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壮硕的老男人在家中被害,一个当晚和他有过肢体冲突的按摩女人,成为这起杀人案件的最大嫌犯。
当公诉人试图以嫖资纠纷引发按摩女金喜妹对马双喜故意杀害来定罪时,被告律师丁义峰却从看起来严丝合缝的证据链中找到了诸多疑点。
一心想要“东山再起”的丁义峰,一口咬定马双喜在被害前对金喜妹意图实施暴力和强奸,故这应该是一起“正当防卫”。
围绕着双方在法庭上的激烈交锋,更多错综复杂的线索被一场离奇的情感纠葛牵了出来,真相笼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雾中,仿佛永远无法触及。
相信不少观众从走进影院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猜到了这是一部多重反转的悬疑电影,尽管它戴着一副律政题材电影的假面。
只因它的片名《最后的真相》,其实就是一种事先张扬的最大剧透,提醒观众朋友们不要自作聪明。
毕竟,主创人员永远都会设下陷阱,诱导你前往一个个虚假的真相,以至于当你被戳穿的时候,不仅不会感到沮丧,相反还会感慨导演和编剧的构思巧妙。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本身就是一门欺骗的艺术。
我想丁义峰律师一定感同身受。
很久不见黄晓明,这次他把一个“想赢想疯了”的落魄律师诠释得像模像样,用互联网上的说法叫做“全场演技在线”。
他在“逼供”金喜妹时说,“同样是撕衣服,我可以说他是强奸,我也可以说他是打架”,一句话便道破了这个世界的荒诞。
何止是电影,人们都只愿看见自己要想看见的东西,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而当同样的素材以不同的方式拼贴在一起时,“真相”也变得像万花筒一样支离破碎。
有人害怕“掐头去尾”,有人发明了鬼畜视频。
当年安东尼奥尼满怀激情地拍了一部以普通中国人生活为视角的纪录片《中国》,却被70年代相对保守的中国社会舆论所唾弃。
电影《最后的真相》里,丁义峰把马双喜几次发怒的生活片段剪辑在一起,然后就得出这是一个老王八蛋的结论。
光和影可以塑造一张照片的情绪,剪辑则直接决定了一段影像和态度。
摄像机确实不会撒谎,但手持摄像机的人可以胡说八道。
所以你当然明白,电影为何会成为一门艺术。
它确实有可能成为魔鬼的帮凶,但它同样能创造出爱与美好,来为我们庸常的生活注入一丝合法的兴奋剂,即便是一出假象。
所以我们才会为老马和金喜妹的爱情而流泪,一个是即将死去的空巢老人,一个是从未被在意过的按摩小姐,他们在灰暗的暮光下相遇,却编织出了一场幻梦。
这个梦太不真实,太过虚无缥缈,以至于当它千真万确地出现在大银幕之时,我们竟然连一段虚构的感情都不敢相信。
“因为你,我的生命延长了。
”这也许是一段时间以来,我在大银幕上听到的最动人告白。
的确很难想象,它是从一个老人口中说出的。
饰演马双喜的这位老人,是已故的中国著名演员涂们。
不清楚《最后的真相》是否是他参与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但看到老马的人生以这样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谢幕时,谁又会不动容?
反正我是瞬时泪奔了。
毕竟,我们再没有机会看到“老兽”在大银幕上骂人了。
而金喜妹这个角色,表演难度上堪称very hard,好在闫妮完美驾驭了她,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种“灵魂附体”。
隐忍+克制,她把内心如滔滔巨浪的般的情感,埋葬在一个决意求死的计划中。
而前期的最大看点,绝对是她和丁义峰的几次“正面交锋”了。
从缄口不言到“翻供”,沉默如海般的演技,让人想起役所广司在是枝裕和电影《第三度嫌疑人》中影帝级别的表演。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二刷一次。
因为假如得知真相就算拥有“上帝视角”的话,那绝对值得再好好回头揣摩一下她那不动声色的演出。
同样耐人寻味的,还有丁义峰那句“我选择良知”的台词。
这是否预示着,除了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最后反转”的那个真相,还存在一个更加不为人知的真相?
毕竟,当我们得知老马和金喜妹之间刻骨铭心的关系,以及金喜妹甘愿为儿子去死的决绝后,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脑海里重新进行剪辑。
就像丁义峰可以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同样也可以为了“良知”甘愿认罪那样。
所以你看到的这一切,真的是导演希望让你看到的吗?
万变不离其宗,一个“贪”字足以概括。
想要东山再起的丁义峰,对于名利的贪心,盖过了他成为律师的初心。
他忘记了当年选择成为律师,面对国旗许下的誓言:我志愿加入律师队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忠于宪法、法律,严格执行《律师法》,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履行律师义务,恪守律师执业道德,勤勉敬业,为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捍卫法律的尊严而努力奋斗。
贪心的丁律师,用自己的“技巧”最终换取了升职加薪,为母亲换取了VIP特护病房,为自己换取了好名声。
但面对学妹振聋发聩的反问,面对母亲十几年如一日的执着,他最终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前途,承担了原本可以避免的牢狱之灾。
死去的马双喜,贪的是一个晚年伴儿。
风韵犹存的金喜妹,是他最喜欢的按摩女,最终假戏真做,他对这个女人动了真情,甚至许诺会为金喜妹的儿子看病。
一百万的拆迁款,他的女儿骗走还了赌债,内心毫无亏欠,也对姐姐哥哥毫无尊重。
从孩子们的行为不难看出,这个老酒鬼身上也是一身毛病,但在生命的最后,他充分践行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宗旨,恨不得对金喜妹掏心掏肺,也愿意用自己命换取一百万的保费。
不知他最后是不是真心为了金喜妹,还是“爱面子”的心理作祟,不愿让毛卫卫瞧不起。
总之,本想晚年幸福的马双喜,最终为自己对美色和陪伴的贪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活在社会底层的金喜妹,贪的是爱和医疗费(财)两全。
丁义峰已在庭审上揭露了金喜妹的内心想法,但他没想到,即便是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也有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爱人的忠诚,以及对于儿子十年如一日的忍耐与包容。
或许也是金喜妹总想两全,导致她最终也没能教育好儿子,让这个和她一样受尽歧视的孩子,完全不感恩她的付出,甚至也对母亲的工作充满鄙视。
最终,金喜妹懂了:人世间,没有完美的结局,只有牺牲后的保全。
毛卫卫,一个因父爱缺失,母亲引导不当,成为边缘人的可怜孩子。
他内心没有对母亲的爱,他一辈子都觉得母亲欠自己的,但作为一个人,他又无比地渴求爱,渴求别人的关注和喜欢。
通过母亲的牺牲,他得到了治病的机会,但无论是拿刀威胁丁义峰还是最终投案自首,他内心仍有一丝良知,仍未将母亲弃之不顾。
其实,原本随着金喜妹死去,保险费到账,看好病的毛卫卫也会心愿达成,但真相永远不会因当事人死去而消失,所以,每个人最终都为自己的贪心付出了残酷的代价。
不得不说,无论是小明哥的演技,还是闫妮和涂们老师的配合,都让这部看似简单的电影一波三折,精彩纷呈。
作为八月院线的一部悬疑片,他虽没有《孤注一掷》的声势浩大,但仍不失为一部好片子。
黄晓明的油腻,我有点清楚,可我现在是觉得闫妮也有点油腻,尤其是她和涂们舌吻到拉丝的地步的时候,再看到她搔首弄姿的时候,那真的是很油腻的那种感觉,比吃了大块的肥肉还要油腻啊。
这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很扯,几次翻转有点强行为了翻转而翻转,完全没有那种流畅感,难道是因为故事情节被删减过的缘故?
总之给我的感观就是,这样子的故事,没有能够让我在电影院一直认真看下去的能力。
奔着涂们老师去影院看了超前观影,涂们真的太TM帅了!
这是一部悬疑类的影片,由黄晓明饰演的丁律师带我们破解“铁案”的真相。
作为新人导演所指导的电影,已经超过了预期,有反转,虽然些许生硬,电影上映院线应该是有部分删减的。
影片前半段节奏是很慢的,本来以为结尾会平淡潦草的结束,没想到后半部分才是多次反转的高光时刻。
闫妮和涂们的感情线我可真是太磕了!
影片的最后“当真相无法辨别的时候,我选择相信我的良知。
”什么是真相呢?
大概就是当我们无法确定事件的真相时,我们要坚定不移的选择良知的真相。
《最后的真相》完全是这个暑期档被低估的非常优秀的作品。
用一个“全员恶人”的案件,讲一个关于爱与良知的故事,悬疑得跌宕起伏,深情得刻骨铭心。
很难过这么好的作品因为缺少宣发没什么热度,一边是看过的朋友发出“太好看了怎么都没听说!
”的惊叹,影院片尾字幕没有观众舍得起身;另一边则是黯淡的票房,压根没看过的人胡乱评低分,让喜欢它的观众感到割裂的心痛。
如果路过的你有耐心阅读,那希望我的评价能表达出它的优秀。
如果太长不看,请直接去电影院感受一下这个悲伤而美丽的故事。
-【世界的角落:边缘人】按摩女,身体残缺的小偷,子女不孝的空巢老人,他们一生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背后看不见的阴影里生存着。
这个案件的三位主人公,严格的说都不算好人。
一个有过案底的特殊服务从业者和她从小就会偷东西的儿子,一个酒精依赖的暴力老人。
他们之间发生的谋杀,听起来确实是个毫无疑义的“铁案”。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最后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才格外动人。
那些残缺的人他们心里的爱,也并不比谁更廉价。
只是在残酷的现实之下,爱也要为之让路。
金喜妹和马双喜之间的感情,隔着各自的子女,钱只有一份,而需要它的人确是两个人各自无法割舍的至亲。
他们只能在这重压下苟延残喘地相爱,在纷乱的舞厅共舞一曲,在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牵手拥吻,在这童话幻梦里求得一刻喘息,然后含泪执手同饮一杯鸩酒。
因为你,我觉得我的生命延长了,因此我也甘愿为你献出我残破的余生。
在决心赴死的那个夜晚,他平静地对她说:“你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人”。
灯光昏黄的破旧小屋,无人见证这句凄美的情话。
只有恶意破门而入,那是他们想要献出生命拯救的人,亲手砸碎了这最后一刻宁静美好。
毛卫卫这个人物,算是这个故事里最“恶”的角色。
他和马双喜那欠了赌债的女儿一样,仿佛父母的索命鬼。
若要说是母亲教育的缺失、世界对残疾人的忽视造成了他残缺的人格,未免有种为凶手辩白的意思,在此并不想讨论。
他戳中我的点,反倒是在年幼做了错事害母亲被抓走的夜里嚎啕大哭的那一幕。
背景音是他写给母亲的歌,和妈妈肆意地笑着大喊让他离开了妈妈自己活下去,让人觉得他爱和恨一样有迹可循。
她在午夜的马路张扬地大笑,他在阴暗的小屋里抱着破旧的吉他低声吟唱,他们曾在一个设施老旧的游乐园里,拥有过他们自己的粉色兔子和旋转木马,他们卑微的人生有过虽然廉价但弥足珍贵的美梦。
而这无人知晓的一切,最终以燃烧生命的火焰在那个雨夜悲壮地绽放,才让有耐心抽丝剥茧的律师,得以有机会剥开埋在他们生命上厚厚的尘泥,窥见一丝令人唏嘘的真相。
-“听子夜的钟声迎接南回的北风, 听子夜的钟声刺穿我破旧的门。
” 很喜欢毛卫卫的歌里这两句颇为拗口的歌词,在这世界的阴影里,多少人白天疲于奔命,只有宁静的夜晚得以审视自己残破的人生,在子夜听着窗外的动静,寻找自己与这世界的关联。
那些细碎嘈杂的声音,有时像来去自由的风,你能听到他呼啸而过的声音却知道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又有些瞬间,它凌厉地刺穿你早已千疮百孔的心门,带来又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
这是一个恶人写给爱的悲歌,也是无数边缘人的人生挽歌。
-【本心的觉醒:落魄精英】丁义峰可能是这部电影里最复杂的角色。
这部电影是以他去探索案情真相的方式展开的,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心态转变,以至于在不知道真相的观众眼里,只是初次观影都不一定能看懂他。
丁义峰这个角色的存在,对这部作品有双重的意义。
一方面,他是故事的推动者和记录者,一切都是以他的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另一方面,他是这部电影里成长线最为完整的角色,通过探寻别人的故事,他也在寻求自己人生的解答。
这部电影里,金喜妹他们是一个点,是一个悲剧案件的主人公,观众得以从这段沉重又渺小的故事里窥得他们不为人在意的人生的一点缩影。
丁义峰则是一个完整的面,他有一段完整的背景,在这短短不到两小时的故事里,他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巨大转折的选择。
一开始觉得他最后的选择有些突兀,而且得不偿失,没有救任何人,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
二刷的时候带着了解真相的上帝视角去看,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其实丁义峰的挣扎在他做出决定之前早的多的时候就开始了,孙宇和他的那场对话已经暗示了足够多的真相,那个对话的场景——法学院辩论赛空旷的大礼堂,也充满了意象化的隐喻,从那一刻起,丁义峰已经意识到自己踏出了触及底线无法挽回的一步。
后面那么长的剧情里,他在每个人的反应下一点点审视自身,灵魂的两面被反复撕扯,最终被母亲推动踏出了那一步。
晓明在后半段的表演里也融入了相当多的微表情戏,知道实情后再代入他的视角看,更能理解他在每一个镜头下的思考和挣扎,是二刷注意到更多细节后,会更加被惊艳的表演。
逼问毛卫卫真相的那场戏,我认为也颇为意象化,充满隐喻的意味,坚硬的铁锤由他高高举起,重重地锤在破旧小屋的水泥地面,一下,两下,三下,锤音振聋发聩。
这是否在隐喻法律公平正义的铁锤,他在质问真相的时候,是不是也其实在敲醒自己?
在我对他的理解里,他最后的选择不是为了获得皆大欢喜的结局,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答案。
老师的期待,床头的学士服照片,母亲的殷切嘱咐……这一切都是他选择穿上律师袍的初心的证明。
他在不公与落魄中迷失过,又在这场交锋中寻回了自我。
最后的结局有人觉得不太合理,其实从案情上解释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丁义峰是在指控毛卫卫之后才意识到真相,如果不说出来,面临的就是毛卫卫死刑,而为了儿子献祭了爱人的母亲在这个结局下也必不会独活,比起最终的判决要惨烈的多。
但这么一板一眼的分析利弊,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太大意思,不然不如去看《今日说法》。
这个结局与其说是这个案情的收尾,我更倾向于是一种偏艺术的表达,与其说是他为了绝对的真相牺牲所有人的利益,不如说他是为了寻回那个真正的自己。
他或许曾经以为不择手段地赢就是一场落魄律师的翻身仗,但最终理解了,人这一生唯独不能欺骗的是自己。
这份珍贵的初心,是他选择这条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为了父亲的惨剧不再重演走上这条路,为了按照自己心中的公平正义维护弱者而牺牲了自己,最终屠龙者却险些成了恶龙。
所以对他而言,这份觉醒是必要的,哪怕把自己的人生亲自踩入万劫不复的谷底,也唯有找回那个真正的自我,才能重新开始属于真正的丁义峰自己的人生。
-【讲一个好故事给你听:最后的真相】 这部电影尽管说不上完美,但实实在在感动了我。
它让我们看到了电影这一艺术创作形式最本真的模样:好好地讲一个故事。
这已经足够难得,在多重外部压力之下就更显得尤为难得。
它关注了边缘人群的生活,但不是以一种找噱头卖点的方式去叠buff,它以丁义峰追寻真相的方式去层层展现,平实地记录他们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没有矫情,没有说教,只是把故事放在观众面前,是非自有评判。
我其实很怕这些年的某些影视作品,举着各种热点作大旗,炒作的时候一套一套,说着女权细看都是男凝,说着反映底层生活却都是高高在上的傲慢。
《最后的真相》这部电影,傻乎乎的一个字都没拿出来炒作,却反而朴实地传达了这些:关于女性的性同意界定、关于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关于游走于社会边缘的人如何艰难地生存又如何去爱。
而在宏观层面,它也尝试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总之有颇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但很注意适可而止的分寸,没有脱离故事本身本末倒置地说教,让人观感十分舒适。
导演虽然是个新人,镜头运用手法却颇有艺术感。
对回忆插叙和BGM的运用都相当惊艳,留下了好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罗列一下个人最喜欢的几个镜头:在警笛和儿子的哭泣声中,金喜妹在最后一刻自由时光里在空旷的马路上大声笑;毛卫卫在荒芜的小道上骑着车,载着脸上残留血迹的病重的马双喜和母亲,三人神色不见喜悦,腰间的手却紧紧搂着相拥走向未知的前路;暴雨中透过被水迹模糊的窗户看到金喜妹高举烟灰缸狠狠砸下的身影,激情澎湃的BGM和着她残忍的动作的节奏,像一曲绝望的悲歌;法庭上丁义峰开慷慨陈词满口正义,另一边是他在阴暗的囚笼里恶狠狠逼供,蒙太奇手法让整段光明黑暗交织震撼人心。
这些镜头,包括这个冷门而边缘化的关注人群,让我几乎品出了文艺片的感觉。
当然,给这部作品打满分五星,多少有点私心成分,它也不是全盘完美,不少观众会觉得这故事的结局竹篮打水一场空,另外故事推进的节奏上也有小瑕疵。
出于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去看了导演和编剧的访谈,这其中确实受到新人团队的节奏控制、外部审查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刀阔斧的改动下故事还如此鲜活动人,人设也都能立稳,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实在不必苛责。
即使不了解这背后的种种,这也绝对是值得去电影院细心品味,去为之好好流一次泪的一部作品。
对于一部我心目中好的犯罪悬疑电影,它需要符合以下这三点:1.讲好一个故事;2.讲故事的过程中能一直有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3.在结尾揭示真相时,剧情的反转是能结合前面剧情给到的线索,推理出来的,合理且解释得通的。
而不是归结于主角是“精神病”导致的毫无理由的反转。
《最后的真相》这部电影,在剧情设定上是满足这几点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剧情上是加分的。
虽然有一些情节,尤其是电影最后反转的部分,主角丁义峰的转变多少让人觉得有些牵强,因为前面对他结尾选择将所有真相和盘托出时做的决定的动机其实本身并没有那么的强,会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一个结尾是为了过审顺利上映而设计的。
不过,整体电影拍的还是很不错的,加之几位演员,尤其是闫妮、黄晓明和涂们的演技都很棒,尤其后半段闫妮和涂们的对手戏很感人。
所以,整部影片给我的观感感受还是很不错的,整体4星推荐。
《最后的真相》算得上是暑期档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112分钟的时间内,影片充分讲好了一个足够复杂的庭审故事,并塑造出立体多面的三个主角,每个人身上都有庞杂的信息量等待深挖。
一咏三叹的情感反转、对社会现实的展现,则能让它成为一部话题之作。
作为悬疑片,《最后的真相》在剧本结构上编排得不错。
悬念的钩子始终给观众吊住了,让人一直猜不到,揭晓时又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轮轮的推翻与反转,不断有新的证据与证人登场,最后指向的,却是人性背后别样的唏嘘与共情。
电影开篇,黄晓明饰演的男主角丁义峰被整个律师行业封杀。
由于揭发律所黑幕的真相,他这个律界精英再也没法找到工作。
道出社会黑暗的人,反倒活进了最黑暗的角落。
六年后,丁义峰终于得到机会重出江湖。
他碰上的第一桩案子,就是“按摩女杀人铁案”。
独居的老酒鬼马双喜,被上门服务的金喜妹用烟灰缸击杀。
看似走流程的简单“铁案”,却疑窦丛生:为什么嫌疑人一心想要求死?
他们真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嫌疑人反常的状态,让丁义峰感到背后有猫腻。
他多次走访,并重回命案现场,发现了案件中的诸多疑点:受害人马双喜才是两个人中情绪不稳定、有暴力倾向的那个人。
案发时,金喜妹的衣服被暴力撕扯,头上的伤口直逼死穴。
马双喜极有可能是要对金喜妹实施不轨,而金喜妹的行为,则是出于自保的正当防卫。
金喜妹因遭受职业偏见,即使在真相无法辨清的形势下,也被既定为凶手。
唯有丁义峰愿意为她站出来说话。
难道他是又一次要为了正义与良知,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主角在人设上的反转在此正式出现。
原来丁义峰并不是为了帮金喜妹,而是在帮自己逆风翻盘。
他需要名利、需要话语权。
如果能帮这么一位被全社会轻视的边缘女性打赢官司,他就能重新打出名声。
因此他才会费尽心力,主张金喜妹无罪。
导演没有去塑造一个伟光正的100%正义律师形象,而是让他掺杂着阴暗面,站在灰色地带,也打破了我们观众的既定预期。
被告人存疑、被害者存疑、案件本身存疑、律师的行径也存疑,多重疑点直接拆掉了这桩“铁案”。
需要科普的是,看到有人说为何一直都是律师在查案,警察几乎全程没有参与。
其实这是影片把“合理怀疑”的全过程给拍了出来。
当丁义峰接到金喜妹案时,案子已被定义为“铁案”。
警方的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相关证据也已收集完毕。
丁义峰作为辩方律师,固然没有查案权,他做的是提出“合理怀疑”——寻找有利于金喜妹的证据。
律师只要对证据链中的任意一环提出合理怀疑,就有翻盘的可能性。
哪怕检方手里的证据有证明力,只要律师能找到1%的重大疑点,就有概率赢。
他出入犯罪现场,其实也符合这个人物处事的动机。
六年沉浮,丁义峰早已不是昔日的自己,什么三教九流的手段都能使。
想要赢,就会不择手段,游走在法律边缘。
只要能找到证据,他就愿意去冒险。
丁义峰一番操作的根本动机,就是替自己赢回原先光亮的人生。
在他眼中,起初金喜妹坚持的真相不重要,能让自己赢的“真相”才重要,所以他使用了越界的手段。
但丁义峰的手段再有问题,底色终究是善良的。
他从没想过要用牺牲别人的方式来成全自己。
他逼迫金喜妹翻案的行为,也是因为以他当时查到的线索,认定金喜妹是受了马双喜的欺骗,再加上儿子的压榨,没了活下去的动力。
她不想活,他就逼她活下去,顺势成全自己名利双收。
此后,剧情开始逐步发力,架构起一场全员掩盖真相的“罗生门”事件。
跟随丁义峰的进一步调查,难以置信的人性抉择与情感反转也将被揭开。
剧作层面,《最后的真相》一直引导着观众一步步入局这场悬疑推理的庭审戏,并逐步加载出“层层掩埋”的情感真相。
但全片的核心,并非只是聚焦在案件之上,更多是聚焦在人物身上。
每个角色为了达成心中的目的,最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而几位主演在影片后半段的演技,也因此成为本片的高光所在,群像戏值得称道。
黄晓明在“正义律师”的外表下,藏有两次角色反转,这个形象被他演出了颠覆感和稀缺性。
涂们老师戏份虽不多,但也成功塑造出了在院线片中罕见的、拥有复杂心态变化的银幕形象,直指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子女赡养问题。
闫妮演的金喜妹,是全片的核心所在。
随着情节闪回,她要在四重身份里反复切换,被告人、按摩女、单亲妈妈、渴望幸福的女人。
闫妮给出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演法,游刃有余且富有情感张力。
而在悬疑的外壳下,影片最终导向的,则是社会派的表达——通过展现小人物在残酷生活中的痛苦挣扎,涉及到诸多具体的议题,如母子关系、公民普法、边缘者的真情与抱团取暖。
透过影像,你能看到本片的新人导演、编剧在心里攒的那股劲。
他们想为现实中那些不被注视的个体发声。
当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有些问题其实“点到为止”,无法被讲透,但瑕不掩瑜。
片中有两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这个世上只有两件事无药可医,死亡和良心”,另一句是“有些事情不是不存在,只是没人去做”。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看到最后,你才会知道,真相往往残忍,但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也要将它道之于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部国产悬疑犯罪电影拍摄得非常不错。
全程悬疑感十足,同时有多层反转,看得观众既有些云里雾里,又有些震惊万分。
黄晓明饰演的丁义峰起初在包括法官、公检人、群众和同事务所的其他律师,甚至被告自己都认为是铁案的情况下,靠着自己敏锐的判断让案子翻盘,在法庭上舌战群儒,第一次成功翻案。
并牵扯出了案情背后更多的真相和秘密,让在法庭上的人们刮目相看,并重新获得了自身的名誉。
而之后原以为杀人凶手是金喜妹的儿子毛卫卫时,剧情开始了反转,最终丁义峰又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推断与说辞,让大家大跌眼镜,还把自己送进去了。
到了最后会对这位律师肃然起敬,实在了不起!
全片都以母亲关爱患癌症的儿子作为基调,丁律师也逐渐从想查明真相并打赢官司,到不再拘泥于真相,而是愿意守护可怜的毛卫卫而逼供金喜妹以及告知最终的真相并承认自己的罪行。
黄晓明和闫妮都贡献出了特别精湛的演技,尤其是闫妮那无数次的吼叫与哭泣。
峰回路转,我也没想到,我定论的标题是“致良知”。
随着观影进程,先后有感的是,一个律师的职业精神,社会的阴暗角落,底层民众凄苦现状,等。
最后被导演升到“致良知”,好像也不违和,这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升华。
能感觉到,导演试图认真讲述一个会引发争议的故事。
一个按摩女和孤独老头,相互需要下演绎的爱情,充满难言之隐。
老头的死亡,矛头直指按摩女,但事情并没这么简单,按摩女被火毁容的儿子,一直是幕后的拱火者。
一个是不受人尊敬的按摩女,一个是儿女不顾的老头,一个是在自卑深渊徘徊的青年,三个人回演绎怎样的人性挣扎?
故事循循深入,看着是好看的,落点也很崇高,对当下社会和人文有力扣问,发人深思。
但不得不说,在情节逻辑上,有些还是牵强。
一是那个珊珊的律师和《我经历过风暴》的律师,是同一人,演技着实差,差得如出一辙。
二是马双喜想已死骗保救毛卫卫,问题是毛卫卫并不是受益人,如何救,这线索怎么成立?
三是律师丁义峰无所不能,一会调查线索,一会又当证人,程序上能否成立先不说,来回倒腾显得很司法很不严肃,有点假。
最后的真相黄晓明担任的律师因为几年前打了一场官司 因高层收到对方贿赂被迫和公司参与到消极保护我方利益的案子中 但黄晓明充满正义,无法与其他人同流合污 选择了对自己公司进行检举 检举后也失业了 只能帮人追债赚钱度日 大学的老师终于帮她找到了一份律所的工作 闫妮饰演的坐台小姐图财害命杀了欠自己钱的客人 奇怪的事闫妮始终主动承认是自己杀了对方,并且对死者始终有高度评价 在黄晓明的调查下 他诱导闫妮说是客人要强奸他 防卫过当失手杀了对方 本来这样就可以尘埃落定了 随着调查的深入 最后真相大白 闫妮和使者是情侣关系 但闫妮有个皮肤癌的儿子 死者答应他们用自己的拆迁款给他的儿子看病 谁知道拆迁款被自己的三女儿偷偷拿走还了赌债 死者又发现自己已经得了癌症 于是选择买一份巨额保险 喝假酒意外死亡骗保 但严妮的儿子以为他们不会再给钱给他看病了 于是失手把死者打晕 逃走了 死者醒来和闫妮商量,让闫妮最后送他一程
晓明的律师都快赶上刑警了,最后反转的设计还行,有些台词较生硬,庭审还差点严谨性。
三次庭审,数次反转,聚焦于女性犯罪的议题,闫妮完美诠释出了角色的生存困境和应有的复杂性,黄晓明所饰演的丁义峰在情法之间的抉择也展现出了角色深层内里的复杂,悬念在他身上变得厚重,涂们所饰演的角色,虽然笔墨不多,但他一人就足以表达出矗立在风眼中四下皆是风暴的震撼,当之无愧的好演员。
要不是被反复修改藏了这么些年,其实是可以更好的一部电影。现在整得有点电视电影的感觉,黄晓明去油成功。
2.5 类型片的别扭尝试
庭审戏拉胯,而且整体看起来悬疑感不足,节奏不好。黄晓明作为监制把自己的人物角色抬得太重要了,但是不论他自己的表演还是角色的层次感,都不足以在最后来那么一下升华(就是完全没升上去)。设定有点悬浮,闫妮戏挺好但是在这个戏里发挥起来有点吃力。涂门挺稳的。给二位演员加一颗星。
涂们和闫妮的演技真实而自然,似乎忘了在银幕上的他们是一对“黄昏恋”,游乐园旋转木马糖分超标。
表演没什么问题 但编剧不过关 逻辑有硬伤
我老婆看电影从来不哭 今天猛女落泪了
两星半。看完唯一的感想:就为这么点事把大家叫出来?就这剧情有反转的必要吗,这桥段都烂大街了吧
2023.8.27 耀莱成龙国际影城 薅到了免费观影券不能太开心。比预想中的好,虽然也有不少想吐槽的点吧。考验的最终还是人性,几次反转也蛮好的。闫妮很不错。
双面人毛卫卫,出狱后去了哥谭市。
在能看與難看之間反復橫跳,猛戳我的懸疑片雷區,最討厭也最偷懶的編劇方式,觀眾與角色信息嚴重不對等,很多時候沒有鋪墊、沒有物證,就是空口硬反轉,和同類的《全民目擊》相比邏輯線也不順,庭審戲更是被拍成了大型裝X現場。幾乎所有演員都用力過猛,黃曉明那一頂接一頂的假髮都比他的表演自然,劉宇、肖珊珊、毛衛衛本就被寫得很不討喜,表演痕跡四個大字更是寫在臉上,也就只有塗們和閆妮好一些,不過也沒有超常發揮。
黄晓明的演技越来越成熟了
就...不太行。看之前:开分6.5是不是低了点,看之后:大差不差挺客观的。剧本较差,节奏稀烂,前面一直入戏困难,看到2/3才有点沉浸感,最大的问题是全员不讨喜,除了闫妮之外表现都不怎么亮眼,儿子和辩方律师的谜之演技和台词差到怀疑是不是资本强塞资源咖的程度,菜鸟律师好一点然而不多,接连在两部电影里看到这人有点串戏。虽然是主角,但给小明的不明意义特写镜头也太多了。最后插曲不错,可以加半星,大致就这样。
最近社会题材里最烂的一部,对女性议题的利用比陈狗还有过之。作为电影节奏稀碎,叙事拖沓,人物动机前后矛盾,庭审戏照搬英美模式,连我们是什么法系都分不清,整个团队就没有一个懂法的?以下不只是槽点更是恶心人的点:性别暴力被彻底淡化,儿子强奸未遂无人追究,老头暴力狂也不妨碍真爱至上,在片中真爱不仅能超越年龄差,还能掩盖嫖娼也是违法,2023年了还在救风尘呢?更恶劣的是本来强奸罪在现实中定罪就很困难,还要设计律师诱供嫌疑人说强奸的情节,甚至这个情节的最终目的和刻意矮化女律师、女检察官的性别意识一样,都是为了衬托男主的性别正义感,为了制造男律师的人物弧光。一星给闫妮,也没有不尊重涂们的意思。
剧本问题很大,阚清子演得很差|但是涂们演得真好啊
反转不断,结局处理的有遗憾,但全程被拽这走,已经很成功了
立意不错,但过于个人意志,反而弱化了法律的威严。
不断反转,反转到最后真相已经不明了了。
原来是个主旋律片....剧本漏洞真是大到女娲补的时候也要说一句哇真大....两星到两星半吧,导演和剧本太拖后腿,闫妮基本锁定一个女配提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