摆起来。
而此次原声中除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独立乐队以外,也收录了不少像sonic youth,The Kinks、Buddy Holly、Mott The Hoople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这样的大牌。
虽然《Juno》只是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编剧,被誉为第一个博客电影,但是我更觉得这是一部音乐电影。
原声的出色配合,让这个平民电影倍感亲切。
它真的没有说教你什么,但是一定会让你懂得什么。
《朱诺》这部独立影片我已经默默期待了几个月,我预感到它会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果不出所料,太棒了,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几次情不自禁地为之鼓起掌来。
剧本太棒了,每个人物的塑造都非常完美极具魅力,演员的表演也无可挑剔,影片风格清新,剧情的推进恰到好处,音乐也棒极了。
本片的口碑评论和市场成绩都好的要死,IMDB高达8.4 ,在美国已经上映7周了现在还在票房票排行榜第四位,成本不到1000万,目前票房为8540万美元,已超过《杯酒人生》7150万而成为福斯探照灯公司历史上收入最高的电影了,月底估计将过亿。
乌青志 http://wuqing.org
让我们来一起大念十声这句话,很酷就一定很好吗?
很好吗很好吗很好吗?
朱诺的编剧Diablo Cody凭借这个剧本拿到了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她做过白领,脱衣舞娘,后来网恋结婚,开始写博客,人气高涨,后来一个制片人,被她幽默时尚的文风打动,力劝她写剧本,牛刀小试,就获得了多少每天吭哧吭哧冥思苦想的傻蛋编剧梦寐以求的绝顶殊荣,她和她的主人公一样,简直是酷透了。
但是很酷就一定很好吗?
一个十六岁的女生,喜欢拎着一大桶果汁对着嘴呼啦呼啦的往肚子灌,喜欢摇滚喜欢酷,她会愿意安安生生的挺个大肚子安安分分的呆上九个月吗?
这起码意味着,她不能再穿很多很好看的衣服啦,她不能跟别人一样上体育课啦,如果她刚好喜欢滑旱冰什么的那就更糟糕了,她不可以了。
她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喝酒啦,晚睡啦,她出门走路不能跳来跳去,沿电线杆啦。
如果周围同学不友好一点,说不定还要在背后讲讲她的八卦,她一定内心更郁闷。
在电影里她只有一个可爱风趣又开明的老爸,永远的坚定的维护她的想法她的自由,完全没有想过,生孩子会对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身体产生怎样的伤害,会对她以后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好吧,即使怀孕很酷,挺着个大肚子走在一群高中的小孩中间很有成就感,可是这一切能抵得过日常生活的不便吗,她只有十六岁,她又那么酷(我要在这个地方翻十个白眼)。
但是它刚好获得了奥斯卡剧本奖,Ellen page也因此和布兰切特在一起角逐最佳女主角的奖项,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有专业人士预测她获得这一奖项不过是迟早的事。
我本来想这一切不过是奥斯卡对本土独立电影的保护政策,后来好好的想了想,这个不好莱坞的电影恰恰充满了好莱坞的精神。
共通人性,普世价值。
好莱坞的故事讲的都是大众可以听得懂而且和自小受到的价值观相符合的故事,不故弄玄虚,有头有尾。
当然也会有思想了,思想又刚好领先大众半步,让人若有所悟,仔细的悟一会还能悟明白,不至于悟着悟着就昏头了。
精英思想,小众,先锋,这些都是艺术家没事自己扑腾玩的。
好莱坞永远是大众情人。
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少女怀孕的看起来好先锋好潮的故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世界在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啊,大众的认知水平思考力也会不断的提高啊,所以思考问题的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啊。
就像从前为什么拍出《美国美人》那么黑色,那么讽刺的电影呢?
因为人民在进步嘛,好莱坞的宗旨就是满足人民,剔除生活中枯燥的乏味的长镜头,还你一个缤纷大世界。
朱诺很好的满足了大家对于宽容,自由,酷的畅想。
这是新时代的人民在吃饱喝暖很多年后进一步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是我不太喜欢这种介于戏剧和非戏剧之间又把真正生活抽掉的故事。
又不能传达什么细腻的情感,又酷又有想法的朱诺在生完孩子折腾完毕后赫然发现那个呆呆傻傻总穿金黄色田径裤的肉鼻头小男生才是自己追求的真爱,不知道在逻辑会不会显得很怪。
还有那个青年丈夫和朱诺几场戏设计的暧昧不清,让人以为会有什么故事发生,但到了最后一干二净。
我看了很久,觉得自己被耍了。
所以剧作上根本不觉得它成功啦。
小时候啊,在我小时候,我常常有很多奇怪的想法。
我以为松花江是一条飘满松花蛋的大河,东方之珠是东方的一头猪,长大后想到这些想法常常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想咧,怎么会这么呆类?
恨不得跑到当时的脑袋里掰开来看看是怎么一个构造。
但是我回不去啊,所以我还是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
再所以,虽然我曾经是一个小孩,但是现在我应该已经做不了一个成功的小孩了。
所以啊,Diablo Cody虽然很酷,甚至从初中高中开始起就很酷,可是啊,她写出来的高中生,不一定就是很酷的高中生。
而且,很酷的就一定很对吗?
很酷就一定很好吗?
电影倒是做的蛮花哨蛮轻松的,歌也好听,独立电影带动一大批独立音乐,这可能也是行业间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向吧。
啊哈哈,大笑三声。
OST很赞,吉他搭配欢快的女声,即使在最纠结的剧情处,依然给出轻松的气氛。结局很温馨。女人会因为怀孕而成为妈妈,而男人会因为孩子的出生而成为爸爸。
题材是好的,但是表达得太浅,没有深入进去。。话说奥斯卡真是不靠谱,尤其在原创剧本这一项上,越来越不靠谱。。。
完完全全的美国文化。她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撇开了伤痕无憾了青春。She is cool,but she loves a boy who is a fool.她的世界还很小,除了爱什么都不重要。如果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的一条线,那该多好。P.S.讨论的话题不轻松,但片头和配乐还是送来一阵清新风。女主很有灵性,男主很木,很开明的家庭。
太怪了,看完才反应过来不对,这片只是在反堕胎而已,夹带私货真的阴险。想展现面对意外怀孕的勇敢,用的却是一种戏谑的口吻,好吧毕竟生活总得继续,但是对于生育给女性带来的负担影响和危险却直接闭口不谈,过程也是轻松的一笔带过,父母居然也觉得生下来然后送人很 OK,更是看不到男方主动承担任何责任,最后两个小孩子居然幸福生活在一起,所有人居然都这么笑呵呵陪她过家家,太诡异了。当然艾伦佩吉很酷,配乐很好听,但这种妄图剥夺人权的东西就应该被扫进垃圾堆。
爱 爱 爱 爱 爱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那段未婚先孕的恋情。我根本看不出爱情的眉目。ok,但是结尾依然甜蜜。
挺不错的片,配的音乐尤其棒!演员表演也很不错,不过好象有点过度理想化了一点,就算是在美国,我想片中的情景也太河蟹了一点。
you are a part-time lover and full-time friend.Along at Bingka home
差强人意不少,得分真的有点儿虚高了,不知道这片子当年为什么会收获如此多的好评,就正如我一直搞不懂Ellen Page到底是为什么会这么火一样。一个故作成熟姿态想往成人道路上靠拢的女主角实在是不讨喜,原谅我不能明白这故作温情的剧情意义究竟何在,何况男主角选了这个万年不变的瘫脸男Michael Cera。
PAGE姑娘你真可爱=\\\\=JUNO你性格真好=\\\\=MICHAEL同学你的腿...(血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s you for exactly what you are.Good mood,bad mood,ugly ,pretty,handsome,what have you.The right person stil gonna think the sun shines out your ass.That'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s worth sticking with.
评分很高8点多。而且在票房异军突起。排上了前10名 可看了片子觉得不知道那里这么吸引老外,是不是讲老外的心里去了 难怪老外也就是喜欢搞那些东西。。 打6.5
也只有在美国,才能绽放美丽的朱诺
喜欢朱诺这样的 相当special 她男朋友是演歪小子斯科特的主角 这里面也好呆哈哈
羡慕外国人那么开放好玩。2013.4.3
确定这不是毁三观的片?直接送人当没生过?
原声还不错啦,原本以为会从早恋发展成忘年恋呢,失望~很青春,很校园,很学院,很轻松,她爸那段话有些老生常谈。too young,too simple,too navie!
酷劲儿十足的艾伦佩吉让人印象深刻,台词和配乐非常讨巧,倒是得到奥斯卡首肯的剧本在我看来其实一般,心灵鸡汤式的结尾略掉价。
神马乱七八糟,扯!!!!!!!!!!!
作为一个检验师,被谋杀的婴儿越多我拿的提成就越多,为什么?因为手术可行的报告是我发出去的,人流手术后的死婴也是我处理的,这一场场血色屠戮,则是由这些不穿雨衣的父母赞助,医生亲自操刀演出的血浆B级片
今天看了部纪实版的生子视频。。被人体器官什么的吓个半死。为什么在艰难的怀胎十月以后,生孩子这个艰巨的任务也交给女人??母亲很伟大~早孕这个事不好说。。但是如果都按电影里的来,,很多无辜的小生命都能健康的生活下去了。总之,能不生就不生!以后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