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剧透只谈感受。
看着戏之前我就在回想,关于原片我知道些啥。
于是我大致能记得1的大部分(一开场就把Drew Barrymore杀死了)包括结局,当时很ground breaking。
2就记得男朋友在剧院舞台上被杀死的镜头,连杀手是谁我都不记得(好像有一集是第一部杀手的妈?
),3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甚至能记得女主角在另一部电影the wild things中的香艳场面,但都不记得scream 3。
另外很不幸,对Scarey Movie第一部也(好像)是同类恶搞电影的第一部中Carmen Electra的草坪湿身搔首弄姿地逃命很有印象。
有些电影你听说后才来看会觉得很一般,但如果你是当时就看了的话,你才了解它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后来者就算本身再怎么比第一部好,也都只是copycat, 真正创新的还是第一部。
就这样,我进了电影院,主要因为最近赶论文和备考要发泄。
于是我看了我人生看过的最好的续集!
当然我没看过教父2,我根本连教父1都看不下去,没办法我不深刻(摊手)。
我在豆瓣上给了五星。
本来觉得这戏最多也就个四星半吧,但后来我想,做人干嘛这么刻薄咧?
于是就给了五星。。。
对原作的讽刺,对其画瓢作品的嘲笑(你数一数Stab拍了多少集,然后哪部同类电影也是这样。
好吧这可能是我臆想的),帮你总结套路和想新套路,带你往后思考,等你跟着它的思考到了那里后,他告诉你,没有哦,其实这后面还有的哦。
包括整体和具体场景的细节处理都做到了比你能想到的更进一步,乃至有的地方夸张到成为了很好笑料。
对,本片该恐怖的恐怖,该搞笑的搞笑,加上浓厚的历史(我觉得Scream定义了一个类型的电影),真是绝佳的娱乐!
宣传说new decade, new rule,的确在新科技和新价值观的作用下很多东西有了新的变化,而又比别的新世纪恐怖片更进了一部,因为这个系列有底蕴!
回头看,原来123都是上世纪的事了,这才知道原来隔了这么久,上youtube看的前面系列,看到画面都嫌旧。
(狠剧透别看)凶手揭晓时我有被惊到,因为我看的时候自觉地把她带进了新一辈主角的角色,觉得她肯定就像过去的主角一样怎么都死不去吧,谁知。。。
然后,真是,想红,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啊。。。
然后ta的表演我觉得让整个结尾都很亮点。。。
另外结局台词很多亮点,比如如今你不用很伟大,只需要很杯具就能火。
我最喜欢的那句被引用在了标题。
本剧没有试图去f_ck with the original, 而是建立在对原版的绝对尊重上真的往后发展,看这经典对新一代的影响。
然后由于我是观众对吧,看到剧中人一被追杀就往后逃很内啥,我总觉得再没有什么地方可逃的情况下,说不定我真会上去和他肉搏。。。
不过那真傻。。。
我相信很多人,特别是没跟着原著长大的,是为了某一两个青春偶像而看的。
这戏集中了当下正在播的青春偶像连续剧的各个美女主角,并在一开始杀死了一大半。
哦对了我觉得这部戏死的人尤其多。。。
整体来说,如果你和我一样,看过前三部,相对熟悉,却又不至于把它捧上神坛的话,那么你一定要看这部。。。
我今年第一部进电影院看的电影,是我今年最喜欢电影的有力竞争者。。。
这是一部超出预期的电影,虽然依旧是爆米花式的电影,但依旧很让人投入,看着几个老面孔在里面毫不输给新人的活力,就让人觉得对于演员来说,岁月是可以饶人的。
就像内芙坎贝尔在里面说的那句the original won't die(好像是),另外给人印象很深的一个桥段就是我们的拉拉队长在里面一口气报了所有恐怖片的片名,很过瘾
《惊声尖叫》系列能走到今天,距96年的第一部,已经将近有15个年头了,这完全依赖于两种形式的“诚意”。
一种是电影制作者对于影片拍摄的诚意,除却第一部水准较高之外,其余的三部也并非鸡肋,各有千秋,对于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之下,还执意保持电影风格的作品,实在是屈指可数的;第二种是观众给予影片的诚意,《惊声尖叫》系列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边缘小镇的生活习俗、居民的精神风貌,从第一部到第四部都以一种戏剧性的形式与风格展现了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风土人情,怀旧之感跃然于荧幕之上。
再将血腥、恶搞等流行元素融入其中,能讨好观众便不言而喻了。
第一部作为抛砖引玉的奉献者,进而在片中衍生出了《STAB》系列杀戮血腥电影。
第四部将这个系列推进到了一个高峰,这种电影中嵌套电影的手法,至少能使得影片中的人物产生代入感,从而感同身受。
这也好似,许许多多恐怖、科幻电影中,都会出现类似的台词来增加伪真实感——“别傻了,你以为这是恐怖(科幻)电影啊!
”《惊声尖叫4》的诚意首先体现在依然拿元老级人物希尼作为主角,推进整部戏。
尽管内芙•坎贝尔已经严重发福,之前的灵气与复古形象荡然无存。
我想,她压根没想到15年后自己依然能够“屹立不倒”,就像希尼没想到粉丝们居然会一直保持着对于《STAB》的热情一样,否则最基本的身材一定能对得起观众。
此外,《老友记》中的经典形象莫妮卡,由柯特妮•考克斯饰演,对她来说,这部系列就是她美剧之外的救命稻草,能胜任主角着实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毕竟,美剧、好莱坞电影,同大陆的电视剧、电影的明星路线是迥然不同的。
美剧跟电影之间,有一道决绝的无形门槛,并不是演技不能胜任电影,而是受众对于人物形象的感知过于深刻,若操起电影很可能就会沦为票房毒药。
而反观大陆市场的生存状态,电视剧却变成了进入电影市场捞钱的绝佳跳板,甚至可以说是各种娱乐形式的艺人都能进军电影界。
要不然,就凭《孤岛惊魂》的身子板,8000万从何而来?
第三个偏主角,杜威警长,仍然属非偶像派,进一步说就是没有任何艺术魅力可言的“挫男”。
然而《惊声尖叫》系列,正是由这“三个臭皮匠”搭台支撑的,剩下就全交给经典面具之后的“屠夫”唱大戏了。
《惊声尖叫4》从一开始就沿着怀旧轨迹的一路高歌猛进,二、三两部蜻蜓点水地带过,着重将致敬放在了打下半壁江山的第一部上。
从人物角色的设置到影片布景,乃至对白,均为第一部的历史重演。
当然,这跟照样画葫芦有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表明决心和态度,不惜在台词中透露大方向,铁了心的要膜拜前辈;后者是一声不吭,故装神秘,简陋地偷换表面包装来掩饰心虚,搞不好还会大言不惭地表示,这就是原创。
为此,《惊声尖叫4》并不是一部全新的续集电影,而纯粹是为了给15年的积淀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罢了。
好处是能让本系列的拥趸们怀旧,坏处更加是显而易见——悬念没了!
若是把第一部认认真真仔细分析一遍,再看第四部的时候,甚至能分析出许多剧情上的细枝末节。
因为我们找到了编剧写剧本的出发点,剩下的看点就是养眼的各大MM了。
至于究竟哪个MM是面具之后的杀人凶手,用膝盖就能推理出来。
在美国影史上,长盛不衰的系列电影繁星点点,少则4、5部,多则数十部,子子孙孙孙无穷匮也。
《猛鬼街》系列、《十三号星期五》系列、《万圣节》系列、《死神来了》系列等等。
虽说这些系列都好似奥特曼打怪兽,套路一模一样,变化的只是场景、手法等包装元素。
但美国人就乐意吃这一套,影片中所展现的《STAB》系列的狂热粉丝,台词都能倒背如流,我想这肯定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正是有了这些幕后观众的支持,许许多多的系列电影才能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去。
《惊声尖叫5》总有一天也会再次与观众们重逢,至于剧情,应该是“穿越”吧——《惊声尖叫4》的开篇就剧透了。
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触就是:这警察也太TM水了。
发生案情总是不在场,街上巡查时一下被干掉两,瞄准瞄了半天结果射天上去了,真是服了,尽管是剧情的需要,但这种警察的素质真是可以向天朝看齐了。
好久没看到Courteney Cox,Friends之后也甚少能在荧幕上看到那个有些神经质却能带给人欢笑的"Monica"的身影,在这里看到她的出演,言语动作间却有着当年的影子,令人怀念。
看了惊声尖笑后再看Scream系列就觉得里面的部分情节挺搞笑的原来惊悚片还可以这么有喜感 虽然很多人批评说惊悚变成了喜剧但还是很喜欢Scream系列
一开始出现的两姐妹我还以为角色都换了,结果是Stab 6 ?
然后就是另一对两姐妹看6的镜头,其中一个女的还是《真爱如血》的女主角,我以为角色应该是换了的,接着直接被桶,结果是stab 7??
再然后,就是在另外一对姐妹看7的镜头,其中一女的解释了女主不愿意拍4,然后导演们开始瞎编,吐槽5还带有穿越时空的素材很烂,然后就都被砍了,这次应该就是真的 Stab 4 了。
不得不承认,这个开场的形式很特别,很不错。
经过前三次的追杀事件,很明显女主现在变得更加机智勇猛和干练。
当初的副警长也升职到警长了,但还是一样智商不行。
只要凶手带上面具,管你是弱鸡还是妹子,瞬间抗打满级,神出鬼没满级。
警察永远都在赶来的路上,凶手永远都在都在你的背后,最后凶手自残的场面着实搞笑,还有她那小身板直接把玻璃都砸碎了???
你要不要换个中国制造的玻璃试试?
看你们还敢不敢嫌弃中国制造,(手动滑稽)总的来说,四部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却又猜不中结局,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也很佩服女主和一些重要的配角一直没有换,这样看电影才有感觉。
其实也算不上是恐怖片,个人认为是带有一点幽默色彩的悬疑片吧。
Dont fuck with the original
开始不断玩戏中戏,不错,继保持了前三集的恐怖风格,又融入了一些搞笑元素(是受scary movie影响?
)总体来在隔了十年后还能拍出跟前几集风格这么一致,确实不容易了。
虽然没感觉出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凶手的设置和杀人原因也比较俗套简单,但这方面从来不是这套系列的强项。
没错,相对其他恐怖片,scream是对恐怖片历史的总结和致敬,是全心投入恐怖片的世界使真实与电影不分的境界。
而这些,在这新的一集里都有了。
听说这一集是新三部曲的第一集,还是挺期望后面两集啊!!
对于前3部的内容其实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停留在我脑海的印象是他当时给我的冲击:惊悚。
那大约是小学的事了,那时候看这种影片已经足够令我的肾上素线直线上扬了,但还是在好奇心的诱导下把它看完。
对于这种又爱又怕的心情,让我十分怀念。
带着这种心情所以毫不犹豫地把它下载并马上观赏。
只是一切已经改变,相对于前3部,4的手法变化不大,但是剧情实在狗血。
也许现在的电影题材十分丰富,手法也更娴熟了,对于依然采用多年前那个角度的4而言,已没有当时的风采了。
一切已改变,你也不是你。
也许,这个系列的结束更应该是3,而不是现在的4。
第四部是这么多部里面情节最好的,那些弱智的场面已经基本消失了,虽然仍然是有点瑕疵,但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是一个进步!
巧妙的开头,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刚看到开头时,还以为还是和第一部一样,毫无新意,但看了一会,却发现原来另有篇章,很不错的一个创意!
看一、二、三部时,看到凶手杀人时,很多时候浮现在脑海中的不是对凶手的愤恨,而是对那些只会尖叫的女人的无奈,恨不得对她说一声“你这么笨,死得是天经地义的,那是经过全球人一致投票赞成的,不死对不住社会、降低了全球人类智商、阻碍了人类进步”。
但是在这第四部里面,这种场景没有了,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存在一点问题(例如两个女人看到朋友在对面被杀害,她们居然只会站在窗前观看,而不知道通知就在屋子前面的警察,甚至连大叫都没有,只懂得在窗前叫NO,只有女主角知道跑过去帮忙,虽然也笨了点,武器都不拿,总是以为她是超人,可以刀枪不入。
现在我看到凶手杀人时,我居然会产生对凶手的气愤了,恨不得把凶手抽出来狠揍一顿。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证明它让我产生共鸣了,不再是让我觉得是在看一场闹剧。
另外有两点是我要吐槽的:第一点,那些女人永远不会锁门或者锁窗,以方便凶手轻易进屋。
而且即使是锁上了门窗,凶手居然也可以不破坏门窗而打开进屋,这让我对编剧的智商真的感到很无奈,你可以写成凶手把门窗的玻璃破坏了再打开门窗进屋吗?
不要为了把凶手写成神出鬼没而不顾常理随便乱写好吗?
你把观众都当成智商和你一样总是和猪比赛吗?
第二点,我不知道是美国的那些学生是真的那样,还是编辑那与众不同的智商问题。
正常人如果遇到这种恐怖的凶杀案,都应该会注意一下安全吧,但是看那些学生,居然还去庆祝,在家也不关门,可以让人随意进出,这是美国人的“习惯”?
这一点在中国电影里是肯定看不到的,中国人的房子前面两道门,后面阳台是防盗网,有时候还会加上一道拉闸。
如果是影片里的那种凶手想要进去,可能会吐血,因为就凭一把匕首,想要进去实在是有点玄。
门一关,你就别想进来了。
那像美国人那些房子,前后左右好像都有房子,还到处都有玻璃,防盗网更是不可能出现的。
请原谅我把话题扯远了。
我想说的是,美国人那些房子这么容易进去,听说他们都会为自己准备一把枪防卫的,但是为什么影片里面根本就没有发现有人有枪的,出现的枪不是警察的,就是凶手带来的。
为了剧情顺利开展?
哦,我懂,伟大的编剧!
最后的最后,我再吐槽一句:杜威,你的枪法真的该去练练了,几米的距离误差都有一米了,你是在盲人学校练的枪法吗?
或者,其实你一开始瞄准的就是那个灯泡,而不是凶手?
先说剧情。
剧情其实还是比较单一的,就是连环杀人。
开局套了两个电影,比较巧妙。
现实当中看电影的两个女孩真的死了。
接着主角吉尔和她的朋友奥利维亚收到来自死者电话的威胁。
作家悉妮在签售会上受到威胁,警察被派去保护悉妮一家。
不幸的是,奥利维亚被杀害,此后悉妮的公关负责人被杀,在一场派对上,盖尔受伤,在科比家中,再次发生凶杀案。
凶手是吉尔和另一个男性,理由是吉尔从小一直在家人都把目光投向悉妮的生活中长大,也想成为人群的焦点。
在人物塑造上,没有什么特别的。
视听语言上,可以说到恐怖效果的营造,其实主要是靠鬼面脸和音效。
比如说,画面当中突然出现鬼面脸,伴随非常大声的音响,实际上就是吓人的根结所在。
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恐怖看到后面发现真的很一般。
主题传递上,我也体会不出什么,感觉这部电影主要让我学到的就是除了《下水道人鱼》《变蝇人》那种通过特效妆、模型的真实性来让观众感到恐怖,其实这部电影最多的是悬疑的氛围,昏暗的环境,以及鬼面脸和音效。
这样的恐怖效果其实也是最好模仿的。
如果拍恐怖片的话,也可以在黑暗环境当中,用我们的镜头给出一个环视效果,然后在镜头切开的下一秒,突然出现一个非常恐怖的形象,伴随巨大声音与主角的尖叫声。
比较考验布景,拍摄手法,演员演技和道具恐怖程度。
给两星,因为感觉没什么突出的,就是一部爆米花剧,没什么内涵,唯一的价值可能就在于让我学到了这种比较传统的恐怖表现形式。
以及,开头会引起人思考和情绪的电影互套方式,可能需要我技术再成熟点才能拍出这种,因为对场景设置要求比较高,除非套的电影是已经发布过的,不然自己拍也会很麻烦。
以下配点我自己很喜欢的几张剧照,抛开烂剧情不说,主角的脸还是很能打的。
权当惊声尖笑来看了
什么玩意... ...
在观影派对中,警长妻子回到现场检查探头故事愈发精彩起来,从长发仔被解救起来杀人开始的后半部分结构巧妙。“I don't need friends,I need fans.”折射扭曲人性的好台词。
故事情节和段落编排得没有啥惊喜和惊悚悬疑感 艾玛.罗伯茨真不适合演连环杀手这类狠角色
在导演的引导下我们犹如在一条血腥而晦暗地小巷中蜿蜒前行,杀戮场景很慷慨很血腥,剧情设置很精妙很血腥,搞笑桥段很频繁也很血腥,镜头处理干净利落,结局大战绝对符合预期,经典系列的完美回归!★★★☆
还在靠几个老演员在啃那点老梗…来来去去都一样的…
我要力贱啊!!!!!!有木有!!!!!!6:50得电影啊!!!!!!整个影院就3个淫啊!!!!!!电影我给4分 环境气氛我给6分 包全场呀!!!!!!有木有 楼下得LD大人 有木有!!!!!!还有个全黑得黑淫啊!!!!!!我好怕怕呀!!!!!!
很tm的一部片子啊,直系亲属,旁系亲属都上了啊
这是一部拥有豪华的美剧阵容的喜剧!笑点全在Emma身上!看到Anna Paquin被捅很搞笑啊!
影片对于恐怖类型片的另类“解构”特别有趣,也算是对自己过往作品的自嘲。如果结尾真的新人换旧人,可能会更有意思些。
麻痹!
谨以此片献给苏紫紫、兽兽等一干自我炒作的sb们
单看这部就够雷了
电影院看恐怖片是这样的感觉啊
【C】诶?原来我没有打分?高中时在A站看的,除了艾玛的美颜之外十分平庸的片子。虽然开头那神经病一样的反转让我说了两次“我艹”
流畅开头连环恶搞Brittany Robertson客串,电话那段也好小鬼当家库尔金家人好多Hayden Panettiere短发美Alison Brie助理很好玩Marley Shelton副警长可爱
一点点都不好看。。。。
发掘周围的每一个杀人动机。。
11年最好的恐怖片。 别以为看的是惊声尖笑啊。。。。。
一个翻拍电影还可以拍这么多续集,证明这个就是经典。事实上我混淆了《尖声惊笑》系列。所以整个剧没有想象中的搞笑,虽然其中有几个片段实在也很好笑。比如吉尔把自己弄伤的过程。即使想不起来前面的剧情如何,这个剧里的美女们可实实在在的风味独特。长发短发性感中性,齐全的。当然除了不死的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