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 在我心里封神从看第一集就知道 这会是一部两极分化严重的番 只会让一小部分人疯狂共鸣 大多数人则会完全无法理解其中人物的想法 男主看上去毫无用处 不愿意努力 却又有着奇奇怪怪的自尊心 无法走出房门一步 走在路上低着头 觉得所有人都在对自己指指点点 像极了现在的自己 女主极端悲观主义 寻寻觅觅只想找到一个需要自己的人 靠拯救比自己更废柴的人来找到自己活下去的意义 学弟和学姐虽然看上去获得了还不错的结局 但其实他们放弃的东西 也真的太多了 男主一度沉迷于网游 黄油 甚至误入自杀组织集会 传销 一度让我毛骨悚然 不敢再看下去 每一集每一个画面都在直戳自己的脊梁骨 毕竟是番剧 现实中 大多数的引きこもり从开始蹲的那一刻就会被社会抛弃 都不会有中原岬 也不会有一直不放弃的基友 更不会有给你打生活补助的家庭 现实中的我们 只是在满是垃圾的屋子里渐渐腐烂 このまま变成社会中最边缘的老鼠 只要加那么一点点想死的意愿 こんなの人生 一切就会结束了
《欢迎来到NHK》为什么能让我一口气看十八话呢?
是因为它环环相扣不急不缓的剧情推进,是因为以家里蹲为话题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最重要的是那是个真实的故事——没有热血的展开,没有闪耀的奇迹,到了最后谁也没有一砸千金、飞黄腾达,所有的角色们只能去接受那属于自己的命运。
柏瞳属于柏瞳学姐和佐藤的记忆总是定格在如豆黄昏的文艺部活动室中。
玩着纸牌游戏,谈论着或许有点可笑的阴谋论,属于二人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着。
高中的佐藤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并觉得这样比较帅的中二病患者,加入文艺部的契机是学姐同样没有精神的一句「加入文艺部吧」,佐藤没有被第一感觉所欺骗,这个有着知性外表的学姐,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中二病患。
二人重逢之时,学姐成为了一名公务员,拥有着家里蹲佐藤望尘莫及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然而,她依然无缘现充——安眠药、抗抑郁药成为了柏瞳的必须品。
纵使柏瞳有着出众的外貌与才能,但是她怪癖的思想和多疑的性格让她在工作上屡屡碰壁、在和男朋友的相处中也感受不到她所需的幸福。
她在孤身一人时回想起佐藤,想起那个没有朋友,每次放学都呆呆地在活动室等待着她的佐藤。
在佐藤身上,她能感受到在工作狂男朋友身上得不到的安慰与满足。
因为无论是四年前还是现在,他也是一个不适应社会的废柴,只有当和这种废柴在一起时,才能从繁杂的社会中抽身出来,放下被抛弃的疑虑。
在除夕的街道上,佐藤和小岬走失,柏瞳的男朋友有公事离开,二人再度偶遇。
她在旅馆前佐藤说:「我们做情人吧」。
听到这句话后,佐藤和学姐接吻的幻想,没有了上一次对她性幻想的迷人和诱惑,而多了苦涩和困惑,清醒过来后,佐藤拒绝了她,说:「如果我们在这里做了的话,不就正中了外星人的阴谋么?
」「阴谋」作为本作的关键词之一,也是佐藤最常提的词语,反映了柏瞳在佐藤乃至本作中的地位。
她说如果在高中和佐藤正常交往过一次的话,佐藤或许不至于成为家里蹲了。
无论是她所带来的温馨和遗憾,还是她口中的阴谋论,都是属于「过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像印记一般地刻在了佐藤身上。
正是和她重逢,不想作为家里蹲被她鄙视,佐藤才没有拒绝小岬的帮助,才开始试着去改变自己。
山崎薰熏是最让我有共鸣的角色。
中学时代因为发怒时眼神凶狠经常被人欺负,但拳打脚踢丝毫不能损耗他心中的傲气。
毕业之后他考取了他兴趣所在的游戏设计学院,身边的同学热情地在讨论他所熟悉的动漫游戏之时,他却不以为然地在一旁。
他对游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认为身边的同学都是「只会让日本游戏业走向衰落」的庸人。
他的例外只有一个,就是声优系的女孩菜菜子,只有她,才会在听山崎发表自己见解时睁大水灵灵的眼睛,并发出真诚的钦佩。
山崎有着一段失败的初恋,于是她和广大宅男们一样,把自己对异性的感情投入到二次元的女孩子身上。
「正是因为现实中的女孩子太过虚伪,人们对此失望透顶,所以才会去玩galgame,去邂逅无条件爱着自己的、纯洁无垢的女孩子。
」但是他真的是对现实的恋爱绝望了么?
正当和佐藤高呼「给我消失,女人们」之时,菜菜子的电话是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其实作为御宅族的山崎对一段纯洁感情的渴望比一般人还强烈得多,即使他心里明白自己和已经有男朋友的菜菜子是没有结果的,他还是对菜菜子的一颦一笑,一个电话一个邀请特别地敏感,仿佛只要有她过去的阴霾能一笔勾销。
像山崎一样的笨蛋,又怎么能避免重滔复撤再受情伤呢?
而每当受到现实的打击,二次元总能成为他的避风港——被菜菜子放飞机之后,全然没有悲伤的表现,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寄托在正在制作的galgame上。
只有梦想不会背叛自己,只有梦想才是自己存在的见证。
山崎就像从浓厚的乌云里拼尽全力倾泻出来的阳光,他一直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并为此怀着孤高的信念不懈地奔跑着。
山崎是个御宅族,但不是佐藤一样的家里蹲。
为了逃避家人早已经为自己设定好的人生,他毅然一人走向东京,选了自己所喜爱的学校和专业,默默地打工为自己攒足生活费。
上天让他遇到了高中的挚友佐藤,以一个莫名其妙的契机燃情梦想之火,他们幻想着自己的作品能为自己带来名利双收、飞黄腾达的日子,在那摆满游戏和手办的房间里他们傻气地笑着,这和在文艺部室山崎满怀野心递上自己的画作的笑是那么的神似。
山崎父亲的病,像闹钟一样唤醒了山崎天真的梦,他必须离开东京回到北海道继承家业。
在离开之前,他借着酒兴把菜菜子领到自己的房间,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肮脏的御宅族好让她讨厌自己从而让自己割断对她的留恋,但菜菜子并没有嘲笑他,反而说欣赏他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拼命努力的身影。
这一刻山崎动摇了,如果她早一点对自己说这些那该有多好呢,或许自己能遇上真正的爱情也说不定。
可惜已经太迟了,山崎选择用最龌龊的语言侮辱了她,用最荒谬的方式为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
游戏终于赶在冬季comic market完成了,当通关的屏幕上滑动着山崎和佐藤的名字时,我就像佐藤一样满怀着激动。
但第二天的只卖出五张的战绩让踌躇满志的他们泼了一盘冷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没写作经验也不怎么看小说半路出家的脚本师、没有做任何宣传的计划,不可能第一次就创造出惊天动地的游戏。
在和佐藤离别的晚上,他戏谑地把自己心爱专业的教科书付之一炬来取暖,他的梦想、他对命运的挣扎、他自己所争取的人生,都在这下着雪的冬夜里染成了灰烬。
面对命运的抓弄,山崎没有哭也没有去自杀的打算,甚至没有表露出悲伤,直到和佐藤打雪仗时,他把佐藤按倒在地竭斯底里地呐喊「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选择啊,家里蹲的佐藤又明白些什么」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出山崎内心的悲痛。
「电视剧曲折的是经过,感情的爆发也有着结束的时候,而我们却只是一直过着乏味而不安的生活。
」山崎唯一留下的,就只有那张只卖出五张的《true world》CD。
在车站时,佐藤觉得叫住了山崎,山崎对佐藤说:「你可别输啊。
」,佐藤愤怒地吼道:「你也不是输了才回去的么?
」,山崎回以一抹苦笑。
我想佐藤一定很妒忌吧,很妒忌挚友山崎可以那么平静地接受这个残酷的命运,并且离自己而去。
柏瞳和山崎都是属于佐藤的过去,是佐藤高中生活的延续,和他们在一起,佐藤仿佛能忘记自己是资深家里蹲这个事实,然而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
如同山崎所说「电视剧曲折的是经过,感情的爆发也有着结束的时候,而我们却只是一直过着乏味而不安的生活。
」,山崎走后,佐藤感觉到如同宇宙中仅剩他一人的孤独,他失去了学姐和山崎,与过去的连接都断绝了,他又回到了四年来的那个家里蹲,而这份孤独,正是属于佐藤新的人生的开始。
中原岬整齐的短发,精神的T-shirt,粉红色的伞,像天使般纤尘不染,让人不禁在她背后脑补上一双纯白的羽翼。
是这样一个亲切的少女中原岬,拉开了故事的帷幕。
哪个孤独的少年不曾幻想过有一个中原岬走进自己的生活呢?
在第一话小岬递上契约书的时候屏幕外有多少句「换我就立刻签下了」?
在佐藤老妈来访要找人装自己女朋友之时又有多少句「快找小岬啊笨蛋」?
在除夕晚上佐藤和小岬走失后去和学姐约会时又有多少句「你这个人渣怎么那么不懂珍惜」?
在小岬向佐藤递上表白书并要求签名的时候又有多少句「你这都不签你想干啥」?
是的,如果说山崎是拼命从云层里泻下的阳光,小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无垢的天使。
小岬自称是「拯救家里蹲的亲切少女」,而她的亲切背后有着很大的决心,足够她把拯救佐藤的计划写满笔记本的决心。
如果是一个元气少女的话,接近佐藤不是一件要费那么大力气的事情,只是顺着自己的性格去走,自然地去感染他人就是,然而呢,一个心地纯真无邪的元气少女是不会去注意到一个家里蹲的,更不会去理解家里蹲的痛苦。
那个看起来无垢的小岬,说话时语气不会特别亢奋,反而经常有点无精打采的感觉,其实她也有着痛苦的内心。
而只有同样痛苦的人,才会互相地吸引。
看到这里,不少人会知道佐藤对小岬充满警惕、不放在眼内、的其中之一原因了——佐藤没看到小岬痛苦的内心,小岬也不愿意让佐藤看见她灰色的过去,于是小岬的亲切在佐藤眼中都成了怒人的莫名其妙。
其实小岬接近佐藤的原因又哪里有那么伟大。
小岬的家境很坎坷,仿佛一切与她有关的人都会遭遇到不幸,于是她不甘心,很讨厌自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差劲的人,直到她看见了佐藤为止。
在开始的心理咨询,小岬就径直不讳地说:「差劲的人需要找到比自己更差劲的人才能树立信心,而佐藤君就是这样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比我还差劲的人。
」小岬以幼稚的方式定下计划拯救佐藤的计划,以为只要好好对他,让他爱上自己,成为自己的俘虏,那么自己就会被人需要,自己的人生不至于那么一文不值。
换言之,她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拯救佐藤来拯救自己,一个弱者拯救了比自己还弱的人,那么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弱小的了。
多么幼稚和自私的理由,对不?
在元旦的晚上,小岬向佐藤流露出自己的软弱:「如果世上有神的话,那祂也一定是个坏蛋,因为祂给予我觉得幸福的时光是那么的短暂。
」尽管知道了少女的内心并非像外表一样纤尘不染,佐藤还是没接受小岬的表白,他觉得凭自己这个家里蹲没有拯救小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在小岬眼中只是一个废柴家里蹲,而这一点他在心底作为男人的自尊却始终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后来由于家里断绝了生活费,小岬也不再送饭,被饥饿折磨的佐藤终于肯走出门工作了。
而当小岬说出「恭喜」的时候,内心却充满不甘,因为直到最后,佐藤还不是因为自己而脱离家里蹲的,反而正是因为自己为他创造了家里蹲的条件而让他不思进取。
而已经脱离了家里蹲行列的佐藤,已经再也不需要小岬了。
于是小岬选择了像母亲一样自杀。
故事的前期让人觉得这是治愈少女拯救废柴宅男的故事,但如果单单是这样,这只是一部三流的作品而已。
小岬不但没有拯救佐藤,在最后的岬角还被佐藤拯救。
其实大家不就是一样的懦弱么?
佐藤用最愚蠢和最戏剧性的方式拯救了小岬,而没有任何聪明的方法更能感动人心了。
最后佐藤发觉了自己对小岬的心意,他爱着的不是那么亲切无垢的天使了,而是那个有血有肉的中原岬。
小岬和柏瞳和山崎不一样,是属于「未来」的人,也是佐藤走出自己的「房间」遇上的第一人,佐藤借着这个契机踏出了人生的意义重大的新一步。
佐藤达广他在前往大学的第一天就回家了,因为他害怕人群,他总是认为大家都在嘲笑自己,他总是幻想自己被卷入某种阴谋,于是他选择了家里蹲。
而这个故事的主线,也是这个家里蹲成长的过程。
佐藤在高中开始人际关系就堪忧,如果没有遇上柏瞳学姐和山崎学弟,他的辍学不用等到大学。
而幸运地,家里蹲四年之后重逢了他们两个,他的生活稍微活跃了起来,那两人的作用,比小岬还大的多。
妈妈来探望他的时候,他需要找一个假女朋友和一间假公司,纵使小岬就在他面前,他第一个想起的是山崎,第二个想起的是学姐,而最后好不容易才发觉一直在他身后的小岬。
佐藤由于社会关系的缺失,所以特别依赖过去,尤其是他还称得上正常的高中时代。
对柏瞳学姐的仰慕,对山崎的信任,四年来一直和佐藤一样蹲在家里,没有移动过,在佐藤的世界里,称的上朋友的就是他们两个。
柏瞳来他家喝酒的时候,他难得敏锐地发现了她的难过,从而又唤醒了对她沉睡已久的爱慕。
第二天他不顾和山崎约好的夏季comic market,选择和学姐一起去旅游,并打算借机改变自己,而他没有想到这是一个不归的旅程。
在得知这是自杀之行后,刚想改过自身的佐藤却不敢阻止大家的轻生,反而是一边骂自己笨蛋一边帮忙泼回程用的汽油。
这种滑稽的从众全来自他的懦弱,就像一个可怜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非得屁颠屁颠地跟着一个人那样,在柏瞳学姐的认同下,甚至连死亡所代表的意义也变得模棱两可,自主性的思考也变得麻木不堪。
瞳的男友、山崎和小岬的及时到来,一行人突然发现自己的问题也不是不可解决,也不是一定要用死亡去逃避不可。
在这刻,佐藤蓦地发现了「自己来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的滑稽,他只是一只可怜的跟屁虫,而他所跟随的人,正因为另外一个男人的话感动得痛哭流涕,他所做的一切毫无意义,自己的人生也不是那么的值得留恋,众人的一般论和小岬的眼泪完全组织不了他跳崖的冲动,直到山崎说出了以下的话:「不管再怎样沮丧,再怎样痛苦,我们还会回到我们那愚蠢的日常生活去,就算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们也只会在某处死掉而已。
戏剧性的死,真的不适合我们。
」这是山崎价值观的体现,对于佐藤是最佳的良药。
这个结果和观众想的可能有出入,小岬在这次的营救行动中并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
对于小岬的亲切,佐藤相当一段时间也不怎样放在眼内。
每晚的心理咨询佐藤既没变现出期待,也没表现感激,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偶然望到了钟才想起有这么一回事。
太宰治说过「懦夫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家里蹲了四年的佐藤无疑就是一个这样的懦夫,他逃避着现实,逃避着未来,认为桃色的遭遇只存在于自己的幻想当中,而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发生必定是另有预谋。
不过当一个家里蹲面对一个可爱的女孩猛烈的攻势,又哪有可能完全无动于衷呢?
在首次见面之后,在为了骗老妈的约会之后,庙会之行之后,佐藤满脑子都是小岬,并为此烦恼不堪,庙会之行后,佐藤还少有地为等待心理咨询的时间而坐立不安。
他们在庙会祭典的时候,佐藤正当怀疑着「这不会是圈套吧,这之后不会有很大的还击吧。
」的时候,灿烂的烟火燃亮了夜空和小岬的笑脸,他们的手相碰了,一阵羞涩过后,佐藤牵住了小岬的手,想「如果是这种圈套的话,也不错。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的话,谁也不会想到佐藤后来对小岬态度的转变的吧。
是短短几个「触电」的瞬间,让佐藤情迷意乱起来,但是因为佐藤的猜疑,因为的小岬的隐瞒,这种热情没有顺利地转化为持久而平稳的爱情。
佐藤拒绝了元旦晚上小岬的表白之后,小岬再也没有去找佐藤了。
这让肚子饿了的佐藤浑浑噩噩地当上了交通协管员。
真正拯救佐藤的,不是山崎不是学姐不是小岬,而是他求生的本能。
NHK故事中经常出现三个紫色的小人。
它们总会在主人公陷入困境时嘻嘻奸笑,阻碍着他前进,每个人都可以对它作不同的解释,柏瞳把它们解释为「阴谋外星人」,小岬称之为「神」,而佐藤叫它作「日本家里蹲协会」,而我把它理解成「命运」。
人的能力总是那么的有限,无论想做什么难免会不顺利,人的信仰不单只要有帮助自己的「全知全能的神」,还要有阻碍自己的「阴险毒辣的魔鬼」,才不至于自尊自大或者妄自菲薄,把所有的对或错归于自己。
故事的结尾,柏瞳和丈夫生了一个孩子并声称很幸福,山崎也和相亲对象结婚了并且很开心的样子,小岬在佐藤的帮助下决心重拾学业。
而主人公佐藤,依然过着每天被闹钟叫醒当无聊的交通协管员,乏味枯燥的生活。
世上没有奇迹,山崎没有实现在游戏界一炮成名的梦想,柏瞳的抑郁我想还会不时的发作,而小岬的学业大概面临着重重难关,佐藤的人生也远远和成功无缘。
在「NHK」的抓弄下,每个人都不得不和一些东西失之交臂,然而一切形而上学的失败也阻挡不住人生的继续。
最后的一个镜头,佐藤用脚踢开了那三个紫色的小人。
戏剧性的死法不适合我们,这个平凡而乏味的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以前动漫的女孩真的一个一个都是天使,山原岬也是。
这部剧给我最深刻的就是:最令人绝望的不是环境,而是心,没有向前的心的话什么都做不到,认为无法做到就会真的无法做到了,什么阴谋论,什么邪恶组织,什么坏的神明,没有客观事实证明全部可以称之为幻想,像是神明,就算有也是和我们不同次元的,我们生活着的地方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哪怕我们都是Code又怎么样呢,对于我们人来说,做到自己满意就可以了,管他这么多做什么呢,什么被洗脑了,什么社会的奴隶,什么早死晚死都一样,现在的我,可以明确自己的想法:社会需要就是正确答案。
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以为看透了生命的本质的人在我看来才是最可笑的,他们以此理论为基础,大肆宣扬自己不努力的原因,把别人厌恶的行为合理化,甚至高尚化,可是,现实中最痛苦的其实才是他们,因为他们偏离了社会。
脱离了“正轨”那么,他们就不会是被社会认可,需要的人,可是讽刺的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他们嗤之以鼻的社会,那么结果如何呢?
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勇气去兑现自己的想法,没有死的觉悟的话,想活在这个世界的话,就被那么多废话,你什么都做不到,你能做到的,就是苟延残喘的在你一次又一次否定的地方活下来,别那副死又不敢死,活着又抱怨生命没有意义的死样子,令人恶心。
人生下来就有差异,这不可否认,如果你不能适应,就请放弃希望,go die,如果能侥幸活下来,就请珍惜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如果你都敢死了,那为什么没有勇气活下去,顽强的活下去,那些想活下去但是身体不允许的人该如何去想,他们多么羡慕你们这些拥有健康身体的人呐,你们有选择的权利,可是他们却已经没有了话说了这么多,我也不是什么多努力的人,只不过活着和普通工作我还是可以做到的,仅此而已,自己满意就够了,如果你能做到偏离社会而无忧无虑,自我满足没有烦恼,那你才是神人,你就是人生赢家,超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一部给我的感受有一点多的番,画风依旧怀旧,各方面都比较粗糙,但是设定氛围一流,完全让我沉浸进去了,感受到了男主佐藤和一些人的无力和绝望,因为他们连一点点改变的心都没有,怎么做都是徒劳,那种无力感我深深的感受到了。
要想改变还得靠生存本能,这部番也很现实,改变nite的最终就是活不下去的那些nite,吃不起饭但是又没有勇气离开世界的人就是这样的,能改变他们的只能是本能,最原始的,刻在基因里的东西。
关于女主山原岬还是那个,精神力量吧,人活着嘛,也是一开始我说的,需要一颗心,一颗想要活下去的心,要想活下去就需要总需要理由,玄学的东西就必然存在,教派的存在也就变的合理,总需要有精神支柱嘛,只不过关于这个支柱每个人需要的不一样就是了,女主山原岬生活那么悲惨,总需要个合理的解释,没有人替她背起“罪孽”的锅的话真的就很难在心里认同自己生存的意义,自然就没办法活下去,本能决定了精神,精神反作用于本能,一个闭环最后,真爱山原岬,温柔可爱无论你怎么样都陪在你身边,同时又是需要你的女孩谁能不爱呢,哈哈哈哈
当时是追着看的,记得动画里的时间是2006年12月31日。
当时上大二,寝室里的宅文化盛行,所以喜欢一起看,开始搞笑,后来觉得还算深刻,后来很感动。
牧野由依的片尾曲也很合适剧情,而且我当时的状态也如此,真希望有个自己的Misa能出现……
家里蹲是值得羡慕的,能够在家自己堕落说明有人关心、有人照顾、有人支持。
但对于自己来说是自卑可耻的。
无比喜欢动漫中有中原岬的存在,佐藤最终成为支撑小岬的存在毫不留情的说是最帅的、最值得自豪的男人形象从来都是小岬需要着佐藤,一直那样没有保留的为佐藤付出,从始至终喜欢着佐藤,可爱单纯天然又脆弱的只有佐藤能依偎着她,她也只想依靠着佐藤了一直在一起吧,就算是在悲惨的生活面前,加入NHK吧,你们都是卑微的可怜人,谁都无法离开谁吧,你们是互相的人质,不能失去任何一人,会长是中原岬,成员是佐藤达广。
在动漫中太过于现实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那无法满足作为动漫应给观众呈现的内核,所以作为这部以直面现实为主题的番剧,它即过于真实又极为理想。
成功的学姐内心却有着巨大脆弱与空洞,作为剧中第二可怜的班长本是作为一个利己主义者有着自己的骄傲却收到魔幻一般的残酷现实、被磨损的早已变样,对现实最有热情的山崎却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热爱上赢过、沦为现实的妥协者,而男主自不用说:是现实怠惰、自卑、投机、冷漠的集合体;而岬却是作品中几乎所有理想部分的集合体。
在前23集中,我无数次的痛恨男主,每当看到他那懦弱、冷漠、视而不见的样子我就来气,因为这就是在映射着现实,但还好小岬从始至终都在陪着他,不管他有多么堕落多么过分,小岬一厢情愿地想要改变他,每次看到男主这么废物时就想着还好他有小岬啊,还好有个人愿意喜欢着他呀,到底男主什么时候能去拯救小岬。。。。
没错,小岬是一个戏剧性的悲剧到了极致,并如梦幻一般忠心于佐藤的,需要被拯救的女孩,不知道她没了佐藤会怎样坏掉,只希望他们能快点在一起,完成一个理想的浪漫结局。
可以说这部作品虽然着眼于残酷现实,但是在我看来小岬身上的、仿佛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希望才是真正的中心内核。
在看了二十多集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小岬是不可能改变佐藤的,而且小岬自身就是一个濒临崩溃、靠佐藤维系着的悲惨女孩。
而佐藤的改变是极其现实的,因为再不工作就活不下去了,现在想到这里就觉得这未免也太残酷了,但这就是现实世界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
但在这悲惨的现实面前,在阴谋面前,是需要浪漫的幻想的,所以对于小岬,弱小的、窝囊的、废柴的佐藤必须呐喊,他必须像老套积极的动漫主角一样、仿佛脱胎换骨了一样爆发出来去拯救岬,去做一次观众期待的英雄,去像个耀眼的主角一样跃出岬角、打败boss,因为只有他能救下岬、只有他能安慰她、让她对生活重燃希望,他们不在一起是不行的。
在动漫的现实中,不过是两个弱小者而已,所以佐藤没有轰轰烈烈的死去,没有摇身一变成前途光明上班族,只不过是个最底层工人,岬也只不过是个普通学生,说不定成绩很差,没什么前途,但他们谁都不是独自面对,因为他们是N·H·K(日本人质交换会),是交换了生命、谁都不能先死的伴侣啊。
以N·H·K作结是这部作品最为浪漫的结局,残忍的日常生活没有改变,还在疼苦,还在妥协,还在遭受着人生90%的苦难,但佐藤已经有了小岬,小岬不会没有佐藤,两个弱小者在动漫世界里依偎彼此,一起走下去,或许痛苦、自卑、懒惰会减半,也或许空洞的、残破的心可以在爱情上休憩,或许他们是那个世界里不成功的两人,但他们一定没问题的,因为他们是我们在这边的奇迹。
十多年前,我写了一篇小说《欢迎加入NHK! 》对我这个作者来说,这就像一本被诅咒的小说,直到最近我还在被这种诅咒折磨着。
自从我写完之后,我就一直被一种失败感折磨着。
有很多原因导致我被我自己拼尽全力写的小说所折磨着。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这个作者背叛了这个故事,没有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我被困在这种失败和挫折感中很多年了。
在《NHK》第九章中,我意识到主角承受着我自己的孤独。
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意识。
在那之前,主角从来没有深入过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那一瞬间,他爬上了自己心中的这堵墙,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然而,在下一章中,又进入了新的故事情节,仿佛孤独这件事已经被完全遗忘。
问题就在于,我设计了一个陌生人来窥探主人公的孤独:我指的就是岬。
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孤独的逃避。
因此,我这样避开直接描写孤独的方式其实也是作者的逃避行为。
我使用了“奔跑”这种方法来结束这个故事,把自己托付给那一瞬间的感觉。
“奔跑法 "是一种写作技巧,它利用营造的紧迫感,让人物 "跑 "起来,进入高潮部分。。
在最后一章中,主人公通过奔跑、争执和一些戏剧性的动作实现了情感的宣泄。
故事也就结束了。
但是,孤独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写该怎么解决。
因为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能力去写孤独的问题。
即使是现在,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
因此,我认为我那时以这样结局可能是最好的。
活着或是去死,以及佐藤和岬最后仍然是普通的关系这一点,是非常现实的。
但我其实从未想过要写一个现实的故事。
我想写一个有趣的、令人鼓舞的、有梦想和希望的故事。
如果我更努力一些的话,是否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呢?
可能还是不行。
即使到现在,我也止不住这样想。
这个问题依然让我苦恼。
但是,我最近发现,我可以在这个三维世界中做到一某些我在小说中无法做到的事情。
换句话说,在NHK故事的最后,我对佐藤有一些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冥想。
通过冥想,他可以治愈自己,获得支撑自己的世界的压力的力量。
第二条建议是停止手淫。
第三条建议是采取直接行动来填补他的不足。
如果孤独是个问题,就采取行动,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孤独。
但是,什么是不孤独的状态,也就是说,什么是被满足的状态?
它不是一种心理状态吗?
是的,这就是一种心理状态。
如果我们获得能创造一种满足自己心境的能力,那么佐藤的问题就会完全解决。
但这可能不是仅仅通过冥想就能实现的。
冥想必须辅以一些直接的行动来填补孤独,比如说搭讪等等。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突然就能与人交谈,所以他需要从练习在外面昂起头走路开始。
佐藤可能需要四或五年的预备性练习,才能在街上与陌生人交谈。
但是,通过做一些让你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的事情,比如每天到外面去散步,或者抬头走路,你就能获得自信。
那是一种独特的自信。
怀有自己能够改变的信心,这才是最重要的信心。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事情可以做,但如何去做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于NHK的主人公来说,都有一条通往让自己得到满足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这条路确实存在。
然而,我可能需要再写5卷才能写出佐藤获得信心的故事。
在那个时候,我不可能写得出来。
不过,在一个故事中,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要指向好的方面。
一直走着就行,走偏了也没关系。
就像生活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可能是一件好事。
说不定这是最好的结束方式。
这是一个现实的结局,但又为未来留下了希望。
在我一直以来的作品中,有一件事是我非常想说出来的,是我想写却写不出来的,那就是如果一个人落入了 "欢迎加入NHK"这样的境地,那么他将会感到非常孤独。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有办法的。
总有一个出路,一个通往完美的幸福结局的途径。
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要在这里写这篇文章。
我想要告诉各位的是,佐藤、岬、山崎和前辈都在他们的圆满结局里找到了幸福。
我相信他们已经获得了幸福。
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新的世界。
我想写的并不是人类的软弱,而是无论他们多么弱小和绝望,无论他们因为被困在心灵的迷宫里而变得多么软弱,他们总能找到出来的路,重新获得自我。
这就是我想写的东西。
我在写《欢迎加入NHK》里没有表达的信念,我现在可以写出来了。
现在,NHK终于完结了。
(翻译自英文)搬运自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7361129043
我就要死了。
真的去死。
可我就是死了也没人会发觉。
那样的话,岂不是白死了吗?
活着是白活,死了又是白死,难道我就是那样的人吗?
——《无缘社会》
我就要死了。
真的去死。
可我就是死了也没人会发觉。
那样的话,岂不是白死了吗?
活着是白活,死了又是白死,难道我就是那样的人吗?
——《无缘社会》 都市体系《欢迎加入NHK》预示了我们生活中的重大议题,我们对其有着隐隐地察觉,却又在事实上一无所知。
《欢迎加入NHK》是一个蛰居族的故事,正因如此,它的作者是蛰居族也足够合理。
它同时还是天降美少女试图拯救蛰居族的故事,但是这种拯救却是失败的。
我们无法说这一结局是悲剧性的,因为进入现代,我们已经对弥赛亚的迷思祛魅了。
更关键的是,当我们将蛰居族划入他者的范围,对其嗤之以鼻时,正是这些本身隐身于城市生活中的「城市生活的失败者」的生活被揭露出来,使得我们的城市生活获得了某种可喜的合理性。
但这种机制本身却也是整个都市体系运作的一部分。
「蛰居族」是什么?
它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状态。
这种生活状态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逐渐疏离,或许是主动也或许是被动,但这种区分毫无意义。
因为,在都市,人们拥挤的居住在仿佛是养殖场中层层叠叠的鸡笼一样的房间之中。
人类从未如此聚集,却又从未如此对彼此漠不关心。
截图《不吉波普不笑》资本主义的成就是足够惊人的,但它却使得我们的生活日渐破碎。
统一化的货币使得商品得以快速在城市中生产和流通,但同时,我们自己的价值也不可避免地被以货币为标准进行审视。
在现代都市,我们生活和生产场所的被截然分开,不同的建筑形态被赋予不同的功能。
这种功能性的区分同时也体现在了每一个个体身上。
对于一个个体而言,他出卖劳动力,像社会展现其作为生产者的价值。
而市场通过货币交换,使得他又作为一个消费者存活于世。
此时,个体的不可被替代性被转化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功能性。
个体并不因此变得独一无二,恰恰相反,他们的珍贵也仅仅体现在其功能性上。
当一个人丧失了作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身份时,他便丧失了为人的价值。
这种悖论往往藏在生活中并不隐秘之处。
当一个独自居住的老人被推销员敲开家门时,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为人的喜悦。
这些推销者与老人交谈,其真实推销的,并非是一种当事人并不需要的商品。
他在事实上不过是在高价售卖某种老人渴望的关怀。
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当老人再也没有作为消费者的价值之时,他连这种关怀都会失去。
在某种意义上,情感虽然没有被作为商品直接售卖。
但在市场理性化逻辑不断扩张的情况下,人们确实是在肯定情感的价值,这种需求进而使得人们甚至可以将情感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劳动商品进行出售。
男朋友、女朋友这样的身份同样可以变得更加标准化、职业化。
但当我们抛开猎奇的眼光,去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诸多身份本身也在标定我们自身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身份在市场上具有交换价值都不会变得奇怪。
我们有成为伴侣的价值,我们有成为员工的价值,我们有成为子女的价值,我们也有成为父母的价值……但是,我们不禁会怀疑,难道不会有比我们更好的作为伴侣、员工、父母、子女的人选吗?
抛开一切功能性的身份,我们究竟还剩什么,还有什么?
当我们已经无法确定自己究竟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时候,我们无疑是被卷入一场永无止境的竞争之中。
作为生产者,我们免不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因为面临被替代的压力。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面临着竞争。
因为哪怕我们自身也无法对自己的价值有所肯定。
这时,一切有价格的附属于我们的商品,都将意味着我们比他人更具有价值。
这便是蛰居族所要逃避的事情,无处不在的无形压力降临在我们头上,最终使我们不得不将自己藏匿在人海中。
这种状况似乎比通缉犯更为可悲。
因为通缉犯哪怕躲藏在深山老林之中,都会有人要将他揪出来。
而蛰居族生活在千万人中,却被所有人视而不见。
坡道上,行人稀少。
只有一些购物回来的主妇,以及和我一样去同一所学校的年轻人。
能和我擦肩而过的只有几个人。
但是──就是那天,通往学校的道路,却感觉与平时不同。
身边路过的人,都在看我,没错,没错,他们都在窃窃私语,偷笑,很小声,很小声的,虽然是用耳朵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不过绝对不会错──没错。
在看我的时候,他们的确是带有嘲笑的意味!
主妇,还有学生,看我的时候都在笑。
这件事,令我十分愕然。
为何?
为何一定要笑我?
「……喂,看那个人呀。
很奇怪呢」「真令人不舒服呀。
是不想在户外走吧」「呵呵,像个白痴似的」那绝对,恐怕,大概,不是我单方面的被害妄想症。
若是仔细倾听的话,确实是听得见的,他们嘲笑我的声音。
就是从那以后。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害怕外出了。
佐藤达广作为「蛰居族」,他寄生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却是以消极的姿态回避这些焦虑和压力的人类。
他所经历的焦虑也都是非应激、不在场的。
或许他家里蹲存在某种心理疾病的诱因,但这也恰恰证明佐藤达广本身并非是对于生活太过钝感,或者缺乏对于生活的追求才长期呆在家里。
正相反,他对于环境,尤其是对于人际关系过于敏感了。
他时时刻刻恐惧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所以他显得总是爱吹牛,自尊心强,却又极其脆弱。
佐藤达广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无用,他的无用本身也是对于社会价值规范深度认可的结果。
作者很巧妙地将这种无用来当作他可以被拯救的理由。
这却显得一切都更加悲凉,因为唯一达成拯救的可能,不过是另一个人想凭借拯救这一过程来实现自我拯救。
所以,连这种「无用」本身也不过是工具性的,因为中原岬(那个天降少女)只不过是需要拯救一个人来证明自己的生存价值,而这个人也并不是一定要是佐藤达广。
在这种意义上,蛰居族本身试图逃离社会的一切目光就可以理解了。
因为即使他们一无所有,他们的「无用」成为他人对于其自身糟糕生活欣慰的工具。
但悖论在于,相当一部分的蛰居族虽然试图逃离一切人际关系,但他们却是需要这种人际关系的供养。
即便在现代都市之中,这种人际关系的纽带已经过于薄弱。
但他仍然需要面对供养者对他的审视。
异化关系这是一个大学中退的蛰居族男主佐藤达广,并没有被女主中原岬所拯救的故事。
尽管中原岬最初是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现的。
但这部作品不能给观者带来救赎,或者任何意义上的激励。
对于主角佐藤达广来说,他之所以能够脱离蛰居族的生活,并非是因为中原岬给他的救赎。
恰恰相反,正因为他变得更加孤立无援,在生理需求的迫切要求下,他才不得不自己走出那个禁锢了他的牢笼,走入一个看似正常人的生活,与正常人一样为生计奔波。
佐藤达广和中原岬看似并不包含更多的共同点,但实际上却是同一类人,用中原岬自己的话说,「不光是家里蹲,所有的精神问题都是因为与周围环境的不适应所引起的。
总之,就是因为无法处理好世间的关系,所以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痛苦。
」——即对于社会环境有所不适,或者说是社会化并不成功的人。
从中原岬的视角来看,拯救佐藤达广蛰居族状况的计划,本身是她自我救赎的最后一个尝试。
这个计划也是她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最终也是这道防线的崩溃,导致她做出了自杀的决定。
中原岬的父亲早逝,母亲的再婚对象嗜酒成性,同时对家人有着家暴倾向。
最终岬的母亲或许是对这种糟糕的生活不堪忍受,在岬的面前跳海。
岬的叙述中,她小时在悬崖边上玩耍,正好看到一个女性站在山崖边。
而一阵强风吹过之后,女人便消失在了山崖上。
而那个女人,正是她的母亲。
对佐藤达广的最后一次讲义也是她尝试拯救自己的最后期限,而这场讲义的主题便是「遗言」。
她对此执着,是因为她母亲坠崖并无遗书,以至于无法被判定究竟是自杀还是意外。
这个模糊性关系到了中原岬的自我认同。
因为,她的继父对她诉诸暴力的同时,也在将一切不幸归结于她。
对不起,如果我昨天死掉就不会怎么麻烦了。
我后爸说的没错,我会给大家带来不幸。
妈妈去世也是因为我,爸爸的时候估计也是……后爸想方设法要将我摆平,结果还是失败了,落得一身不幸。
伯母也是,自从我帮手之后传教开始不顺,还常常和伯父吵架。
都是怪我。
即使最后在亲戚的干预下,中原岬终于被寄养在了伯父伯母家。
但她也无法适应在学校的生活,只能在平时陪伴伯母传教,以及帮助伯父打理漫画咖啡屋。
而在此时她偶然从窗子中看到了佐藤达广的房间,发现了佐藤达广是一个蛰居族。
于是制定了一个帮助佐藤达广脱离「家里蹲」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价值正名。
当然,在佐藤达广的视角下,名为「中原岬」的少女犹如天降,虽然在某些地方显得稚嫩,但却似乎能够常常看穿佐藤达广的谎言,也确实使得「救赎」本身带有了些许可信的色彩。
但这却是由信息差所带来的。
佐藤达广租住的公寓的房主正是中原岬的伯父,因而中原岬能够知晓他的基本信息。
中原岬住在山坡上的小别墅中,能够透过窗户临高看到佐藤达广房间中的状态。
如果把故事初期的神秘感排除,观众可能就会意识到中原岬救赎计划的儿戏之处——那不过就是一个按时聊聊天,偶尔因为一些事件相互陪伴的计划而已,甚至还会因为佐藤达广精神的不稳定而经常被翘掉。
相比于佐藤达广的懦弱,中原岬对于生活的痛感也更为深刻。
佐藤达广只不过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虚无抱有着消极的态度,而中原岬却在试图拯救自己,无论是一个幼稚的计划,还是计划失败后的自杀选择,本身都是意志主动选择的结果。
这种主动选择的形式之一,便是给佐藤达广的「契约」。
或许作者并非刻意为之,但无论如何,契约也就成为了佐藤达广和中原岬之间关系的隐喻。
而「契约」本身,也就是都市理性的具象化。
作为隐喻的「契约」在作品中出现过三次。
这三封契约书当然意味着两人的在情感层面上在逐渐拉近。
但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契约书这一形式。
我们首先想象一种无契约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稳定而长期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双方看来至少对于权利和义务存在着约定俗称的共识。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反推一种需要契约的关系是如何的。
首先,这可能是基于一种短期的关系。
因为是短期,不知道之后会不会再见,所以骗一把就跑对于一方而言是更有利的(单次博弈),所以需要契约以及第三方(即司法机构)的保障;其次,这可能是基于一种不稳定关系,因为双方对于权利和义务没有约定俗称的共识。
所以必须在契约中写明;第三,这可能是基于一种无保障(无安全感)的关系,因为签订契约的双方对于对方是否会遵守契约并无信心,所以才会设立惩罚机制。
遗憾的是,这就是「契约」隐喻下,佐藤达广和中原岬关系的实质。
也是现代都市不稳定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而在剧情中,这三份契约本身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份契约书意味着佐藤达广对于中原岬介入其生活的许可。
因为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即使是不经许可的帮助,也仍然可能是冒犯。
而第二份契约书,中原岬认为这是一份对自己心理防线的保障。
因为她最开始认为自己完全一无是处,也没有人需要她。
她对于自己的拯救方式就是去创造一个需要自己的人。
这个人就是被她认为「比自己还没出息」的佐藤达广。
她提出这份契约的时候,本身也是因为不安全感而放手一搏。
这时候的佐藤达广已经失去了家里的经济供给,同时他最好的朋友山崎薰也回了老家,这使得中原岬认为佐藤达广除了自己,也再无依靠了。
而她也乐得去「圈养」佐藤。
但是她却在新年夜晚目击到了一个冲击性的事实——与自己走散的佐藤达广和他高中时期的学姐柏瞳走在一起。
她因此意识到哪怕是佐藤都不一定需要自己,这使得她的心理防线濒临崩溃。
其实很简单,对我好点,我也会对你好。
为了拯救你,我努力至今。
你已经死心塌地迷上我了对吗?
除了我你不是一无所有了吗?
不在这里签字你会打一辈子光棍的。
……签字啊,不然的话我真的会坏掉的。
而佐藤达广拒绝这个契约的原因,也并没有那么复杂。
他自身的自尊心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契约本身太奇怪了。
用佐藤的话说,「这样太空虚了」。
契约自然无法保证真心能否被履行,但换个角度来讲,当真心已经不得不被列入契约之中,这段关系中便至少有一方已经处于强烈的不安全感之中。
也就是说,签订契约的行为本身对于契约的内容构成了否定。
厌世倾向在格奥尔格·齐美尔看来,现代变动不居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过于频繁受到变化迅速以及反差强烈的神经刺激,从而产生了厌世的态度。
在《欢迎加入NHK》中,柏瞳的长期服用的精神类药物便可以当作对于现代都市迷幻、快速、激烈的变迁的隐喻。
都市人纵身投入这洪流之中,试图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却在其中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身。
而柏瞳对于药物的滥用与沉迷,也正象征着都市人对于强烈且快速的刺激的不可自拔与疲惫。
这正是柏瞳这个角色身上迷人气质的来源,也同样是她此后试图自杀的心理基础。
在柏瞳的身上同时存在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心理倾向——对于刺激的追求与对于生命的厌弃。
刺激体验的前提便是生命的存在,只有生命的存在,获得各种各样来自于感官的刺激的体验才是可能的。
但对于生命的厌弃意味着生命不再具有体验的价值,其背后预设着生命太过无聊或者生命太过痛苦,所以不值得再去体验。
对于柏瞳来说,她显然不是后者。
她并不具有像中原岬那样悲苦的经历。
恰恰相反,她本身生活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困顿。
她大学毕业,有着公务员这种体面的工作,她的未婚夫则是某个IT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收入高的同时也不断对她付出真心,是一个几乎完美的结婚对象。
但追求刺激和厌弃生命,从柏瞳的视角而言,是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的。
而这种一致性正是体现在她视角中生命(以及刺激)的单一和苍白。
在这个意义上,厌世倾向本质上是判断力的钝化。
面对复杂的都市生活,人们本有的感受力受到了强烈的挫伤。
这种挫伤是源于它根本无法应付都市生活的复杂变化。
这或许有时意味着他无法对于遇到的每个人都笑脸相迎,但这种热情在乡村或者小镇却是人际关系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但这种淡漠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适应都市体系而产生的。
在乡村或者小镇,个体不会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陌生人。
而在都市,他却必须训练出一种「职业化」式的对他人的漠不关心。
而同样,一个个体同时以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被卷入市场之中,这两种身份本身意味着社会分工使得他不再直接对自己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负责。
这也就意味着他甚至可能缺乏一切的有关自身生活的知识,同时他也不得不信任他人来帮助自己处理这些事物。
他不知道自己所住的房屋是否偷工减料,也无法确认自己的饮食是否掺入了地沟油或者有具有农药残留的食材,也不知道自己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驾驶这个交通工具的人是否值得信任……这种疑虑在现代都市几乎无处不在。
只不过它常常不断激起人们的不安,然后人们又很快对这种不安丧失了关注。
这种不安甚至并不会因为上述具体情况在事实上出现好转而消失。
说到底,人们处于都市系统中,只要需要与他人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就不得不去信任构成社会其他部分的他人。
但是他本身又并不具有能够真实检验是否真的值得信任的知识,只能不得不对他人进行侥幸地信任,然后又在某一瞬间产生了巨大的焦虑。
那么,当因为要接触的事物过多,以至于不再具有判断自己所接触的事物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又将怎样生活呢?
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抓手,来缓解生活中一切的不可理解。
而货币经济恰好契合了人们的这种倾向。
具体而言,人们不再需要纠结商品的各个维度,他们只需要注意价格。
在这个意义上,价格被认为是囊括商品一切信息的体现。
不论是品质、数量、色彩、包装还是任何个性化的特征,最终都将被包含在价格之内。
商品的特殊性在这时被转化为普遍性。
无论如何,货币对于个体的特殊性并不感兴趣,它只关心所有人都共有的事,并要求将其转化为金钱上的量的差别。
因此,交换本身就意味着事物的不可替代性被剥夺,与此同时,金钱将事物质的差异转化成量的衡量。
但这也使得人们在都市中被组织起来的成为可能。
这种简化使得复杂且流动的都市系统得以运作,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统一标准被生产出来,并进入市场进行流通。
在市场之中,货币成为了唯一度量价值的标准,所有生产要素也正是围绕着这一标准流动。
但正因如此,人们理解了货币,就理解了市场,理解了市场就理解了世界。
但这种简化相应的代价是整个世界的价值都被减损,而个体的价值也在这种压迫下岌岌可危。
对于深度嵌入货币经济以及都市体系的个体来说,将一切事物普遍化的倾向是再正常不过的。
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观点是:一个世界即使再丰富,难道可能丰富到用货币都无法衡量和兑换吗?
而这个世界的体验即使再多种多样,难道还存在无法传递和获得的体验吗?
1最终,一切事物都将是普遍且可以被理解的,至少被矮化成如此。
到此为止,都市人对于世界有了一种防御性的理解——他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一切,这是部分契合了货币经济的逻辑。
而正因如此,在他们的眼里,所有的刺激至多有量的差别,却没有质的差别。
这种单一和苍白足以被一眼看破。
2正因如此,生命就成为一种一眼可以望到头且值得厌弃的东西。
以及死亡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可以被追求的、终极的刺激。
这也就是柏瞳自毁倾向的由来。
柏瞳并非体会不到幸福,她对于自己的生活有过欣喜,这也是她能够因为男友的求婚就被从悬崖上劝解下来的原因。
但她却无法体会到日常的幸福,日常对她而言更多是一种损耗的消磨。
她将整个生活世界视为一个巨大的「阴谋」,因为她也无从得知究竟问题在什么地方,只有感受到对于生活的无力感,和被什么巨大事物笼罩着的压抑。
因此,她在新年晚上独自在街上偶遇到佐藤达广的时候,才会提出出轨的邀约。
正如她在此后所承认的,她确实很幸福。
她似乎只能从更强烈的刺激中获得短暂的对生命的掌控感,同时她又感到日常对于她的磨损,所以她无法去追求日常的幸福。
似乎只有破坏手中的幸福,才能使她获得生活的实感,体会到本有的幸福的价值。
佐藤也意识到了柏瞳的这种倾向,他以「阴谋」作为推脱和疏解的借口。
而柏瞳也心领神会,定下10年不再见面的约定。
而这一解决方式,在剧情上来说,也是对于故事结局上佐藤和中原岬之间关系解决方式的预演。
空洞生活对于佐藤达广来说,他过于敏感,同时对于单一标准的规范过度地认同。
因此他对于自己是「蛰居族」坚信不疑。
而就动画而言,每次他试图走出困境,往往都会被更深卷入泥潭。
不过这些一切的新事物,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他脱离了现实生活的乏味,它们不能给他更多生活的实感,但是确实使他获得了更多的刺激。
他在山崎薰的传教中成为了御宅族,因为中原岬的诱劝加入了一个不靠谱且更使其丧失自我价值感的脱离蛰居族状态的计划,因为柏瞳的误会参与了集体自杀,由于一起自杀未遂的同伴沉迷了网络游戏,由于高中同学而被卷入了传销……这些似乎都是建立在都市生活基础上的挑逗人们神经的幻想的写照,无论是可以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比如二次元和网络游戏),还是一种所谓「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中原岬不靠谱的改造计划,被佐藤误会成「重生之旅」的集体自杀,以及被宣传用了之后就能立刻摆脱家里蹲的传销商品),这些的诱惑都过大了,以至于他从未想过从日常中选择脱离困境的方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饿到不行为止他才会走出自己的房间,重新融入社会。
因此在此之前,总还是有一些让他心存幻想的「好事」。
3在动画中段部分,佐藤达广阴差阳错地跟着柏瞳参与了集体自杀。
中原岬和山崎薰跟随柏瞳的男友乘船赶到,要将佐藤达广劝解下来。
这部分是动画结局的预演,也是动画的中段的高潮。
中原岬以为佐藤达广是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而要自杀(中原岬误以为佐藤寻死的原因与后来的自己相同)。
于是她向佐藤表达了自己因为佐藤才得以活着,因为,她说,「我好不容易才找到比我还没用的废柴」。
而这恰是佐藤可能会不惜以死亡去逃避的情况。
所以他被激起了想要以死来证明自己不是废柴的想法。
但山崎薰则劝告佐藤达广要安于自己平凡的日常,自杀事件这种戏剧性的新闻,我们这些人没资格出场。
不管我们多么消沉,多么痛苦,到头来还是会回到无聊平凡的日常中。
就算没有回来,也只会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死得毫无价值。
戏剧性的死……和我们无缘。
这也预示了故事的最终走向。
在《欢迎加入NHK》的世界中,不存在奇迹,也不存在神明,只有无处不在的阴谋。
中原岬的伯母相信宗教,但中原岬却无法相信神明的救赎,甚至无法相信神明的存在。
「要是这么可恶的神存在的话,我们反而可以健康的生活。
只要把不幸全部推给神就可以了。
」神灵如果真的是存在的话,那他肯定就是个大坏蛋。
我综合了所有的情报最后得出来的,就是这个结论。
……人的一生之中,痛苦的事和快乐的事的比例是九比一。
我之前在笔记本上好好的算过了。
……所以呢。
特意设计出这种苦难世界的神,一定是个心眼很坏的家伙。
怎么样?
很有道理吧。
对自己的救赎失败之后,中原岬执意寻死。
佐藤在山崖上将她找到,却无法说服她。
因为对于佐藤而言,他同样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他仅仅是缺乏去死的动力。
他自然也无法劝说中原岬回头。
结果是一样的。
只是早晚的事。
反正就算活下去,也尽是痛苦的事,很辛苦。
很没有意义。
没有活着的意义。
死了更好。
这结论非常的有道理,谁都没法反驳。
他意识到,在这个什么意义都没有的世界中,他要发明出一种意义。
他将这归结于柏瞳所说的「阴谋」。
一切都归罪于阴谋。
而「阴谋」到底是什么?
它是人的想象,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仍然无法忍受寡淡的日常,所以他们需要发明一种意义,以驱使自己与日常战斗。
最后的最后,这个「阴谋」的世界没有浪漫。
而佐藤达广也无法实现他的英雄主义——为自己心爱的女孩而死。
即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死亡来让中原岬意识到她甚至值得自己付出生命。
最后的最后,这个「阴谋」的世界也没有奇迹。
山崎薰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只能做出一款不入流的色情游戏,在冬日烧掉象征自己梦想的课本,然后黯然回到家乡。
而佐藤达广和中原岬也无法确定事情是否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阴谋」的世界,只有那些愚蠢的人们。
他们如同端着长枪冲向风车,对骑士精神怀有着自豪的堂吉诃德。
在寡淡和损耗的日常之中,向着不存在的敌人发起冲锋,享受着自以为是的满足感,然后又跌倒在地。
最后的最后,一切只剩下无尽的日常。
脚注[1] 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一切情感服务都可以标准化。
更具体而言,你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为自己雇佣一位陪你说话的伴侣。
(就我的了解,在90年代的深圳就有付费的电话陪聊业务。
那本质上就是一种标准化的情感服务。
)[2] 比如一定重量的苹果和一本书,他们在各种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共同点。
但是它们的价格是相等的。
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完全可以以二者价格相同为由对两者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就如同比较苹果和这本书的颜色是相同的一样,没有什么意义。
但正式基于货币的交换使得价格的比较有了意义。
接受这种简化的同时,也同时失去了对于这些苹果和书的特征和它们直接区别的理解。
[3] 这里仅仅涉及对于文艺作品的评论。
虽然作者本身是蛰居族,但其可能还存在心理疾病及其他问题,并不意味着「蛰居族」被饿一下就能回归社会。
如果您存在心理问题请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师。
参考文献齐美尔:《大都会与精神生活》恩格斯:《1844年工人阶级状况》路易·沃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主义》雷蒙德·威廉斯:《大都市概念与现代主义的出现》
如果你是一个以宅人自居(现在很流行啊...那些小弟弟小妹妹,甚至于没脑子的哥哥姐姐们),或者你还向往着所谓的"宅"的生活的话,请去看一下本作,体会下宅人的悲惨和痛苦,再来说出"人家也素很宅的哦!"这样不负责任的恶心的话来!不要小看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家里蹲啊! (上面一段其实是结尾,但太能表达出我想说的话,所以放在了开头...好...下面才是正文开始...) 没想到动画的NHK是如此的治愈...漫画中的大头岬已经是相当地萌了,动画中还配了个如此...如此...如此平柔(好险...差点萌到形容不出来...擦汗...不知道“平柔”是什么意思...?
大概就是指平静温柔的意思...吧...)的声音,在观看的过程中已经无数次的起了“好想抱住不放”的危险念头...然后就在“可耻!
怎么会有这样猥亵的念头”和“可是真的是很赞呐”的自我交锋中无法自拔... 其实,真相是:NHK已经盯上我了吧... 不得不说,对于我,NHK是最黑色的一部作品,黑色幽默的黑色,不论是漫画、小说还是动画,在描写家里蹲废柴的生活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高到几乎每时每刻我都可以我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原作的影射...相当之恐怖...而且,总是时不时的出现“我笑了,其实我是想哭的”桥段。
那种从他人的角度去观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糗事,好吧,可能是已经发生过的但自己没有察觉的糗事,然后站在他人的立场嘲笑丑态百出的自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体验啊...想想就发毛...但,就是这样的过程,NHK做到了,整整24集啊,24集啊!
从头到尾都是自我鞭挞的过程,嘲笑着自己的缩影,感叹着自己的悲惨,然后渴望着从漫画式的救赎中找到一份慰籍...可惜...NHK到最后都没有给出一个典型团圆式的结局...虽然看上去很有希望...但事实上仍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两人的关系始终藏在怯懦的背后,只有一张完全不靠谱的契约书联系着...可是...我们又怎么能要求更多...?
佐藤君的人生可以说是相当之悲惨了,当然这只是作品戏剧化的需要,从而掺杂进了太多巧合而已...把这些戏剧化的巧合去掉的话...可能我们会不承认,但那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的生活了。
当然,我们还有能力心态自然地行走于公众场合,我们还可以毫无顾及地和他人一起工作学习,但我们真的有足够的自信来确定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表里一致的么...?
我们能够相信所有的人不会在我们背后指指点点么...?
我们真的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期望么...?
不,至少我做不到,我,没有那个自信。
我们的自信是建立在他人的认同上的,如果没有他人主动的认同,我们就只能揣测他人的反应,但事实上,到了用“揣测他人表现”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自信地步时...那已经是相当没有自信的表现了,而且往往揣测的结果就是“自己是傻瓜”...然后进入继续猜测、更加没有自信的恶性循环...这可能就是一般有御宅或家里蹲倾向的人的共同特征吧... 其实,动画中的故事已经不象漫画中那么的惨了,至少佐藤他没被他老妈看到撸管子(笑...其实我是想哭的...当然,澄清下,我老妈从来没看到我撸管子过...呃...越描越黑了...),虽然没有明确,但最后和小岬一同离去的背影却的确是相当令我向往...那便是寄托啊虽然只是靠着脆弱的契约,但两人还是可以相互扶持的吧,当佐藤跑向海岬去和邪恶的神仙同归于尽时,他终于还是有勇气喊出"我为了心爱的女人而去死的啊!"的准表白...虽然无奈可还是承认了自己的心意,比起只敢在小公寓里带着哭腔喊出"我很寂寞."的佐藤,已经算是了不起的进步了,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多宅人,比如我,还没有达到的人生高度呀...同时,这个狗血剧情让我以为NHK其实是言情作品的错觉... 每次看完一部作品,有感触的那种,在结尾处就会有一种忧郁,矫情点说,就是那种胸闷的感觉(我X,太矫情了),NHK的结尾带来的胸闷可以说是最厉害的一次(好吧,加个"之一"...),这种仿佛一边抽着自己耳刮一边在笑的作品的阅读(观赏)经历我还是第一次,之前也看过现视研这样描写御宅生活的作品,却从来没有如此的共鸣,以至于到现在还有点后怕...虽然完全没有借鉴的意义,但,如果你是一个以宅人自居(现在很流行啊...那些小弟弟小妹妹,甚至于没脑子的哥哥姐姐们),或者你还向往着所谓的"宅"的生活的话,请去看一下本作,体会下宅人的悲惨和痛苦,再来说出"人家也素很宅的哦!"这样不负责任的恶心的话来!不要小看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家里蹲啊! 最最后...小岬好萌哦为什么不戴眼镜呢...
踊る赤ちゃん人間跳舞的婴儿人詞 大槻ケンヂ曲 橘高文彦歌 大槻ケンヂと橘高文彦あばば あばば あばば 踊る赤ちゃん人間ABABA ABABA ABABA 跳舞的婴儿人人は裸で 生まれた時は 誰も愛され 同じなはずがどうしてなのだ 生きていくうち運命(さだめ)は別れ むごいくらいだ人们赤裸着 来到世界上 被大家赋予 相同的爱可为什么 长大的时候因为不同的命运 而有了悲惨的遭遇人の目見たり 見れなかったり 恋を知ったり 知れなかったりそれなら僕は いっそなりたい 死ぬまでベイビー 赤ちゃん人間众目睽睽下的 阴暗角落里的 品尝过爱恋的 没有过妹子的于是我不如 去做个BABY 直到死之前 还是婴儿人「あ?なんてかわいいベイビー 愛したくなるわ」(思うツボだぜ)(うまくいったぜ)“啊~多么可爱的BABY 好想疼爱他啊”(正中下怀耶)(形势大好耶)彼女抱いた赤子 実は赤ちゃん人間あどけなさの裏であばば ほくそ笑むのさ君もなれよ 楽でいいぜ ベイビーヒューマンあばば あばば 踊れ増やせ 世界制覇だロシアを カナダを インドも她怀里抱着的其实是婴儿人表面上是清白其实ABABA内心在偷笑你也来试试吧 很好玩的 BABY HUMANABABA ABABA 越舞越多 称霸世界吧在俄罗斯 在加拿大 在印度思うだけなら 王様なのに 見つめていれば 恋人なのにどうしてなのだ 現実なんだ 真実でさえ 必要なのか想象过去 好比皇帝般 亲眼见识过 感觉是恋人为什么啊 因为是现实啊 真实什么的 有那必要吗笑いさざめく ふりしてみても 無理があるねと 言われた日には僕はなるのさ それしかないぜ 死ぬまでベイビー 赤ちゃん人間开怀大笑 灰心丧气 每天对自己说 那是不可能的吧因为我自己 没有办法啊 直到死之前 还是婴儿人「あ?なんて賢いベイビー 大物になるわ」(そうでもないぜ)(こんなもんだぜ)“啊~多么聪明的BABY 将来能做大人物啊”(不是那样的哟)(而是这样的哟)彼女抱いた赤子 なんと赤ちゃん人間かくれみのは赤いおべべ カモフラージュさバイト仕事ないぜ いいぜ ベイビーヒューマンあばば あばば 踊れ増やせ 地球この手にチャイナを ユーロを トルコも她怀里抱着的竟然是婴儿人表面上的可怜巴巴其实是伪装不用打工不用工作 真好耶 BABY HUMANABABA ABABA 越舞越多 掌控地球在中国 在欧洲 在土耳其「あ?なんてかわいいベイビー 愛したくなるわ」(思うツボだぜ)(うまくいったぜ)“啊~多么可爱的BABY 好想疼爱他啊”(正中下怀耶)(形势大好耶)彼女抱いた赤子 実は赤ちゃん人間あどけなさの裏であばば ほくそ笑むのさ君もなれよ 楽でいいぜ ベイビーヒューマンあばば あばば 踊れ増やせ そして宇宙へ火星へ 土星へ 銀河へ踊るよ 赤ちゃん 人間踊るよ 赤ちゃん 人間她怀里抱着的其实是婴儿人表面上是清白其实ABABA内心在偷笑你也来试试吧 很好玩的 BABY HUMANABABA ABABA 越舞越多 走向宇宙吧在火星 在土星 在银河跳舞吧 婴儿人跳舞吧 婴儿人
老文存档......嗯...从某方面来说,小岬同学才是NHK中的幕后BOSS,不少人在看到她刚出场时顶着个太阳伞面带无邪状,以及后来说打算帮助佐藤脱离家里蹲的时候,基本都会以为是又一个贝露单蒂来到了人间,当遭到佐藤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搪塞甚至撞见佐藤在玩盗摄的时候,我们仍然看见的是那一脸无邪状听到那不紧不慢的声音(这里提一下牧野大大,小岬的CV太销魂了),并且笑着面对佐藤的尴尬说“不过这样也好啊,佐藤你果然是适合我的计划的人呢”,这个时候呢佐藤的态度也仍然是一开始的极不情愿状以及抱着怀疑态度,经历了制作Galgame失败后,他终于签下了那份契约书,开始了晚饭后的家教生活。
到这里不少人估计会想抽某人,佐藤你实在是好渣啊,天下掉这么大个馅饼还如此一副死相,OK ,打住,我们先往下看。
在往后的佐藤老母突袭事件等等中,小岬除了某些言行举止稍显怪异外几乎没露啥破绽,仍然是一副贝露单蒂相,但终于,在自杀事件中,听到了那著名的“佐藤你怎么能去死呢!!
你可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比我还废的窝囊废啊!!
”的声嘶力竭的告白后,我感到我的嘴角高高上翘······这个人有戏!!
后来看到佐藤扬起拳头的那段心理也大概的猜到了些内容,看完全篇,了解到小岬的身世以及计划书的真相后,在回过头看看前面几话,发现铺垫其实一开始就打好了,下面就来详细的例举一下...由于幼年家庭关爱的缺失,以及亲眼目睹了母亲的自杀使小岬悲观的认为自己无人爱,无人需要自己,当然她也有过尝试,但交际能力不足,学校生活受挫,敏感的内心一再使自己受伤,最后辍学在家,实质上也变成了一个家里蹲,但和佐藤的原因不一样,佐藤是害怕别人的目光,本能的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而小岬则是害怕虚伪的人际交往,表面上朋友很多,但实质上没一个是真正需要自己的,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所以她并不害怕见生人,所以她也会因为内心对姑夫姑母有所亏欠,而帮忙发发传单,照看一下漫画店之类的,但...孤独的滋味,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何况还是10多年忍了下来,也不知是有意寻找,还是无意中发现了佐藤,一个“邪恶”的计划在脑袋里涌现了出来,她仔细调查了佐藤的资料,研究了有关家里蹲心理的书籍,制定了自认为周密详尽的计划,对,这个计划说好听点是为了寻找知心朋友,说难听点那就是把佐藤变成一个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忠实奴隶,她认为佐藤是比自己还要废的废人,“那么如果自己去有意接近他,给他希望,帮他脱离了家里蹲,我一定会变成他永远也离不开的人,他也许就会爱上了我,那么到时候,我也可以和孤独说再见了”想法很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第1~5话: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观察后,小岬正式开使了自己的计划,寄给了佐藤契约书,表示自己可以帮助他脱离家里蹲,可惜遭遇佐藤的怀疑,并推脱说自己不是家里蹲,而是游戏制作人,小岬表示怀疑,遂与他预定1个月后把制作的游戏带过来。
小岬同学出师不利,但也没放弃,并且在随后的撞见佐藤盗摄以及在约定时间10天前佐藤提前签订了契约书后,更加确定了佐藤是个百里挑一的废人,他越废,我成功的几率越大,于是乐颠颠的跑回了家并对佐藤说“这样佐藤君就一定没事了呢”第5~9话:家教生活正式开始,小岬先从解析梦境遭遇性骚扰,再到教导佐藤如何面对他人要报有信心时,都遭到了不大不小的失败,从后面小岬姑夫的对白中可以了解到,她与佐藤的语言交流很流畅很快乐,原因就是小岬自己所说的“如果对自己没信心,只要把对方看成是比自己还废的废人就好了,藐视他,这样在对谈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紧张了”对小岬来说这个对方就是佐藤,并且自认为聪明的把这个方法教给了佐藤,想增加佐藤对自己的信任度,结果可想而知,引起了佐藤的暴怒,让他了解到了自己对他的真实看法,从中也可以看出小岬的交际能力等确实很欠缺,我们这里统称位情商低。
在佐藤再次拿苹果,大剑等性骚扰的同时,小岬赶紧转移了话题,透露了山崎有女朋友的信息,不但使自己逃过一截,还能给佐藤不小的打击以及暗示,具体就是“你看,连那个山崎都有女朋友呢,所以佐藤君你也赶快找一个吧,你的面前不就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么”。
不过没想到的是佐藤竟然跟踪山崎,并且在山崎的学校里增加了又一次不好的回忆,使家里蹲的症状加重,不过,老天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小岬迎来了她最好的机会,那就是,佐藤老母的突然到访。
佐藤很自然的对他老母撒了谎说自己工作顺利,夜生活幸福,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折腾后扮演佐藤女友的任务终于交到了小岬身上,虽然遇到了点麻烦,但小岬也不负众望的,增近了自己与佐藤之间的关系,并且在随后的烟火晚会上,这个关系又增近了一步,佐藤也已经在为自己是不是喜欢上了小岬而开始抓狂了。
第10~14话:噢,第10话开始就是小岬同学的恶梦了,先是喂猫事件,“当猫可真好呢,因为猫总是一副很轻松的样子,不论何时何地,就算一个人孤零零的也好。
”“猫可是很不知感恩的说,就算你喂它吃过东西,没过多久它就把你给忘了。
”“没关系,在给它喂东西的这段时间里,它还是会记得我的。
”然后再看看接下来的上课内容:“因为是没用的废柴所以很痛苦,为此烦恼的你很可怜,但是还要开朗的先前走,只要保持现在的你就好了,只要有梦想就没问题,你不是孤单一个的,只要走向去自然会找到路的撒,大家都会为你加油的,正在努力的你是很耀眼的,只要保持积极的想法就好了,一起朝向未来出发吧,未来是美好的,就算是废柴...就算是废柴。
”越听越觉的这是小岬在说她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以及肯定。
然后当天晚上,佐藤的阴谋论发作,并在跟踪小岬后做出了决定,“要是再继续喜欢上她的话,如果到时候被她背叛了,我····”当小岬听到佐藤说永远也不想再见到自己的时候,小岬一直在自我分析,难道我有做错了什么刺激到了他么?
难道我的计划有差错么?
当看到佐藤与瞳一起坐上了车不知去哪的时候,积蓄了多日的不安终于一起迸发出来,哗啦啦,这一跤摔得好痛啊。
当与山崎一起坐在车上拯救佐藤时,山崎对小岬说的话,也基本表达了旁观者对小岬行为的不解,“为何自身条件如此优秀的你,要对如此废柴的佐藤这么好,为何要做出这种可怜野狗的事呢?
”此时的小岬还是一路搪塞,但在随后看见佐藤即将跳崖的时候,她终于第一次把自己的心理话说了出来,对,“因为佐藤是个比我还废的废人。
”不过此话虽然是百分百的心里话,但考虑一下当时的状况,本来自杀意图已经在减退的佐藤,听到小岬如此评价自己,真的是本不想死都想死了。
这里又一次体现了小岬同学的...恩,情商低。
不过最后的结局还是好的,佐藤同意了继续上课。
第15~19话,网游事件和传销事件的主角一个是山崎一个是班长,所以具体内容就放到这2个人的篇章中描述,这一阶段的小岬没啥大动作,基本就是在不断的帮助佐藤,不断的付出付出付出。
第19~24话:当知道山崎要走,佐藤身边就剩下自己了以后,小岬的信心越来越足,从教导佐藤一切有形的事务总有一天都会毁灭到每天不断的帮助生活费减半的某人解决食物问题,一切的一切都按照着小岬的计划进行,这里也有个小细节,小岬试探性的问佐藤自己哪天也要走了,结果得到的是含糊不清的回答,哼哼,估计是很失望。
不过心里还是在不断的重复,他是需要我的,他是需要我,然后很不幸的灾难发生了,考试时走散后目睹了佐藤与学姐的卿卿我我,小岬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心又一次被毫不留情的击了个粉碎,“我是如此的关心他,拼命的寻找他,而他却毫不在乎我,甚至还编了个好烂的理由来唬我。
”“就算是有神明存在,他也一定是一个坏人”眼看着自己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小岬做出了最后一搏。
佐藤达广为甲方,中原岬为乙方,以以下所述协议:1甲方绝对不可以讨厌乙方2也就是说甲方要爱上乙方3绝对不变心4不论过多久都不变心5感到寂寞时就要陪在身边6虽说如此,但是乙方一直很寂寞,所以甲方要一直陪在乙方身边7这样的话,人生大概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8我想这样痛苦的事情就会消失了9毁约的话罚金1000万“只要你温柔的对待我,我也会很温柔的对待佐藤你的,我为了帮助佐藤你已经竭尽全力了,佐藤你已经对我神魂颠倒了吧。
”感到不对劲的佐藤当然选择了拒绝。
“怎么会这样,佐藤你已经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哦,不签的话就会永远孤单一个人了哦”“不行,这种的太空虚了。
”“快签啊,否则的话我快撑不下去了。
”回答她的还是佐藤的拒绝,小岬也理所当然的无法继续撑下去,从而选择了自杀,当然动画的原创结局还是Happy ending...但.还是那句话,不想被郁闷到的还是忘了那个结局吧。
不过如果一定要我说那个结局话,以小岬现在这种病态的思维,与佐藤的关系也只能是属于“危难时刻”爆发出的爱情,也有句话叫做危难时刻爆发出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我怀疑一旦小岬真正摆脱了童年的阴影,真正容路了社会,真正了解了什么才是需要与被需要。
她会有意或无意的把佐藤给遗忘了,因为比较是人的天性,有条件更好的谁还会去在乎佐藤呢。
写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我把小岬太过OOXX化了,其实也就是一个悲观女孩的倒追旅途而已,对,我不反对,但正是亲身经历才有更深刻的了解,孤独的人是很不一样的,当然孤独有时候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带的枷锁而已。
对结局看法的:小岬最后的跳崖自杀目的其实是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希望至少能在佐藤心里留下些她曾经活在这世上的证明,想有人至少还能记住她(这一目的个人觉得和《人狼》中的女主角的目的颇为相似,而且《人狼》女主角的CV也同样的很销魂 )所以她也是一直坐在那里等佐藤,什么刚刚到那是纯口胡,而当佐藤跳崖失败后小岬拍打着佐藤喊道“你怎么能死呢?
”的潜台词就是:你要是死了那这世上就再也没有一个人能记住我了,我也就真正的“死”了....
madao!
自虐片
成长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有时会认为自己的生活经历了事故、收获了自信、得到了蜕变,仿佛自己在百般迷茫后终于知道自己该走的路以及如何走这条路,但往往随之而来的都是这一切的破灭…成长又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即便有意逃避和反抗,甚至禁锢住自己,在最终时间却仍旧终会将你推上他的风口浪尖
很写实
又臭又长的宅男臆想,某天偶然间出现在门前的传教者的侄女其实是千金大小姐并且对自己欲罢不能转而当起专属于自己的圣母玛利亚,N年前救过的学弟也搬到隔壁和自己一起当家里蹲并且拉自己起来打起精神,以前爱而不得遥远的学姐现在感情状态不好要回来和我去殉情,不放过一切机会拿每个和自己人生有所交集的人写故事,而且男主根本没有精神疾病,最大的阴影是没和学姐谈上恋爱,纯粹懒惰又情商低,真是对家里蹲的侮辱。很多人拿他和真嗣相提并论,虽然EVA也不是什么正常人写出来的,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一起平起平坐。
给力的坑爹狗血教育片
后面拍的很烂啊
比起佐藤,妹子的思维心态更让我噢呵呵
介于现实于不现实之间 求岬妹子拯救
这作品确实用戏谑般的方式描绘了一部分人在某一阶段的心理状态,因此也被这些周遭的声音给予了过高的评价。
治疗家里蹲的终极方法:家里断了生活费来源,身边没朋友可赞助一两餐,自己也已经没钱可去便利店购买食物,此种情况下再饿个两三天,且没有赴死的觉悟,那么你自然就会出门打工挣个饭钱了。那时,什么不敢去公众场合人多的地方,不敢与陌生人交流都是尘埃般的小事。不信?你试试看。
绕不开的爱情。。怎么有的作品就这么肤浅呢,谈论什么励志脱宅,搞了半天还是跟破爱情有关系
耐心的看 挺好的
没钱了自然得出门打工…
就这种剧情,给一星我都嫌多,老子不是没看过反应社会现实的动漫,但这么烂的还是第一次见,亏我还一晚上看到14集,实在受不了了退了出来,草泥马的,恶心死了
前半段吐槽居多,后半段走日剧抒情路线了,虽不切身,但还是有点触动,毕竟,我也宅过。一定要坚持看完,不看完效果会恰恰相反,看完了,还是胸闷,哎……
微雷~
前半还可以,后半很无力
画面太渣
世纪初叶的都市轻喜剧风,带着轻盈烦恼和无限青春的青年男女们,相遇于同一屋檐下,吵吵闹闹,彼此救赎,浪漫得像汽水味童话。