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这个地球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但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贪婪。
so:我想大概是因为需求是有限,而贪婪无限吧。。。
影片正式拉开,旁白诉说着一则有关繁荣女神的传说,这里先不提,往后了看。
画面一转,我们来到1918年的印度西部,一个叫做塔巴德的村子,一个女人冒雨前来。
她需要帮一个老头做不可描述的事。
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女人定期给男人服务,并且两人达成协议,男人会支付给女人金币。
但当女人找男人索要金币时,男人却严肃的说,金币不是开玩笑,必须是挣来的。
这句话请大家一定要记好,这整部电影的关键,就在这了。
另一边,因为母亲的晚归,两兄弟准备代替母亲喂曾奶奶。
曾奶奶是一个沉睡了千年的老妖怪,如果不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喂食就会醒过来。
而他们从小被告诫,绝对不能让这个千年老妖苏醒。
最终母亲及时赶到并阻止了准备进门的小儿子。
第二天,母亲所依附的男人死了,留下偌大的宅子。
原来这个男人以前的家族非常庞大富有,他们世代守护着繁荣女神的宝藏。
但到了男人这一代,他却一直没能寻到宝藏而将祖上的财富全都败光,宅子破败不堪,变得一文不值。
母亲带着孩子们参加完葬礼准备第二天离开去往大城市。
临行前,他们准备最后一次喂食曾奶奶。
然而意外发生,小儿子从树上跌下不治身亡。
母亲将怨愤全部怪罪在大儿子身上,因为他一直贪心的提起被诅咒的宝藏,所以才会召来噩运。
母亲不在,只能靠男主独自完成,这满脑子宝藏的熊孩子烤糊了食物,还打翻了面粉,于是悲剧来了,曾奶奶苏醒,准备拿他开荤解解馋(≧ڡ≦*)奶奶脸部特写一张
最终,男主还是顺利奶口脱险,在离开的船上,母亲恨恨的把男人留下的唯一一枚金币给了男主,并逼他发誓,永远不再回来!
男主小时候还是蛮可爱的,只不过,这贪婪的性格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画面一转,小男孩已经长成壮汉,这里开始我们就叫他小辫子吧。
再次归来的小辫子来到老房子前准备找寻曾奶奶。
在一片蛛网密布枯枝繁茂的房间里找到了身体腐败,胸腔烂空,10几年未曾进食却依旧跳动着心脏的奶奶。
唤醒奶奶后表示愿意分一半财宝给她,然而傲娇的奶奶说,不!
我不要宝藏,我要自由!
(〃-ー-)ノ于是得到宝藏入口的小辫子第一时间放了一把火把奶奶给点了。
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和痛苦哀嚎的奶奶他满意的踏上了寻宝之路。
他来到祖上遗留的大宅子,陈旧又充斥着死亡的腐败气息。
来到地底深处,找到了那口井,进入以后他看到了什么?
女神的子宫!!!
对!
没错!
神话传说就是女神生了1.6亿个神,但她最疼爱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哈斯塔,然后宝宝有了麻麻的爱还要更多((*゜Д゜)ゞ”他偷走了女神无尽滴财富,还想偷走无尽的粮食。
如此贪心那怎么行?
你当1.6亿的神是空气吗?
(ᇂдᇂ )ノ┬─┬ノ┻━┻说时迟那时快,1.6亿抡起膀子就招呼,那瞬间爆裂的光刺痛了我的眼!
对!
你没看错,哈斯塔被打成了一个闪耀的小宇宙,元神都被打出来了!
( ⚆ _ ⚆ )……然而关键时刻还是母爱伟大呀!
女神及时出手拯救了这个破碎滴小宇宙,让他永远沉睡在自己的子宫里。
这后果居然是又塞回去了?
回炉重造吗?
(σ゚∀゚)σ⁶⁶⁶综上所述,宝藏在哈斯塔身上,哈斯塔在女神子宫里,所以小辫子也来到了这个温暖的地方开始用面粉画圈的方式把自己保护起来。
然后再拿出小麦做成的面娃娃,里面还放了鹅暖石,为了让哈斯塔可以慢慢咀嚼拖延时间,然后乘其不备偷金币。
总之不能跑到圈圈外,会被咬,然后就会变成奶奶那样千年不死的老妖怪((*゜Д゜)ゞ”第一次探囊取物的小辫子发了一笔横财,一次就还清了欠债,日子悠哉悠哉的过着。
当某一天他再次行动时突觉体力不支,于是琢磨着是否让儿子小小辫子继承依波。
父子两说干就干,本来说好第一次咱爷俩先演习一下,不带面粉娃娃,然而倒霉孩子自己私藏了一个,两人险些被咬,儿子要钱不要命继续拽口袋捡金币ヾ(Ő∀Ő๑)果然是亲生的,一个比一个贪心!
好在这次险象环生。
小辫子每次都捡几枚就回去,小小辫子这次居然撺掇父亲直接偷哈斯塔的钱袋,这样他们就会有取之不尽的金币了,想想就好开心呢❀.(*´▽`*)❀.说干就干的两行动派,围着井口就开始欢乐的制作面粉娃娃,准备一个人无限扔面娃一个人偷钱袋然鹅想象是美好滴,现实是残酷滴。。。
小辫子刚拿出两个娃娃,对面的哈斯塔就分身了眼前的哈斯塔突然分裂成了无数个,这爷两当场懵逼,咋的啦这是?
哈斯塔还搞分裂?
原来,当你拿出更多的面娃娃,就会出现等量的哈斯塔,本猫觉得这个哈斯塔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一个神,而是指一种贪念,所以当面娃娃增多,哈斯塔也会增多。
女神之所以最爱第一个儿子,是因为她爱自己的贪恋。
结合起那个传说,开天辟地已来,女神生了1.6亿个神,并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无尽的粮食,她最后为了拯救哈斯塔,又把他放回了自己的子宫,让世人将他遗忘。
这里我的理解是,欲望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有些人把它藏于心里,有些人把它放出来肆意横行。
选择权,一直在自己手里。
影片最后,小辫子为了救儿子,把娃娃困在自己身上,然后利用哈斯塔不能碰触面粉而毁灭了他们。
儿子成功脱险。
在出口发现已经变成怪物的父亲
父亲伸出手,晃着手里的钱袋说,给你,你不是一直想要这个吗?
我帮你抢到了。
然而这次,儿子摇了摇头,然后一把火点燃了父亲。
还记得开头让大家记住的那句男主父亲对母亲说的话吗?
金币不是开玩笑的,要自己挣!
这里我猜测,男主父亲其实一开始就知道宝藏的秘密,他不去取,是因为知道代价。
所以他说金币,要靠自己挣!
有些人,穷尽一生机关算尽,为了贪念蒙蔽双眼做着大奸大恶,有些人,选择放弃一些,过着平稳安宁的日子。
所谓选择,便如奶奶对男主的忠告:
END.昨日将至
提出用大一号的面粉娃娃、面粉圈子画大一点、身上满涂面粉等等方法不过是个凡人,自以为动那些小聪明就能斗得过女神和她(一亿六千减一个)的孩子,未免可笑,也不想想游戏规则是谁制定的。
这就是电影看了个情节却没看懂内核,就像片子里那个提出多做点面粉娃娃的儿子。
好在那个儿子最后醒悟了:导致他们灭亡的是无止境的贪婪。
适度的贪婪其实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无止境的贪婪招致犯罪、战争、灾难。
所以当主角几十年老老实实遵守先人用命探索出来的方法,可以危险、谨慎但富有的活着,而一旦动了“再多拿一点”的想法,就招致了灭亡。
希望看这部电影的人都积极努力向上的生活,同时也懂得什么时候该收手,懂得知足。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作者:女神的秋裤转载请注明出处俗话说阿三一开挂,地球都害怕。
最近有部印度电影又开挂了。
它成本只有70万美元(约470万人民币),拍摄历时6年,最后在威尼斯电影节展映。
成为第一部在威尼斯电影节影评人周(Critics' week)上映的印度电影。
影片结束后观众沸腾,很多人用“震惊(Shocked)”来形容它。
拍摄时演员在化妆“它和你看过的所有印度电影都不一样”,这是多数观众对它的评价。
然后预告放出,在YouTube上的浏览量迅速超过1600万,如今已接近2000万。
豆瓣评分7.3,IMDb8.4,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9%。
它也成为印度今年最大黑马。
这部电影就是“到女神的子宫里淘金子”的惊悚片——《塔巴德》。
《塔巴德》Tumbbad2018.10.12印度
塔巴德Tumbbad是印度一个真实的村庄的名字,这里人烟稀少,阴雨连绵。
电影中塔巴德是一个被诅咒的村庄,这里的人激怒了众神,终年不见太阳。
电影的故事源自导演拉希·阿尼尔·巴夫(Rahi Anil Barve)在1993年听朋友讲的故事。
然后1997年,拉希18岁,他据此写了一本小说。
这个故事一直萦绕在他心头,2009年,他花了8个月为这个故事画了700多页的故事版。
这也是电影《塔巴德》的雏形。
《塔巴德》的剧本一直在改,甚至在拍摄时还加入了当地的恐怖故事。
传说有一座古老的豪宅,每天晚上都有少年去门口留下食物。
拉希问村民为什么。
村民说:没人知道为什么,但如果不留食物的话,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塔巴德》分了三部分来讲述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遭遇。
三代人的故事都围绕豪宅里的宝藏展开。
从1918到1947,影片故事跨度30余年。
三代人用三个恐怖故事,向世人揭露了一种无奈的人性——贪婪。
“地球足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但满足不了我们的贪婪。
”——甘地
六年的精华《塔巴德》是一部极其少见的片子,它有着独特的气质。
准确地说,它是剧组历时6年制作出的精华。
剧组在搭造的“女神的子宫”中拍摄电影从2012年就拍了几段,但导演拉希并不满意。
他想把自己心仪的故事拍成一部“印度前所未有”的片子。
导演兼编剧拉希·阿尼尔·巴夫,Rahi Anil Barve影片摒弃了传统的歌舞混杂的印度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观众终于不用再看阿三尬舞了。
影片找到了一种介于西方和印度之间的调调。
这从配乐就能看出来。
配乐师Jesper Kyd来自好莱坞,他曾给游戏《杀手47》和《刺客信条》配乐。
除了风格,这片子最成功的是氛围的营造。
一场大雨从头到尾下个没完,就算雨小了,天空中无边的阴云也永不消散。
这都给影片蒙上了阴郁黑暗的气氛。
为了制造这种古老阴郁的感觉,剧组辗转多地,经常来到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镇拍摄。
有些地方都上百年没有人居住。
这让影片有了天然的历史沉淀感。
实景
《塔巴德》
《塔巴德》片中有时是人造雨,但剧组会为了等待乌云停工好几天。
因为CGI无法和实景媲美。
黑压压的乌云营造出阴暗湿漉的光线,这种阴暗湿漉的感觉贯穿始终。
为了打造细腻的真实感,剧组花了3周建立了一个小镇。
他们从各种商店淘来无数古董,片中你看到的老汽车、自行车都是真的。
片中出现的哈斯塔和怪物也是真人扮演。
片头的不死老太婆由扮演Vinayak儿子的演员穿上怪兽皮饰演。
从头发到指甲,再到浑身的肉瘤。
光是化妆过程就能把人看吐。
片中大boss哈斯塔则是特效制作。
它实际上没有皮毛,肌肉裸露,浑身上下装饰着金银珠宝来代表他极度的贪婪。
手稿
剧组还认真研究史料。
每个演员,从头到脚,都是照着半个世纪前的真实照片进行复原。
不得不承认。
这些氛围的营造,这些认真的布景,都高出国产一大截。
永恒的主题·贪婪《塔巴德》是一部恐怖片,但它并不肤浅。
围绕着金币,它将人类贪婪的人性一步步挖掘出来。
老太婆曾深入子宫去偷金币,她被哈斯塔咬伤成为活死人。
她是第一个明白贪婪会带来毁灭的人。
她拥有了无尽的生命,却被无休止的饥饿折磨。
皮套骨头的手还搭在情妇肩膀第一章中,塔巴德村为了宝藏触犯禁忌。
村长有老婆还养小三,一条腿已经迈进棺材,血都不够撑起海绵体还要撸管。
他不仅贪财,还贪色。
皮套骨头的手还搭在情妇肩膀故事男主Vinayak从小就贪婪无比,但他也在中年后有所领悟。
他存下金币,儿子看到后惊叹:这么多的黄金,够一辈子用的了!
但他却对儿子说:你就像我妈,以为一枚金币就够用了。
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从女神子宫淘金的Vinayak深知:人的贪婪永无止境,多少金币都不够用。
他比老太婆更贪,没想到,儿子比他还贪婪。
第一次带儿子进入到子宫,他本想训练下儿子,并没想捡金币。
逃命的危急关头,儿子却径直跑到哈斯塔屁股后面扒开腰带狂捡金币。
从女神的子宫出来,命都差点没了。
Vinayak吓得半死,儿子却笑着炫耀金币。
他们这一家都是贪婪的代言人。
有些网友看完吐槽Vinayak的智商: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涂满面粉?
为什么不把圆圈画大一点?
为什么不捏一个巨型的面团娃娃让哈斯塔啃不完?
探长只想说,这和智商无关,这只和贪念有关。
涂在身上会因为接触体液比如汗水而变湿失效哈斯塔其实是人类贪念的具象化的形象。
很可能的情况是,面团娃娃有多大,哈斯塔就有多大。
你的贪念有多大,哈斯塔就有多危险。
你贪的越多,就离死亡越近。
哈斯塔其实是无限的,因为人的贪婪永远无法被填满。
而贪婪也是人类的原罪。
影片结尾,儿子止住了自己的贪念,他离开豪宅,关上了通往女神子宫的大门。
但这个结尾仍是开放的。
总有一天还会有人来到这里,还会有人跳进井底。
《塔巴德》是一个披着恐怖外衣的人性寓言,它揭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贪婪的根源是欲望,欲望的终点是毁灭。
适可而止的人会活下来,贪得无厌的人会葬身在自己的欲望里。
文/女神的秋裤(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塔巴德》在这里“贪婪”并非形容词,而是一种动词,欲望永远在膨胀。
男主没有换掉他住的破屋子,多半是因为他买不起。
他从血洞里用救命的时间捡的金币,只能用于片刻的奢淫无度,无法换来长久的富贵。
他就像个亡命之徒,每一次都是死里逃生,不知道下一次是否会在卡斯特的诅咒下变成活死人。
他见过活死人,知道永生是一个诅咒,只是在饥饿地狱里的苟延残喘,求死而不得。
但是他的儿子没见过。
他的儿子在父亲奢淫的生活中长大,起点比父亲高。
他的母亲曾认为一枚金币就能用一辈子,而他的儿子生来就有无数枚金币。
他儿子继承了贪婪对他的诅咒,膨胀出了更多的欲。
神庙被封的消息只不过是一个契机,他儿子早晚会想把卡斯特的钱袋偷出来,用更懒惰也更安全的方式获取财富。
卡斯特吃面团人的时间,限制了单次获取的财富值。
他儿子想增加这个上限,捏无数个面团人无限吸引卡斯特的注意力。
这种做法就暴露了他的贪欲。
面团人的数量代表着卡斯特的数量,增加的贪欲也代表着增加的危险。
当一群卡斯特将他们团团围住时,膨胀的贪婪已经招致了毁灭之灾。
而父亲为两人的贪欲付出了代价。
神庙家族的没落并非没有原因。
最后的老人花光了祖上的钱,却没有选择用祖上的方法获取财富,他已经看到祖奶奶为家族的贪欲付出了代价,恐惧毁灭了他的贪婪,诅咒在此终结。
几十年后,还是一张白纸的儿子也看见了父亲奢淫无度的光鲜生活背后,贪婪而丑恶的嘴脸。
恐惧与厌恶毁灭了他心中的贪婪,诅咒再次终结。
正如电影开头所说,地球可以喂饱所有人类,但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类,人性本贪。
贪婪遭至的恶果同时也在警示人类,却无法根除人性中的贪婪。
于是贪婪就像是轮回一般,在人类心中,恐惧与敬畏没有到达的地方,悄然出现。
分两次看完了,觉得评价有点虚高?
不过我看的印度电影不多所以没有发言权吧,首先它的确不像之前看过的电影那样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但也不代表就一点歌舞成分都没有,不过在这部电影里的歌舞并没有宝莱坞那种欢乐热闹,反而让人真心实意觉得可笑。
除了贪念不说,这部电影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印度女性地位的低下,当小孩对他妈妈说:“这是我和爸爸之间的秘密,你管好家里的事就行。
”以及黑暗中他拿着金币对他父亲的情妇笑得一脸天真的样子,着实恶心到我,以至于最后父子两被围攻的时候看得有些解气。
让我有些动容的是父亲在最后火焰里焦黑的笑容,想起他曾叫着“妈妈”蜷缩成一团哭泣的样子,这一辈子想必过得也是自欺欺人吧。
这贪欲,埋藏在这个家族,且一代比一代深,父亲在最后还知道牺牲自己保儿子周全,谁知道以后的儿子会如何呢?
看他最后看到腰带那一瞬间变了的脸色,总觉得不久后他就会回来的…
没有歌舞的印度惊悚片,直击人性中的贪婪。
影片讲了传说中的一个堕落之神——哈斯塔,他想占有女神母亲的全部金币和食物,结果只拿到金币,没拿到食物,被女神封印在塔巴德的地下。
哈斯塔的腰包有金币,有村民冒险去金币,如果被他咬到,就会受到诅咒,忍受饥饿,永远不死。
拉奥还是小孩时,他的母亲带他搬家,看出了他的贪婪,警告她不要再回到塔巴德。
长大后的拉奥不顾母亲的劝言,来塔巴德找到不死的老太婆,得知了金币的秘密。
多次爬绳、下地宫从哈斯塔手里拿金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的一个朋友见他突然发达,暗中窥知他的秘密。
拉奥于是将朋友作为食物,献给了哈斯塔。
以下剧透=============金币总能花完,体力不支、不能爬绳的拉奥培养儿子爬绳,用面粉做成娃娃,送给哈斯塔吃,趁这个间隙偷拿哈斯塔的金币。
大概贪婪会遗传,后来儿子突然提出,多做几个面粉娃娃,吸引哈斯塔注意力,直接拿走他的腰包。
拉奥照做,不料一个面粉娃娃对应一个哈斯塔,现在出现了很多哈斯塔,父子困在地宫,面临必死的局。
拉奥把娃娃都绑在自己身上,吸引所有哈斯塔,保护儿子逃出地宫。
在地宫外,父亲被咬,成为不死人,儿子没有拿他手里的腰包,像父亲曾经焚烧老太婆一样,将他焚烧,这样才是解脱,比永远承受饥饿要好。
儿子离开了塔巴德。
这部印度电影绝对和你之前看到的所有印度片都风格迥异。
没有正能量的教育、猜不到结尾的悬疑,或者最近流行的史诗大片。
这是一部披着恐怖外衣的人性寓言——《塔巴德》(Tumbbad)绝对是印度电影的一朵妖艳之花。
《塔巴德》成本不到500万人民币,但前前后后拍摄了6年时间。
其实,电影从2012年就拍了几段,但导演拉希并不满意。
因为他认为,“它必须是印度前所未有的”。
为了营造神秘恐怖的氛围,打磨细节,剧组为了等一场“乌云压境”的大雨不惜花费数天时间。
为了突出真实感,真假可信度,剧组花了3周时间搭建了一个结构复杂的小镇。
他们还从各种古玩店里淘来武平,片中的老式汽车、自行车、部分家具都是真的。
剧组死磕史料,不光道具上极为考究,连每位演员从头到脚,都是照着半个世纪前的真实照片进行复原。
在有限的预算内,死抓细节,剧组的细致雕刻,为影片带来了良好的氛围营造,高品质的布景,浓郁的末日感。
《塔巴德》成为第一部在威尼斯电影节影评人周(Critics' week)上映的印度电影。
展影结束后,现场观众多用“震惊(Shocked)”来形容它。
电影节之后,片方果断的放出了预告片,结果外观观众直接炸了。
在油管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2000万。
豆瓣目前评分7.4,
IMDb8.4,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9%。
《塔巴德》已成为印度今年最大的黑马之作。
故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凡人在女神子宫里淘金的诡异经历。
为了讲述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影片分为了三段, 前后贯穿了三代人,混合了神话、宗教、政治和历史,寓言性的表现了人类深陷欲望时的贪婪。
《塔巴德》表征了 “欲望,吃人”的恐怖过程。
片头即用甘地的话点名了这一主题:地球可以满足人的需要,却满足不了人的欲望。
1918年,少年时代的Vinayak无法忍受自己的母亲从当当地破落大户人家的情妇,他沉迷于塔巴德的传说,大宅里藏有数不尽的金币。
他和母亲负责喂养大户主人的母亲,一个受到诅咒的不死之人,虽然不死,但终生被饥饿困扰。
Vinayak从她口中得知了金币的秘密。
可主人死亡,母亲失去了小儿子,伤心失落的她带着Vinayak远走他乡,并且让他发誓永不回归。
母亲把主人唯一的金币给了Vinayak,而Vinayak却说,“一块金币不足以过一生”。
1933年,成年Vinayak重返塔巴德,找到了只剩下心脏的老祖,得知了金币的位置。
用了几个月时间,他终于找出了拿走金币的方法,但一次性他只能带走几枚金币。
从此,他不断往返塔巴德,一次次从荒废的大宅地下带出金币。
终于他过上了贵族的生活,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1947年,Vinayak步入不惑之年,国家巨变,大宅将被充为国有,焦急的他决定带儿子最后捞一笔。
可儿子比Vinayak更加贪心,他们决定一次性拿走“所有”的金币,为此他们走上了“重蹈覆辙”的不归路.....《塔巴德》虽然以按照时间线推进故事,但悬疑却放在了最后一幕才完全揭开。
究竟如何获得金币?
这个影片最具想象力的构建始终如疑云般萦绕在观众心底。
影片以宗教切题为悬疑“抛砖引玉”。
哈斯塔是丰饶之神的儿子,他贪恋母亲的财富,同时又觊觎其食物。
但他获得财富,准备侵占食物时被其他众神攻击,险些化为乌有。
丰饶之神爱子心切,留了他的性命,代价是不能被人追忆,且只能活在她的子宫里。
因为没有拿到食物,哈斯塔终生都被饥饿感包围。
温饱和财富,这两个原本可以轻易统一的变量,却在哈斯塔身上产生了巨大的差量。
财富的极大值,与温饱的最小量,让哈斯塔始终难以爬出欲望的深渊,填满贪婪的沟壑。
《塔巴德》故事的核心就是探寻人类的欲望,表现贪婪的原型,借用宗教和历史完成宿命的循环。
神都无法克制的欲望之火,凡人能够避免吗?
三幕故事,从宗教神话切入,背后还有历史的暗自书写为欲望和贪婪写下悲剧的注脚。
1918年,1933年,1947年,对于印度来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18年,印度工人运动兴起,甘地回到印度,无产阶级运动拉开大幕,印度脱离英国控制的民族自治运动此起彼伏。
1933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最低谷,甘地被判刑,英国大规模镇压解放运动。
1947年,二战之后,英国自顾无暇,殖民地政权开始瓦解。
印度第四次民族斗争进入高潮。
英国宣布决定在1948年6月前移交政权,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
《塔巴德》选择这一段印度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作为潜文本,自然契合了影片主题。
虽然时代在变,政权更替,社会重建,但人性的贪婪却始终不变。
影片中多次提及了印度人与英国人为了利益“同流合污”。
第二幕中,欲望的牺牲者是Vinayak的合作伙伴。
到了第三幕,牺牲者则变成了Vinayak自己。
其实在他们所属的时代,他们已经是当地的富有者,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都铤而走险。
在英国人,在新的政权的“威逼”下,选择最后捞一笔,由此悲剧降临,让他们分别遭受了不能承受之重。
可以说,他们一个是英国殖民地政权的牺牲者,一个是新印度政权下的失利方。
但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可以控制欲望,不渴求更多,其实他们依然可以继续过上不错的生活。
当他们选择进入贪婪的通道时,逃生的大门就已经关闭。
只是片尾Vinayak的遭遇更加戏剧化,具有更强烈的悲剧性色彩。
宗教、历史、文化给故事披上了多层意象丰富的外衣,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和解读空间,提高了《塔巴德》的耐看度,也升华了主题:贪婪的根源是欲望,欲望的终点是毁灭。
适可而止的人会活下来,贪得无厌的人会葬身在自己的欲望里。
2018年,剧情惊悚奇幻电影《塔巴德 |Tumbbad》挺有意思的电影,还跨越了印度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的深意,也许我并不能理解,但是像这样的带有奇幻风格的寓言故事风格真的是挺吸引人的。
中间穿插的歌舞,当然也是印度特有的风格,虽然有的时候感觉有些唐突,但是习惯以后还是挺带感的。
特效什么的还算不错,这的挺露骨,有的地方也挺吓人的说,尤其这个场景的设计,值得称赞值得称赞。
关于贪婪的故事,真的是发人深思,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几千年就这么过去了,又有多少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又有多少人真的视财如粪土呢?
ps: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得到的永远都会还回去。
贪婪就像深渊,当你注视贪婪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我是面人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他还会回来吗?
他还会回来的。
老实说我很喜欢这部片子,虽然里面祖奶奶和主角朋友变怪物的样子简直触目惊心,但整部电影细节处理很到位,剧情也很精彩,第一次看完意犹未尽,所以刷了几遍。
以下是一些杂乱的看法,涉及剧透,没看过的同学慎看。
开始的时候感觉男主拿金币也就算是富贵险中求,并不觉得他有什么错。
但看到他故意害朋友变怪物,感觉这男主是坏人没错了。
此时的他应该已经被诅咒了,贪婪泯灭了良知。
后来他儿子看到家里保险柜里那些金币,感叹那么多钱一辈子也用不完,他却嘲笑儿子,并带他去妓院挥霍了一把。
这种教育方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呀!
此时的他世界观已经很扭曲了。
看他喂哈斯塔吃面娃娃的时候,我就在想,为啥不做个大的,可以多吃会儿。
后来他儿子提议多做几个,他感觉是个好办法。
结果没想到每一个面娃娃都会召唤出一个哈斯塔,结局非常恐怖。
根据电影开头神话故事的内容来看,哈斯塔被其他神击碎了,被困在女神子宫里。
神话并没有说女神是否重新给了他身体。
我猜他其实一直是以碎片的方式存在子宫里的,代表贪婪欲望的面娃娃作为它凝结的核,使他具像化。
剧中主角一直在使用一个装面娃娃的铁盒子,这个盒子只能装下一个特定大小的面娃娃,同时这个盒子也是划面粉圈的工具。
根据剧情推断,这个盒子应该是先人留下的,也就是盒子是专门设计的,那么面娃娃的尺寸和个数估计也是先人的经验总结。
毕竟经过数代人了,该想到的应该都试过了。
面粉圈的设定觉得很奇怪,为啥不直接在身上洒满面粉?
也许面粉需要画圆圈是一种仪式,就像画符一样,只有特定图形形状才能起到效果。
最后他儿子没有拿钱袋,他笑了,诅咒到他那里就终于结束了。
他儿子并不像他那么贪婪,感觉他儿子更多的是想证明自己,并事事以他为榜样,包括调戏他情妇,都是在学他。
他儿子本质并不贪,所以看到保险柜里的金币时,才会感叹够用一辈子。
后来跟他实习回来,用自己赚到的钱给妈妈买了巧克力,却没给自己买什么,看得出还没被他教坏。
看了这部片的介绍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就特地找全片看了。
说是恐怖片,其实也还好,没有心情紧张到不敢看的地步,就是这鬼怪恶心极了男主的老妈,应该是个贪婪的人,所以才会甘愿做老村长的情妇,才会询问:在这轮新月之后,你答应给我金币的?
所以才会在得知不会有金币之后,果断带儿子离开大儿子是贪婪的就不用说了,胆子大,也敢冒险只是有点不明白的是,他多次去偷金币,应该很有钱了怎么家还是一贫如洗的赶脚?
难道就为了去妓院耍两下?
就为了把钱锁在箱子里,做个守财奴?
有人说,他应该和兑换金币的那个老板合作他自己好不容易才从妖怪奶奶嘴里套来的发财秘密他怎么舍得跟别人分享连他老婆都不知道他老婆很想知道金币怎么拿到的,很想知道老宅那里有什么他不告知,连儿子都说:那是我和爸爸之间的事,你干好家务更何况这个利用美眉来套取他秘密,还偷偷跑去他们祖宅偷金币的人有人又说,那就想办法把那个老板变成自己的“矿工”,自己坐收渔利他如果有这么聪明的话,就不会每次冒着生命危险,只拿到三五块金币了再看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比他贪婪?
好像是这样原本男主只是想让带儿子去实地练习一下,没有风险地练习偏偏他私藏一个面团人招来哈斯塔妖怪,男主赶紧救他离开他居然冲过去扒哈斯塔的腰带偷钱真是不要命的节奏而且他不甘于老爹每次只捡几块金币怂恿老爹直接偷腰带他的点子听起来也不错,带足够多的面团人保证哈斯塔在他吃完所有面团人之前,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偷腰带可是好像也并非完全贪婪他只是以老爹为榜样在他爹的指导下进行偷金币练习,他很卖力,并告诉他爹,他用了19次拿到8块金币,问他老爹最多拿到几块他想要的是老爹的夸奖而且他也没有要急着去偷金币因为他老爹说过,等到他16岁,再带他去他只是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等待当他看到老爹的钱箱时他感慨,那些钱足够花一辈子了也就是有这么多钱就足够了但他老爹却说:你就像我妈,以为一块金币就足够了在他老爹被哈斯塔咬伤变成妖怪,还不忘给儿子拼了老命抢来的腰带时儿子并没有接过来而是一把火把妖怪老爹烧死了,给他自由和解脱哭泣是,为了金币把老爹搭进去,后悔莫及宁愿不要金币,只求老爹安然可惜没有如果个人感觉,这个儿子应该不会再来偷金币了一方面,他老爹的钱箱足够他花一辈子,这是他的原话另一方面,老宅也被政府强征了,他进不去了
神话和恐怖的完美结合!越是贪婪就越惨,贪婪的邪神被困在自己母亲的子宫里,贪婪的人为了金钱而去,困在贪婪神的子宫。最后原以为能够发财,结果人财两空~
看开头满心期待,以为延续阴郁,荒诞,大格局的神话背景,结果又歌舞,闹腾的要命,之前的氛围烟消云散,什么片都歌舞烦死了,三星全给美术。
开头五毛特效笑出声,结尾大家看完一脸就这?祖孙三代挖金矿都没想出做点实用工具用更安全的措施完成的蠢蠢故事。
整体北欧范,印度只是借用了个设定。过多的阴雨和暗景,服化道偏白,冷色调,印度观众喜闻乐见的艳丽倒是被衬托的格外违和。歌舞也挺敷衍的,改成直接放歌弄成背景音乐凑数可还行。适合拍成短片,作为长篇感觉剧本上并没有多少有效填充物。
贪心的人,永远都改不了。
我觉得在这样的创造力面前,挑刺是没有意义的。大家都见过好东西。
“地球足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但满足不了我们的贪婪。”——甘地幸亏是电影院里看恐怖片,太吓人了故事简单,气氛到位,值得一看。
贪婪。有些地方倒也很真实
完全天方夜譚。
风格我不喜欢!
2.5 没看出哪儿非常出彩的地方 非典型商业恐怖片 猎奇元素倒是很多 结合旧印度的的封建迷信以及社会民俗 编造了一个“神”和它的腰带的故事 剧情那么多弯弯绕绕 本质上还是在说「人的贪婪」 父亲最后舍己救儿 倒是一点都不符合他们祖传的“自私”特质 也许改个结局会有力许多(P.S印度的歌舞还真是说来就来)
Hastar让我想起《青蛇》里戏弄法海的光头“魔障”们,只不过一个是贪婪,一个是色欲
有一点点恶心🤢 讲人的贪欲讲得也不高级😓 也是很好奇女神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人类的贪欲没有满足
立意不错。画面不好。跟七十年代的鬼片一样粗糙。
片头撸管挺抓眼球。后面就太一般了,流于表面。他爹去取了那么多次金币也没试过多带几个面人试试?他儿子去一次就能想出来?这么表达贪婪未免也太生硬了些,并且显得很低龄。既然面粉圈能阻挡财神爷,为啥不做个圆柱形可伸缩的管道通下来呢?在管道外面画上一圈又一圈的面粉不就是个天然屏障了?
最后饿鬼的设计很惊喜,而且是恐怖得令人惊喜。
2018年最佳影片之一。表面说金子,实质隐喻地球、粮食危机和人类的欲望泛滥。如果我们合情合理的索取,地球能养活我们所有人,如果人类想一次性把地球抽干,地球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值得看,在印度电影中可以说出类拔萃的
真够恶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