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激情的岁月

激情的岁月

主演:李光洁,高露,李健,徐晓璐,朱铁,齐欢,苏茂洋,牛飘,刘卫华,马灿灿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激情的岁月》剧照

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2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3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4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5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6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3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4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5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6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7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8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19激情的岁月 剧照 NO.20

《激情的岁月》剧情介绍

激情的岁月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5年,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新中国的建设刻不容缓,这一年,一场归国热潮席卷了身处他乡的中国知识分子。留美的物理学教授钟培林,留苏深造的王怀民、何吟薇夫妇以及黄凯华等物理人才,他们克服重重阻力,跋涉千里,踏上了报国之路。1958年,中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研究机构A所成立,王怀民与战争英雄陶志纲、护士杨佳蓉,以及彭雄飞、黄凯华、钟心等科学家齐聚一堂,开始了原子弹研发的征程。在研发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包括研发条件的艰苦和自然灾害的重重危机。然而,他们始终坚韧不拔,不畏艰险。 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试爆了首颗原子弹,这一消息传来,大家欢腾雀跃,再次鼓舞了众人的斗志。紧接着,他们又投入到氢弹和两弹结合的研究中,经过不懈努力,这两项伟大的事业也相继取得了胜利。王怀民和杨佳蓉,陶志纲和钟心,也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共同见证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圣诞心愿维和冲锋:绝境求生海底世界3D80后之忆童年杀死你的最爱向前一步金牌流浪狗口香糖第一季白蛇传·情瓦舍江湖异教徒航向热带岛屿的冰山高达创形者:对战记录鹡鸰女神癫狂之旅第一季星际流浪非枪人生第二季诸神的黄昏第三季新盗火线做得好做得妙隐秘的诱惑考拉大冒险纹身大赢家迷宫咖啡馆心跳零距离神奇之光奇怪的儿媳一切的解释战姬绝唱SymphogearXV

《激情的岁月》长篇影评

 1 ) 属实是个烂片。

看这个片也是因为这个献礼题材。

看完李雪健演的造原子弹再看这个剧简直恶心透了。

演员,剧情烂的一塌糊涂。

糟蹋了这么好的题材。

一集要出现五百遍钟心同志这四个字。

钟心同志的造型能再现代化一点吗?

就算再想表达钟心同志是个归国科学家也不需要在那个年代给她搞这个造型吧?

看了十一集,几乎全快进,全员用力过猛。

不像是在演电视剧。

 2 ) 前面有人说角色和原型没一一对应就是对科学家不敬,我也是很迷,甩一篇人家中核领导的微信推文

前面有人说角色和原型没一一对应就是对科学家不敬,我也是很迷甩一篇人家中核领导的微信推文[手动微笑]像你、像我、又像他 《激情的岁月》扑面而来中核集团 9月24日主创者说:剧中人像你、像我、又像他正当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开播了核工业题材电视剧《激情的岁月》,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核工业及中核221厂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今年中宣部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三部献礼片《激情的岁月》《希望的田野》《奋进的旋律》之首,备受社会特别是核工业人的关注。

故事虚构与背景写实相得益彰熟悉我国核工业历史的人,每每讲起“两弹一星”那些年那些事,都会激情澎湃。

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战略决策与举国体制的大力协同,以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两弹一艇”的惊世伟业,为新中国站起来提供了“核盾牌”。

然而作为文学作品的电视连续剧,不同于写实的纪录片,则以虚构人物与情节,艺术地呈现当年的创业艰辛。

故事是虚构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这点对于曾经为核工业作出过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来说,可能会问《激情的岁月》里的故事与当年的实际有所不同啊?

这恰恰是艺术的魅力,写虚与写实结合,再现历史,故事长流。

小人物为主与大英雄附身浑然一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国家将表彰一批为共和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典型,“两弹一星”群体被授予共和国“最美奋斗者”。

这是历史对核工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建设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褒奖。

我国之所以能成就“两弹一星”,不凡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领袖的英明决策,也有聂荣臻、张爱萍、李觉等革命军人的强势推力,更有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的以身许国。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却选取了一线核科技工作者、技术工人的“小人物”,来承载“大英雄”群体的大情怀,于平凡,见非凡,耳熟目染,可亲可敬。

当下视角与当年创业价值多元“两弹一星”精神要传承,靠谁?

年轻人。

“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安下营、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些当年第一代核工业人创业留下的金句,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学习的宝贵财富。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以当下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用时尚创新的元素来演绎当年的艰苦历程,用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来诠释“两弹一星”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

源于生活与高于生活艺术再现一位核工业老专家在第一时间看到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剧本时,能一一指出这是钱三强、这是邓稼先、这是王淦昌、这是王承书、这是原三刀;这是海归的故事、这是401、这是404、这是221、这是九所、这是爆轰的场景……一个个人物原型、一段段感人故事、一个个熟悉的地方,豁然纸上,这就是当年创业的原始生活。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却要故意错位,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叠加在某个人身上,身份经历打乱,不再一一对应,使剧中人像你、像我、又像他。

有时为烘托情节冲突和人物个性,扩大事件,虚构场景,增加戏份,让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思想性与观赏性双馨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

当年研制“两弹”,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搞出来的,也不是几个核科技人员能搞出来的,面对三年困难时期,西方技术封锁,苏联停援,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大力协同,自力更生,才成就了“两弹一星”。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是通过几个代表人物的故事、几个“两弹”研制中的片段来呈现的,而不是反映核工业的全产业链,力求代表性与全面性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双赢,既好看,又见精神传承。

主演者说:演员的经历让我成为核工业特殊的一员9月19日,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开播前夕,该片主要演员之一、钟心的扮演者徐晓璐,以及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星推荐》栏目组工作人员走进了中国核工业科技馆。

面对镜头,徐晓璐介绍着电视剧里核工业科研工作者扎根戈壁、奉献青春的传奇故事、感人情节,将听众拉回那个伟大的时代,激情的岁月。

此次演艺经历让徐晓璐成为核工业特殊的一员——“核工业第一代女科学家”,短短几个月时间的拍摄、角色饰演,这个90后女演员体验了老一辈核工业人从零开始创业的艰辛,演绎了为了祖国核事业奋斗终身的女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她说:“拍摄地点在戈壁滩上,那的风沙特别大,打在脸上特别疼;尽管还原度很高,但我相信当年的环境更艰苦,研发更困难,我对他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的确,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在百废待兴的祖国,没有技术资料,没有相关设施,没有生活保障,老一辈核工业人就凭借着一腔热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用一生诠释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用生命书写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传奇,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厚重的核工业历史“初心”总会带给后辈们前进的动力之源。

其实,核工业的一座座丰碑、一个个传奇、一个个感人故事,早已化作基因融入每一代核工业人的血液。

如今,将丰碑、传奇打造成时代大剧,相信核工业的传奇之光、魅力之光可以打动更多的人。

“这是我们首次出外景拍摄电视剧的推荐节目,以往都是在摄影棚里录制,足见我们对这部剧的高度重视。

”《星推荐》栏目组工作人员卢聪聪在采访的最后告诉记者。

《激情的岁月》并非首部展现核工业人隐姓埋名、无悔奉献,为祖国铸造核盾牌的剧目,但是知名演员的加盟、画面的高品质打造、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精心设计,将令这部硬核力作吸睛无数。

作者:朱向军 胡春玫责编:连 敏附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zNjM1Mg==&mid=2651278999&idx=3&sn=9d64635e31b2e4c829f4660797671111&chksm=bd1c84f88a6b0dee61a97c01302057e49198accc00c071837cd7419b475ddde168c5f5984d26&mpshare=1&scene=1&srcid=0924K2WxofwHg44PnxfQnGbz&sharer_sharetime=1570955669407&sharer_shareid=8ef278651bee8fb9f0754b5a41eefc68&key=bad1bd95c2b983fb11300378d461e65b4d45f7c8a3e5ae5bb52e8da2a450c2e6173c9c0ff943ffce2cb80a947c2f58960e67c5ed7bfdd14ac81c2498549b9c3c066c1b88a8e9d7b647da39f853d0d9d1&ascene=1&uin=MTQ5Njg3NDU%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60833&lang=zh_CN&pass_ticket=C5R3it3z8uWaLyU88RB9eaL0KhJIBCyhDb5FxqHenEA%3D

 3 ) 希望少拍一些情感纠葛,多拍科学家的工作

感情线可以拍的更好,爱情可以拍的单纯一些,但是感觉这个拍的有些狗血了,感觉还是科研没累着。

应该拍的更好,多突出干货,体现科学家们的工作艰辛,无私奉献,敬业精神,不计回报的默默付出,对祖国的热爱,对亲情的无奈等等。

个人感情线狗血太干扰整体的观感,有些侮辱女科学家的敬业精神,降分主要原因。

 4 ) 用心的作品,不该被埋没

最近几年其实有点怕看央视主旋律剧,空泛的太多,而少了人情味儿。

本来这部也没抱什么太大的期望,因为看到李光洁高露李健等几个我好感很久的互相合作好几次低调不作妖的好演员,再加上这个题材,就追看了,没想到就停不下来,每天必追直播,央视最近节目太多,间歇性的播出还得让人不时翻看官博看看追剧日历。

追看到现在30几集,可以说,是主旋律里面的用心佳作了,虽然在场景细节等方面有一点不足,但绝对是瑕不掩瑜的作品。

首先,这部剧的配乐绝对可以单拿出来夸一夸。

虽然从经典咏流传的一首《别君叹》就知道不该小瞧曹轩宾,但是这一首歌还是真的惊艳到我。

没有很多主旋律剧配乐的慷慨激昂,小提琴曲细腻婉转又入耳,“没有默默无闻,平凡如何伟大”“若非岁月凛冽,傲骨凭何进化”真的很点题了。

词曲唱相得益彰,真的在今年我听过的电视剧主题曲里面能排前三。

看到很多评论说感情线狗血。

我不知道这些观众有没有认真看过片子,也不知道他们对于狗血的定义是什么。

这部剧的感情线虽然多,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主线,反而是枯燥紧张的研究工作特别好的氛围调节。

有恋爱情节怎么了,全故事都是艰深的研究工作,观众就爱看就不会挑剔了吗?

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在屏幕前的观众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饮食男女,奉献青春并不等同于清心寡欲。

更何况,这部剧的几对恋人的感情没有三角四角,没有硬拗,没有天雷地火,全部都建立在共同奉献共同进步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我不知道挑剔感情线的,还想 要啥自行车?

在宏大背景下,能否塑造好具体的人,是非常考验编剧的。

感谢编剧,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终于没有弱化女性,几个女性形象都及其出彩,没有拖后腿,没有不理解,没有恋爱脑影响工作,在爱情面前也从来没有落于下风。

护士杨佳蓉早年因为被一面之缘的王怀民救下而情根深种,再见面就是车站生死场面,她出于爱和责任任劳任怨照顾王怀民失去母亲的孩子,却并没有在爱里失去自我,反而一直在努力学习当上医生,又参加防辐射的研究工作,尽管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和所爱的人参加了同一项秘密工作。

在此后,她和科学家们一样奉献青春,甚至引领王怀民找到信仰,成为他的领路人。

核爆的时刻,她和王怀民一个在地上一个在飞机上,地空相遥望,却是最美的并肩。

钟心出场时像个娇小姐,但是她的精致浪漫并不影响她能吃苦,热情又坚定。

她和陶志纲这对从互相不对付到放下成见互相理解再到相爱,细节铺陈很到位。

李彩兰真的是非常亮眼的配角,再次赞叹一下齐欢的演技。

她和彭雄飞这一对,本来我以为会被安排领导包办婚姻吵吵闹闹的戏码,没想到她会凭借自己的勤劳热情,在艰苦条件下成为后勤保障能手,凭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彭雄飞的尊敬和爱。

就连特务江水宁,也是凭着好学和上进,赢得了黄凯华的青眼。

感谢编剧,没有塑造一个天生反骨的莫名其妙的反派,陶志纲从一开始对知识分子怀有偏见,到渐渐理解,再到开始从头恶补物理知识,人物憨直鲁莽刚硬中不失柔软细腻可爱;丁向军因为理念偏差走向歧途,考察工作时各种挑剔,但是他最终是放不下曾经的奋斗和对科研的感情,最终写了理性的考察报告。

里面不那么完全正面的角色,也有着完全合理的行为逻辑和多层次发展性的性格,这在主旋律剧里面真的非常难得了。

虽然是讲述的是造原子弹,科研是主线,但是,剧情并没有完全围绕着攻克原子弹本身的科研工作,仍然同时大篇幅展现了相配套的防辐射的医学研究,艰难条件下的后勤保障工作,特殊时期的安保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相配套的工业加工领域。

剧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但同样展现了相关行业、全国上下一心的支持、奋斗和牺牲。

这是“激情岁月”的应有格局,更是“默默无闻,平凡伟大”的全方面注解。

9��/

 5 ) 致敬那个红色的激情纯真的年代

这部剧在拍摄时已经关注了。

西南联大,留学归国,美国麦卡锡主义,中苏关系破裂,建国初期敌特分子,科学家研究中受到核辐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在剧中都有反映。

以前对建国初期那段历史始终是模糊不清的,脑子里更多的是一些黑白电影的画面。

过去总感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个简单的口号,看了《激情的岁月》,才意识到那就是当时中国人对现实的一种选择。

还有就是关于个人信仰的问题。

王怀民是一个信奉科学救国的人,他认为科学成果是科学精英在实验室里完成的。

但他和同事们计算整理数据,却是在全国科研单位大协作的条件下完成的,剧情里甚至还有一大波科研人员一起打算盘争分夺秒的场面。

建国初期我们不光是缺人才缺技术缺设备,甚至还有粮食紧缺吃不饱的情况,保卫干部成格勒为给大家打黄羊而献出了生命……这些困难几乎把王怀民的精神击垮。

他终于意识到仅仅信奉科学已经远远支撑不了他的原子弹事业,他看到了自己在精神境界上与老钟佳蓉他们的巨大差距。

剧情这样表现王怀民由信奉科学转而信奉共产主义,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很有说服力的。

看到剧评里对钟心造型和服装颇有微词,该不是有人对50年代妇女的穿着有什么误解吧。

在我家的老相册里,那时的知识妇女很多都是卷发穿旗袍的,出门时旗袍外可以套一件毛衣或呢子大衣。

小时候见过母亲的卷发器和胭脂。

那时的女学生爱穿布拉吉,就是连衣裙,还有双排扣的列宁装。

至于文革时人们的着装在剧里也是有反映的,比如王怀民先前的西装已变成了干部服等等。

所以青年时代的钟心穿着时尚我并不惊讶。

但是钟心的肤色和眼睫毛确实与当时的环境违和,不得不说是一个的遗憾。

 6 ) 这么贬低人家 算不算忘恩负义

看了几集,心里不是滋味,苏联曾实实在在帮助了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的中国从苏联得了很多好处。

就算赫鲁晓夫的命令撤走专家,专家可不是政客,许多专家在临走前想尽办法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让共事多年的中国同事记录下来。

这剧里把苏联专家塑造成傲慢、刁难、不守承诺、敷衍了事的酒鬼。

第五集,一群中国年轻同志为了得到有用资料,跟几个苏联老同志拼酒(然后被喝趴),编剧是把现代应酬那一套直接套上去的吗?

我在苏联加盟国生活那么多年,发觉东欧人虽爱喝酒,但不会拼酒,还别以为苏联人牛高马大就酒量好,和中国人没区别,大多中国人会醉的量,大多苏联人照样醉。

剧里出现几个年轻点的苏联专家,胡子拉碴,给人觉得是随便从东北边境请来的俄罗斯流氓,哪像搞科研的,像俄国黑手党打手。

大概十几年前,国内许多媒体带节奏把朝鲜说成忘恩负义,如果哪天朝鲜表现中国援助朝鲜背景的影视剧,中国人是这个形象,那是中国当然会说他们忘恩负义。

 7 ) 我觉得真挺好看的

我是完全没有跳过,认真追过来的,情节紧凑,符合当时年代的境地,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观点不同可以争论,可以鸣放,任何人有思路都可以提供。

那个时代的人之单纯,是现代再也难找的,那个时代结婚,借个房子一无所有就可以过日子了,相信总会越来越好的,是真正嫁给了爱情,现在呢?

谁敢说自己完全一点没有考虑过现实。

科学家也是人,那个年代美国苏联都已经相当发达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国外肯定是相对过得比较小资的,我觉得对于剧里演员的造型也没什么多说的,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对于保卫干部,那个年代刚刚建国,肯定也是有很多特务打着破坏生产,破坏我们研发的使命,阻挡我们发展,作为高保密级别的保卫干部,任何严格都不为过。

他们可以存在不同的观点,可以有竞争,但是,一切为了祖国的初心是不会变的,一切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这点,也是我所看到,所佩服的。

 8 ) 给予国产剧支持。这是一部用心的作品

这部剧虽没有提及先辈人物,可总体是向那一辈人致敬,然而评论各种酸,什么剧情狗,什么服装,演技不行...搞得自己多高大尚似的指指点点,这部剧的代入沉浸感是真的很棒,细节处理和呼应到位,不黏滞的感情戏分,致敬成分和意义各方面做得都很棒,真的很难找到类似有心的电视剧,本身不是大制作,演员也是很朴素的一类,就算处理不恰几处不知道还有啥可挑的,说三道四敲键盘,自己怎么不去演...教教人家导演怎么拍,教教人家拍戏怎么真,照这样国产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崛起,天天被人踩在脚底,安不知千里马曰天下无马,再说键盘侠里又有多少人算是伯乐,类于吴京导演说的,去看你的美国爹打不倒去,中国人就不行,中国人就拍不出好戏,拿不出点东西,这种网民制口嗨想想真讽刺。

 9 ) 别杠,这是个引发兴趣的剧。

刷完剧看了一眼讨论,基本集中在历史原型和感情戏上。

这种历史改编题材其实真的很难,毕竟是过去的历史事件,有原型有对照。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心里也就有一千个两弹一星的故事。

在现在这个每个人都能获取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的时代。

想要做到拍出来的故事符合每一个人心里对于那个时代的想象,其实是一件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这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所以这种题材的剧,有再多的讨论也是正常。

整体看这部剧肯定是还有进步空间,无论是从剧本构架还是最终呈现上。

许多细节还可以再仔细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比如开头王怀民妻子临终遗言那场,虽然是能找到合理解释的。

可以理解为在生命的最后想要抓住救命稻草,叮嘱身边唯一的人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情,并且给后面杨的行为一个合理的借口。

但是处理的实在没有那么完美,甚至有点强行设置情节了。

这种历史题材剧里写爱情,其实没有一点问题。

而且如果单摘出来看这部剧感情线的逻辑和线索,并没有什么硬伤,甚至还写的很完整。

但为什么这部剧的感情线引发了这么多讨论。

个人认为,其实是因为这部戏的感情线如果单摘出来,放到现代的场景下也完全成立。

把它的场景换一下发生在现代的大公司里面,也是可以的。

感情线本身并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它跟当时的时代感结合的并不是那么紧密。

感情本身是超越年代和时间的,爱情故事的逻辑和本质其实都差不多。

但是每个年代的人对于感情中的细节和处理方式又有一些很细微的不同。

这种细节造就了感情戏的年代感。

而这部戏的感情线在年代感的细节处理上还不够极致。

而且这种细节的处理又极其麻烦,不能做的让人跳戏,还得能感受到当时的情绪。

举个例子,那个年代求婚常用的一个词,“革命伴侣”。

现在看剧的时候,一个男生要对女生表白,突然跳出来说,我要跟你成为革命伴侣。

即使是年代剧,大家也肯定很跳戏,觉得这个场景离自己好远,这句话也谈不上多浪漫。

但是如果是事先铺垫一些细节,在当时那个年代,男孩身边每个人的感情都是从这个词开始的。

在男孩向女生表白之前,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你应该怎么说,我当时和妻子表白是怎么说出这个词的。

男孩尝试了很多种方式说这个词。

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在一个推着自行车送女生回宿舍的下午,宿舍旁边的小巷子里说出,你能成为我的革命伴侣吗。

这样处理就可能比硬接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这部剧不像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类偏向传记的剧,史实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也不像《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离现代比较远的年代剧。

大多数人对于那个时代其实并没有这么耳熟能详。

那么作为一部剧,首先第一要务,是要让人看的。

要让更多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能接受,让普通观众看得下去,保证多数人看得完三十多集。

如果要看纯正的历史,两弹一星这件事,9套有相关题材的现代纪录片,新闻电影制片厂有当时的第一手资料和老专题片。

哪个拿出来不是即严谨又震撼。

但是看这类纪录片的,一般都是本身就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人,会专门去找、专门去搜。

那对这个题材没兴趣的人怎么办?

既然这个题材拍成了剧,就是要让那些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的人或从没想过要看这类剧的人看的。

没想过看这类题材剧的人,会想看一部30多集都是艰苦奋斗甚至苦大仇深的剧吗?

我看未必。

本来这年头大家生活就都挺累。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片子看得下去,也有感动的点。

看完了,我想搜一下这些科学家都是谁,两弹一星当年到底还有什么细节。

这就很可以了,至少是及格以上的。

还有关于一批苏联留学生回国没有专门保护的事情,当时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回国人数并不少。

以当时的情况,不是每一个回国的留学生国家都能有能力专门保护的。

而且王怀民的人设只是说当时只苏联的大学里被学校重视,从来都没说过他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很有名了。

 10 ) 相信未来会很美好,别当愤青做脑残就好

上一部追完的题材剧还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单讲这段历史就值得所有人敬畏。

所以很感性的给了5星。

虽然可能这个剧在人物改编,场景设置,甚至历史还原上还有很大空间。

特别是一些感情戏的穿插会觉得突兀,但是我们必须纠正一个观点,那就是科学家不是圣人,社会也不应该塑造圣人,也不应该神话一些人。

人就是好与坏的共存体,而且好与坏也是辩证的,他们应该是有七情六欲有人性的,所以这么看的话也可以理解。

看完今天大阅兵的东风快递家族,才会越发觉得在那个不太尊重科学的时代,社会还很蒙昧,物质也极度匮乏,但是当年的那些科研工作者是多么伟大多么质朴,及时受到了不公待遇,依然执着于国家民族,执着于科学,不然今天我们很难保持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

常规武器虽然意义也很重大,但是核威慑能力是大国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且我觉得剧的尺度应该可以更大一些,那个年代我们就是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人才的,包括到了现在依然存在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用人过度的强调德,而且我们认为的德,极度的追捧他们,而一旦稍有背离又一杆子打死。

过度追捧圣人是一种病态的行为,会偏离科学的根本。

至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你不一定认同政府认同社会,但这绝对不是你抹黑国家,背离民族的理由。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对不起你。

如果你过的不好,那么就努力奋斗;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公,那么就从做一个正直的人开始。

而且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未来怎样,我们操心不了,但我坚信它会更美好,只要好好做人,别当愤青做脑残就好。

《激情的岁月》短评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8分钟前
  • PHI1334
  • 推荐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11分钟前
  • ps*pl-濑田薰
  • 推荐

三星半。传说中的三小时版本会不会更好。有无人来分析下海报。

12分钟前
  • 绵羊多利
  • 推荐

吃饭和在车上的群像拍的太好了。几次感受到了压力底下的悸动。两辆车、两种身份,完美的依据两位成年人把群体切割成了两部分。形成了上行下行两条穿插的感情线。孩子们和戏剧老师先扬后抑,教导主任先抑后扬。剧场是转折节点。两个群体的情绪在话剧过后实现了转换。太漂亮了。两个面具拍在桌上的时候,连我作为看客都笑出了声。戏剧的意义是什么呢?不是表演或者获奖,而是在意识到快乐短暂洒泪不舍的时候,我们能勇敢的说封存住这杯夏日的酒,夏天就永远不会离开。什么是真正的儿童艺术?不是表演我们心目中的孩子的模样,而是走进真的孩子,观察、融入她们。车窗上的爱心会被新一轮的雾气遮盖,再见了,玛利亚。最不幸的就在于,我们已经到了明白封存的酒也无法永存的年纪。未来不再会有我摔倒在你身上,也不再会有踢翻的那瓶酒了。

17分钟前
  • PUPPuff
  • 力荐

颜值都很在线 年下自由文艺会撩 年上也好宠她啊 结局很好品 “你知道她眼睛的颜色吗” 结尾那首歌好听的 不过吻戏是一点没看到啊 是我看的版本问题吗 对了年下好像年轻的kate box

21分钟前
  • 用户5516611016
  • 推荐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26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丰富的感情流动 不管是群像还是两个老师的塑造 假期结束了 戏剧结束了 但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你的眼睛颜色

30分钟前
  • 光圈漫遊
  • 推荐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33分钟前
  • Izzy_CJF
  • 力荐

一部小片子能探讨这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推荐。从剧本到演员,整体上都很精巧、很用心,台词也设计得很有心意。虽然偶尔画面比较抖动,但仍然瑕不掩瑜。[剧透警告⚠]塔尼娅的个人魅力,两位老师之间陡然上升的感情,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爱,在儿童剧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大人世界,看完心情有些淡淡的忧桑……只能说毛子在这方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是很多的。

38分钟前
  • B-Rabbit
  • 力荐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41分钟前
  • Moranja
  • 推荐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45分钟前
  • 是火
  • 推荐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49分钟前
  • 绵绵sooya
  • 较差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51分钟前
  • Dusk
  • 力荐

“他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缝间溜走,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 它都将永远属于你...”细腻的剧本让这句“台词”更加贴切,两个人的性张力在每一场合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好喜欢最后的机场告别吻,小心翼翼又热情奔放,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喜欢,开放式结局也算是俄罗斯社会的happy ending了,毕竟生活的可能性大过体制的死气,我可太喜欢Tanya这样明媚的女性了,Maria的知性是多少人恋姐的答案,诚意满满的小成本电影,非常喜欢!

56分钟前
  • livlie
  • 力荐

3.0。

60分钟前
  • heisenberg
  • 还行

跑到别人的婚礼,🧧还能刷卡…..

1小时前
  • Elise
  • 力荐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吗?这个夏天会成长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心跳共振的印记🥹

1小时前
  • 🧸
  • 力荐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1小时前
  • Willa
  • 推荐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1小时前
  • リアチュウ
  • 推荐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1小时前
  • 桶裝豆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